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微课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案例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现代地理教师的思想在不断地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在提升。将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引入现代地理课堂,将对传统地理教学产生冲击,进而带来地理课堂教学的一次变革。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作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具备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一个知识点的提出,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同时更多的学生参与对质疑解答中,使中学地理课堂具备研究性。
1.研究性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是研究,学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提出问题,随后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找出所学习内容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2.实践性
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性主要是强调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教学过程,无论是动手能力、学习能力还是知识的掌握都将得以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提升。
3.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是指课堂教学和课后研究,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活力而又不失宽松环境的课堂,营造了一个可以群体交流的活动氛围,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步骤
在地理教学之前,学生脑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念,但是这些具备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些概念是明显有问题的,这就需要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改变。探究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学生获取新概念,改变错误的旧概念。
要使学生能够接受新概念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通过对高中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调查、了解、统计,逐渐整理出学生已经具备的概念,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帮助学生逐渐获取科学概念。
1.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对知识进行积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观点,教师一般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概念的情况,例如,问卷调查、座谈或者概念图方式,为以后的探究式教学打下基础。
2.诱发概念矛盾
诱发概念矛盾是让学生对其原有认知结构和现实的现象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一定有原有的认知结构作为基础,学生往往都是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来接受新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是会产生矛盾的,一旦产生矛盾,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适当时机引入科学概念,产生替代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概念发展、概念更替的过程。当前一个概念无法解释现有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接纳新的概念,纠正以往的认识。
三、教学实例
以高中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为例进行研究。
1.教材分析:这一节中包含着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大类型。对两种农业类型的比较是这一节的重点。
2.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说,因为城市学生很少对农业有所接触,对农时、农事、农业等概念非常模糊。一般学生出现的前概念包括:(1)过分强调区域概念,南稻北麦,很多学生认为北方就没有水稻。(2)农时不清。(3)很少接触农业。(4)地域不清,不清楚降水和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3.操作过程
师:同学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在大力发展农业,主要是因为我国日益增长的人口。我国粮食作物的产量逐年升高,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生:小麦和水稻。
师:我们初中地理都学过,小麦和水稻的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什么原因?
生:秦岭―淮河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同时也是1月份0℃等温线。
师:因此农业生产和气温、降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一种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资料1:水稻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生长?
水稻习性介绍: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长,苗期生长要求10~12℃以上,开花授粉要求18~20℃以上的温度,同时,还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资料2: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区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从分布的地区而言,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这里人口数量较大,对稻米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生:有利区位条件:(1)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2)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域分布来说首先处于地势平坦地区,需要良好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同时人口较为稠密,可以为季风水田农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资料3:南方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0年的南方水灾报道:从6月13日的强降雨至今,南方大部地区频繁遭受强降雨侵袭。当前正值秋收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南方早稻陆续齐穗灌浆,中稻开始分蘖,双季晚稻正在育秧,而近期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雨区集中在长江流域,这一地区是我国的农业主产区,连续的强降雨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创。
师: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特点:(1)小农经营;(2)单产高,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接触,发现与以往学习地理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记忆就可以获得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地探究、思考、提问等方式来获取结果,在获取结果的同时也对以往的概念进行重新的整理,获得正确的信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走进课堂,改变学生惯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2
在传统的教室里,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迁移到其他相关情景之中。传统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很难针对每位学生的基础、需求、进度以及学习风格。对于教师来说,往往只能照顾中间程度的学生,对于那些学得快的和学得慢的学生,往往难以兼顾。
翻转课堂只是将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由教师录制下来,在课堂教学之前,连同相关的课程和学习材料,一并放置到网络上,供学生课前学习。而在翻转课堂里,学生重点针对个人的学习情况,寻求教师的个别化指导,或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加活动,将在线实录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来解决真实的问题。
目前,“翻转课堂”的理念已经对学生在线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创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目前被证明操作简便、行之有效、可广泛推广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美国已经有许多学校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除了林地公园高中和可汗学院外,已经有十多所学校采用这种模式取得了成功,主要有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高地村小学、柯林顿戴尔高中、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的布里斯学校、密歇根州的东大急流城高中、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地区的生活学校、卓伊·柯凯隆私立学校、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等,这中间有小学也有高中,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
国际互联网上以视频为载体的知识传播趋势也引起了国内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有不少地区开展了“优秀教学视频展播”的活动。不过,总体来说,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两种典型的微视频
国内中小学教学视频有两种典型的模式。
1.面向教师的微视频
完整课堂实录型。“课堂实录型”是指将课堂教学的视频完整拍摄下来,并放到网站平台上面向公众进行点播,如深圳网络课堂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获取视频的的代价较小,可以很快提供较大规模的基础视频储备。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视频质量难以保障、时间较长,而且相对较枯燥,因此不适合学生使用,其作用仅限于为新教师、成长期的教师提供观摩整节课的素材。
课堂实录-微课型。“课堂实录-微课型” 是指将课堂教学的视频完整拍摄下来,再根据相应主题(如重难点突破、合作教学等)剪切为5~10分钟的视频片断,再放到网站平台上面向公众进行点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获取视频的代价较小,但对视频的甄选、加工成本较高,而带来的好处是视频较短且主题突出,因而适用新教师、成长期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过,这种模式的视频由于是脱胎于课堂实录的,因此同样也难以支撑学生的学习。
2.面向学生的微视频
上述获取较为简单的视频形式都是面向教师的,学生基本上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然而,我们通过上述的一系列例子已经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一个趋势:信息技术最大的价值是支撑学生的学习。视频要想面向学生学习,就必须摆脱“课堂实录”的思路,由教师专门撰写脚本、专门拍摄视频,而且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必须是时长较短的“微视频”。
混合学习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相结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比“微课”教学视频来说,混合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从优质网络资源(微课)中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是在教师的设计和掌控之下进行的,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能大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课堂教学向更高的效率、个性化、深入化方向改革。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学生在上课前,先通过教师事先录制好的网络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内则在学生事先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练习、师生互动、知识关联等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是非常典型的混合学习。
珠海四中混合学习实施方案
在以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珠海四中制定了如下混合学习实施方案。
1.确定课型
根据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和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三种课型。
(1)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源为背景的“资源课”。所谓教学资源,是指学校外的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电子教材或教辅资料。目前,我国的电子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特点是文科内容比较丰富。原因是文科的学习内容较少涉及逻辑思维,主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信息技术正好有这方面强大的功能,信息技术可以将图、文、声、像和动漫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学资源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文科教学上非常有效。
(2)以多元角度微课为背景的“多元课”。教学资源有很多的优势,但也有局限性,目前大部分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固定,教学内容、知识的难易度不能任意调节, 思考问题的角度太单一。而有些学科的特点恰好是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是多角度的,如政治、地理。这就给不同层面的学习者带来困难。我们需要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选择了“多元课”。多元课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把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块,然后把小块知识制作成微课,或设计多角度微课来支持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了选择的空间。
(3)以技术代替教师个别辅导的“人机互动课”。在各种教学形式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对一授课,但目前因我国大班制授课而受到局限。学生的思维培养特别是理科思维(逻辑思维)是在反复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训练中才能够构建起来的。这也是中学教育的一个瓶颈。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动漫、模拟实验等引入,缓解了这个瓶颈。信息技术要实现其在教学中的真正有意义的作用,就要人机互动。人机互动的核心是学科知识模型的重新设计和人的参与。课程需要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既能反复强化知识的逻辑训练,又是学生自己操作发现、归纳知识思维规律的课件。这样才能将“代替教师个别辅导”的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经过反复长期的训练达到建立逻辑思维的目的。这就是我们选择“人机互动课”的目的。
2.珠海四中微课程平台(设计界面)
平台中含有“学习资源”、“问题上传”、“学习讨论记录”、“网上练习”、“家庭作业”、“演讲报告”、“答疑课教案”、“答疑课录像”、“学生自测”、“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栏目。
3.确定教学流程
教师教学工作程序(分两个部分:自学讨论和集体解答)如下。
(1)录制微课程:在教材内容和进度背景下,使用写字板或APP录制微课程。
(2)每节微课程时间10分钟。录制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教学重点、教学内容、讨论问题、书面练习、网上练习、家庭作业等。
(3)将录制好的微课程按学科、班级放到珠海四中微课程平台“学习资源”一栏中,微课程上传量以周为单位。
(4)在“自学讨论课堂”布置学习任务。
(5)在学生自学讨论过程中,教师个别辅导、搜集学生学习问题。
(6)针对学生的问题课堂上集体答疑。布置下一周学习任务。
4.确定学生学习流程
(1)学生每四人一组(每名学生负责2到3个学科),按指定位置坐好,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学习资料上课。
(2)学生根据学科教师布置的任务,打开“学习资源”找到需要的微课程,共同学习微课程。
(3)自主学习并填写自主学习学案。学案内容有学习课题名称、掌握的知识点梳理、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书面练习等。
(4)组长根据自主学习学案组织讨论。
(5)讨论问题。学习讨论记录表内容包括学习课题名称、小组掌握的知识点梳理、小组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小组书面练习等。
(6)将学习讨论记录表上传到“学习讨论记录”。
(7)集体讨论网上练习并上传到“网上练习”。
(8)进入下一个微课程学习。(说明:学科微课程学习时间为两节课,教师集体解答问题一节课。)
(9)家庭作业通过学校电脑、家庭电脑、手机上传到“家庭作业”。该栏目有留言板,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上提问题。
5.学生学习汇报课程序
(1)小组集体讨论填写演讲报告。内容包括两周知识点梳理、学习收获、学习中的困难、知识拓展(整合课、研究性学习)等。
(2)制作演讲稿(PPT)。
(3)汇报交流。
(4)教师点评。
(5)学生参与评奖(网上公布评奖结果,计入平时成绩)。
(6)上传演讲报告(演讲报告5~10分钟)。
(7)上传演讲报告录像。
6.网上互动系统(设备需要考察)
家庭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技术的发展给远程教育带来可能。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在线教学。
(1)组织学习中的问题,设计文本、语音、图片等问题资料。
(2)通过手机、网络发送到教师机。
(3)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设计文本、语音、图片等资料,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
(4)编写类似问题发送给学生,验证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
(5)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存档备用。
7.教师答疑课教学程序
(1)备答疑课教案。
(2)上传答疑课教案(可重复使用资源)。
(3)在录播室上答疑课(可考虑在教室内装录播系统)。
(4)上传答疑课堂全程录像(可重复使用资源)。
8.考试分析系统(设备需要考察)
要求系统能够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整体发展水平。
(1)微课程网上练习。
(2)家庭作业。
(3)答疑课网上单元练习。
篇3
摘要: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 如何运用好“三通两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 让农村学校的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 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学习容量上带来很大改变, 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更好地呈现课堂教学内容, 也要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 让数学教学更丰富多彩。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 三通两平台; 小学数学; 翻转课堂; 班班通; 微课程;
1 前言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 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一大潮流, 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也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产生变化。同时,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也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更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模式,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整合。
2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基础设施落后这些年来, 随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 许多学校在教学上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并购置大批先进的教学媒体设备, 甚至有些学校还设立了微机室。然而, “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讲一天”的情况仍然是要面对的现实。当农村的学生还在努力认真学习电脑的基础知识, 教师还在学习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时, 城市里的学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每天都面对大屏幕中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进行学习;当农村实现班班通时, 城市里的学生已经可以利用各种移动设备, 和教师以及同学在线进行交流和讨论。现在, 农村学校虽然已经拥有实验室、音乐室、图书馆等六大功能室, 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始终处于跟进状态。
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拨给学校一定资金用来购买教育技术装备, 然而事实上很多学校购置教育技术设备的经费仍是杯水车薪, 很难满足实际需求。这些年来, 许多大城市已经在大力推广翻转课堂、微课等依托网络平台的新的教学模式, 人手一部移动终端设备, 而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 这些都是无法想象的。另外, 由于一部分领导没能意识到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没有深入到教学第一线, 对学校的技术设备配备情况不了解, 也不够重视, 即使知道一些情况, 也不理会, 不制订解决方案。
资源存在浪费问题部分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掌握不够好, 操作不熟练, 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 再加上课上操作不熟练, 不但严重浪费时间, 还让学生产生反感;学生课下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来完成预习、巩固和拓展,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由于受到长期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观念上无法及时改变, 无法预知信息化教学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唯一办法就是时间加汗水, 致使教育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明显落后;习惯了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 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能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 课堂内容枯燥乏味, 以至于学生越来越厌倦学习。另外, 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些都是花架子, 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根本不适用于农村教育, 反倒会浪费时间, 导致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及推广受到很大阻力。
针对信息化课程教学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很难调动学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由于信息技术不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科目, 在进行考评过程中也未将其列为主要考核项目, 考试结果更不会影响绩效评价, 因此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失去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发力点, 从而使信息化教学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三通两平台”建设
“三通两平台”中, 三通指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以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而两平台指的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全面落实三通校园网建设根据上级指示, 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校全面建设校园网络系统以及网络教学系统, 同时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 以及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 解决了联网最后一公里问题。每一位教师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和名师工作室, 其中包含教学理念、学科思想以及教案和学案, 同时包含特色课程和课题研究, 还有教育案例和论文园地等具有特色的内容, 不但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平台, 也开辟了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路径。而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随时进入校园信息平台, 建立自己或班级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
建立高效服务的两平台两平台所指的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这两个平台的建立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使资源配备及服务形成集约化, 做到信息共享;其次, 通过开发的应用系统, 使数据变得更精准且具有动态性, 从而为地方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进行多种学习方式创新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习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让教育教学不再只局限于课堂上, 而是要让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
1) 情景化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利用其独有的优势创设形象而又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教学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充分运用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平台, 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 也可以与同学之间交流学习, 还能够与专家进行交流谈话, 从而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难题。
4) 探究性学习: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自主选择课题, 通过上网预览, 对问题形成基本认知和了解, 然后通过分析加以论证, 从而决定最终的课题。
5) 创新性学习:通过创建创客教育团队,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并强化教研及科研工作, 分别建立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个人创客教育空间, 将教学成果分享到空间中, 在做到教学成果共享的同时, 还能推动学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进程。
6) 微课程学习:通过媒体设备制作微视频, 利用网络将录制好的视频按照学科类别分别共享到网络平台,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观看、重复观看, 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将教师的微课教案分享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外自学结合课内指导的教学方式, 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 利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可以加强学生协作探究的能力。
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化措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莫测的想法, 是因为它脱离了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数学要尽量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 也就是说, 数学应该接近生活, 数学问题要更加生活化。所以, 要选取实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注重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 重视其对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几何图形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 可以利用媒体设备制作课件, 通过实际物体抽出其形态以及位置, 并对点和线以及面和体进行突出显示, 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几何图形的形态, 凸显其本质的特点, 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思想转化过程。如在“方位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出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物品的图案, 之后将这些图案的颜色等与数学无关的全部抹去, 让图形更加清晰, 以此来引发对图形的思考和研究。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不但能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整合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 因此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 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 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要在这一方面加强指导, 将教学内容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及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如“相遇问题应用题”这一部分, 它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常是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遇以及相向, 然而这种方式无法准确描述同时出发和运动速度等问题, 学生也很难理解, 没有办法掌握知识要点。而教师通过媒体设备的运用, 并结合生活实际, 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这一过程, 让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空间的整合利用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及班级圈进行交流分析, 方便知识点的共享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通过网络和空间及班级圈, 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上传到个人空间及班级圈, 把作业发到班级圈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还可以通过班级圈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如果有课堂没掌握或掌握不清楚的, 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查看教师空间或班级圈进行查阅学习, 或者和教师及同学进行在线互动和探讨, 有重点地解决遗留问题、拓展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关注班级圈监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可以和课任教师及其他家长共同交流、沟通, 达到及时了解、监督和管理。
篇4
1.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电子产品来便利自己的生活,遇到问题求助于百度,一切的问题在手指流动间就有了答案。时代的高效快捷导致人们的思想懒惰。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学生也同样受其影响,遇事不喜思考,只想尽快得到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不去独立思考课程内容的前因后果,只图快速寻求答案。而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时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呆板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可言。
1.2学生未能正确处理专业课与高等数学课程的关系
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感到十分迷茫。很多大一新生都心存疑惑:我究竟是学什么的?学习这些课程和专业有何关联?我应不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对于这些疑问,他们往往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求助,而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的联系很少,能用得上的内容微乎其微,学习目的只是应付考试,顺利拿到学分而已。个别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仅限于考研的需要。这些问题使得高等数学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失去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1.3未能恰当使用教材
目前,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被公认为所有教材中最好的,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首选教材。后来因为专业学科的不同,同济大学出版的教材作为理工科专业的首选,文科、经管类的教材则采用相对简单,习题难度不大的一些高等数学教材。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无论是哪一类教材,其内容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从定义-定理-性质-证明-例题的一套流程。在例题的举证上仍以物理的一些实例作为举证说明,而这些举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接受与理解。
1.4学生的学习心理亟需调整
从身心的成熟度来讲,大学生已是成人。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加之目前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较弱。从中学时期过渡到大学时期,他们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若无人指导,往往难以自觉合理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消极对待学习。由于自主意识的缺乏,盲从过来人的经验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很多学生没有个体差异的概念,一味寻求大众化的表现,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要么过于体现个体差异,在学习态度上标新立异,展现异样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心理若不加以适当调整,势必制约高等数学教学成效。
2应对措施
2.1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丰富教学手段
当代,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高等数学教学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将信息技术作用发挥在教学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改善教学。利用网上精品课程,提供在线授课教案及习题解答。也可建立与课堂匹配的MOOC,将好的授课内容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让同行可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对比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也可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将所授课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利用在线视频、网络论坛等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留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2.2发挥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数学一直在人们心目是一种圣神而又神秘的学科,有点让人高不可攀。这一切均源于它抽象的理论,让人难以看到它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中又总是强调定义、定理、求解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是将数学用于其专业学习中,只要知道对应问题的结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了解其理论的来龙去脉。但作为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少数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讲授理论、强化技巧时,穿插实践应用性教学。可将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时数以4:1的方式进行。现在很多高等数学教材都会提供关于极限、积分、方程的matlab软件的求解方式,这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激励其继续学习的好方法。
2.3从专业视角出发,改善教学导入内容
每一位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都会分属于不同院系专业,对待公共基础课程,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些课程应该要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服务。例如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认为所学的科目都应为计算机专业服务。那么对于这类专业,我们在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时,可在教学内容引入的实例中,添加计算机编程中所使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利用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程序,简单地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李尚志教授在其“数学大观”公开课中就谈到利用等比数列进行编程可以编译出一首歌曲,现场的展现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授课当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的专业定位为切入口,实时恰当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列举高等数学知识点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4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转换教学方式
许多学生是害怕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李尚志教授的公开课——“数学大观”中就提到:“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喜欢数学,那么能减少学生对数学的仇恨就算是一种成功。”如何才能做到减少对课程的仇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化解学生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首先,考虑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这看似与教学无关,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再次,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示自身的不足,承认在授课中出现的瑕疵,让学生明白知识积淀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3结束语
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都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携手共进的过程,通过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在不断地帮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先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目标。
作者:潘文秀 李智群 吴金蔚 单位:钦州学院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路,何婷等.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原因调查及统计分析[J].大学数学,2011.27(2):13-17
[2]苏建伟.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6(2):151-154.
[3]秦新强,赵凤群等.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16-17.
[4]黄廷祝,高建.大学数学研究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52-55.
[5]褚小婧,程向阳.大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及探索[J].大学数学,2011.27(1):16-20.
[6]陈冬,张立新等.数学素质与应用型人才[J].大学数学,2006.22(4):11-13.
[7]李尚志.我思我行我MOOC[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