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的市场结构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快递行业的市场结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快递产业;现状;市场结构;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4年报告对快递业的定义为:(1)快速收集、运输、递送文件、印刷品、包裹和其他物品,全过程跟踪这些物品并对其保持控制;(2)提供与上述过程相关的其他服务,如清关和物流服务。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中国交通运输部2008年颁布)对快递的定义为:快速收寄、分发、运输、投递单独封装、具有名址的信件和包裹等物品,以及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照承诺时限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的寄递服务。
一、国内对快递业的产业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从产业现状、市场结构和产业环境的角度对快递产业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快递产业的基本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快递产业现状方面
张洪斌(2006)认为中国快递业存在着快递业务准入限制、监管不合理、邮政执法不规范、快递市场主体政策待遇不同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方面。作者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我国的快递业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基础,也为政府扶持中国快递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晏敬东(2008)分析了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环境和现状。《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促使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的政府政策导向逐渐明朗化;市场开放促使快递市场竞争激烈化。文中分析了我国快递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邮政专营范围尚未确定、市场主体待遇各异、技术水平落后等。作者建议从规范市场、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企业间的强强联合等方面提高我国快递企业的竞争力,突破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
2. 快递业市场结构方面
耿松涛(2004)分别从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和政策法规壁垒等方面对我国快递市场的进入壁垒进行研究。作者认为,我国国内的快递企业必须加强网络体系的建设,提升IT信息网络技术,这样才能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
钟俊娟(2010)测算了快递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数(CRn),并根据测算结果从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和政策法规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快递产业集中度的因素,认为我国应该通过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和促进快递企业优胜劣汰的手段提高快递产业集中度,优化我国快递产业的市场结构。
李航(2010)在SCP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下对中国快递产业结构进行了简单分析,分别分析了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异地市场和同城快递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情况,分析了快递产业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提出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企业品牌、投资先进技术建立服务平台和加强产业联盟谋求长期发展的建议。
3. 产业环境和竞争力方面
李谦(2008)运用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快递产业竞争环境的潜在进入者、供应商能力、购买商能力、替代品和行业内部竞争能力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我国快递市场属于买方市场,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较强,政府、劳动力和技术供应商对快递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常楠(2010)对中国民营快递业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其具有本土化经营、低廉的价格、灵活的经营机制等优势;而在规模、管理体制、技术等方面,中国民营快递业处于劣势地位。中国民营快递业面临着经济发展、信息技术进步等带来的机会和国际快递巨头、邮政EMS等带来的威胁,应运用好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提高自身竞争力。
魏光兴(2010)设立了市场规模、服务水平、价格水平等指标,利用信息熵确定权重,建立快递企业竞争力的评估体系。作者对EMS、顺丰和申通等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市场规模、服务水平和网络水平是决定快递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出加强网点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开展增值服务等对策建议。
二、总结
通过浏览和分析已有的快递产业的相关文献,我发现现有的文献对快递产业的结构和绩效的分析较少,大多数已有的文献都只是对快递产业进行了定性描述或简单的定量分析,很少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今后可以从对快递产业的结构、绩效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其他指标、方法对快递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进行分析等思路对快递产业进行研究,同时也为政府对快递产业的扶持与规制提供依据。
篇2
【关键词】快递业;民营快递企业;利基市场;并购
1.引言
根据新《邮政法》第九章,快递是指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寄递活动,即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活动,包括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快递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在我国,国有邮政EMS率先于1980年7月15日提供快递服务,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诞生于1993年。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快递业务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574.6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23.4亿件,比2006年翻了一番。从业务量来看,2010年同比增长25.9%;从业务收入来看,2010年同比增长20%,均达到或接近GDP增长速度的2倍,也是第三产业增速的2倍以上。业务收入占全国GDP总值的0.14%,占第三产业总值的0.34%。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形势良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这些都表明我国快递业务仍有巨大潜力。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早期的较高收益,较低的进入门槛,庞大的市场规模,物流业的全面开放等因素导致快递企业数目激增,竞争激烈。企业行为不规范,监管制度不完善,整个快递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民营快递企业正经历着淘汰与整合的痛苦阶段。
2.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达到5000多家。按照资本性质和经济主体的不同,我国快递业企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资快递,包括联邦快递(FedEx)、敦豪(DHL)、天地快运(TNT)、联合包裹(UPS)等国际快递巨头;第二类是国有快递,包括中国邮政(EMS)、民航快递(CAE)、中铁快运(CRE)等;第三类是民营快递,包括顺丰、宅急送、申通等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以及数量众多实力不强的小型民营快递企业。
2.1 优势
2.1.1 成本低,价格低
民营快递善于成本控制,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对于价格敏感度高的顾客相当有吸引力。以淘宝为例,民营快递“四通一达”仍然是主要的选择。
2.1.2 体制灵活,反应迅速
民营快递机制灵活,依靠自营、加盟、等业务模式发展迅速,遍及城乡甚至新疆、等地。城到县,县到乡,乡到村的大部分业务掌握在民营快递手中。民营快递在取件和送件环节尤为灵活,能够利用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甚至马车。以同城快递为例,民营快递优势明显。如曾经的北京小红马,它在每个居民区设一个服务站,接到委托后,骑自行车10分钟内上门取货,每个地铁站口都有员工接送。在交通拥堵的中心城市,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是快递模式一种创新,既有时效性又体现了成本优势,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2.1.3 了解需求,贴近市场
多数民营快递依靠大量一线员工发展起来的,他们真正与顾客接触,能够了解实际需要。因此,民营快递借助本土化的特色和本地化的优势,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完全有可能立足于利基市场。在美国除了有UPS,FedEx等快递巨头外,也有9000家左右的中小型快递公司,通过特色服务占领利基市场,生存状态良好。
2.2 发展瓶颈
2.2.1 成本压力上升,价格优势消散
近年来,能源、土地、人力等价格不断上涨,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而外部成本、隐性成本居高不下,这些都导致快递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据调查显示,全国公路罚款额每年可能高达4000亿元,约占2010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的15%;路桥费占到了快递企业运营成本的20%-30%。
低价作为民营快递企业的竞争利器已经锋芒不再。国有和外资快递企业主动降价,争夺低端市场,进一步挤压民营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早期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民营快递企业数量激增,盲目扩张,竞争方式以低价为主,大量集中于低端市场,与顾客关系松散。因此,面临巨大成本压力的民营快递不敢轻言涨价,但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2.2.2 人才匮乏,服务不佳
多数民营快递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征。一方面,缺少高层次的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管理水平低下。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快递人员素质低,缺少服务意识,操作不规范。快递工作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人员流动性较大。快递从业人员缺少长期职业规划,缺乏职业承诺和认同感。快递作为服务性行业,本身就具有无形性、个人化等难以测量的特性。而且,快递又有距离长,范围广,责任分散等特点。快递人员在外作业,服务质量很难适时监控。因此,快递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于顾客满意度影响很大。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与2010年同期相比,2011年1月和2月涉及快递业务问题的申诉量均增长了200%以上,3月更是增长了315.4%,其中大部分申诉涉及民营快递。
2.2.3 急速扩张,盲目求大
规模经济、距离效应要求快递企业拥有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服务网络。自建网络资金压力大,周期长。而民营快递普遍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以、分包、加盟等形式扩张以克服资金问题。但是这些体制关系松散,管理混乱,责任和权利模糊不清。各商、加盟商等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局部效益、短期利益出发,甚至违规操作;总部则控制力不足,支持乏力,缺少全局规划、长期计划。总的来说,民营快递企业普遍缺乏横向协作,纵向控制能力也很薄弱。例如,2004年宅急送建了170多个分公司,但是信誉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利润率以18%速度递减,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投诉达历年最多。
2.2.4 业务结构不合理,服务模式单一
EMS控制40%国内快递业务,其余由各民营快递瓜分。国际快递业务的80%左右都由外资巨头占据。国际快递是快递业务中高端领域,具有资产密集、知识密集的特点,利润率也最高。而民营快递顾客群单一,过度依赖网络购物和个人快递,大量聚集于低端市场。圆通、申通等快递企业六成以上的业务量都来自网络购物。民营快递服务单一,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竞争优势匮乏,不能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更不要说物流解决方案和供应链咨询业务。
2.2.5 管理水平低下,缺少品牌意识
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建立时间短,处在企业发展初期,组织结构不合理,仍以个人、家族治理为主,品牌管理观念淡薄。由于民营快递企业缺少积累融资困难,对于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改造只能望而却步。所以民营快递企业普遍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作业流程漏洞多,网络布局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民营快递的健康发展。
3.我国民营快递并购可行性分析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最狭义的并购是指公司法上所定义的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狭义的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进入其他行业或者以获利为目的,将另一正在经营中的企业纳入其集团,或者在并购后将该企业分割出售。除公司法上的吸收或者新设合并外,它还包括股权或资产的购买,并且此种购买不以取得被购买方全部股份或资产为限,仅取得部分资产或股份亦可。广义上的并购除包括狭义的企业并购外,还包括任何形式上或实质上的企业经营权的转移。从行业角度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纵向并购是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是发生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
国际上快递行业的并购行为很常见,国际快递巨头几乎都通过频繁的并购行为增强实力开拓业务,绕开壁垒迅速占领当地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进入相关联的物流、保险、金融、咨询、零售等行业,获得范围经济优势。自2005年12月1日起我国物流及快递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快递业并购时有发生。但是绝大多数以外资快递收购国内民营企业,民营快递很少主动发起并购。目前,民营快递的发展已经进入整合期,没有规模没有特色的快递企业将难以为继。据快递行业专家徐勇预测,将来在我国从事国内快递(全国范围)的知名企业在8家左右,其余会向专业化、区域性或者同城快递转型。民营快递如果能够拓宽思路,把握并购机遇,不但有可能突破发展中的瓶颈,还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有能力应对国有和外资快递的挑战。
3.1 行业前景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在《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将成为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业的收入将保持在每年20%的增长幅度。我国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为快递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购物,为快递业提供了业务增长点。据统计,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带动的包裹量超过5亿件,占快递业全年业务量的1/3左右。网络购物对快递的依赖程度极高。目前,一些高端的网络购物异军突起,如家用电器、奢侈品等,表明网络购物的顾客趋向多样化,有一部分对于服务质量的关注度远高于价格敏感度。这为民营快递企业的个人快递业务转型带来契机。商务快递也有巨大发展空间。企业用户主要来自于高科技业,IT和电讯业,医药及金融服务业。很多行业中推行的零库存、准时化、定制、敏捷制造、精益化生产和快速响应等现代化经营方式都给快递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并购能帮助民营快递抓住机会,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打造出有竞争实力的民族品牌。
3.2 行业特性
快递行业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并购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扩展企业规模,克服分散经营带来的无效率。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2.1 规模经济,协同效应
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和规模经营。信息技术的运用,运输工具的配置,资产设备的使用,仓库土地的利用等都得到了有效地整合,能够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并购企业通过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组织,可以共享管理资源。另一方面,民营快递的成功并购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发挥品牌伞效应,共享和增加这种无形资产。并购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多元化,分散经营风险,进入关联行业,产生协同效应。
3.2.2 占领市场,抵御竞争
快递企业的并购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延伸和拓宽快递网络,增加业务量,提高业务能力。并购能够有效减少行业内的企业数量,保持适当的市场集中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力量,抵御潜在进入者。另一方面,如果行业内企业数量过多,市场过度分散,竞争过于激烈,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最后也会伤害顾客,对供需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3.3 政策导向
新《邮政法》确立快递企业的合法性,为快递行业的并购整合建立了基础。新《邮政法》同时规定快递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设置了快递行业的准入门槛。新《邮政法》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五十万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一百万元,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二百万元”;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政策的调整将导致部分快递企业的退出,进一步规范了快递市场。
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者专家等正大力推动快递行业的整合,减少内耗,提升我国快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快递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包括快递在内的邮政业被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快递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地难、通行难、融资难等问题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邮政局也出台了《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快递行业兼并重组的发展方向。
3.4 企业自身
从1993年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成立开始,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部分民营快递在市场中建立了基础,在行业中获得了口碑。这几年激烈的无序竞争也让这些企业倍感压力,内忧外患让这些企业希望通过并购等手段获得跨越式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方式,对于自己创立的企业和品牌有相当深厚的感情,不愿意被别的企业打垮或者收购,更愿意自己发起或主导并购行为,保留品牌,提升民族企业的竞争力。
4.我国民营快递并购障碍及解决对策
民营快递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规模偏小,技术落后,在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多方面有待完善。实践表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发起的并购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我国民营快递面临外资巨头和国有快递的内外夹攻,不可能渐进式的发展,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提高竞争力。并购能够促进加盟模式为主的民营快递向直营转变,在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后,积累经验吸引更多资金开发高端市场,实现良性循环,发挥资本的最大能量。
目前,我国的快递行业和金融市场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灵活,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快递行业的整合不现实。一方面,民营快递企业自身要转变思路,借鉴国内外快递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民营快递运营环境,发挥资本市场对快递行业整合的加速器作用。
4.1 转变竞争方式,发展核心优势
民营快递企业应该认清形势,摒弃单纯依靠低价争夺市场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开发高附加值的业务,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和准确的市场定位。转变发展思路,提升品牌价值,积极借助现代化的金融手段和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紧紧抓住行业整合的契机。
4.2 减轻税收负担,规范过路过桥收费
政府应当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来减轻民营快递企业的负担,如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大幅度降低过路过桥收费,规范罚款行为,避免以罚代管。近期,以省级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已经启动。如果能确保该项清理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将大大改善快递企业的运营环境。
4.3 推进物流技术研发,加快培养快递人才
大力推动物流技术的创新,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研发,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尽快进行调研摸底,对于快递人才的需求做出分析和响应。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已经启动的快递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在提高快递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造成民营快递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要多渠道重点培养和吸纳高素质的综合性的物流人才和金融人才,可以考虑培养和引进职业经理人,直接为快递行业的兼并重组服务。
4.4 鼓励整合行业资源
支持大型优秀的民营快递企业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加强联盟合作,并且建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经营规范有特色的民营快递企业,促进其快速发展。鼓励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企业与快递企业合资、合作或兼并重组,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制造企业与快递企业联合或兼并重组,从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的一体化整合。同时,鼓励优势快递企业跨国兼并重组,建立境外分支机构,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灵活应用纵向并购、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多种并购方向,支持不同资本类型的并购。
4.5 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我国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严重,从中央到地方很多职能部门都能够不同程度介入快递管理,对快递行业的管理职能分散;同时也造成了对管理环节本身的监管、监控不足、责任模糊不清。民营快递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利益主体,并购难度很大。并购行为必然会对整个行业形成冲击,威胁到国有快递的地位,不排除有关利益集团会干涉并购的审批过程。因此,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消除地区封锁,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快递服务的行为。加强对民营快递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打破行业垄断,使不同资本类型的企业能够公平竞争,促进资源的规范、公平、有序和高效流动。
4.6 改善并购资金融通渠道
并购需要资金的保障,特别是重大的并购行为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企业融资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手段。内部融资以内部积累为主。外部融资包括债权、股权、借贷等。上市或者银行借贷等方式门槛高,审批周期长,手续复杂,对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限制很多。而民间融资虽然活跃,但是融资成本高,在政策和法律层面属于边缘地带,并不适合作为并购的融资手段。
并购是以市场为依托而进行的产权交易。企业的产权交易一般有两种市场制度,一种是证券市场,另一种是非证化的产权交易市场。前者是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后者是非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我国民营快递几乎都是非上市公司,并购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缺少资本运作的人才,这些导致并购困难重重。
政府应当提高民营快递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大信贷授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快递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为并购融资。加快金融领域的改革,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平衡资本的供需,拓宽民营快递的并购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将资本市场和行业企业更好的结合起来,真正发挥金融加速器的作用。
总之,快递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民营快递企业作为一支活跃的力量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生机。目前,快递行业处于优胜劣汰的整合期,民营快递如果能利用好并购重组的机会,适当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有可能打造出有国际水平的快递企业。
参考文献
[1]李电生,贾金玲.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0(236):64-66.
[2]周艳军,黄中鼎.我国快递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6,9:50-53.
[3]徐俊杰.大型民营快递并购重组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141-143.
[4]李艺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本土快递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135-13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EB].spb.省略/.
篇3
关键词:商业模式;快递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近十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快递行业也得以茁壮成长,迅速发展,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数量以高于其他行业几倍的速度在扩张。从快递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北京市仅在册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有200多家,而包括外地在京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内则达到了1000多家。而据中国快递咨询网的统计,中国快递市场规模2012年已达到了640亿的规模,从05年到10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7.23%,即便在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增长20%以上, 已经成为全球快递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快递行业的利润率则不断降低,从05年至12年,利润率从20%下降到5%,一些早期成立的快递企业呈两极分化状态,如顺丰速递等企业越做越强,如北京小红马快递、星辰急便等企业则由于管理或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倒闭。在同质化竞争如此严重的今天,快递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考虑。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许多的大企业正是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下了功夫,才取得了成功,并在商场上屹立不倒。正如戴尔电脑以其独特的以销定产的“直销”模式击败了传统的电脑制造厂商;美国的西南航空以其专注于支线运输的低成本运作模式,即使在911恐怖袭击以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利润增长;苹果以其独特创新的产品取胜手机市场;麦当劳以微利的快餐为名带动其真正的盈利核心房地产……,这些种种的成功的例子说明了,商业模式的正确选择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础之一。
说到“商业模式”这个概念,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人提出,但直到90年代后才流行开来,泰莫斯在1998年提出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由哈佛大学教授Mark Johnson, 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 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则认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应包含三个要素:1.“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2.“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3.“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而风险投资家伊丽莎白爱德华兹在《创业公司》一书中更将商业模式包含的因素更加具体化了,她认为,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包含价值定位、目标市场、营销手段、生产、分销、收入模式、成本结构、竞争、独特的销售方案和市场大小、增长情况和份额等因素。
笔者认为这同样适用于竞争中的企业,下面将通过其中几个关键要素来分析中国快递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商业模式:
1、价值定位与目标市场
这两个因素十分重要,价值定位必须清楚地定义目标客户、客户的问题和关注点、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及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种解决方案的净效益。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通过营销来吸引的客户群,并向他们出售产品或服务。就快递企业来说,就应首先把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再进行细分,使自己的服务面向特有的客户群,这样才有可能针对特别的需求市场提出不同于别家的服务方案。虽然目前电商是最大的市场,也是快递行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但需要快递服务的客户并不完全是电商,快递企业也可以从商务文件快递等市场考虑,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快递企业都扎根在电商的市场,这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另辟蹊径或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即使面向电商市场,快递企业也可以对该市场进一步细分,比如说从快递物品的种类可以区分为服装、小家电、精品、甚至是电脑配件、生鲜食品或贵重物品等的快递;从快递的区域可以区分为同城、省内、跨省及固定目的地等的快递等;从快递的客户类型可以区分为商业客户、个人客户、老年客户、中年客户、青年客户等的快递;从快递的时间要求可以区分为12、24、36、48小时等的快递……。定位了目标市场,自然就会考虑到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或价值,如:对电脑配件快递的客户提供附加的装配服务,为贵重物品快递的客户提供特别的附加保险和安全承诺等服务,对固定目的地快递的客户提供班车制的服务,对生鲜食品快递提供保鲜的附加服务,对快递产品提供代收货款服务等。
2、营销手段
首先是产品如何接触到客户,再次是产品如何吸引和稳定客户。口头演讲和病毒式营销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但是在快递业务的营销过程中,传统的广告营销手段可能更适合扩大客户的接触面,除了传统的营销手段外,从价格上考虑价格套餐,或从附加服务上考虑为客户捆绑广告宣传的手段在稳定客户和扩大客户群上将更加有效。
3、生产和分销
这两个因素包括了企业是如何利用生产资源将产品生产出来,并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两个方面。快递企业的产品就是快递服务,运输配送的过程就是生产的过程,如果能更低成本、高效、准确、安全地把快递物品送到目的地,就能在生产过程中领先对手。因此以前那种几辆助力车加一根电话线的粗放型配送模式已经落后了,网络化和信息化手段对于现代快递企业来说必不可少,网络化和信息化对从业务接收、业务操作、服务查询、经营分析到网点建设等各环节都成为了必要的辅助手段;操作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将会大大提高运作的效率;而在快递网络的组建上,就应该从企业的业务规模和资金能力考虑,提高服务性价比,如果有资本的话就采用直营的方式自建网络,否则也可以采取直营加盟相结合的方式共建网络。
4、收入模式与成本结构
收入与成本,原本就是利润形成的两方面因素,收入的扩大与成本的减少,是利润增长的直接原因。收入模式,又称盈利模式,回答的是企业是通过何种渠道和途径获得收入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快递企业的收入较为单一,就是快递费,但正如麦当劳的真正盈利来源于房地产那样,快递企业也应该对应服务的价值定位扩宽思路,比如从扩大附加服务中获取更多的收入。成本十分重要,著名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正是从关注物流成本想到了信息化、建立配送中心和优化供应链这些手段。在目前收入模式类似的快递企业,就更应该重视企业的成本了,因为只有成本的降低才能在竞争中领先,在计算成本时除了直接的经营成本外,还应该考虑售后成本,在有可能是还应把预估成本与同类的企业作对比。
5、结束语
本文笔者仅从商业模式的角度,从几个关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快递企业可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的研究方法,而并未对具体企业作深入分析,也是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得到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彼得·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
[2]《赢利定律--商业模式的理论》(黄培,陈俊芳/中国标准出版社)
篇4
关键词:邮政速递 江苏省 竞争策略 SWOT
一、中国快递行业现状
中国的快递行业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起步,但是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邮政快递、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国有企业为龙头,大批民营企业快速跟进的局面。这些民营企业中业绩较为突出的有大田快递,大通快递以及宅急送。但随着快递市场的发展,一些外资快递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些国际快递巨头们都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然而,这些国际巨头由于政策的限制以及环境的不协调,他们大多从事的还是国内与国际间的速递业务。目前在中国速递市场份额上,占据较多的还是民营企业,根据国家邮政局的《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0.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71.1亿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24.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374.5亿元;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1亿件,实现业务收入112.5亿元。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9.4%、67.6%和3.0%。大多是民营企业的状态是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精耕细作,但也出现了逐步壮大的民营快递企业,顺丰,“四通一达”,这些民营快递采取各自不同的经营策略,逐步扩大。
二、江苏省邮政速递面临问题
1.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制约了发展
中国邮政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实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虽说中国在八十年代初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但速递市场的变革落后于经济的改革,直到2007年,中国邮政才进行政企分开改革,而这之前的10年正是速递发展和竞争格局形成关键时期。很多民营快递企业在此期间得到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其服务水平,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大,正一点一点蚕食邮政速递的市场,由于之前是邮政速递垄断着中国的快递市场,并且由政府控制,这种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受到限制,因此,2008年之后,邮政速递实行政企分开,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去经营,目前改革后的邮政速递虽然初见改革成效,然而数十年国企管理体制的缺点仍然存在,因此,改革仍需前行。市场经济开始的初期,我国邮政政企不分的体制,使得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被打上了政府机构的烙印,常常会出现诸如资费体制的僵化,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低等经营过程中的体现出来的体制弊端,这使得邮政速递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对手超越。
2.时效差丢失了市场份额
对于消费者来说,快递消费所追求的无非就是一个时效的问题,而对于邮政速递来说,尽管邮政有着广泛的渠道优势,但时效问题一直是邮政速递经营过程中的一个硬伤,有数据显示,在邮政国际业务方面,平均完成送件时间要比其他从事国际快件业务时间长2-3天。其采取的万国邮联组织模式松散,效率低下,使得EMS走出国门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国内业务方面,一些重点区域或分部,由于内部处理过程的繁杂,时效一直不理想。
3.组织结构不合理,机制僵硬
组织结构的问题,在一般行政组织中,主要采取的组织形式就是纵向一体化。这种组织形式重在行政隶属关系,缺少有效的经济契约关系,决策缓慢,机制僵化,运行效率低下。邮政速递在企业改革前采取的正是这种纵向一体化模式,这使得邮政速递多项业务混合经营和作业,难以满足不同业务的特殊需求,导致核算专业成本的难度大大提高,也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目前邮政速递在改革的过程中,虽然这种问题还会出现,但相信后期随着企业逐步完善,问题会逐步解决。
4.人才缺乏,发展潜力不足
人才的缺乏,虽然邮政速递业务在不断改变和完善中,但目前依然还是存在人事制度的缺点,因此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中国速递市场的开放,民营企业会逐步成长起来,外资快递企业也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技术的差别将会越来越小,而对人才的渴求则会越来越大,目前的邮政EMS缺少的正是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来推动企业发展。
三、江苏省邮政速递SWOT分析
为了能更清晰、更准确的得出江苏省邮政速递在目前所处环境中应采取的竞争策略,现利用SWOT分析法对江苏邮政速递进行优劣势分析(表1),帮助公司利用好外界的机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规避企业的劣势,有效抵御外界威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竞争策略。
优势(S):网络遍布城乡,渠道广泛;中国邮政的品牌信誉;先进的基础设备设施;雄厚的资金优势;行政优势,与政府关系密切。
劣势(W):组织结构的问题;经营体制的问题;人才培养机制问题;服务水平的问题;信息处理技术的落后。
机会(O):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巨大的社会需求量;政企分开,企业化运作,活力增强;总部对于技术,人才,设施的投入加大;网购的兴起,电子商务的推动。
威胁(T):政府保护主义消失,逐步参与公平竞争;国际外资快递进入中国,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国内众多服务良好的民营企业崛起;客户的议价能力提高;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SO:江苏省邮政速递要做到利用优势、把握机会,就要充分利用好渠道和品牌优势,完善渠道建设,塑造优秀品牌形象,利用好政府的支持,增强企业活力,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热潮。
WO:江苏省邮政速递要做到把握机会,就要做到建立行之有限的组织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及人才引进进程,提高业务利润率。
ST:江苏省邮政速递如何用自身的优势来应对所面临的威胁?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忠诚度。
WT:江苏省邮政速递如何避免劣势来应对威胁?这就要求企业明智的推出低端产品市场,积极发展中高端客户群,做好同城快递业务。
四、江苏省邮政速递竞争策略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江苏邮政业务的要求,作者认为江苏省邮政速递业务可以采取以下四种竞争策略,以此来应对未来面临的种种竞争和威胁。在公平、竞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才能使快递业健康发展,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快递企业,推动民族快递业的健康发展。
1.采用低成本策略,部分区域采用弹性定价
多年来,江苏邮政速递业务一直依据中国邮政速递总公司政策,实行的是统一定价的策略,在国内,邮政的定价在所有快递行业都是最高的,这种高定价一定程度上挡住了部分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事实上,根据市场规律,90%以上的快递业务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发达地区,存在着众多小型的快递公司来和邮政速递竞争,所以导致邮政速递在发达地区的业务量不断损失,这其中主要还是价格的因素。在江苏,苏南和苏北的经济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实行地区性灵活定价策略,相信凭借邮政完善的快递服务体系,定能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
2.差异化竞争策略,满足个性化需求客户
差异化战略是指能够提供被顾客接受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够创造出消费者欢迎的与众不同的价值。它的实质是企业在行业规范内创造吸引顾客群与供应方的具有独特性的战略举措,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然而,速递物流大多数产品或服务同质性很强,主要强调的还是速度、价格、安全性。因此,想要创造出消费者喜欢的不同于其他服务的速递服务可能性不大。即便如此,随着经济发展,由于客户需求不断多样化,速递业务也趋于差异化,因此,邮政速递也同样可以走差异化这条路。比如说,针对某些特定行业的物流快递运输,邮政速递可以与之达成长期合作,为其提供专业化个,像电子产品生产销售,服装行业,又或者针对安全性要求比一般货品要求高的物品,提供专业个性配送,提供特别服务。此外,像代收货款、提供仓储、报关、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都可以作为差异化竞争的选择。
3.利用资金优势,走兼并重组道路
中国速递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个快递企业还处在完全竞争状态,邮政速递于2010年实行改革,势必会推动国内快递市场的整合,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的省份之一,必将走在前列,江苏省快递市场会有较大的整合,此时,江苏省邮政速递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优势,兼并重组一些经营良好的小型快递企业。通过兼并,实施强强联合。另外,兼并一些跨国公司应是中国邮政实现全球化策略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国邮政速递拓展业务空间的有力举措,目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些能适应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需要的实物运输部门也应成江苏省邮政兼并的对象,通过兼并行业外的运输公司,既壮大了邮政速递的规模,也减少了市场上速递行业的竞争对手。
4.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将与速递相关配套产品或服务做优做强
邮政速递始终有着安全性高,网络覆盖面广的优势,其品牌和信誉在实施改革后正不断得到改善,这些都为邮政拓宽自身速递业务配套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江苏省有着众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这些优秀的企事业单位成本意识较强,往往会选择发展自身核心能力,而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诸如重要合同文件的传送,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产生的速递需求,并且这些对于时间的要求一般都非常高,因此,邮政速递应大力推行此类单证速递、代收货款、电子商务等主营业务之外的新型速递业务,要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减少操作环节,打破自身行业限制,以满足市场为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钱为荣,孙春华,姜波.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
篇5
关键词:熵理论快递市场分析。
我国的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利润丰厚、潜力巨大的行业。近几年国内快递业每年以30%的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市场的总规模已超过了200亿元。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加入WTO物流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国内快递行业格局的打破,国外快递企业大举扩张,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外贸、民营等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外国“列强”资金雄厚,硬条件优越,品牌优势显著,国营“巨头”网络完善,背景深厚;而民营快递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这场竞争中的生力军。由此可见,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的竞争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包括了不同的活动主体和不同层面的竞争内容。所以用熵理论来进行分析,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一、熵理论综述。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在《热之唯动说》一书中首次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熵。这标志着熵概念的正式诞生,但此时的熵理论的研究还局限于热力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在美国的出现,熵理论以“信息熵”的形式蔓延到非热力学领域。经过麦克斯韦、波尔兹曼、杰尼斯、维纳、普利高津等人的努力研究,熵的泛化应用迅速在经济、城市规划、决策分析、人工智能与哲学方面展开。1923年科学家普兰克首次将“熵”引入中国,随后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熵理论的研究学者,很多学者开始尝试着把这概念用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学者将熵应用在企业的知识管理、品牌扩散和企业效益评价等领域中,但是将熵应用在竞争态势和战略分析中的并不多见。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用熵理论来分析直国的快递市场的竞争态势。
2.熵思想概述。
熵是一个广延量,是微观态数大小,分子运动混乱程度的度量,这就是熵的统计意义,从通俗的意义上来理解,熵的含义就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对于任何一个系统的熵都遵循以下原理:
(1)基熵原理;(2)熵增原理与最大熵原理;(3)测准原理。
二、基于基熵原理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力与分析。
任何系统都有个基熵,而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域。这里的能力域不仅仅是企业的业务领域和范围,还包括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的竞争能力所在。由于每一类企业在发展历程和能力的积累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领域有所不同。在这种快递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竞争努力都在大举攻城略地。根据它在经营能力和业务范围上的不同,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域。
1.现有市场主题的能力域。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中,竞争主体有以下三类:外贸快递企业、中国邮政和国内其他快递企业。外贸快递企业主要是以DHL,TNT,UPS,FEDXE四大巨头为代表的跨国性快递企业。部分是跟随着他们的客户来到中国,主要是将中国的货物运往海外,并将海外的商品运抵中国。在中国境内现有的快递企业中,中国邮政无论从历史规模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中国邮政在国内快递中建立了318个城市快递邮件的查询和跟踪系统,占有国内快递业务的70%左右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中国邮政大概仅仅占据了22%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在服务的质量和业务类型方面中国邮政主要承揽文件类和一般商品类快递,而对于精细快递和特殊要求的快递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来承揽。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上,除了中国邮政之外,一些由传统的运输业或者全储企业转型而来的国有物流企业如中铁快运、中外运还有民航快递等也是值得关注的国有快递企业。它们因为拥有巨大网络优势,在我国的区域快递市场上也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快递企业是从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型而来的,所以在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加强。民营快递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如东方万帮、宅急送、申通、大田等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已达百万之众,主要分布在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递领域。
2.快递企业能力域分析。
这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的业务交叉领域,其中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企业的竞争主要发生在海外网络的快递竞争中,而民营企业通过价格的竞争在城际快递中和中国邮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快递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交叉业务领域相比较少,主要在国内的区域间的快递业务。这部分是这三种市场主体都很关心和重视的领域,在高端的快递业市场服务领域中,三家都不惜花费,夺取市场。
三、基于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的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根据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要想保持物流市场竞争的有序和高效性,就要一方面通过在各自独特的细分市场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交叉的细分市场中减少熵增,实现有序的、高效健康的市场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建议我国的快递企业应当采取合纵连横的市场策略。
四、基于测不准原则的快递企业服务创新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市场环境,快递企业求生存与发展,仅仅靠对现有业务的有效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服务创新”这根生命线。服务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创造当期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赢得未来的竞争。
首先,要建立服务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能够激发人员主动去探求和发现现有服务中的真空地带和能够改进的方向。
其次,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制度。无论任何一种创新总是要充满风险的,同时创新就是一种对传统的挑战,总是要面临很多阻力和困扰。所以需要从公司的制度层面对于勇于创新的人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支持。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促进创新的发生机率。组织结构是企业中人和人交往的基本框架,扁平化的、团队式的工作方式更加能够促进创新的发生。
随着中国快递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通过在熵视角下对于我国快递业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市场竞争状态下,我国的企业能够通过合纵连横和服务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突出重围。
参考文献:
[1]任亚飞。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储运,2006,(4):79-81.
[2]紫营辉。中国快递业高局:四方势力利益博弈再度升[J]。北方经济,2006,(2):55.
[3]韦灯明。快递争霸战[M]。东方出版社,2005:63.
[4]薛萤娜,赵慧娟。中国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
篇6
论文关键词:快递行业;现状;发展策略
1 前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对货物送达的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传统的文件、包裹,而且越来越多的高价值、小批量、个性化的货物,都成为快递的托寄物内容。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利润丰厚、市场规模及潜力巨大的产业。
2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1 国内快递公司增长过快,发展不足
当前,由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民营、外资多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目前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快递企业已经达到2000多家,而分支机构更多达5000多家,此外不少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也涉足快递业务。目前国内大小快递企业3万多家,存在国有、外资和民营三大阵营。中国国际快递以外资为主,国内快递则以国有为主导,民营为主体。城市内快递,民营约占90%,省际间快递民营约占50%。从实力来看,快递行业内存在“四方势力”:四大外资、中国邮政、内资大企业、民营公司。“四方势力”正因为企业策略调整和国家政策的即将变化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洗牌。
虽然国内快递行业的增速惊人,炙手可热的网络经济更是不断催生全新的民营快递企业建立,但是目前快递行业也存在着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2 快递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竞争力低
目前,国内快递市场由中国邮政部门控制40%份额,其余由民营和港资快递企业占据。民营企业中,一批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影响的大中型优秀快递企业已经茁壮成长,但为数尚少。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则表现出小、散、弱等问题;互信度和协调性较差,以地区性快递业务为主。在国际快递市场上,虽然中国邮政ems控制了一小部分国际快递市场,但民营快递企业以间接方式将国际快件转入dhl、fedex、tnt和ups四大网络,对外进行销售,实际上仍依赖四大网络的渠道。多数民营快递采用制营业网络或直营混合网络,网络的中央管理普遍较松散,很难为顾客提供同质化服务,甚至经常发生网络崩溃。在财务结算方面,包括邮政快递系统在内,由于信息系统落后和商业信用的低下,常常无法实现主要地区运费的到付服务,使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国内业者包括邮政快递在内,都没有根据客户账号进行单据的订制,也没有性能良好的客户统一结算系统、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服务和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在货物分检方面,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主要还是人工操作,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都是手工作业,配送中心的设施相当落后,基本没有什么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设备落后和运用的条形码技术较为简单,缺乏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分件设备,使操作时间过长,降低了货物的周转速度,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3 “灰色快递”搅乱市场,竞争无序
近年来,我国快递货物运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快递业务发展如同雨后春笋,“地下快递”非法经营活动,严重干扰了快递市场的正常秩序。一是超范围经营信件类物品的快递业务。快递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大小小的公司涉足快递业务谋取经济利益,把经营触角伸向了国家明令禁止的信件类物品,超范围非法经营信件类物品的快递业务。二是“地下经营”成本低,无消费保障。这些快递公司经营方式大同小异,四处张贴公司的名片广告,建立覆盖面广的隐形市场,或者由业务员直接联络企业客户,联系到客户后,由业务员上门服务,去客户处取货,拉到公司办公室打包后送到车站发货。有的快递公司专门盯住写字楼内的商户,上门招揽客户,采取压价、开展恶性竞争,打着“点对点优质服务”的幌子,不告知用户营业地址,每当开展业务时都与用户临时约定接头地点,从来不让客户到自己的“据点儿”来。三是唯利是图,缺乏服务意识。这些快递公司普遍存在着有利就投,无利不送的现象,投递范围仅限于人口集中的地方。四是人员素质方面,由于国内快递行业进入门槛低,经营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因此国内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降低了与外资同行竞争的能力。快递员一般都是40-50岁的下岗失业人员,有的甚至不会讲普通话,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业务素质较差。五是违规操作不开邮包检验。这些快递公司对需要邮寄的包裹从来不开包检查,极个别的问一下。 4 跨国快递公司加速抢滩,争夺市场
据估计,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抢占中国巨大的快递市场,国际的快递公司纷纷把触角伸到中国。
虽然国际物流大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国布局也早已开始,但随着“保护大限”的放开,外资逐渐从合资、合作迈向独资,从一级城市延伸到二级城市的战略而已日渐清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潜力巨大的国内快递需求,使四大国际快递公司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快递市场。四大快递公司进入中国速递市场,其目标不是短期盈利,而是更看重长期回报。因此,各公司均将扩大市场占有率作为近期发展的主要目标。
3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机会 1 宏观经济形势看好
目前,快递行业可谓是十足的朝阳产业,即便近两年迅速发展,如今全国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的1%左右相比,差距甚大。我国每年快递业务量约20亿件,发展空间巨大。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为快递行业开辟了更大的市场,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外贸进出口规模的增长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3.2 国家对物流企业的重视
“两会”期间国家相关政策明确指出:“政府应该把‘扶持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建设’放到‘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层面’”,培养以企业自主建设为主,大力扶持现代物流,尤其是平台建设、信息软件和专业人才三个方面建设,实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物流规模的增长而增长,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还要略高于物流增长速度。国家对物流企业的政策重视,给快递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很好的发展前景。 3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快递业务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据悉,当前快递市场1/3的业务量是通过电子商务牵动来完成的,快递业务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前景不可估量。
快递行业应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推动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4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策略 1 国家应整顿快递市场
国家应该从改革开放的长远着眼,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高效的快递监管体制,以保障快递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快递业发展肃清政策性障碍。另外,政府也要慎重选择快递行业监管部门,为维护快递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正确引导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不仅能够规范行业、抬高入行门槛,更将是一种对使用快递服务客户的保护措施。 2 走联合发展之路
随着外资快递巨头的大规模进入和民营快速的迅速崛起,云集了四大快递巨头的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而行业整合优势也将在竞争中凸显出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复杂,任何企业很难单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快递企业也不例外。快递服务,特别是国际快递服务的门槛很高,动辄几百架飞机,几十万辆车;而且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因此,在中国从事快递业的各类公司若只是再以自身的力量开拓市场,必然受条件所限,不能形成连通国内、外的强大经营实力,也不可能提供优良完善的服务。中国本土快递企业应利用各自的优势,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开拓市场。 3 实现快递业务专业化、现代化
ems虽然有较完善的网络查询系统,但是跟踪查询困难或是查询时间较长依然普遍存在于ems的日常经营当中。国有快递企业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加深改革力度,使其能够摆脱沉重的束缚,自由快速发展。民营快递企业也要从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不断壮大自己,加强信息系统投入,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中国快递企业应加快与快递运送的源头企业及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展开合作,加强对国内快递客户的争夺。 4 快递行业服务产品多样化经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快运快递业的服务对象日益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广泛地服务于整个的社会和经济领域,尤其是满足日益增加的工商企业和居民生活中的快运快递服务需求。
我国快递行业应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范围向上游产业延伸,统筹协调快递基本业务与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业务的发展,加速推进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快递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研究电子商务快递中代收货款、签收方式、快件保险等问题,组织拟定相关服务规范。国家应鼓励引导快递企业加快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承接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大力发展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业务,推进快递服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鼓励快递企业提供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企业对企业(b2b)的配套快递配送服务。
篇7
关键词:SCP范式;快递;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irst of all, the paper begins to analyze the market size, market centralization degree and th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of China express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rket behavior of China express delivery market based on the data and cases and the market performance by apply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Key words: SCP; express; market structure; corporate behavior; market performance
1 快递市场结构分析
1.1 快递市场规模
随着国内电商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商和农业电商的持续推进,快递既出海又下乡,快递服务企业的业务量在去年几乎达到峰值,突破200亿件,年增长率在2011年至2015年间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达到33.3%。2015年的总业务收入是2011年的2.59倍。在中国快递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2012年的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快递业的高速发展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最近几年的快递市场规模增长状况如图1所示。
1.2 快递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最能反映市场结构的测度指标,市场集中度的高低表现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快递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如图2、图3所示。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除了2011年的业务收入市场集中度CR8上升了0.5%外,其他年份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我们主要关注业务收入市场份额,2010年时,CR4和CR8相差13%,这个差额正好就是业务收入排名4至8位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2014年时,CR4和CR8的差额扩大到了26.9%,也就是说业务收入后4位的快递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是上升的。我们知道,CR8是下降的,但整体平缓,由图3可知,从2010年的81.5%下降到了2014年的77.9% ,下降幅度为3.6%。而CR4下降幅度很大,从2010年的68.5%下降到了2014年的51%,下降幅度为17.5%。所以可以这样说CR8的下降主要是由于CR4下降而引起的,也就是说,业务收入排名前4位的企业拉低了业务收入排名前8位的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原因何在?除了从业主体增加,竞争激烈,加盟模式外,业务收入排名前4位中,国有EMS所占市场份额明显下降,民营企业顺丰增速放缓都是造成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原因。不能否认的是,在快递业务量中,很大一部分快递需求都是电商催生的,大概有六成到七成,而“三通一达”在电商市场中占据将近80%的份额,这样,“三通一达”在快递业务量中的占比就在48%~56%之间。而目前全国有10 000多家从业主体,除去“三通一达”,顺丰、EMS和其他从业主体在电商市场中占比大约为20%。在现阶段,快递公司对资本的依赖度依然很高,某种程度上说,快递企业从金融渠道获得利润占其当期净利润的比重仍然很高,资本整合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快递企业的发展。而EMS和顺丰都没有在电商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资本整合程度也不是很高。
1.3 快递产品服务差别化
快递产业的产品差别化主要体现在服务的产品化,本文通过申诉率来表现快递服务的差别化,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申通的申诉率偏高,这主要是因为申通采用的是加盟制模式,使得加盟商和快递企业总部的根本利益并不一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而申通对门店违规惩罚力度又不大,这种过低的违规成本降低了物流服务效率和快递服务质量,使得申通的申诉率偏高。
2 快递市场行为分析
2.1 价格行为
产品定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价格是影响市场交易双方经济利益与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定价策略为主的价格理论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快递企业的价格根据区域发展程度的高低、市场定位的策略、客户类型的不同、客户需求的差异、要求时效的快慢、寄递物品的重量和体积而定价,产品种类繁多,价格区间较宽。所以,本文只针对电商市场各个快递公司所采取的产品价格行为进行分析。
在顺丰速运推出的电商优惠系列产品中,“顺丰小盒”的同城价格仅为8元,首重价格下降33%。这对于走中高端市场路线、服务质量偏高的顺丰公司来说,价格是很低的。而“三通一达”针对电商的同城价格一般为5元,但是时效性比不上顺丰。
2.2 营销与产品创新
除了价格行为,快递企业也会采取非价格行为来扩大市场份额,如尝试通过营销和产品创新提高自身差异化程度和竞争力。
顺丰聚资1亿元建立全自动仓储中转场,进一步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分包运输的能力和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主导地位。 韵达速递与“零公里速递服务平台”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商务楼、社区等“最后一百米”快递派送服务,率先宣布开启末端派送“零公里”模式。中国邮政集团将现行邮政和速递物流(EMS)分别经营的包裹快递业务产品进行整合,包裹快递业务产品管理权统一收归集团公司。
国内快递企业加快“出海”迎战跨境电商,2014年11月,顺丰欧洲小包服务开通;2014年12月,顺丰开始铺路俄罗斯小包专线市场,计划2015年将该业务扩展至全国;韵达跨境电商网站U-DA(优递爱)正式上线;中通国际也随后上线。
2.3 联盟和并购策略
组织调整策略是指企业处于加速扩张、节约成本或降低风险等方面的考虑而对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或合作关系的调整行为,最重要的形式是并购与联盟。而在收购中,被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的战略投资组合。
快递市场中采取的联盟策略有民营快递企业与物流服务商共同组建公司开发智能快递柜、速递易(自提货柜)与菜鸟网络达成合作协议、韵达速递与菜鸟网络达成的物流云合作协议、圆通和汇通加入菜鸟驿站等;采取的收购策略有申通快递公司收购天天快递公司,并在2015年9月启动重大战略重组。
快递产业处在转型升级的阶段,这一过程必然需要资本整合和资金支持。而在资本市场中,阿里巴巴注资圆通,申通、圆通拟借壳上市,百世集团加速融资,都意味着快递市场已经打响资本战。
3 快递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反映产业市场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概念,是指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状态。衡量市场绩效的主要变量一般包括产业利润水平、资源配置效率、规模结构效率、技术进步程度等。产业的市场绩效由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决定,反过来又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产生影响。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产品差别化的扩大、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加大,将提高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产业的利润率。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产品差别化的扩大、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加大,将降低市场竞争活力,从而降低社会福利。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市场绩效。定量分析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定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效率、规模结构效率、社会就业等几个方面分析快递市场绩效。
3.1 因子分析法
3.2 中国快递业市场绩效的因子分析
3.2.1 变量选择
如表1所示,在2010到2015年间,我国快递业的从业人数从54.2万人到160万人,快递业务量从23.4亿件增加到了206.7亿件。综合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的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
3.2.2 实证分析结果
按照特征值大于1,且主成分累积解释度大于85%两个原则运用SPSS21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的总方差解释表和因子成分矩阵及综合得分如表2至表4和图5所示。
把各年数据代入公式F即可得到各年得分如表5所示。
参考文献:
[1] Wayne L. McMillen. Air Express Service in the United States[J]. Land & Public Utility Economics, 1935(3):266-277.
[2] Peter W. Wilson. Air Freight and Air Express[J].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1950(1):37-46.
[3] Cynthia Barnhart, Rina R. Schneur. Air Network Design for Express Shipment Service[J]. Operations Research, 1996(6):852-863.
[4] 耿松涛,姜振华. 快递市场的进入壁垒分析[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82-85.
[5] 赵玉敏,张洪斌. 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总报告)[J]. 经济研究参考,2006(34):2-24.
[6] 徐林清. 关于快递行业界定若干维度的探讨[J]. 财经界,2007(11):112-117.
[7] 晏敬东,石银萍,李谦. 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05-207.
[8] 钟俊娟,王健. 中国快递产业集中度测度及分析[C] // 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9] 李航,侯琳琳. 从SCP范式看我国快递产业的发展[J]. 商业文化,2010(2):176-178.
[10] 魏光兴. 基于信息与灰关联法的快递企业竞争力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7):117-119.
[11] 常楠. 中国民营快递业SWOT分析与选择[J]. 商业周刊,2010(5):17-20.
[12] 李谦,吕利平,晏敬东. 我国快递业的产业环境分析[J]. 商业经济,2008(8):110-111.
[13] 董莉. 我国快递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4] 程军. 我国快递业发展对策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5] 匡旭娟. 演化视角下的快递业网络形态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6] 曾祥培.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竞争力分析[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 李欢欢. 快递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评价体系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 邱官升. 快递业服务质量分析与改善方法研究[D]. 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8
Abstract: The growth of e-commer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xpress industry. However, in Mid-Zhe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s whose core is professional market construction, the mutual improvement relationship wit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market and the express industr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market, e-commerce and express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快递业;浙中城市群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rket;e-commerce;express;Mid-Zhe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s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024-02
————————————
基金项目:2012年度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课题(2012SJZD11)阶段性成果;2011年度金华社科联重点课题(2011ZD13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庆(1979-),男,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0 引言
二十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逐渐成为社会所接受,并爆发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电子商务的飞跃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传统商业模式——专业市场的生存与发展。但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却又限于物流快递业的发展水平与其所提供的物流能力,而此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行业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与外界环境的帮助。而在浙中城市群的11个城市中,均是以专业市场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但专业市场却一直无法与快递业建立协同发展的关系。如此一来,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快递业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暨相互促动又相互制约的三个因素,其联动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1 浙中城市群的区域发展现状与特点
1.1 浙中城市群的区域发展现状 自2008年1月开始规划的《浙中城市群规划评审(2008—2020)》于2010年4月6日终获浙江省通过。在此规划中,作为浙江省第三个城市群建设的浙中城市群将原有的永康、义乌、浦江等金华市域的9个县市区,以及衢州市的龙游县、丽水市的缙云县,将共同组建浙中城市群的主要框架。浙中地区历来经济蓬勃,民营经济发达,90%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五金、医药化工、汽摩配、轻工纺织、工量具、建材等6大产业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区域块状经济结构,并各大产业均以专业市场为产业依托的重要载体。市场的繁荣发展不仅为浙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流与资金流,市场的建设也带动了区域特色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与产业的结构性优化。
1.2 浙中城市群区域发展的特点
1.2.1 专业化市场发展各具特色 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发展,浙中城市群中的11个县市区均依靠自身区域经济、环境、人文、自然条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区块,而产业发展的载体均不约而同的依靠专业市场的建设,专业化的市场建设与发展呈现的是各具特点,比如: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东阳建筑、浦江水晶、兰溪纺织、磐安农产品等。产业与市场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浙中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1.2.2 区域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并趋于合理 浙中城市群区域产业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基本呈现以金东—义西南产业升级示范区(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与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战略型产业基地)、金兰综合制造业区、义乌商贸产业区(小商品总部办公、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贸易营销、旅游购物等各个环节相互支撑的商贸产业区)、永武五金产业区(五金、汽摩配产业区)为主的四大产业区和以金兰产业带、浦义东产业带、武永东磐产业带为主的三大产业带。浙中区域的产业布局与延伸基本定型,同时也更趋合理。
1.2.3 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城际链接更加流畅 浙中城市群以金华—义乌为核心构建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城市区域,通过高速公路、铁路与省际公路共同构建区域内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上完成了浙中城市群的“一小时交通圈”。由此,城际交通更加发达、链接更加的流畅、交流更加便利。
2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快递业联动发展的障碍
浙中城市群的区域特点分明,建设前景广阔,但是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发展并不和谐和同步,有时甚至相互制约其健康的发展。
2.1 电子商务的发展严重制约专业市场的生存与发展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让世人瞩目,其不仅拥有与传统专业市场相同的联接消费者和供应商的流通渠道功能,更以成本低、便捷、方便、效率的优点挤压了原属于专业市场的市场份额。电子商务推进的无形市场短短几年的发展规模就已经超越了传统专业市场经过三十年辛苦打拼的规模。同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迅速的发挥了传统销售难以短时间达到的商品展示和交易功能优势,限制了传统专业市场销售渠道,使企业摆脱了原先对专业市场的严重依赖。在此以外,电子商务下还可以替代传统专业市场的其他部分功能,例如新品和展示功能、交易合同的谈判功能、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流通功能。这都削弱了企业对专业市场的依赖程度。对于依靠高成本建立的专业市场,企业减少对其的依赖意味着专业市场的意义将不再重要,专业市场的生存将面临危机。
2.2 快递业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的需求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快递业的支撑,但是超常规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却给原本发展并不规范的快递业带来了困难。“双十一”、“圣诞”、“情人节”等重要节日所带来的快递业务“爆仓”现象也就说明了我国现阶段快递业的能力不足与缺陷。作为与电子商务同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现代服务业的代表,快递业在初期经历井喷式发展后,也陷入了行业发展的调整期,各种困难与矛盾凸显。
2.3 专业市场无法与快递业紧密对接 物流快递业的业务范围一般限于小规格、小批量物品的快速递送服务。对于运送物品的长、宽、高于重量均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并且相对与其他物流方式而言,服务的价格偏高也是其弱点。而浙中城市群中的各类型的专业市场对物流运输的要求是批量大、规格多、重量重、价格低、标准多样,这些都导致了快递业无法完全提供适合专业市场需求的服务项目。而传统物流虽然有先天的价格优势,但是运送时间长、投递不准确、运送过程无法控制等不不足也无法满足专业市场对物流服务的多种要求。快递业与专业市场无法达到紧密型对接是摆在市场管理者、经营者与快递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3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快递业联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推进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的融合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日益显的今天,必须致力于推进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建设的融合,要通过网络与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市场的各种固有资源的优势,并且将专业市场的缺陷通过电子商务的自有特点调整减至最小。同时,通过电子商务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大优势与核心能力促进专业市场的实体产业集聚功能,更新专业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职能。政府也应该在政策层面不断推动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的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新模式,顺利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融合。
3.2 建立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合作新模式 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是电子商务将自己与快递业带入了一个高速成长的发展通道。但是在电子商务的持续高速发展下,快递业却因为行业局限影响了原先的合作关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建立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合作新模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在合作之前,区域快递业必须先主动求变,改善自身“小、散、乱、低”的不良现状,在行业规划、政策引导、企业整合、业务创新等方面多做、多想、多尝试。必要时,地方政府与电子商务企业也应给与各方面的关注与协助。在改善自身发展缺陷的同时,信息共通、平台共建、仓储共用、利润共享都可以是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开创合作新模式的切入点与突破点,也可以成为两者合作新模式的新尝试。在两者的合作过程中,还可以尝试互相产业的延伸,即快递业向现代化的物流业转型,可以称为快递“物流化”;电子商务也可以借助快递业,积极向“第四方物流”转型。只有在区域内的电子商务与快递业达到稳定、同步、和谐的发展步伐,才能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基于浙中城市群建设的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3.3 致力于专业市场与快递业的无缝对接 对于浙中城市群的专业市场来说,由于各自专业市场背后的产业带特色十分鲜明,其对物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快递业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不同物流运输需求进行行业细分。在仔细分析各自市场的特点的基础上,快递业必然要努力实现“小而精”,通过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小”要求快递企业的服务对象要有针对性。以现在快递企业的情况来看,有能力服务于大区域范围的快递企业数量极其少,大量的快递企业的能力仅限于一定的区域内,这正好适合浙中城市群的特点:城市数量较多但单个城市的规模均不大。“小”的服务范围有利于区域快递企业集中力量分析本区域内的专业市场对物流需求特点,并有的放矢的做好服务。“精”要求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重点突出快递“快、准、安全”的基本要求。而对于服务区域专业市场的快递企业而言,更要注意的是要根据专业市场产品的特点,提供专业的快递服务,不仅要拓宽专业服务的广度。还要延展专业服务的深度。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东阳建筑、浦江水晶、兰溪纺织、磐安农产品等各具特点的专业市场也需要快递服务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来加大专业市场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辐射度。做好专业市场与快递业的无缝对接,无异于给专业市场和快递业找到了新发展的支撑点。
4 总结
浙中城市群建设以专业市场建设为抓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在浙中区域范围内,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新商务模式、发展不平衡的快递业形成了相互促进而又制约的三角关系。理清三者之间的联系,寻找三方协调、稳定的有效途径,促进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联动发展是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核心,是亟待合理解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罗龙艳,张仿,王永.我国电子商务与快递服务协同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1,(08).
[2]牛慧.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双赢发展机制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1,(SA).
[3]李莎.电子商务与快递行业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4]王红梅,贾强法.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J].现代商业,2011,(24).
篇9
快递,既是生活业,同时也是生产业。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生活业的比重更大了,网购发展得比较快,但不可否认还是比较低端的市场。做生产业,为制造业服务,是更为广阔也是附加价值更高的市场,而且制造业转型升级确实离不开快递的发展。
今年6月份,一则外人看来普普通通的新闻却惊动了快递业和制造业。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赴广东顺德考察,在顺德海尔生产车间,查看顺丰项目组与海尔公司信息系统对接情况。快递业内人士看到这个新闻后,惊呼顺丰已经深入海尔内部供应链;制造业企业则看到了海尔在物流板块的大胆探索,借力专业的快递实现物流提升、降本增效。
在广东,快递业与制造业开始联动发展,快递业成为生产业的一个新亮点,制造业也借力快递业加快了转型升级。
“速递银行”
数据显示,广东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33.67亿件,超过浙江近9亿件,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业务量的比重将近1/4。广东成为快递第一大省跟地方经济、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广东具有制造业发达的传统优势,产品要出去,原料要进来,全都离不开邮政快递业。尽管快递业和制造业都很发达,但两者却依旧是两张皮,快递业严重依赖利润微薄的个人消费品市场,同时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又居高不下。快递企业要打造升级版快递,制造业企业的物流瓶颈亟待突破,双方的需求开始推动快递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在广东,制造业闻名全国的佛山正是快递服务制造业的一个重要试点,为此顺德设立了全国第二个县级邮政管理机构,另一个是浙江义乌。过去快递只是一个终端,现在要深入各个环节,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产业,方向之一则是打造成制造业链条中的重要内部物流渠道。
与佛山相邻的东莞,尽管不是试点,但是快递业的供应链服务正在高速拓展,在提供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的基础上,深度嵌入制造业生产链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开拓出多种业态,使整个行业发展格局走向多元化。
东莞快递企业的主营业务已不仅限于电商,更是创新出多种服务、业态,与东莞制造业走向深度融合,不断延伸快递生态链。本土快递企业联昊通打造的“速递银行”,为制造企业提供代收货款服务。这改变了制造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为制造企业与客户间搭建了较为可靠的商业信用关系,缩减了制造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此外,速尔、信丰等本土快递企业也提供类似服务。
在产业融合上,顺丰可以说是走在东莞快递行业的前列,不仅为汽配业、医药、食品等行业提供定制化的专业物流配送方案,还为中小企业提供垫付货款服务。目前,顺丰已经在做基于物流的综合型服务,并致力于形成物流(速运、仓配物流、供应链)、商流(嘿客、优选)、资金流(金融服务)三流合一的服务体系。
联动红利
快递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实际上中国很多制造业包括服务业的瓶颈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组织机构和管理方面的低效。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电子电器等传统制造业的压力是供应链和物流成本太高,占销售额高达20-30%,而日本产品销售额中的物流成本大概5-6%,欧美发达国家也不超过8%。
因此,通过快递业跟制造业联合,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不仅可以使制造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能提高快递业自身的水平和盈利空间。从国际来看,美国的国际快递巨头主要客户都是大型制造企业或者世界五百强,而不是靠居民服务,这是更为高端的市场。
与此同时,制造业走出去,需要快递物流等生产业的保障。发达国家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可以提供参考。以美国为例,美国快递巨头UPS不完全是靠国内市场做大的,其主要策略是所谓追随战略。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开始实行全球化战略,企业大量对外投资,形成跨国公司,在全球形成价值链分工,服务业包括快递企业跟随制造业走出去,然后才形成世界巨头,而且主要增值业务在国外。
具体来说,快递业通过与制造业联合,可以将制造企业分离于各地的生产活动和价值链环节,以较小的流通成本和高效的运作能力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的目的。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快递业的水平和自身的盈利空间,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快递业与制造业之间分工合作的深化,有利于提高制造业流通效率,推动跨国、跨地区经营,使产业结构和分工模式进一步优化。
此外,相互融合还有利于两大产业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信息管理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的集成创新能力,这将大大降低创新风险和创新成本。
深层路径
近年来快递业和制造业已经开展了一些业务合作,但从整体来看,两者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两大产业协同发展思路不清晰、机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衔接不顺畅,也使快递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浅尝辄止,服务内涵有待深化,合作层面有待提高。
笔者曾走访过上百家制造企业,单纯依靠快递作为产品流通方式的企业基本没有。企业主要利用快递方式发送文件、发票、样件和小件等,主要的零部件进厂和制成品出厂基本是利用物流方式,两者间的联动并不紧密。
但制造业对于快递业的发展,却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客户群。当前我国快递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增长低利润的发展困境,快递件均收入连年下降,多数快递物流企业的利润率不到5%。主要原因在于快递企业由于自身素质所限,过度集中在了电商市场,拼打价格战。而制造业企业相比于电商卖家,一旦合作成功,其稳定性和长久性更好,对价格的敏感度也没有电商卖家那样苛求。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企业开始跳过传统的层层营销、流通渠道,通过互联网向国内外终端客户销售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其对速度快、适合小批量发运的快递业的需求,也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快递企业如何找到做大制造业服务市场的突破口呢?这就要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快递企业首先要做到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变,这样对制造企业的吸引力才能增强。当前,国内做得较好的有德邦、顺丰、邮政速递物流等,它们都在不断增强对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望成为行业转型的领跑者。
其次,传统制造业是大规模、标准化、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而现代制造业则多样化、定制化、技术密集、价值高、流通环节减少。在这种趋势下,制造型企业更倾向于物流环节的整体外包,而快递物流企业是否具有仓储管理和数据化系统与其服务企业联接,将是赢得客户的重要技术手段。
篇10
关键词:民营快递业 特许加盟 规范化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企业在商业活动中对商业文件、样品及高精样品的快速、安全到达的需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则追求足不出户便能快速购买到所需的日常用品,而普通邮政和货运服务已无法满足要求,快递服务成为一种时代新潮流。
国家邮政局的《2010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指出,我国2010年快递市场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持续迅猛增长,国际及港澳台业务、国内异地业务和同城业务等三类业务全部实现了较快增长。据统计,从国内快递业业务量的角度来看,异地快递业务居于主导地位,占全部业务量的71.5%,其次是同城快递,占全部业务量的22.9%。而面对这两大块经济蛋糕,国有企业EMS邮政快递分割较大市场份额,剩余部分则主要归民营快递企业包揽。
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在壮大起来后纷纷采取发展特许加盟网点的形式快速占领快递市场。在目前比较知名的民营快递企业中,只有顺丰快递属于直营经营模式。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海航天天企业等均采用加盟模式这条捷径来拓展网络。从近年来快递网点的整体发展来看,快递市场出现了一家快递企业拥有几百家加盟店的情况,但是却导致了企业的“虚大”现象。一些民营快递企业只关注规模、数量以及外在形式的统一,对加盟网点疏于监管,“无序进入、入后不管”,出现延误、损毁、遗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快递市场的秩序。如何妥善管理其加盟网点,规范化其业务操作流程,是政府和民营快递企业正面临的重要课题。
1.民营快递企业加盟经营模式现状分析
1.1加盟经营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业有直营、加盟和三种模式。直营模式下的所有网点由公司统一出资、统一招聘、统一管理,对下属网点的控制力强。目前采取直营模式的民营快递企业只有顺丰一家,其网点都是由总部直接投资。随着近年快递业务的急速增长,大部分民营快递公司为迅速拓展服务网点,多选择加盟的方式,即加盟者承包分公司,然后再将站点承包给个人。加盟的每个网点都是独立的,需和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使用同一个品牌,自负盈亏。
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资金短缺、管理能力有限,通过这种特许连锁的方式加盟拓展业务,不仅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建立了庞大的网络,并依靠完善的网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而且通过加盟方式扩大规模的企业提供的快递服务价格较便宜,这也是民营快递企业占领市场的一种策略,即低价策略。因此,对于发展初期的快递企业来说,这种加盟模式在资金收拢、网点建设、品牌传播、市场拓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种 “特许加盟”模式的一些弊端与企业发展也紧密相随,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民营快递企业扩张过快,很多小加盟商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或者未达到获取许可证资格而直接经营快递业务。这些加盟网点管理手段难统一,管理方式跟不上,管理中缺少统一的战略目标规划、相关的销售和服务战略等,业务经营流程相当不规范。
以申通为例,据国家邮政局的截至2010年12月底数据结果,申通快递网络有独立加盟网点750家、服务站点3000余家,而这750家中获取经营许可证的网点却只有731家。国家邮政局出手整顿快递市场,取缔了多家未经许可经营快递业务的快递企业的加盟店,涉及中通快递、申通快递、韵达快递等多家大型快递企业。
快递企业加盟网点都是具有独立法人的服务点,这些服务点缴纳加盟费后,和公司签订加盟许可协议,但是加盟点能否取得经营许可证,快递企业只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主要依靠加盟点自身的资质和努力。目前快递企业很多小加盟商根本没有许可证。
除此以外,加盟体制下的快递企业与加盟网点之间还存在着以下这些情况:
1.1.1一些民营快递企业在开展加盟业务时,未考虑加盟商的长期经营情况,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后期支持服务没有跟进。加之其某些加盟点自身内部管理不利,部分工作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货品安全无法保障,如货物晚点送达客户,混淆客户信息,货物暗中被调换或者损坏,或者直接丢失,快递服务者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倒卖客户信息等现象频频发生。货物丢失或者损坏导致内件直接价值丧失的,仅按快件丢失或损毁进行赔偿,违约责任太轻等。
1.1.2民营快递企业与加盟网点之间产权分离,加盟点的所有权分散在每个加盟业主手中,双方为契约式合作关系。而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大都规模小,缺乏先进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规范化程度低,随着加盟网点的不断增多,公司不能对加盟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公司对加盟网点的管理权不硬,对加盟网点横向管理控制较弱,网点控制力松散和执行力薄弱。同时一些小的加盟网点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对公司的检查与监督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导致公司对其无法进行合理掌控管理。
1.1.3由于服务同质化,加盟商基本依靠价格战互相争夺客户。有些民营快递企业加盟网点的服务收费没有价格标准,而是由快递人员来随意定价,造成行业利润下降。低价竞争不仅侵蚀了正常利润空间,也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使企业陷入“低价格――低服务质量――更低价格――更低服务质量”的恶性循环。
1.2原因分析
加盟网点出现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每个加盟商都是利益中心,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企业和行业的整体目标,这和快递业需要一体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精神背道而驰。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2.1加盟点与快递公司总部法人不同、目标不同、地位不同。公司总部注重整体目标的实现,希望自己的品牌通过规模的扩张而显现出来,局部利益必须服从于整体的要求。加盟方则更多是注重个体利益的实现,基于短期利益驱动加盟,对公司总部的经营目标不予考虑。然而,一些公司将加盟经营作为自己“跑马圈地”、占领市场的一个大好机会,而不是从提高经营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来考虑,从而对加盟点也疏于管理。
1.2.2快递公司和加盟网点双方权责不清。目前国家对快递行业的特许加盟规范管理办法刚实施不久,约束力还不够。同时目前对加盟双方的责权并无严格的法律界定,快递公司与加盟商之间只是靠一张“加盟协议”维持其关系。同时加上经济利益为上的心态,加盟商对公司的检查与监督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
1.2.3快递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加盟者多为个体业主,加盟网点大都规模小,而网点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网点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化程度低,快递服务人员大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人,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问题。
目前虽然这种松散的加盟模式出现了种种问题,多位专家认为直营是快递行业的最终道路,但从加盟模式向直营模式转变,最大的困境是资金以及人才问题。因此,加盟与直营经营模式还将共同持续较长时间。
2.加盟模式下民营快递业网点规范化管理策略
根据民营快递业加盟扩张的发展现状,由于目前的管理模式极不完善,从长远来看,会严重影响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加盟式民营快递企业必须对目前的特许加盟连锁模式进行革新,变松散的结构为控制力更强的结构。同时,政府机构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具体而言,企业和政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来规范这种加盟经营模式管理体制。
2.1民营快递企业层面
民营快递企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做到规模扩张的同时伴随规范化的管理。通过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来推动规模的扩张从而建立加盟经营的规模经济优势,使这一经营模式能够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是民营快递企业应当追求的目标。
2.1.1鼓励加盟式民营快递企业总部与加盟网点之间的兼并重组。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各网点横向管理松散,导致服务缺失,同时牵连相关问题,如利益的分配、责任的追究等,与直营企业相比,内部矛盾严重。且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指明,对于特许加盟快递企业来说,网点公司不具备注册的法人资格和经济实力。因此,应实现快递企业各加盟网点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建立企业一体化的标准体系,加快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型的步伐。
2.1.2修订和完善规范化的加盟管理体系,形成可复制性强的管理体系,以便加盟点完整移植和复制管理体系,提高可操作性。拓展加盟网点时参照《快递行业特许经营(加盟)合同》示范文本选择合适的加盟商并按文本条款签约。对于网点已趋于饱和的快递企业,有必要根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来管理加盟网点的规模,并定期评价加盟网点服务效率,动态调整加盟点数量及建立强制取消特许经营资格机制,若出现服务质量水平较低而损害企业形象的网点可以立即终止合同关系。
2.1.3加强各加盟网点内部基础管理,外塑服务人员服务品质。民营快递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各加盟网点执行。定期要求各网点进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内相关规定的学习。快递企业还应外塑品质提高形象,建设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市场交易中以德为本,遵守法律规范,将信誉视为生命,把每一份快递服务作为企业的信誉保证。
2.2政府层面
民营快递企业作为我国快递产业中一个主体,只有在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支持下才能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下:
2.2.1加大对快递企业的监管及培养力度。以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为依据,由国家邮政局定期对一些快递加盟网点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其是否具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快递业务员的职业技能、邮件处理场地是否达到达到规定要求。同时加强快递企业员工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严查消费者所申诉的问题,落实到具体企业,制定相关惩处条例并严格执行,为行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2.2.2完善快递业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特许经营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且专属性不强,仅依靠现有的特许经营法规并不能实现对快递加盟网点的有效监管。政府应继续适时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严格快递业市场准入制度,也可考虑制定其他快递业相关详细的监管法规,如将快递服务纳入将来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内等。
2.2.3鼓励和支持各区域行业内企业自发推动和组成快递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自律的形式管理快递行业日常运作,着力于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作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协会不仅要在政策既有框架下对企业运作提出了细致严格的要求,而且还要与相关部门以及其他协会保持密切联系,做好包括行业标准拟定、专业人才培养、市场信息整合和沟通反馈等重要工作,有效推动行业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业内信息共享的进程。
总之,在政府的规范指导下,民营快递企业应该对目前的加盟模式做出改革和创新,加强控制,使各个网点能真正实现对公司战略、政策的执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发展,对外形成统一的专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促进企业更大的发展。
3.结语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网购消费模式快速崛起,经济实体业务往来激增,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催生了对快递服务的巨大需求。特许加盟经营方式既是一个规模扩张过程,又是一个快递企业商誉的塑造和品牌影响力的投资过程,更是一个快递企业管理体系的整合和提高过程,因此对加盟网点和直营店实施一样的标准化管理十分重要。民营快递企业只有合理规范管理下属的加盟网点,才能提高自身整体的竞争能力,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2010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官方网站,2011-06-22
[2]西安晚报.国家邮政局整顿快递企业 陕西13家企业被取缔[EB/OL].中国新闻网
,2011-6-24
[3]李志君.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SWOT分析[J].中国储运,2010(1)
[4]王道平,杨永芳.民营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