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设计;优化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阅读教学相关研究甚多,如何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阅读教学设计展开全面优化,这是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课题。

一、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学习的热情。故事引导、哲言介入、生活案例展示、媒体信息展示、课堂演绎活动设置、悬疑问题比拼等,都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初中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心理,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学习情境,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我的母亲》是先生的回忆录,文章情感丰富而真实,具有感染力。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并请会唱的学生一起演唱。在演唱结束后,笔者给出问题: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歌颂母亲的作品?今天要学习的《我的母亲》有哪些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我们的母亲具有哪些共性特征?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讨论学习,有学生说:“《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子女的心声,妈妈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子女,我们当然要歌颂妈妈。歌颂母亲的歌曲、诗歌、小说还有很多,高尔基就以母亲为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我的母亲》中,作者将母亲形象刻画得生动真实,让人油然生出亲切感。”也有学生说:“我们的母亲具有勤劳、善良、和蔼、富有爱心、慈祥等共性特征,唯有母亲,能够为我们付出一切。”由此可见,学生已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逐渐走进了文本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歌曲,起到了渲染气氛的目的。《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歌颂母爱是老话题,但学生还是想知道名人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从这个角度展开问题设计,学生的学习思维迅速启动,充满热情地跟随问题展开了文本学习。

二、优化引导方法,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阅读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明智选择。朗读法、提问法、想象法、体验法等都是教师常用教法。教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解析,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对常见阅读引导方法展开深度优化,以提升阅读教学效度。提问法是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教师在问题设计时,需要观照不同学生的学力实际;朗读法强调学生朗读的重要性,而如何科学设计朗读策略,还需要教师多重比对,而不是追求朗读的数量;体验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感知,以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阅读教学的引导方式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情实际进行选择。在学习《雪》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清文本基本内容和结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提问设计活动。按规定,每个小组要设计10个思考问题。学生上交思考题后,笔者综合考量,最终选定8个思考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的雪的?你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情感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目的是什么?本文主旨是什么?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新感触?笔者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阅读教学问题进行展示应用,凡是被选中的问题,负责出题的小组具有免答权利。评选结果公布时,学生都兴奋异常,其成就感非常强烈。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思考问题,这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重要措施,对学生形成的正面鼓励和影响非常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对全面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调整学习顺序,遵循先学后教原则

当前,新《课标》推崇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能够率先学习,对文本形成一定认知之后,再由教师给出点拨和解惑,以完善其阅读认知。先学后教体现现代教学的崭新理念,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值得大力推广。教师要在具体落实上有所探究,促使学生真正建立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体现的是学习主体客体转变的问题,其顺序颠倒之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正式确立。如阅读《敬畏自然》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教学集中解决学生自主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学生提出:“敬畏自然是不是要求人们无所作为?”教师先征求其他学生意见。有学生说:“敬畏自然不是要求人们在自然面前不求进步,开山铺路架桥,这些都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行动,能够让天堑变通途,这就是人们主观努力的结果。”教师给出积极评价:“敬畏自然是一种态度,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但并不是要束缚人们的手脚,在自然面前无所事事。”教师让学生先学文本,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典型的先学后教,符合现代阅读教学的基本精神。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让教师来回答,这也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

四、延伸训练维度,创设独立阅读时空

在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阅读学习的时空,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并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探究。此外,还要在阅读延伸方面有所创新,让学生多多阅读课文材料,拓宽阅读视野,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有重要帮助。教师在设计阅读训练时,要摆脱“大一统”思想,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梯度性训练内容,给学生一定选择权。如《吆喝》阅读训练设计:①简答题:课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吆喝的?②搜索题:在课文中画出表示从早到晚顺序的词语。③拓展题:吆喝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广告形式逐渐消失。如今各地大街小巷的吆喝声虽然不是很多,但吆喝声还是会在我们耳畔响起,收集平时生活中听到的吆喝声,并描绘一些吆喝人的动作和神态。三个题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两个进行训练。教师给学生一定选择权,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有重要帮助。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优化阅读教学引导方法,调整阅读学习顺序,延伸阅读训练域度,提升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能力,全面塑造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2]司翠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

篇2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我们可根据学生预习情况,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利用有关提示,引导开启学生求异思维,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已经占主导地位。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手段,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促成这一教学手段的根本保证。教师应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语言的精髓,这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作用。

提问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心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具,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检查整理式等。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浅、忌滥。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会不作出处理,不会不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六、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多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再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产生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善于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触类旁通。即使某些提问是低层次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以便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提问设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设计了以三个问题

1.why was the writer afraid to speak in class?

2.what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to do in every class?

3.how is the teacher?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ere does leo come from?

2.how long has he been teaching in china?

3.when did the first jews probably come to kaifeng?

4.who welcomed them?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 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

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

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

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

篇5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还要有相应的对策,即要从多渠道、多角度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迈进文学殿堂、领略文学领域无限风光的开端,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阅读是关键。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文质兼美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学生感悟人生、学会生活、完善人格的重要的素材。我们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然而我们还是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他来自学生的内心,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状况还是值得进行研究和改进的。虽然我们的阅读创新教学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水平的策略

本文认为,从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必须要从创新思维入手,围绕灵感思维、直觉思维、聚敛思维、发散思维和问题意识这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培养

直觉和灵感思维具有明锐性的特点,是一种敏锐和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前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说,“过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直觉”。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真正可贵的是直觉,我相信灵感和直觉”。浮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都与人的直觉、灵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直觉、灵感在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上起着重要作用。

2.创设情境是条件

直觉和灵感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老师们应该多为学生们提供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条件,多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去设想。创设情境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标题入手、从情节入手、从名人点评入手、从某一人物入手、从某一写作技巧入手、从结尾入手、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入手。魏书生老师擅长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换位,或与作品中的人物换位。于漪老师擅长用优美入时的语言感染学生,或朗读、或分析、或引导学生背诵与课文有关的诗文,拓展文意。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创设情境,并且创设的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活他们的思维。如巴金《短文两篇》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1.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语文课上成功的创设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造成一种悬念,这种悬念就是灵感和直觉的诱发因素。

3.通过自主探究阅读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性阅读指的是,读书一定要深入的探讨,仔细的研究,不要盲目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和作者的用意,要多从几个方面去理解,探究其根本,这样才能理解其精髓。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利用分组合作学习和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分组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问题情景创设的针对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4.阅读中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的培养路径

在创新活动中,发散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是决定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多向性,一个是新颖性。但是聚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又相辅相成,都是创新思维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用想象联想和评价性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思维的新颖性是指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它代表着发散思维的本质。

5.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阅读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阅读内容中有大量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素材。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参加阅读,只有让他们主动的去参加阅读才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发展潜力,才能绽放出创新思维之火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为此,我们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良好互动的学习空间。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9-01

对于初中语文而言,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从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困境,所以为了使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此不断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水平。

1 增强阅读意识,提高语文教师阅读水平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而言,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教师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很大影响[1]。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同时还应采取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此过程中,还要进行不断创断,这也是给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了了挑战。终身的教学意识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意识,对于自己专业能力,教师应通过不断学生的,进行有效的完善,使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自主阅读的意识的培养,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将以往教师被动阅读的角色进行改变,向主动阅读者的方向进行转化。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文学素质的修养,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语文新知识的渴望得到满足,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才有足够的知识和教学能力,给与学生真正有效的帮助。

2 教学设计多样化,激发学生浓烈的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内容,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是学生阅读的基本文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核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是以教材为中心,科学、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语文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有机地结合,加强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学生新旧阅读知识对比,使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灵活地进行掌握,将语文阅读的多种技巧进行合理运用,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多元化、高效率。例如,学习课文《海燕》时,可以与高尔基的作品《海燕》进行对比,了解两篇文章题目的存在的不同。对于这两篇文章,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文章无论是寓意方面,还是在写作手法方面以及文章的内容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初中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通过阅读,还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但是从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来讲,都比较陈旧,这些传统而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也变得讨厌阅读,由于学生的抱怨和厌学情绪,加上教材的知识面也较为单调,致使学生课外阅读知识了的非常少[2]。为了使语文阅读的中的这一些问题得到解决,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改革,应该大力地进行提倡,从而将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提到有效地提高。

3 师生有效互动,优化阅读课堂教学

在阅读的教学中,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主要发挥辅导作用,对于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要激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思考,使师生与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促进其进行有机的对话。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于新的语文知识,学生思考、分析方式不对,更不会提出疑问,主动、积极地对新知识的进行探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互动且开放的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对于语文阅读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师生间及学生间都能进互动交流,促进学生阅读水平。

4 改变阅读课堂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形成性的评价

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内阅读的教学中,对于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应该加以重视,首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关注;其次,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进行关注;然后,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及课堂的表现,科学且综合性地进行评价。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有关成长记录袋一些教师也尝试着进行使用,对于学生学习及课堂的表现等各方面,用记录袋进行记录,甚至将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考试成绩,以及每一次的课堂表现和探究活动,都在成长记录袋中进行记录[3]。每一次记录,教师都进行科学而有效地评价,这些评价都建立在阅读教学的表现基础之上。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合理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学习课文《最后一课》,对于学生探究问题的回答,教师非常耐心地进行评价,并且还要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在情感上,语文教师也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老师可以对学生说“别紧张,老师相信你会把这个问题回答好”“你回答得很好,问题理解得也很透彻,继续努力,相信你将来会成为一位理论学家”等一些激励学生的话语。教师在阅读课堂的教学上,不但要用真挚的感情,还要用科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有效地得到增强和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与社会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共同努力,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媒体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具有着非常关键性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进行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呢?

一、创设合理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思考和感悟,陶冶了学生的心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阅读效率。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大的好奇心,对于刺激感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情境,教师的情感自然被激发起来,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亲临大海即兴赋诗的情境,让学生在视野宽阔的大海,听着大海雄伟壮阔的声音,融入到诗境中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时不需要教师“津津乐道”地描述,学生就能融入诗文情境中去,以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在学习《春》、《紫藤萝瀑布》等文章时,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多媒体幻灯片、视频、图像等,并通过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方式创设一个生动的文章情境,可以有效地奠定了阅读教学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优美的语言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审美感受,但是纯粹的文字显然很难让学生消化和吸收,这就影响了学生进一步的情感体验,而多媒体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语文阅读材料的情感不仅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来体现,多媒体带来的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更可以带来真实、生动、丰富、活泼的感觉,让具体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感知阅读材料的文字美、意境美和形象美。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软件让济南冬天的相关材料整合起来,根据课文的框架结构设置好呈现顺序和结构,在讲到具体的内容时呈现不同的材料,学生可以结合多媒体信息资料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情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想象、理解和表达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审美感受,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具有呈现功能,还有着综合处理功能,能够对文字、语言、图像、音效、符号等进行处理实现良好的动画效果,这个过程是抽象变为具体的过程,也是静态变为动态的过程,更是散乱变为系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有很多重点和难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将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理解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知识,再加上文章的说明文性质,很难理解看云识天气的奥秘,这就构成了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查找书本中相应的云的图片,再加上简单明了的文字,让学生对于云的认识上升到直观认识的层面,这时再来阅读和理解文章,学生就可以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了。

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层面,还应该上升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层面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运用,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思维,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民主竞争的氛围,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丰富的课堂信息量、顺畅的课堂交流和开放的课外作业中实现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外作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录音机、照相机、绘画、摄影机等设备展现自己心中的父亲形象,这一开放的作业使得学生会尝试和运用各种设备,并大胆发挥自己的形象,当学生运用文字、绘画、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展现自己父亲形象的时候,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锻炼了,学生对于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也更加强化了,因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

当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还有很多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和积极总结,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本君.多媒体技术与体验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5)

[2]陶中平.巧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华章,2010(18)

[3]孙楠.多媒体对阅读写作功效之我见[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在初中开展名著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拓展课内阅读量, 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且对中学生审美能力和个性培养,乃至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受年龄、家庭条件和外界接触面小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对语文名著阅读兴趣不高,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认知不到位和方法不对等问题,影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探讨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名著阅读教学模式陈旧,内容枯燥

调查表明,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基本上都是套用“主题人物情节”的程式进行教学,按部就班地将学生引入既定的教学环节与步骤之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创新不够,仍停留在段意归纳、写作主旨和特色掌握的层面上,使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的程式性机械运动,无法推动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探究。

2.课任教师名著知识储备与体验不足

要使名著阅读达成既定目标,离不开课任教师的悉心启发和指导。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方面知识储备不够,体验不深,名著知识匮乏,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去原原本本地通读名著,致使如果不借助名著辅导性的材料就难以进行教学,所以他们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重点放在知识点讲解上,无法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所提供的指导也是抽象与样板式,没有感染力,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3.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有效的考评制度

和其他课程一样,初中语文也有自己的考核标准,其最直接、最明显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但是,名著阅读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套用传统考核办法则容易导致名著阅读变成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达不到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鉴于此,要完善初中语文考核机制,尤其要建立名著阅读教学方面的机制,通过机制引导教师抓好名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中受益。

二、增强名著阅读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

对名著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正进行名著阅读。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课的示范作用,从教学途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名著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指导中,应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着力挖掘名著文本,将名著文本中的崇高主题和完美形象通过形象而丰富的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亲历美的体验,为其所熏陶和感染。同时,教师可根据课堂阅读示范作业顺势将课本选段延伸至名著整个文本,并为其布置一些问题以引导他们课后去阅读该名著。

2.注意阅读意识和技巧的培养和训练

一是做好读前准备。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看目录、序言部分,让学生做好阅读思想准备,并借此让学生掌握名著产生的时代条件和文化背景,从而为了解和进一步阅读名著做好准备。

二是谈演阶段。这即是课堂阅读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名著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开展谈感想、讨论、简述、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成果、拓展阅读层次和增强阅读能力。

三是写作实践。阅读教学后进行写作实践。主要围绕名著来写作,形式不拘一格,读后感、章节续集、故事概要、人物素描、情节摘要、结尾改写、序跋补记等都可以,而且对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和表彰。

3.优化教学设计和完善学生阅读效果评测办法

阅读教学设计要打破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进行教学教案式的安排,应从动态性出发,根据名著的主要内容、基本情节和鲜明特色来设计课题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既发挥注重个体差异性又符合个性的完整的教学系统。同时,完善阅读效果评测办法。一定的评测制度是激发阅读兴趣,保障阅读效果重要手段。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就尝试过建立阅读档案袋制度。把班上每位学生的读书表现、已读书目、学生自我反思、读后感、参加的读书活动、师生评价、参与校级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情况等阅读情况记录在案,并据此做出过程性和终结性的不同评价,以督促、激励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钱卫华.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篇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在2012年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就更容易理解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提高。语文作为一种基础的学科,对其他各类学科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也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发挥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

1.阅读教学所占比重太低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特别针对阅读能力提升而做出的教学内容不够多,使得学生接受的锻炼不足,自身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内容仅限于课文内容的温习、复习等内容。在正常教学活动中很少留有充足的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

和其他的教学内容比如语文题目的讲解、语文知识点的介绍相比,阅读教学的显效性不是很突出,成果展现周期漫长,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初中课堂上很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的原因。

2.阅读教学的方法单调无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方法太过单调,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阅读课文段落为主要方法。这种单调的阅读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得阅读过程缺乏应有的效果,不能满足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落入被动之中,而且阅读内容仅限于语文课文之中,没有适当的扩展到其他阅读材料之中,这也造成了阅读涉及到的方面过窄,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

初中生对语文的阅读热情不够高也是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初中生大多为00后,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形式都是快餐式的,比如手机、电脑中的电子书和互联网络上的帖子、新闻等。过多的接触这类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学生对纸质的课文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无法保持应有的阅读量。

手机、电脑的普遍存在还大量的挤占了初中生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中阅读课文或其他书籍杂志的时间也大大缩短,这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法

1.教学规划侧重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扩展提高,需要落实到教学规划的内容上,需要在教学规划设计中加大语文阅读的比重,加大阅读课时的安排。通过严谨科学的教学规划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学校要专门针对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系统完善全面的教学规划,包括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内容的界定、阅读材料和书籍的推荐、阅读行为的指导和鼓励、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向的把握、阅读效果的监督等方面。

2.教师主导带动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这和学生过多的关注手机、电脑有关,也和老师们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乐趣有关。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能够提升个人品味,增加个人的知识面和思想厚度。教师不妨从自身做起,阅读一些经典名作或青春励志文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推荐好的青春文学作品、书籍杂志等,让学生在老师的带动和鼓舞下去接触好的阅读材料。

教师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将阅读作为提升学生品味、学识、个人魅力与形象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对阅读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带动学生产生阅读意愿,推动阅读行动的转化和成果的提升。

3.围绕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出阅读行动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要确保学生在开展阅读行动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教师要在教学中围绕阅读内容开展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读后感的写作、阅读经验的分享、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话题的讨论等,让学生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避免学生的阅读没有结果、没有监督、没有引导。通过一系列阅读能力培养和监督指导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份收获才是让学生在日后生活、学习、工作中坚持阅读的根本动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训练

为提高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参与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阅读朗诵比赛、读后感征文、阅读书目自我推荐、十佳读物评选、阅读经验交流会、分角色朗读比赛等。通过这类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对阅读行为有足够的关注和思考,这都会在班级内营造更和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认知的改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想观念,让学生做到“读中取乐、乐中阅读”。

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指导

我国初中学校中已经普遍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不过长期以来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都不是特别科学行业有效。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指导阅读的尝试,将某一段课外阅读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进行探究,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和主旨,了解其中的角色分配、情节分配,对阅读材料进行赏析。

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用来对著名小说作品等改编的电视剧、话剧等影视材料进行公映,让学生从改编作品中体验原作本身的艺术氛围和价值。比如老舍先生的《茶馆》改编的话剧,利用投影仪放映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效表现来感受作品的艺术氛围和特色,从而对原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影视剧视频短片与原作之间的搭配也更容易让学生情景交融的感悟读物中体现的思想主题。

三、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们遵从严谨科学的教学规划,切实将阅读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需要创新、需要突破、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成果,多措并举的推动阅读成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 刍议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8)

篇10

一、当前初中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问题,产生新知,但当前初中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阅读教学中因为生成而偏离教学目标。有些初中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为让学生生成而在没有预设的前提下对学生放任自流,没有能正确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关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常常会出现盲目和随意的状态。学生轻松阅读,想怎样生成就怎样生成,但却是没有价值目标的随意生成。语文教师没有真正将学生从有趣的阅读中获取知识转化成自身知识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促发灵感,激发智慧,生成新知。在这种放任自流的任意状态下,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2.阅读教学中因为生成而偏离文本。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阅读课堂具有随机性、不可预定性。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完全穷尽把握生成,但要具有相应的教育智慧捕捉可能的生成信息,及时生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语文教师往往因为要让学生生成而偏离阅读文本,就变成了毫无价值的假生成、伪生成,课堂上热闹有余,教学价值少得可怜。

二、生成性阅读教学需要处理好两点关系

生成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设计,生成的问题具有着内在无穷的创新价值意义,需要处理好两点关系。

1.需要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是课前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预先设计。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由教师合理调控点拨,产生有价值的问题,生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使学生顿悟,以致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学预设与生成矛盾统一,既要预设又要生成,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需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显得重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灵活应对、及时处理问题。如果说教案是预设的,那么课堂则是生成的,生成性阅读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成氛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善于探究、勇于创新?这需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其法有:

1.温故知新,由旧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内容和已知的进行比较、类比,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形成生成氛围。

2.鼓励质疑,激励解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阅读文本时,多设置问题,也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需力量。“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尽可能少讲,给学生更多思考探索的余地。

四、紧扣文本,精心设计,拓展生发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紧扣文本,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紧紧扣住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探究质疑精神,形成新知生成。

1.语文教师要准确解读文本,抓住文本思想内容、关键词、重要语句,精心设计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关键处切入,便于抓住文眼,高屋建瓴,把握其思想内涵,拓展知识生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