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

篇1

1 结合乡土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乡土事物便具有这个优势,乡土事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加具体、更加生动、也更加熟悉,因此通过乡土地理事物教学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地理感性知识,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所获得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在“海陆变迁”一节中。在讲到海陆是如何变迁时。笔者就以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作为事例进行教学,这些海底古森林遗迹就在离我们学校不到500米的深沪湾海滩上,同学们都见过,倍感亲切。这样经常地把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2 用乡土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学生掌握好读图识图的能力对他们将来能否自主学习地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地图也是中考的重要门槛,近年来泉州中考地理科试卷中各种类型地图总数均达到20张以上。因此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图做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掌握方法,并加以推广,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时笔者要求学生观看《泉州天气预报》、《泉州新闻》等节目,加上学生平时也有的走亲访友、耳濡目染,他们对泉州的县市已经有一定了解。这样到了教《泉州政区图》这课时,复印一些空白的泉州地图让学生填充,老师只需调动学生的地理联想力,把他所知道的事物应用到我们所学知识点上,学生很快地就能填好。

3 利用乡土材料,唤起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用来做事实例证时,往往比普通的文本材料更有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提供一些有趣的家乡材料,让学生深思细想。可以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鼓舞学生树立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如介绍泉州“充满活力的侨乡经济”,说到泉州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具体数据或事例,如:泉州市现辖7个县(市)均跨入福建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晋江、南安、惠安、石狮和安溪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等。尤其是介绍到晋江连续几年排在全国“百强县”前列时,学生异常激动,以家乡为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再比如,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前、后的各种变化都抱一种强烈的认知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点,用事实对学生进行乡情的教育。引导学生向父母等老一辈了解几十年前的饮食服装、居住环境、家用电器以及交通工具状况,对比现在的生活。通过这种活动,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巨变,激发热爱家乡、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情感,把乡情教育寓于国情教育之中。

4 结合乡土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内容丰富,与乡土地理教学有关的实践内容就有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引导学生去完成《泉州地理》教材中设计的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等实践内容,指导学生观察本地的土地、植被、环境、工农业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形成照片、调查报告、乡土地理小论文等实践成果,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通过乡土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周边环境,主动与客观世界对话,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5 结合乡土事实,感触人地关系

结合人地关系理论,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而且要使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全球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念,提高适应、保护和改造环境的自觉性和能力。学生理解人地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知道周围所存在或事或物。如在介绍泉州的自然资源时,向学生介绍泉州曾经是水乡地区,湖泊河流较多,改革开放前河里鱼虾成群,河水清澈见底。但近十年来,由于人类在生活、生产中的不合理利用,从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水,农民施放的农药随雨水流到河涌里,导致河里鱼虾几近绝迹,水质变浊,居民饮用的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并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大量的湖泊被填埋,换成了民宅或工厂。在个别乡镇,更是出现了水荒。我校所在村庄安装自来水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村里漂染厂造成的水污染太严重,导致井水无法饮用。这些都是人地关系不协调发展的后果。通过乡土事实教育,学生惊讶不已,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的环境已经遭到如此严重破坏,环保意识自然而生,此时教师加以引导,便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6 结语

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是可尝试的。正确认识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灵活运用乡土材料来进行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而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好坏,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也须不断去搜索各方面的乡土地理资料,经常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便及时获得乡土地理教学的最新资料,从而应用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地理[M].第9版.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篇2

中学生这一个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好奇性,好动,好探究的特点.而且我们地理这门学科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所以在我们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不要照课本来进行教学。可以把大家熟知的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或把他们带出课堂进行一定的探究,参观,调查等等,把抽象的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进行具体化,,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充分利用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资源作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乡土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思想的重要渠道

前苏联教育家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自己的家乡,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备的道德理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乡情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家乡的气候、经济、居民、风土人情、优势劣势、成就与不足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信念,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外乡土地理活动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很大。因为这些活动常常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对当前这一代没有吃过苦的青年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锤炼机会。在重重困难中能够培养同学们坚韧不拨的毅力,勇于探索的钻劲,集体主义思想,乐于助人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以及在调查,考察实践中增长的才干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等等,都是他们今后成为乡土建设人材所不可缺少的。

三.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有效地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我们的地理课不是吃饭课就是睡觉课,地理课学生的主体参与度可想而知,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专利”,因此学生不爱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再加上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直观性很强,“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应教学需要的。

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媒体与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和场所。在学到聚落的发展和保护的时候,我就先让一部分好一点的学生以组为单位先对我们常州地区的古老建筑青果巷地区参观和访问,并将有关访问资料及图片在课堂上展示,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该地区应不应该保护。如要保护的话又如何进行保护。这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动”,教师扮演着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是主要演员,他们详尽的介绍配合一些图文资料把整个课堂渲染得一片沸腾,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和本领,这种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现了宽松、开放、民主的班级风气和学习氛围。

四,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要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校曾经组织过学生去竺山湖地区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让他们体验采茶,划船,钓鱼等的乐趣。在这次活动中我不失时机,让他们注意观察周围地区从山顶到山下地区,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带着他们从山顶到山脚爬了一个来回,注意不同的山体部位的不同的农业布局,从上而下依次为高大樟树,中间为桔子树林,下面不为茶树,山脚麓地带地势地洼的地方为渔塘。指导学生为什么要如此布局?假如把上面的树砍了,种一些粮食作物,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在野外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开来了,虽然还不能用因地制宜,水土流失这些专用的词语来进行准确地表达,但基本的意思已经到位了。所以在我们后面学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应用到这次课外的社会实践课上获得的第一手的资料来进入到课堂,比我们所一味地讲教材说教材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五,乡土地理可致力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使复杂问题简单

篇3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初中地理教学;有效结合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我们所讲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能够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习等有着密切联系的自然环境等相关地理资源。

乡土教学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相关的乡土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这种教学能够起到较好的情感教育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实践中,该种资源的利用能够更好地契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保证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途径

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本地的地理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1.通过展示教育的方式发挥乡土资源的积极作用

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在此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通过对三贤故里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地名的变迁以及渭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人文地理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展示性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使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使其更好地投入地理学习中。

2.通过一定的实例解释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比如,对于下吉镇名称变化的解释,使地理课与历史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并且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地理环境的变迁对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教材内容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3.地理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实地考察的内容

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条件,组织一些课外的调研或者考察,使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环境有更为清楚和理性的认识。通过这些实地的考察使学生将书本内容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要注重网络资源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为自主地学习,实现其能力的提升。

篇4

《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研究列为2006年的重要工作,明确提出“国务院组织开展全国功能区划规划研究”。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在学习乡土地理过程中若能贯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将更有利于学生将来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因地制宜地建设家乡。

一、我国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

(一)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功能区,顾名思义,就是指承担了某类特殊功能的区域。一般认为,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二) 我国界定的四类主体功能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是“十一五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全国国土空间最新布局办法。根据这一布局,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二、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与初中乡土地理的关系

(一) 以一定区域为研究对象

我国的主体功能区的研究对象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按照法定范围或自然边界确定。初中乡土地理中的“乡土”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无论在国家层次还是在省级层次,原则上都是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而初中乡土地理中的“乡土”的范围也是指县一级行政单位,所以二者研究的基本单元是一致的。

(二)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明确要求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使某个区域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初中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我国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初中乡土地理的教学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乡土地理的教材建设参差不齐

从课程管理上讲,乡土地理教材主要是由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开发编写。在经济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地区,有很好的配套乡土地理教材。但是在经济条件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由于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 乡土地理课程的实施难度较大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初中开始,地理才专门作为一门学科学习,而乡土地理涉及区域地理的多个地理要素,由于学生的地理基础很薄弱,地理教师的地理教学进度必然放慢,教师要花很多的心思为学生打牢地理基础知识。

(三) 对乡土地理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

7―8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目前对初中乡土地理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依照传统的单要素讲解为主,太过于把学生的视野局限在一个区域,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扩展。乡土地理的教学应使学生着眼于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而目前的乡土地理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不够灵活,这样的教学远远没有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初中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即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四、我国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把初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统一到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上来

着眼于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之一。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初中乡土地理的教学的基本地理单元都是县一级的区域。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一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该区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更有指导意义。

(二) 把对地理单个要素的分析转向要素的综合分析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之一是统筹考虑一个区域的各个要素,并把它综合到一个类型区里。乡土地理的教学,教师可根据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来引导学生根据家乡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探讨家乡目前开发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假想未来家乡的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 图像教学

[中图分类号] P90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335-1

1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图像是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一种地理认识的工具。一方面它能够使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另一方面将地理知识与地理图像相结合,将理论与真实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联系起来,能够加深理解,方便记忆。同时地理图像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图像教学是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助力,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理图像教学,对于教育改革、拓展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任务

初中地理教学的任一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图像语言,二是培养学生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工具自觉主动进行地理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具体来说:

2.1使学生掌握地图图像语言

使学生掌握和孰记常用的地图符号、地理标志,把实际事物的形象与地图符号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熟练提取图像中地理信息的能力。尽可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返回其所对应的图像中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抽象记忆。

(2)变形课本的地理图表的能力。对课本中各种形态的图像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例如由立体图、平面图的相互变形;直观图、示意图的变形等等

(3)简化抽象的地理图表的能力。把包含有提示性质的内容的图像或者复杂综合性的图像进行适当抽离或者简化,使图解变得抽象、简炼,以方便理解。

(4)图文转换的能力。将图像转化为文字语言,将其所要表达的所有信息提前出来,或者将文字用图像及标示表现出来,保证两种语言在转换过程中信息量无遗漏丢失,表达准确,各种图像语言运用合理。

2.2培养学生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工具自觉主动进行地理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地图,这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方面的教学中我重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空间感。培养空间感,首先要在教学中从认识地图、地球仪开始,从小到大,从区域地图到国家地图到世界地图,培养建立每一个点的空间地理坐标的意识,从立体空间的角度体会世界的空间性。

(2)培养轮廓感。对于图像中出现的具体轮廓,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利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法记忆轮廓,记忆各种海岸线的走向,大陆的形状,国界线的边缘。

(3)培养学生利用图像工具学习的习惯。养成在学习地理时做到图不离手,图不离口,图不离心的良好素养。在地里学习中,每个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都能在头脑中迅速搜寻出对应的图像和直观的解释,能够迅速将各种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思维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图像,就掌握了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学生要自觉利用图像工具自学、探索,建立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地理学习的自主性。

3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图像种类

初中地理教学中设计的图像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主要包括:

(1)地理教材中的经常出现的辅助文字进行描述和加深理解的配图,这一类图通常实用性不强,只是文字的一种插图,增强信息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

(2)传统的地图、景观图、实物图、剖面图、统计图等图表,这一类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辅助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图像语言的重要关键,是解释各种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最常用图像,已经固化形成一定的符号语言系统。

(3)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的图像资料和影像资料。如地球卫星照片、卫星影像、卫星云图、电子影像、幻灯、投影和录像等,这一类图像对于加深理解,更真实的感受地理现象有较大作用。

4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方法

4.1以文释图,从形象到抽象

通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体现了思维的飞跃,这个过程在初中地理教学大纲里是一项学生必备技能之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以文释图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图像描述地理现象,这仅仅是对表象的认识,是对图像信息的机械化读取;二是能够根据图像归纳地理规律,这是对图像信息的粗加工和预处理,开始涉及本质内容;三是通过更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将图像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分析最终得出具有价值的结论,这一过程就是通过图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4.2以图释文,从抽象到形象

以图示文刚好和以文释图的过程相反,是将文字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理解,有助于掌握和记忆。图像具备文字所没有的表现力,能够更加直观和明了地表现地理知识。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

4.3以图释图,转变思维角度

指用一张新图来表述原图。以图释图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纯熟的绘图技巧和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图释图实质上就是思维方式、思维角度的转变,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同样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4.4补全图像,理论付诸实践

根据地理图像信息得出结论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未捕捉或者无法捕捉全面的地理信息加以补充完善。这一过程是将纯理论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对地理现象的推测上,是地理规律探索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李亚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才智,Intelligence,2011,(4).

[3]郑银虎.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才智,Intelligence,2010,(3).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图像;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图像系统是对地理知识中各种图像的统称,它是直观体现地理知识的一个有效载体。地理图像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经过一系列的分布、组合以及联系,最后以图为涵盖,从而展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一、分析地理图像教学的几大类型

1.统计图教学

地理统计图是在地理事物中,借助数量关系,从而形象地反射出需要表达地理事物的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地理统计图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许多地理现象与难以捉摸的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分析与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出具体地理事物所含有的特有特征,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得到正确结论。

2.地理景观图教学

初中地理景观图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主要包含摄影图与描绘图两种模式,但是相对而言,摄影图显得更加生活化与具体,而描绘图则凸显出某些特定的重点部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景观图比较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地理学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单纯的景观图就分为许多复杂的形式,所以很多地理景观图学生根本看不懂,而且也无法产生联想。所以,如果能够合理进行初中地理景观图的教学,将会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理学这门学科。

3.地理地图教学

地图不言而喻了,可以说地图应属于地理教学中的灵魂部分,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教地图部分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掌握。然后根据实际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地图定位方法,从而认清某种地图所代表的某片区域。并且,还应该带领学生了解地图上某些特有的特征,比如山脉、海洋、盆地等,从而直接联想出特定的区域,加强地图与地理现象、特征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探究。

4.地理示意图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示意图大多属于成因示意图,也就是它经常会与统计图一同出现,用来表述地理现象与地理特征的形成。所以,在示意图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确定好某项地理事物所处的具置,进行定位,然后再对其进行要素分析,从而解释地理现象,最后归纳总结规律。

二、初中地理图像运用注意的问题

1.养成用图、看图的习惯

初中地理教学中,在运用地理图像系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如何养成看图、用图。因为,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图像的运用几乎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图像这关过不去,地理这门学科根本无法继续学习。所以,一旦学生掌握了图像的基本要素与规律,并且能够通过图像所提供的位置、特征、地形等信息分析出它所表达出的位置,那么,就能够深层次地调动出学生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可以变相地说,它是一种诱导因素,可以诱导出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他的诱导作用,一切都成为过往云烟。

2.挖掘地理图像中所蕴含的信息

地理教学中图像所蕴含的信息是相当丰富的,可以说一百个人看一张图能够分析出一百种可能,这就是图像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从地理图像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重要指标,也是为了社会实践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初中地理教学是否能够真正成功,完全就是看待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图像信息。不仅仅是地理教学中的图像,世界上只要存在图像的地方,都具有庞大的信息量,而这也是为什么地理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这方面技能的重要原因,可以让学生更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从而能够全方位地分析所得到的信息,解决所面临的困难,这就是地理图像教学的深层次含义。

3.给学生建立一个专门绘制图像的作业本

当然了,“学以致用”这句话永远适用,前文大多数说了“如何学”,最终目标还是应该“如何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于图像系统的运用,教师应该更为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绘制图像的作业本,让学生自己动起手来,把自己觉得重要或者无法理解的图像绘制出来。这样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所学知识的认知,也能够增强对于地理学科其他知识的了解。所以,想要真正了解到图像中所蕴含的信息,光是看是不够的,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加深对于地理图像信息的印象。

总之,在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地理地图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开启动手绘制地图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读图、看图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直观性

地理是一门极为特殊的学科,它需要以各种各样的图像形式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形象化,起到了语言文字难以解释的作用。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深奥知识的探索力,使单调沉闷的课堂变得有活力、有朝气,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地理教科书中新颖图像的选取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学中有趣图片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图像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着各类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图像内容丰富,所学知识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教师如果利用好图像这把宝刀,那么学生将会更加有兴趣和热情地学习地理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探索力。图像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图像的讲解,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这样才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分类与运用

1.地图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最基本的图像。首先,教师要对课本中的地图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中的地形、海陆以及经纬度的位置,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析地理区域形成的原因与历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书中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中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有趣图片,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教学变得直观化、形象化。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四大地理区域形成的原因历程。这样一来,学生既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2.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地理事件的演变、成因,规律、发展的情况。示意图把文字概述形象化,复杂知识简单化,抽象理念具体化。八年级湘教版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教师可以用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这样可以使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通过示意图的展示,凌乱的内容变得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景观图

景观图从字面理解就是一些风景类的图片,但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经历中,教师总是忽略这些景观图像,觉得无非就是一些景色,没什么大用途。而事实上,利用景观图教学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举例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南方地区盛产水稻:北方地区盛产苹果和梨;青藏地区的特点则是拥有大量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例如,藏羚羊、金丝猴、野牦牛、羚牛等著名动物;西北地区则拥有很多风景名胜,如,甘肃的敦煌、宁夏的西夏王陵……教师可以找出四幅有关这些地区特点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容易记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4.统计图

地理中的统计图和数学中所讲的大同小异,地理统计图是由地理数据所构成的。统计图的应用可以使大量的数据变得直观化。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这一节教师可以用统计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利用图像教学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图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地理这门学科中,抽象的知识很难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反而利用图像向学生讲述知识要点更加方便理解和记忆,图像教学把地理这门学科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图像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图像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探析[J].新课程:中,2015(8).

篇8

一、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类型

1.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中常见的图像,也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必备的工具。地理教师在课堂应用地图教学过程中,首先自身应充分掌握地图的相关知识,并对地图中所反映的内容有明确的认知,进而有效引导学生读图。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准确在地图上定位,寻找海陆位置以及经纬度,结合地图所示,描述当地地形特点。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领悟,结合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对地理空间分布特点加深记忆。

2.示意图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示意图同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多为成因示意图,主要内容是客观清晰地描述某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以及地理事物的成因,在教材中很少单独出现,配合统计图,更为直观。在示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地理事物在地图中所处的位置,根据自身的了解来描述地貌特征,随即将各个要素进行分解,促使学生主动分析地区的地貌特征,进而揭示当地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发展历程。经过多重示意图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对地理现象发展历程的领悟能力,归纳得出其中存在的事物变化规律。

3.景观图教学

地理教材中的景观图教学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包括描绘图以及摄影图两种类型。相比较而言,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对摄影图的分析,其最大的特点是真实,但是需要学生去深入分析表达的侧重点。而描绘图对于侧重点的展示更为直观,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地貌特征的差异,学生难以直观地了解其中表达的内容。景观图由于自身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合理运用景观图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加深对图像的记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4.统计图教学

统计图一般同示意图一起出现,主要是集合了数字统计资料,对某一地区地理特征以及数量关系直观的反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统计图教学能够充分揭示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积累对事物的统计分析能力,强化对图像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得出地理现象所具有的特征,并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图像教学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地理图像的理解能力,首先教师自身应明确对图像教学的认知观念,加深对地理图像教学的重视程度,树立地理知识应结合图像进行分析的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对于图像的重视程度较高,图像占据较大比例,并非繁琐的文字叙述。图像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当代学生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图像教学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读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读图能力需要培养,尽管部分地理知识图像相较于文字有着更为直观的描述,但是初中生在理解图像的过程中往往只有浅显的了解,难以看到实质内容,如果缺少教师的引导,图像将难以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既要学会发现重点,又要得到深刻的启发,仅靠教师的讲解仍然难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应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找到乐趣,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锻炼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

篇9

关键词:图像教学;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69-02

图像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图像进行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能够形象化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分两个部分对初中地理图像教学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图像教学的好处,然后提出几点具体的图像教学方案。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图像教学的好处

1.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扩散。一般来说,地理图像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明显,并且这些知识点一般比较复杂,难以理解,教师通过图像进行知识点讲解,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知识,这样就能够避免死记硬背的缺点。例如,在讲解我国各个省市的基本轮廓时,就可以通过图像进行讲解,让学生观看图形轮廓,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扩散其思维,促进知识的理解。

2.能够加深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学效率。纯文字性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而运用图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所讲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图像,有助于学生从具有针对性的图像中直观地获取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个地区特有的地貌或者地形等,学生看见和自己生活区域不同的地区状况时,会产生好奇感,容易集中注意力,这样就能够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富有活力,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图像分析,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记忆和比较,从而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当讲述河流方面的知识时,通过看图像,学生可以明白黄河最终是流向了海洋,而对塔里木河最终是怎么样消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两者相互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更容易记忆。

二、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方法分析

1.通过运用地理图像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地理教学中,文字和图像相结合教学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以及结构等进行合理划分,并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图像,设计包含课程内容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景进行知识传授,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知识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图像,可以准备一些气候分布图,也可以准备一些人们穿着各个季节衣服的图像,让学生区分同一天穿着不同衣服的人们所在的大致位置,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图像。也可以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这样询问:“为什么有些时候太阳会很明媚,而有些时候,天气是灰蒙蒙的呢?吸引起来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进行讲解,通过具有吸引力的讲解,把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2.设计动态模拟图像生动展现教学内容。初中地理学科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单靠文字性的讲述不能较好地传达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图像模拟,将完整的图像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将发展变化的地区自然状况通过多媒体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在好奇中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不容易了解季风方面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气压进行内容讲解,教师可以依次制作这样的动态等压线分布图:大陆地表性质均衡时气压带的分布以及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气压变化,把气压带切断时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布局和间隔,最终是由于气压差异导致风的形成,然后引出季风,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知识。

3.加强实践活动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图像运用能力。传统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进行知识记忆,纯文字性的讲解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样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强知识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水文以及地貌考察,组织运用实地地图寻找目的地的比赛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加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图像运用能力。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次探路比赛,事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大型公园中进行探路,可以自由游玩,走到某一个地点时拍摄几张照片,走到终点之后再返回原点集合,然后完成任务。任务是根据自己对路线的记录绘制地图,设计一张自己的行程图,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公园的景观,还可以对地图的运用有更深的了解,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进行知识讲解,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图像情景教学法、比赛法、动态模拟图形法等,都是比较好的图像教学方法,在运用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96-01

运用初中地理教材资料中那些阐述地理知识的图像来进行地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即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应用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图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几种类型

1、地图教学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最为常见,是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进行地图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了解读图的要求,引导学生读图;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定位并根据实际需求带领学生将所寻找的地理事物的海陆位置、经纬位置以及地形位置等等全部认清;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相关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对地理事物达到更深地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应带领学生按照大纲要求记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

2、示意图教学

成因示意图占据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示意图的绝大部分,它主要用于阐述地理现象或者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常与统计图一起出现。教师在进行示意图教学之时,首先应让学生对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明确知晓,然后分析其要素状况,对地理现象的发展历程进行揭示,对于这之中的规律进行归纳。

3、景观图教学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景观图主要由描绘图和摄影图两种类型组成。对比发现,摄影图较为真实,而描绘图则更加突出重点。虽然景观图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地理环境如此复杂广阔,学生无法对很多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进行直接地想象。这时,对地理教材中的景观图加以很好的利用,做好景观图教学工作,地理事物的直观性就能增加,深化学生的理解。

4、统计图教学

借助数字资料,直观反映地理事物间数量关系的图像即为地理统计图。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统计图能够帮助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揭示,提高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通过认真分析统计图能够帮助学生将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全部特征进行推导,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二、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几大步骤

1、例用图像导入新课

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利用图像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教师应多选用艺术感和感染力较强的图片来导入新课,因为这样的图片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图片选好之后,教师还应设计出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引言。

2、利用图像设置疑问

设置问题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积极地进行思考,这属于有目的的思维引导。通过图像设置疑问,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能想到生动形象的图像,学生能够通过对图像的感性认识来获取理性知识,这样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3]。利用图像设置问题的关键是利用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教学生对地理图像进行分析

分析图像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图像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取图像中的地理信息,通过感性材料获得理性知识。分析图像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对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解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像分析方法。

三、初中地理图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不断完善地理教学地图

通过利用和完善地图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像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建立专门绘制图像的作业本

图像教学的成功既需要老师把图像利用好,也需要学生对图像能够熟练使用。所以,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作业本专门用来绘制图像。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所学图像的认识和理解就能够加深,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想要理解地图所描素的内容,光看图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绘制地图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印象才能加深。

3、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图像

用作业本绘制地图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并理解地理知识,而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地图则能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态度得以端正。地理教材中所叙述的文字有些枯燥难记,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思考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图像,然后让学生亲自绘制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快速记忆,学生的画图能力也能加强。

四、培养学生用图、看图能力

在进行图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用图、看图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找出存在于图像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位置等等进行掌握。这样教材内容被融入到了图像中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感性直观。学生用图、读图的习惯一旦被培养起来,学生在记忆地理知识时各种感官都能被调动起来,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

综上所述,图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结合地理图像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图像教学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利用图像导入新的课程,然后依据图像向学生设置问题,再让学生对图像进行分析,最后安排学生比较不同的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图像教学,老师应该不断地对地理教学地图进行完善,号召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的习惯,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如意.图像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华章(教学探索),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