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突出趣味 实现高效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02-01

地理教学与平日生活具备紧密的联系,在高中课堂上,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受到应试思维影响,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通常是枯燥且单调的,教师负责讲授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并且让同学们演练与之相关的地理习题。这种情况下,高中地理通常很难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某些高中生甚至感觉到厌倦或产生畏难[1]。为此,高中地理有必要引入趣味性的高效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探求的积极性,活跃高中地理的课堂。

一、高中地理突出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背负着应试压力,因此师生需要抓紧各学科的课堂时间,以此来提高同学们具备的应试技能。在高中学科体系中,地理学科被划分为文科,同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看,地理学科又体现了较多的理科特征,需要通过逻辑分析和演算才能够获得特定的结论。然而,很多高中生感觉到地理课包含了很大的课堂容量,学科逻辑性很强,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跳跃性特征。教师通常为同学们讲授地理的基本原理,然后讲解相关的习题和实例等。在这种情况下,地理课堂欠缺师生互动和自主探究,因而通常表现出乏味且枯燥的整体气氛[2]。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与高中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是更加紧密的。这是由于,日常生活本身就蕴含了多样的地理现象。师生如果能够深入探求,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奥秘。在新课改的趋势下,高中地理有必要引入趣味性的地理教学内容,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创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在趣味性的气氛下,高中生就可以放松身心,主动探求新的地理知识。由此可见,趣味性的高中地理教学具备显著的意义,应当推广采用这种新模式。

二、趣味性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

对于高中生来讲,应试压力通常是很大的。受到较大压力的影响,地理课堂中的师生也习惯于依照应试的目标来展开课堂。但是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利于提升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压抑了高中生具备的创新性地理思维。从现状来看,很多学校仍设置了较紧凑的课时安排,地理学科占有的整体课时并不很多,因而也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趣味性和实效性课堂的落实。在新课改的基本思路下,师生有必要扭转不适当的认识,在高中地理中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具体而言,高中地理突出趣味性的做法包含了如下:

(一)趣味性的n前设问

教师在讲授特定的知识点前,可以选择趣味性的导入方式;通过设置有趣的地理问题,就能够引发同学们的探求兴趣。高中生具备好奇的天性,教师如果能设置有趣的课前提问,就可以引发无尽的联想,从而让高中生迅速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时区划分的基础知识前,可以设置如下的疑问:“为什么当我们处在白天的时候,南美洲的国家处在夜晚?”这样的设问可以引发同学们的联想,从而调动积极探求地理知识的热情。

(二)引入有趣的地理课堂情境

地理教学不能够缺少情境,教师在设置了特定的课堂目标后,应当与同学们一起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情境。通过创造趣味情境,就能够把原本乏味的地理知识转变成形象且生动的日常生活情境,同时也活跃了地理课的整体气氛。例如在讲解工业化城市的演进时,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播放珠三角地区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就可以构建充满乐趣的地理课堂情境,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3]。

(三)师生紧密配合

从现状来看,地理课堂之所以很难调动兴趣,根源就在于师生缺乏紧密的互动和配合。为了增加趣味,教师与同学们需要创造愉悦轻松的地理课气氛,共同构建平等的位置。在地理课堂中,师生也需要紧密配合,共同探求课堂中的难点和要点。教师需要尊重同学们具备的主体地位,师生尝试着成为朋友。在友爱和谐的氛围中,高中生就更加容易体会到趣味性,从而全身心投入地理学科的学习和探索中。

三、结语

在高中的学科体系中,地理学科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高中生只有学好了地理,才能够解释平日生活中的各类地理现象,从而获得全面的收获。在地理教学中,师生需要紧密配合,共同为地理课堂增加无尽的趣味性。只有突出地理课的趣味性,才能摆脱枯燥和单调的地理课堂氛围,与此同时也增进师生的了解。未来的实践中,师生还需要不断摸索经验,从而服务于地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彦军.浅析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性和趣味性[J].学周刊,

2016(35):192-193.

篇2

【关键词】地理教学;激发兴趣;认真上课;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55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91-01

目前中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不浓,不想学、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地理学科对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家乡、祖国、世界的环境,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这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有如下四点体会。

一、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上课

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达到理想教鄂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讲南极洲以烈风、暴风、严寒为特征的气候时,可以这样讲:人去南极之前,身体从里到外必须穿上汗衫、衬裤、薄毛衣、外套裤以及防风农。脚上套上衬袜、薄毛袜和半寸多厚的毡袜,然后再穿上高到膝盖的足有八斤重的防水靴,头上还得戴毛绒线帽,手上戴上厚毛线手套。在南极大陆,周围常吹强劲的极地东风。屋外强风呼啸,屋内声震如雷。眺望冰原,天空上乳白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冰雪,哪里是云天,平时自由飞翔在海湾上空的海燕不见了,听到的只是呼呼的风声及二、三厘米犬的“冰雹”随风翻卷打在建筑物上的“咔咔”声,令人感觉身处在枪林弹雨之中。生动的讲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秩气

二、控制调节地理课堂气氛

显然,课堂序乱七八糟功壕波气氛中无任何生,千涩无味,对,也理教学是不利的。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控制、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们对地理的学习情趣,使教学做到活而不乱。例如,讲到世界人口问题时,引导学生看“苦难的母亲”漫匾,请大家议论这幅漫画的含义。学生一看到这幅画就哄堂大笑,产生了各种议论,这时疲碉厕}指出铎球出生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自尹来照顾饮水、吃饭、穿衣,这是多么伟厌啊。学生对这样的“说教”感到很自然f很容易接受,于是便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学习巾。

三、适当补充教学材上课

嶷味佳肴,全靠调料。这个道理在地理敬擎过程中也同样适用,即教学巾应适当补充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教学材料。比如,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全球陆地的海平面基准,平均高度为840米,高大的山脉构成陆地地形结构的主要框架;陆地上海拨500--2000米的低山和高原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4.6%;海拨在5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522%;由于各大陆的地质构造不同,影响其地形结构也各有特点。在讲这些内容时就可以加人“佐料”:平原和高山的高度各有不.同,有的较高,有的较低,但其平均高度达到840米,由于其高度各有不同,因此也影响了人的性格……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加深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课堂上的“佐料”要适合教学的需要,否则会喧宾夺主。

四、充分利用地理漫画上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地理教材注重了教学图象使用的改革和创新,把具有“新、活、美”特点的漫画引入了新教材,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智能,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实施美育,都起到了其他语言材料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新”,就是形式新颖。这些漫画以其寓意深刻、幽默诙谐受到学生的青睐。图中夸大和变型的形象,增加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特别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漫画中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反映了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各种问题,如资源、人口、环境问题。这对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索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活”就是活跃思维。地理漫画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科学的理论形象化,架起了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看一看”,输入地理信息;再通过“想一想”,引起思维冲突。如“飞来的山峰”,“钓鱼者的困惑”等带有启发性的漫画,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猎奇、探索的心理,使学生从被动的受灌输转变为主动去吸纳知识。

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趣味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Interest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CHEN Shaohong

(Putian No.3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Department, Putian, Fujian 351100)

Abstrac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 capacity, logical, thinking big jump, the lack of interesting stories, classroom boring, are not enthusiastic. Albert Einstein once said: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Confucius said: "Those who know are not as good as those who like, those who like are not as good as those who're interested" thereby increasing the geography classroom fun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better learning, music learning a medicine. How to improve classroom fun of it? It's the problem required to be solv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Key words high school geography; interest teaching; self learning

1 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缺乏兴趣,被动学习

在八年的工作中,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也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观摩课等,发现不同的教师、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作为文科中偏理的科目,逻辑思维、分析过程贯穿教学全过程,逻辑性强,课堂紧凑,脑力负担重,又缺乏生动、贴切的生活案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在《天气系统》一课中,从冷、暖气团的概念入手,导出在其控制下的天气,为后面学习“锋过境前、过境后的天气”打下铺垫,进而引入锋的概念和分类,进入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分析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需要横纵异同点的对比分析和原因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一环紧扣一环,课堂紧凑,逻辑关系强,课堂容量大。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非常疲惫,很难在整节课中都集中精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兴趣不大,教师艰难地维持课堂纪律、调动课堂互动。

2 原因探究

2.1 学生层面

2.1.1 学生基础较差

文科班级女生居多,而地理学科的特点是需要较强的理性思维,对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图表解析能力等要求较高,这不仅是女生的弱项,更多的学生就是因为理性思维能力较为欠缺,而无奈选择文科。在文理分班的成绩倾向中,文科就处于弱势,而地理又是文科中的弱势科目(图1与图2)。因此,文科生中普遍存在学不好地理,对地理缺乏兴趣、被动学习等现象。

2.1.2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得当

到了高二、高三,地理知识难度大、跨度大、应用灵活,要求学生知识体系完整、思路清晰、思维活跃,这成了文科生成绩突破的瓶颈。而学生对文科的传统认识:背背就可以了。这与地理要求背道而驰,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了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成绩不理想。在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的情况下,最终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被动学习。比如:2013年高三(5)班的饶艇Z老师眼中是位非诜艿暮⒆樱峡稳险嫣病⒓潜始牵魏蠹笆备聪啊⒈潮始恰5窃谌狈φ返难胺椒氨乇傅乩砟芰Φ那榭鱿拢沟盟牡乩沓杉ㄒ恢贝τ谥邢滤健?

图1 分班前后年段平均分对比

图2 分班前后平衡班平均分对比

2.2 地理学科性质层面

地理3本必修教材中,必修1放在最前面,为必修2、必修3的学习做铺垫。必修1是一门自然科学,内容偏向于理科,以理解运用为主,需要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横纵变化对比等,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而其第一章《行星地球》又是最难的,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将静态图想象成动态变化图,知识点众多,联系密切,这是地理中最难的一个知识。在高考中,其难度系数在0.1~0.3之间,可见难度之大。而高中生一进入高中,就马上接触到这一最难专题,很多学生就心存畏惧,继而望而却步,最终止步不前了,丧失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

2.3 教师层面

地理必修1的内容较多,知识难于理解。高一又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时期,而高一地理课每周排两个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中要完成众多的教学任务,教师经常顾此失彼,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常被简单带过,不仅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而且受课时限制,课堂中也往往以牺牲趣味性来换取教学进度,教师教学热情不高,课堂效果不佳。

3 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措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理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差异和认知规律,同时立足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养成良性的终身学习习惯。

3.1 巧妙设计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设计巧妙、新奇的导入方式,就能在瞬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路。从而为教学活动打好基础。例如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中,抛出一个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离太阳最近,为什么不是最热的地方,反而很冷呢?这一认识冲突让学生精神一震,与传统认识形成强烈的冲突,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嬉闹吸引到课堂上来了。在认识冲突的引导下,整节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2 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趣味性

围绕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案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把地理难点变为生活经验的延伸,既能提升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能将知识点变难为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工业的区位因素”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在教学中创设这样一个情景:现在是2024年,某生想回到莆田办厂,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讨论氛围非常热烈,但是政策条件漏了。我继续创设情景:莆田与珠三角地区具备有相似的地理条件,而珠三角成为我国最早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地区,莆田却滞后。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政策因素。通过情景教学,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该知识,而且记忆深刻。

3.3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不受约束。而在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认识冲突是矛盾的源头,教师反映学生素质不如以前,学生抱怨学校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不是对立面,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我的做法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把学生看成平等、共同探究问题的伙伴,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主动学习、自愿学习”的环境,才会有学习积极性。

课堂中,我以“说”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大声说、人人说”。例如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中,让学生大声说、大胆说:什么是地表形态?见过哪些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成因是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以辩论的形式共同探讨某个问题。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还我们一个和谐、向上的课堂。

篇4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但是,根据笔者从事中学地理教学30余年的经验来看,很多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原因有以下三个:(1)目前中国的中学教学仍然重视升学率,而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因此认为地理是副科,会考及格就万事大吉。(2)客观条件限制:缺乏基本的教学工具,比如教学挂图、地球仪等。(3)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直接将地理课作为自习课。

如何摆脱这一处境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变被动为主动。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增强课堂趣味性,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趣味的方法初探

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具体建议如下:

(一)重视并精心设计“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趣味教学法的使用尤其重要。在讲授每堂新课前,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可以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者使用教学挂图或课件激发兴趣;或者用诗歌或神话等手段引人入胜,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什么,诱发求知欲望;了解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标。如:实物导入法、神话导入法、生活实际导入法、视听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特产导入法、旅行导入法等。

(二)利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授课过程当中,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教学准备,运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预先做好多媒体课件,在课上运用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设置法等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改变地理教学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陈旧模式。

(三)设置悬疑,巧妙结尾

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下节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也可以展示下节所学内容中精彩的“片断”或者有趣的“镜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励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按照上述方法,笔者设计了如下课程教学,以《中国的民族》一节为例。

篇5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效率 途径 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在不同学科有不同定义,针对中学地理课堂来说,重在开阔中学生的视野,一节课45分钟教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融洽,课堂气氛活跃,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基本达到中学地理课标要求。地理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学生学习的科学性问题,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效率,是我们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

一、转变思想,树立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新教学理念的贯彻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

初中学生,甚至部分高中学生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普遍不重视。而且很多农村初中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教师也不重视地理,可想而知地理教学是什么样子。所以,首先得让师生们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让学生“想学”。

教师要告诉学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自身包含文科和理科,与生物、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可以提高综合能力。地理对日常生活有用,如天气预报、地震、泥石流、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保护等,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强调以上两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对他们自身很有用,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体会地理的价值和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二、激发兴趣,发挥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感兴趣,学习起来就很快,也会学得很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能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如讲地球自转时,可以用“坐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诗词形象说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讲天气时,可以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明夜里下雨了,这就是很明显的天气状况,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一山有四季”的景观。运用古诗文,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又如讲宇宙、天体、太阳等知识点时,可以用下面的谜语“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火”(北极星),“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夕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另外,在讲中国的城市时,也可以借用下面的谜语,“一路平安”(旅顺),“船出长江口”(上海),“拆信”(开封),“空中码头”(连云港),“全面整顿”(大理)等。这些谜语本身很有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应用多媒体,提高有效性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决定了它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及区域性的特点,研究范围宽广,研究内容复杂、抽象,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是初中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门课程。而现代教育中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形成过程等,通过情景再现或创设情境、动画演示等方法都能予以很好的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很容易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四、注重情感,融洽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激情课堂的主要因子。教师应该多方了解和洞察学情、学生的心理,实现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多层次课堂。要有预见性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当学生出现消极情感或学习不太理想时,教师应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和有效的反思,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和改进,增强学生间的了解和沟通,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如教学“地图”这部分内容时,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等,学生对此普遍感到困难,进而产生焦虑畏难的情绪,甚至对地理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教师如果引导得当,让学生充分自学,课堂上又能组织好合作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拉他们一把,给他们中肯的并带有鲜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那么情形就朝利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更高效、优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篇6

1 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1.3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3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4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5 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篇7

一、挖掘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与培养问题意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趣味性。教师要以趣味的言辞、友善的微笑、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课堂教学,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如教学《漂移的大陆》时,可以这样设计:煤是地质年代植物变成的,但人们在寸草不生、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却发现了露出地表长达千米的巨大煤层;在非洲和印度,甚至靠近赤道处的热带地区却发现了古冰川的痕迹。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学生发言热烈,很快就把学生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应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这样新课在学生们的高涨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展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讲究针对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探索,通过练习和操作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概念和观点。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方法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营造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教学,通过计算机模拟出地球的自转与绕日公转运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应的地理现象。这样不仅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还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再如“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关键词,让学生上网搜索世界各地主要农业区的资料,然后分析归类,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直观性,提高教学有性效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等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讲《新疆》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教室里响起了《库尔班大叔,你在哪?》的欢快乐曲声,镜头在移动着:浩瀚的大漠,白雪皑皑的冰峰雪山景观,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穿着漂亮的服饰,塞外的奇特风光……这些图像把学生带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祖国边疆,使学生如置身于西域的特殊环境之中,曲终情不尽。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提问:“歌曲是哪一个民族的?”“他们生活在哪个省级行政区?”然后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这一切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大大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紧紧抓住了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意教学艺术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掌握和运用地理教学艺术,就必须对其特点进行把握,这样才能大胆实践取得效益。地理教学艺术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教学艺术的形象性。地理教学应充分利用地理的感性材料,如直观教具、直观教学手段的感知,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和规律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全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采用边讲边绘,设置问题,化图为文,化抽象说教为形象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巩固拓宽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会更佳。

2.地理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要善于挖掘地理教学中大量美的因素,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其中蕴涵着美的因素之一是辩证的美。新高中地理教材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材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唤起和开拓学生美的想象。例如,各种环境对人类的正面影响:宇宙环境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而同时各种环境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太空垃圾、气象灾害、海洋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美的因素之二是教材的科学美。地理教材中表现的地理事象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地理事象联系的结构美、地理事象的变化节奏美、人地关系的和谐美、地理公式、原理及地图的简单美、地理发现的新奇美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它的科学之美。美的因素之三是教材的结构美。新教材的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其中必学和选学结合,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德育结构、美育结构一体化,形成和谐统一的结构美。

3.地理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上。教师针对不同教材和学生实际,将自己的认知方式,解决问题方式融进教学方法之中,教学体现出“活、新、独、特”的风格。如教材中的大气环流、气旋与反气旋形成,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控制地理过程的速度,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的感性认识。再如生态平衡、能源利用等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设置情境、跨越时空,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想象力,收到好的效果。

4.地理教学艺术的教育性。地理教学艺术的教育性特点表现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使学生从内心迸发出要学习地理的欲望,产生一定的情感需要。表现之二是注重心灵交流,调控教学情感,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表现之三是实施民主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教师要设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快乐氛围,使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调动学生自我表现能动性,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9102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之中的三大课程模块之一。地理校本课程可开发的领域很宽广,实用性强。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要研究的内容较多,比如校本教材的选材与编写、课程的宗旨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的实施对策等等。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具备发展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等特性。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在高考的影响之下,百色市在2010年已将地理学科列为中考科目,我们应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条件,构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要联系实际,让我们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基层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探索欲强的特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有效地穿插乡土地理知识,让乡土地理走进初中地理课堂,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关于地理学科校本课程构建的几点思考。

一、地理校本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定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初中地理教材由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省区教材和校本教材三者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由各级学校灵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不做统一要求。国家为校本课程的构建留下了足够宽广的发展空间,我们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根据现行国家统一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体现自己的课改意识和能力。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应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们教师平时在完成统编教材内容教授的基础上,做好选修和活动课的设计安排,更能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校本课程作为统编教材教学的补充,应该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所以一线教师应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选修课、活动课的校本课程定位,尽量避免和统编教材的雷同或冲突,体现出校本课程灵活机动的设计思路。

二、校本课程教材类型的选择

根据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校本课程的教材在类型上有几种选择。第一种是教科书型教材。它设计出一定方向的研究或活动主题,还列举翔实的资料,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活动课,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第二种是教参型教材。它的编写和教材内容设计主要是从教师组织教学的角度考虑,强调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活动的开展。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它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引领和校正,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活动的设计和选修课题的选择等方面。第三种是资料型读本教材。它突出的是教师利用互联网等一切可用传媒,收集广泛、有趣而翔实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具有可读性和教育性的资料素材,要求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广阔性和趣味性,体现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理念。第四种是练习型教材。它相于课后练习册的作用,教师思考的是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围绕一定主题活动的练习内容。考虑到地理学科已成为中考科目,练习型的教材还要为中考做好服务,使学生在完成练习过程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把选修课、活动课作为校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应始终贯彻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标准为选修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参考。我们回过头看看以前各种类型的教材,大多以讲授知识为主,教师都心知肚明这是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如今,校本教材的编写应该克服以往的条条框框,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信息整合的课堂特色,最终实现指导思想和教材编写思路的重大变革。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应以活动课思路设计为主,通过开放式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

校本课程教材应能够对现行国家统编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内容要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编排,教学操作起来要容易,各个模块内容之间可以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方便教师灵活地选取内容进行地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家乡乡土地理的特点,用乡土地理知识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人教版八年级有一节课是“水资源”,笔者所在学校带领学生考察本县城的鉴河,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乡土地理注重的不再是死板的课本知识,而是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学生可以直接体验感受。

1.课程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地理是兼具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绘制学校所在地的示意图”“开展关于乡土地理的野外考察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建议,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多更好地了解家乡,了解自然,了解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2.课程设计要体现必要性

课程内容要提供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应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让学生学到地理知识和技能,了解家乡地理,增强其生存能力,这就是它的必要性的体现。教师应适时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进行讲解,比如如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这样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对国家的统编教材起到及时的补充作用。

3.课程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即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尽量做到教育资源共享。要求教师在安全的条件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教学形式开放而不受拘束,在大自然中教学,但也要注重教学效果。

4.课程设计要体现综合性

地理教学要突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综合性特征的认识。例如以“德保县”为例教学区域地理,教师可展示中国地图和广西地图,让学生观察、分析本县城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教师提供有关的百姓生活、文化习俗、农业生产等资料,学生整理记录下来,想一想自然条件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炼和提高,而且学会了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四、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没有科学性,课程开发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它的基础。学校开设选修活动课,教师选择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科学性,不能犯科学性错误,但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如寻找北极星、北斗星、行星,观察日食、月食等。通过选修活动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上有所拓展,获得更多知识。

2.趣味性原则

百色市在2010年已将地理列入中考范围,学生在八年级结束的时候,与九年级参加中考的学生同时间进行地理中考,实行50分制。教师在设计地理校本课程的选修活动课时,在考虑对提高学生成绩的作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趣味性,以趣味导学,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有物、有色、有形,寓教于趣,寓学于乐,帮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在中考中创造佳绩。

3.可操作性原则

校本课程中选修活动课教材编写的目的是提供参考,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要考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可操作性,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和疑难问题,考虑备课、导入等常规教学环节,为学生的拓展学习提供方向。

4.新颖性和拓展性原则

篇9

【关键词】地理学习; 兴趣培养;课堂教学艺术; 知识迁移;课外活动

一、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 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如在讲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可选择典型小故事:9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9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2. 用启发式教学法,导出兴趣

教学过程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善于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设置悬念教学,调动兴趣

比如,在讲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偏向力”的时候可以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的学习兴趣。“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4. 利用漫画、图像教学,启迪兴趣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适时选用地理漫画、图像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森林资源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的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让学生分析造成小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想到是滥伐森林,造成环境恶化,使动物失去理想的栖息地。

5.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已经走近了大部分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也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止的黑板、呆板的课本的缺陷。例如讲中国地形概况时,先播放一段影片,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一闪一闪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有的学生还惊奇的发现,盆地是凹的,高原好厚呀……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的情境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运用趣味性语言教学,感召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谚语的妙用。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为了便于学生牢记知识,课堂中还可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

(3)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

(4)歌曲的借用。如我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 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

(5)巧用成语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余,学生看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后问:“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却反而比广州暖呢?”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一边读图,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很快发现了主要之点:虽然两城市都濒临大海,但是广州地处大陆,而台湾四面环海,因此对于台北来说,冬季风的影响小了,海洋的影响大了。这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极大地调动起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不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激发;学习兴趣

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为此,地理教师一定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激发初中生的兴趣,将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将地理课变成学生都喜爱的一门学科。

一、在导言中增强趣味性

导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导言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也可以在两个问题之间的过渡处,导言在教学中起着面龙点睛、承上起下的纽带作用。趣味性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导言,要重视导言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导言的设计方式和方法很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地理模型教具、地理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印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情、印度的民族舞蹈、印度的建筑的同时,配合语言的讲解“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原始的人文观念,倮守的民风,特有的建筑,令我们心驰神往,这节课我们就去印度”这种方式导人,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讲“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我设计导言是“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的用处很多,假如这种资源枯竭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新课,牵动了学习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见,增强趣味性是掌握好新知识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 渲染艺术氛围

想在地理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较为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是关键。例如,在学习《认识地球》一课中,这节课的主要授课点是经纬线。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从设置问题着手。如询问学生:如果老师想去家访,通过电话给老师指路,你会如何帮助我呢?同学们的答案一般都是按照一些标志性建筑,或者是在一些路口的交汇处等加以指示。此时,学生们也进入到了思考的状态中,可继续询问:假如此刻我周围没有任何显著的标志物,我该如何走呢?在同学们产生困惑之时,成功导出“经纬线”这一概念内容,继续接下来的讨论。这样一来,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场景当中去思考新知识,建立起明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这种教法主要是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起来的。只要教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引到知识点上来,既能激发他们对新知的兴趣,又能推动课堂的教学进程。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作为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适当加大了地理学科的活动内容。“活动”教学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补充和延伸课内教学、承担新知识的学习转向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的教学,改变了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当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时,他们对学习地理知识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在活动中掌握新知,将知识的学习变成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地理学科活动题材广泛,活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为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比如说游戏竞赛、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再提出一些悬念性强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想要知道答案,就必须会积极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标的主要基本理念之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尽可能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兴趣的例子,将课本例题设计成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知识时,地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实践活动,亦或者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调查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再如,在学习完《水资源》这节课内容,我给不同的组分配不同的任务,主题活动是“调查水资源利用与浪费情况”。A组负责设计并印刷调查问卷,B组负责走访调查、搜集数据,C小组负责整合资料以及数据分析等。尽管组织起来耗时耗力,但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了多种困难,都顺利完成任务。此外,不管是看云识天气,还是在迷路时利用指南针或树冠方向来判断基本方位等,这些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且有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感知过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实践中去感知地理的奥妙,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五、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地理教学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等特点为一身,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视等)所不完全具备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地图更加形象、空间感强等作用,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而且还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识记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呈现出来,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在讲解“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的相关内容时,本节内容是需要学生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以及所到达的地区。这个知识点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地理识图能力,以及空间感方面的能力。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经过的海峡、运河的名字等,学生既不能掌握,而且干巴巴的教学导致效果甚微。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现外运航线(中东地区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石油运输的轨迹),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真实,还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探讨知识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能让学生体验更多的乐趣,最后能深化为志趣,使学生受益终生。可以说,在地理学科中,d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为此,教师要找到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兴趣为支点,实施快乐教学,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2]吴小倩. 浅析中学地理多样化激发兴趣教学[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