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组织教学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课堂组织教学作为教学中的管理活动,是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出种种努力,也就是教师经常说的“驾驭课堂”,它是方法,是技术,更是智慧。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不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教学机智最直接的反映。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几种比较有效的组织教学方法。
一、协调关系法
在教学中倡导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各成员之间的思想和言行积极有序。一是学生间的相互协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有意识地采取不同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基础和思想特点调整座位,优化搭配,使学生互相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二是师生间的协调。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多接触、多对话、多关心,避免唱独角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上了几周课,还没有全部认识学生,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教师的协调要有的放矢。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溜号”了,是因为听懂了闲着没事干,还是因为听不懂失去了信心?是身体不适,还是由于思想上有问题、精神上有负担?是由于不喜欢课堂和老师,还是想惹人注意?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无论哪种原因,教师都要心中有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协调。当讲授知识重点学生目光淡漠时,教师可着重强调或放慢速度使学生关注;当学生因不懂眉头紧锁时,教师要及时改换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出现厌倦的目光时,教师可提供新的信息或提出有新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感共鸣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课堂中的师生的积极情感互动,促使师生双方对师生关系积极评价。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情感交流。交流的程度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有两位老师在课前10分钟是这样处理的:甲首先作自我介绍,接着让学生齐唱一支歌,上课铃一响,便开始上课了。乙首先作自我介绍,接着与学生一起做了个有趣的游戏,上课铃一响,便开始上课。粗看起来,两位老师的做法似乎差不多,但仔细加以分析研究,就不难看出他们的差异。甲只注重了学生这一面,忽视了教师本身那一面,师生间缺少情感的交流共鸣。乙通过与学生互动游戏,使师生双方的感情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共鸣。当学生内心愉悦时,他们对老师讲课就会产生亲切、新鲜的感情,身心愉悦地在课堂上担任主体角色。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得好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否同意“欢迎”一位老师一起进行课外活动,或者是否愿意向一位老师谈心,既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又受教师在课堂上情感倾向的影响。
三、目标激励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目标明确。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始用一个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和激励学生积极学习。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指定一个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步步渗透,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应该怎样努力,如何奋发,为维护课堂纪律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这节课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学习得最主动,提的问题最有意义,思考问题最积极,回答问题最迅速最准确。”课堂目标提得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并且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吸引学生。
四、行为感化法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模式
最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设置越来越重视,保持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渐成为小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志,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和教学实践工作中的重点。
一、情境教学的模式
情境教学是一种再现文中情境,辅之图片、声音,甚至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首先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凭借所创造的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感受文章的魅力。然后,使学生融入所设置的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再次优化情境,在实际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学生学习的力量,锻炼思维。还有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出每个学生独有的个性。最后,通过教师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编制语文学习的知识网络。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产生刺激效果,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是经过教师的倾心研究所创设的教学产物。要求教师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以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具有一定沟通的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来分层次地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境,教师要引起学生注意就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我国古代人们的思想结晶,只有学生摸得见、看得到的场景才会更加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组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内容结合这三种创设情境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应该掌握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篇3
【设计理念】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当前中文专业大学生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感到大学课程学习对于将来工作无用,这实际上是对所学专业知识与将来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知之甚少的缘故。主讲这个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所学基础知识,具备先行经验,切实感受到学以致用,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其中90%以上学生来自云南农村地区,80%左右学生期待能成为中小学教师。学生生源水平一般,课堂教学应重视趣味导向。学生已学习《古代汉语》课程1个月,接触过诸如甲骨文、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之类的概念、术语,未接触过语文教育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授课人主持的校级课题《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阶段性成果,为适应微课教学需要,遴选其中“象形字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部分内容设计而成,属于跨学科教学。
【教学目标】
1. 感受象形字的直观、魅力,喜欢象形字。
2. 感知象形字的3个特点。
3. 对象形字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能认同、思考。
4. 课余关注象形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象形字的直观、魅力,对象形字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能认同、思考。
难点:辨认象形字,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没有感性经验,难于认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激趣导入
1. 猜猜下面的甲骨文,您能猜对几个?(多媒体展示6个象形字)
■
(1)教师导语:今天我们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六书”并非“六本书”,二是“六书”是讲汉字形体结构的。之所以加上“古代汉语”,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学以致用,也感受到古代汉语并非只是教会大家学习讲授文言文的,甚至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都有直接的关系。
(2)教师提问,并请同学独立思考以上6个字,同桌交流,之后请2位学生发言,尝试辨认。
(设计意图:这6个象形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目的有2个,一是引出下一个片段,展示识字“口耳目”和识字4“日月明”,学生会好奇、惊讶,充满学习兴趣;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象形字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间的密切关系。)
二、“六书”简介
1. 教师展示并讲解“六书”的出处、班固和许慎对六书的解释。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周代掌管教育的官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贵族子弟)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教师讲解:“六书”的“书”本义为握笔书写,“六书”指汉字的六种形体结构,采用班固使用的顺序、许慎使用的名称。是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次微课集中学习的是象形字。
2. 教师展示3个象形字的图片,请学生辨认,感受象形字的直观性;讲解许慎《说文解字・叙》对象形字的解释。
■
教师展示并讲解: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3. 师生共同总结象形字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展示象形字图片,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顺序,由感性经验概括出象形字特点的理性经验,学生在有趣的过程中,悟会象形字的特点,为下一步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作好铺垫。)
三、象形字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设想
1. 提出设想:认识生字;认读和辩解象形字作为声符的读音或者作为形符时本义的范畴。
2. 案例枚举:页字旁常用汉字、月字旁常用汉字
(1)“页”字偏旁和头部有关
教师提问:“页”字在学生学习经历中,常见的地方是作为“页码”“书页”的意义,那么小学阶段常用字中“页”字做偏旁的汉字也这样吗?
■
带着这个疑问,教师出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页”字偏旁汉字统计:颤、颇、颗、领、颠、额、颈,7个字都和人的头部有关,前三个呢?教师出示《说文》的解释:“颤:头不正也。颗:颗,小头也。颇:头偏也”。可见,也和头部相关。
明确:教师教学“页”字旁汉字时应引导学生关注其和“头部”意义相关的特点,以方便识记汉字和理解其意义。
(2)肉与月易混淆
“月”字、“肉”字作为偏旁,都写为“月”字,那么究竟怎么分辨?教师展示“月”字、“肉”字的甲骨文、小篆字形,解释形体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常用汉字中有44个汉字用‘月’字作为偏旁,这些汉字到底和“月亮”还是“肉”有关系呢?”
明确:“月”字旁常用汉字,主要和“肉”(身体)有关系,教师在教学“月”字旁汉字是可引导学生关注与“身体”相关这一特点,以方便识记和理解汉字。
四、课堂小练习
1.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2个案例:
案例A:有小学生问到“好”字怎么理解,有老师说:“男的和女的结合在一起,当然是美好无比的了。”有老师教“朋”字,对学生讲:“两个月亮耍得好,靠拢了,就是朋友。”
案例B:“礻”与“衤”的强调,如果教师对汉字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凡“礻”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凡“衤”与衣服相关,学生就会分辨出含有这些偏旁的字来。
提示:小组讨论;可利用智能手机登陆“汉典网”查阅“好”“朋”“示”字的字源字形。
2. 师生交流
明确:识字教学中拆解汉字是常用的方法,如果能依据汉字学字源字形拆解的话,教学就会更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突出实践性、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举一反三。尤其是尝试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登陆专业学习网页,查阅资料,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辅助学习。)
五、课外拓展
1. 课外上网观看经典动画片《36个象形字》;了解云南丽江东巴文,感受活着的象形字的魅力。
2. 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角度:
篇4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针对教材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根据学生实际安排教学步骤和方法,制定出最佳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得心应手。一般,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有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环节,让学生对新知有初步的了解,对即将遇到的学习问题有思想上的准备;二,教师要整体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教学思路,包括教学方法的使用等;三,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时可能会用到的教学用具。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前认真的备课、备学生,较于那些课前准备缺乏、仓促应战的教师,教学时不仅应对自如,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发挥教育机智有序开展课堂活动
(1)采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法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纪小,注意力没有那么快集中,要想在上课伊始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课堂导入非常重要。一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法有:旧知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设疑引趣法、悬念导入法、图片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就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最佳的导入法,“一锤子”下深深吸引学生。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因为很多同学都没去过草原,对那里的环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风光图,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问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原有哪些特点?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草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参照物,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美好印象。
(2)巧用教学方法
虽然新课程改革推行了几年,但是纵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仍旧是“一个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教学仍是以罐输式为主,导致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但是在素质教育下,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要彻底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求知方法。笔者认为,农村小学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特点和需要出发,结合农村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际、学的本质、学的精神上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的指导上来。
(3)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教学,就需要语文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本人在教授《扁鹊治病》一课时,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节,音乐起:五六天起,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桓公本来能够好好地活着,尝着山珍海味,享受着人间富贵,可最后他还是死去了。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没有意义了。读了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许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结果学生们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在课上我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参与者, 当学生遇到疑难时,适当进行引导和释疑解惑,激发他们的思维。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情景创设
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语言、图片、音乐、影像、实物等教学辅助工作,为学生营造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对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境创设能够为学生创建出模拟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在情境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与文本内容相贴近的情境,能够快速将学生带入文本所营造的情感世界,让学生领悟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进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二)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能够转变传统语文教学中过于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不论是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情境,还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情境,均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置身于情境领会文本的涵义。同时,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段特点,让学生在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热爱语文这门学科。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品质。而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转变传统说教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取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此外,利用教学情境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情境教学方法实施
(一)运用教学语言描述情境
教学语言是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师要善于运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指引学生理解文章意境。若教师只是单纯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而缺乏必要的教学语言作为引导,那么学生只会关心影像展示的表象内容,而难以从中获取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必须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运用形象化、生动化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运用栩栩如生的语言描绘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形象,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小桥流水的场景,进而唤起情感体验。
(二)引入优美配乐渲染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是渲染情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能够紧密结合文学与音乐艺术,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协调起来,使学生深深沉浸在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运用音乐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极为适用于带有意境的散文或诗歌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枫桥夜泊》一课时,教师可选取婉转、缠绵、舒缓的配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诗歌,使学生快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选择歌曲时,教师要注意诗歌与音乐之间的搭配性,应当选取中国古曲作为配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能丰富学生的朗读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情境
目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很多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利用,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枯燥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熟悉,并在讲解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将珊瑚、鱼类、海岛风光等画面烙印到学生的脑海当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丽如画的景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组织角色表演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极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空间,让学生融入角色中体会文本的意境。角色扮演适应于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教学,既能够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促使刻板的课文内容生动化,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深入理解文本中心思想。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选出几名活跃的学生扮演文中的赵王、蔺相如、廉颇等人物,让他们进行对话,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人物的性格品质,即赵王的知人善任,蔺相如的机智宽容以及廉颇的勇于改过。
(五)挖掘生活素材营造情境
受年龄、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但他们却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为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应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与语文知识有关的素材,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由此除了能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之外,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对《翠鸟》进行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翠鸟在水中捕鱼时动作的迅捷,进而贴近并感知课文。总而言之,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方强.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创设[J].中国科技投资,2016(29).
[2]王艳春.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创设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4.
[3]陈二东.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5(31):223.
篇6
【论文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指师生双方遵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根本目标。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依然是看其是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同时,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三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内容泛化
内容的泛化表现在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缺乏重点,没有深度。教师贪多求全,文本理解面面俱到,不会取舍,想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却没有从目标出发有效整合。教学重点淹没在繁多的内容中,在有效的时间内,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匆匆走个过场,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往往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并不知道哪些内容需要掌握。
内容的泛化还表现在一味追求多学科的整合,拓展无度,把语文课堂当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如有的老师在教《燕子》时,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的本领;接着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介绍有关候鸟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燕子图,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
(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形式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倡导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但在课堂运用中却流于形式。一位教师教学《泊船瓜洲》,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小组学,可以画,可以读,可以演,可以讲故事,学生交流后大家一起泛泛评价哪个小组做得好,一堂课闹哄哄地上下来,可这首诗的情感学生并未完全领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这样的词语也没有去品味。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是一样。现在的课堂越来越热闹了,一节课上,一会儿读,一会儿演,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一会儿讨论对话……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公开课上更是如此公开课几乎成了课件的展示课。
(三)缺乏教师引领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课堂上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的多了。可往往是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就不做任何指导。于是课堂上有的小组成员趁机开小差,聊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有的小组成员往往为推选代表你推我让,浪费了大部分时间……待讨论完毕,教师要求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时,举手同学寥寥无几。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真正了解课文“写什么”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的关键,也是现在教改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善于提问,启发创新
在引导启迪的诸多方法中,提问是重要而常用的手段之一。提问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往、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也是沟通学生与文本的重要媒介。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古人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首先,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教材的训练重点,突破难点,问到关键之处。
其次,是指教师能够在学生理解的关键之处,针对学生理解的偏差或不足,及时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是要考虑学生个性的差异,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层次、有针对性,尽量不要求学生齐答,而是根据问题的层次有针对性地抽不同层次的代表单个回答,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各显神通,教师也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反馈。
(三)教师的有效引导策略
教师的有效引导策略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步划分为数个相互联系的动态结构,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探索并有所发现。
教师的有效引导策略流程为:读中初探――探后初议――议中点拨――再读深究――交流评判――集中归纳。在课堂时序上纵向排列,相对独立,在课堂教学因素上横向考虑,互有联系。
四、结论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主要的渠道。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又确实存在低效问题,其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根据新课标对小学阅读课文教学目标,提出有效实施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的策略,以便使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好地贯彻到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安国森.浅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代教育,2009/07
2.解艳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研究.新课程,2009/04
3.腾晓美.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阅读实施的有效路径.考试周刊,2008/42
4.陈爱双.课堂因有效对话而精彩――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策略.小学教学参考,2008/03
篇8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小学语文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模式的概念和意义
情境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境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教育事业,而且对其他领域也具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情景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的需要。通过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规律,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语文情景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得失,谈一谈情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由于儿童的天性,其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①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②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③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④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思考。由此,我们在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味。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在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创设问题情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和“落花生”意见相反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同时学生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也都流露出来了,个性得以张扬。
三、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如在教学《翠鸟》时,可出示翠鸟的图画,由于画的传神,配合文字,学生马上了解到翠鸟的外部特征及翠鸟的机灵。
2.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在说明文教学中,图画、雕塑、模型、工艺品等美术作品,能使学生更好地认清事物、说明顺序等,从而感受事物,优化教学效果。
3.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燕子》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春光、盎然的生机,我选择了乐曲《苗岭的早晨》。听着清新舒缓、明丽欢快的乐曲,有的学生悄然动容,有的学生寂然遐思,有的学生神采飞扬,我不禁感叹音乐的无穷魅力,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 教法 问题教学
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和实习法。而小学课堂经常使用的是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如何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在一起,考虑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下面简单的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学,老师把课本的内容讲述给学生们听,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这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一种的主导作用。教师每上一堂课都不只是在用一种教学方法,而都是几种方法一起使用的。在上课时,教师会提问学生引导课文,这叫谈话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话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大海睡了”这一课,上课时,老师提问学生到海边玩的时候见到的事物是什么,接着老师又进一步问见到事物的形状颜色等,这就是谈话法。淡活法的作用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过程和品质,便于教师训练,优化学生的思维,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在每天早上都有的一门早读课,由老师来带领学生读书,以及每星期一节的阅读课,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即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1.何谓“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方式层面上的解释是,“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而也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意识,才产生了创新。在教育层面“问题意识”是“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既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表现,又再一次促进了学生去积极思考,扩展思维、提出问题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问题意识的产生,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好奇心很强,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特点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多用激励的手法,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自主求知,在成就感和对知识的满足感中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将学生们带进学习的良好状态。教师要从班级本身学情、班情、生情等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开放性强的问题,难度适当,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联系有启发性的链接要学习的新知识,生活气息强,能够外延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发共鸣。具有探索性,是小学生能够理解,能解决的,“跳一跳摘苹果”的教育学原理在此极为适用。
再次,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够使得学生们敢于提问,敢于尝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促进师生的平等良好互动。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能力 转变思想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12
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语言文字,懂得较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对人们日常的沟通交流所做的贡献极大,是备受社会各界重视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能起到帮助学生们学习语言的作用,还能在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本人根据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对相关教育著作的翻阅研讨,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落后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和取代。教师要顺应改革潮流,善于总结思考自己的教学现状,转变教学理念,敢于创新,寻求更多更新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要想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等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转变,就需要教师注重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课堂更加多彩,教师不仅要多多关注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资料,还要敢于探究,善于去发现对自己专业有利的、有帮助的材料,为自己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再者,教师要争做学生的朋友,将自己放入学生群体,多去了解学生们心目中向往的教学活动,教师再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相应的小游戏、教学情境等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最后,教师还不能忽视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以教书育人为责任,以帮助和关爱学生为教育目标之一。
除此之外,在教学的各个板块也需要教师的用心和创新。例如教学评价板块,教师可以一改往常的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将课后作业交叉分配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批改和评价他人的作业,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不仅能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还能汲取到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等等。创新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活动,教师永远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
二、注重教学反思,进一步改善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优缺点、亮点和不足之处、教学成果等进行分析总结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本领,也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加以改正,渐渐地完善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收效较好的方法。
(一)通过教师的主动反思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加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设计出适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进行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边教边总结;在课后,教师不要吝啬拿出业余时间来对自己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逐一的总结,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问问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成了吗,这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了吗,自己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全部讲解清晰,这堂课的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生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等等。从而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调整和改进,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二)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自身的教学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是教师获取教学成果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经常找班上的学生沟通交流,询问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语文知识?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怎样的?觉得课堂上的活动是否有趣?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许语言和情感都较为稚嫩,但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往往是最真实,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通过反思深入探究和寻求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是由反思和改进两个部分组成的,若仅仅是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却不进行任何改进,那么教学反思则是毫无意义的,有价值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仅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要对解决方法进行探究。举例来说,如果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就要在下次讲课时再次突出重难点,多次提醒学生们,注意用抑扬顿挫的有变化的语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三、提高语言教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字词的发音、成语的含义等等基础的语文知识有准确的把握,并能字正腔圆地朗读出来;其次,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切忌常用方言,也要注意少用口头禅,不要太过随意;还有就是,教师要追求讲课时语言的生趣幽默、干练易懂,不可含糊其辞、表意不明、说话过于夸张和抽象,而是要尽量的用简单的话语展现丰富的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学问和奥秘。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语言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生趣的语言环境,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语文的奇妙世界。
- 上一篇:地理学科的价值
- 下一篇: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