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投资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金融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金融投资

篇1

在调查方法上,根据西南大学学生分布的特点,本次调研综合采用了分层抽样、分组抽样、随机抽样等抽样方法。涉及文史类、理工类、商科类专业的同学,共发放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94份,问卷有效率为97%。调查问卷采用客观题单选和多选的方式提问,主要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生活费的来源及去向、金融投资现状、可能的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大学生的金融投资行为。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金融投资基本情况(1)样本总体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94人中,只有41人(21.13%)投资了金融产品,而有153人(78.87%)没有进行相应的投资。(2)未投资金融产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对金融产品不了解是西大学生未进行金融产品投资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占比约63.33%。其次是资金不足,34%的人认为资金不足是其未进行投资的原因,有超过59.79%的西大学生目前可支配存款余额低于3000元。金融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对于他们是否进行投资的影响并不大,仅分别有9.33%、12%的学生选择此项。另外,在未进行投资的学生中,55.33%的学生有投资的意愿,可以发现大学生有很强的金融投资意愿,但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未能采取实际行动。(3)投资原因。在投资金融产品的大学生当中有超过52.08%的人属于接触过金融产品的宣传,想自己进行一些尝试的,也不乏拥有部分专业知识的大学生(27%),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赚钱,但真正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巧的人最少,只有约4.17%,还有6.25%由于其他原因的,例如闲钱随意投资,看中其高收益,同时,仍有10.41%的大学生并无明确目的来投资金融产品,只是跟风行动。(4)投资品种类。参与基金投资的人数最多,占投资金融产品人数的73.17%,且基金的投资中,投资货币基金的人数占比最大为75.61%,反映出货币基金在大学生中普及程度较高。投资股票的人数占投资有投资金融产品的比重也较大为24.39%,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高风险投资。由于大学生的保险意识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相对较高,投资保险、银行理财产品人数较少。投资外汇的仅一人,无人参与债券投资。

2、大学生金融投资情况影响因素分析(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Logistic模型是经济学中被广泛用于研究行为主体的选择过程的一类计量经济模型。许多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导致一种行为结果的产生,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是一种分析个体决策行为并广泛应用于影响因素分析的理想模型。logistic回归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假设在自变量的作用下,某社会现象的发生概率为P(0≤P≤1),发生概率与不发生概率之比为P/(1-P),则logistic回归模型为。(2)被解释变量:投资(1)/未投资(0)(3)假设:大学生是否进行金融投资取决于年级、地区、专业、性别、户籍类型、家庭理财情况、收入主要来源。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大学生的金融投资行为。(4)根据以上假设设定自变量①年级。2011级与研一的大学生参与金融投资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8.03%和23.08%,2010级的参与率为20.59%,2012级的参与率较之降低为16.36%,而2013级参与度最低,仅为6.67%。随着年级提高,知识积累,对金融知识了解加深;一部分大学生开始有独立收入,对理财需求提高,开始尝试金融投资的人也更多。②专业。文科和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中参与金融投资的比例相当,分别为16.67%和12.09%,而商科专业的大学生的参与率高达44.12%,远远超过文科和工科专业。③地区。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金融投资参与率最高,为28.57%,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大学生的参与率最低,仅14.56%。东中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发达,金融投资氛围更浓,投资意愿更强,参与度更高。④性别。女性样本中金融投资参与率16.95%,而男性的参与率为26.32%,远高于女性。⑤可支配存款余额。可支配存款余额3000元以下的样本大学生金融投资参与率最低,仅为10.34%,随着可支配存款余额增多金融投资参与率也随之提高,当可支配存款余额达到8000以上,样本大学生的投资参与率达到75%。可支配存款余额越多意味着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越多,投资理财的需求更大。⑥家庭理财状况。家庭成员无金融投资经历的大学生金融投资参与率10.22%,远低于家庭成员有金融投资经历的45.61%。家庭成员进行过金融投资的大学生对投资知识的了解多于相似条件下家庭成员未进行过金融投资的大学生,其投资动机更强。家庭成员的示范效应也会提高大学生的金融投资率。⑦收入主要来源。收入主要来源于亲人提供和奖、助学金的样本金融投资参与率最低,分别为15.63%和18.80%,勤工俭学的参与率为较高的30.77%,而来源于其他渠道的远远超过了其他方式,达66.67%,其中可能包括投资收入、课外收入等等。⑧月支出。月支出<600,其金融投资参与率为0最低,随着月支出提高金融投资参与率也随之提高,当月支出>2000时,所有样本都参与了金融投资。⑨月网购支出。金融投资参与率基本上满足与与网购支出同向变动,月支出小于100时为16.87%,500元到800元为100%,而当超过800时,参与率降到50%。由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与网上购物支付账户的连接,网购提高了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关注,成为大学生进行金融投资的助推器。变量处理:将年级、地区、专业、性别、户籍类型、家庭理财情况、收入主要来源设为哑变量,其中年级、地区、专业、收入主要来源为多分类无序变量,因此引入需要亚元变量,见表4,变量可支配存款余额、月支出、月网购支出为多分类有序变量,可将其直接引入模型,无需引入亚元变量。(5)自变量相关性分析。通过变量的自相关性矩阵可以看出(图略),仅家庭成员投资理财情况与户籍所在地(农村/城市)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4,其他均小于0.4,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6)回归模型模型解释:P表示进行金融投资概率,p/(1-p)表示大学生进行金融投资与未进行金融投资的概率之比。二元logistic的系数说明的是,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某一自变量以单位的变化对某一类别相对参照类的对数发生比的影响,为误差项。用stata计算可得到如下计算结果。(7)回归结果①将所有解释变量加入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分析: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的卡方值为75.79,Prob>chi2=0.0000,在95%的置信水平下回归模型显著。

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变量专业、性别、家庭理财情况、月支出对个人投资金融产品情况有显著影响,而年级、省份、地区、资金主要来源、月网购支出对投资金融产品情况无显著影响。②逐步回归(后退法)逐步去除不显著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结果分析:模型的卡方值为67.93,Prob>chi2=0.0000,在95%的置信水平下回归模型显著。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变量中,年级(研一)、专业、性别、家庭理财情况、可支配存款余额、月支出对个人投资金融产品情况有显著影响,作用方向与假设吻合。研一的被调查者投资金融产品发生比约为2013级的6倍(=6.04)。由于研一大学生知识储备较本科大学生更多,有投资经验的学生相比2013级更多,因此投资金融产品的比例更大。文科类、工科类大学生投资金融产品的发生比分别为商科类大学生的27%和22%,商科大学生投资理财的专业知识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更丰富,投资技能更强,投资意愿和投资观念也更强,因此金融投资发生比远高于工科和文科生。女性金融投资发生比为男性的32%(=0.32)。样本中有19%的男性属于风险爱好者,而女性中仅4%属于风险爱好者,男性的风险偏好程度远高于女性,而金融投资尤其是股票外汇投资风险大,大学生中更愿意冒风险的男性也更愿意参与金融投资。家庭成员未投资过金融产品的大学生投资金融产品的发生比远小于家庭成员投资过金融产品的大学生的投资发生比,仅为其0.175倍。月支出、可支配存款余额均与金融投资比例正相关。可支配余额的发生比为1.843,可支配存款余额每提高一个等级,投资率将变为原来的1.843倍;月支出发生比为2.515,月支出提高一个等级将使投资率增加1.5倍,说明月支出对大学生是否进行金融投资作用程度远大于可支配余额。

除研一外的其他年级学生与2013级相比,投资金融产品的比例并没有显著提高,本科阶段的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大学生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并没有显著差异,而研究生学习的知识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有明显提高,因此,金融投资比例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明显差异,而研究生的投资比例远大于刚进校的大一学生。大学生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对是否参与金融投资也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来自东部和中部的大学生与来自西部地区大学生相比其投资比例并没有显著提高。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主要以学校作为认识金融投资的渠道,接受同样的教育,投资信息也主要通过学校宣传、校园模拟投资活动以及同学间的交流投资经验等方式获得,与生源地并无太大关系。收入主要来源于勤工俭学、奖助学金和其他的大学生与收入主要来源于亲人提供的大学生相比其投资参与率也并没有显著提高。由于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所得收入甚微,其他收入不稳定,因此,这些独立、额外收入并不会显著提高大学生的金融投资参与率。最后,网购支出也并没有对大学生金融投资参与率产生假设中的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科技进步,通过互联网进行转账更加方便、快捷、安全,互联网转账的普及使得那些即使是较少进行网上消费的大学生也愿意使用通过快捷安全的互联网转账技术购买金融产品。虽然各种互联网理财宝兴起于网上消费支付业务,但其已经以极快的速度在大学生普及开来。

三、小结与讨论

篇2

时代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此形势下,面对社会和市场对人才日益更新的要求,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为了探究大学生所需金融知识,推进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科研小组面向省内外高校进行了“大学生所需金融知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针对大学生金融知识的需求,调查了有关股票证券、创业贷款、助学贷款、学生信用卡、留学贷款等方面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研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推进现有高校金融理财教育,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次调查问卷共计500份,主要针对省内外7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共计478份,有效问卷420份(其中河北经贸大学173份,省内外其他院校247份),无效问卷38份,空白问卷20份,问卷有效率为87.87%。

一、大学生金融知识需求现状

(一)不同性别、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男生占70.7%,女生占29.3%;年级选项大一占18.6%,大二占43%,大三占27.4%,大四占11%;专业选项文科生占57.6%,理工科生占41.4%,体育艺术类生占1%。总体来看,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有很大不同,有强烈需求的占24%,有比较强烈需求的占34.5%,需求不大的占39%,没有需求的仅占2.4%。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有显著差别,为了研究这种差别的具体情况,我们用spss20.0软件的相关分析进行了具体研究(见表1)。通过研究发现:专业和金融知识的需求呈显著负相关,即文科对金融知识需求最强烈,理工科次之,体育艺术类学生最缺乏需求。年级与金融知识的需求呈显著正相关,即大一的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最缺乏,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加,大四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最强烈。而性别与金融知识的需求相关性不显著。

(二)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来源渠道

对于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来源渠道,我们设定了网络媒体、学校教科书、报纸杂志、证券公司宣传、专家讲座、亲戚朋友、其他等七个选项,结果如表2所示。

可见,网络媒体和报纸杂志是非金融专业大学生金融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从学校教科书获得金融知识的不到调查人数的两成。

(三)大学生自认为将来会需要的金融知识

对于自认为将来会需要的金融知识,调查显示,个人理财类(包括证券投资)占主导地位(占比51.42%),其余依次是实业投资(占比16.19%)和保险类知识(15.24%)。金融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普及金融知识,增进在校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和了解已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在校大学生目前金融知识的需求

针对在校大学生目前金融知识的需求,调查显示,理财(包括证券投资)知识需求占比较大(33.81%),其次是创业贷款(19.05%),这跟大学生创业需求程度有关,大学生信用卡需求占一定比例(18.57%),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理财需求。留学贷款(10.24%)和助学贷款(9.05%)知识的需求相对比例较小。

对股票债券等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对于相关知识比较了解的仅占13.38%,仅限教材知识的占24.65%;对创业贷款知识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目前有自行创业打算的只有27.54%,而为以后创业储备相关知识的占到绝大部分;对助学贷款知识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对助学贷款相当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到55.27%;对学生信用卡知识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很有需求或有较大需求的占到73.07%,而对学生信用卡了解程度看,相当或比较了解的仅占32.05%,吸引学生办理信用卡的因素依次是购物分期付款(33.33%)、消费透支(19.23%)、消费积分(17.95%);对留学贷款知识有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中,有留学打算的占到95.35%,对留学方面的金融知识比较了解的占62.79%,留学时很有可能会选择留学贷款的占到95.35%,留学时一定或很有可能会选择留学保险的仅占13.95%。

二、大学生金融知识需求与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金融知识需求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对金融知识有需求的占到半数以上,尤其是对个人理财类(证券投资等)和创业贷款的金融知识需求比例较大。证券投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证券投资都报以好奇和投机的心理,所以,很多学生最初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涉足股票投资,由于受到部分学生炒股赚钱示范效应的影响,加之从众心理严重,不少大学生也随之加入到炒股大军中来,这一现象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财经类高校比较普遍。

大学生对创业贷款知识的需求可以说是大学生寻求就业出路的基石。近些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种种原因造成就业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矛盾突出,高校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影响着一代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发现,69.6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依靠贷款资金。所以,大学生创业贷款知识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

(二)大学生金融知识供给分析

我们通过查阅石家庄地区几所高校的教学计划,发现当前大部分学校尚未开设理财教育等相关课程,开设了理财课程的院校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财课程真正得以开花结果的寥寥无几。通过调查还发现,教育部和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大多数高校都忽略了大学生理财教育,只是开设几次讲座,并未真正达到理财教育的目的。

在开设了理财课程的院校中,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校缺乏培养大学生理财素质的观念。当前,理财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高校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有意义的理财教育尝试,但是,零星支离、实施过程单一化的理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推动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深入。理财课程设置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大学生理财素质培养放到应有的位置。我国高校的理财教育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二是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过于单调和死板。理财课程中讲述的内容多为宏观的投资理财,微观的个人理财内容涉及较少。教师常常是理论说教多,实际操作少,大多数是在口头上的理财理论,而真正具有说服力的理财实际操作微乎其微,这必然导致大学生理财意识滞后和缺乏理财实践,不可能学以致用。

三、对高校理财教育的建议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理财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大学需要开设理财公共选修课,普及金融知识和培养理财能力。

(一)针对不同学科类别,制定理财类选修课程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高校应当根据不同学科类别,制定差异化的理财类选修课程,构建文理交叉、互相渗透、专业口径全方位覆盖的课程体系。金融知识具有较多的数理知识,对于理工科院校学生来讲,运用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进行理财、投资、贷款计算不成问题,但对于文史类学生来讲,涉及到专业公式、模型等就会稍显吃力。对此,建议院校在开展金融知识课程时,针对不同学科类别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理财课程,注重文理交叉有针对性地展开理财教学,理工类学生侧重投资理财的收益计算、风险分析等,文史类学生可以侧重理财管理技能等。

(二)循序渐进,注重课程连贯性

从调查研究发现,年级越高的大学生对理财知识越感兴趣。因此,课程开设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这一阶段是进行理财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理财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从在校大学生身边的金融需求入手,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培养理财素质。先教学生制作个人收支平衡表,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收支平衡。然后从小额储蓄、学生信用卡、助学贷款、股票投资等实际操作逐步推进理财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理财观念,增强自立感和责任感。进入二年级再开设理财基础理论知识,如理财规划原理、金融基础、税务基础、保险基础和理财法律等,可让学生对当今比较热门的理财方式有常识性的了解。到三四年级时,可以逐步开设理财实务性课程,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年级的提升,大学生应该逐步学习较为专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课程的连贯性,循序渐进,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教育,提高理财技能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融资渠道 扶持政策 项目创新

2016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缓解就业难问题。其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就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思想,可见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创新意识的提升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总体来说,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融资难是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优秀的创业构想因为缺乏资金而被迫搁浅。所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大学生在创业者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大学生创业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情况并不容乐观,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和成功率都不高。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全国平均水平2%左右,最高的浙江地区也仅有4%。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0%~30%。虽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鼓励政策数量多,涵盖面广,但许多政策对解决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并未起到实效。

鉴于这种情况,本研究对太原市的9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28份。问卷主要反映出大学生创业的以下几个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经验和资金

在调查中,有44.77%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创业资金不足,可见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

(二)融资渠道单一

在受访者中,39.99%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个人筹款,26.77%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政策扶持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只有12.94%的学生表示会选择以企业的创业扶持基金,如天使投资、风投等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说明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渠道仍然较为单一。

(三)对创业所需资金估计不足

在此次调查中,认为创业所需资金在1万元到5万元和5万元到10万元的学生较多,分别占到35.73%和37.58%,总占比超过七成,仅有17.82%的学生选择了10万元以上。实际上,创业初期所需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由于缺乏经验而对创业项目前景和资金估计过于乐观。

(四)对有关的扶持政策了解不足

26.77%的受访者在调查中表示在创业规划中选择以政府扶持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他受访者也表示会将政府扶持作为重要资金来源。事实上,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优惠政策,如北京市对大学生提供了最高50万元且由政府贴息的贷款,还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重庆市对大学生提供3000~4000元的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太原市则对大学生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然而,大学生对政府的有关扶持政策却知之甚少。在调查中,表示对扶持政策“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总共只占18.62%,而“只是听说过”和“不了解”的学生却分别达到了57.8%和23.58%。学生在申请政策扶持时的困难可想而知。这一现状说明当前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力。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外部因素

1.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不足。大学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者最早接触到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也是大学生创业者了解创业融资相关知识的最基础的渠道。然而,现下许多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流于形式,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效果欠佳,主要是因为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沿用了以往教授专业课时重理论轻实践的方法,而且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只能照本宣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很难从课程中收到实效。

2.政府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首先,在政策宣传方面,虽然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都出台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宣传力度并不强,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本可以享受到的政策并不了解。其次,在政策落实方面,许多地方政府的创业扶持资金申请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过高的时间成本使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也影响了政策的落实。

3.融资渠道单一,限制条件较多。从理论上讲,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除了自筹资金和政府扶持外,还有银行贷款、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然而,受个人经济能力制约,实际能为大学生所用的融资渠道并不多。对于银行来说,大学生创业贷款与其他金融投入相比,收益低,风险高,容易出现还款问题。而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保证收益,往往对申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严格要求。对于财务信息不规范、资金需求规模小、风险高的创业企业来说,大型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往往有很多顾虑,不愿为这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再者,大型银行层级结构复杂,成本高,为降低成本,银行往往采用相对固定、正式的工作程序,以节约监督与考核成本,而对于创业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小、具有灵活性,因此不能适应这种严格、固定的考核方式,从而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审查结果。因此,银行在贷款方面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融资。另一方面,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仍不成熟。相较于国外成熟的风险投资事业,国内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仍不发达,有兴趣发展大学生创业贷款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实力不足,再加上民间借贷事业受到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冲击而受到严格管控,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金额有限。

(二)自身因素

1.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受大学生社会阅历和创业经验不足的制约,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是盲目的跟风行为。@些大学生对行业情况和风险规避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对创业资金需求认识不足的情况。许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有了启动资金,企业就能开始运转,自然就会有现金流来维持企业的运作。这种认识在政策上也可以看出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的低息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五万元。事实上,在企业成立初期,资本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大多数企业都会出现连续多年的亏损,一般收回投资需要6~7年(见下图),而这种长期的资本消耗对本身就缺乏资金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大学生创业企业自身存在短板。大学生创业企业通常属于小微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往往成为行业内竞争的牺牲品。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财务管理缺失,不能向银行提供完整、准确、连续的财务信息,这也是许多企业无法获得贷款的重要原因。再者,这些企业的资产结构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固定资产比例较小,缺乏用来抵押的不动产,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借贷条件。

三、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创业融资受到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的许多因素制约。要想改善这种局面就应该从多个层面同时发力,多角度解决问题。

(一)完善高校创业教育

要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改变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偏见,打好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受到传统观念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对创业存在偏见,认为只有无法就业的人才会选择创业。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不以为然。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既要配备理论方面的师资力量,也要经常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社会上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来校讲授成功的经验,介绍最新的创业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前体验企业运作过程,丰富创业经验。

(二)出台更多优惠政策

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并落实一系列扶持政策。资金方面,要提高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的额度,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大学生融资的时间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此外,政府还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投入,对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注册、工商、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加大企业税费的减免力度,延长税费优惠政策年限,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关部门还可以定期举办创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洽谈会,为创业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三)放宽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条件,降低大学生贷款难度

随着大学生创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创业贷款已经逐渐占有了一定地位。金融机构应该认识到并积极应对这种趋势,发展创业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并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财咨询、风险控制等多种服务。此外,由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产结构与传统企业不同,难以通过现有的征信系统的审核,所以金融机构应该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建立一套针对性强的征信系统,围绕创业企业的特点设定较为宽松的抵押担保条件和优惠的利率、额度以及还款方式。当然,面对目前创业贷款的市场尚未形成的局面,仍然需要国家对金融机构的鼓励和引导,比如2011年11月,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三家银行获银监会批准,可发行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共1100亿元。其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将不计入存贷比考核,从而增加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积极性,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而大学生创业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四)拓宽其他融资渠道

1.风险投资。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在创业企业整体失败率高达70%~90%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成活率达到70%以上。风险投资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创业者来说,吸引风险投资不仅能获得大量的资金,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大量的行业态势,获得相当多的媒介资源。

然而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由于制度缺陷,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尚不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高效的股权交易平台,而股份回购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主要途径。这种情况下,风险资金无法在创业目标达成后顺利退出,导致风险投资者不愿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风投市场发展缓慢,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完善制度建设,引导资金流向,形成一个健康、稳定、高效的风投市场,使风险投资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融资租赁。大学生创业初期,现金支出量大,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节约资金的选择。融资租赁的优势在于:第一,对租赁者的资信和担保要求不高,适合初创企业;第二,由于融资租赁所需资金不需要一次性付清,可以延迟资金流出,降低创业初期资金负担;第三,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不影响企业资信状况,对于企业使用其他融资方式非常有利。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高速增长。根据《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截至2015年9月末,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39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4%。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融资租赁业的企业数量、注册资金和业务总量都在大幅增长。截至9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3742家,比2014年底的2202家增加1540家;行业注册资金统一按人民币计算,约合12167亿元。基于这种现状,政府和高校可以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大力提倡融资租赁的融资方式,使大学生增加对融资租赁的了解,这对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

3.微小贷款。微小贷款,又称小额贷款,简称微贷,主要指专门为中低收入阶层和微型企业提供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商业小额贷款。微贷具有额度小、流动性强、担保抵押条件少等特点,能够较好地适应大学生创业者资金需求少、无贷款担保等资金需求特点,还可以提供创业培训以及偿还等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因此可以为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起到重要作用。而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和创业企业服务方面的信息优势,因此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型金融机构更容易了解创业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解决借款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有开展创业贷款服务的优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纷纷涌现。微贷技术作为这些机构主要的业务工具,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这种现状下,可以推进微贷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的应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开发一系列的贷款产品和配套服务,但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征信系统,让微贷市场健康良好地运行。

(五)大学生应该提高创业项目的创新性

创新不足是时下大学生创业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创业者的规划都是从成熟的行业做起,但这些行业不仅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而且对于创业者的社会关系要求较高,大学生不但无法发挥知识优势,可能还会受到社会关系缺乏的制约,企业经营的利润也比较微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自然不会选择投资这些前景并不乐观的项目。因此,创业者要想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要想获取创业资金,就必须要提高创业项目的创新性。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管理创新,即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所需的技能的创新;社会创新,即产品市场、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创新。大学生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创新提高项目的含金量,增强吸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六)提升自身融资能力

1.合理规划资金需求,节约资金使用。拓宽融资渠道表面上增加了创业企业获得的资金量,但实际上也同时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合理规划资金需求和融资节奏,节约资金使用,不仅能够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能力,保障企业成长,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创业准备过程中,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创业者应该确保将所有的启动开支都纳入考虑范畴,并准备一定量的准备资金来应对意外情况。

2.整合创业资源,防止资源浪费。企业在初创期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种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而愈发强烈,这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缺口。所以创业企业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来填补缺口以保障企业的快速增长。而吸引投资者的较好方法是使企业表现独特的优势。因此创业者应该整合企业资源,建立资源金字塔(如下图),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创业热情高涨,但缺乏创业经验,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资源的冗余和资金的浪费。因此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对企业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资源的有效性,提高资源效率。

四、总结

创业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之一。而大学生创业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本文基于对太原市高校学生的调查,对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高校教育、政府政策、融资渠道和自身建设四个层面进行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大W生创业融资难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都积极参与,共同行动,才能为大学生创业融资铺平道路,为创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永雄.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5(13):61-64.

[2]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25-28.

[3]周培.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6):219-220.

[4]李一康,程盼,汤明宗,等.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分析[J].现代商业,2015(23):285-286.

[5]方舟.对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10):59-61.

[6]慕丽杰.微贷技术的应用与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国际金融,2012(9):64-67.

篇4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取向;政策认知;就业服务

1 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挑战

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始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剧烈的外部冲击。金融危机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对我国就业形势构成严峻挑战:

外需缩减效应。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经济增长衰退,失业上升,居民家庭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和储蓄增加等现象,发达国家的进口收入需求效应随之显现,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推迟或取消,影响此类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在外部订单减少和人民币升值效应影响下,不少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或国内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条断裂的危险和亏损、倒闭的威胁,不得不削减生产或关门倒闭,从而造成了就业问题。

投资流失效应。我国是全球吸收FDI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的下降,也降低了投资盈利预期,导致外商投资拉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减弱。出口滑落带来出口企业和制造业的开工不足,诱发投资进一步下降,加大了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负面影响。

间接减损效应。由于外需出口缩减和直接投资下降,为货物贸易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也遭受影响,比如外贸服务部门、国际金融和国际结算等部门。同时,国外游客数量减少和跨国公司节约旅行开支,都对服务业贸易和本地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出口下降还通过乘数效应放大了对投资、消费和总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消费者对经济缺乏信心,而导致国内需求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投资与消费的循环低迷。

与此同时,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测, 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在2008年559万的基础上增加50万人左右

据推算,如果2009年我国实现8%的经济增长,将创造900万个工作机会,但仅仅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有610万人。学者武毅英在对经济增长、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之后,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其次才是高校近年来的大幅扩招。基于理论和现实可以推测,金融危机下就业机会的缩减与大学毕业生的激增,加上金融危机本身的不可预见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进入异常严峻时期。

2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认知

2.1 大学生对金融危机持续时间的判断:在对某高校的问卷调查中,问卷主要通过询问“您认为,当前这场金融危机还将持续多长时间”来调查大学生对金融危机的判断。调查结果表明,62.83%的被试者认为金融危机将在“一年到三年”内结束,11.05%的被试者认为“一年之内”结束,还有22.19%的被试者认为金融危机将持续“三年到五年”,仅有3.93%的大学生选择“五年以上”。

2.2 大学生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就业影响的判断:在问到“您认为,金融危机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时,如图表2所示,56.2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大”,19.91%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19.09%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3.4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小”,另有1.28%的大学生认为“没什么影响”。

图表2

2.3 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信心:在回答“金融危机下,您对自己顺利就业的信心如何”时,如图表3所示,大学生群体的分化比较明显:48.03%的大学生表示“信心较小”,40.05%的大学生则选择“信心较大”,另有6.69%选择“没有信心”,4.95%则表示“信心很大”。

图表3

2.4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2007届大学生在毕业时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比率为55.8%,大大低于半年后的87.5%,说明就业现实需要部分学生承受一定的待业期。 这一统计数据是在2008年3月份收集的,当时金融危机尚未爆发,经济运行景气度较高,如今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又随着毕业生增多,预计将有更多的毕业生延长待业期,这将增大这部分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对其所能接受的择业时长有一定影响。

在被问到“您毕业之后,愿意最长花多少时间来找工作”时,55.6%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长找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之内”,有35.87%的大学生愿意花费“6个月到一年”来找工作。总体来看,约90%的大学生难以接受毕业后一年内不能找到工作的状况,这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普遍比较迫切。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全国2007届本科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预期月薪平均水平分别是1677元和1316元。事实上,由于高校扩招以来的日益剧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的就业薪酬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9月,中华英才网公布了全国应届毕业生2005-2007年现金收入市场平均水平,2006年比2005年同比下降4.5%,2007年又比2006年同比下降7.1%。三年间,应届毕业生的年收入缩水了3159元,已经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所以金融危机的来临并没有导致学生预期月薪的大幅降低,1000元是90%以上大学生能接受的月薪底线。

2.5 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2008年)》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仅为1.2%,而目前将自主创业作为毕业后首选打算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41%,表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有逐渐倾向于自主创业的趋势,但自主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6.94%的大学生“还没有明确打算”, 这表明部分大学生缺乏自身的职业规划,对毕业后的打算比较茫然。

图表4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2007届大学生在毕业时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比率为55.8%,大大低于半年后的87.5%,说明就业现实需要部分学生承受一定的待业期。这一统计数据是在2008年2月份收集的,当时金融危机尚未爆发,经济运行景气度较高。综合职业搜寻理论和此调查数据,可以推测,随着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将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离校时成为失业搜寻者,即进入待业期。本次调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设计了关于待业期择业取向和政策需求的问题。

3 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对策

3.1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配套政策:从1998年开始,我国确立了新时期“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这一就业政策充分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也明确了政府负有促进就业的公共责任。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还受到经济金融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文化政策等若干不同政策分系统的影响。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到中小企业工作有着较强的意愿,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数据显示,全国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这与国家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生存越发艰难,只有通过金融、财税、管理服务等多重途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才能最大程度使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功能。可见,促进就业政策效果如何不仅局限于就业政策中的条款规定,而且需要就业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系统的相互协调。政府作为就业政策和服务的主导提供者,其重要功能在于构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制度环境,设计实施有效的激励结构,只有这样,政府出台的直接促进就业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用。

3.2 分层分类对大学时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取向、政策需求等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学历层次、家庭收入、专业、性别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意味着有效的就业政策应基于细分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制定和执行,应有针对性地考虑不同学历层次、家庭收入、专业、性别的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覆盖到更多的大学生。本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大学生、家庭收入和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大学生有较强的意愿到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乡村基层就业,因此政府应制定详细的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工作的政策,为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提供基层就业岗位,引导以高职高专和本科学生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到中西部、乡村基层就业,并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和福利保障。此外,政府和高校对于文史专业大学生的隐性就业情况应予以重点关注,从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规范和保护。

3.3 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加强合作:金融危机下半数以上大学生对于顺利就业的信心不足,也有半数以上大学生仅能接受6个月以内的待业期,这从两方面说明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心态急切。这就要求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加强合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和缓解压力的服务工作。大学生待业期间的就业服务是薄弱环节,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我们建议,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将就业服务延至大学生待业期,特别要注重通过各种组织化手段,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待业期间大学生的择业问题和心理压力,缓解大学生在待业期的心理焦虑,并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疏导可能由此导致的行为失范和群体事件,防止金融危机通过就业问题传导成为社会危机。

3.4 运用政策手段,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然而,由于户籍关系、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教育环境、性别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大学毕业生面临不同的境遇,在上述因素中占有利地位的成为就业中的强势群体,反之则是弱势群体。本次调查表明,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文史专业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就业观念更务实,就业期望更低,成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 而随着就业形势的紧张,求职成本也越来越高,择业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就业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所拥有的就业机会、资源也会更少,这将加大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因此,国家应当完善立法,加大纠正和惩治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力度,政府部门应制定保护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在就业中不受歧视的具体政策,切实体现公平正义。针对弱势群体大学生有更高的意愿到乡村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情况,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予以鼓励和引导,并对大学生的收益差进行制度化的合理补偿。

3.5 促进高校教学内容和就业需求接轨: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而目前高校教育的内容体系、知识结构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广泛存在,这就要求高校推进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得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视野、心态各方面能充分适应以企业为主的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应当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见习经验为主,积极搭建大学生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沟通、获得丰富就业信息的服务平台,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与现实相适应的能力、视野和心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陈光金.力挽狂澜:中国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2008~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发展预测总报告[A].

[2]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股票投资;理财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28-02

一、调查的原因及意义

经济的强势发展直接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繁荣昌盛,在股票市场不断突破新高的同时,各行各业的人们也涌入了股市,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学生参与股票投资同样也成为了热点话题。近几年来,大学生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及零用钱的增多,选择投资理财已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大部分大学生将股票作为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但是,许多大学生在炒股时便会凸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例如没有固定收入、缺乏抗风险能力、学业炒股不平衡等。我们针对大学生股票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给出大学生股票投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二、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问卷分为五部分:共二十题,第一部分:了解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了性别、年级、专业;第二部分:为调查者是否有过证唤灰椎木历,是否想参与股票投资以及不想参与的理由;第三部分:调查者的股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交易金额多少、交易金额的来源、家人的态度;第四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股票交易的行为和风险的了解,其中包括影响股票投资风险的因素、参与投资的原因、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知识的途径;第五部分:调查者目前参与投资行为的盈亏现状以及原因。此次问卷调查纸质版共发出300份,网络问卷2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60份,我们将这460份实际收回的有效问卷作为研究的有效样本。

1.调查的时间与地点:调查的时间是2015年2月到4月,理由是因为2月刚好是年初,春节刚过完,刚好处于开学期,大学生都处于返校时间,所以这个时间会有很多学生出现在学校附近。地点:选在学校门口、教室中,食堂门口,社团内等,这样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给予学生填写问卷,也有利于实时回收问卷。网络问卷通过网页链接链接给身边的同学推广发放,2015年5月统一收回。

2.调查对象的范围以及调查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调查问卷随机发送给调查者,现场填写,现场收回。

三、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行为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本次调查中的男生共有236人,女生224人;大一学生91人,大二学生102人,大三学生211人,大四学生56人;金融投资类专业有338人,非金融投资类有122人。本次调查数据客观人数集中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以金融专业的学生为主。

2.参与投资行为分析:本次调查共460人次,其中表示已经参与过股票投资的人有363人,没有参与过的有107人,其中有79人表示没有参与过投资比较后悔,原因有:忙于学习、社团工作繁忙、基础知识不了解等,有机会的话这些人表示也想参与股票投资。性别与投资行为关系:已经有过投资行为的大学生有343人次,其中男生218人,女生125人,没有参与过投资行为的人有117人次,其中男生18人,女生99人。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男生对于股票投资明显更加感兴趣,其中有92.97%的人都参与了投资行为,女生也有59.42%的人也参与了投资行为。证明了大学生参与股票投资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专业与投资行为的关系:金融专业的学生有99%的人都参与了投资行为,而非金融投资的学生也有高达20%以上的人参与了投资行为。这说明股票投资行为已经开始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不想参与股票投资行为的原因分析:参与调查的群体中,很多学生忌惮股市的高风险和由于自身专业技能的缺乏,从而不敢入市。有43%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足,32%的人认为风险太大,11%的人表示家人不允许,还有14%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

3.证煌蹲式灰坠程分析交易金额及来源分析:男、女生投资的金额相差还是较大的,女生投资金额一般在5000元之内,男生大部分在10000元以上,其中男生为126人,女生为131人,可以看出女生投资相对更加谨慎,男生投资金额相对较大。从数据中得到其中有305人的资金都来自父母,73人的资金来自勤工俭学,54人的资金来自奖学金助学金。父母对于子女参与投资的态度:父母对于子女参与股票投资行为大多表示赞同,因为对于商科类学院来说,家长对股票投资表示赞同,有30%的家长反对孩子炒股,这部分家长认为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家长们对孩子的炒股行为很谨慎,认为以增长经验为主,盈利其次,家长对于大学生炒股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的炒股之路,因为家长提供的资金还是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大学期间是否需要学习投资理财:认为在大学期间有必要学习投资理财的远远超过认为工作之后才有必要学习的,因为大学有足够的时间让大学生去学习相关知识,进入社会后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多学生认为再去学习股票投资知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习相关投资理财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投资风险分析

1.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及投资目的:本次调查者中认为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为以下几点:初始资金对于投资的重要性占100%,宏观形势的影响占92%,投资风险影响的占87%,课余时间的占75%,家庭支持的占73%,股票知识与经历占50%,其他的占68%。

2.投资知识水平和来源分析:在校大学生中投资水平为模拟级的占24.36%,投资水平为初级的占39.83%,而中级投资水平最高且占30.93%,剩下的为投资水平高级和大师级分别为4.45%和0.42%。

五、投资盈亏分析

1.盈利分析:股票投资盈利的人群中能分析基本信息或分析他人推荐信息的人占52%,其次就是跟从对股票操作熟悉的人购买股票从而获得盈利,这部分人占了总数的34%,其他方式的占9%,经验丰富的则有5%。

2.无盈亏组分析:跟风导致股票无盈亏的占49%,在投资过程中没有设置止盈止损而导致投资无盈亏的有22%,在交易过程中频繁交易导致盈利不全的占25%,其他因素的则占了4%。

3.亏损组分析:重仓交易导致股票亏损的占56%,投资过程中喜欢跟风操作而导致投资亏损的有30%,交易过程中喜欢追涨追跌导致盈利不全的占9%,其他因素的则占了5%。

六、结论和建议

1.结论:沉静了7年的A股,终于在去年底开始爆发,股民们看到了希望,社会看到了股市耀眼的诱惑,改革的红利让股市一片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股市中去。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大学生,同学们纷纷进入股市,茶余饭后聊的话题大多是股票,不论盈亏,这都是大学生人生一段宝贵的经历。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特殊群体,自然会受金融市场的吸引。大学生作为经济上没有独立和思想上没有完全成熟的一个群体,进入股票市场需要更加谨慎。虽然本文只针对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股票投资状况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大学生参与股票投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股票投资热情高涨,有的学生在股市里挣到了钱,还有部分大学生最后以失败告终。我们结合调查,分析大学生股票投资行为,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2.对大学生炒股的建议正确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股票投资行为:对于大学生炒股现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研究分析可看出,大学生每个人都有其个人的特质,他们具有不同的动机,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心理素质以及不同的资金实力。我们不能明令禁止大学生炒股,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毕竟炒股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部分金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业甚至日常生活,所以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大学生首先需要分析自身情况,不要盲目从众。其次如果只是想通过简单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在市场上随意掘金,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不断学习是很关键的一部分。最后就是家庭和学校能给予大学生股票投资一些支持与建议,帮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加强理财教育,树立正确的交易理念:很多大学生参与投票投资是出于利益驱动,一夜暴富的梦每个学生都做过,进入股市终极的目标还是挣钱,想通过炒股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大概是每个大学生进入股市的初衷。从数据分子中可以看出,66%的大学生炒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剩下的一部分是其他方式获得的收入。经济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一旦获利,就希望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滋生赌博的心理,不符合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一旦亏损,就会产生再投入资金回本的心理并且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与学习。所以培养大学生的风险控制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好大学生股票投资的心理疏导:大学生炒股行为反映了大学生们盲目从众、赌博等心理。大学生炒股投机心理大于投资心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良好的投资心态和成熟的思想,切忌盲目入市,跟风买卖。避免使用学费、生活费、或者借贷资金进行投资,如果实在对股票投资有兴趣,可以利用父母支持的小额资金,或者奖学金等在不影响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下进行投资。股票市场波动较大,风险较大,不掌握专业的知识,盲目的进入股市是十分不理智的,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应该平衡对待炒股得失,才能应对炒股的挑战与冲击。大学生应正确处理学习与炒股的关,将炒股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石,重点锻炼自身能力,积极的面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涯。

指导教师:俞爱群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渠道 融资模式

一、大学生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融资的现状

针对该研究课题对内蒙地区10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3份,所调查对象中包括研究生92人,大四98人,大三197人,大二49人,大一64人。调查结果表明(图1),资金缺乏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融资难困境严重阻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

最后,内蒙地区大学生进行过创业融资并获得成功的比例很少且融资方式主要靠团队集资和亲情融资(图4)。政府基金和银行贷款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获取资金支持很难。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主观因素。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和素质水平是限制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要原因。我国大学生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对企业正常运转没有概念,导致创业者的企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更容易遇到资金困难;大学生初始创业规模小,缺少充分的创业启动资金。在创业起步后,原本富有激情是大学生遇到资金问题易停下创业脚步,也没能力获得家庭资金支持。

2.客观因素。缺乏合适的创业项目,在当前就业形势低迷的条件下,创业项目的选择使大学生创业者常常感到迷茫;市场的融资环境不健全,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不仅因为企业自身的局限,市场发展不完善也制约大学生创业融资,在融资过程中,大学生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效率低,大学生创业贷款相对个人贷款来说风险较高,在申请贷款过程中容易遇到很多问题;政府支持力度较小,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管理创业企业的机构且我国没有设立完善的抵押担保制度,地方性担保机构发展慢不能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与渠道

(一)自筹资金。大学生筹集创业资金最常见的途径就是向身边亲友借钱和团队集资。互联网首富马云创业初期就是采用团队融资方式最终成功创建了阿里巴巴。自筹资金不需要支付借款利息,大大减轻创业者的融资成本但不能成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创业者的资金需求。

(二)金融机构贷款。银行贷款的种类有很多,创业者主要通过抵押贷款。只要符合银行抵押贷款要求,创业者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创业,但一般要提供足额的抵押担保还要有一定数额的自筹资金。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无法按期还本付息,就可能出现企业财务的恶性循环。

(三)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成熟,为许多具有重大革命创新的产业都提供支持。我国风险投资正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风险投资主要由政府组织,投资偏保守,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很难获得风投的创业启动资金。

(四)天使投资。天使投资是由非正式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对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初期小企业进行早期直接权益性资本投资的一种民间投资方式。天使基金与风险投资相比金额不大,但是对大学生创业来说门槛很低,有利于创业初期启动发展。目前我国天使投资还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成熟的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帮助小。

(五)政府创业政策。我国创业基金的出资主体主要是政府,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创业基金来源是政府,风险小、融资成本较低。但是我国政府每年投入资金有限,创业基金监督审核机制不健全,创业者还需面临其他创业者的激烈竞争,想要获得创业基金资金难度很大。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对策

(一)企业的自我完善。大学生应当提高自身创业者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积累社会经验。在融资前要做好财务评估,在制订融资方案之前要正确评估自己资产价值和企业规模,要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组织参与训练,提前让创业者体验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使创业者在创业前能够准备更加充分,对创业面临的问题有心理预期,提供创业者综合实践能力和个人心理素质。

(二)政府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应组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市场体系。有关管理部门应放宽创业企业的准入门槛和贷款限制,完善抵押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引导社会的民间资本能够为创业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篇7

【关键词】网络金融 P2P网货 大学生消费

一、P2P网贷平台的概述

这里的P2P网贷的全称是P2P网络借贷,这一借贷形式是由于近几年来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型的借贷形式,网贷的发展迅速也导致了其成为各个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候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途径。P2P网络借贷是将网站或网页之间的互联互通的关系作为载体,同时由第三关联方提供可靠的保障,再由第三关联方提供有效安全的支付途径,结合这些条件让陌生人以及陌生群体之间能够实现相对完全的网络化以及便利的资金的投资、融资以及还资、借入借出、回收等等借贷相关的经济业务。在P2P网贷平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的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例如一些网贷平台因为公司的资金运转等问题导致了破产,老板自己跑路,整个平台停业,还有一些投资者反应通过平台进行的提现非常困难等等问题。当下已有的关于P2P网络借贷的研究文献中也已经提出了各个方面会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但这些文献的研究还是不够具体和系统,较为零散。

二、P2P网贷平台下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信用卡越来越困难,其中不仅申请的周期非常久,而且过程也是越来越复杂,最后能够申请到的额度也是受到了限制,这也是因为中国银监会为了发展的需要而立下的规定,将大学生向银行借款去超前消费的道路强制的封锁了。其实,部分大学生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并不是为了盲目消费,更多的还是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或者在创业初期资金方面的迫切需求。但是大学生往往没有能够作为抵押的事物,这一现象也让民间金融机构无法顺利的把现代金融服务延伸到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快速安全融资的渠道显得非常的重要,伴随着这一市场需求,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针对各高校大学生市场的P2P网货平台这种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特别是分期付款的消费形式的网贷衍生金融服务在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强烈的关注度和热度。

三、完善P2P网贷平台的建议

(一)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在当代,创新创业就是这个时代的发展精神,也是中国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积极的培养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不仅能够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全新的前进动力,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的现状,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业精神的行为举动实现了经济发展以及就业问题上一举两得的积极作用。@里提到的正确的创业精神是指较为显示的创业能力,其中也包括合适的创业资金的来源。在这一前提下,大学生网络借贷就是非常便利的资金来源途径,但是在推广的同时也要保证资金的使用度,过度的使用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我们常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群体中的年轻力量,也就是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其作为已经接受国家高等教育的优秀人群,必须要具备优良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习惯。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应该做到不盲目攀比、不盲目消费,要合理的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需求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思考在决定是否进行某一项消费行为。据各高校反应,目前存在很多参差不齐的网络借贷公司,其中有些比较劣质的借贷公司,利用大学的对借贷防范意识不高的现状,通过“零利息”或者“零首付”等等低门槛的优惠政策来进行欺骗和诱导,大学生应该具备独立的思维判断能力,做到不轻易相信。

(三)积极创建校园P2P网贷平台

我们应该积极积极创建各高校的校园内部P2P网贷平台,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大学生网贷平台的年利润率是平均为22.5%左右,从数据上来看校园内网贷平台利润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各个网贷平台都有自己的融资成本以及团队运营的成本,在扣除这些必须的资金的使用成本和公司的运营费用成本之后,其实平台所产生的净利润是不乐观的。相关的运营以及利润核算人员介绍,在网贷平台建立的基础阶段,公司的主要运营资金来源于投资公司以及 P2P 网贷平台,这样的筹资方式可以让需求者在短时间内筹到所需要的金额。但是,假如校园建立自己的网贷平台,就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去借贷,也便于内部控制以及资金回收。

(四)加强对P2P网贷过程的监督

各高校的网络借贷公司必须加强其对内部的监管以及控制,有责任对每一个在校大学生负责。应该积极制定针对网络借贷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范借贷双方之间的有效且规范的合作,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群体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消费观念,帮助在学业上有资金困难的大学生群体,真正去实现资金借贷的积极的价值,实现共赢。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对P2P网贷平台的运营进行改善,部分融资贷款的需求者来说,例如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商户等等的“短小频急”的融资或资金周转的需求,让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和支持,起到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由于现代的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网络科技也是日益强大,“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扩展和蔓延。当代各高校的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有活力的年轻群体,其特点表现为对新新事物非常的敏感以及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将自己的资金做合理的规划,对消费也开始重视。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的趋势下,P2P网络借贷在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衍生而来的新型金融服务形式也逐渐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些金融服务形式给投资人或者中小企业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发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夏露,朱杰,俞鸿源,施学佳,陈强.具有高校特色的P2P网贷平台初期经营模式的探索[J].商.2015(31).

[2]郭琳娜.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现状、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

篇8

怎么没有任何导入问题的陈述?为何调查,目的和问题是什么?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人来说,他们有着依照自己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独立支配生活费的能力。由于不懂得如何理财,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费往往陷入过度消费以至影响到正常生活的窘境。为了培养广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树立正确消费观,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状况对其理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45份,主体调查对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在校学生及部分研究生。

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除必要生活开支外,资金仍有较大结余,存在理财空间。

第二,冲动消费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对理财的敏感性不强。

第三,大学生消费金额集中,结构成橄榄型。

第四,大学生消费主体依然为饮食日常方面,理性消费依然是主流。

调查统计显示:南航金城学院学生生活费普遍集中于1000~2000元之间,生活费刚好够用或略有结余者占84%,一半以上学生表示有自己的小金库,由此可见半数以上大学生手头较为宽松。分析消费去向发现,伙食与日常用品支出普遍占据65%~85%的比重,社交娱乐方面支以18%的平均水平位居第二。大学生对品牌认知度提高,对生活品质追求提高,这一部分也占据相当消费额。六成以上同学表示自己偶有冲动消费但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少部分同学会由于冲动消费导致生活费入不敷出而向父母、同学求援或节衣缩食弥补漏洞。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受奢侈攀比之风的裹挟、媒体宣传引诱时常有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行为,2.3%的同学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贷款但都及时还清。部分学生消费金额巨大,内部存在明显差异。

结果上来说:

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为主流,理财为需求学习。

第二,大学生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数额和方式差异较大。

第三,“攒钱”品牌消费成主流。

二、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与渠道分析

(一)大学生理财意识薄弱,存在认知误区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自己理财能力较强的只占6.67%,理财方式则大量集中在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等理财app之中。有记账节流行为的有76人。对于理财的看法中,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资金紧张无财可理,有些觉得众多理财平台风险性大,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投资理财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致使学习分。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理财持相对激进的观念。学生们知道理财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理财包含很多方面,往小了说就是开源节流,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不强,方式单一,倾向于学习成本较低的理财方式

通过分析该院学生生活费来源,仅有2.6%的同学通过投资渠道获得收入,具体的理财方式则局限于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生息,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表示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担忧投资风险等问题对股票投资望而生畏,在基金、债券投资方面浅尝辄止,反映出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比较薄弱。对于目前采用的投资理财方式,余额宝等应用app占了40.2%,银行卡储蓄在其次,占36.71%,记账节流占12.62%,而采用股票债券的则很少,仅10%左右,可见余额??等app是目前投资理财的主流方式,这是一股新兴势力,正一点点取代传统的银行卡储蓄等方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互联网金融产品,股票,债卷等学学习成本高,鲜有人问津。

三、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

经由以上分析发现,该院半数以上大学生有意愿且有一定资金基础进行投资理财。

一是大学生在财务上缺少独立性,行为模式没有转变,认为有需要可以找父母,家长也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大学生也就没有要自己准备资金的必要,以家庭供给为主导、资金数量受限高因而对资金流动性有较高要求。

二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理财投资知识,在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教育,都是以非专业的广告、宣传等渠道得以了解,加之资金数量限制故而对理财产品稳健性有极强的偏好;传统的认为理财就是储蓄,储蓄就是存钱,对于何种储蓄没有概念,忽视了其他能够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

三是由于理财观念薄弱,相关知识的欠缺,诸多理财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难以操作并且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极少,致使投资理财行为囿于储蓄生息。

四是该院仅有6.67%的同学自认为投资理财意识较强。大部分人则认为理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投资理财应该是父母做的,在理财意识、理财渠道方面,经管类学生对比其他专业并未体现出任何优势,学校整体投资理财氛围寡淡。

四、针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的建议

(一)社会层面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特征设计出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提高理财氛围,出台一些优质的财经类节目并在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提高财经类节目的占有率。提倡金融机构与学校合作推出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

(二)大学生自我突破层面

1.端正理财观念,理财目标。大学生炒股、买基金、买理财等方式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参与理财最主要的动机了解理财工具和“练手”,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创业积累资金”等。

2.改善消费习惯,提高理财意识。大学生尝试自立,适当的尝试兼职活动对培养理财意识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上进心同时弥补钱不够花的尴尬,制定生活预算并抽空整理开支以掌握自己的资金去向,减少冲动消费,合理安排生活费

3.丰富投资理财知识,进行尝试性投资行为。仅仅记账节流的方式理财并不能实现财务的保值和增值,大学生的资金量虽比较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但还是可以尝试购买一些中低风险、起点低、高流动性、投资比较便捷的理财产品。了解一些高口碑的理财机构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分散投资,摆正心态谨慎操作。

(三)学院层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理财氛围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理财观念 消费方式

一、大学生理财发展概述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的大部分人每月自己支配着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这些钱的来源不同,有的完全由家庭支持,个别完全是自己双休日、假期等打工的收入,有的是二者兼有。从零用钱的数额来看,除向学校缴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外,现过半数的大学生月生活开销在500~1000元,平均在1000元左右,小部分大学生每月能支配1500元以上。除去必要生活费的开支,他们很多人还留有一定的“流动资金”。

(一)大学生理财投入水平

由于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资金有限、理财意识不强,大学生理财投资整体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许多大学生认为只需要打理好每天的生活就好,并不需要专门划分出一些资金进行理财投资。还认为理财投资收益较少,手续又比较麻烦,没有进行理财投资的必要。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理财都是持观望状态,他们缺少理财知识,人都很看重金钱,现在骗子太多,好多大学生觉得把钱投资进去,还能不能收回成本,因为投资有风险,他们的钱来源单一,害怕被骗,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投资理财方面都没有什么经验,都存在顾虑。据调查显示,读金融专业的学生,理财观念会比不是读金融的学生强,他们也更愿意去投资理财,因为他们学金融投资,观念改变行为,所以他们的理财投入水平就会高。但是除了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外的其他大部分学生,对理财投资是少之又少。

(二)大学生理财方式

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流动资金”,在选择传统银行存款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涉足新型的理财方式,如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存款方式进行理财。即使是在这种投资理财方式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由于用于投资的资金不多、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较小,大多数选择较保险的存款方式进行理财投资。

在调查中,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和途径是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存款这类只作储蓄用途而无法产生多余价值的存款类方式,而对于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保险等方式则少有人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理财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大学生对于理财活动的态度却十分尴尬。对理财活动兴趣不大或没兴趣的人仍占多数。

二、大学生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1.经济来源单一。调查结果显示,有88.54%的大学生依靠家庭提供生活费。这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的普遍情况,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而且绝大多数大学生打工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社会阅历,而不是为了补贴生活费。这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普遍较差。

2.存在“面子”消费。据了解,部分大学生存在攀比消费和超前消费现象。一些同学表示,为了购买某些奢侈品或者价格较高的物品,他们不惜节衣缩食,以泡面度日,甚至牺牲其他的必要开支或者向其他同学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这些情况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大学生消费时不量入为出,而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面子”消费。

(二)理财观念淡薄,长远思考欠缺

1.储蓄观念淡薄。据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的花费没有具体预算,因为缺乏合理预算,生活上的支出比较随意,结果经常是前松后紧。对于每月定时提供生活费的大学生来说,多数同学都是“月光族”,有些甚至于月末要向别人借钱度日。

2.理财习惯不良。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0.2%的大学生有记账的习惯,而其中仅有24.51%的大学生会对所有支出记账,剩余的25.69%的大学生会对数额较大的消费记账。这显示了多数大学生没有良好的理财习惯,这对其日后的消费理财发展极其不利。当前的市场经济,能够产生暴利的投资理财领域几乎不存在了。要理财致富,就要依靠长期的资金运作进行投资来积累财富。

(三)理财知识缺乏,理财方法单一

1.理财观念认识存在偏差。不少大学生认为,理财就是进行投资,自己的钱不多,都是父母给的,根本用不着理财。其实这是对理财概念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投资当然是理财的重要内容,然而对于资金不多,刚刚开始掌握一定资金支配的大学生来说,财务规划是远比投资更重要的内容。所以记账是大学生理财需要学会的第一项理财技能,也是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关键步骤。

2.理财方式保守单一。据调查可以知道,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存款方式进行理财。这种通过存款理财的方式虽然收益低、但风险也低,比较适合大学生进行稳定投资。少部分大学生通过购买股票、基金的比例占9.49%,购买保险的比例占2.37%,做小生意的比例占3.95%。即使是在这种投资理财方式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由于用于投资的资金不多、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较小,大多数选择较保险的存款方式进行理财投资。

三、对大学生理财的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大学生应学会理性消费,不但要注重改善自身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也要克制消费欲望的膨胀,在满足自身精神条件的情况下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在于自身,我们应该积极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杜绝从众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情绪化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大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才能为更好地进行理财投资打下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树立理财意识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学会衡量、预测与分析金钱在投资理财中的分配比例,也要学会明确参与投资理财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把提升自身理财能力作为最终的目标。大学生应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必要的理财理论知识,如可以参加学校开办的投资与理财的专业课、公选课和主题讲座等,不断拓展自身投资理财相关知识,逐步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充分了解消费、金融及投资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会合理安排个人的财务开支。

(三)积极参与投资理财活动,增强大学生理财能力

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的基础上,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物价水平,建立一个个人财务账簿,记录平时自己的各项支出,以便更好地确定投资理财的分配比例。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学校举办的投资理财活动,如模拟炒股比赛、ERP沙盘大赛、理财辩论赛等,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加深对理财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自身的理财能力。

(作者单位为肇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创业融资 现状问题 解决对策

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招生越来越多,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2016年更可能高达770万,再创历史新高。因此,近年来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业已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但尽管多年来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率仍只在1%左右,其中创业成功的比例更少。据2013年中国青年报调查,45.2%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主要因缺乏资金而导致失败,而对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最受创业者关注,占85.7%,紧随其后的是“税收优惠”。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启动、实施、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融资成为大学生创业最基础的一步,也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文就大学生创业中的融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现状

自从200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现出对大学创业的关注和支持,如天津市2013~2014年,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资金高达480余万元。目前除利润留成外,大学生创业外部融资方式和渠道主要有以下七种:

(一)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

这是大学生创业融资最传统的方式之一。除一般的商业银行贷款外,一些地区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还提供了小额的、存在优惠期限的政府贴息贷款。

(二)自筹资金

自筹资金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方法。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个人、家庭和亲友,包括自身兼职收入所得、向父母亲友借款或请他们投资、寻找创业合作伙伴共同出资等。

(三)吸引风险投资等

寻求风险投资也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途径之一。如果创业项目科技含量高、创新力度大,在种子期或创业初期就有可能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者的青睐。

(四)租赁融资

大学生创业初期往往需要一定的经营场所、机器设备投入,为了弥补自身资金不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予以解决。

(五)创业基金

创业基金,一般是指政府为支持创业而特别设立的种子基金,分为创新基金和财政贴息,主要投资于创业企业研究与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增大了创业基金资助,如2008~2014年,杭州市政府资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就近1800家,累计金额8495万元。

(六)创业大赛

当前各地创业大赛不断增多,大学生创业团队通过大赛获得投资和奖金也成为创业融资的方式之一。有的创业大赛,对获奖团队不仅给予现金奖励,还提供一定面积的免费办公场所等资源。

(七)税收优惠

例如,我国2015年支持“双创”共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其中就包括了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减免税部分。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生创业融资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创业者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大学生创业往往为生存而抢占市场,普遍存在重经营和销售,轻管理和财务的现象,会计核算披露不规范,财务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导致银行、投资者信心不足,从而制约了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中的融资。

(二)创业融资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各地在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方面还远不够完善。第一,大学生创业贷款困难。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由于小规模、短周期、高频率等特点和资信不足、手续复杂、限制条件多、缺乏抵押担保、银行惜贷等原因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大。因此,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融资主要依靠父母资助或亲友借款。如果父母亲友也缺乏资金,就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第二,由政府支持的大学生创业贴息贷款、创业基金,单位赞助的创业大赛等,一方面资金数额有限;另一方面申请起来其过程和手续相当繁杂,再加上创业企业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资金需求特点不同,因此,对大学生创业融资而言杯水车薪。第三,当前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在我国还不发达,加上当前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大学生创业风险更大,成功率不高,创业企业实力弱小。所以,这方面的融资渠道一般也指靠不上。至于三板市场上市、区域性股权交易、私募债券等,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而言,更是海市蜃楼。

(三)相关政策制度尚不健全,缺乏统一长效的支持机制

自2002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后,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以支持大学生创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并不特别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首先,相关政策针对性不强,融资缺乏制度保障。目前,中央各部门出台的与大学生创业融资相关的扶持政策全都散见于有关小微企业担保贷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收费减免等综合性政策法规当中,没有形成一项完整的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特点的政策制度规定,无法做到全面统筹,造成大学生创业融资政策制度不明确,且金额较小,力度不大,缺乏统一长效的支持机制,且治标不治本,从而无实质性作用。

其次,各地政府相关政策零散,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和手段。目前各地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还主要停留在教育、劳动、人事、工商、公安等方面,整个大学生创业的主管部门不明确,往往与其他青年创业管理混在一起由团委牵头,更缺乏与大学生创业融资直接相关的集中的地方性配套政策和具体手段。同时对中央相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缺乏专业指导和能力培养,没有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环境氛围。

三、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共同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提高创业融资效率和融资管理水平。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辟和畅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对上文提到的目前已有的几种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和方式,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现有创业融资机制使之更加畅通,提高创业融资效率,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流方式。另外,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特点,借鉴国外经验,千方百计创新和开拓新的创业融资方式,如利用互联网进行众筹等。在处理好投资者保护、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等问题的基础上把个体资金汇聚成较大规模的民间资本,创新符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的众筹模式,参与到大学生创业项目群体中来。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财务专业能力

首先,要培养树立健康多元的大学生创业目标价值观,不以促进就业、增加盈利作为衡量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培养大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创业能力素质为目标,以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大批现代型企业家为己任。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包括会计核算、成本控制、资金运作、风险防范、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实战技能,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财务专业决策和控制能力,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通过金融创新优化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

要不断创新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如建立大学生创业贷款特别机构,在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民间资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改善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整体环境。

(四)加大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建立大学生创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大学生创业担保机构,构筑信用再担保机制,不断提升信贷担保能力。其次,要完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征信服务体系,建立信用调查和等级评估机构,为大学生创业信贷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激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养成诚实守信行为。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制度。例如,通过财政专项拨款建立政策性创业基金,完善税收抵免等制度设计,实行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简化大学生创业融资程序,减免相关手续费用等,并使之形成动态的全面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

(作者单位为嘉兴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李雪,女,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42班学生。陈飞峰,男,嘉兴学院商学院营销141班学生。罗璇,女,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42班学生。阮梦婷,女,嘉兴学院商学院工商142班学生。金荧丽,女,嘉兴学院商学院人力141班学生。张惠忠(1966―),男,浙江海宁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嘉兴学院商学院会计系系主任,财务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决策与控制创新问题。课题项目:本文系嘉兴学院商学院2015年度重点SRTP课题《嘉兴市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以嘉兴学院创业园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葛凌桦.在杭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4).

[2] 孔晓明.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