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营造情感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所谓营造情感教学氛围,即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声情并茂营造教学情感氛围,通过感彩的表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根据实际课文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如学习《与妻书》一文,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文同年代相类似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电影片段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景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看完电影片段后,播放与课文相符的背景音乐,叫不同的学生分别朗诵一段,让学生感同身受文章主人公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内心汹涌而出强烈的感情浪涛,品味课文的词句,感受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在教学中,老师要把文章的背景交代清楚,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当时的情感表达。通过情感教学方法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重视人文教学,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习惯把文章分解式讲解,对文学的字词句进行传统的语法分析,忽略文章的整体感,破坏课文的整体意境及所要传达的信息。重视语法教学无可厚非,但也要培养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或者只重视课文的思想境界而忽略课文原本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混淆教学思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把语言的思想文化作为基础,穿插语文的人文性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每篇课文的感彩。课文皆包含人生哲理,人文精神。老师通过教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明辨是非,扬善弃恶。若学习名家名篇,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演讲或辩论等多种形式学习课文,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感受语文的乐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互动设问教学,训练学生语文思维方式
老师是语文教学的教导者,学生是主体。故老师进行教学时,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一些教学手段,设计必要的情景,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语文思维方式。互动设问对教师备课要求较多,教师应事先准备好问题,且把问题根据课文实际内容穿插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技巧性地引导学生独立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设问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索精神,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互动设问教学要求老师对语文课程教学有充分的备课准备,对穿插在课堂教学的每个问题都应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分析问题,整理出答案,回答老师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看法与答案,分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认知的能力,最后由小组长总结和归纳小组意见进行回答,老师对问题进行认真讲评,并对各组答案进行点评,点评答案中的欠缺之处,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互动设问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进行互动设问教学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问题应由简到难,且问题的难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容易,太难或太容易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故老师在每次互动设问教学后,都应对学生的反应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改进不足之处。同时,设计的问题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其次,选取回答问题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要多提问,鼓励其多发言;譬如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小组可以选取后进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作为组长对小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发言,激发其学习热情,老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其发言行为,最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四、小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其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指路人,故老师也要时刻提升自己,加强自我学习。老师之间定期举行教学交流分享会,分享有效高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老师也要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后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是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以课文为中心,贴近学生,不偏离教学内容主旨。作为老师只有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方能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鹏.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2]朱云超.语文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势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2).
篇2
一、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又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具体是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预习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在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思维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成人可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节,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把它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有选择,选择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即使非常粗略非常简单,也要记录,坚持下去就会养成习惯。要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四、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时,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而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养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目的是促使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自觉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随身带《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常用的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组织查字典、词典比赛,激发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而是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从而使学生对工具书产生兴趣。工具书的查阅方法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五、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让学生尽量记诵。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熟悉即可。
六、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原则 问题 方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生动有趣原则。在初中阅读中,经常出现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拒绝阅读、厌恶阅读的情况发生,这时,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始终坚持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原则。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写的是异国少年的故事,但它贴近力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从小说的细节描写(清兵卫痴迷于葫芦,错把老头子的秃头当成葫芦的细节),着实感悟其传神的地方,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入人物,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交流阅读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个性自由发展的话题。课堂因有兴趣才有参与,有参与才有拓展,因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保证了生动有趣的原则。
(二)学以致用原则。在语文课堂中,老师时常会带领学生学习所谓的阅读知识点,即名著中主人公的主要特征、主要事迹等,使学生掌握了该名著的考点就觉得完成了教学,时常忽略了阅读和阅读教学,使阅读完全失去本身的意义。阅读名著应以自读为主,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为目的。在实施教学阅读时,应掌握学以致用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让学生们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阅读文章通常是一节课学几篇,往往学生都只是了解一下便一带而过了。在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对阅读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便是师生对考试的过于侧重,反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学习,错误地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是与考试无关的,便是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的。显然,如果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便会更有实效性,对初中语文的学习也将大有裨益。
(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对阅读已经失去兴趣,甚至从心里上抵制阅读。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源于教师的因素较多,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调动不起兴趣,让学生认为,阅读就是被老师强迫着去看而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令本就处于逆反心理的初中生更是对阅读增添了几分厌恶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不愿意学习阅读。所以说,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喜欢阅读,想阅读。
(三)学生自读能力较差。初中生的社会价值观尚未完善,对许多名著的阅读找不到方法,抓不住要领,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学生的自读能力较差,本能地依赖于书本上的标准答案,天长日久,就失去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针对这一情况实施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这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提升阅读地位,提高重视程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忽视阅读的情况。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跳过阅读篇目,给学生留下不是考试篇目就不重视的心理。因为这样做,久而久之就完全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这时需要积极努力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地位,从老师到学生都要充分提高对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对阅读重视起来。尤其在安排专门的阅读课时,让学生有了解阅读,认真阅读的机会。
(二)调动阅读兴趣,变换阅读方式。在初中生阅读时,常常会因为单一枯燥的阅读方式而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这时,可以变换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兴趣是第一老师"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电影与课本两种阅读方式的变换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成功。
(三)增强自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要想真正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坚持阅读,以自读为准的教学原则,而自读能力正是现代初中生所缺少的。增强学生的自读能力,一方面应养成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现代的初中生大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在阅读中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总是依靠于网上的标准答案。须知,名著如同人生,每个人品来的味道和心得都是各不同,指望借鉴和抄袭他人的观点看法如何能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呢?所以,勤于动脑是增强自读能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也是对良好阅读习惯的深入培养,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阅读中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那些无关轻重的内容一带即过便可,让学生们明白在无用的内容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无疑是愚蠢的。例如,在阅读学习《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应仔细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他们都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通过比较,找出他们不同结局的原因,深入挖掘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无情剖析社会的病态。这些都是增强学生自读能力,培养阅读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四、结束语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同时也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养。但是,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改进阅读教学,强化学生阅读的语感,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应届生求职网;2012,(05).
篇4
[关键词]诵读;习惯;培养
小学语文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中国的语文学习一直重视诵读,特别是经典名著和诗词的学习需要指导学生精心地诵读,在诵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生学会诵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一、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诵读兴趣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经典著作学习和欣赏的重要手段。语文阅读的方法很多,有默读,有朗读,有范读,也有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等。诵读是读出声来的朗读,诵读作为语文阅读的重要形式,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阅读形式,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学习中,小学生都有诵读热情,但是,许多学生却不能持久,读了几分钟后,他们就不想再读了,特别是没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学生更不愿意反复诵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引导学生在掌握诵读方法的基础上,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朗读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做什么事情开始时都充满了热情,但热情不能持久。教师一定要珍视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良好潜质,充分地加以利用和培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独立阅读习惯。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有许多同学诵读时没有形成积极思考,是为读而读,没有把阅读和理解结合起来,阅读中没有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因此,语文学习的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学生在朗读了两三遍后,可以停下来,讲一下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后再去朗读,当发现学生没有诵读热情时,可以再停下来。可以以分组比赛的形式再去组织阅读。通过几次不同的调整,可以分几次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学会思考
阅读是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把阅读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质疑。阅读中思考,结合阅读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阅读的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去思考和学会发现问题。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包办代替,而是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因读书不认真产生的疑问,就引导反复阅读去释疑;经过自己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诵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诵读。在经典著作、诗词的诵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阅读有成效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无论学生阅读的是什么内容,只要是健康的作品,对学习有帮助的学习内容,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去自觉诵读,做到多读,反复读,坚持读。特别是经典的名著、诗词,一定要指导学生去反复阅读,用经典名著去熏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篇5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二、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
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我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惧怕和隔阂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要把爱心、微笑、激励、耐心、成功与信任带入教室,以共同讲座的民主态度进行教学,创造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进行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我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我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了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
篇6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立体几何的学习,立体几何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知识,不仅仅和三角运算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难点之一。对于如何做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的解析方法教学始终是高中数学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函数思想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的解析方法作了主要的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解析方法;研究
对于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而言,如何对立体几何问题有效的解析始终是学生和教师关注的问题。立体几何问题作为一种抽象化的问题,其核心主要是距离、垂直、平行以及夹角之间的关系,并依据于相关的定理和概念,对各种几何图形的不同分割加以使用,进而做好立体几何问题的解析。
一、高中数学函数思想对立体几何问题的解析
函数思想对立体几何问题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函数关系的构造,实现化难为易的目的,并借助于函数的性质和证明不等式等,做好立体几何问题的解答。如高中数学中这一例题而言:如图1所示,PA和圆O所在的平面垂直,同时圆O的直径是AB,C是圆周上的一点,若∠BAC=α,同时PA=AB=2r,对异面直线PB和AC之间的距离进行求解。
在求解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对直线AC和PB之间距离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将直线PB上任何一点到直线AC之间距离的最小值求出,并对变量进行设定对目标函数进行建立,进而将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求出。首先就要在PB上将任意一点M取出,并保证MD和AC垂直于D,同时MH和AB垂直于H。假设MH=x,同时MH和平面ABC垂直,同时AC和HD垂直。
函数的性质加以利用,进而对立体几何做的一种解答。
二、高中数学空间几何思想解决立体几何中垂直和平行问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更要对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线和面之间的知识以及面与面平行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尽可能将其向向量之间的平行和向量共面之间的问题进行转换,进而实现一种化难为易的解答。
对于空间几何图形的垂直关系而言,不仅仅有线与线之间的垂直,同时也存在线与面的垂直和面与面的垂直。这种向量之间的转化,主要如下所示:
三、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问题距离和夹角的利用解析
在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于距离和夹角的一些条件,进而运用向量的运算,做好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问题的求解。
点到平面的距离:点P为平面外一点,点A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过点P做平面π的垂线PO,记∠OPA=θ,则点P到平面的距离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问题距离和夹角的利用解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合理计算,并对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进行计算,进而获得的一种新的求解。在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进行解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函数的思想进行解决,一旦遇到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时,就要本着动态的眼光,进而对空间几何思想加以借助向量,进而使得立体几何中相对复杂的问题逐渐的简单化。
四、结语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解析中,更要借助于向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并对几何图形中几种常见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加以建立,对当前我们所学的立体几何图形中的一些向量关系,进而在立体几何中将线与线和线与面之间的关系找出,最后就要正确合理的运用向量之间的关系,将相应的立体几何问题进行全面的解析。
参考文献
[1]刘军.无几何不数学——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151-151,152
[2]刘先祥.谈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J].南北桥,2014,(5):162-162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方法 策略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o富尔《学会生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1、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这一环。上课正确的做法是:
――带着问题上课。 如果孩子带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就保持着较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孩子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重点、难点和要点。要学会放松,因为一节课始终绷紧了弦是不可能的,所以调节课上不同阶段的紧张程度便很重要。一堂课的开头结尾常不可忽略,需要认真听讲。
――紧抓老师思路。学生听讲须注意教师讲课中的逻辑性。如果听时遇到某一问题没听懂可迅速记下来,此时不必死钻“牛角尖”,还要顺着教师的讲解去听,那个问题可相机思考或提问。
――要当课堂主人。听讲时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认真思考教师提的问题,仔细观察演示或实验,大胆提问,大胆发表看法,积极参加讨论。
――养成笔记习惯。学生课上要边听边记,以听为主。记录时善用符号,简洁明了,迅速整齐,可有自己的批语,重点处用重彩或着重符标明。
2、学会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5环中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十分重要。学生在复习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对知识运用的技巧,进而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系统化,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有。如果孩子平时不复习,考前突击;不会做题了,才想起要复习;复习时一味死记硬背,没有章法,就要进行教育。可以指导孩子可以掌握以下复习要点:
――多种形式复习。复习是对信息的重新编码,可采用看、听、记、背、说、写、做等多种形式复习整理知识,不必一味机械重复。科学指出,复习的效果在于编码的适宜性,而不在次数。
――当天进行复习。要求孩子听讲之后尽早进行复习,可减少遗忘。同时可使新知识联系起来,搞清楚知识前后的联系和规律。
――单元系统复习。这一般在测验和考试之前进行,这种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要抓重点和难点,并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错题进行再次练习被证明是提高成绩的法宝。
――假期不忘复习。 每年的寒署假及劳动节、国庆节学生闲暇时间较多,家长可以督促和提醒孩子,除完成作业外,应适当复习,防止遗忘。在节假日,孩子还可以适当阅读课外书,加深和拓宽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
3、作业不可忽视
小学生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学生可以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指导要点是:
――先复习后作业。就是说,先看书,后做题。这样可以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认真高效检查。做作业态度要认真,独立完成,注意审题,言必有据,推理严谨,写字工整,最后要检查作业是否有遗漏和错误。您如果看到孩子先玩后作,边玩边写,拖沓分心,那是做作业的坏习惯,必须要求孩子改正。
――仔细研究批语。教师的评语经常言简意赅地点出问题所在。要告诉孩子,应认真研究批语,更正错误,深思熟悉。作业应保证完整,分门别类,到总复习时,便可随手拿出来参考。
做作业是小学生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渐进,注意阶段性,不必刻意去寻找偏题怪题;要变换形式,注意多样性,题不在多,在于不同变式;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单纯任务观点做题,而是把做作业看成对自己能力的检验;要求孩子独立答题,注意自主性,不依赖他人,宁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4一定做好小结:
测验与考试前后,是学习小结的时机。小结是学习某过程的终结环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结,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进行系统小结。通过系统小结,以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条理化,实用化。做好小结,迎接考试。
――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检查。考试时学生要认真审题,想不起来的先放下。紧张而不慌乱,沉着而不懈怠。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正确。学生不得考试作弊,也不得协同别人作弊。
――做好考后分析。 拿到批阅后的试卷时,看了自己得的分数之后,重要的是对考试进行分析。改正错题,认真研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漏洞。自己做对的题也要分析,看看自己表达论证是否清晰严密,解题方法是否简捷明了。
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行为认知;提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161-01
当前,以课程改革为龙头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反映了教育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这种要求。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把学语文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些转变的实现与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紧密相关。
对于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学者分析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总结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打破“教师讲概念,学生背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例题;教师讲方法,学生记方法”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行为认知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自主选择目标、内容、时间、方法,并能对学习结果和学习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自我控制,使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使学习者的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得到培养,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发展。
2、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潜能的发展
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学习和动机参与,也要求学生意志投入和潜能挖掘。经过行为认知培养使学生体验到的成就感,能强化其认知动机和学习的自觉性、坚持性,使之意志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新一代学生意志脆弱,抗挫折能力十分差,缺乏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调整,使他们能及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能评价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从而相应地做出一些校正和补救措施,更有利于调动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发挥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
3、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由于学生行为认知能力对语文学习活动起着整体监控作用,因此加强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然有利于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善于根据学习情况的特点和变化,积极监测、主动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语文学习策略,合理地运用学习方法,才能尽最大可能去开发学习潜力,获得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最佳效益,达到语文学习的成功。
4、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
行为认知能力强意味着懂得更多有关学习的问题,知道更多的策略,能估计、预测语文学习的方向,还表现在实际问题中善于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并及时修改、调整相关学习策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的行为认知能力将会很好地迁移到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终身受益。对学生进行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不仅是职业高中语文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实现“终身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
行为认知能力的培养途径
1、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主渠道,学生行为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其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为前提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和强化人际互动是转变教学观念、确定学生是学习主体思想的两项重要措施”。并且这样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从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到喜欢语文课,从喜欢上语文课再到喜欢摸索语文的相关知识,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准备好前提条件。
2、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般认为,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所采用的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观察、记忆、思维等。语文学习方法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恰当的语文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习方法则是学会学习的基础。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现代语文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行为认知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学习,必须重视语文学习方法教育。
3、加强语文认知能力训练
语文认知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行为认知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增加认知者的认知知识,提高认知者自我检测意识,培养其对认知活动主动控制的能力,强化其认知活动的计划性、策略性、调控性。常用的方法有:思维训练法、自我提问法、他人提问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关于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训练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值得我们在研究中加以借鉴。
4、树立科学的评价观,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
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是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必要手段,这也是研究者们所普遍倡导的。一般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两大方面。
对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认知策略,而且要训练他们使用行为认知能力。在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可以用“引―扶―放―收”的示范模式,培养学生大声思维。“引”就是引入学习情境,引出学习任务和教师示范学习;“扶”就是让学生尝试地运用所学方法去体验新的学习活动;“放”是指放手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收”就是在学习活动即将结束时,还要回头看看,反思学习过程,再一次总结学习方法,内化知识。
篇9
自主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所涉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面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本文主要针对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技巧。
【关键词】
小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更加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关注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重点不仅在于学生,同时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根本。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强,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则在下面安静地听讲,通过练习与课后作业来巩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无法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严重影响到其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高效课堂也就无法构建。第二,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曾经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与需求;其次,小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进而无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有效技巧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学主体为学生,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环节都需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和钻研教材,从而设计出适合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在训练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尽量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并且应该给予其充分表现自己才能与优势的机会,让所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二)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一般都由教师所传授,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较少,并且还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教师完全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就会感到很茫然,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总结和掌握学习方法,先教他们如何学习,然后再引导其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且用自己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展开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小学生就能够掌握自学方法,学习效率也能够得以明显提升。
(三)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确有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十分关键,问题具有引导和探究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仅精确还要有效,所探究的内容要有合作性、价值性与开放性。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能太琐碎、太多,要讲究精确性和有效性,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需要紧抓核心问题,并且把问题的难点、疑点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在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及时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难点与重点。另外,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价值,值得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值得探讨交流;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浅显,要尽量做到灵活多变。
(四)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小学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并且引导他们互相尊重。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由于听与说是密切联系的,让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时,就是对学生的尊重,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得到教师的重视与肯定,是对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究的结果。在小学生发言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不要插言,但是可以使用提示性用语或眼神来指导与鼓励。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再对其进行评价解读。虽然耗费的时间较多,却是实现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关键措施之一,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还能够培养其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增强其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可以有效推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需要充分接受新课改的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推动下,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作者:刘铎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6).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又可概括为一般学习程序和学科学习方法两类。所谓一般学习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可称之为学习步骤。所谓学科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总结出来的适用于本学科学习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程序的同时学习运用具体的学科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增长能力,有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可按不同的程序环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所谓明确的预习目标是指:①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②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谓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①指导学生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预习目标;②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避免些什么,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几个学习环节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有意注意,集中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加强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初中生对“怎样记”的认识一般还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
由于小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中生对记笔记的认识一般都局限在对教师板书的照搬照抄上。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应随时对“怎样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玄法提练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路……至于适当摘抄教师的板书,只是诸多动笔法之中的一种而已。
三、作业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作业即是练习,它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及技能水平的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检验形式。语文作业的实质部分一般还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再认识;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对前一类作业内容,教师要提醒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避免那种简单机械重复的抄写方式,对第二类作业,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进行能力迁移之前先进行一次对已学知识概念的复习。对作业中难度较深,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些难题,教师在留作业时也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指导,如提示一下解题思路,或借助相关题目作出解题示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出现盲目乱答的现象。
对学生语文作业的指导还应充分重视反馈评价的作用。通过对作业反馈信息的分析,充分肯定学生的良好做法,尤其是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科学思路及有创见性的认识,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作业中的偏差,教师也要从学生思路的角度加以评析,以期引起部分学生的警惕。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可视化物流管理
- 下一篇:骨折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