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旅游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旅游市场;SWOT分析;策略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SWOT分析

(一)strengths(优势)

1.市场前景广阔。根据教育部2009年底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超过2000万,位居世界第一。仅笔者所在广东省就有普通高校11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33.41万人。巨大的消费群体数量为较大客源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细分市场极具发展潜力,属于新兴旅游市场,市场前景广阔。

2.闲暇时间充裕。大学生旅游市场较之于其他市场而言有更加充裕的闲暇时间。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包括周末、法定假日(含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元旦)、寒暑假,大约有180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9%。其实大学生的时间不仅于此,曾有人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大学四年时间可以读完3.3个本科,足见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之多。充裕的闲暇时间为大学生出游提供了时间保证,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十一、暑假和寒假等较长的闲暇时间段出游,周末出游比例不大,且出游时大多选择的为短途一日游线路。

3.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目前大学生家长的观念逐渐更新,大部分家长鼓励子女出游以增长见识,扩大视野,且在寒暑假期间,家长往往会陪同子女一同出外旅游。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各种奖学金支持、勤工俭学等,为大学生出游的经济条件打下了基础,大学生出游的客观条件基本具备。

4.出游愿望强烈。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冒险精神,对旅游怀有极大的兴致,出游愿望强烈。一方面由于学习空间的限制,大部分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三点一线,狭窄的活动空间和学生竞争的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单调、枯燥,旅游在帮助大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可以帮助消除其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紧张和压力;另一方面在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外界社会的同时,大学生对异地的社会和文化抱有更加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迫切希望亲身去经历和体验外面精彩的世界。

(二)weaknesses(劣势)

1.旅游消费水平偏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到目前为止仍属于消费一族,虽拥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可供假期外出旅游,但从该群体的外出消费水平来看,仍相对偏低。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旅游日平均消费额在100~200元之间的占到总人数的41.2%,在100元以下的占到38.1%,即意味着80%的大学生的旅游日花费水平低于200元,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旅游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此外,大学生在出游时,对价格也非常的敏感,这一点也印证了大学生旅游消费能力相对不足。

2.市场受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大学生旅游市场本身的特殊性――对价格更为敏感、对旅游产品的需求特殊,面对这一庞大市场,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潜力认识不足。大部分旅行社所持观点是:“大学生旅游,既要省钱,又要玩得痛快。旅行社难以找到良好的额经营模式和赢利点,这块市场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基于这个原因,很多旅行社对该市场的重视不够,也未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开发、规划专项旅游产品。

(三)opportunities(机遇)

1.政策支持。为打造旅游强国,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扶持旅游和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大力完善了住宿、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态度为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物质配套和政策保障,有利于带动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

2.经济形势良好。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为我国旅游市场的扩张提供了内在的活力。

3.旅游市场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我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广阔的旅游大市场带动下,大学生市场作为我国整体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threats(挑战)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对政治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为此,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突发性事件影响,尤其是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H1N1流感等。事实表明,突发性事件会使得居民旅游需求暂时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策略

根据上文的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既拥有自身的优劣势,又面临外部机遇和挑战(如表1),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结合SWOT分析表可采取以下策略:

表1大学生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表

(一)量体裁衣,开发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

大学生拥有强烈的出游愿望和动机,追求此刺激、体验,渴望参与,但消费能力有限。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产品时,应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思路,可根据大学生出游动机、闲暇时间、出游形式等不同推出不同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1.根据出游动机设计不同旅游产品。大学生出外旅游动机主要包括观光游览、开拓视野、体验参与、增进感情,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针对性的开发集观光性、参与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大学生旅游产品,设计适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竞技精神、增进友谊、益智健身的互动产品,如修学教育旅游、登山健身游、漂流、游泳、户外交友、野营等。

2.结合出游时间设计专项旅游线路。针对学生假期集中、时间固定、相对充裕的特点,可推出假期游、国庆游、五一游、周末一日游等专项线路。如笔者所在院校校园内的怡众旅行社在周末推出的增城自行车一日游,专为在校学生量身打造,该线路推出后在学生中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效果。此外,在出游方式上,一方面可推出以班级或社团形式为主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散客的出游,可将各旅游项目分别列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组合,如住宿、交通、游览的选择组合等。

(二)注重产品价格比,根据大学生消费能力定价

因经济条件限制,大学生对价格比较敏感,大学生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弹性较大,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多数大学生的出游动机,形成最终的规模客源市场。在制定旅游线路的价格时,一方面应该走低成本路线,餐饮、住宿等产品不讲究豪华,舒适即可,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另一方面可根据出游的不同时间和地点制定不同价格。这样既可利用淡季和温、冷景区的优惠价格吸引大学生,又可充分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调节旅游企业的经济收益结构。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推广和促销方式

1.与校内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合作。目前,我国高校内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十分活跃,许多高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协会、导游协会等,该类组织主要由校内学生组成和领导,在大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与这些社团、组织合作,通过活动赞助、冠名等方式,深入校园内部,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将品牌逐步融入大学生群体当中。如以笔者所了解的某旅行社为例,其通过赞助校园导游大赛、开办培训讲座等形式,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节省了人力、财力,达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2.积极培养校园学生。大学校园充满了学术氛围,强商业性的广告宣传或人员推销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为了消除大学生对企业的不信任感,旅游企业可聘用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固定旅游直销人员,利用其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交际范围广、朋友多的优势,长期宣传、销售旅游产品,达到深入扎根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

3.利用校内自有网络、平面、广播等宣传媒体。目前,校内网站与论坛、校园广播及平面宣传栏等媒体对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有着较为强大的影响,而且比一般的校外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因此,旅游产品的供应商,通过给其提供赞助进行合作的方式,发挥这些平台的宣传作用,会起到较为良好的营销效果。

三、结语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学生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细分市场极具发展潜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学生旅游市场至今仍没有进入成熟、稳定、繁荣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旅游企业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旅游市场内部自身的优势,规避其劣势,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政策和经济机遇,有针对性的开发、制定符合该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线路,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形式,就必定能抢得先机,并在该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胡迎春,张东伟.《大学生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8(12)第4期

[2]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J].新西部.2008(22)

[3]余琳.《如何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J].经济师.2004(10)

[4]陈洛.《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探讨》[J].技术与市场.2009(4)

[5]尤乐嫣.《浅谈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3)

[6]刘知勇.《高校旅游市场营销研究分析》[J].时代经贸.2006(12)

篇2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篇3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 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地区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重庆铜梁近来的乡村旅游独树一帜,本文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和思考。

1存在的问题

1.1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乡村旅游发展认识存在误区,没有用社会综合效益来衡量乡村旅游的发展效果,而简单地认为乡村旅游发展就是图热闹、做政绩,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冷不热。此外,我区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影响到开发整体进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区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共同解决,才能推动乡村旅游又快又好地发展。

1.2缺乏精品旅游项目,难以形成市场规模效应。

我区生态旅游资源相对缺乏,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现在已经启动重庆龙温泉生态度假区、安居古镇、“五朵金花”和黄门风情小镇等一批较有市场前景的乡村旅游项目。但龙温泉度假区建设初见成效,安居古城和花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怀远古韵的贝妮王国处于启动建设状态。因此,我区尚缺乏像“中国死海”那样的在全市和西部地区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精品旅游项目,因而一直未能有效打开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树立乡村旅游市场品牌,对游客产生强劲持久的吸引力。

1.3乡村旅游发展专业人才匮乏

从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来看,不管是业主、管理团队还是服务团队都基本是半路出家,专业人才较为欠缺,将严重影响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策划、规划、建设、经营、服务和市场开拓等工作,不利于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

1.4农民参与性弱,增收渠道有限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农业生产的补充,增加农民的收益。其发展模式往往为政府投资完善地区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农户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要求开办家庭旅社、休闲农庄和服务社等小型乡村旅游经营设施.二是相当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农民个体开展乡村旅游相关经营活动市场风险较大。三是目前我区乡村旅游项目均以资金规模较大的业主投资和经营为主,农民参与性和收益有限。

2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建议

2.1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合力

取得铜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的共识。一是认识到乡村旅游直接面向农产品和休闲旅游“两个市场”,具有明确的市场基础;二是认识到我区发展乡村旅游具备“两大优势”,即位于成渝两个市场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好;五朵金花、龙温泉、黄门风情小镇等休闲旅游项目易整合,整体集群优势明显。

2.2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开拓客源市场

尽快推进“五朵金花”项目建设,将其建设成集“龙文化、川东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项目,打造铜梁“四季花香”乡村旅游品牌。加快重庆龙温泉生态度假区、安居古镇和高尔夫体育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自驾游基地等创新型乡村旅游体验和服务项目,抢占市场先机,争取乡村旅游市场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号召力,形成“乡村旅游首选铜梁”的市场导向。

2.3加强宣传营销打造市场品牌

尽快完成《铜梁区乡村旅游营销规划》,加强乡村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由旅游局牵头,以全区同一品牌、整体营销为主,景区景点自我宣传为辅的方式开展宣传营销,在宣传营销中,要注重文化营销、故事营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等多种手段,以特色文化、交通便捷、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元素,塑造“龙舞之乡、中华第一龙村、中国第四大古城”的铜梁乡村旅游品牌。

2.4加强旅游人才储备和建设

(1)加强本地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开设导游、旅行社经理、酒店管理和公务接待等培训班,定期举办旅游发展论坛、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现有人员队伍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水平。(3)做好“引智”工作,加强与旅游学院、旅游公司和职业学校的战略合作,依托他们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加强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和业务方面的合作。

篇4

关键词:祁门红茶;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发展策略

SWOT分析法又被称作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的,主要用于企业战略管理。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态势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优势

祁门县地处安徽省南部,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群山连绵,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云雾多,土层深厚,土壤质量好,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祁门现在茶园15万亩,茶园全部通过了无公害认证,是安徽省唯一全是无公害茶园的茶叶县。

(二)区位优势

祁门有“安徽南大门”之称,与江西省毗邻,交通十分便捷,省道326、皖赣铁路、黄祁景(S35)高速贯穿全境,可直通上海、武汉、杭州等大中城市,祁门西距庐山290千米,东北距西递宏村30千米、东抵黄山(景区)90千米,地处连接东部旅游圈和西部旅游圈的黄金通道上,为发展祁红茶旅带来便利条件。

(三)品牌优势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更是“红茶”中的佼佼者,祁红一向以香高、味纯、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安徽省志•农业志》载:“祁门红茶是中国功夫茶中的珍品,独具一格,还有蜜糖香,又似蕴藏苹果香,非其他红茶所能比,国外赞誉为‘祁门香’被列为与印度的大吉岭和斯里兰卡的乌伐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四)红茶文化资源优势

祁门产茶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红茶文化底蕴深厚;祁红独特的制作工序,从采摘到初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再到精制(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都有严格标准,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祁红茶旅文化的特色;深厚而又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必定会促进祁红茶旅的发展。

二、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劣势

(一)区域发展滞后

祁门县属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由于受到经济、交通、传统观念的主客观因素影响,祁门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呈现出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率的发展态势,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临近的其他区县;祁红茶旅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加之祁门县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使得茶文化旅游的收益微薄;另外目前祁门农业比重略大,旅游服务业比重低,制约了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产业发展薄弱

现阶段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尚未形成茶文化观光、茶文化度假、茶文化健身休闲、茶文化娱乐参与等多层次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结构[1],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单一格局,缺乏体验性、参与性旅游形式的补充;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目前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的管理和协调体制,使得结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打造绿色旅游商品的构想不能实施。

(三)旅游资源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

祁门县内茶园面积共有15万亩,茶园旅游资源面积属安徽省前列,但是从整个区域看,历口、金山、黄家岭、贵溪等地都有茶园,茶园分散各处(见图1),导致祁门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体现不出来,开发出来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对游客缺乏吸引力,难以打造成精品旅游线路.

(四)茶文化旅游观念有待转变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大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政府也以GDP数量的高低作为官员绩效考核标准。在茶文化旅游中重“茶”轻“旅”的意识还没有转变,茶文化旅游市场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对当地的经济提升作用不明显,因此导致各个层面都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忽视了与茶文化有关的旅游项目的挖掘[2]导致祁红茶旅知名度和美誉度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

三、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机遇

(一)祁红茶旅市场前景可观

随着体验经济和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茶文化旅游日益兴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其中[3]。生态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追捧;祁门红茶以其独特的红茶文化,独特的地理区位,独特的自然环境符合现代人的旅游方式,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为祁门茶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旅游市场前景看好。

(二)旅游业繁荣,带动祁红茶旅发展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迎来黄金时期,祁门旅游业呈现出大发展态势(见表1),2011年—2014年全县游客接待总量同比增长50.4%、-6.7%、10.3%、3.9%和10.3%,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5.2%、-5.2%、4.7%和13.0%;同时一大批旅游资源被开发,祁门县境内牯牛降自然生态景区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祁红产业园建成运营,茶文化生态旅游区、打造祁红茶旅精品线路,从而带动祁红茶旅的发展。

(三)政策扶持,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国内旅游促使资金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经济发展的作用[3]。祁门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区建成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的发展定位,既能够使本地旅游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又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祁门茶文化旅游的威胁

(一)茶旅产品竞争激烈

30°N是出产名茶的黄金地带,中国十大名茶安徽独占三种(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另外太平猴魁、屯溪绿茶、岳西翠兰在安徽省内都是著名的茶叶品牌,所以开展茶文化旅游竞争压力大;祁门所在的黄山市旅游资源众多(国家5A景区3个,国家4A景区14个),竞争异常激烈,黄山、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对祁红茶旅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茶旅产品开发风险

红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为了能够吸引游客的关注并能够购买所开发的旅游产品,旅游消费市场是旅游产品开发考虑的重要因素;任何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前都需要有周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同时市场开发需要投入的相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后能否成功还存在一定的风险[4]。

(三)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祁红茶旅的良性、健康发展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原始性、唯一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是自然和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若开发不当,保护不力,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永远消失[5]。随着祁门旅游业的发展,来祁门的游客增多,对区内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祁红茶旅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显得尤为重要。

五、祁门茶文化旅游发展SWOT矩阵

根据以上对祁门茶文化旅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可以得出祁门茶文化旅游发展SWOT矩阵.[2][3][4][5][6]通过SWOT方法对祁红茶旅内外环境分析表明,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总体来讲,优势强于劣势,机遇强于挑战,祁门茶旅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机遇和有利的内部条件,把握住机会,以祁红文化高端之旅为品牌核心,整合内外部资源,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前提下,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迅速打开市场,产生客流,打造具有竞争性的经营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同时通过价格杠杆、促销策略、渠道方案,四个系统,同时发力,抢占市场,进而完善。

参考文献:

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张琴.安徽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3.刘婷.基于SWOT分析的黄山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侯大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武夷学院学报,2014,(4):22-25.

施荣连,赵家泉.临沧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2,(3)3:11-13.

篇5

一、要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我县今后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抓

发展旅游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紧张压力。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资源紧缺矛盾将表现的非常突出。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污染少、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效益明显等特点,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有效缓解资源压力,而且能较好的解决产业发展与环境承受力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可以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相比而言,我县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总体上并不存在优势和突出之处,但我们的旅游业发展却有相当的优势,不仅山水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而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较强的产业规模、基础和市场知名度以及旅游发展经验,旅游业发展的潜力非常大。但目前这种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今后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把丰富的资源、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可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旅游业,对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从我们多年发展旅游业及近几年的农家乐旅游最能得到证明。因此,从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必须坚定不移的把旅游业作为今后我县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抓。

二、要切实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合力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和所在的乡镇,而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乡镇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特别是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旅游业在地域管理上进行了重新调整,希望各旅游乡镇(街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完善旅游产业规划,积极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为当地旅游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县级职能部门要高度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提高各项优质、高效的服务;县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责起旅游日常管理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及旅游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做好旅游促销、行业管理、行业服务等工作,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各旅游企业要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整体与局部”关系,不仅要配合、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而且要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发展氛围。希望通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使我县真正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旅游、关心旅游、支持旅游”的大旅游格局。

三、要努力提升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

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主要的问题不是规模和数量,而是旅游产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县的旅游经济的竞争力总体不强。我们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提升旅游竞争力:

一是要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滞后,是我县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我县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薄弱环节。今后我们要按照营造与富春山水相匹配的旅游环境的要求,根据游客的消费需求和目前服务设施结构,通过招商引资、民间投资等途径,加快建设一批较高档次的宾馆饭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强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二是要不断的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环境是重要的竞争力。我们有些很好的旅游资源为什么竞争力不强?除了本身的产品品味不高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旅游服务不够好。多年来,我们过多的追求旅游硬设施的建设,对旅游服务质量关注不够,从而影响了旅游竞争力。所以,今后我们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一定要在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人员素质,提高旅游直接服务水平;要加强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旅游行业管理制度,完善旅游咨询、投诉等服务工作机制;要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规范景区内各种租赁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旅游违法经营行为。要通过一系有力的措施,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到桐庐能得到安全、高质、规范、周到的旅游服务。

篇6

关键词:田园;市场;开发;利用

田园养生市场的火爆说明如今生活、工作在大都市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迫切渴望了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享受和亲近大自然,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放松,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目前问题是田园养生市场混乱,缺乏有效的地区特色建设和对市场目标人群进行精准的定向服务,难以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和持久的市场占有率。

1对于田园养生风光的开发要重视自然环境保护

田园养生游的基础在农村,它的旅游模式与现代城市观光、风景名胜景点游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自然环境以乡村地区为依托。它的首要经营环境是在农村地区,其农村特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是吸引旅游者驱车观光的最大资源优势。农民的农业生产过程、农村村容村貌、农民日常生活场景都是吸引城市人进行农村田园养生旅游的原因[1]。然而,由于经济和社会文化差异,农村与其他旅游相比,具有生活自然性、活动季节性、资源依赖性、区域差异性等显著特点。田园养生系列旅游可以依托的资源包括:田园风光、农事活动、农村生活、农村民居村落、农村宗祠寺庙、农村民俗风情、农村文化、农村服饰、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农村饮食等[2]。因此,保护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才是更好地开发田园养生游的基础,因为农村的自然环境比城市更加脆弱。

2对于田园养生特色旅游的开发要考虑地区环境因素

田园养生旅游的开发,离不开食、宿、游、购等几个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在打造田园养生旅游的同时,要针对地区的特色进行市场开发。而不要使农村养生项目像我国诸多县城城市化进程中那样,千县一面。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农村,应以地区特色自然环境为优势,打造以“洗海澡、钓海鱼”为主的田园风光养生活动[3]。在以内陆为主要地区的农村,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环境优势,开展具备当地农村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例如磨豆腐、种植有机蔬菜等。

3在打田园牌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和投资

田园养生风光游的发展和兴旺,不能仅仅依赖自然环境吸引力和农村区别于城市的一些地域特色,吸引游客进行养生旅游的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人文环境和人文内涵。以铁岭地区龙泉山庄为例,地处东北农村地区,自然环境具有冬冷夏凉,绿树成荫的特色。然而,当地田园风光游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地方民俗表演——二人转和充满地方风味的养生滋补药膳,并最终在与周边同类田园养生旅游项目的竞争中胜出。这给田园养生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明确的市场指向,那就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但一定要有人文内涵的充实。此外,对于人文旅游的经济和商品市场的开发也是田园风光游的一项重点。农村服饰、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农村饮食等有形物品,都可以成为田园养生旅游的衍生品[4]。这些资源开发得当,将成为具有浓郁纪念性、实用性、地方性和较强可再生性的旅游吸引物。农村旅游商品开发问题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改观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利用和开发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挖掘农村地区的人文内涵,将田园养生风光游注入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对于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和加强第三产业市场经济建设,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有效地开拓田园风光养生游市场的潜力,提升田园养生活动的品味,增添城市人对于周末假期休闲旅游的田园旅游导向。并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人文环境的定位和重建方面入手,一定会在日后的田园养生旅游开发上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新时期我国农村旅游的发展[J].北京农业,2008(12):59-61.

[2]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21(3):12-19.

[3]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21(4):8.

篇7

2007年,是我旅游业发展的丰收年。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申报成功,*机场建成通航,第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召开,把我县旅游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平台;如何实现和推进旅游强县、旅游富县、旅游热县的发展战略,建设更加和谐富裕文明的新*。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亟待思考与解决的课题。我就*旅游商品开发的相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现状。辉煌历史遭遇尴尬处境,现实机遇面临严竣挑战,旅游商品该何去何从。

旅游产业是由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购物不仅是消费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旅游国家和地区创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旅游购物已占到旅游总花费的40%—60%,我国旅游购物的消费已达到了旅游总消费的20%,而我县却因旅游商品匮乏,旅游购物消费不足旅游总消费的3%,造成游客大饱眼福却两手空空的尴尬局面。

我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具有传统工艺的商品久负盛名,曾经远销海外;洞塘凉席清道光年间就已畅销东南亚,*风猪清朝时期就已成为皇室贡品,以及布依族土花布、瑶族蜡染、苗族刺绣、水族马尾绣、银饰、剪纸等,都是民间工艺的精品,也曾是我县传统旅游商品的代表,近几年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县旅游商品的发展却非常缓慢,甚至衰退,原有的民间工艺厂,银饰厂纷纷倒闭,部分民间工艺甚至面临失传的威胁(如洞塘凉席的编织工艺、*风猪的配方等),现有的旅游商品企业也是举步为艰、前途渺茫。

纵观我县旅游商品市场,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种类单一,没有文化内涵。目前市面商品基本上停留在干笋、香菇、苦丁茶、土花布等品种,没有很强的纪念性,实用性,更没有收藏性;2、缺乏精品设计和精美包装,产品附加值低。多数产品仍采用低档的普通塑料袋包装,很多商品甚至没有任何包装,属于粗放型的商品;3、缺乏旅游商品的专业开发和市场调研,没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多数商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没有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导致商品销量打不开;4、缺乏专业设计力量,设计、生产、销售严重脱节。目前没有一支专业的旅游商品设计队伍,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缺乏配合,导致设计不上档次、生产不上规模、销售没有市场的现象;5、缺乏行业指导和市场培育,不能规范化和规模化经营。目前多数商品仍保持地摊式经营方式,没有固定的市场和销售网络,导致商家找不到客户,游客找不到商品。在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精战略的今天,“两赛一会”已搭建了旅游商品经济的基础平台;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机场的建成通航和第二届旅发大会的成功召开,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现状却让人堪忧,如果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及时解决旅游商品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将会影响我县旅游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定位。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艺术品味还是经济实用、市场定位是发展前提。

我县由于长期处于旅游商品匮乏状态,少数商家为了弥补市场空缺从外地引进一些制作低劣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除干笋、香菇外,全是安顺蜡染、云南小工艺、黔东南刺绣等,于是形成了高档产品曲高和寡,低端产品又毫无特色、滥竽充数的局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条不足300米的街上,卖着各种各样的“小尿人”旅游纪念品,单是这一商品,它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7000万欧元,而在我省,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旅游商品安顺蜡染却象卖蔬菜一样的满布地摊而无人问津。旅游市场需要的到底是“阳春白雪”式的高档商品,还是“下里巴人”式的大众消费呢?关键是找准市场定位和产品特色,特色就是出路,没有特色的产品是很难有市场空间的。我县旅游商品基础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发和突破。

1、注入文化内涵,提高商品档次。加大对布依族土花布、鞋垫、扎(蜡)染,水族马尾绣、银饰品、牛角雕、剪纸,苗族刺绣,瑶族花腰带、背牌等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内涵注入和精包装设计开发,提高其商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生活用品变成工艺品,工艺品变成艺术品,艺术品变成收藏品,使其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工艺价值超过欣赏价值,收藏价值超过工艺价值。

2、加大以布依族土花布、蜡染(扎染)为原材料的日用品及装饰品设计,以水族水书、马尾绣、剪纸为基础素材的装饰品设计,以家庭用品,装饰品,壁挂艺术品等为突破口,丰富商品类型。

3、加大对香菇、干笋、茶叶、青梅系列食品,甲良辣椒,阳凤香米、*风猪、瑶山鸡、樟江蜜柚、*血桃、九阡李等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力度,提高商品包装档次,使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型。

4、在以上产品逐步形成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对独山竹编工艺、平塘牙洲陶瓷,以及本土竹木土陶等特色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力度,逐步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扩大市场辐射范围,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带动周边经济同步发展。三、产品。加大力度扶持地方企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本土产品支撑基础市场。

几年来,我县为了鼓励和扶持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但由于市场等诸多因素,许多优惠政策与帮扶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建设用地、税收、贷款资金等问题一直困扰企业发展,导致本地企业无法做大做强,外来企业无法筑巢安家。旅游商品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覆盖面宽的链条状产业,包含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形成规模与市场需要一定的周期。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对本地及外来投资企业给予资金、用地、税收、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设备和技术,本地产品形成规模后才会形成市场,形成市场后才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市场。农户加工配合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支撑规模经营,培育市场完善产业链条。

如今,旅游商品的概念已不同于以往,旅游商品的概念已涵盖到旅行生活中的必需品,旅行者购买的一切商品包括具有当地特色,能够唤起旅游者美好回忆的旅游纪念品等。如何利用旅游商品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实现多种经济相互促进的目的。

1、农户粗加工为企业供应产品雏形,企业深加工精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企业按市场需求为农户提品生产导向。

2、通过市场开发与产品包装,把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艺术品、特色农产品等推向旅游商品市场,扩大旅游商品市场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篇8

[关键词]旅行社业;削价竞争;非价格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竞争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营销中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一个以产品为基础,以争取顾客为基本目标,企业之间为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而在市场经营中所发生的冲突。这种冲突,常表现在商品的价格上,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常围绕着价格而进行市场营销竞争。所谓削价竞争是指企业为改善产品的交易条件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而单纯以降价让利为手段的竞争。

一、近年来旅行社业的削价竞争

我国旅行社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态。1978年以前我国只有两家以政治接待为主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不足以构成一个行业,也不具备经济的性质。1980年,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开始了我国旅行社的行业垄断经营的局面。198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外联权下放,1988年我国旅行社猛增至1573家,彻底打破了行业垄断的局面。从那时起旅行社业诱人的发展前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由于旅行社的行业进入壁垒低,更重要的是1996年出台新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以前,旅行社的数量不到5000家,还不是特别多,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竞争还不太激烈,旅游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旅行社的利润率比较高,成为人们所共知的“厚利”行业。受其高额利润的诱惑,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全民办旅行社”的热潮,旅行社成为各行业投资的热点。

近年来,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加,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都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一些旅行社以低价格吸引旅游者和打击竞争对手,其竞争对手则以更低的价格为手段进行报复,致使旅游市场上的旅行社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各家旅行社竟相削价,走进了削价竞争的误区,造成旅行社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无论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削价竞争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零团费”、“负团费”。2002年冬季,上海旅游市场突然刮起了强劲的“海南双飞”降价风,自12月中旬以后其价格连破1600元、1500元、1400元大关,甚至跌破1300元的行业公认最底线。要知道一张去海南的单程机票就要1520元,后来有所调整,但也在1360~1400元之间徘徊。引发这一价格大战的原因是淡季客源急剧下降,航空公司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加大市场促销力度。上海一些有实力的旅行社利用“包机”的特殊政策,以最低的“包机价”拿下机票,同时与海南的饭店、车队、景点、旅行社达成一致协议,各方让利,从而导致了这一轮空前的“低价”战和海南旅游热潮。进入2006年以来,削价竞争的现象仍时有发生。5月初,武汉某国际旅行社一口气推出4条双飞低价游线路,引得人们趋之若鹜,一时间使得其他旅行社门庭冷落。为抢回失去的市场,国内几大航空公司迅速和武汉其他出境社结成“同盟”。在几大航空公司的支持下,江城众多旅行社以更低的价格迅速推出相关线路,武汉旅游市场的价格战由此拉开。6月初,该旅行社再次打出降价牌——桂林、张家界、华东五市等双飞游线路降幅达到400多元,沈阳、大连双飞游更是降价千元。作为回应,湖北省其他出境社,再次将几条出游线路的报价,降至比之还低十几元至上百元的程度。

旅行社在削价竞争的漩涡中利润率越来越低。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全国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到3%,到2002年竟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现象,直到现在旅行社业仍然是“微利”行业。

二、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原因

1.旅行社产品供大于求。我国旅行社大大小小有1.3万多家,虽然从人均拥有旅行社的数量上来看并不多,但消费者需求并不是很多,且旅行社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因此,相对于旅游市场,旅行社数量还是偏多。这与旅行社业的成本有直接关系,旅行社的固定成本比较低,租个门面,配上传真、电话,雇几个员工,开销不大;而作为成本主体的变动成本,则和业务量成正比,业务量大时固然可以赚上一笔,业务不景气也可勉强支持,这使得许多实力薄弱的旅行社只是维持惨淡经营,市场规律失去了应有的威力。正因为如此,造成产品供大于求,这是削价竞争的直接原因。

2.旅行社产品的季节性与不可储存性。由于旅行社产品的销售存在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又由于旅行社产品主要是通过服务来满足顾客需要,只有当游客购买并消费时,旅游资源、设施与服务相结合的旅行社产品才得以存在,即具有不可储存性,这意味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机会来时大家一拥而上,几乎所有旅行社都作出各种各样的削价反应,并且反应之大远远超过了正常季节折扣的范畴,这是削价竞争的导火索。

3.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我国的许多旅行社对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缺少精品。产品绝大多数是大路货,耳熟能详的旅游线路就那么几条,大家都在销售。这主要是由于旅行社产品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等进入机制,一家旅行社开发了适销对路的产品,马上引起众多中小旅行社一哄而上,争相效仿。这是削价竞争的根本原因。

4.旅行社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偏低。目前许多中、小旅行社的一些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管理干部,对市场经济中的营销竞争内涵了解不深,不能掌握高层次的竞争策略,只能采取简单的削价竞争策略。

5.规模初具,秩序混乱。经过多年努力,在旅行社的行业管理上,规模已经初步具备。但是由于宏观调控、规章制度、处罚力度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秩序还处在比较混乱的阶段。这是削价竞争的外在原因,也是旅行社力不能及的范畴。

三、削价竞争对旅行社业的负面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削价竞争有利于净化旅行社市场目前多、小、散、乱、弱的局面,造就一批大企业。这种削价竞争也能给游客带来一定的实惠。

但旅行社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真正实现“零团费”是不可能的。在降价的同时为保住利润,只能采用“先降价,后降服务”的方法,即降低餐饮标准、减少旅游景点、压缩旅游时间、增加购物次数等经营方式,或靠各种回扣和人头费来充当利润率,甚至部分社还通过克扣旅游保险费来增加收入。有些有实力的旅行社还可以在包机中有一定的利润,而小旅行社只能主要靠购物了。于是一天走三四个购物景点,或者加一些有高额回扣的景点。导游和司机为增加回扣把一天中的最佳时间用在了跑购物点上,景点只是走马观花地大致看一遍,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接待质量,使服务大打折扣。有些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聘请无底薪的临时导游,这就很难保证导游员的文化素养。有些导游素质低,服务意识差,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容易引起客人投诉。为什么黄金周后紧接着是投诉的高峰期,这与旅行社先降价后降服务的行为有很大关系。第二个方法是在价格上作文章,如以半包价、小包价冒充全包价来吸引消费者,当消费者自认为选择了一条物美价廉的线路,接踵而来的是二次交费、三次交费,最后所交费用远远不是原先以为的“价廉”。无序的价格竞争使旅行社停留在较低的服务水平上,无法满足人们对度假、探险等旅游的高级需求。削价竞争的结果会导致人们对旅游服务企业的不信任,利润的微薄让旅行社永远停留在保温饱的水平上,不可能投资培训员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更不可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使旅行社陷入恶性循环。无序的价格竞争也使旅行社产品无法正确定位,一些核心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它的象征价值,反而会造成销售量的下降,这些严重影响了旅行社业的发展。那么,旅行社业如何才能良性发展呢?

四、非价格竞争是现代旅行社营销竞争的发展趋势

所谓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价格竞争已逐渐成为市场营销主流。另外,从市场环境来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消费层次和购买力不断提高,购买者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停留在商品价格上。不再是价格越低的商品越畅销,而是越能满足某种特定市场需要的产品越好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与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地从产品自身构造(如质量、功能、商标、包装、服务等)上区别竞争商品。一般而言,旅行社非价格竞争策略,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产品差异化策略。目前我国旅行社产品比较单一,长期以来形成了团体、全包价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各旅行社挤在团体观光业务的独木桥上大打价格战,已走进了死胡同。但可以预见,观光旅游比重将会下降,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的比重将会上升。即便是观光旅游,那种半军事化、拉练式的旅游也将会受到排斥,旅游追求舒适性、文化性的趋势将会越来越突出。旅行社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对休憩性度假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探险旅游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产品加快开发工作,不断推出新产品。在竞争中不与同行挤一条独木桥,而是另辟蹊径,以异致胜。

2.服务个性化策略。游客出门旅行都希望有个性化、特色型、形象化服务。同一时间地点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如同一餐厅中客人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各有偏爱;不同时间地点,同一客人的服务需求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旅游者白天需要新奇刺激的活动项目,夜间则需要舒适安静的环境。越是档次高的旅行社,越是把个归入规范化的内容。在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旅行社应利用信息优势为游客提供便利,使游客迅速了解正常的竞争价格,了解各公司以往的信誉,从而使那种靠非正常价格进行不正常竞争的公司很难瞒天过海。

3.网络营销策略。“不能上网的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危险”,这是英国首相布莱尔巡视剑桥科技企业时发出的警告。也许这些话现在看来还有些危言耸听,但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21世纪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旅行社行业这样远距离、多批次的小额交易,特别需要借助电子商务高速度、高精确度和低运行成本的优势。目前我国许多旅行社仍固守着一部传真、两部电话做生意,仍然在翻着商情广告,发着传真报价,其管理层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网络对旅行社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所以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搞网络建设。而新世纪的中国旅游市场需要旅行社高效、准确地满足中国以至世界各地游客的需求,旅行社要在很短的几分钟内就能为散居千里、万里之外的游客提供咨询、售票、组团、出游等服务,没有电脑,旅行社的运作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旅行社经营手段的电脑化、网络化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不管食、住、行、游、购、娱,也不管大、中、小型旅行社,以至两三人的小型代售处都必须将电脑化、网络化作为刻不容缓的一种基本设施建设。如果将网络营销策略运用于旅行社业,必将节约促销费用,减少销售中介,扩大市场覆盖面,提升品牌的深度和影响力,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利润空间。

近年来,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国内旅游业绩连续4年居全国同业第一位,这是和其建立全国性的电脑网络分不开的。到目前为止,春秋国旅已在全国140多个城市电脑联网、联合经营,其中有产权联系的已达到了20多家。未来的中国旅行社将凭借互联网技术得以更快的发展。

4.品牌营销策略。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出现中旅、国旅、中青旅、春秋、康辉等一批知名旅行社,但与美国运通、日本交通会社、英国托马斯库克等国际名牌旅行社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条件下,市场表现为买方市场,顾客处于主动地位,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当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时,顾客是否购买某种商品,关键取决于顾客对这种商品的信赖程度,重要的是,顾客有品牌“偏好”心理,即品牌的忠诚度。在新的形势下,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名牌旅行社将会纷纷涌入国门,对中国旅行社业造成很大威胁,形成了新的挑战。品牌是一种资源,谁抢在前面,谁就能占有和运用这份资源,从而占领市场。

5.关系营销策略。旅行社经营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关系特征”,引入关系营销策略将使旅行社重视与关系方的接触和联系,致力于长期对企业形象的不断完善,并在引入CI(企业形象识别)的基础上,导入CS(顾客满意)。广州著名的国际旅行社“广之旅”于1994年5月在全国旅行社中率先引入CI,加上以顾客满意为指针的CS,切实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统一标准化管理,狠抓旅游服务的关键环节——导游,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大获成功,被媒介称为“广之旅”效应。1998年9月“广之旅”进一步将顾客组织化,成立“广之旅长者旅游俱乐部”,不到两年,因其优秀的旅游线路和体贴的服务迅速被广大老年同志认同,俱乐部会员人数不断增加,使旅行社步入成功之路。国家旅游局指出,“为激活旅游市场开展优惠价格促销活动是必要的,但必须优质优价,质价相符,不能搞低于成本价的恶意削价。各类协会应组织旅行社、饭店和景点等骨干企业共同约定和遵守合理的市场价格,形成整体促销,并向社会公开,接受舆论和行风评议部门的监督”。总之,非价格竞争在现代旅行社竞争中的作用已经十分突出,我们必须摆脱削价竞争的困境,在提高营销者竞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利用非价格竞争的优势,把握现代旅行社营销竞争发展的趋势,制定出旅行社非价格竞争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我国旅行社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俐俐,杨莹.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国际旅游业;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问题与对策

本文系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培养基金项目(2012121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6月17日

近年来,安徽在发展旅游方面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和开发建设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步把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村建设成深受广大市民和外国同胞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家鼓励居民旅游消费政策的刺激下,随着游览区的整修、旅游景点开发力度的加强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安徽国际旅游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旅游经济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

一、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安徽省国际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在国际客源市场,2011年安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达108.4万人次,是1995年的7倍;安徽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是国际客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旅游的大众化发展,安徽省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2006年安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8.4万人次,年均递增21.8%,比同期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的增幅高1个百分点。国际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重为0.8%,比2000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二)旅游收入大幅提高。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和游客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安徽省国内旅游收入由2000年的150.4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87.63亿元,年均递增22.5%;国际旅游收入由2000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亿美元,年均递增24.7%。201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511.7亿元,比2000年增长4倍,年均递增22.6%。

(三)旅游环境日臻完善。随着对国际旅游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强化,旅游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到2011年安徽有旅游星级宾馆400多家,各类旅行社近千家,旅游部门职工人数7万人。全省旅游涉外和星级宾馆拥有客房2.9万间,床位5.4万张,客房出租率为62.1%。

(四)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速度,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快速增长,综合交通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达深度大幅提高,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主要航道和重点机场为骨架的综合交通网加快形成,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五)旅游品牌基本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取得较大进展,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五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歇县、亳州、寿县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22处国家森林公园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一批省级景区景点也不同程度地纳入了开发范围,一些重点旅游景区已先后开通了索道,全省已初步形成皖南、皖北、皖东、皖西、皖西南、皖中旅游区基本格局的雏形。以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安徽省旅游业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并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省内其他旅游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创汇增收、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一个能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利民产业”和“富民产业”。

二、安徽省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安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具有政府支持、本地市场大、城镇化进程快的有利条件,虽然安徽国际旅游业发展很快,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大范围的粗多精少、小区域的雷同单一,亟须统筹协调,完善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提升。

(一)旅游发展中无规划开发现象较严重。安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强调先规划后开发,要强调保护环境和永续利用资源,避免造成旅游资源破坏。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注重新建住宿、娱乐、接待等设施与当地环境的协调,切不可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旅游产品存在高度趋同化。在旅游发展中,对于各种方式的“农家乐”,要倡导健康向上的旅游文化,营造高尚文明的休闲氛围,突出经营的特色化、服务的规范化;对于高科技、生态、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要按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突出地域特色和产品特色,防止产品同质化和雷同化;对于现代新农村、古老村镇、生态村庄、民族村寨等,以开发复合型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为目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附加值;对于近年来新兴的乡村旅游,要瞄准国际同类产品,本着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的原则,开发与国际水准接轨的高档优质旅游产品。

(三)旅游发展中缺乏营销和质量意识。目前,安徽省内众多已开发、正开发或即将推向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普遍无宣传口号和规范的乡村旅游宣传资料,依托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不足。没有规范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乡村休闲旅游中没有明确的吃、住、玩量化规范标准;从事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缺乏有效的岗前培训。另一个是利用互联网的宣传做得不够,虽然主要旅游风景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介绍景点的多,介绍住宿条件、推荐旅游线路的少,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四)交通区位是制约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区位是指区域在交通大格局中的位置、客源地到旅游区的空间距离及可达程度。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襟江带淮,地理位置优越,然而安徽主要景区景点缺少便捷的在全国居重要地位的干线交通。安徽主要旅游区大多为资源型旅游地、山岳型景观,地处偏僻山区,交通条件较差,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里程较短,严重制约了其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民航是国际游客出入境的主要交通方式,而目前安徽尚无固定的国际航线,国外游客不能直接到达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基本上是以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和口岸城市中转而来,造成来皖游客转机次数多,周转时间长,逗留时间短,无法产生足够的旅游消费。

(五)旅游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从安徽省目前的旅游格局看,具有这样的特点:皖南热、皖北偏冷,黄山和九华山热、其他旅游景点偏冷。安徽的旅游景点确实很多,但由于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许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交通不便,一些旅游资源所在的市县经济条件较差,开展高水平旅游的难度也较大,从而使旅游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全省大旅游市场还没有形成。

三、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分析

(一)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在旅游区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机构,综合管理乡村旅游工作,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出台一系列行业标准,明确乡村休闲旅游中吃、住、玩的量化规范标准;拟定乡村旅游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实施乡村旅游许可制度,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强调了差异化与个性化发展,注重地方性与导向性,引导与鼓励城镇创建突出特色。通过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机制、机构、规划、资金、人次、政策、宣传、旅游安全、乡村风貌、社区参与等,创新旅游发展政府主导模式,改善与提高农村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

(二)注重政府政策的扶持。结合安徽实际,在把乡村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的前提下,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综合性政策,对纳入乡村旅游点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村、公司、农户,主要从农业税收、道路交通、村庄整治、人员培训、公厕建造、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包括税费减免、政府补助、工作指导等。此外,国土、工商、卫生、旅游、财税、公安等部门在投资主体领取相关营业证件、搭建“乡村旅游”经营用房、税收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

(三)加强政府部门对国际惯例的学习。政府部门应加深了解国际惯例,做到知己知彼,提高交易谈判能力,也使有关政策更加符合国际规则,同时在维护安徽长远和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合理扩大国际旅游业利用外资规模和方式,如尽快解决现行土地使用权期限与外商投资饭店合营期限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此外,还应加快制定和完善与WTO相符合的行业法规和管理条例,打破现在普遍存在的旅游地区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进一步规范旅游业的市场“游戏”规则,适度发展中低档旅游服务设施,适当降低旅游服务价格,并注意价格竞争与产品竞争,为所有参与竞争的旅游企业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打造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活动是一个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在内的综合性文化经济活动,因此要求旅游业应是一个包括住宿业、餐饮业、景观业、娱乐业、商业、公交业等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这就要求必须形成以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服务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国际旅游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五)加速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在旅游产业组织国际化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为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迎接挑战,安徽省旅游企业组织重组,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直至跨国的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将是一种必然选择。现代竞争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大集团、大公司的竞争。安徽省的旅游企业如果不朝大集团、大公司的方向发展,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竞争力,就不可能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同时,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有利于集中发挥区域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品种优势和人才优势,取得规模效益。旅游企业重组,实行集团化经营。

(六)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安徽的旅游企业都在国内发展,真正懂得国际经营的人才很少。为此,我们要放眼世界,培养和吸收人才。首先,借用外国人才。选少量外国著名旅游管理公司的高级人才帮助管理我方企业,在学习和模仿中积累经验,成长壮大。其次,招募留学人才。招聘留学归国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特长和管理经验,参与国内旅游服务贸易的建设。

(七)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服务质量,增强营销宣传力度。对现有的正在开发的或即将推向市场的旅游项目,要确定口号、编制产品、线路,适当编印乡村旅游宣传资料,注重网络化宣传(辐射广、成本低)。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包装,筹划和推介乡村旅游项目,借助各类旅游节庆活动、黄金周等载体,依托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政府主流媒体也可适当向乡村旅游宣传倾斜。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把农民致富的欲望激发出来,把农民创旅游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农民把森林、农田、果园、房舍、庭院等经过必要投资和简单改造,发展成为旅游用地或旅游设施,支持农民创办和经营股份制乡村旅游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燕.WTO背景下完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立法的思考[J].法制专题,2006.2.

篇10

关键词: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将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我国向文化强国发展的方向,更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在十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同时也使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让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发展。河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正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需要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根据国内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进一步指导河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从而让河北文化旅游能与国家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一、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旅游资源是一项新型的可持续的资源,目前旅游产业在国际大背景下不断的提高消费水平,同时还让旅游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同时也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一)提高了我国旅游大国的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2005年之前,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数量逐年增加,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入境的旅游人次从之前的180万增加到1000万以上,整体增加了将近60倍,旅游外汇收入也逐年增加。据统计,在2005年,我国国内的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的总收入接近7000亿元,在国民收入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随着旅游人次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旅游资源被全面的开发,也让旅游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也使得我国从旅游大国逐渐转变为旅游强国,并使得我国旅游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最好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和气候条件比较好的西南地区,而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不在前列。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就容易出现国民收入两极分化现象,也使得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均衡,无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我国的旅游业也向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方向发展

目前,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全国旅游业主要向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发展为主,使得我国的旅游资源能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根据旅游的人群来提供相对应的辅助旅游,让旅游资源能够全面利用。目前,我国国内的旅游活动主要有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和探亲访友等形式,而特色旅游资源则是作为辅助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主体结构中的比较特殊的内容。

二、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

(一)资源存量现状分析

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河北省均在全国其他省的前列,据相关数据显示,河北省拥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在全国排名第三,并且有3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占全国文化遗产的1/9。因此,河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能够与世界旅游资源接轨。目前,河北省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全国旅游资源中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具有的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共670处,而具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8处,因此,河北省也是最大的著名文物省。此外,河北省还具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5座,全国的十大风景名胜共有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地质公@3处,从整体而言,河北省的品牌旅游资源在全国排名第七,河北省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全国各省中占有非常大的优势。

(二)河北省的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在“十五”时期,河北省的旅游接待入境游客达到200万次,获得的旅游创汇将近8亿美元,无论是接待人次还是旅游创汇,都有大幅度的上升,同时,河北省的旅游资源还与京津地区相互联系,其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渤海,而且消费人群比较集中,市场潜力比较大,因而有利于发展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在两种旅游模式相结合,河北省的旅游市场将会有很大的突破,还能利用周边省市资源,其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此外,在“十五”时期,河北省接待国内的游客达到31000万次,在国内旅游的收入达到1400亿,无论是游客接待次数还是旅游收入,都比“九五”时期有很大的增幅,其中游客接待次数增长10.7%,而旅游收入增长15.1%,特别是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个城市的旅游接待超过千万人次。因此,无论是国内的旅游市场还是入境游客的人次数量,河北省整体的旅游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需要河北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为下一步的旅游资源发展做好长远的规划,进而促使河北省能在旅游产业中有很大的发展。

(三)河北省旅游产业产品机构现状分析

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今,旅游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也出现了旅游产业一体化服务。目前,就河北省的旅游产业机构而言,其数量非常丰富,既有世界文化遗产,又有文物宝藏和宗教朝圣文化。此外,河北省旅游业结构中的种类也比较多,如:娱乐与健身融为一体的塞外滑雪,有修身养性的民间工艺,以及神秘与历史文化结合的名城古迹,还有观光旅游、舞蹈艺术、雕刻杂技等领域,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项目。自“十五”规划以来,河北省对全省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让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结构式的组合,最终让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十大旅游产品系列结构,主要有自然生态旅游结构、历史文化旅游结构、红色旅游结构、工农业旅游结构等。这些结构系列的旅游资源为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河北省旅游资源的竞争现状分析

根据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在我国推行旅游文化资源建设,并且,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气候条件比较好的西南地区,在品牌旅游资源的排名中,河北省在十大旅游品牌资源省之列,并且根据上述的陈述,河北省在品牌旅游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非常强。

此外,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优越,其毗邻山东,经济发展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又位居前列,旅游资源更是丰富,交通便利。但河北省同时与北京、天津相连,北京、天津两城市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优势给河北省的旅游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河北省的旅游业资源向资本转化方面任务比较艰巨,再加上河北省的经济还没有完全开发,经济方面的竞争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在国家提倡发展旅游产业资源的情况下,许多省市将旅游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因此,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发展与周边省市地区的竞争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加剧,如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没有长远的规划,就容易在竞争压力下让旅游资源发展走向弯路。因此,河北省相关部门要在提高旅游业发展竞争力的同时,还要始终坚持党提出的发展方针,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三、结语

目前,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在国际大背景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旅游业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河北省作为我国其中的一个省地区,其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旅游模式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河北省的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其综合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对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全面了解,对其旅游资源发展做合理的部署,进而促进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⒖嘉南祝

[1]王鹏,张有山,王会娟.论河北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与运作[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2]贾绍宁,刘奇,王华彪.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J].品牌,2014(06).

[3]李美,杨芝华,庞瑞芳,祝晓明,周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下河北生态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4]王闻道,吴倩.河北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02).

[5]刘新霞,王蕾,.河北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以邯郸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