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 实践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就是将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关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探究合作和思考分析,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明确教学和学习中的重难点,为学生搭建学习脉络,提高学生对于相似知识点的辨别分析能力,提升地理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传统灌输式、口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提取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建立思维导图。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同时,思维导图模式也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当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绘制思维导图,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碎,而且分布在书的各个部分,章与章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预习阶段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书中的相似概念和不容易区分的概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后期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一章时,学生可以将“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分别做一个思维导图,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匀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则是指全球性、规律性的大气运动。同时在这两个解释下配备相应的图形或者题目进行补充完善,在后期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既便于学生理解和回忆,又能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印象。除了区分相似知识点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预习地理教材后的收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预习完“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影响天气运动的因素,不少学生能够从温度、气压等方面思考,既能够查漏补缺,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掌握情况。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完成好预习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自己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再运用思维导图,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授课。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绘制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而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加快记笔记的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可知,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记笔记、记教师所提到的重难点,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大大拖慢教学讲课的速度,更加不利于后期的复习和整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首先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取其中的重难点和关键词,并且使其在内容上形成关联性,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点联想,以提升学生逻辑分析和信息整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自己预习过程中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删减和添加,补充知识点使之更加完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紧扣思维导图的特点,仅在白板或者ppt上展示一级标题以及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将后面的二级标题和内容补充完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绘制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头脑中形成了立体化、形象化的知识网状导图结构,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以《地球上的大气》一课为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从“热力环流”“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的变化”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四方面整理预习过程中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且将其中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详细分为“锋与天气”“气旋与反气旋”,而“锋与天气”有分为“准静止锋”“冷锋”与“暖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且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理论可知,在学习过程中,复习是与学习、预习同等重要的学习过程,而及时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但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知识点的遗忘,不知道从何开始复习;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得分不全的情况,尤其表现在综合运用题目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预习以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紧抓课后复习,同时一改传统的习题式、背诵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联系多个知识点。例如教师帮助学生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水循环”过程以及水循环的意义,其次再思考海水运动的相关分类、运动规律和影响,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对于人类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复习和记忆水运动的相关知识,并且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搭建起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思维逻辑结构。
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三;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三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以复习为主,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系统梳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剖析,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为地理复习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增强复习实效,为学生在高考阶段取得良好的地理成绩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综合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作为最终目的,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思维导图教学主要以对学生实施引导和象征教育为主,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养成一定的地理素养,进而构建相应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思维导图教学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一方面,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促使信息向图表转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思维导图也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归纳,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思维导图具有对学生大脑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的功能,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的掌握大量的学习信息。
二、高三地理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学的重点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高三地理教学以知识点的复习为主,在初期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在后期主要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而我国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系统相对复杂,知识点众多,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很难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全面学习和理解,学习具有片面性,复习效果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增强复习实效,十分有必要将思维导图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并合理把握复习重点和难点,攻克复习难关,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为学生地理成绩的强化创造条件。即是说,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教师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
三、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发挥着相应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图片和动画的展示,能够极大的促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相应的提升。在高三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实施思维导图教学。将思维导图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能够以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体系,并且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为学习效果的强化奠定基础。
例如在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教材用大量的内容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阐述,学生一般难以把握复习重点,复习效果相对较差。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需求针对这部分知识设计如下思维导图,将考点和考察角度都进行明确的标记,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本部分知识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最大限度的提升复习效果,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在学生自主复习方面的应用
高三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控制时间是保证复习效率的根本点,但是课堂教学实践毕竟有限,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就应该加强对课后实践的重视,引导和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后实践进行自主复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内化,取得较好的复习成效。在此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复习效果,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训练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把握。
(三)思维导图在地理知识整合方面的应用
当前我国高考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面相对较为宽泛,一个考点的呈现可能与地理教材中多个教学内容相关,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强对各部分教材知识整合工作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思维导图设置,让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视,积极将其应用到复习教学中,促使学生地理复习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为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成绩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立华.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97-98
[2]徐云.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255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91-1
一、引言
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高中地理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点多、难于记忆、易混淆等特点。采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地理,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在此,笔者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以下探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记忆
高中地理的教学不是单个知识点的理解,而是要将课程当做一个系统来讲。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理清知识脉络深刻理解,思维导图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会用自己认知的图示来进行学习思考。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与以前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熟练掌握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信息,不论是感觉、记忆,还是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等,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主题,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以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2.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
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思维导图可以把大量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更利于我们学习掌握。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讲内容的思路和含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使学生把精力放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老师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对讲课内容进行筛选整理,忽略了无关紧要的内容,使知识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例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老师所讲内容。关键知识点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再比如在进行“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环节的讲授时,教师将思维导图与所讲课的内容进行结合,找出本节的层次结构。先总体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具体分节介绍内力作用形成山地,外力作用形成河流地貌。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应注意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知识框架,使学生明白需要解决的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思路简单明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由此看来,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引导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框架,从而能有效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式的思考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运用点线面体的方法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点,即学生所关注的中心、焦点、目标等,导图运用的核心就是归纳集中。线,对于学生关注的中心可以分为多层来描述,导图运用的核心就是演绎发散。面,检验自己的点与线是否一致、有无遗漏、是否重叠。导图运用的核心就是检查反思。体,对点线面进行修饰美化,便于自己的理解和记忆,通过颜色、线条、气味、符号等方式进行美化,导图运用的核心就是提升。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进行“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环节的学习时,学生所关注的点就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所关注的线就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可以分为两层来描述,分别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学生所关注的面就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否只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无重复。学生所关注的体就是通过以上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刻记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记忆力有莫大帮助。所以,对老师而言,应切实顺应苏教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思维导图熟练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自身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已在顺应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知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运用思维导图对繁杂的地理知识进行提炼总结,高度概括,从而析出知识重点与难点,并将之作为思维导图中的“中心”,进而由“中心”向四周拓展分支,构建地理知识的骨骼框架,这仿佛使知识脱下了“繁缛”的外衣,露出了内在肌理,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加以把握。
运用思维导图法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并联在一起,如同穿珠成链。知识不再是单一的、平面的、分散的,而变得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立体化,使知识点变得更为清楚明了。这不仅便于学生学习、记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法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使学生可以自我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高中地理教学上,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教学时,还可以“留白”,让学生在课下复习或是知识记忆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补充,从而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
地理知识浩如烟海,但只要通过思维导图来提纲挈领,抓住那个“纲”,便可以“纲举目张”。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设计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进而提高发散性思维。当学生在解题时,他们便在脑海中回忆起所构建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点就像放电影一样,一个镜头紧接另一个镜头清晰地展现了出来;当学生在复习时,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自我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思维导图,知晓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比如:在学习“农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这一知识点的中心是“农业生产活动”。第一层次的分支主要是农业的特点、农业的投入与产出、农业的分类、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第一分层中的第一点农业的特点又分化出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第三点农业的分类又分为生成对象、投入大小、产品用途;而生产对象又继续分为以上四种主要的农业类型;投入大小又分成思维导图中所展示的两种类型;产品用途又继续拓展为两种农业类别。总之,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繁杂的知识条理化,从而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这如同爬山虎似的,向四周伸出很多触角。同一知识点思维导图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样式,因此,在设计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不同的方式来延伸扩展思维导图的分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二)利用思维导图区分各个结构要素
有条理、有层次、有区别度是思维导图显著的优势,在高中地理教?W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这一优势。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易混淆点。比如说:在开展“海流”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在确定补偿流的核心概念,还要引导为学生区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等海流的异同,再联系信风带、西风带、地转偏向力等相关概念,结合相关例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从而对这些专业术语的概念进行本质上的区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区分重要的地理概念,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把握。其次,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由中心到分支、由概括到细节,从而把所学的知识条分缕析地展示出来。比如说:在开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区分各个要素。教师把“工业地域”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下面分成三个分支,第一分支是“区位因素”,第二个分支可以设计为“工业区域的形成”,第三个分支是“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然后,把三个分支继续往下划分。这样不仅有层次、有条理,还有利于学生区分各个结构要素。
(三)利用思维导图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篇5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中学地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思维导图教学的基本内涵
思维导图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达到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同时引入各种象征性教育与引导式教育来进行发散教学,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影响,此外,再经由科学系统的方式将有效因子进行不断的融合,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学科知识的整体脉络,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加深功能记忆,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教学效果的圆满实现。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这种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优势研究
2.1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融合主要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掌握内容的基本脉络。同时学生又能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学习。一方面减轻了学生预习的负担,又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另一方面紧凑了高中地理教学节奏,突出难点与重点。
2.2加深知识理解,强化团队协作意识能力
过去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太多精力与时间检验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学生大多也是埋头记录,无法进行知识的深入思考。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使得知识学习的脉络更加清晰,明确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关键词以及醒目字体的标注,清晰地梳理了知识内容与重点难点,确保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于思维连贯性的一致。此外,小组形式的系统学习还能让学生绘制导图时明确各自的角色与任务,及时并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交流能力与协作能力。
2.3便于课后复习,有助巩固知识检验成果
具体到高中地理教学上,教师通常采用开放式的思维导图形式,适当地留下一些教学空白,让学生在复习或是知识记忆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补充,从而达到完善并充实学生地理知识构架的特点,也更能让学生养成自行监督与自主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
3.1利用思维导图改善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高中地理的学习强调系统性与科学性,知识章节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要想学好地理科目,必须保持连贯与一致,坚持不懈。为了加强整体性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教师要根据高中地理知识难度与教学的进度为学生规划预习时间与预习内容,从而明确学习重点与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例如,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内容风的形成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工作上找出教材的关键词,比如“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力环流“等等,采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预习时不懂的知识标识出来,包括一些已经理解却延伸更多地理知识的问题,监督学生养成自觉构建地理思维模式及高效学习模式的习惯。
3.2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环节丰富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进而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纵观高中人教版地理教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思维导图教学形式,所以在教学的同时必须具有选择性地对内容进行筛选。比如在学习《人口与环境》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将核心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于是很快发现章节内容的重点在于“人口”,丰富教学内容:第一层次的分支主要在人口的增长模式、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迁移以及人口的地域文化;第二层次的分支主要是第一层次分支基础上的延伸,如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合理容量的数量、迁移的方式以及地域文化等。这两个层次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发散性思考与引导,进而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某种模式发展类型进行第三层次发展,比如人口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最大的容量将是多少,人口迁移方式在比较下有哪些进步性?等等,教师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分支,培养个性化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3利用思维导图综合区分各个结构要素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高效性,首先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关键。比如在学习有关荒漠化的内容时,要先确定荒漠化的核心概念,为学生区分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异同,再联系土地盐碱化、土地石漠化、草场退化等相关概念的区别,结合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从根本上区分这些专业术语的概念,更加强了学生对荒漠化含义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保证内容梳理具备层次感,要从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整合与拓展,强化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4利用思维导图设置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中学各科目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处理实际问题而服务,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并将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章节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科学设置问题的形式,借助思维导图构建专业的地理知识网络,挖掘地理问题中的深层信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解决准确率。例如,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可以将知识要点设计成系统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
地表形态塑造思维导图
学生完成了章节内容的整合与设计图表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分析,找出导图的优点与不足,为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思维导图的应用使杂张乱无章的知识变得井然有序,储存知识,发现问题,设置问题,也为获取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便利,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建立新旧知识间的有效联系,真正实现有效地学习地理,拓展创新整合思维,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迁移与发展,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是当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师运用较为广泛,较为推崇的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尽管这种方式的教学效率较高,却也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并且教学的形式也不能保证一成不变。任何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都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出发,从教学知识体系出发,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整合到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学习架构中,不断丰富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正确的点评,从而将枯燥零散的地理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卉.思维导图在中学离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14,11(12):22-23.
[2] 吴乃春.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10(18):18-19.
篇6
一、思维导图及其特征
20 世纪 70 年代初,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思维导图,也称为脑图(Mind Map)。它是在对人的大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强调思考方式与大脑思维方式的一致性。大脑是树状结构,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一个从中心往四周发散出的一级一级分支的结构。它运用颜色、线条、图像、词汇和符号,遵循一套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把一长串枯燥的文字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条理的图画,是一种把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外显的思维工具。
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即是把大脑思维用文字和图像形成发散式的结构在纸上显示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大脑的运作效率,体现出人思维过程中的多向性与跳跃性,而且符合人们的认知结构,是一种能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整理思路和快速学习的好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分支和层级结构来将知识进行组织和分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系统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概括如下: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有一定的伸缩性,主题的主干可以作为一个分支一级一级由中心向四周发散
3.分支往往往由关键的图形或关键词构成,相对次要的内容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一幅思维导图就像是一幅艺术品,其创作的过程也是人进行全脑思维的过程,它的形式活泼多样,多用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的文科教学。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切性
1.思维导图自身的特点与学生学习规律高度吻合
一方面,思维导图能够运用文字、线条、图像将人的思维在纸或电脑上画出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化。这样不仅能够大大减少学生对大量文字资料的阅读,节约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全局,并从整体上体会所学内容,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地方。另一方面,思维导图从中心主题出发,根据需要添加分支,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帮助学生从纷杂的信息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它的视觉模式、色彩、图像与多维度、空间感等因素能够很好地调动右脑的机能,而且可以减轻左脑的负担,充分地将左右脑调动起来,同时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除此之外,思维导图发散式的思维模式还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与思维导图高度吻合
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理环境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为先导。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就是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反映地理事物的范围和所处的位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及差异等等表现在地理空间方面的特征与规律。思维导图这种图式方式可以明晰地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变化,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从而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地理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了思维导图适合于高中地理教学
篇7
一、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当前的中学地理教材运用了大量的描述文字与展示图片来对地理现象与概念进行讲解,却缺少对各知识点间联系的介绍,造成学生们的地理相关知识片面化和零散化。思维导图运用了图文并重的技巧,借助线条、图形、颜色、词汇和符号等元素间的相互组合,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将各层面的知识点统一起来,进而使学生进行整体记忆。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可以显示知识点间的网络结构,还能有效地呈现思维过程,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减少了教师的思维引导与知识梳理,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贯穿了对其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引导。学生们只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地理思维模式,才能在学习中增强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进而将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式的教学工具,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改进,充分发挥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二、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一)综合分析教材要素,建立科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那么如何制作科学高效的思维导图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关键或重点。如在学习“荒漠化”的内容时,我以荒漠化的概念为核心,以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以及草场退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等四种景观进行发散,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从而加强学生对荒漠化的理解。其次,思维导图的制作要有层次感,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已知到未知,引导学生加深对地理内容的理解,拓展知识点的联系。最后,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遵循自己的教学思维,不可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思维导图。这不仅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整理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发展过程。
(二)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加强地理整体教学思维导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中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如何合理巧妙地应用思维导图呢?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展开课前探究,对新知识点有一个自我的初步了解,在脑海中形成简单的知识体系,为课堂中的讲解打下基础。在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把握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思维,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体验。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一般来说,地理课堂上的思维导图具备两种功能———梳理和对比。梳理是指对地理知识体系的分析与建构,如在天气与气候的教学中,我从地理位置、气温、气候、降水之间的联系着手,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相互之间的制约和影响关系。而对比则是通过不同要点之间的比较来展现知识点间的异同,促使学生们辩证思考,进而加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以及对灵活思维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注重能力思维并进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与资源融汇成一个整体。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教师的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前预习、加强课堂理解,还要善于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建立自己的地理思维结构。我在地理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们自主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不断发散与完善其思维过程,确保相关内容的强化记忆。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还有一大显著优势,即学生们能够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验证。如探究本地种植的某种农作物时,先从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出发,反向思考本地的地理位置、光照、气候、降水等,从而明确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种植环境。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整体记忆,并利用线条、颜色、图形等将文字描述与真实现象联系起来,可以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进行鲜明的分层管理,进而在思考相关问题时就能够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内容,起到触类旁通之效。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评价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是中学地理教师们推崇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思维导图并非适用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并且其相关的教学形式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善于了解自己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确保课堂的科学、高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地根据课堂思维走向对思维导图进行相应的修改与丰富,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与点评,让其明白自我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运用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思维传导与学生思维反馈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思维优势,不断改善地理教学形式,以显著提升中学地理的教学品质,增强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塑造。
篇8
一、“导、读、议、讲、练”综合地理教学法概述
“导、读、议、讲、练”综合地理教学法中的“导”,就是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引导。一般说来,应该是学前导兴趣、导激情,学中导思路、导方法,学后导结论。“读”,即阅读。它是在导的基础上,阅读教材、地图、课本插图、图表等,熟悉教材内容,理解教材思想,识记一些地理概念,产生疑难点,以备在“议、讲”中领会掌握。“议”,即议论、讨论。它可以是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它也是在“导”基础上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一般都是些疑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讲”,即讲解。它既可以是教师的讲解,也可以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讲解,解决学生在“读,议”中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及发表的独到见解,并理出知识结构和体系。“练”,即练习,作业。它是用来巩固知识,以强化掌握为目的,同时也是信息反馈过程,为下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导、读、议、讲、练”教学中的关键是“导”。“导”的是否得当,能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直接关系到“读、议、讲、练”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每节课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在“导”字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每一个“导”。“读、议、讲”是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质的重要过程。“练”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导、读、议、讲、练”五个环节,可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自由组合。有时一节课可以反复进行五个环节,有时也只用两三个环节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在“导、读、议、讲、练”综合地理教学法中,提倡学生提问、讨论、质疑。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学生学习或议论当中,教师要对少数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读、有讲、有议、有练,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精神振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不再觉得上课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
二、“导、读、议、讲、练”综合地理教学法的优点分析
第一,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教育理念。“导、读、议、讲、练”综合地理教学法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反映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而起作用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第二,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克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教法。通过“导”使学生产生“心愤愤,口悱悱”,形成“愤悱心理”进而进行教学。它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发展智力,形成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特别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不愿和不认真学习地理的弊端,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能训练学生利用地理图像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在“读、议、讲、练”中,通过学生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能力的形成。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一、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发散性思维工具,图文并重,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联系,简单有效地把主题之间的隶属,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开发人的左右脑,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结合起来,开启人类的无限潜能。进入人脑的每一个知识节点,都能发散放射出一系列的相关节点,因此思维导图是放射性的思维方法,思维导图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我们的个人知识数据库系统。
二、思维导图的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并且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此同时,我国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提出,高中地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庞大繁琐,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抽象晦涩的知识点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优化的层级体系,将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梳理清楚,了解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的掌握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缓解学习压力。同时,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思维导图没有固定模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思维导图,这方便学生自己记忆知识点,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
(一)思维导图的体现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技艺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教版高中地理的设置很符合思维导图的运用,比如,我们在学习气候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以气候为中心主题,放射延展出不同的气候类型,再由不同的气候类型放射延展出其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这样不仅方便学生分别掌握各个不同的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各个不同的气候类型对比研究,进一步了解区分各个不同的气候类型,避免学生死板的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思维导图的运用很灵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某一个知识点的内部体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外部联系,融会贯通,建立更高层次的思维导图,从全局掌握知识。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全面的思维导图,以亚洲为中心主题,我们可以发散放射出气候,地形地势,板块位置,海陆位置,农业、工业等,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发散出各个细小的知识点,还能将这些第二层级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比如说,我们通过思维导图能很容易的引导学生,气候和地形地势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将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
首先,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完各个细碎的知识点后,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建立思维导图的能力。学生必须学会自己独立地绘制思维导图,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更加富有创新力地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让学生独立建立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拿不同颜色的笔互相补充思维导图,这样,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就能很容易地构建完成,而在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又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检查和掌握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充分的吸收知识。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自由,我们要允许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给学生有利于创造的课堂氛围。比如,我们在讲畜牧业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畜牧业发展的成因,允许学生积极讨论,帮助学生将思维扩散到气候、地形等不同的方面,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灵活分析处理不同现象的成因,而不只是死板的掌握知识。
四、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紧密复杂,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放射性立体思维模式,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逻辑能力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具体,更加系统化,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创造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个人知识数据库的构建和完善,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横向,纵向联系知识,灵活统筹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玉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2):28-29.
[2]赵妮.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研究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57):162-163.
篇10
关键词:以图导学模式;初中地理;内涵;优越性
相对于语、数、英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初中地理学科主要以图像作为教学载体,向初中生传输理论知识。图像直观、清晰的特点,发挥独特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
一、以图导学的内涵
在初中地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采取“以图导学”的教学措施,在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讲解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图像的解说。所谓的以图导学,就是教学过程中能够使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难点与画面相结合,使其生动形象化,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星球出版社)第一单元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地球仪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等外观特征,满足了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以及探究地理的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教师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地球的形状、特点、大小,以及经纬线的理论知识,并且鼓励学生互动探讨,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驱动下,教师的教学理论应该得到创新,做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实践三者统一结合。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体验生活,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初中地理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感受接受新鲜知识,体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乐趣。
例如,在地理教学(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时,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应该指出,本章节内容是地理的基础性学习,教学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综合阐述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差异,体验其中的关联,根据相关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以及降水柱状图,达到以图导学的教学目的。我们知道举一反三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常用天气符号,明晰简单的天气图,能够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图等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利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塑造良好的人格及品质。
三、对以图导学模式的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研究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获得地理图像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常识,开阔学生眼界和丰富他们的日常活动。其实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设置情景模式,对书本图像进行解析,让学生自主反馈这三个环节的实施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符合新课改大纲的要求,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优质化的人才。
(1)设置创新情景模式。这一环节的设置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一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学生自主反馈。我国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以图导学的模式,让学生以自主反馈的方式掌握地理课堂学习的难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另外,学生在反馈过程中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四、以图导学教学的优越性
地理教学实践表明,以图导学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教学模式,图像的呈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理事物的特性,也可以体现地理学科的规律,此外以图导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1)以图导学,转换学习方式图像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信息,使学生告别乏味的文字阐述,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以图练习,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读图练习与绘图练习,巩固地理课堂的理论知识,在绘图练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以图导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识别图像、分析图像、扩建图像以及绘制图像的过程中,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事物的规律性都会有更深程度的理解,不仅达到加深知识记性的效果,而且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不再迷茫。
综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生特殊的心理素质,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以图导学模式诠释了地理教学中图像的作用,提高了初中生学习兴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业奠定基础。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是新课改的结果,它追随着教育的发展进程,是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