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文化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文化活动

篇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全面提高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推动我市商贸流通行业形成“管理优秀、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环境优美”的行业文明新风,为“第十三届**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全市商贸流通行业明确标准、规范服务、提高素质、提升水平、文明接待、展示形象,实现全市商贸流通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达到“三优三满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让市民、游客和客商满意)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素质。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酒店(饭店)要积极改善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条件,坚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创建文明行业的首位并贯穿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行业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环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姿态。

(二)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规范行为。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酒店(饭店)要按照企业特点、岗位职责和活动要求,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岗位行为规范,全面规范每个岗位的服务行为、经营行为、管理行为。实现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守法经营。要加强行业培训,按照行业特点和服务内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服务管理考核机制,逐步实现全行业服务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安全保障条件,优化行业服务手段。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酒店(饭店)要积极改善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条件,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经常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对消防安全的专项整治,开展防火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要尽其所能地加强“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为消费者提供舒心的旅游和消费环境。

(四)大力加强文明诚信建设,逐步形成良好秩序。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酒店(饭店)要以诚信为主题,大力加强文明诚信建设。一是继续推进流通领域的诚信建设,商场、超市要切实规范各种促销行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二是不断深化服务行业的诚信建设,餐饮酒店(饭店)要严格按照《餐饮企业经营规范》要求,努力做到规范服务、优质服务,保障饮食卫生安全。三是实行明码标价,遵循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价格法律、法规。明码标价应当做到价签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位、标示醒目。价格变动时应当及时调整。四是不断深化诚信意识,把诚信贯穿到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树立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成立以叶晓明为组长的**市商务局“第十三届**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商贸服务业营造氛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商务部门营造氛围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各区县商务局要按照本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细化方案,周密安排,切实把“第十三届**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商贸服务业营造氛围活动组织好、实施好。

(四)加强宣传,形成氛围。按照统一安排的要求,营造良好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民参与。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单位要对这次活动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声势,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篇2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 策划 创意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很多城市的文化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引入数字化培训战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比皆是。对于文化活动而言,需要其完整呈现现代化、正能量、大众性和民族性。可以说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其文化活动除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更能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在此过程中具有现代化的城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有效的策划和创意,由此才能推动城市进一步稳定快速发展。

1、策划群众文化的意义

现如今,各种思想文化因全球化发展而发生碰撞,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道德思想观,特别是在生活逐渐数字化的背景下,无疑冲击中国传统民族信仰和思想道德文化。再加上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群众的三观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影响下出现扭曲,造成信仰缺失。构建和谐社会群众文化是以积极健康为基础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涵盖风尚、信仰、观念等多个方面,促使群众在浮躁和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全面净化心灵,规范社会道德及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文化对群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虽然没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会不断改善群众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提高群众精神境界。一旦成功构建群众认可的文化,那么就能传播正能量,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使民族精神印刻在群众心中,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善于借助歌舞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出现了大批形象鲜明且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由此说明群众文化的可塑性较强且一直跟随时展在变化,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立。

2、群众文化数字化活动策划措施

2.1合理准确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在进行策划时必须应用当前数字化现状精密组织安排,通过数字化主体传播优秀健康文化引领群众思想意识,强化文化导向的同时提高群众素质,更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文化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主体是活动工作的核心,所以在策划过程中应彰显个性,凸显数字化应用意识,重视活动主体的意愿,使文化活动能强烈冲击群众心理和视觉。同时坚决抵制迷信封建等不健康文化,积极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作用,提高群众自身文化素养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品味。在对群众文化进行准确定位过程中应认识到文化骨干是群众文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善于培养和提拔文化骨干。同时活动管理者的业务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需定期组织管理者参与培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2.2引入商业模式

建设社会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只要坚持以物质文明进步为依托,经济发展为前提,就能促使人们在关注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发展,真正树立经济社会相协调思维方式。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应适当结合商业运作方式,主动寻找数字化应用结合点,有利于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市场化运作。而活动策划者则要对群众文化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以演出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同时保障相应的制度,必要时可组织文化活动比赛,通过赞助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

2.3活动模式多元

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应多样化,深入挖掘城市资源并调动资源,发扬传统文化和遗产,从而适应新时代需求。群众文化能发挥宣泄情感和调剂精神的功能性作用,构建和谐文化的重点在于培养人的和谐文化精神,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应继承其优秀传统基因使其开展的更加红火,充分发挥其和谐功能。不少城市群众也依托数字化资源开展了各种自娱自乐活动,如太极、剑舞、腰鼓、秧歌、健身等有益健康,更能产生催人奋进的精神,也体现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群众文化活动创意措施

3.1开启头脑风暴整合资源 力求创新突破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可以充分借助地区现有资源,例如某地区有很多的舞蹈干部和书画家,对此可以将二者结合,呈现出书画音乐会,台上曲调悠扬,台下从容下笔,而群众可以自由穿梭其中或驻足欣赏美妙的音乐,提高活动效果。同时群众文化活动还可在政府主导下寻求市场合作,联合企业、商家等技术和资金,目的在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3.2利用逆向思维加强创意,提高活动效果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应摆脱传统创意思维,尝试运用逆向思维策划活动,尽可能不要模仿已做过的文化活动形式。尤其在组织活动中应投入较大的宣传力度,适当的加入当前社会商业运作中的“炒作”方式吸引群众眼球,由此才能在群众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例如很多年前十分流行的交际舞,那时候很多群众都不理解甚至无法接受这种舞蹈,而杭州地区就有策划者组织交际舞大赛,通过评委和观众现场公平公开投票进行打分,此活动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反响,随即交际舞就在杭州地区普及。

4、结语

总之,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自然而然也使群众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策划者来说,需要在现代化、数字化意识之内,结合群众文化本质特色,将传统被动接受文化活动逐渐转变为现代的、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高度重视。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更要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局势,策划别具一格、创意的群众文化活动,由此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传统,推动城市文化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明.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创意分析[J].商业文化月刊, 2015(3):137-138.

[2]王泽俊.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分析[J].戏剧之家, 2014(10):366-366.

[3]程艺.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J].北方文学:下, 2014(10):226-226.

[4]于祥志.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探析[J].经济管理:全文版, 2016(05):00006-00006.

篇3

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学习需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广泛开展起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交流与学习的环境,实现教育与区域文化的密切结合,基于区域文化的社区教育已经具备实现与群众文化活动、区域人文环境和商业性文化活动的相融合的条件和机遇。以基于区域文化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为课题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以区域文化为背景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区域文化;社区教育;建设;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社区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尽管全国各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区域文化构成了社区教育的思想基础这一事实已被广大教育者认可。借鉴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以区域文化为基础,结合社区教育资源,并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培训社区成员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对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文化的特征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广袤的疆土上又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区域文化。不同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使各区域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质,这些形态和特质构成了社区文化的基本意识形态,对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区域文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特性。以汉族为例,全国各地的汉族成员均拥有大体相同的道德认同、民族心理、节日习俗,这些文化习俗就是汉族固有的民族特性,汉族聚集区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就会被深深地烙上汉族文化的印记。民族性是全国各地社区教育的文化思想之源,是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人文基础,如同鱼离不开水一样,离开民族文化的社区教育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二)地域性

文化的地域性不全部是以地理和地貌来区分,也包含方言、礼仪、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要素。地理地貌和非物质文化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多彩的区域文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呈现出风俗各异的人文风貌,经过历史的积淀,区域文化已是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建筑民居中的四川民居与上海民居建筑风格就不相同;菜系中,川菜、鲁菜、东北菜那更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就是在指文化具有地域性。

(三)广泛性

区域文化的广泛性体现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包括戏剧、歌舞、文学、建筑,又包含饮食、礼仪、习俗、等等,充分了解区域文化广泛多样的特点,在进行社区教育时我们就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文化和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区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的统一协同发展。

二、区域文化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区域文化对社区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社区教育的物质基础,区域文化是社区教育的文化思想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区域文化是社区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区教育建设的灵魂,是社区教育得以广泛推广的内在动力。区域文化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具有培育文化思想底蕴、提供内在精神动力、展现具体物化形态的作用。培育文化思想底蕴可以建立一定程度的文化思想基础,进而拓宽社区教育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它为社区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三、发展社区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

区域文化对社区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教育与区域人文环境的结合

社区教育要充分考虑该区域的人文环境,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社区教育建设更贴近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开展日常社区教育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群众普遍认同的思想价值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区教育的目的。

(二)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

社区教育推广的文化要与社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相关联。社区教育要以群众日常文化活动为发展契机,引导社区群众认识和了解社区教育的目的。群众是社区活动的主体,社区群众通过以自我为主导方式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才有机会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并且使社区文化活动真实反映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因而,在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保证高度的群众参与以真正达到社区教育的目标。

(三)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

社区教育要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经济支撑,因而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就成了必然。在商业活动中,营销和品牌推广为文化活动创造了价值。商业上推广的品牌文化一定会与区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商业文化活动,其品牌策划必然会以社区文化为基础,企业通过商业品牌策划推广产品,社区组织也在起品牌传播中完善自身的文化。

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

社区教育首先会受到社区成员思想文化水平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和推动社区文化环境的建设,它承担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同时又负责把精神文明落实到基层的职责。要达到这些要求,社区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诚信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每个群众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区群众的道德建设要做到:第一,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每个社区成员在公共交往和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第二、履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时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从业人员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有职业道德的群众在工作中都能够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第三、恪守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人际交往关系的准则,尊老爱幼、平等和睦、勤俭持家都是家庭美德的例证。第四、加强道德实践,通过坚持不懈、踏踏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促进社区群众素质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

宣传和普及文化知识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决定着群众素质。人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无论要取得通过职业成功来提高生活水平也好,还是要步入仕途也罢,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就成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普及教育、根治愚昧、创造健康的生活习俗是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

3.发展志愿者团队,维护公共利益

提升社区群众素质,维护社区公共利益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社区教育中,参与者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直接反映出了社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和社会风尚,这与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吻合。因而,发展志愿者团队并加强其培训、提高其素质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具体措施

1.发挥区域文化的社会功能,建立社区行为的规章制度

文化和道德归根到底只是软约束,以文化和道德为基础的建立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社区群众行为的必要依据。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就是增强秩序。带有奖惩的规则,可以将社区群众的行为引导至合理的轨道。各种规则具有了系统性就可以是相互彼此协调,就更能促进社区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制度教育引导社区群众规范行为,再通过榜样的典型示范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制度规范深深地刻在每个群众的内心,进而使整个社区就会形成一种团队精神的文化。这是一种既行之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2.组建区域文化讲师团队,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为了能将区域文化推广至社区的每个角落,组建一支专业的区域文化讲师团队是非常迫切需要的,依靠社区教育中心,组织社区内的文化名家、对区域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组成社区文化讲座团队,活跃在区域内的学校、企业、公共场所,从一个社区到另一个社区进行文化专题知识讲座,有效的弘扬特色文化。社区文化教育涉及内范围大、内容广,需要社区内的所有公共服务单位的配合,通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建设。

3.多方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商业、文化、教育相得益彰。推广区域文化教育离不开各类商业文化活动,如何持续的、广泛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需要社区教育中心联合文化部门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将区域文化融入到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之中,使社区教育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只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传承方式的社区教育才能持久的发展并不断的壮大。以区域文化引导社区教育发展,以社区教育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已经被社会群体广泛认同,将区域文化、社区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作者:黄娟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59-01

一、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

(一)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群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全国各地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迅速,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有分散的,也有集中的。有组织的,也有自发的。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操、大秧歌等文艺体育活动都能在广场出现,而书法、绘画等也会在社区活动室常见。近年来,一些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活动,如唱红歌等,也融入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之中,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推上了新的高度,也成了人民群众休闲健身的重要内容。

(二)一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在当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涌现了很多积极分子,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具有相当专业的艺体水平。他们不但积极参与活动,而且承担了培训与组织的任务,起到了很好的领头作用。通过他们的参与与努力,很多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显著提高了水平,出现了一些专业化与品牌化的项目。像很多社区都组织了夕阳红老年艺术团体,他们自创节目,自编自导自演,不但在社区中活动,还走出社区,展示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风采,也社会上也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

(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也促进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兴起

这些年,随着我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起,社会上一些相关的经营性的文化场所也随之而生。过去一些面向学生的文艺培训班也开设了针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培训项目,书法、美术、器乐、声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相关文化产业的兴起,成为老年大学等公益性质的培训机构的有益补充,也引导了群众的文化消费倾向。而且,一些经营性文化场所的开设,像私营大众舞厅的出现,也使得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更加广阔,而有偿服务的收益,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经济能量。这些文化产业现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热点。

二、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

(一)完善社区群众文化团体的组织制度

要重视社区群众文化团体的组织制度建设,提高群众自我组织能力与决策能力。群众参与才是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与动力,通过多年的实践,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已被广大群众所认可,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立社区群众文化团体的条件已经成熟了。社区群众文化团体是一种自发成立的文化团体,政府要在经费或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而具体的组织与活动都可以通过成熟完善的相关制度去指导群众自己参于完成,提高群众的自我参与、自我组织、自我决策的水平,使群众文化团体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现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投入的多元化

开展文化活动,第一考虑的首先是经费问题,设备、器材更新等都需要资金,因此,活动经费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公益性的文化投入应由政府负担,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以及活动器材等。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拓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第一,鼓励热心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且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团体或个人为相关活动与设施捐款或出力。第二,可以用街道、单位、群众三者集资的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同时,也将这些设施与器材对相关单位开放,也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利用社区服务中的可营利项目,获取适当收入。在社区中,可开展一些普及性培训、服务,社区内的一些资源,如图书室、电脑室,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收费营运。以获取适当的收入,用以补贴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第四,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与商业文化活动相结合,可以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精品投入商业文化活动中,在展示群众文化活动风采的同时,也获得一些资金补助活动的开展。

(三)引导社区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之中

社区群众文化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与道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社区中的流动人口也应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着眼点。社会流动人口构成复杂,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居住环境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人口管理问题,都是困扰相关部门的难题。而在社区流动人口中,也存在着现实的文化需求,而且,健康高雅的文化不占领这个领域,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就必然会在其中泛滥。因此,我们在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把社区流动人口融入进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让相互陌生的人逐渐相熟相知,让他们也享受到城市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城市生活的指导,逐渐融入和谐的社区生活之中,提高对社区乃至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

篇5

[关键字]广场 文化 群众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面向群众的多种多样公益文化活动,实现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广场文化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一、广场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广场文化是在以广场为主体的室外场所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歌咏、秧歌、腰鼓、舞龙舞狮、舞蹈、演奏、表演、绘画等。

(一)广场文化的特征

广场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1、开放性。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城乡公共文化集中开展的场所。广场文化活动由于其场所宽敞,零门槛,都对群众开放,因此,广场文化具有公共性、开放性,这就决定广场文化必须走平民化道路,服务群众。

2、广泛的群众性。综观所有广场,我们都可以看到,每天早晚广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的娱乐方式,或唱歌,或跳健身舞,或吹拉弹唱,以释放生活压力,放松身心,展示才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活动都无法相比的。广场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广场文化没有群众的参与就变得枯燥乏味,没有生命力。

3、节庆性。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广场宽敞、场地大,使得广场多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包括各种文化活动,这就决定了广场文化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特点。

4、自娱自乐性。每天早晚,广场里人山人海,有唱歌的,扭秧歌的、跳扇舞的、跳健身舞的,有吹拉弹唱的,有下棋打牌的,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陶醉其中,自娱自乐,有的还展示文艺才能,展示自我。广场文化活动完全是一种群众自由参加的自娱自乐活动。

(二)广场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不断要求有自娱自乐场所、休闲娱乐的空间,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活动中自娱自乐、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广场当然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自娱自乐的自由空间,广场文化也随之不断发展丰富。一是节庆性文化活动经常开展。每逢“五一”、国庆、中秋、元旦、春节,都举办广场文艺晚会,很多地方还根据本地实际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如河源市还举办“客家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二是群众自娱自乐文化活动天天开展。人们每天在各种广场扭秧歌、跳健身舞、交谊舞、吹拉弹唱等。三是群众自发的演出。群众自己组织艺术团、乐队等也常常在文化广场表演。四是商家开展的文化活动。商家为搞好营销,以“文化搭台、经营唱戏”,举办商业性广场文化活动。如企业、商场、宾馆的开业庆典、周年庆典等举办的文化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商业性文化活动也快速发展。

广场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设备不健全、不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设备比城镇好,但城市社区小广场也比较少,老城区基本没有。广场的灯光音响也比较缺乏。城镇特别是农村设施缺乏,设备更是欠缺。城镇方便群众活动小广场十分少,有的甚至没有,农村几乎没有小广场。二是投入不足。有的政府对广场文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广场文化的投入少,对广场建设投入缺乏,广场文化活动的经费没有保障。有的重硬件轻软件,只重视广场建设,对广场活动开展不重视,没有经费。有的只重视搞一场大型活动,对日常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不重视。三是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有的地方只有春节有文化活动,甚至连春节都没有文化活动。小城市城镇的广场大部分只有跳健身舞的活动,活动形式较少。由于活动较少,城镇、农村群众的娱乐方式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四是辅导服务队伍薄弱。小城市、县城的文化馆人员少,而且有专业辅导服务能力的没有几个,业余辅导队伍很少,很多健身舞组织者、教师和民间艺术团的指导、教师都是业余爱好者。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更少,很多是非专业人员。

二、大力推动广场文化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广场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发展广场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需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去愉悦身心,去表演、去创造,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广场文化具有开放性、群众性、零门槛的特点,群众最乐于参与。广场文艺演出、广场歌咏、广场健身舞、广场乐队等,参与的群众最广泛,吸引力最强,广大群众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强身健体、自娱自乐,广场文化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广场文化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文化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衡度,是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发展广场文化是文化惠民,实施文化民生的重要手段。举办广场演出和广场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广场歌咏、广场健身舞等活动,群众非常欢迎、积极参与,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深受群众喜爱。

广场文化活动是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广场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情操,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使人民群众和谐相处。人民群众素质提高,和谐相处,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进步。

因此,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场文化活动,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加强组织引导,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给予经费保障。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要全力组织,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使广场文化活动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人民群众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发展广场文化活动,设施是基础,没有设施,活动就没地方开展。因此,要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一要科学规划。城市在规划时,要规划好广场设置,不但要有中心广场和区域广场公园,而且要有社区广场。县城要规划中心广场和社区小广场。城市、县城在老城改造时要规划建设广场。镇村都要有方便群众活动的小广场。同时要做好广场的设计,舞台、活动场地要规划设计好。二是舍得投入建设广场。各级政府要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筹集资金,建好广场,既要绿化美化好,又要建好舞台、活动场,还要配备好灯光音响,使广场既美观又实用,便于开展活动。

(三)创新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

发展广场文化,核心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要政府主导、部门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

1、办好节庆文化活动。在重大节日、庆典时,由政府文化部门主办大型文化活动,以营造喜庆氛围。在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七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大餐,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同时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发挥优势举办节日、比赛文化活动。如河源市举办客家文化节、旅游文化节、山歌大赛、群众健身舞大赛。

2、开展跳排舞、健康舞等广场舞活动。广场舞也叫排舞,具体划分又有排舞、健康舞、健身舞等。广场舞不受年龄限制,动作简单、舞步重复,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学、时尚、互动性强。跳舞不但可以健身,还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广场舞具有自娱自乐性,跳广场舞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因此广场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风靡大中小城市和镇村,深受群众喜爱。大力推广普及省文化厅推广的广场排舞和全国文联推广的百姓健康舞,挑选培训骨干,组建骨干队伍,以骨干带动辅导建立广场舞队伍,组织市、县广场舞展演比赛,同时把活动延伸到镇和社区,把广场舞普及到各个社区、镇。

3、组建民间艺术团队。文化部门引导、扶持、辅导,组织业余文艺爱好者建立民间艺术团队,如中老年艺术团、合唱团,青少年艺术团、合唱团,舞龙队、舞狮队等,同时对他们经常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水平。

4、开展欢乐广场群众演出。落实经费,培养队伍,定期不定期在市区、县城中心广场举办群众演员的演出。开展好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演出到农村。举办群众歌咏活动,开展广场大家唱,组织群众唱红歌,唱流行歌,唱山歌。组织企业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发动企业赞助,筹集经费,举办广场演出。企业、商场、宾馆在开业庆典、周年庆典时举办广场演出,充分发挥企业通过文化活动宣传自己推广自己的积极性。

(四)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广场文化队伍。人才是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决定性因素。市县文化馆镇文化站要增加人员,要公开吸收一些文艺专业水平较高、组织文化活动能力好的人进入文化馆站,吸收有文艺专业特长人员、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作为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选派文化馆(站)的专业人员到艺术院校培训,要经常对文化馆(站)工作人员、民间业余艺术团演员、农村社区文艺骨干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民间文艺队伍,扶持民间业余艺术团队,建成一支业余文艺队伍,挑选一批社区、农村文艺骨干,形成一支文艺骨干队伍。从而形成以文化馆(站)工作人员为主力军、民间业余演员、社区农村文艺骨干为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照一.试谈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233网校论文中心,2009年07月;

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品牌意识;创新

群众文化是一种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则成为广大群文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重任与使命。

一、群众文化服务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

群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文化服务机构为骨干,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大的系统,涵盖了文化工作的众多方面,包括群众文化服务系统、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博物馆服务系统、广播电视村村通服务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化服务系统等。在我国,群众文化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文化价值的服务系统,从而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遵循公益性原则是群众文化未来发展主方向。群众文化需求是群众文化本原的集中表现,是群众文化的第一要素,是群众文化的动力与前提,也同样决定了群众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群众文化的客观需求是广泛的、多样的、不断发展的,而当这种需求处于自在状态时,会产生盲目性和从众性。如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前提下,群众文化必须迅速转变“有偿服务”的发展模式,走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道路,在“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四位一体中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基于此,遵循公益性原则,推行“免费服务”的发展模式将是群众文化未来发展的主方向。

公益性文化服务将成为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公益性文化服务是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城乡文化品位,提高公众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公益性文化的创建与完善,对加快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优化人文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品牌意识引导群众文化转变

品牌意识,引导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商业领域里,推出著名的商业品牌,将直接作用于物质财富的量变;同样,在文化领域里,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将作用人们思想情感潜移默化的质变。随着对品牌意识的认识不断加深,涟水县文广新局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文化活动的素质和品位,以满足人民群众求新求变的文化需求。2009年,“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正式命名以来,已持续开展百余场,万余人次登台演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多姿多彩的各种形式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彰显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坚持群众参与和良性互动相结合。 “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的成功举办,已成为了联系群众的活动阵地。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坚持表演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群众性,并注重表演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互动,尤其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如近几年举办的涟水县 “幸福涟水 感恩重阳”广场文艺演出、 “百村千场文化行”系列活动、广场舞大赛等,群众参与表演或观看者,上千上万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展示出和谐社会良好的精神面貌。

坚持人才培育和创造精品相结合。“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同时也推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和专业人才。民俗表演《真假美猴王》、歌曲联唱《缘分天空》、戏曲小品《鸡村大事》等多件作品,喜获省级“五星工程奖”和省优秀小戏小品大奖等;民俗表演《真假美猴王》还走上了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舞台。

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融合

创新是发展之本。对于一个彰显特色的文化品牌来说,“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的发展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融合,以创新的理论拓宽思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把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以机制创新增强群众文化的凝聚力。“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群众性参与活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急需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统筹、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协调和沟通,按职责共同开展工作,形成统一力量,确保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长盛不衰。

以形式创新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文化活动形式,是文化活动内容的载体,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直接作用于群众的审美认知。多年来,文化工作者一直力求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对于“安东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这一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方面多层次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内容创新提高群众文化的创造力。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人的心灵,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只有在活动内容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使群众文化产生影响力、亲和力、兼容性及参与性,才能发挥出群众文化服务的社会功能。在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创新上,涟水文化人意识到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季节转换及传统节假日的特点,推陈出新,做到月月主题多样,周周节目精彩。

篇7

第一次来广州市文化馆的人,经常会走过、路过却“错过”。迎面矗立的小蛮腰(广州塔)太抢眼,身后经过的商业街太热闹,位于居民楼中的文化馆太“低调”。但是,走进文化馆不起眼的大门,却会眼前一亮。百姓们感叹“这里有家的感觉”,外国艺术家也赞扬“I like the atmosphere”(我喜欢这个基调) 。这个位于居民楼中的文化馆,是一个“废旧市场”的华丽转身。克服场地局限,倾力营造氛围,组织精彩活动……踏实、低调、不抱怨、勤耕耘,广州市文化馆人打造了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既能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广州市文化馆具备了承办国家级、省市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更有着“让普通百姓成为文化繁荣受益者”的工作理念。无论是国际合唱节、中国艺术节,还是落户广州的金钟奖,文化馆在最专业的剧场担负重任的同时,也用各种接地气的公益活动,将专业资源带到普通市民中间。“羊城之夏”“花城花开”“百歌颂中华”等惠民品牌活动见证着文化馆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收获的6项群星奖,讲述着广州馆在群文创作上的孜孜追求。

非遗工作充满活力。2010年广州亚运前夕,国内第一高塔“广州塔”即将开放,文化馆主动出击,与广州塔管理公司协商,最终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标建筑中拿下了整整一层的免费场地,举办了五场重量级的非遗展览。2014年,文化馆的目光转向了人流如织的地铁站,在与广州地铁公司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后,在最热门的几个地铁站,举办了零场租的公益展览,粤剧、中秋、重阳等文化展示区,成为地铁商业广告丛林中的独特风景。

“上得了专业殿堂,下得了基层社区”,依靠散落在民间的艺术人才和广大艺术爱好者,广州馆的中心团队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业余办团”的道路。广州民族乐团曾走出国门演出,也曾在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广州青年舞蹈团曾收获全国群文最高奖项“群星奖”。广州合唱团在星海国际合唱锦标赛上荣获“铂金奖”。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热烈响应,为当代大学生搭建一个思想、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是大学生锻炼和发展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但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以致校园文化活动在师生中的参与度较低,创新性差,校园文化活动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其实际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文化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本文重点探究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模式在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校园文化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QM)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发展,目前其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质量管理体系之一。国际上对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这一概念的阐述为:一个组织或者团体以活动(工作)质量为中心,以全体成为参与为基础,实现与组织相关的各阶层人员(顾客、本组织成员、社会等)共同受益的管理途径,其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体成员参与、全过程质量管理、全方位质量管理和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校园组织活动规律的特征制定的哲学化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校园活动发展规律所制定的一套指导方针,全体成员的参与是建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保障,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管理办法,以适应和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之于高校(本科)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的意义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西方国家的工业、商业中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全面的、独立的理论指导方案,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具有促进意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引入我国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中,已有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发展,目前其在我国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在本质上属于教学工作范畴,要有序进行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建设,强化校园文化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赖于一个合理的、健全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探究

1.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制度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制度之一,其有利于对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分层次、全面管理,在实际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因拟定专门的管理机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机构可由校教职工群体和部分学生组成,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领导机构),设立QC质量管理小组,根据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2.全体成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管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当与社会接轨,实现学校、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可考虑建立一个意见反馈部分,在线上和线下吸收全体成员的管理意见,实现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管理的目标。同时落实各管理人员的管理任务,明确其管理责任,由学生协助教师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管理办法。

3.借鉴PDCA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PDCA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最为常用的管理办法之一,其特点是具有循环性,在每一个管理循环单位中,其管理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PDCA法主要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组成部分,按照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管理目标,制定计划,在计划施行的过程中总结问题,不断加以改进。

4.全要素管理

全要素管理是对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影响要素的准确把控,一般分为三步实施,即:由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组根据实际上传项目到相应网站上,接受大众审评;QC质量监控小组对其进行评估和验收;对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表彰。

三、总结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灵活的管理方式,学校需要在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以变革创新,以适应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工程管理,不断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傅丽华.以项目管理模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7

[2]谢祁.借鉴PDCA法持续改进高校大型活动质量[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6

篇9

关键词:社区文化;特点;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抓好社区文化活动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市民素质,满足文化需求都有积极作用。

一、社区文化活动概念

文化一词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普遍含义是文治与教化。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人们长期地、逐步地形成的共同的(或相近的)文化观念、行为规范、民俗习惯等等,从而形成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文化特征。社区文化活动应当是在共同的文化观念、行为规范、民俗习惯等思想意识支配下,开展的娱乐、健身、文艺表演、美术书法、趣味游戏等一切外显的文化形态。是人的内在文化的体认塑形与移情寄趣。

二、社区文化活动特点

为活跃四平社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针对各社区的社区文化和文艺骨干要进行分门别类的登记注册和义务培训,组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针对全市社会流动量大,社区工作人员调动频繁的情况下,对全市76个社区进行一次大的普查,掌握每年社区的自然情况以及社区文化的建设情况,二是在抓社区文化工作中,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如建党90周年之际,组织二十余个社区举行了“爱我祖国,唱我中华”唱红歌活动,参与人数数百人,演唱革命歌曲50余首。三是对于每个社区居民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艺术修养,针对各个社区对特色文化活动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教唱培训、舞台培训和秧歌培训,使社区文艺队伍不断壮大,艺术表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普及。四是“九月鲜花”是四平市文联主办的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大型演出,为了能充分展示社区文化的特色,海选出一批以爱祖国、爱四平为题材的节目,然后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挑选出17个优秀的节目进行演出,并获得好评。同时,还将“四战四平”流动展览在社区巡回展览,弘扬英雄精神。

三、社区文化活动的任务

社区文化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加强基础工作。二是提高社区群众文化水平,选拔专业文艺工作者,作为社区文化义务辅导员深入社区,每人包保3-4个社区,以四平市群众艺术馆为依托,为社区培训若干群众文化骨干,建立社区特色群众文艺工作队伍,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三是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各种群众文化赛事。小型活动。以社区为单位,围绕节、假日,每月开展一些小型社区文化展示活动,如小型文化演出,书画展览等。中型活动。以街道为单位每年举办两至三次所辖社区的文化演出或比赛及各种展览等活动。大型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大型社区文化汇演及各种展览等活动。全市活动,承办好由市委、市政府主办,每二年举办一次的社区文化艺术节,以县(市)、区为代表队参加的综合艺术活动。

四、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

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群众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上升,社区开展文化活动不再是软指标,而是硬指标,必须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激励热情,投身建设。目前,我国现代化社区建设正处在走向成熟阶段,还需要更多的社区成员投身建设行列。社区文化活动作为一种“内求团结,外谋发展”的审美塑造行为,使社区成员在参加新秧歌、健身操、民乐会、美术展览等活动中,培养了健康情感,增进了交流,更加热爱社区,发了青春和力量,热心投身到社区建设中,自觉自愿做贡献。

二是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社区成员由于年龄不同,文化不平不同,受好兴趣也不同特点,所以对文化的需求也千差万别。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如有的节庆社区文化活动、商贸社区文化活动、旅游社区文化活动等等,不但满足了社区成员的需要,而且也促进了社区经济、贸易的发展。在招商引资、环境改造等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是愉悦身心,满足人们需要。社区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文化形式,充满了人文精神。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区的理念中,就十分强调以人为本。社区文化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愉悦了社区成员的身心,使他们心理和身体都得到陶冶和锻炼,使社区成员都成为健康人,应当说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也是社区成员的人文需求。因此,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愉悦了社区成员的身心,也满足了他们的人文需求。所以,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成员科学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开展好。

五、结语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形象。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社区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位置,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作为引导,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所以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群策群力,才能全面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林秀;社区文化活动新意初探《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7-25

[2]仲红岩;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探讨《河海大学》2004-03-01

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活动 新价值 高中历史 新思路

【分类号】G633.51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古代传统文化,也提出很多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相融合的创新点。传统文化活动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并保护传统文化活动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除开传统的封建帝制以及礼教,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有营养的成分需要我们汲取。例如“仁、义、礼、智、信”,是古代人为人处世的信条,但加入现代的一些新思想,仍旧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历史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内容虽然囊括了古今中外,但是学习我国历史文化是重中之重。要以新思想、新观念来看待传统文化,巧妙的将传统文活动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所以,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即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课堂结合的意义以及如何发掘传统文化活动新价值和开拓高中历史教学新思路。

一、 传统文活动与高中历史课堂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在高科技盛行的当下,人们的娱乐活动举不胜举,相比之下,传统文化活动很少有人青睐。很多同学对传统文化活动并不是很了解,也很少关注类似活动的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古代人悠闲娱乐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学习历史学科,需要近距离的感受并倾听历史的声音,真正走进历史,了解历史。通过对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宣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学科的印象,也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与坚持。传统文化只有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融入新时代,才能充分发挥新的价值。

2.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历史学科属于文科性的学科,需要大量的背诵与记忆,有的学生难免产生厌倦的情绪,也有的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对历史文化的探讨与发现。若是在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添课堂的乐趣。高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总是忙碌于各科的作业与任务之间,适当的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历史学科内容。同时,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沟通与了解,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 传统文活动与高中历史课堂融合的建h

1.引导学生树立学科新思想,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活动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接触的是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只有零星半点。要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不能片面评价,要学会去粗取精。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封建帝制与礼教息息相关,但也并不能否认传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其次是要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史实观念。很多学生所了解到的传统文化都是受到电视剧以及电影的影响,但其中很多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例如“夜市”的出现,有的电视剧中唐朝也出现有夜市的场景,但实际上唐朝只有上元节这一天夜市开放,有的还认为“夜市”是起源于北宋东京,在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夜市发达,商品琳琅满目,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最后是教师要补充知识储备,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应该全力以赴的备课,完善教学内容。

2.以传统文化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活动没有现代活动的喧嚣与杂乱,更多的是恬静与和谐。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休闲娱乐,更重要是陶冶情操,在欢快中感受文化的气息。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也很难真正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将课堂大胆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了解传统文化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感悟与体现。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点拨与评价,让学生们在活动中逐渐寻求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3.多种方式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要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学科紧密的结合起来,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宣传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例如播放关于祭祀的视频,祭祀在夏商周时期的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华夏礼典中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也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历史爱好小组。例有的学生比较喜欢汉文化,尤其是汉式服饰,可以在教授汉代文化思想时,让学生分享汉式服饰的知识。也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古代的思想文化,例如主张仁爱的儒家、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一切讲究自然的道家等等,可以组织学生分为各派代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辩论,感受当时百家争鸣的氛围。还可以设立历史普及文化角,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例如历史上的今天,既能够让学生铭记历史,也能够使学生时刻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节日的普及与传播,近两年来外国文化节日不断地涌入,很多年轻人争先恐后的去过节,而把我国传统文化节日抛在脑后。例如“二月二龙抬头”,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二月二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求雨,要“剃龙头”辞旧迎新,保佑平安。

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虽然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但要以新时代的眼光对待并且挖掘传统文化的新价值,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课堂要与时俱进,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潮流,需要开拓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传统文化与历史学科是紧密相连的,将传统文化活动引入历史课堂,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是要通过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培养优秀的现代型人才。最后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课堂密切结合起来。

参考书目:

[1]董劭伟.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