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评估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评估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多元化;评估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61-03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从1995年开始,原国家教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普通高校函授、夜大教育展开检查评估工作。检查评估工作对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规范主办高校和函授站日常办学行为起了重要作用。后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成人高等教育检查评估制度及相应的评估体系,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行为。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仍采取主办学校自评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的模式,这种单一的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已经难以有效地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规范性。因此,必须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保证评估工作的有效性。
一、成人高等教育检查评估工作现状
1.评估体系和结论标准。根据各个学校办学情况的不同,目前各省(直辖市)教育厅大多将被评估院校分为两个层次,即对主办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整体情况及所属教学站点(函授站、校外学习中心等)的检查评估。各省(直辖市)教育厅根据各主办学校申报待评估站点的情况,按照不同的办学层次和相应的指标体系,制定出不同的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办法。以陕西省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检查评估指标体系为例,该评估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分为“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和“教育与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其中,“办学指导思想”细分的二级指标含“设站规划与实施”、“领导重视程度”、“设站单位资格”等;“办学条件”细分的二级指标含“生源情况”、“教学条件”、“办公条件”、“组织机构与管理队伍”等;“教育与教学管理”细分的二级指标含“规章制度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及教学管理”和“站点管理”等。此外,有些省(直辖市)教育厅为了鼓励各主办高校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办出特色,还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增加有“办学特色”一项指标。在这样一个统一的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下,各省(直辖市)教育厅对所有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主办高校及其所属教学站点展开检查评估工作。评估结论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
2.评估方式。①自我评估:主办高校的自我评估由高校自行组织实施,主办高校通常的做法是参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估指标体系,集中对所属各教学站点逐项进行检查,发现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责令定期整改,以达到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应标准。②主管部门评估:以政府为评估主体,实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在评估期间,由教育厅邀请的部分高校成教院长、成人高等教育专家所组成的专家评估组深入到主办高校及所属教学站点进行现场考察,调查核实办学基本情况,并进行现场评估,向学校通报评估意见,并形成评估报告,后报省教育厅,每一个站点的评估时间一般为半天。在评估工作全部结束后,由教育厅召集各专家组组长开会,共同研究和平衡各专家组的评估意见,并确定评估结果,为每一个主办高校及其所属教学站点给出最终评估结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估过多看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检查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掌握办学的基本情况,加强日常监管,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实际上是突出了遴选功能,即各主办高校及其所属教学站点依托单位过多地看重检查评估的结果,而忽视日常管理和建设过程。这种思想当前在我国社会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根深蒂固,这样客观上造成了评估者和被评估者的矛盾状态,各个主办高校及其所属教学站点为了挤进“优秀”的行列,会想出各种办法,甚至包括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目的。
2.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修订。目前各省(直辖市)教育厅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大多参考普通本科评估体系,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太相符。评估体系一方面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培养学生在就业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突出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而另一方面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评估还是以普通本科教育所采用的标准,与普通本科评估并无实质差别。因此,需要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拿出一套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
3.评估主体单一,社会评价体系不完善。一是在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上主要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其检查评估行为占主体,客观上造成其他社会评估力量难以出现并发挥作用。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仍需通过政府这根纽带来联系,这样使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仅仅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等学校的事情。造成的结果是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主体,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只体现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意愿,无法反映社会评价的多样性。二是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还不完善。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办的评价应有多种方式,办学水平只是社会评价学校办学情况的一个方面。成人高等教育评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设置规范的评估程序,在教育督学的指导下来进行考核。
三、实行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实施多元化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式,应以主办学校自评为基础,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为重要手段,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的评估模式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检查、评估,客观真实地反映成人高等教育目前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高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主办高校的自评是评估工作的基础。主办高校要高度重视检查评估工作,通过组织富有经验的成人教育专家、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函授站点的日常招生、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对所属函授站点的管理,对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检查评估所指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监管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检查评估是重要手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的检查评估,能帮助主办高校及其所属函授站点及时发现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针对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订,使其能真正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实际情况,这样,评估检查结果才能更加客观、真实。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要通过对各个主办学校的检查评估,充分整合地方成人高等教育资源,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为主体的监督与评价是评估工作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地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检查评估工作的客观性与权威性。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不只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主办高校的事情,也涉及到社会及民众的利益,社会、民众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评估工作中来,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举办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实用型人才,就需要有多种社会力量定期对成人高等教育日常办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成人高等教育的检查评估,尽快形成以教育评估专家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评估队伍,建立以主办高校自评为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合作开展检查评估的新模式,对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多元化的质量监控和检查评估。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才能不断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客观、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各主办高校及所属函授站点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形成评估结论,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叶育旺,黄世扬.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评估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篇2
[关键词] 健康教育;预防跌倒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109-02
预防下肢手术住院患者跌倒是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于跌倒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分析的大量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1-6],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参考国内外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对策[7-12],将自行制定的下肢手术术后患者预防跌倒的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应用于临床,力求减少患者跌倒和跌倒倾向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7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病房住院的下肢手术住院患者200例,样本要求除下肢活动不便外,无其他身体残障,按病房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年龄16~38岁,平均住院时间3~5 d。对照组男75例、女25例,其中前交叉韧带断裂52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1例、踝关节损伤7例;干预组男70例、女30例,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49例、半月板损伤34例、踝关节损伤17例。
1.2方法
两组患者除接受病房常规健康教育外,观察组实施针对于防止跌倒的健康教育。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介绍、时间安排、术前指导、术后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五大方面内容; 针对性健康教育主要体现在提高患者自信程度和平衡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评估患者跌倒平衡移动能力、稳定程度、对不发生跌倒的自信程度;②根据患者自信程度,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③根据患者平衡能力,提供必要康复指导,如:如何尽量维持平衡、正确使用拐杖、如何上厕所等;④向患者、家属以及所有护士讲解防止跌倒注意事项,包括初次下床要点、呼叫器的使用、药物影响、环境因素(床挡、地面、夜灯、防滑鞋、小心地滑警示牌等);⑤向护士强调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巡视(包括有家属陪同者)、发现问题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为患者创造安全环境等。
采用改良跌倒功效评估表(MEFS)和平衡测评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比较宣教前后得分差值(宣教后得分-宣教前得分)。分别在患者术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发放调查表两次,每次请患者用20 min完成问卷,第1次收回后,对观察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常规处理,在患者出院当天再次发放同样的量表。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跌倒次数调查,并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FES)对患者进行跌倒效能评定,满分140分;Berg 平衡量表(BBS) 对患者的平衡与移动功能及稳定功能进行评定,满分56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克朗巴赫系数0.8713 。Berg跌倒评估量表因子分析KMO0.770; Bartlett‘s Test 0.000可以做因子分析,得出4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67.057%,14个题目中有13个题目共同性高于0.5。
克朗巴赫系数0.8845。MEFS 改良跌倒评估量表KMO0.779; Bartlett‘s Test 0.000可以做因子分析,得出三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64.203%,14个题目中有13个题目共同性高于0.5。得出两量表对于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2两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
见表1。
3讨论
3.1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平衡能力
众所周知,身体平衡控制与跌倒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在首次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稳定程度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的放矢,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稳定程度,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①为患者提供针对于某项基本生活技能包括下床、上厕所、由坐转立、由立转坐、床椅转移等改变的生活指导;②教会患者如何在拐杖的协助下安全完成各种日常活动;③鼓励患者学习提高自身平衡能力的方法,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练习、单腿站立练习等。护士在进行以上健康教育后,询问患者是否掌握,患者在护士的监督下,第1次尝试独立完成以上内容,由护士评估完成情况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指导,促使患者很快找到了身体平衡感,有利于降低患者跌倒可能性。
3.2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防止跌倒的自信程度
评估患者的自信程度包括穿衣、简单购物、清洁房间、户外活动等日常活动时对跌倒的自我功效或对不发生跌倒的自信程度,根据术后一日首次自信程度评估结果,护士对惧怕跌倒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①多关心、帮助患者,讲解他人成功实例,在护士指导下独立完成基本生活技能;②向患者、家属以及所有护士讲解防止跌倒注意事项,包括初次下床要点、呼叫器的使用、药物影响等;③鼓励并支持患者战胜疼痛,在增强患者自信心的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康复,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3针对性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生跌倒和险些跌倒的可能性
MEFS改良跌倒功效评估表和平衡测评量表作为跌倒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跌倒风险因素评估。本研究通过对两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证实了两量表适用于本组研究对象自信程度和平衡能力的评估。进而,通过实施提高患者自信程度和平衡能力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减少了跌倒和险些跌倒发生的例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生跌倒和险些跌倒的可能性。
4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借助MEFS改良跌倒功效评估表和平衡测评量表对下肢手术术后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制定预防跌倒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自信,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对防止下肢手手术术后患者跌倒有积极影响,能够更显著减少患者术后跌倒的发生。可用于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和自信程度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作为预防跌倒的有效方法,供护理同行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Ang NK, Mordiffi SZ, Wong HB, et al. Evaluation of three fall-risk assessment tools in an acute care setting[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60(4):427-435.
[2] Susan KY Chow,Claudia KY Lai,Thomas KS Wong.Evaluation of the morse fall scale: application in Chinese hospital popul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7, 44 (4):556-565.
[3] Larson L,Bergmann TF. Taking on the fall:the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falls in the elderly[J]. Chin Chiroprac,2008,6(11):148-154.
[4] 李苏香.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8(2):366-367.
[5] 丁炎明. 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75.
[6] 王慧贤. 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4-55.
[7] 郝燕萍,刘雪琴. 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测试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21.
[8] 金冬梅,燕铁斌. Berg 平衡量表及其临床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62-165.
[9] 王展. 跌倒危险评估方法的护理研究[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3):130.
[10] 李林涛,王声勇,荆春霞.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2001,5(3):227-229.
[11] 蒋小剑. 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 护理杂志,2008,25(2):67.
篇3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适用于胆石嵌顿于壶腹部和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尤其是已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02年4月~2004年10月,我科应用内镜微创技术对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施行了EST,我们从患者入院到出院进行了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健康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5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5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0例,高中以上33例,初中以上25例,小学以下12例,有过胆道手术史40例,全部病例均为EST适应证。
1.2评估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病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心理等,尤其是对有胆道手术的患者,应注意收集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谈,建立密切联系,达到思想沟通。
1.3评估结果将结果分成3类:(1)无手术史,对EST不慎了解,恐惧担忧感较低35例,占43.7%;(2)有手术史,对肝外胆管结石知识较了解,迫切需要了解EST,并想通过该手术解除痛苦26例,占32.5%;(3)有手术史,对肝外胆管结石及EST术不了解,对手术没信心,非常恐惧、担忧19例,占23.8%。
2结果
我们通过住院期间针对实际情况以个案教育、集中教育、随机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行EST患者进行多次EST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教育,出院再次评估患者,掌握率达98%以上,使所有患者顺利接受了EST治疗,术后恢复均良好。
3实施方法
3.1健康教育对象患者、家属。
3.2健康教育方式
3.2.1个案教育我们根据新入患者的评估,采取由责任护士与患者以一对一个案教育方式为主,介绍EST的基本知识、治疗目的、治疗效果,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对有胆道手术史的患者,应着重介绍两次手术的区别、治疗目的、方式、创伤性大小等,以消除患者顾虑,增加治疗信心[2]。
3.2.2集中教育EST一般为择期手术,在1000mA内镜室进行,一般安排3~4人,在术前1~2天把将要手术的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以讲解和图片方式让患者了解手术,并请已手术患者介绍经验,使患者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相互学习,消除恐惧、担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3.2.3随机性教育责任护士利用进病房进行晨、中、晚间护理或执行操作、巡视病房的机会,随时为患者答疑解惑,并纠正他们不利于健康的行为,这样不但增加了护患沟通,而且使他们的健康教育更加人性化,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3.3健康教育的内容
3.3.1心理指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饱尝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其心理异常脆弱,加之有的患者不久前刚接受过手术治疗,因为有上次手术的阴影,所以他们更关心手术后的效果,会不会成功?会不会做干净?会不会再犯?患者这些不良的思想情绪都对身体的康复产生影响。因而酌情向患者介绍手术原理、方法、过程、效果及已愈合病友的经验介绍等,以引导患者正视疾病,调整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绪接受治疗。
3.3.2告知患者手术应准备的项目(1)手术前会为患者进行凝血机制及心肺功能等常规检查,在术前3天开始使用抗生素,做碘过敏试验,并训练患者做深呼吸动作,术前保持充分的睡眠,术前12h禁饮食,进入手术室时应上厕所,除去眼镜、义齿、胸衣、裤带及其他一切金属物品包括手机等。(2)告诉患者术中护士会帮助其取较为舒适的适应手术的左侧腹卧位,术中应配合大夫咬紧牙垫,在插管时做吞咽及深呼吸动作,以减轻恶心等不适。(3)术后应注意平卧休息6h,24h禁食,由静脉补充液体,告诉患者医护人员会全程守护在其身边,直到术后一切平稳。
3.3.3饮食及休息宜进食低脂肪、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整齐,病房通风良好,光线适宜,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以恢复体力。
3.3.4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前与患者及家属制定一份详细的出院后计划书,包括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起居规律,不过度疲劳,心情舒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来院复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凡是再次出现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延误病情。在复诊时详细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孕产妇课堂;自然分娩;效果
随着现代优生优育意识的提高, 孕产妇健康分娩、自我保健意识愈来愈强。目前, 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成为产科护理发展趋势, 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不仅可向产妇及家属提供促进健康、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 同时, 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分娩质量。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对正常妊娠产妇给予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正常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 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32.4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对照组60例, 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33.5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对照组未参加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 仅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常规的临床教育, 包括入院宣教、入院评估及健康指导等。
观察组参加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教育前期准备工作:专业护理人员调查和填写产妇的基本资料, 并根据获取的资料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 临床给予常规围保检查, 指导孕期注意事项, 加强产前和产后的健康教育。首先, 全面评估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及需求;其次, 与孕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 并商讨最终确定课堂教育方式, 比如看录像、听讲座、现场模拟培训、示范演示、解答疑问或互动练习。②课堂教育效果评估方法:由专业护理人员协同孕产妇执行孕产妇课堂教育, 有计划地在产妇术前向她们宣教分娩的相关知识, 并由负责护理人员进行教育结果的评价, 在孕产妇课堂的最后, 由专业人士全面评价孕产妇课堂学习效果:向产妇发放效果评价表, 对课堂教育重点内容鼓励产妇演示或复述, 对于未掌握或掌握不牢固的产妇可进行再教育[1]。③课堂教育具体内容:课堂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目标健康教育、产褥期健康教育和新生儿护理等。目标健康教育内容如下:向产妇宣讲妊娠过程中生理变化过程, 并指导进食;向产妇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 为妊娠后身心协调发展打下基础;向产妇讲述临产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向产妇传授分娩期呼吸、及用力等方法。产褥期健康教育内容:向产妇宣讲产后喂养的相关知识, 比如姿势等;向产妇讲述产后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对症处理办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的临床护理[2]。新生儿护理内容:指导产妇如何观察新生儿小便、体温和胎便;向产妇讲解抚触新生儿好处, 示范新生儿洗浴、抚触、更衣、游泳及换尿布的方法;讲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目的及项目, 应按照医院制定时间、地点注射疫苗;记录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等。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对比, 观察组为78.3%, 对照组为65%,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孕产妇课堂教育成为医院护理模式的一部分。孕产妇课堂不但为孕产妇了解分娩相关知识提供了途径, 而且对提升人们对分娩的认识, 让人们了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弊等提供了可能。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对收治的正常妊娠产妇开展了孕产妇课堂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8.3%,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5%,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燕清.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 2012,14(16):364.
篇5
门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也是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的窗口。由于门诊患者量多、流动性强、覆盖面广,因此对门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影响面大,社会效益非常显著;然而门诊患者背景复杂,不同病种、不同年龄、经历、心态的,皆云集于此,且均来去匆匆,停留的时间短暂,为系统进行健康教育制造了许多不便。因此,对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方法与技巧上与病房有许多不同之处[1,2]。一年来笔者探讨运用护理程序对门诊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患者自身保健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形式
1.1 赠送《健康教育处方》 患者挂号时,给每位患者赠送1本《健康教育处方》,通过阅读,患者可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慢性患者,他们久病后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值也较高。
1.2 组织专题讲座 每周三上午9~10时利用患者及家属候诊相对集中时,组织糖尿病、冠心病等专题知识讲座,讲解有关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注意事项等内容。
1.3 个别指导 针对患者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1.4 健康教育宣传栏 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1.5 电化教育 是用现代化设备将口头、文字等宣传形式与文学、音乐、艺术相结合,制作成影视资料,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均为形象宣传的最好方式。本院在各门诊大厅及候诊区配置大屏幕彩电,全天候播放有关健康保健知识的录像;还定期请医疗专家在电教室进行常见疾病教育讲座及播放有关的录像。另外,在妇保门诊及儿保门诊也配置有彩电,播放孕期保健、母乳喂养、婴幼儿护理及家长课堂等有关内容。
2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2.1 就诊前教育 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只要是非抢救患者,健康宣教便可进行。内容包括:挂号、分诊处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高挂号质量;导医护士主动热情迎接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在患者候诊期间,分诊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信息,主动介绍坐诊医师、专家情况,使患者相信医生会全心全意治疗他的病,及时通告各诊室诊病进展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并通过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各科方位、宣传疾病保健及防治知识等,使他们在候诊期间一方面可接受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可减少候诊过程中的焦虑、烦躁心理,保持心情愉快,主动配合医生诊治。
2.2 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患者诊病结束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进行各种诊治操作过程中,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对这些方面应系统教育,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如:对糖尿病患者,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尿糖测定、饮食控制的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的患者,帮助患者拍背、拍胸,教会患者有效咯痰等。
2.3 离诊时教育 患者诊治结束准备离院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有关锻炼方法;继续用药的用量、服法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及方法以及同医院联络的办法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提前为患者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患者满意离去。
3 评估方法
为了解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本院门诊部定期向患者发放调查表,听取患者的意见及建议,使这项工作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
4 结论
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3~5]。而作为护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雷红丽,王伟洁.门诊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45-46.
[2] 钱雪芳.如何开展门诊病人健康教育.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1246.
[3] 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7:651.
篇6
[关键词] 住院患者;跌倒;评估;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42-02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患者跌倒是医院常见十大医疗事故之一[2]。跌倒在我国全人群的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中排在第四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跌倒的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最高[3]。本院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率先在本科开展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现将该开展项目的具体方法及其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共对本科156例≥65岁的患者进行住院跌倒风险评估,其中65~75岁66例,76~85岁74例,86~95岁16例,男性80例,女性76例。
1.2评估方法
自行设计住院患者跌倒评估表(图1),对≥65岁住院患者进行评估,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评估结果直接在首次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由管床护士执行。评估为低危者(≤25分)不续评,中危者(26~45分)1次/7 d,高危者(>45分)1次/3 d(或每周2次)。患者病情变化或口服易致跌倒风险的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焦虑忧郁药、降压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物、抗过敏药物),随时评估,跌倒后需评估,病情有变化随时续评。
1.3护理方法
1.3.1低危组
1.3.1.1 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洗手间铺有防滑垫及防跌倒标识,保持通道的通畅。
1.3.1.2 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穿防滑鞋,患者服不可过大过长,病情要求卧床的情况下要在病床上大小便,助行器要放于患者可触及的地方。
1.3.1.3 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4-5]。
1.3.1.4 放置物品于患者所及之处:如水杯、电视遥控器、纸巾及助行器等。
1.3.1.5 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呼叫铃:告知患者有需求时使用呼叫铃,等待护士到来后,由护士关呼叫铃。
1.3.1.6 需要时提供合适的助行器:根据科室特点,设有拐杖、助行器、沐浴凳等,供患者免费使用。老年人心理不服老,有行动能力者对辅助工具多有排斥心理,护士要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6-7]。加强宣教、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辅助工具,使其认识到合理使用辅助工具是一种安全措施。
1.3.2中危组
除执行低危组1~6项措施外,加以下两项:
1.3.2.1 按要求上好床栏,每一次查房、治疗,护士主动为患者上床栏,告知上床栏的必要性。
1.3.2.2 协助患者行走及上下床:在病情容许的情况下,由护士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助行器,并指导患者使用。
1.3.3高危组
除执行低、中危组共8项措施外,加以下措施:
1.3.3.1 悬挂跌倒风险的高危标识:高危跌倒风险患者(>45分),管床护士除了在患者床头悬挂“谨防跌倒”警示牌、还要在患者一览表插上粉红色标识,进行交班,引起值班护士的重视(加强巡视)。
1.3.3.2 必要时予肢体约束:根据患者情况上约束带,但定时观察肢体的血运及受压情况。
1.3.3.3 根据情况留陪护:要向陪护告知防跌倒知识及助行器的使用。
1.3.3.4 安置患者于容易观察或近护士站的病房。
1.3.3.5 告知主管医生: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要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
2结果
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该开展项目的成效见表1、图2。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老年人中、高危跌倒风险占90%以上,故在老年病区开展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首要措施。我科通过跌倒风险评估,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跌倒发生率由2009年4~6例,下降到2010年的0例。
3讨论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跌倒的重点在于预防,准确根据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识别高危人群,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8]。2010年从最初≥6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评估到2011年开始所有科室的住院患者都进行跌倒评估,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入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评估者从管床护士逐渐过渡到当值护士。通过跌倒风险评估,全体护理人员均掌握评估方法、预防措施及相关的宣教知识,根据数字化评估,确定目标人群,使护士能主动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自觉落实安全护理防范对策。通过住院患者跌倒处理指引,完善跌倒上报制度的指引,当患者跌倒发生后,由当班护士填写《基础护理质量24小时直报表》,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24 h内通过内网上传护理部。1周内科室提交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为患者提供专科化的基础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Oliver D,Brillon M,Martin F,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cd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to predicl which elderly inpatient s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cs[J]. Br Med J,1997,315(7115):1049-1053.
[2] 张秀芳. 医院风险与病人安全管理[J]. 广东省医院护理管理,2005,2(5):29.
[3]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 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 中华老年医院杂志,2005,24(9):711-714.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8.
[5] 解宇英. 健康教育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16):122-123.
[6] 王兆琴. 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报,2006,13(8):47.
[7] 何月霞. 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4):89-90.
篇7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班级团体为中学生的社会化提供重要环境,在班级团体的人际互动中,中学生逐渐建立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并且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人际交往,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对人格健全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通过与班级同学的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级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心理学课,不以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任务,而是从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成长中的问题出发,确定教育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改变认知,调整心态,提升心理素质,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性
以学生的活动构成主题班会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基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与情境中体验学习,从而获得成长必需的经验。
2.主体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
3.体验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获得心理体验与感悟,并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反馈、鼓励和建议。
4.互动性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班级里每个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都依赖于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
5.和谐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
6.趣味性
主题班会活动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应尽可能生动有趣,易为学生接受。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构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由主题班会的目标、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流程与活动评价等构成。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在每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其具体的班会目标。
在目标的设计上,班主任应考虑如下问题:
(1)目标设立应强调发展性与教育性,而非矫正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主题班会活动的目标应更多地着眼于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从积极的一面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情绪调节的技术”、“如何学会交往”等。
(2)目标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主题班会目标切忌笼统抽象。如“情感教育”,这一目标的表述太大,太模糊,不如改为“爱情与友情”、“如何调节焦虑情绪”等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实践。
(3) 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班主任在设计班会目标时,首先要熟悉班级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近期的困惑和热点问题。他们希望从主题班会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的需求,要富有趣味性、时代性和启迪性。
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应考虑三个方面:
(1)根据社会对中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任务确定主题。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或人生课题。如获得自主性、勤奋感,建立自我同一性。
(2)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定主题,如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
(3)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确定主题。如班级学生发生矛盾冲突,出现帮派小群体,急需解决人际交往问题。主题可以是“友谊地久天长――同伴交往”。
在主题的表述上要注意尽可能地清晰、简洁、精练、贴切,用学生的口气和语气,让学生一看到主题就感兴趣。如“我是谁”、“认识你真好”。或者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如“做自己的朋友――悦纳自己”。
主题确立后班主任要对主题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包括入学适应、学习辅导、人格辅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活和职业指导等方面。主题班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班主任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要求的主题班会活动,同一内容设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层次。
如初中生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活动:
初一年级:多彩的世界――情绪的认识
真情的流露――情绪的表达
快乐的天使――情绪的调适
初二年级:感恩的心――亲情沟通
少男少女――爱情与友情
初三年级:放飞心情――学会减压
音乐放松――克服考试焦虑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常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法很多,有讨论法、自陈法、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1)讨论法。讨论是指班级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并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班级学生明了自己和他人观点的异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选择。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活跃班级气氛,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常用的讨论法有以下几种:
①小组讨论。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情境,把全班学生分为6~7人的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轮流发言,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并推出小组代表报告小组意见,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最后由班主任总结。
②配对讨论。这里指相邻的两个学生就某个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同相邻的另一对同学进行商讨,形成四个人的意见。依此类推,可以形成更多人的共同意见。这种讨论方法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有助于形成个人见解。
③辩论式讨论: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就一个讨论话题分成正反方,意见对立,然后根据自己所在方的立场,与对方辩论。
(2) 自陈法。自陈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法,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叙述事情经过和感受,如参加主题班会的体会。自我陈述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二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成绩,如“自我优点轰炸”。自我陈述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班级团体游戏法。 班级团体游戏法是指以游戏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具有虚构性,学生对游戏中的喜笑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戏具有平等性,学生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只要参与进来,遵守游戏规则,都能够得到同伴的尊重,取得信任,共同进行经验分享。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班级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班级团体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班级学生的活动。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启发班级成员认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状况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一方面能使他们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情境与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有许多的方法,主题班会活动中常用的是心理剧和空椅子表演。
①心理剧。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班主任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教育形式。心理剧中,学生将过去或预见的事件带到现实中来,表演出自身的矛盾冲突,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夸大所有的表情、行为和语言沟通。心理剧强调个人的互动和会心,强调此时此地的内容,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表达情感。
②空椅子表演。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其中一个角色由学生本人扮演,另一个与之打交道的角色用空椅子代替,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说话。这种方法适合于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例如,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难以正常交往,我们就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面对面放着,让该生坐在一张椅子上,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性同学。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然后坐到对面去,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可使学生了解对方,提高交往技巧。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流程
每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结构:暖身、互动、分享和结束。暖身相当于体育活动的预热活动,通常采用一些轻松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享是班会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享,班级学生可以彼此了解参与班会的经验与体会、对其他同学的观察与看法以及自己参与班会后的改变与进步情况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个结束的过程,通常的班会活动,是由班主任发言总结来结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由师生一起参与结束,常用的方法有:
(1)回顾与反思。师生一起回忆班会活动过程,谈谈心得体会。
(2)计划与展望。师生一起探讨今后的打算,对未来的展望。
(3)祝福与道别。在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后,可以采取祝福与道别的结束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自制一些小礼物互相赠送,彼此道别。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1)主题班会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室内活动场地应宽敞、舒适,桌椅可以随意摆动。座位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及活动的形式进行改变。一般来说,座位安排最好是扇形、圆形剧场或大半圆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与他人面对面地、平等地、自由地、方便地交往,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2) 主题班会的时间比较灵活,根据主题内容可长可短,一次一节课、两节课都可以,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
篇8
为恢复和加强灾区妇幼卫生服务工作,保障灾区妇女儿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方案,供各地卫生部门在灾后应急和重建过程中参考和使用。
一、指导原则
(一)灾害发生后,在辖区属地管理、多部门合作的原则下,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组织一支由行政管理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组成的妇幼卫生工作队伍,并确定负责人。
(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受灾情况和灾区妇幼卫生工作及服务需求进行快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制定灾后妇幼卫生应急救治及恢复重建计划。
(三)利用灾后可利用的资源,迅速有效地恢复妇幼保健服务的基本功能。
(四)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上级汇报受灾、评估及工作进展情况,并指导下级机构开展相应的工作。
(五)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指导和评估,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实施内容
(一)快速现场评估(详见附件1)。
1.妇幼卫生资源评估
(1)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房屋、设备、药品等的受损情况。
(2)现有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功能状况。
(3)现存医疗保健机构及人员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能力状况。
2.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当地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儿童的人口数及伤亡情况。
(2)现存育龄妇女的生育及生殖健康状况、孕产妇孕周及健康状况、儿童健康状况等。
(3)现存妇女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婴幼儿的喂养状况。
(4)水源、环境卫生及食物供应情况。
3.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后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设立临时妇幼卫生机构。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坚持合理布局、高效运转的原则,既要立足当前需要,又要着眼于今后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现有妇幼卫生机构或设立临时妇幼卫生机构。
1.设置原则
(1)妇幼卫生服务点的设立应与安置区内的综合医疗点相结合,妇幼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立应与临时医疗卫生机构或战地医院的设立相结合。
(2)在安置区内,每3~4万人的范围内设立一个妇幼卫生服务点;每15~20万人的范围内设立一个妇幼卫生服务中心。
(3)妇幼卫生服务点覆盖不到的地区,应设立流动产房。
(4)妇幼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服务点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2.临时妇幼卫生机构的功能
(1)妇幼卫生服务点
正常分娩;
产前检查和筛查孕产妇危险因素;
高危孕产妇和儿童的转运;
产后访视和新生儿保健;
计划生育咨询、提供避孕药具、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术等计划生育服务;
儿童保健及免疫接种;
妇女、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健康教育;
收集上报服务点辖区内妇幼卫生相关数据。
(2)妇幼卫生服务中心
除具有妇幼卫生服务点的功能外,还应具有:
实施剖宫产等手术助产技术;
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
高危儿(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合并症/并发症等)的诊治。
(3)转诊原则
妇幼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诊治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应及时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转诊前,应进行初步处理;转诊时应派具备初步急救能力的医师护送,并携带相关病情资料;
对每位孕妇均告知发现危险因素后应联系的医疗机构的名称、地点、联系方式等;
对不能就诊的孕产妇,应及时派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生会诊。
3.临时妇幼卫生机构的设备和药品(详见附件2)
(三)社区动员和健康教育。
1.组织当地居民或志愿者对危重孕产妇和儿童进行转运或集中管理。
2.利用当地广播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多种途径,开展妇幼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孕产妇及儿童危险症状的识别;心理支持;母亲及儿童营养,特别是促进母乳喂养和食品安全;妇女经期、孕期、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病的预防;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预防;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性及家庭暴力的防范等。
三、预防保健要点
在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基础上,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孕产妇和儿童营养、卫生及心理指导。
(二)确保孕产妇及儿童能够获得充足、安全的食品和饮用水,以保证孕产妇和儿童的营养需求。
(三)对所有6个月以下的婴儿,均应鼓励纯母乳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确保喂养用具和水源的卫生。
(四)加强儿童免疫接种。
(五)妇女生殖系统卫生保健及妇女常见病(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预防。
篇9
摘 要 应用福建省中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对我校初中学生(初一到初三)三年体质进行追踪测量,实施生理指标,运动指标能力,六项指数权系数的项目测定,对照福建省中小学生体质调查研究成果评价表,评价三年学生体质发展状况,体育教学对三年学生体质的影响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反思教学,促进新一轮课改的教学拓展。
关键词 学校 初中 学生体质 评价 报告
一、评估目的
依据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本校实际,实践科学方法,客观地反映学生体质的全貌,通过检测评估学生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对身体发展作用;诊断考评教育教学效果,为上级,学校、家长、提供发展性评价信息;同时发现问题,研讨教学,指导学校体育卫生举措,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二、检测评估方法
(一)依据体质评估目的,应用福建省中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法进行测量评估。
(二)测量项目:1.生理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2.运动能力指标;50M、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800M(女)、1000M(男);3.六项指标权系数:科托莱指数、50M指数、立定跳远指数、引体向上指数、仰卧起坐指数、800M指数、1000M指数。
(三)方法:1.由医师对学生进行生理指标测定,均值和标准差;2.由体育教师进行运动指标能力项目测定指标,均值;3.评价六项指标指数分值;4.综合评估等级。
三、测定结果与评价
(一)生理指标均值
四、小结
(一)由于本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故采用省城乡合并评价评估。
(二)评价结果表明,从三学年度学生体质总体呈现发展状态,随着学年增高体质水平提高,刚入学的初一水平状况较低,通过三年的教学,体质水平明显发展提高。
(三)另由于肺活量指标测定,仪器的使用有一定的技巧性和适应性,学生使用情况有一定差距,影响测定数据,故肺活量指数和省标指数出入较大。
篇10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癌痛;护理对策;全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12-02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恐惧的症状之一,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达75%。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在2000年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基本应对措施是“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方案第二、三阶段主要药物是阿片类药,该类药属毒麻管制品,使用时存在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且必须按照相应方案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疗效[1]。因此,笔者详细制订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在常规护理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防癌、抗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且投入少,效果好[2]。癌痛是一种特殊的综合征,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对患者有着特殊要求,因此对患者进行癌痛及镇痛相关知识教育是护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使用阿片类药时,笔者重点从3方面进行健康教育,为有效治疗打下了基础。
1.1 癌痛知识及评估方法
1.1.1 应明确告诉患者:疼痛是癌症最常见的症状,伴随疾病全过程。WHO对癌症疼痛有完整有效的治疗方案,应用现有知识与镇痛药物可以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实践证明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压力,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增强治疗信心并配合治疗。
1.1.2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是疼痛评估的主体,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是镇痛治疗的基础。笔者采用数字化评估量表法(NRS)量化疼痛程度,在镇痛治疗前进行疼痛评估培训,帮助患者熟练掌握NRS方法,即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表示无痛,10表示患者所能想象的最剧烈疼痛,在一条长10 cm、标有0~10数字的线上让患者自己圈1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值。无痛NRS=0,轻度疼痛NRS=1~3,中度疼痛NRS=4~6,重度疼痛NRS=7~10[3]。定期实施量化评估,建立护理记录专页,为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提供依据。
1.2 WHO三阶梯治疗原则
三阶段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遵循“口服给药、按阶段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的基本原则,即: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使用药持续无创、方便、安全、经济;止痛药物的选用应根据疼痛程度按顺序选择;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规定间隔时间给予,而不是等患者要求再给予;阿片类药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能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的剂量就是标准剂量,但需从小剂量开始。WHO的三阶梯止痛方案是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的癌痛治疗方法,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及可行性已得到证实。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镇痛治疗方案有了明确的认识,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1.3 阿片类药物的特点
阿片类药镇痛用量无标准剂量,因而极易出现用药过量和中毒,故初期应用时要教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初始剂量滴定。该类药物属国家严格管理的毒麻药品,具成瘾性,应将相关政策法规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阿片类药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药物依赖、戒断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预先使患者了解,并告知相关处理对策,以取得理解配合。
2 用药护理
2.1 掌握用药指征,建立用药档案
进行疼痛量化评估、建立用药档案是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环节,它为医生处方和癌痛护理提供了准确的动态资料。档案除一般资料外主要包括患者NRS表、自测时间、疼痛程度、性质、药品种类、初始剂量、调整剂量、用药时间及不良反应等。采用二阶梯以上方案镇痛的患者一般属中度以上疼痛,初次应用阿片类药需进行初始剂量滴定,NRS评估q4h,直至疼痛消失或降至二级以下,药量稳定后改q8h,继续观察。
2.2 药物用法
阿片类药用于癌症镇痛虽以口服为主,但也有透皮贴剂、注射剂等。不同剂型的药物其作用、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各不相同。用药时尤应注意的是,即使是口服剂也有即释和控释片不同,控释片不可咀嚼和含化,否则效果迥异。
2.3 药品安全管理
严格药品管理是阿片类药用药护理中必须认真执行的环节。此类药属毒麻药品,医院应按国家管理规定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专人发放。鉴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禁毒形式,为保证患者足量用药达到理想镇痛效果,又防止药品囤积在患者手中或流入社会,用药护理中必须强化责任制,按医嘱按时现场使用。
3 不良反应护理
因药物本身特性和持续用药特点,阿片类药镇痛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便秘、恶心呕吐、戒断症状,其他还有吗啡过量的中毒等,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3.1 便秘
便秘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90%,且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止痛治疗的全过程,护理对策为:
3.1.1 嘱患者多饮水,多食香蕉等水果,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适当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3.1.2 中药润肠通便,常规予蜂蜜、麻子仁丸口服。
3.1.3 大便3 d未解,应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如用中药番泻叶15 g或大黄10 g泡水分次代茶饮(每日2~3次)。应当注意的是,患者对以上二味中药耐受量不一,应需多巡视,指导患者从小剂量开始,以能缓泻大便为最佳剂量。同时配合外用开塞露润肠。必要时可行清洁灌肠。
3.2 恶心呕吐
一般发生于用药初期,发生率约为30%。护理对策为:
3.2.1 按照医嘱初服阿片类药以甲氧氯普胺预防,1周后无恶心症状可停药。
3.2.2 予针刺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每日2次,中药用香砂养胃丸口服以健脾和胃止呕。
3.3 戒断症状
出现在停用或更换吗啡剂型时,表现为寒战、恶心、腹绞痛等。护理对策为:
3.3.1 如需减少或停用阿片类药物应逐渐减量,第1天减量30%,2 d后再减量25%,直至每天剂量相当于口服30 mg吗啡量,继续服用2 d后方可停药。
3.3.2 如从吗啡控释片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应在使用贴剂时与原用吗啡剂量同时使用6~12 h后才能停用吗啡。
3.3.3 护士应高度负责,密切医护患供需环节,足量备药,按时按需满足癌痛患者供应,并准备短效解救药物。
4 其他常规护理
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期间,可以在规律服药的同时配合深呼吸放松、轻巧舒适的按摩、分散注意力、热敷或冷敷等方法缓解疼痛[4]。同时按照肿瘤和癌痛程度进行各项常规护理,如积极的心理调护、因人制宜的饮食护理、按医嘱开展各项治疗、密切进行病情观察等。此外,应注意及时与医生、患者及家属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医护、护患的和谐互动,取得最佳效果[5]。
总之,癌痛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期间的护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常规护理工作外,还涉及癌症、疼痛和阿片类药物特性等各方面[6]。护理工作需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特点统筹分析,制定一套全面的护理计划,并灵活修改,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亚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42.
[2]王春节.胃癌全切术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教育干预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89.
[3]刘纯艳.社区康复护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6.
[4]李琪.住院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72.
[5]吴继萍,冯妮,李晓琳.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癌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