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物流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可视化物流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可视化物流管理

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物流管理一直是实践领域和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管理到机械工业、数学和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横跨人文社科到理工科学诸多细分领域,涉及现代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国际物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优化等众多研究主题。目前,对物流管理的研究状况纷繁复杂,到了亟须梳理与总结的阶段。虽然有少数定性和定量的文献综述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仍难以从海量的物流管理研究文献中廓清该领域的研究全貌。鉴于此,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梳理和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可视化的形式将国内近10年物流管理研究概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在共词分析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构建关键词节点和网络,以网络图谱形式揭示研究主题的热点[1]。

1.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5—2014年核心期刊物流管理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作为分析载体,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系统,检索题名或关键词“物流管理”,时间范围为2005—2014年,来源期刊为核心期刊,操作时间为2015年6月9日,检索得到926篇期刊论文,共包含4207个关键词,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2数据处理

2.1高频关键词选取

为了保证期刊论文关键词的有效性,我们对所获得的4207个关键词进行预处理。首先,将相同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去重、合并,如将“中小型企业”汇总到“中小企业”,将“RFID技术”“射频识别”和“无线射频识别”汇总到“RFID”,将“供应链管理”汇总到“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汇总到“人才培养”,将“逆向物流管理”汇总到“逆向物流”,“物流人才”汇总到“物流管理人才”,将“高职”汇总到“高职院校”等;其次,删除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如“理念”“措施”“实现”“现状”“建议”“探索”等,将关键词简化为2161个。在这些关键词中,本文选择出现大于等于8次的关键词,共45个,占全部关键词2.08%,频次占全部关键词频次的43.71%,将这些关键词作为确定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的基础,如表1所示。

2.2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

基于表1所示的高频关键词,利用相关软件,对45个关键词进行两两共词检索,并统计其在926篇文章中同时出现的频率,构成了一个45×45的共词矩阵。由于原始数据之间共词频率差异较大,本文运用Ochiia系数方法[2]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做描述。鉴于共词矩阵中的0值过多会导致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因此,用1与相关矩阵数据进行相减,得到表示两个关键词的相异矩阵(部分数据如表2所示)。

2.3社会网络分析

本部分内容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原理,将表2所示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软件,绘制成社会网络图谱,该图为已进行中心性分析得到的图(见图1)。(1)密度。网络密度体现了网络图中各节点之间的密切程度,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网络联系越紧密。图1的网络密度为0.7192,标准方差为2.7878,表明在物流管理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集聚性。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除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只与GPS有连接外,其他词与靠近中间词之间的连线较多。(2)点度中心度。点度中心度的绝对值大小表示某个关键词与网络中其他词共同出现的频率,频率越高,越有可能是主题研究中的热点[3]。分析显示,供应链、高职院校、逆向物流、物流管理专业、第三方物流等的点度中心度较高,这反映了物流供应链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物流、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这几方面研究较薄弱,研究应该更加深入。(3)中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节点对整个网络中资源的控制程度[4]。网络的中间中心度为49.81%,其中,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说明这些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中,RFID、物联网、GPS、仓储管理、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但是点度中心度较低,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关注的焦点。

3研究热点主题探讨

3.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包含“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10个关键词,这些热点词反映了学者们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的重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目标定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中,实践性教学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表明现阶段我国高职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趋向于实践性和创新性。

3.2物流供应链

从社会分析网络图谱可以看出,供应链处于中心的位置,且中心度较高,说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是近10年来物流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该主题包含“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ERP”等高频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是目前企业获取竞争力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随着供应链管理快速发展,物流外包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5]。在物流外包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兴起并不断引起学者和业界关注,成为此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3.3中小企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小企业、农产品、管理模式、信息系统、优化、物流配送这几个关键词。由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中小企业、农产品至关重要,可以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现实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煤炭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各种问题,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等,因此未来关于这一方面研究空间还很大。

3.4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包括“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其中包含3个研究热点: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发展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再制造、再循环与再使用是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共有的内容[6]。两者的不同在于绿色物流强调所有物流活动尤其是正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7]。

3.5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由“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信息化”“企业物流”和“物流作业”6个研究角度构成。反映了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广泛用于物流管理,现代物流呈现出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化等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提高了物流企业服务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6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包含“应急物流”“物流系统”“物联网”“电子标签”和“RFID”4个关键词。应急物流提出的目的是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将损失及不利影响缩小到最小[8],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物流系统至关重要,而物联网技术(RFID、GPS、GIS3)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应急物流中信息化偏低导致的物资配送缓慢、配送车辆路径不合理、物资跟踪丢失等问题,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效率。

3.7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与一个高频关键词GPS有连线,从网络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知识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远离网络核心,说明它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不同于其他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如李一波介绍了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杨宝森通过XML软件技术构建了跨组织、跨部门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10];张文建介绍了基于B/S模式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11]。

4结语

本文以2005—2014年CNKI收录的物流管理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描绘出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热点研究方面: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等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影响力,是这一阶段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供应链是联结这些热点最重要的桥梁。在研究趋势的预测方面,有的高频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较少,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物流管理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国内物流管理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物流供应链、绿色物流、现代物流、应急物流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其中,供应链、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和物联网居于核心地带,与环绕周围的其他的主题一起构成我国物流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参考文献

[1]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65-75.

[3]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9):46-49.

[4]朱庆华,李行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179-183.

[5]周永祥.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6]RogersDS,Tibben-LembkeR.AnExaminationofReverseLogisticsPractices[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2001,22(2):129-148.

[7]DeBritoMP,DekkerR.Aframeworkforreverselogistics[R].ERIMReportSeriesResearchinManagement,ERS-2003-045-LIS,2003.

[8]王宗喜.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37-39.

[9]李一波,张志勇.基于GPS和GIS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冶金自动化,2005(5):11-15.

[10]杨宝森,刘鲁.基于XML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6):26-27.

篇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

我们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特点,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将物流专业的各个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一个较系统、完整的教学过程,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即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等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教学的组织形式由课堂型向工厂型转变,学生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

二、职业教育构建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意义

1.从社会发展中的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

(1)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定位,要突出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的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状况,所以全面构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3)进行一体化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每位学生都有开发的潜能,抓住这种潜能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意义深远。

2.从学习方法的革命来看

(1)课堂教学中,理论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传统教育的束缚使得相当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沿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知识的压力,而不是学习体验的乐趣。

(2)学习内容的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理论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用活动来牵引教学,用岗位要求来引导学生实践才是有效、积极的教学过程。

(4)实习教学的滞后加剧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作业流程,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作业效率,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而脱离实践的理论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想

1.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三大模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

2.编写合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配套教材

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用人企业的现状和趋势;遵从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建立专业的物流实训基地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校能够投入资金和精力,建设完善的物流实训场所。要与现代物流企业接轨,有配套的操作中心,有符合课程教学的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软件,有正规的操作指引,使学生能够顺利与用人企业接轨。其中,与现代物流企业结合办学也是一条很好的教学改革之路。

4.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可以从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等;二是向社会招聘,包括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以专职或兼职形式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物流专业的教师可以考取“全国物流师执业资格证书”,进入相关物流企业工作,掌握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具体的物流操作项目,通过教师顶岗实习等实践模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学人员。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我校开展以来取得了以下成果: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目标明确;根据一体化要求整合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突破;一体化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索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在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过程中摸索前进着,我们深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有效的,是能够发展下去的,并且是值得发展下去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物流管理技术 信息化 智能化 可视化 集成化

现代物流管理正成为企业从流通渠道中追逐利润的主要手段,在资源和人力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今天,物流领域的潜力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正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插上了飞腾的翅膀,物流管理技术也随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物流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物流管理技术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以便各物流设备达到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术目前集中体现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计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它能够在不改变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获取理想的物流目标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和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迅速成为行业主导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的管理只有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应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SCM)阶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为物流管理提供节约成本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的潜力,能大大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高效、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随后,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物流(3PL)企业于特定时间段内、按特定价格向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而第四方物流(4PL)则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得以实现。可以说,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正不断促使物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使得物流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二、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制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也得以建立。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典型特征。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升温,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II)系统来改善计划成为行业焦点。随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弥补了早期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漏洞,完成了使企业内部复杂的流程自动化的工作,使人力资源、财务和制造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流程集成起来。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ERP系统还开辟了把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先河,使得每人都可以读取信息,即原先只是限于某一群体的库存、销售、财务和其他信息可以跨部门进行分享。每一个部门或功能区域都和其他部门通过流程整合进行信息共享,可以改善预测,做出更有效的决策。ERP 的局限性在于系统实施耗时耗财及ERP方案的不灵活性。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之上,公司开始通过投资于先进的专门用于支持部门间决策的新系统来寻求改善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专门致力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执行技术,包括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财务结算和客户服务,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得简单的ERP系统的优势得以强化:定单管理系统(OMS)使得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需求计划系统(DP)对需求进行预测并且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仓库中的库存、产品存放位置和拣货;运输管理系统(TMS)对调度、文档管理和其他运输作业进行计划和自动化;高级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对生产计划和排产作出安排; 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客户支持和销售队伍自动化的工作。每一个系统都是功能丰富,专注于固定领域和范围,旨在解决每一个领域的低效率问题和改善决策支持。

进入新世纪,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等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成为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的新高度。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向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式的方向发展,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物流服务的能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跨入智能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指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资源计划(IRP)、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钢铁智能系统等。

IRP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打破了“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能够紧紧跟随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随之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修正,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以应付种种突况。

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可以保障航运安全、货物安全、货物装载时的质量以及取货等各种要求,配备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服务水平。钢铁产品一体化出厂系统包括发货、运输调度、船舶配备、仓库短途运输、车辆调度等等,钢材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尺寸和重量,它放在船上,首先要解决其放在哪个仓位、哪一排、哪一层,合理配备这些钢材需要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的结合。目前,钢材切割配送中心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它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切割、加工、检查,在最佳时间内配送给各个客户。钢铁切割配送的关键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缝钢管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都是按订单安排生产,大型的钢铁厂每月有1000多份订货合同,数百种规格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切割、配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切割问题中有热切割、冷切割的问题,有组批合同处理的问题。大批的单量组合合同,可以把它组合后进行切割。智能化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管理可视化一直是世界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大型的国际快递公司更是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可视化的物流技术可以使人们在成千上万件“流动的货物”中准确地查找一件他们想要的货物的真实图像。DVIR、GIS、GPS以及EPC等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DVIR的工作原理是在物流作业现场,设立若干个以条码扫描枪(或RFID读写器)与视频监控探头组成的物流查验点,当有货物经过时,系统将自动把货物的外观连同它的“运单号”自动记录保存,一旦需要,人们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货物的运单号,DVIR能够在1-2秒之内找到这段录像进行播放,必要时,这段录像可以变成数字文件或图片被下载、打印与转发。这一技术正逐渐走向物流管理企业家的视角。

油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包括两个环节:一次配送和二次配送,一次配送是从炼油厂到大油库,二次配送是从大油库到小油库,小油库再到加油站。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GIS、GPS和大规模的优化技术以及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构成了油品配送决策技术的核心,利用可视化集成油品销售处理决策系统可以实现油品配送解决由油库怎么到加油站,车辆怎么调度、走什么路线等问题,使得服务好、质量高、成本低。这将给石油生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物流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既可以改善管理,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产品电子码(EPC)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全程跟踪和追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化管理。当物联网的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够彼此相联,互相交流,整个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目前在国际上,EPC尚处于早期测试应用研究阶段。全球目前正积极开发低成本的EPC标签,完善EPC系统的整体环境(包括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等),并从标准和应用方面积极推进。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集成化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

物流技术集成化体现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物流与ERP、CRM、SCM、EC等有机、实时、无缝集成,调动全球全国资源,减少库存占用,实现销售信息、生产计划、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的企业内外物流过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尽可能实现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优化。使企业物流能更准确、快速、有效地为企业精益管理、提质降耗,降低库存,节约资金,快速反应、提高效益服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是物流技术集成化的典型代表。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这些优势能够迅速、准确的智能配车、在途跟踪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再如,深圳烟草公司西丽仓库卷烟成品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了荷兰、日本、意大利的高速自动分拣系统、关节型机器人、巷道堆垛机,采用了Profibus总线及一体化变频调速装置等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集成创新。该系统可实现对成品卷烟及时配送,品种可达300多种,出、入库能力为2万件/天,储量约为18万多件。

【参考文献】

[1] 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刘骥昌: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侯巧玲:浅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3(1).

篇4

关键词:物联网 物流管理 影响 应用

引言

传统的物流经济管理受到物联网的影响和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变革和发展。我国物流经济管理也在物联网之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物流管理开始在物联网这个先进的理念下寻求有效地应对措施和政策举措。

物联网的定义及技术体系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一个实现商品、物品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共享的实物性质的网络,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将网络用户端的信息交流、交换活动延伸并扩展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物物相连的物联网理念。而这些需要通过全球的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传感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魏洪茂,2013)。物联网通过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智能自动感知、识别和管理,促进了虚拟世界和现实有效融合,物联网技术首先利用科学技术把现实物理世界中的信息收集整理纳入虚拟世界,然后通过传感器等技术让这些物体再次被现实世界感知、识别和控制。

一般来看,物联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整体体系架构图1所示:

感知层是指通过传感装置、标签、识读器和读写器以及照相机等采集设备,识别现实物理世界的物体,采集信息数据,并通过传输设备和技术将数据传递到网关设备。网络层一般包括信息的处理和数据远距离输送,将数据安全可靠、便捷无障碍地进行传递。应用层主要指信息能够跨行业、跨系统地进行共享、交换,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这个层面包括应用的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

物联网具有这样的三个特征:感知识别特征、传递信息特征、智能处理特征。物联网能够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和传递,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可视化的智能管理系统

物联网通过应用自动获取数据技术如条码技术、RFID 技术将附有不同信息、资料的RFID 电子标签附着于相应的车辆与货物之上,并通过GPS和GIS实现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自动跟踪和监管,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物流运输路线、物品运输情况的实时追踪以及对运输车辆的有利调控,为物流管理建立起一个高效运输系统,及时掌握货物信息、道路交通信息、物流设备信息的智能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基于全球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RFID和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指导下,物联网在物流过程中建立起可视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物品流通的过程中实现运输作业信息的透明化,提高物流商品的安全性。如食品冷链方面,物流公司建立起对运输过程和流转过程中的食品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控系统,保证冷藏食品质量和安全,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可视化的管理。同时通过可视性的智能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客户信息服务系统的运作和有效率,有助于各个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合理调配物流,提高物流运输和管理的有效性。

(二)智能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于物流的配送过程中,其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传感、RFID电子标签或EPC标签、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对物品进行感知和分析,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智能化的配送管理系统一般是指在所有的物品上都贴上RFID或EPC 标签,当贴有标签的物品在进入配送中心时,安装在门上的读写器可以通过标签读取获得托盘上物品的内容,并准确记录于数据库中,同时可以通过已建立好的系统来将新录入的收获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检测是否出现错误或遗漏,并将物品的标签内容进行更新,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实现物流作业的智能管理监控和自动化操作。物联网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方便管理员轻松地了解库存、查询商品信息,通过这个智能化的系统快速了解及反馈物品信息,可以快速便捷准确地向客户通知货物、商品到货、分配或缺货的情况。甚至有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通过机器人和码垛机实现物品出入库的无人工搬运操作,实现物流的完全智能化、自动化。

(三)信息丰富的物流网络平台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的一个主要表现还在于构建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信息网络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不再是分离的,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流通方式和销售方式,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实现了统一一体化,而且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也要求物流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如图4所示,物联网对货物信息的采集、感知首先建立起信息网络化的第一步,通过物流信息的收集实现数据库化、电子化和标准化;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设施,实现在网络上对物品信息的实时了解和监控,促进了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使用,实现物流信息的相互交换,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度,降低成本和运输风险。

目前,国内建立起许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如湖南省通过GIS、GPS、物流E 通手机、移动视频等物联网系统建立起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地对物流过程中的物品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对物流经济管理的影响

(一)有助于实现对物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传统的物流管理中,由于路途、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不便于应用,同时物品的信息采集能力有限,很难实现对物流体系中的物品进行实时监控。

随着物联网EPC电子标签对不同的货物、集装箱、托盘甚至仓库进行编码时,物联网通过读写器和网络数据库为物流业对物品的管理提供了全面感知、识别、追踪、进行智能处理的条件,使物流过程中的物品透明化、具体化。通过在供应链全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让物流企业对产品运输情况如货物所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进行信息收集分析,通过物联网进行实时的信息辨认处理,这样就消除了信息传播中的延误,能够充分利用供应链的各项设施条件,提高减少物流环节的浪费,提高使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和提高库存管理能力

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配送环节采用物联网EPC技术能够很快对物品进行识别分析,提高了拣选与分发的效率与准确率,加快了配送的速度。同时EPC的运用改变了传统通过笔纸进行记录查阅的方式,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解放和提高了生产力,使分配过程中减少人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了配送的效率。

配送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中的库存量。由于配送速度的加快和货物信息的透明化,物品流通的速度也随之加快,长时间的货物存储情况在物联网技术之下得到了大大地改善。同时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使物流企业能够及时通过完善的物品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公司的仓库库存信息,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对不同的商品需求进行补货,从而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实现现代物流

物联网是集合感知技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为一体,进行聚合性、系统性信息感知、分析、控制与管理的信息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因此,对物联网的采用和应用,对传统物流管理造成很大的冲击,重新树立了物流企业对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认识和认可。物流业能够通过物联网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大大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整合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利用物流资源,加大相互间的合作,促进物流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服务水平。物联网的应用,能够让物流企业随时随地掌握货物的实际情况和信息,并能将物流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客户,同时在对物品进行配送时能够做到及时、快速、准确,实现了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物流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结论及问题

物联网的先进技术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同时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体现着物联网的价值。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物流经济管理对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资源设施的效率,促进物流业的发展,通过物流发展带动产业经济发展。但是物流领域中应用物联网的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物联网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技术标准问题。由于不同的设施设备之间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因此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等三个层面的物联网技术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指导,否则有可能造成各项设备无法兼容,导致有些互联网不能互通,对物联网络的共享信息流通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货物的流通。因此要重视对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系统统一,促进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的最优化应用。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在物流管理中,由于物联网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快捷方便,信息得以快速透明化流通,但是这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也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如线射频识别的物联网技术,它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的特性在方便快速的同时,也决定了其缺乏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货物信息有可能被泄露。同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隐私保护问题,如在物品流通的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传递和查询,如果不进行规范的设置,很有可能被其他有所意图的人通过信息流通渠道获取,增加了信息流通的风险性。因此,物联网对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亟待建立。

参考文献:

1.魏洪茂.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3(8)

2.杨伟文,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邓亦涛.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0(9)

4.吕亚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物流业务体系探析[J].物流技术,2013(23)

5.王辉,沈洁,石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

6.陈丰照,姜代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8)

7.孙克武.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0(11)

篇5

    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在各大重要城市拥有物流网络运作节点和仓储运作节点,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物流网络化运营,且具有物流网络完整、物流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同时,招商局物流已有的庞大物流网络和众多分散的运输车辆,为企业加强管理带来了困难。为满足物流行业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管理的发展要求,招商局物流引入“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整合企业、社会资源,成功将传统物流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了精细化管理的现代物流发展方式,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可视化项目实施前面临的问题

    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企业的成长,都必然引起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迫使物流企业考虑采取新的运营技术和管理方式来应对挑战。

    首先,庞大的物流网络使集成管理难度加大。大型物流企业物流网络庞大,运输车辆数目众多且分散在全国各地,需要集中监控管理时,无论是运输任务的分配,还是车辆的调度,包括司机绩效的评定考核,传统的、多为人工调度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管理要求。

    其次,传统调度方式带来的物流成本过高。在向集约型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迫切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来支持帮助其整合资源,发挥现有优势,实现经营战略向通过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个性化、专业化优质物流服务的转变。物流企业传统的调度管理方式中,还仍然处于依靠电话和司机沟通,人工记录工作分派情况的手工作业状态。传统的物流调度管理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力不从心的一面。

    同时,客户满意度对物流企业后续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大。更多的物流企业开始重视服务水平与用户满意度提升,增强客户关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主要解决方案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是建立在物流管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物流管理方式,属于过程管理的范畴,相比传统的运输管理更加精细和完善,强调的是对整个运输过程的管理。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主要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加运输企业对运输过程中车队的控制力度和对货物状态的监控可视化度,通过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掌控,减少冗余环节,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车辆运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最大限度地促进行业发展。

    针对招商局物流的监控特点,招商局物流运输监控系统中贯彻运用“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这一管理理念,以物流中的运输过程环节作为切入点,解决实际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通过运输车辆的终端设备进行卫星定位和监控,提高车辆利用率和运输安全性。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准确获得车辆在任何时刻的位置、速度、里程、沿途道路状况、线路周边环境、车辆货柜门开启情况、货物情况照片、车辆油耗情况等具体信息,系统将获得的信息提取、计算、分析后,通过通信模块到监控平台的网络上。管理者只要登录网络,即可对车辆的所有运行信息一目了然,调度管理强度显然大大降低,节约大量时间和资源。

    这里涉及到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车辆定位、即时及阶段平均车速、即时及阶段平均油耗测量、摄像拍照监控、任务监控、分管监控等。

    以任务监控功能为例,它是在庞大的车辆基数下实现监控,如车辆是否按任务要求、按时到达指定客户地点等。本系统提供了两种跟踪监控模式,分别为适用于时效管理监控的车辆运行跟踪,和适用于订单任务过程中各节点监控的运输线路跟踪。

    实现车辆作业信息的准确传递。在对运输车辆准确定位和监控的基础上,管理者通过系统服务器下发的车辆调度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以短信形式下发到车载终端显示屏告知司机,实现作业信息的准确传递。发生异常情况时,信息处理平台会发出文字和语音提示,提醒司机注意行驶安全和货物安全。对于一些复杂的单据资料,依靠电话交流很容易出错,系统中的信息或者短信,直接显示在车载终端的屏幕上,方便司机查阅,且所有来往信息在管理系统都有记录,杜绝了调度出错时的责任推脱,提高了工作效率。

    系统中保证信息准确传递所涉及到的功能还有:GPS/GIS位置服务统计图表、信号数据回传模式间隔设定等。

    系统服务器在分析、整理、处理车辆相关数据后得到图表和数据报表提交给管理人员,保证调度作业信息的准确性。

    压缩供应链周期,提高供应链效率。招商局物流在全国有大量的仓储运输节点和现代化分发中心,这些节点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是其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招商局物流运输监控系统中集合了GPRS全球定位系统、3G移动通信技术等当前较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客户端、车载移动终端等设备,将供应链各环节接入同一个网络,做到了信息的快捷、准确共享。

    运输过程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运输效率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周期才会相应缩短。招商局物流的监控系统根据车载终端发回的运输过程实时信息,分析运行规律,进行运行线路和区域优化,监督车辆严格按照设定线路行驶,达到了运输环节的行车距离最短、所用时间最少、花费成本最低的目标。

    系统中涉及到提高运输效率的功能主要有:路径优化、停车超时报警、行车路径及偏离报警、报警分组汇总、运行分析等。

    比如在路径优化功能中,系统监控平台自行保存线路,并从中选择理想的线路,协助调度人员就安排车辆路线,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而运行分析功能应用于单台车或多车之间,分析每天总里程,速度和总时长,ACC的开关情况等数据。据此了解车辆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为优化调度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提供依据。

    提高存货管理和配送效率。监控系统直观知道车辆实际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调度车辆进场,大幅度节约货物进场和配送时间。同时,监控系统车载终端的自动、主动远程拍照监督功能,可以密切监控运输过程中货舱门开启情况,为货物入库检验提供重点检验或简化检验的依据,极大降低仓库入库检验作业耗费的时间,进一步压缩 供应链运行时间。

    监控系统的可视性与时效性,促进了供应链各环节间准确衔接。监控系统采用开放通信协议,为招商局物流的客户提供相应的运输过程可视化信息(车辆资料、运输线路等等),将管理系统与企业相关内部系统对接起来,既让物流管理者掌握运输全过程,也让客户随时随地了解货物运输状态,彻底将运输全过程的实时画面同时展现在物流管理者和客户面前,为客户和物流企业间及时的沟通交流提供助力。

    同时,监控系统对时效管理也起到了有力的作用。运输时效性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方面。监控系统帮助物流企业和客户双方,对影响时效的所有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让客户提出要求时更加理性,企业在时效管理中也能更好地抓住重点,最终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双方能够建立起更加互信、共识的合作关系,达到双方的共赢。

    另外,借助网路叉车功能还能了解某一单货物承运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如该车现在的位置,还有多长时间能到仓库等等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调度管理,保证供应链各环节间衔接准确,提高供应链作业效率。

    主要应用技术

    本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DVR车载视频技术以及车载高科技设备,建立起一套高科技综合物流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运输过程可视化化管理中的每个结点,提供准确定位,以及相关车辆的速度、时间、方向及距离等信息,可用于引导车辆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3G移动通信系统中,各种公用通用网络间定义了详细的标准接口规范,使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与任何人或任何设备互联互通,具有较强的鉴权和加密功能,系统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较高,能确保用户和网络的安全需求。

    车载终端监控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多功能管理系统。

    通过车载摄像设备及DVR车载视频技术,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控,动态捕捉车辆前方、驾驶室、货箱内部及车辆后方影响,并实时通过3G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传输,可视角度广阔,以达到整个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化。

    车载无线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无线上网、打印、传真、电话、扫描等一体机功能,可以实现办公室与车辆间各种单证的实时传输,同时能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将装卸货过程中的货物相关信息自动扫描并传输至驾驶室和监控中心,减少司机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作业流程,对于信息系统的指挥、调度、监控和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优势

    适用范围广,延伸性强。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能够实现车队和物流网络管理的高度可控,让大型车队的高效管理成为可能。供应链管理方面,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能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同时精细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压缩成本。大型企业管控中,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可以发挥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帮助集团加强管控效力。

    同时,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理念强调的“可视化”思想,重在借助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应用升级管理,经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以推广到更加丰富的领域中,延伸出更多的管理优化方式,具有延伸性强的优势。

    与先进技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互为发展助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理念中的“可视化化”程度也将不断增加,其作用范围和意义也将不断加深。同样的,对“可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促使该理念支持下监控平台功能和技术的持续升级,最终形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相辅相成,互为发展助力和强大生命力的良性循环。

    本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结构,针对包括招商局物流在内的物流企业本身分布地域广,调度管理困难的问题,具有显著的技术架构优势。高度的灵活性、低成本、高性能、扩展性强等架构特性符合当前的网络及软件行业应用及发展趋势,系统具有高度开放性和扩展性,为满足当前及未来整体基础网络建设需求提供了可发展的、高效的基础。

    案例的推广价值

    本项目的管理理念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即无论选择何种硬件和软件平台,基于B/S架构的应用都能方便地被移植和重用,在物流行业中各个领域做进一步的拓展。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型物流企业集约化管理以及目前热门的物联网运输过程管理等领域可以进行广泛而有效的推广,并将使管理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促使物流企业实现向集约化、信息化及精细化现代物流管理方式的转变。因此,运输可视化监控系统的实施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过程的优化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篇6

由于石油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偏重石油产量指标,而在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管理中一直处于较为粗放的运作模式。这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仍有很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

一、胜利油田物资系统资源整合背景分析

中石化作为我国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具有体系庞大、资源分散的典型特点。根据国家对于大型国企的改革要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石化集团积极部署、稳步实施集团内的资源优化和再配置。在实施工作中,“整合”已经成为中石化各油田物资系统适应改革和发展要求,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油田生产的核心内容。如何通过科学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释放内部活力是当前胜利油田物资系统需要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全盘规划的重大课题。

石油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一直备受关注,而油田企业也以保障石油产量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物资系统作为油田的生产辅助单位,一直以充足的物资供应作为全部工作重心。胜利油田自开发建设以来,各下属二级单位都有自己的物资供应部门,遍布整个油区,形成了覆盖整个油田生产作业区域的网络化物资供应保障系统。而在油田全面改革现有运作机制,深化专业化改革的环境下,原有的、庞大的物资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压力。目前,系统地盘点内部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实现系统服务的有效延伸和服务高效已经成为物资系统适应中石化集团发展要求,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胜利油田物资系统资源整合目标

胜利油田物资系统资源整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物资系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的综合提升,逐步实现面向油田提供采购供应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供应链一体化。

具体来说,物资系统资源整合主要实现如下两个方面目标:

1能力资源整合

胜利油田物资系统内的能力资源既包括有形的实体资源,如必要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等,又包括无形的技能资源,如供应商管理、采购策略、评估体系、库存控制、管控制度等,还包括建立起有效实施采购供应与物流配送服务的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能力资源整合也就是对系统内的实体资源、技能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建设和重新配置,以获得最佳的组合方式。

2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对物资系统的资源整合非常重要,它是整合能力资源的有效技术手段。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逻辑是由物资系统内的信息共享实现物资系统运作全程的可视化。这将使物资系统从静态结果管理——关注单一的采购供应结果,转变为动态过程管理——控制采购、供应、存储、配送等物资流转的流通全过程。通过服务过程可视化提高用户对物资系统服务全过程的了解和理解,突破组织分割的瓶颈,促进油田内部供应链的衔接和运行顺畅。

业务运行的可视化可以实现物资系统采购供应和物流配送服务全程的可控性,即通过物资系统自身和用户两个监督界面对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控制服务的执行。继而在物资系统实现服务全程可控的基础之上,推进和实施物资系统服务的柔性,即按照不同用户单位的需求提供标准化和定制化相结合的综合物资供应服务。通过柔的推进和完善,逐步建立系统化的标准服务方案,进而实现物资系统服务产品输出的一致性和多样化,提高用料单位的服务满意度。

能力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相辅相成,物资系统在实施资源整合的工作中,始终需要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进行资源组合配置,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益,逐步提升物资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物资系统整合规划的战略目标。

三、胜利油田物资系统资源整合策略

1外部供应链资源整合

外部供应链资源整合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管理和采购物流管理。

(1)供应商管理

对供应商整合的工作目标是通过系统实施战略采购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纳入到胜利油田内部供应链运行的环境之中。

物资系统实施战略采购的核心是将供应商纳入油田内部供应链,服务油田供应工厂——以胜利油田物资供应处为核心的物资系统,实行“及时生产”,从而缩短供应工厂的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和库存,使物资供应工厂能以最快的交货速度满足用料单位需求。而供应商的“及时供应”则是物资系统“及时生产”的主要内容。因此,战略采购就是从采购供应的角度实现胜利油田外部高效供应链的运作。

战略采购体系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细分采购成本,建立采购总成本管理体系;制定战略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按物资类别划分的差异化采购策略,并持续优化与供应商的采购流程。

(2)采购物流管理

对采购物流的管理是物资系统服务环节向上游的延伸,填补物资系统当前对采购物流的管理真空,实现对采购过程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

采购物流管理需要与采购总成本的细分相结合。物资系统将当前物资采购价格中的物流成本进行剥离,逐步澄清采购物流的成本,并制定采购物流业务的分步实施措施。通过采购物流服务环节的拓展,加强物资系统对于非规范物资流通渠道的管控,强化物资系统对物资质量的控制力度,提高对物资消耗规律及物资流向真实情况的掌控,同时降低物资采购总成本。

2内部供应链资源整合

内部供应链整合工作主要是针对物资系统内部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物资系统需要通过加强和持续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延伸物资系统对用料单位的服务,同时支持物资采购业务对物资流通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规范化管理。

在具体整合策略上,主要应以物资系统自身的横向整合为主线,将物资系统内处于平行位置的物流功能进行集并,同时在系统中建立集成的物流信息平台,形成集成运作、信息共享、运作可视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内部供应链的功能整合工作需着力于将分散的、发挥同一职能的物流实体资源进行整合,减少企业里的资源重复配置,获得资源的集约化运作优势,构建协调、统一运作的业务模式,降低系统内的运行成本。功能整合需要将物资系统内部所有关于物流配送方面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仓储资源、业务资源、信息管理等全方位统筹考虑和全面科学整合。

在内部供应链信息整合方面,着力建设网络化物流配送的统一信息平台,共享物流业务信息。在共享的信息平台中,实现物资系统配送网点物流运作的协同。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把物流信息的先导作用延伸到物流服务全程的管理控制、业务操作和决策分析之中,并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结合在一起。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物资系统内物流作业的集成化、可视化与准时化。

在物资系统实施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工作中,必须采用“平台——台阶”式的实施方法,即物资系统在进行资源整合的时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设定阶梯式的整合目标,通过持续的、稳定的、阶梯式的发展过渡,逐步完成供应链资源整合。

四、资源整合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内外部供应链资源中的能力和信息资源整合,油田物资系统将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获得显著的收益:

1延伸服务功能,实现服务模式转型

通过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在胜利油田物资系统内建立起具备现代供应链管理特色的,集约化运作的服务型组织,突出物资系统采购与物流的协同发展优势,巩固和发展集中采购,统一储备,集约物流的主导地位,实现物资系统均衡发展采购供应与物流服务两大核心功能,确保整个系统服务模式由传统采购供应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的转型。

2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可以实现物资系统的物流功能集成和网络化的物资配送。同时,还可以逐步实现对现在各自为政、部门林立、分散运行组织的集约化管理,实现对现有分散、闲置仓储资源的释放。

内部物流功能资源的整合还可以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创造新型服务岗位,消化和解决物资系统内部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此外,物流功能整合还可以有效减少各物资供应单位在仓储管理费和器材倒运费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各二级物资供应单位的经济负担。

3实现商流、物流专业运作,灵活对接

通过内外部供应链资源整合可以实现商流、物流之间专业运行,无缝衔接下的一体化运作,推动物资系统采购供应与物流配送之间的灵活对接,并为两者形成市场化的服务关系提供支持。

此外,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减少物资系统供应链服务中的流通环节,使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进行全面调控,从而实现供应链服务的增值和运作的最优化,进而降低油田物资流通全过程中的综合成本,提高物资流通效率和供应保障效率。

4加快服务响应速度,提高库存管控水平

通过功能与信息资源整合,能够使物资系统更敏捷地响应用料单位需求,显著提高物资系统的及时供应服务和及时配送服务。

同时信息共享实现了物资各种库存状态的可视化,如可以对物资的入库在途库存、在库库存、待提库存、配送在途库存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因此,可有效杜绝库存短缺、呆滞库存及超储备库存现象,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促进油田物资供应的快捷、高效和低成本运行。

篇7

论文摘要:介绍了八钢物流道路运输实现可视化的设想,将其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拾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实现可视化的方式、所需技术和主要功能.

冶金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的入厂开始,到半成品的流动、产成品的存储和交付、废弃物的处理等全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八钢是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通过艰苦奋斗,不断积累,形成了现在的发展格局。从目前的视角看,为使八钢整体生产物流顺畅,在物流布局及技术手段等方面都需要优化。以八钢物流道路运输为例,进行探讨。

在八钢的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八钢各生产单元通过运输使其空间状态联接在一起。在物流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运输是物流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八钢本部的大宗原燃料的运输形式主要是道路运输和皮带运输,相对而言道路运输的不可控因素更多,主要探讨道路运输的两种方式: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1公路运输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公路运输主要内容包括:车辆动态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车辆导航技术应用、交通管理、协作运输管理等。

1.1车辆识别

为了实时掌握公路运输的状况,对公路运输的基本单元的状态即车辆状态必须知道,这就涉及到车辆识别。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移动式车辆侦测自动识别技术在公路运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2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是公路运输实现可视化必需的人机界面(Interface),它具备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大多数功能。公路运输可视化的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过电子地图来表示。电子地图能够把数字信号(包括对数字地图、遥感数字图象及自行数字化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形成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电子地图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多维地图的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作用;二是动态环境下空间数据库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交流作用。总之电子地图要完成GIS中空间数据视觉化的任务。

电子地图主要通过点状要素(出入口、道口、交通灯等)、线状要素(公路、铁路等)、面状要素(停车场、料场等)来反映交通详细信息,满通运输服务的要求。

1.3车辆导航

车辆导航是指为具体的在厂内道路上的运输车辆提供导航,它是车辆驾乘人员重要的辅助工具,使之能在正常情况先按照预定的线路行驶,异常情况下按照指定的线路移动。

为实现车辆导航,必须将GP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车载GP设备为驾乘人员传递相关的图像和声音信息。

1. 4交通管理

随着八钢产能的不断扩大,厂内运输的车流量将进一步增加,为使道路交通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制定相关规则并监督执行非常必要(尤其对大型运输车辆的控制)。交通管理具体内容包括:车辆行进线路规划、车辆监控(路线、速度等)、停车位管理、交通道口监控、车辆指挥、故障处理和紧急救援等。

首先对所有进出八钢的大型运输车辆的行进线路按物品(对应相应的物资编码)做好规划,线路规’划本着线路最简捷的原则进行,同时要考虑出入口、道口、回车场地、道路状况、车流量、其它公路运输等因素,尽可能避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线路规划是动态的,可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线路规划在大型运输车辆进入门禁的时候,以声、光和图像的形式通过车载GPS设备传递给驾乘人员,为其提供导航。

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八钢厂区的导航是强制的,为此需要实时跟踪和监控,确保其按照指定的线路、速度行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靠车辆自律管理厂内交通将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需要在重要道口建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系统主要用于管理道口现场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将被监控点实时采集的交通视频图像传输给监控中心,以便监督和及时调整控制流量。

八钢有必要建立类似于城市交通指挥系统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作为勺又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以电子地图和GPS数据库为工作平台,运用计算机网络,集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系统、通信系统和车辆导航等系统,实现各种交通管理信息集成整合,深化处理和增值服务,便于驾乘人员了解相应信息和交通状况,使指挥人员能够迅速决断、快速反应、及时修正交通计划,保证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1.5协作运输管理

从实现物流可视化的角度来探讨协作运输管理。

将来八钢的大宗原燃料的公路运输主要通过社会协作的方式进行,为使公路运输能够按照八钢的要求和意愿进行管理,在商谈协作的时候,必须要求协作方按照八钢的要求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由于公路运输处于买方市场,在商谈协作运输时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首先,要考虑软硬件配备,主要包括:必须配备承担运输所需的车辆,车辆应装备符合实现八钢可视化物流所必须的GPS车载设备和车辆自动识别装置,具备车辆实时监控系统(主要监控八钢外部运输),具备与八钢联网的信息系统等。

其次是运输管理,主要包括:为了避免集中到达,要求公路运输商(可能是多家)按八钢的交通容量编制运输计划,尽可能减小每批次的车辆数量;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求公路运输商能实时控制在途车辆(必要时能提交八钢共享),按照预定的计划时间到达,同时要保证“运输的一致性”;在途车辆出现意外,有应急预案应对;对进入八钢厂区的车辆能够服从八钢交通管理的要求;按照八钢统一的电子结算方式进行运杂费结算等。

2铁路运输可视化分析

铁路运输占道路运输的比重在今后几年会逐步增加(大宗原燃料运输里程一般在200km以上),铁路运输需要高度关注。可视化铁路运输主要内容包括: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车辆动态调度等。

2. 1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

着重从机车跟踪的角度探讨车辆识别和定位。

为实现铁路运输可视化,需要知道机车行进方向、车辆数、车辆顺序、车厢数、车辆标签、所对应车辆的物品编码(含品名、规格、产地等信息)、计量信息、列检信息、装卸信息、运行时间和运行位置等信息。这些都需要依靠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来实现。

铁路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CIS)、动态自动识别称量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 PS )、电视监控系统是进行车辆识别和定位的技术基础,它们各有侧重。

GPS在车辆定位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实现车辆定位的重要手段,在GPS基础上结合RCIS获取的各节点信息,可实现车辆全过程精确定位和车辆动态跟踪。

铁路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相结合,借助模拟运算工具,也可实现车辆定位和跟踪的功能。

用于车辆识别的技术手段包括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移动式车辆侦测自动识别技术(CPS技术),由于车厢经常倒换,采用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识别更经济适用,尤其是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也有相应的技术规范支撑。采用GPS用于机车识别无疑是最佳选择。将机车信息、车箱信息、编组信息等有效结合,即可得到完整的车列信息。

2.2电子地图技术应用

电子地图是铁路运输可视化重要的视觉平台,作用同公路运输,通过它可直接、快捷地了解到机车运行状况。

电子地图是实现可视化动态车辆调度十分重要的工具。电子地图有两类:一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的电子地图,与实际地形相符,真实感强,但受幅面限制,一些信息不能直接反映在地图上;二是模拟的示意性的电子地图,可能与实际相差很大,但它幅面利用率高,可清晰显示更多信息。以前更多的选择后者,“鹰眼”技术使得前者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越来愈多。通过“鹰眼”技术可以详细了解到每个区域的细部信息,通过链接甚至可以获取包括某个信号灯的状态、某个道岔的位置、某个摄像机获取的车辆和行人图像等信息。

2.3远程监控系统

在调度中心实现对道口、车站、铁路沿线环境和现场的远程监控,一是可大大减轻日常人员巡视的工作量;二是便于及时发现危险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实时视频监控、信息存储、报警联动、远程遥控和校验等。

远程监控系统由现场设备(可变焦红外线数字摄像机、活动云台)、传输通道(有线或无线)、主站设备(服务器、存储装置、软件)、监控终端等组成。

远程监控系统已成为铁路运输管理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基于wEB服务器的远程监视系统,可以为有权限的局域网用户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

2.4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

八钢内部的铁路运输系统与公共铁路运输系统关联度很高,随着八钢产能不断提高,与外部公共铁路运输系统建立实时数字信息交换制度对双方都有必要。可通过约定数据交换范围、方式和格式,在双方的数据服务器之间设置防火墙,实现信息共享并融入各自的管理系统。

内部可视化的相关信息需要集成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就需要在“八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和现有的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cls)、拟建的车辆识别和定位系统、远程电视监控系统等之间实现信息无缝链接.由于现有的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BI)建设时未考虑与其它系统信息交换,相应的软硬件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届时需要对服务器部分做相应的改动或升级。新建系统要充分考虑今后的拓展需求。

2.5车辆动态调度

车辆动态调度是“八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物流管制中心的建设就可视化的铁路运输管理和车辆动态调度的功能和内容展开描述。

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等都是为可视化的铁路运输管理和车辆动态调度服务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铁路运输计划的管理、车辆运行信息显示、车辆追踪、物流信息显示、调车作业图表管理、列车运行图的管理、运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自诊断等。

铁路车辆动态调度需要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平台,其主界面就是集合各种相关信息的铁路运输电子地图(或称之为八钢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图)。铁路车辆动态调度是计划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计划为驱动,实现产供销运的紧密衔接,对采购、销售、生产物流实施跟踪管理。通过车辆调度模块生成、调整和发送车辆运行计划、维护和调整调度作业图表、发送调度指令;铁路运输过程中的物流管理作业过程(如列检、计量、装卸等)也需要依靠车辆调度模块来动态的实现控制;为使运输过程处于可控状态,车辆调度模块还要对车辆的动态跟踪;实时(或定时)对铁路运输计划的预测统计分析是车辆调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它可获得与铁路运输相关的信息(如库存、消耗、待运、在途等信息),以便提前判断和制定相应的措施。

3结束语

篇8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11)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度普及和应用标志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物流管理行业也应该因势利导,与时俱进,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改变,从而更加适应时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网络购物、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艰巨,因此,强化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各大高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也必然要与市场形势相呼应,针对物流管理的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管理的创新途径,进而对其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时代;物流管理;创新;强化管理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4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100—02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013jxtd088)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2—06

作者简介:陆会娥(1984— ),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张显国(1965— ),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划时代的变革。物流行业要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借助网络的力量,高效、快速、无误地完成整个物流运输工作。在社会信息化程度愈加完善的新时期,物流管理教育人员也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手法,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行业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利用网络优势促进物流管理效果的提升,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一、物流管理途径的创新

事物的前进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民族的进步也是如此,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和基础。不管进行何种工作,都不能一成不变,只有适时创新、合理变革,才能发展,因此,对于物流管理而言,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市场情况不断地变换管理方法,也是必然的。下面就对具体的物流管理创新途径进行分析。

(一)物流管理技术化。在当今社会中,各项工作都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技术与管理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科学的管理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在网络化的社会中。物流管理需要依托先进的储运工具、宽阔的储存场地以及效率的保障,这些方面的相互配合提高了物流工作的效率,同时,物流管理还要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有效结合,这是时展的要求。可以说,在信息化的时代里,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它使得物流管理各环节连接更加紧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信息的和使用更加便捷,工作效率与质量也越来越高,例如:条形码技术、自动分拣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都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另外,多媒体技术也适用于物流管理,它实现了货物的可视化排库以及对货物的实时查询,通过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检查,客户能够随时了解货物所在的位置、预计到达的日期等。并且,物流管理企业还要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满足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我国政府也应该配合物流企业,建立更大、更宽敞的物流场地,增加基础设施数量,参考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与模式,取其精华,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

(二)物流管理信息化。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实现各种物流信息的高效处理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也会逐渐转变为水平网状结构,从而为信息的快速传递提供保障。在以往的交易过程中,贸易单据为传统的纸质单据,填写容易出现错误,且不容易保管,而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后,单据变为了电子数据,不仅方便了数据交换,同时也增进了客户与买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整个物流管理过程中,各种数据的处理、分享都贯穿其中,工作效率高且信息可靠,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愈发普及的形势下,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借助信息的灵敏传递,物流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零库存,缩短运转周期。通过构建信息平台, 加强物流管理链中每个环节的信息交流,能够推动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物流管理人性化。所谓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不管在哪一个工作岗位,都非常适用,而在以服务为核心的物流管理工作中,其重要性更加明显,工作人员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按照客户的意愿进行商品分拣、输送等。这种管理模式突破了以往管理的局限性,拓宽了业务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于特殊客户,也能够及时、准确地制定管理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物流链也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不管是原料供应,还是客户,在物流链的作用下,管理工作都可以很好地开展。

(四)物流管理一体化。工作人员应该将物流工作看作一个整体,整合物流各个环节,实现物流管理的一体化。我国的物流管理发展趋势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生产企业通过与物流企业、销售部门以及消费者之间进行紧密的连接,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引入高科技管理设备,在各个方面的共同配合下,使物流管理达到最佳效果。

(五)物流管理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影响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物流管理也必然要实现网络全球化覆盖,而物流管理国际化包括技术全球化、实施国际化以及服务全体化等,因此,物流管理教学也要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入手,以建立全球最好的物流品牌为目的。

二、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物流企业自建物流体系。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零售网络的功能,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同时,进行物流配送,在建立物流体系的过程中要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整合于网络中。可以说,物流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社会,而这种管理模式就是以服务为核心,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所谓的第三方物流,就是除物流供应、需求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来完成货物输送的一种模式,是以联盟或者协议的方式在特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严格来说,第三方物流是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优质的服务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等实现其发展的。现阶段,我国在第三方物流领域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中国邮政,中国邮政的运输网络在我国已经非常普及,可以说其具有其他第三方物流不能比拟的优势。

(三)第四方物流联盟。第四方物流是将供给方、需求方以及第三方物流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具有资源整合以及优势集成的特点,能够为行业提供最佳的物流方案,并运用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提供物流方式,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系统运作模式、方案集成商模式以及行业创新者模式。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因此,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三、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目前高等院校以及政府应该重点去抓的工作。同时,在人才进入企业后,企业也应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从而使员工的知识能够不断更新,将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引入企业,不断壮大企业物流队伍。

物流管理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物品的交换、输送的专业性与技术性都非常强,在网络化社会,物流管理逐渐向着更高效、更全面、更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可以说,这是物流管理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转变。因此,不管是物流管理企业,还是高校物流管理教学,都需要以我国物流管理市场的发展形势为基础,以提高行业运营效率、建立物流品牌为目的,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物流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代红梅,吴登丰.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的网络化创新[J].中国商贸,2010(2).

[3]雷剑侠.从流通窗口看纸质图书的继续发展[J].网络财富,2010(21).

篇9

(1)物流物流,简单来说就是是指物品在运送的过程,物品的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包装、装卸、运输等环节,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流转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加工就是物流需要做的。

(2)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在物品流转的过程中对其一系列的环节进行处理的过程,物流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计划管理、信息管理、控制管理等等,通过这些管理,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物流的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

(3)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的是指能够提供或支持物流信息服务的网站,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过程中的效率,根据物流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平台,一是主体自身运营的信息平台,另一种是第三方运营的信息平台,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的目的是为物流的供需提供信息,而在这过程中一般不会涉及物流的集体操作服务。

(4)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因为处理不了太多的事情,于是通过合同的方式将原本属于自己负责范畴之内的事交给其他的物流服务企业去办,两者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从而保证物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松懈,若第三方物流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原企业有权力追究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责任,这便是第三方物流。

(5)第四方物流由于物流信息量之大,光靠第三方物流无法做到最好的组织整合,此时便要由第四方物流来对第三方物流安排之外的工作进行整合,既要保证物流的速度,同时又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性质进行,两方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相反是通过合作的手段来获得此能力。

2Java语言

目前市场上可以选购的应用开发产品有数十种,而其中比较受企业欢迎的便包括SNN公司的java,一些程序开发工具往往注重语言的弹性和执行的效率,另一些则偏重于可视化程序的开发,而java语言在这些要求中应运而生,以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分布式的安全结构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他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相比于C的风格来看,java作了进一步的改进,C中那些容易引发错误的缺点java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比如指针和内存管理便被java摒弃了,与此同时,java还提供了大量的类库。

(2)语言设计面向对象Java可以说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这是java的一个重要也是特有的特点,此外,静态和动态风格的代码java也一并继承和重用。

(3)分布式结构Java支持http和ftp等子库,所以这就赋予了java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直接打开并访问网络上的对象,方式如同访问本地文件系统一般。

(4)健全Java对于检查程序在变异和运行是的错误非常重视,或者说致力于这一方面,java通过自己操纵内存的方式减少了内存出错的可能性。(5)安全Java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针和释放内存等C功能被删除,这样就避免了非法的内存操作这一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当java用来创建浏览器时其自身的语言功能和浏览器所提供的功能相结合会更安全。

(6)结构中立Java的编译程序与其他应用程序不同,通过采用结构中立的文件格式,使java的应用更加方便。举个例子,只要具备java运行系统,就可以执行这种代码,同时,java源程序还通过被编译成一种高层次与机器无关的格式语言的方式在虚拟机器上运行。

(7)可移植性Java的可移植性是java能够屹立与这一产业不倒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程序设计师们的精神指标。

(8)性能强大Java可以将机器代码直接翻译成指令,包括在运行的时候,,SUN可以用直接解释器调用300000个过程翻译,这一过程时间仅需要一秒,这与CC的性能没什么两样。

(9)动态特征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发展是java的动态特性,程序可以动态的装入运行过程中,如此一来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这一特性是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无法达到的。

3java的物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实现的可行性

(1)现如今,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空前扩大,服务水平也伴随着提升,物流发

展的条件和环境可谓是越来越好,但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物流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行业的供应链中信息传达的不及时、环节过多等问题都亟待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物流成本较高。(2)从需求层面上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物流业的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物流业对于现代的管理信息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信息、第四方物流信息也应该不断完善。

(3)java的物流信息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自从物流产业迅速发展以来,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物流产业中的一大热门话题,建设和运行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企业也应运而生,java以物流信息网络为依据,包括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模块,能够做到有效的衔接。

(4)对于物流信息管理方面来讲,信息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为实现这一目标,业务系统采用B/S结构,这样一来信息的安全性便得到了保障,B/S结构能有效的保护服务器的数据库,尤其是在java这一程序出现后,B/S结构显得更方便、快捷了。

4结束语

篇10

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区域,海西经济区建设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闽台经贸合作站在—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闽台之间的贸易量持续增长。福建省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台政策,闽台贸易发展将有一个健康与乐观的前景,也必将带动两岸物流业走入蓬勃发展的新纪元。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港口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大网络、大服务、大产业”发展格局,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合作,物流先行。理论与实践证明,物流合作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两岸物流合作可以显著降低经贸成本。闽台物流合作要全方位进行,分为“硬件合作”和“软件合作”两部分。从“硬件”部分来看,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从“软件”部分来看,重要的是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双方关于物流业法律法规的协调及对物流业的服务与便利化、物流人才培养的合作等。

二、物联网的发展推动物流智能化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领域广泛拓展,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信息与物流结合的崭新时代。有专家指出,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的诞生直接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物流行业走向智慧化、智能化。智能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物联网应用于物流运输,可以实现货物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应用于仓储领域,可以实现货物识别智能化,采用RFID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有效避免人工输入可能出现的失误,大大提高入库、出库、验货、盘点、补货等工作的效率。在物流业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的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的系统;基于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局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基于智能配货的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物联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物联网背景下闽台物流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1.加快物流学科体系改革,突出专业与技术融合,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物流人才《福建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加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鼓励物流企业广泛采用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流程可视化。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并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和物联网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技术体系的标准,产业融合需要跨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适时根据闽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及时调整物流学科体系,优化课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我省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缺少学科前沿模块类课程,内容上无法紧随时代的发展,以上专业课程均没有涉及到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或者有也只是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作概括性介绍,篇幅短小,停留在了解这一层面。从调研中得知,我省物流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且难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升级和人才储备的需要。物流专业作为前沿学科,这几年不断崛起,福建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学习和追赶台湾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闽台高校联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嵌入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形码技术,物流标准、互联网等。突出物流业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特点,为海西建设输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2.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合编企业实训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陆与物联网相关的教材尚缺,大多教材是近一年内出版的,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台湾的学校知识教材开发比较成熟,可先引进台湾的优质教材如《RFID规划与应用》、《智慧型运输系统》等。但由于物联网是一门新兴信息技术,其在物流业的应用由于成本高、技术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等多方面的原因仍处于探索阶段,也无典型成熟企业经验可作借鉴,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物流企业实训教材善缺,闽台两地的专业教师可以联手编写,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充分了解闽台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严格的论证,对比分析物联网技术在闽台物流业应用中存在的差异、把RFID数据收集与传输设备、移动跟踪设备的使用等编入实训教材,不仅使学生了解关于物联网的新理论,还要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汲取到物联网的最新技术营养,为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在大型先进的物流企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及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教师的水平决定着专业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教师是关键。目前从事高职教学的骨干教师大多为70年代、80年代人,而物联网概念于1999年才提出,国内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物联网课程的开设、RFID的应用培训却是近几年才展开,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较为缺乏。而台湾高职教育拥有丰富资源:台湾高校对物联网课程的开设较早,如台湾树德科技大学96年就已经开设了与RFID基础应用技术、RFID科技及应用等相关专业课程。可以聘请台湾知名教授通过定期授课、现场教学、座谈交流、专题报告、实践操作、主题讨论、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重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中心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训室可以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先进的实验环境,学生不仅从课堂教学中掌握书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了解物流业务流程,并熟练操作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的每个环节,从而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