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治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分类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保持本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为促进本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营造世博会良好环境提供安全保障。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以隐患治理行动为主线,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突出源头管理,着力标本兼治,坚持安全发展,切实推进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的有效治理。
三、主要内容
(一)综合内容
各街道、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以下行为进行严格治理:
1.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2.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完好率不达标及不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的;
3.受自然灾害威胁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
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完善、整改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落实的;
5.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6.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缴纳等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的;
7.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8.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以下简称“三违”)的;
9.各级、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许可制度执行不严格的;
10.区政府、各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区域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实际,确定需要重点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未按要求切实推进的。
(二)专项内容
1.生产安全。主要包括: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各生产环节的安全风险辨识,落实控制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开展“反三违、治隐患”活动;落实安全投入,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强化源头治理,建立隐患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特别是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其他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严格准入制度和安全管理,严厉打击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加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责任部门:区安全监管局、区国资委、区公安分局(消防支队)
2.建筑施工。主要包括:重点加强“世博”工程建设、外滩通道工程建设、重大市政工程建设、轨道交通建设、隧道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安全监管,制定和落实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长大隧道、高大桥梁及地下暗挖高边坡等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并加强建筑施工重大危险隐患源的监控;强化预防坍塌、高处坠落、起重机械等以及预防建筑施工涌水、突泥、有害气体中毒等措施的落实;加强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查验和使用管理。
责任部门:区建设交通委、区安全监管局
3.交通运输。主要包括:查处超速、客车超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强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营运车辆驾驶人从业资格和客运站的安全监管,依法查处客运车辆挂靠经营、非客运车辆违法载客行为;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加大汽车行驶记录仪GPS安装使用和监控平台建设的力度;实施“安保工程”,排查治理危险路段和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措施;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加强对新建、改建道路通行条件的安全监管和安全评估;加强对机动车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提高机动车产品质量等。
责任部门: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区建设交通委、区质量技监局
4.人员密集场所及消防安全。主要包括:加强对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建立及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加强单位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加强演练;开展以大型仓库(堆场)、大跨度厂房等为重点的火灾隐患普查;整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在建工程施工工地和“三合一”、“多合一”生产经营单位等重点场所的火灾隐患,特别是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落实建筑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置等消防安全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及消火栓系统要运行正常;电气线路敷设以及电气设备安全;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密集场所在投入使用或营业前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室内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符合要求;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符合防火性能要求,竖向防火分隔措施有效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依法经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方可施工、投入使用;使用领域的消防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责任部门:区公安分局(消防支队)、区民防办、区旅游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
5.特种设备。主要包括: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日常维修保养;严格特种设备登记建档、检验、检测、安装、租赁、维护、保养和使用;作业人员持有有效证件上岗作业;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按规定进行检验(校验);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督促推进各气瓶充装、检验单位气瓶电子标签的应用工作。
责任部门:区质量技监局
6.区规划土地、工商、文化、卫生、教育、旅游、环保、国资、市政委等其他部门依照各自职责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治理行动。
四、总体安排
各街道、各部门要将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贯穿与“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的始终,与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总结。
(一)细化方案,自查自纠(5月20日前)
各街道、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和20*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发现的突出问题,制订本街道、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要求,强化措施,并认真抓好组织发动工作,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查自纠,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到位。
(二)督促检查,全面推进(5月至9月)
各街道、各部门要结合本区域(领域)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确定的重点和雨季汛期安全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加强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行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情况;对重大事故隐患和突出问题要挂牌督办,逐项销号;对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集中整治。
(三)深化治理,巩固成果(10月至12月)。
各街道、各部门要针对四季度工作特点,深治理“三违”现象,严肃处理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以及超员、超载、超速和超限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寒风大潮、防冰雪灾害、防冻裂泄漏,以及交通运输安全防范等各项措施,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区安委会办公室将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开展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建立长效机制,并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进行全面总结。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工作的领导,迅速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步骤、要求和保障措施,同时迅速动员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要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治理行动,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和科研院所在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做到深入发动,群防群治。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各街道、各部门要在全面部署、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将安全生产治理行动重点放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点企业,以及近年来事故多发的企业和单位的安全生产治理,同时要结合“五一”、汛期、“十一”、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加强重点部位、重要设施、关键装备和关键岗位的安全检查,兼顾其他作业场所和岗位,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努力减少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是安全专项整治的深化,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继续。通过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既要抓现场,反“三违”,治隐患,努力把事故降下来,又要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和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各项治本之策,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企业安全基础保障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四)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把这次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与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结合起来,对重大隐患和问题,及时组织联合执法、专项执法、隐患举报和舆论曝光督促解决;与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与实施安全生产许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日常监管监察等工作结合起来,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统一部署,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务求实效。
(五)掌握动态,强化监督
篇2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对象教育改造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两类”(社区矫正对象、帮教安置对象)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促进和谐竹溪建设,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湖北省“两类”人员管理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应遵循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具体实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民政、人社、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施的原则。
第三条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帮教安置是指社会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非强制性的帮助、教育、监督和管理,使刑释解教人员巩固改造成果,继续加强思想意识改造和行为矫正,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安居乐业,不再违法犯罪和危害社会。
社区矫正对象包括: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帮教安置对象包括:
(一)刑满释放5年以内人员;
(二)解除劳教3年以内的人员。
第四条工作任务:
(一)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刑罚正确实施;
(二)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使他们成为守法公民;
(三)对家庭特别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在就学、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帮助,促使他们适应社会;
(四)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对帮教对象进行管理和监督;
(五)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帮教对象在生活、法律、心理等安置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帮助,促使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生活;
(六)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落实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的措施。
第五条工作原则:
(一)社区矫正遵循惩罚、教育和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二)安置帮教坚持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的原则;
(三)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开展工作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五)坚持因人制宜与分类实施相结合、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矫治帮教与家庭帮教相结合,帮教安置与监所教育相衔接的原则。
第六条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乡镇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分析辖区内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情况,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关的工作措施。
第七条建立责任考评机制。
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县综治委具体指导下,积极协调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制定成员单位履职考评办法,每年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第八条经费保障。应当安排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截留、挪用。
第二章组织机构职责及人员
第九条县政府成立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本辖区开展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日常工作由县司法局组织实施。
乡镇政府应当成立由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民政所以及相关单位参加的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本辖区开展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
村(社区)应当成立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室。
第十条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审议批准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总体规划、阶段性工作计划;
(三)定期听取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
(四)监督、检查成员单位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成员单位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一条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当依照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综治部门主要职责:协助党委政府加强对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检查指导;
(二)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职责:履行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和基层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指导乡镇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日常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检查、考核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实施情况,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会同公安机关加强对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对象的监督管理;定期向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综治办收集、反馈“两类”人员动态信息。完成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公安机关主要职责:加强对“两类”人员的监管考察,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定期排查“两类”人员动态信息,并按要求及时报送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矫正对象依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措施;
(四)审判机关主要职责:准确适用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拟适用非监禁刑被告人必须开展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应当作为是否适用非监禁刑判决的参考依据。及时向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抄送相关法律文书,定期向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办公室报送“两类”人员重新犯罪信息;
(五)检察机关主要职责: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实施,每年对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开展1-2次执法检查。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司法建议,定期向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我县“两类”人员脱漏管信息;
(六)民政部门主要职责: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对生活无着落的“两类”人员及其家属给予帮助,对“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中具有城镇户口且丧失劳动能力的,经审核后安排在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具有农村户口且符合“五保”条件的纳入“五保”范围。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将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之中;
(七)教育部门主要职责:配合、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对于符合就学条件的“两类”人员及其家属,教育部门要切实做好其就学的相关工作,无能力交相关费用的要给予减免;
(八)财政部门主要职责:将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指导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机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九)人社部门主要职责:将“两类”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总体规划。依托公共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机构,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两类”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开展创业帮扶;
(十)机构编制部门主要职责:根据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上级有关规定,完善,推动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矫正机构、编制、职能的核定落实;
(十一)国税、地税部门主要职责:依据相关规定,主动为符合政策的“两类”人员自主创业提供服务,减免相关税费,帮助落实政策规定;
(十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指导、协助“两类”人员自主创业,依法办理相关证照,并减免相关费用;
(十三)工会、共青团、妇联主要职责: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参与配合矫正教育及帮教安置工作,协助做好职工、青少年和女性矫正对象的矫正、帮教、帮扶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指导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
(十四)广电部门主要职责:负责党和国家关于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加强对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的报道,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宣传工作任务;
(十五)610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对参与组织犯罪矫正对象的监管教育。
第十二条乡镇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依照有关规定,对“两类”人员实施管理,督促公安派出所对“两类”人员进行监管、考察;
(三)组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考核评议,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措施,做到一季一回访、半年一考核;
(四)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对“两类”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教育;
(五)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参加公益劳动;
(六)接受人民法院委托开展审前社会调查;
(七)建立“两类”对象矫治、帮教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八)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十三条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室在乡镇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矫正教育工作,对帮教安置对象落实相应帮教措施;
(二)掌握辖区“两类”人员动态,及时报告要情信息;
(三)履行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四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包括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
社区矫正执法人员是指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
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是指经县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益性事业岗位,由编制部门核定编制,隶属于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专门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的专职人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实行资格准入考试制度和不称职淘汰制度。
社区矫正志愿者是指热心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并经司法行政部门和志愿者组织登记,自愿无偿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应当在同级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按照志愿者服务相关规定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违法或违反工作纪律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章矫正对象的接收和帮教对象的衔接
第十五条社区矫正对象由其户籍地司法所接收管理。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司法所接收管理,户籍地司法所应当协助、配合。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到登记前,做好以下工作:
(一)核实社区矫正对象的户籍地和经常居住地;
(二)向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社区矫正法律教育;
(三)责令社区矫正对象按时到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并作出接受社区矫正的书面保证;
(四)及时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社区矫正对象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县司法局、公安局和检察院。
第十七条县司法局收到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送达的法律文书后,应当及时转交司法所。
第十八条社区矫正对象报到时,相关法律文书已送达司法所的,司法所应当予以登记,宣告执行社区矫正,告知权利、义务,发放《十堰市社区矫正对象须知》;社区矫正对象报到时,相关法律文书未送达司法所的,司法所应当先行登记,待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后再完成前款规定的其他工作。
第十九条县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公安局在接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寄来的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等材料后,应登记造册,同时分别通知刑释解教人员户籍所在地乡镇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派出所,登记核实,建立档案。并告知家属按时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县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于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十五日内,将上述情况告知监狱、劳教所、看守所。
第二十条户籍所在地乡镇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转交的《通知书》等材料后,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和村(居)委会根据刑释解教人员具体情况,落实具体帮教安置措施。(一)对参加过失业保险且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劳动保障部门应按规定核发失业保险金;(二)对城镇户口具有劳动能力,本人有就业愿望而没有劳动技能特长的,社保部门应将其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范围;(三)对具有城镇户口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经民政部门审核后安排在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民政部门应会同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四)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它生活来源的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与民政部门以及乡镇、村委会、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共同安排好其基本生活,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
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在刑释解教人员报到后,按规定及时办理落户手续,并将其纳入重点人口进行管控。
第二十一条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后,应在十日内分别到当地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派出所报到登记。对刑释解教后一个月仍未报到的,民警应上门查明原因,督促其报到。对“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公安机关一经发现,应立即通知其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
对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刑释解教人员,县公安机关收到通知后,应及时报告县国安办,并专门建档,列为重点人员,由县国安办牵头会同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分等级落实教育管控措施,同时与原侦查机关保持联系,共同做好教育管控工作。
第四章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社区矫正对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时到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司法所、派出所报到;
(二)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
(三)参加学习、教育和公益活动;
(四)定期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
(五)遵守其他监督管理规定。
第二十三条被判处管制的社区矫正对象,除遵守第二十二条规定外,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被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对象,除遵守第二十二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二)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的,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县司法行政部门批准;
(三)进行治疗以外的社会活动的,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县司法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对象,除遵守第二十条二规定外,不得行使下列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四)担任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第二十六条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是户籍地(经常居住地)的县以内。社区矫正对象有就业、经商、就学、就医、探亲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户籍地(经常居住地)的,应履行请假手续,必须经派出所同意,由司法所报县司法行政部门批准。社区矫正对象返回户籍地(经常居住地)的,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派出所报告并销假。
第二十七条社区矫正对象经批准离开户籍地(经常居住地)不满6个月的,由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司法所管理,暂住地司法所应当协助、配合。
社区矫正对象经批准离开户籍地(经常居住地)6个月以上、未导致经常居住地变更的,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县司法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暂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管理,并办理异地托管手续。
第二十八条社区矫正对象因迁居变更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原属司法所、派出所应分别及时与迁入地司法所、派出所取得联系,经县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由迁入地司法所、派出所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报到登记后,会同派出所商定监督人,组成监督考察小组,制定和落实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条司法所应当根据风险评估情况,会同派出所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分级监督管理。对于受到奖励或行政惩戒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分别从宽、从严实施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司法所应当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派出所应给予配合支持。
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应当安全、符合公共利益、便于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司法所、派出所应当定期会同社区矫正工作室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家庭、单位和村委会,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等情况。
第五章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
第三十三条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报到登记后实施分阶段教育。
第三十四条入矫教育包括接受社区矫正意识教育、行为规则教育。
第三十五条常规教育主要包括:
(一)组织社区教育资源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法律和道德教育;
(二)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个性特点、日常表现、矫正需求,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进行个别教育;
(三)聘请和组织社会专业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定期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加强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责任教育、亲情教育。对未完成法定义务教育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协调教育部门,帮助其完成法定义务教育;
(五)组织和协调社会团体、社区矫正志愿者,调动社区矫正对象的亲属、单位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帮助活动;
(六)组织公益性活动,以辖区内的敬老院、基础性公益事业建设为阵地,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非营利性机构、社团的服务活动或者为社区(社会)提供服务;
(七)矫正对象应每月向基层司法所汇报思想,内容应涵盖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生活情况、下一步的学习需求、生活、工作及生产安排等。
第三十六条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两个月实施解矫教育。
解矫教育包括社会发展形势教育、公民道德、遵纪守法教育等。
第六章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奖惩
第三十七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对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罪、遵纪守法、学习劳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励和惩戒。
第三十八条社区矫正奖励分为行政奖励和司法奖励。
行政奖励种类有:表扬、记功。
司法奖励种类有:减刑、假释。
第三十九条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满3个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予以表扬:
(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二)积极参加思想和法制教育,完成规定的教育课时,成绩良好;
(三)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超额完成规定的任务;
(四)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
第四十条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立功表现之一的,可以记功:
(一)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二)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三)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四)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五)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四十一条社区矫正对象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考验期的,可以依法缩短相应考验期。
第四十二条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有考验期的,应当依法缩短相应考验期: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四十三条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
第四十四条社区矫正惩戒分为行政惩戒和司法惩戒。
行政惩戒种类有:警告、记过、治安罚款、治安拘留。
司法惩戒种类有: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第四十五条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记过、治安罚款或治安拘留:
(一)未按时到司法所报到登记的;
(二)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故意逃避监督管理或对抗教育的;
(三)违公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的;
(四)应当给予行政惩戒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分别予以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一)重新犯罪的;
(二)发现余罪漏罪的;
(三)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四)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社区矫正的终止
第四十七条被判处管制、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对象,其矫正期限为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实际期限。
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其矫正期限为缓刑考验期或者假释考验期。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其矫正期限为在监外执行的期间。
第四十八条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社区矫正对象被生效裁判认定为有罪、决定数罪并罚的,原社区矫正终止执行。
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社区矫正对象被生效裁判认定为无罪的,原社区矫正继续执行。
第四十九条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终止矫正的,司法所应当书面告知理由、时间,由社区矫正对象签收,并以适当形式公开宣布终止社区矫正。
第五十条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30日内开展终止矫正考核鉴定,报县司法行政部门审核。
第五十一条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应当在执行期满30日前出具书面鉴定材料,由县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后上报原批准机关。
原批准机关应当在暂予监外执行期满10日前,作出是否续期的审批决定,并将决定送达社区矫正执行地的县司法行政部门。
第五十二条社区矫正对象正常死亡的,由医院出具死亡证明,县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死亡的社区矫正对象属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县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原关押单位。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由法院作出的,县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原审法院。
第五十三条社区矫正对象死亡、被收监执行终止社区矫正的,司法所应当在档案中注明理由、时间,并附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八章帮教安置工作制度
第五十四条帮教前移制度。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办公室每年要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进行帮教,了解本辖区的服刑、在教人员的思想、改造情况,掌握回归后就业意向,介绍当地政治、经济形势,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教育服刑、在教人员安心改造、重新做人,早日回归社会。协调教育、民政、妇联及乡镇人民政府解决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就学问题,帮助稳定家庭婚姻关系,动员家庭成员定期探视。
第五十五条登记、建档制度。县、乡两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派出所对刑释解教人员要逐人登记造册,开展帮教工作,建立个人档案。
第五十六条分类帮教制度。对于表现差、有违法犯罪倾向、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重点帮教,由公安派出所负责,司法所、村委会配合;对于其它的帮教对象实行一般帮教,由司法所负责,村委会配合。帮教类别由县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进行初定。帮教期间变更帮教类别由乡镇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呈报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第五十七条解除帮教和延长帮教制度。对帮教对象满五年无重新违法犯罪的,应及时解除帮教,并填写《解除帮教意见书》;对帮教满五年仍表现不好,有违法犯罪倾向的,要延长帮教,并填写《延长帮教意见书》。解除和延长帮教,由乡镇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报县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刑释解教人员个人档案,自解除帮教之日起保留十年。
第五十八条移交制度。对不在户口所在地就业的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要及时将其有关帮教情况向本人就业部门移交,保持帮教工作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第五十九条定期排查、回访制度。在坚持经常性帮教工作的同时,要定期排查、回访,并将情况上报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九章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运转机制
第六十条信息共享机制。由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建立“两类”人员信息库。
(一)信息采集:
县公安局负责提供“两类”人员刑事拘留和受治安处罚人员信息;提供刑满释放5年、解除劳教3年内人员及重点刑释解教人员和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提供强制戒毒人员信息;
县检察院负责提供“两类”人员脱管、漏管情况信息;
县法院负责提供“两类”人员中重新犯罪情况信息及判处缓刑中的收监执行情况信息;
县司法局负责提供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提供我县外出经商务工“两类”人员及外地来我县经商务工“两类”人员信息;提供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提供刑释解教人员违法处以劳教信息。
(二)信息共享:
上述信息采集内容由县司法局制定统一模式,各责任单位按各自分工每季度采集一次,在本部门内汇总、核实后,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以统一报表形式传送给县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之后,于当月15日前反馈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综治办。
第六十一条建立跟踪帮教和应急处置机制。
(一)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每月应在本乡镇的综治维稳会上通报辖区内“两类”人员特别是重点监管、帮教对象的情况。一旦发展“两类”人员有危害社会的苗头,应当互通情报,互相配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对外出经商务工的社区矫正人员,推行异地托管机制;
(三)对“两类”人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县、乡、村三级组织要制定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必要的演练,确保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第六十二条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支持建设机制。
将“两类”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纳入县“十二五”规划,按相关规定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支持的方式,建立公益劳动、警示教育、过渡性安置等基地。推行“一助一”、“多助一”的矫治帮教机制,激励、引导“两类”人员遵纪守法、自食其力、顺利融入社会。
第六十三条以服务促管理,不断提高“两类”人员再社会化能力“两类”人员在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享受社会同等待遇。
(一)城区内有劳动能力的“两类”人员可以到县劳动就业局进行失业登记,凭登记证明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有关就业扶持政策;
(二)县劳动就业局应适当放宽对“两类”人员中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标准,符合条件的“两类”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后可以直接申请就业援助;
(三)鼓励符合法定条件的“两类”人员外出经商务工,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荐介绍,并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方便;
(四)鼓励“两类”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县工商局、人社局应在证照、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金融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享受国家统一的促进就业税收政策;
(五)录用符合用工条件的“两类”人员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国家普惠政策;
(六)农村户籍的“两类”人员原有责任田(林)的,应予以落实;
(七)对生活困难的“两类”人员,民政部门应按规定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采取临时救助措施;
(八)本人有诉讼请求且符合法律援助政策规定的“两类”人员,县司法局应将其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落实有关法律援助政策措施。
第六十四条以保障促管理,解决“两类”人员后顾之忧。
(一)符合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两类”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二)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或领取基本养老金;
(三)属公务员犯罪的“两类”人员,可参加原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四)“两类”人员按规定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章附则
篇3
根据县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全面开展百日安全大检查严治理防事故保安全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确保我县特种设备安全形式稳定,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为依据,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确保全县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特种设备百日安全大检查严治理防事故保安全活动,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意识,全面排查治理各类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不断提高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人员持证上岗率等,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长效监管机制,有效促进特种设备安全形式持续稳定。
三、活动内容及重点
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排查治理各类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结合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活动,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环节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危化品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及重点监控设备,对高温高压锅炉和剧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等要逐台监督检查。检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定期检验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演练情况等。
四、时间安排
此次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严治理防事故保安全活动,自8月9日起开始,11月23日结束,分三个阶段。
(1)宣传动员阶段(自8月9日至8月15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成立特种设备百日安全大检查严治理防事故保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做好安排部署。
(2)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阶段(8月16日至9月30日)。严格按照县政府文件要求,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为依据,督促和指导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改,全面排查整改事故隐患。
(3)督查阶段(10月1日至11月15日)。按照县政府文件要求,对查出的隐患要严格落实整改责任,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限期整改,要将重大隐患情况及时报告县政府和当地镇办政府。在县政府和镇办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依法取缔非法特种设备、非法气瓶充装单位。局将成立督查组,对各监管单位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严治理防事故保安全活动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此项活动取得成效。
五、工作要求
(1)各监管科室、队要结合各自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检查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及重点,确定责任人员,成立检查小组,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特种设备百日安全大检查严治理防事故保安全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监管。
(2)检查人员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开展认真细致的检查,要认真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企业立即整改;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对于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予以查封、扣押。对于重大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当地政府。
(3)各监管科室、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特种设备百日安全大检查严治理防事故保安全活动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发挥社会及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篇4
突出“人防”。一是明确学校安全责任和任务。学校、领导、教师实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汉台区学校安全事故责任及追究办法》,教体局、学校、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领导包片、科室包面、工作人员包校的安全工作一岗双责机制。二是健全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学校安全工作队伍。各学校、幼儿园健全了安全保卫机构,充实了安保人员,成立了护校队。300人以上的学校、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专门设立了安全保卫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事件。三是建立校园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学校幼儿园的安全检查形成常态化。建立危房台账、不稳定因素教师台账、学校幼儿园聘用人员台账等。对突发事件研判和预警,采取明察暗访、安全隐患月检查月通报、责任追究等措施,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配齐“物防”。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就学条件。近几年,该区对新建的19所寄宿制学校全部按标准配齐基本安保设备设施。共配备2977套伸缩警棍、催泪发射器、警用钢叉、防割手套等防护装备。每年从教育经费中划拨10.45万元专款,用于薄弱学校的安全人员补助。二是加强校内食堂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规,要求食堂必须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服务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许可证,定期对食品卫生等实施监督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学校,杜绝各类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多次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深入学校对运送、储藏、加工、发放等环节进行指导检查、总结通报。因措施得当,防范有力,全区学校幼儿园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三是加强学校幼儿园消防设施设备的投入。在校园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在走廊、楼梯间和出入口设置消防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在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锅炉房、实验室等处张帖安全通道标识;有效杜绝了校园火灾发生。四是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学校是人群聚集区,为有效防控各个季节传染病,全区各学校不断完善防控制度及措施,各学校实行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随访制度、消毒制度以及上报制度等各项制度落实得力,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技防”。加大安全设施设备投入力度,配备了现代化强有力的安防技术装备,建立完善了校园监控、预警系统。截至目前累计投入579.17万元,用于聘请专职保安、购置三防设施、维修加固校舍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在校园要害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备432个,报警装置129个,建立预警系统和监控室,保证设备24小时开机并落实专人值守。
创新“心防”。一是安全教育多元化。各学校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结合校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时间季节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全区共组织15567人次参加陕西省中小学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编印了《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手册》、《小学生安全与健康常识》。一些学校印发了《安全知识100问》,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同时还以安全演练为途径,加大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仅2011年共发放安全教育传单89290份,开展应急演练252场次,参加演练8万多人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培训866场次,极大地提高了师生防范、自卫、自救能力。二是心理健康系统化。各校配备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扩大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他伤、自伤、自残事故,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法制教育常态化。大力开展法制长廊、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不断拓宽法制教育渠道。规范学校法律读本的内容和要求,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建设中的作用,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至少要到学校开展一次法制专题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师生法律意识。同时,深入开展“带法回家”和“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安全防范工作中来。
篇5
竹园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奉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奉节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奉节府办[2016]98号)文件精神,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切实改善我镇农村居住环境,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领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8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203号)、《奉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奉节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奉节府办[2016]9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加快建设整洁卫生、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美丽农村。
(二)工作目标
按照县上“五个一”的统一要求,完善管理机制,完成我镇农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我镇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
2016年1月至2月底,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工作机制建设和摸底调查,制定2016年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2016年3月至6月底,完成辖区内60%存量垃圾治理。
2016年7月至11月底,完成辖区内所有存量垃圾治理,50%以上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完成3个贫困村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7年年底前,所有农村居民聚集点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全面完成贫困村农村生活专项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8年年底前,除偏远散居农户外,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二、主要任务
(一)目前现状
1、九龙村、无山村、建设村、红马村、龙潭村、五龙村、高治社区的河道、主干道两旁未发现明显暴露生活垃圾;亭子村、百步村、邓坪村、义和村、丰竹村、高治社区、建设村主干道两旁未发现明显暴露生活垃圾。
2、岔河村岔河子至岔河3组1.5公里河道地段、市场社区上拱桥至下拱桥1公里河道地段有明显暴露生活垃圾,规划区龙潭山庄桥下,马口湾堰塘外至赵大祝房前800米河沟地段、草坪村办公室及小学区域、摇钱沟至马口湾区域、市场社区、竹园社区、华吉村、亭子村、食品组公路外河坎坝边有较多存量生活垃圾,收运困难较大。
(二)工作任务
1、对目前存在存量生活垃圾的村(社区)立即进行清运处理,以后按照县上“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模式,建立“五有”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络体系。
2、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村居民增加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工作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2月)
2016年1月底,按照县上通知要求,成立奉节县竹园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领导小组,完成竹园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2月底,我镇全面启动宣传动员工作,同时也启动了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和设施设备采购建设相关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3月至至2018年6月)
加大人财物投入,全面启动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逐年完成治理目标任务。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完成我镇所有存量垃圾清运处理工作。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
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自检评估,总结经验,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计划,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顺利迎接县上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镇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解决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必要时将召开镇领导班子集体办公会进行研究讨论解决。
各村村委是本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责任主体,应高度重视,要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到重要日程上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落实责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经费保障
按照县上要求,县财政从2016年起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镇财政办应该相关程序每年向县财政申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以确保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县上规定工作目标任务。
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化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市、区城市综合治理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结实坚持多方参加、齐抓共管的认识,依照“以区为主、多方参加,源头管治、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科学高效”的准则,发动和召唤全局各机关科室工作人员积极投入,自动作为,勇于负责,迎难而上,以具体推进房子立面整治和物业治理工作为切入点。严厉依照《区城市综合治理工作原则手册》规则的工作规范履职,创新治理理念,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为武汉市创立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榜样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完成城市综合治理程度全市最优、省内一流作出突出奉献。
二、组织指导
经局党组会研讨,为增强对城市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成立区房管局城市综合治理工作指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局党构成员、纪检组长、副局长为执行组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成员,指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城市综合治理类转办件的签收、应急处置及答复了案工作,李开全、郑权、曹毅、肖腾芳为专班工作人员,张小明任工作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任务、分工和步调
(一)共同完成相关立法工作。共同区文明办制订《区城市综合治理工作原则手册》详细的由营业相关科室负责。
(二)在市房管局组织指导下完成房子立面整治工作。依据市房管局拟定3年内完成三环线内80条主次干道临街房子立面整治工作的总体目的任务,结合本辖区内主次干道临街房子实践情况,迅速组织摸底查询,整治查询材料并提出有用可行性整治方案紧紧围绕建筑屋顶、墙面的集中整治、清洗、粉刷、整饰、美化房子立面等内容开展专治工作。由判定站负责。
1、前期预备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各对辖区内三环线内主次干道临街建筑进行现场查勘,摸清房子近况,确定整治范围。
2、规划方案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将现场查勘后果报市房管局民用建筑设计院,依据其订定的房子立面整工作详细施行方案,上报区县政府审批。
3、组织施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经区县政府审批经过施行方案,区房管局托付相关机构组织施行或经过市场竞争方法,选聘具有实力、符合要求的专业施工队伍组织施行。
(三)积极推进社区物业治理。对新建居民区依法施行物业治理,稳固和扩展专业化物业治理的掩盖面,不断提高物业治理的层次和程度。继续深化老旧房屋区物业全掩盖工作,应用“城管革命”对违法建设增强管控、空中管线施行规范,园林绿化进行改善,所带来小区相貌转变的契机。乘势而上,坚持老旧物业长效治理机制,共同安全社区创立,大力提高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程度,为广大居民营建安全、舒适、美好、和谐的寓居情况。由市场物业治理科负责。
1、探究坚持老旧房屋区物业服务长效机制(2011年7月至12月)。结合2011年继续推进老旧房屋区物业服务工作,以区为主体,以“四率”、“五有”为目的,以财务、税收、价钱等相关扶持政策为根据,以专业化物业服务为营业指导,指导社区逐渐坚持自我服务、自我治理的长效机制。
2、规范物业服务行为,打造文明小区(常态工作)。以区为主体。依律例范物业服务行为,共同街道办事处指导业主卫生、查违控违工作,还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查询摸底(2011年7月至12月)。以物业服务企业为主体,对物业小区情况情况进行查询计算,摸清小区电梯消防等共用设备设备装备、运转情况,及车辆停放、乱搭乱盖、占用公共部位等情况。
二是分类处置(2012年1月至12月)。依据摸底状况,整治材料分类计算、分类提出处置意见,并报市房管局进行审核。审核经过立刻组织施行;依法应由其他本能机能部分处置的,由市场物业治理科书面移送处置。
四、工作办法和办法
(一)统一经营谋划,科学制订三年规划和年度方案。在市国土规划部分对区三环线内主次干道依照保存用地、整治用地、储藏用地和城中村用地进行评价分类和总体规划和基本上,制订房子立面整治三年规划和年度方案,使规划方案更加规范和科学,具有实践操作性。
(二)增强言论宣传,准确指导群众参加“大城管”的认识。经过播送、电视、报纸、收集等平台,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宣传报道物业治理、房子立面整治在“城管革命”中的效果和意义,宣传报道物业治理司法律例、物业治理相关工作动态和房子立面整治成效,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和广大居民构成准确的物业服务和物业消操心态,消除张望等候心情,准确认识和掌握国家政策,依法实行企业职责和公民任务。
(三)创新办法理念,努力构成“大城管”长效治理体制机制。一是经过城市房子方面整治立法,在整治责任主体、整治经费保证、整治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明确,构成城市房子立面整治的长效体制机制。二是探究坚持物业服务费收缴和弹性增进的机制,提高在高成本情况下物业治理企业的运营服务才能,破解物业服务费收缴难的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增强指导,提高认识。局各机关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三环线内主次干道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美化和小区增强物业治理的主要性,切实做好宣传发起工作,做到人员到们,认识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篇7
【关键词】拆迁政策执行 基层治理创新 新公共服务理论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①。现今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分工的复杂化,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不断地发展,使政策执行变得更加困难与复杂,新的执行矛盾—拆迁政策执行所导致的政府与民众的矛盾层出不穷。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拆迁政策的过程中以政府的经济收益与拆迁效率为先导,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民众的公共利益,漠视了群众的诉求,并只以政府或企业为拆迁执行主体,无视民众的参与意愿,导致强拆事件大量产生,干群关系紧张,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改变执行理念,化解拆迁矛盾,探索新的拆迁执行模式就成为政府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本文中笔者介绍成都北改的基本政策、曹家巷的基本状况与金牛区在执行北改拆迁政策时在曹家巷所面临的问题,并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从成立自治改造委员会建立多元执行主体、制定拆迁补偿方案过程中更注重群众公共利益、政府转变职能与注重服务这三个方面总结分析曹家巷在拆迁政策执行中的基层治理创新。
新公共服务理论
成都市金牛区在曹家巷拆迁政策执行中的治理创新措施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不谋而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学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点:
第一,要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政府应该分享权威与减少控制,并且应该相信合作的功效②。公务员不是要仅仅关注“顾客”的需求,而是要着重关注公民并且在公民之间建立起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第二,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政府治理要以包括公民与行政官员在内的相关各方之间开诚布公的会话为基础,政府官员要分享权力,重视社区民主,促进社区民主自治发展,通过人民来工作,要将其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重新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公务员和公民能够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更好地促进公共利益。
第三,政府要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而不是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公共利益也超越了个人自身利益的聚集,要通过广泛的对话和公民参与来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政府还有责任确保经由协商、共同决定的程序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公正和公平的规范,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
第四,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方案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过程得以最有效并且最负责任地实现。政府要激发人们重新恢复原本应有的公民自豪感和公民责任感,从而增强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愿望,为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项目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合作过程得到最有效并且最负责的实施。
第五,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掌舵。公共行政官员的角色要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把人们带到“桌子旁边”坐在一起,为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进行协商、提供便利,并且以一种承认在一个民主系统中有多种复杂层次的职责、伦理和责任的方式为公民服务。
第六,承认责任并不简单,公务员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市场,他们还应该关注法令和宪法、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
第七,重视人,而不只重视生产率。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其中的网络基于对所有人尊重而通过合作和共同领导来运作的话,从长远来看,它们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③。
成都市的北改政策
成都市北部地区是成都的老城区,由于成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优先发展城南、城西的战略,城北未得到有效发展。城北地区聚集着大量老国营工厂家属区,这些家属区房屋老旧,已经成为大片的棚户区,成都的火车站、汽车站与很多专业市场也坐落在此。城北交通拥堵、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形态老旧,已经成为成都“脏乱差”的典型。为了改变成都“北乱”的现状,2012年成都开始了北改工程,北改的基本方针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主体、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高质高效推进“北改”工作。成都市也将曹家巷选为执行北改政策进行拆迁改造的第一个项目,作为北改工程的开始。
曹家巷的基本状况与拆迁所面临的问题
曹家巷的基本状况。曹家巷位于成都北部金牛区一环路内,是成都中心城区仅有的棚户区。在曹家巷区域有各类型房产3756套,涉及多家权属单位。曹家巷共占地198亩,共有3542户居民,共计人口1.4万人,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及其家属。曹家巷内的房屋大多是老式的红砖房,大多修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房屋严重老化,住房拥挤,人均住宅面积小,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居住环境较为恶劣。
曹家巷拆迁工程所面临的问题。曹家巷房屋产权有几易其主的单位宿舍、有个人产权房、也有单位出租房,房屋权属复杂,人员结构混乱。曹家巷改造所需资金巨大,华西集团和金牛区政府曾经准备过开发改造曹家巷,但是估算下来的30亿改造资金让企业和政府感到安置成本过大,力不从心。同时,居民们出于各自利益而产生两种不同的诉求:一种就是老住户,迫切希望可以尽快拆迁,以便能够住进新房;另一种就是已经在曹家巷之外拥有住房的居民,他们并不急于拆迁,而是想通过拆迁赔偿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由于存在着纷繁复杂的个人利益要求,曹家巷的拆迁改造难度巨大,大部分居民对改造既望眼欲穿却又无能为力。一些居民在街边私自搭建棚户出租,要求按照门面房标准赔偿,给拆迁改造工程增加了难度。曹家巷复杂的背景与众多的问题使金牛区政府意识到仅仅依靠政府很难顺利完成拆迁工作,必须采用新的基础治理模式,依靠社区与民众的力量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曹家巷拆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基层治理创新
第一,发挥社区民主自治功能,注重公民参与,由社区居民民主投票选举产生自治改造委员会,建立多元执行主体。社区是公民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策执行的主要焦点是公民参与和社区建设。社区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可以发挥有益作用的中介机构,社区民主是消除冲突的一种工具,可以减少两级分化、教育民众与各种团体相互了解、消除争端、协商和调解矛盾④。公民的参与也被视为民主政体中政策执行恰当且必要的组成部分,政府也应该支持促进社区民主建设,鼓励公民参与本社区内的公共决策与政策执行,使公民通过社区发挥作用。由政府、社区组织与公民共同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机构,通过更广泛的社区范围内的对话与沟通来协商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增进公民参与,消除社会矛盾,又能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金牛区政府在改造中就充分发挥了曹家巷社区的作用,放弃了普遍采用的由政府包揽拆迁的作法,并没有只是单纯依靠政府来强势推行拆迁,而是建立了多元主体的政策执行体制,使政府、公民与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了政策网络,再由政策网络凝聚成政策共同体⑤,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居民自治改造,政府也将每个片区是否参与拆迁改造的决定权交予曹家巷群众自己投票决定。换句话说就是“依靠群众去做群众工作,依靠多数群众去做少数群众的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曹家巷户居民选举成立了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并投票选出了13名自改委委员。自治改造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多主体的拆迁政策执行机制的建立,拆迁政策的执行将由政府、民众与自改委共同协作推进,拆迁执行中的群众工作也由自改委来做,政府也通过自改委来倾听群众的诉求与呼声。自改委在居民内部则扮演着协调复杂利益关系的角色,同时代表居民向政府、企业表达合理诉求。此次选举产生的13名自改委成员都是曹家巷的居民,了解曹家巷的真实情况,能够深入群众内部与群众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地与居民沟通。在曹家巷拆迁改造签约开始后,金牛区政府也将拆迁的宣传工作与群众工作交给自改委,由自改委牵头进行。同时自改委与政府逐户征求住户意见,充分尊重民意,在全体居民100%同意之后才会进行拆迁,绝不强拆。自改委的成立体现了多元治理的精神,充分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激发了民众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意识,政府与民众相互协商、相互妥协,不但化解了矛盾,也促进了拆迁执行工作和谐有效的实施。
第二,更加看重公共利益,不单纯注重政府经济效益,政府在与民众出现利益博弈的情况下与自改委共同协商拆迁补偿方案,尽量满足民众的利益需求。当今一些地方政府将GDP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在城市改造拆迁中更加注重产出,以经济结果为导向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以经济市场化杠杆为拆迁工程的执行标准,在与民众出现利益博弈的情况时,忽视群众的公共利益,导致矛盾激发,拆迁矛盾突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保障民众的公共利益是政府存在的主要理由之一,公共利益是政府的主要目标而不是副产品,政府不应该在追求经济绩效的过程中偏离了公共利益这个主要目标。政府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中确保公平、公正,确保公共利益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短期的问题方案的快速解决。
在曹家巷改造中,金牛区政府在执行北改拆迁政策时没有过于追求政府经济利益,而是在出现利益博弈的情况下与自改委、居民进行了协商,牺牲了政府的部分经济收益,从三个方面来保障民众的公共利益。首先,金牛区将确定房屋评估机构与提出搬迁结算价的权力交给自改委与民众,这样可以保障民众选出让自己放心的房屋评估机构,并提出符合实际的拆迁结算价格,使民众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其次,在制定搬迁补偿安置方案的过程中,曹家巷自改委委员们一直全程参与。政府最初提出了补偿48平米一室一厅的方案,但是曹家巷居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牛区政府在与自改委进行反复协商之后提出了增大小区容积率,提高到58平米两室一厅的户型方案,牺牲了一部分商业地产面积,充分考虑了民众的利益。搬迁方案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最终达成了涵盖共有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以及异地安置三种方式的搬迁方案。曹家巷民众的居住改善要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最后,金牛区政府出台政策,曹家巷被搬迁居民将得到政策性补偿费、政策性补助费、政策性补贴、提前搬迁奖励等补偿。金牛区政府在上述举措中没有只顾及经济利益,在执行中满足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诉求,维护了民众的公共利益。
第三,实现理念转变,强化服务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在拆迁过程中深入贴近民众。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政府公共管理部门面临的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复杂多变。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往往牵涉到众多的利益群体和集团,是社会各阶层、利益群体以及公民个人利益诉求交叉重叠、博弈冲突的结果,这使得政府仅仅依靠“掌舵”来满足诸多的利益诉求变得尤为困难,政府不能再置身事外,政府应该为社会“服务”,而不仅仅是为社会“掌舵”。新公共服务理论也认为行政人员应该帮助公民表达他们的利益并且满足公民的需求,提高为公民服务的意识。政府也要转变官僚制的领导方式,转向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
金牛区在曹家巷拆迁中改变作风,积极为群众服务,在拆迁过程中金牛区与开发商华西集团的负责人数次到曹家巷给群众做拆迁解释工作,倾听群众意见,说明工程进度。曹家巷所属的驷马桥街道办也积极配合自改委的拆迁工作,主动做好拆迁服务工作,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及时地将社区民众的要求与意愿向金牛区政府传达。对拆迁过程中的钉子户,也没有采用强拆或者威胁的手段,而是由政府与自改委一起耐心做工作,与钉子户协商条件。金牛区团区委也与驷马桥街道办在西南交通大学招募了10名青年志愿者参加北改拆迁,志愿者将进入曹家巷自治改造签约工作组,发挥所长开展文案、宣传、网上信息等具体工作。政府通过加强服务职能促进了拆迁政策执行更好的开展。
结论
当前我国在拆迁政策执行中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国家虽然屡次出台政策期望化解拆迁执行矛盾,但拆迁矛盾仍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金牛区在曹家巷拆迁政策执行中的基础治理创新措施化解了拆迁矛盾,也取得了签约率100%的良好结果,为拆迁政策执行树立了典范。曹家巷拆迁执行能够取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北改政策制定得较为科学,具有合理性、明晰性、协调性、稳定性和公平性。其次金牛区在执行北改政策进行曹家巷拆迁时的基础治理创新措施也印证了治理理论中“治理主体未必一定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理论”⑥,同时也符合治理理论中“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的特征”⑦。较高质量的政策与基层治理的创新使得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也为实现有效拆迁提供了方法。希望在今后的拆迁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能够借鉴这些经验,使拆迁工作更加民主化、更加注重服务职能、更加符合群众的公共利益、更加以人为本。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83页。
②丁煌:“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7期。
③[美]珍妮·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8页。
④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98页。
⑤[英]迈克·希尔,[荷]彼特·休普:《执行公共政策》,黄健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85页。
⑥[美]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页。
篇8
一、工作目标
按照《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裸土裸地、存土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存场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整改,确保扬尘问题全部排查清楚,扬尘源全部有效整改,扬尘污染常态化管理机制全面建立。
二、时间安排
2020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
三、工作安排
(一)全面排查阶段(2020年7月1日——7月9日)。各社区对辖区内裸土裸地、存土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存场等扬尘源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实行拉网式排查、清单式管理、台账式推进。7月9日前将清单台账纸质版加盖公章和电子版报环保所。
(二)清理整改阶段(2020年7月11日——7月23日)。各社区对照扬尘污染源排查清单台账,按照宜绿则绿、宜硬则硬、宜盖则盖、宜清则清的原则,对存在问题进行彻底整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整改到位。整改前后要留存图片、建立台账,形成电子档案。
(三)核查验收阶段(2020年7月23日——7月25日)。街道办事处将组织环保所组成核查验收工作组,对各社区整改情况进行核查验收,验收报告将专题报街道领导。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要把扬尘污染排查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社区书记亲自上手、亲自指挥、亲自督导,统筹协调本辖区的扬尘治理工作。主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调度指挥,解决存在问题。要制定排查整改攻坚月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完成时限、治理责任,对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
篇9
一、总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规范卫星电视广播传播秩序的工作部署要求,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扩大宣传引导,全面加强排查,确保做到不留死角、全面清理、杜绝反弹,切实维护我区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职责
成立街道非法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治理工作小组,有序开展治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方法步骤
(一)摸排阶段(2021年1月4日至2021年3月1日)
两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内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情况进行再摸底调查、分类、建立台账,并上报街道社会事务办。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电话、发放传单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告知当事人限期自行拆除,否则依法进行查处。
(二)集中治理阶段(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
各社区负责本辖区非法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清理整顿工作。网格员应对非法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居民进行入户劝导。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拆除的,统一上报,由街道联合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物业、公安分局进行依法强拆。强拆前要充分预测施工时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杜绝安全事故。
各社区主任对本社区整治进度进行梳理,并将台账于每周四上报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4月30日-2021年5月31日)
各社区对拆除情况进行再次排查,做好查漏补缺和后续完善工作,实现日常管理和突击检查治理相结合,坚决遏制“反弹”行为。
篇10
按照省、市关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部署,武汉文发集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借鉴疫情期间下沉社区工作经验,立即组建集团党员突击队。集团综合党支部到对口联系的汉阳区永丰街三眼桥社区落实报到任务。同时,支部所有在职党员一律亮明身份,统一到个人居住地社区报到,实现支部、全体在职党员“双报到”全覆盖。
“抓创建就是讲政治、促发展、惠民生、抓治理。”按照集团党委7月31日传达全市高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会议精神和8月6日通过的《武汉文化发展集团贯彻落实〈武汉市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的方案》,集团综合党支部自觉将高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要求,带到对口联系的是汉阳区永丰街三眼桥社区。下沉党员一方面要做文明创建工作的先锋表率,一方面也要组织发动广大群众,积极融入到社区治理。“城市环境靠大家,社区干净了,咱们住着也舒心了”,首批下沉的综合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员赵明一边参加社区清洁家园活动,一边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在文明单位结对共建社区塔子湖街跃进社区,党员突击队员深入超市、诊所、快餐店、社区,将自制的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折页发放给广大居民,引导大家自觉树立文明风尚,每个人都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份子,只有每个人都携起手来,才能汇聚更加蓬勃的力量。
- 上一篇:地理微课教案
- 下一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