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

篇1

论文关键词:就业能力,第二课堂,体系构建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实质的大众化阶段。不可否认,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确实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毕业生自身来讲,就业能力不足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尤为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通过第一课堂的主渠道来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求职技能,在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同时开发其就业能力,从而使大学毕业生能顺利进入各种不同的劳动领域就业,这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谈一谈如何以就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行政管理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

一、就业能力和第二课堂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构成、评价机制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有两个:一个是奈特和约克两位学者从心理学角度构建的在就业能力研究领域被广泛引用的USEM模型,包含四个组成要素:理解力(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Effic-acybeliefs);元认知(Meta-cognition)[1]。另一个是普尔和斯韦尔提出的就业能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就业能力与自我效能、自信、自尊三个本质要素密切相关,但如何形成自我效能、自信和自尊?普尔和斯韦尔认为是人们对职业发展学习,经历,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和技能,一般技能,情商五个方面的不断反思中形成的[2]。国内,以郑晓明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教育学论文,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3]。重庆三峡学院研究者任江林更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它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单位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第二个层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第三个层次是求职技能。这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4]。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以就业为目的的特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合。

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是指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5]。它不仅是第一课堂的继续与延伸,还是一个有着特定的组织结构,担负着特定的育人功能的开放性育人系统,主要由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创新与技能培训、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各类社会活动等活动模块所构成,相对第一课堂而言,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广泛性、组织机制灵活性、时空开放性、选择自主性和效益综合性等特点。

第二课堂所培养的综合素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由多种知识能力要素构成的有机体,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就业所需的特定综合素质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而形成的,是关于如何去行动的素质,它往往与大学生所推崇的目标实现有关。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直接关系到求职者能否顺利就业的各种素质的总和,主要包含了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业务技能、社会实践能力、身心调适能力、团队融合能力等要素,它是一种关于大学生如何实现就业的能力。它与大学生职业目标选择的实现有关。两相比较,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第二课堂所培养的综合素质便有了一定的相关性。

二、行政管理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述对就业能力和第二课堂概念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与把握,结合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具体特点,同时考虑到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途径,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按照模块思路构建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

(一)必修模块

必修模块中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类:

1、形势与政策相关课程

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即是一个人最基础的素质和灵魂,它外化为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政治素质、诚信度、社会责任感、敬业和奉献精神[6]。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形势与政策及相关课程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时政辩论赛、红歌赛、挫折教育等等小论文。

2、职业规划大赛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份内容。职业规划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从大学一年级就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基础上举办丰富多彩的职业规划大赛,从而使学生不断明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而进行设计的,大致包括以下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创业等四个组别,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职业取向来选择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

1、公务员组

公务员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的职业选择方向,但是公务员“逢进必考”的要求使得很多学生沦落为“炮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很少经过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从一年级就开始做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如每周开展“精彩三分钟,时政任我评”、定期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活动、选择热点开展时政辩论赛活动等等;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专门的公务员考录课程,分设行测专题、申论专题和面试专题等活动。

2、研究生组

按照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口径,考取研究生也算是一种“就业”,同时,考取研究生确实也是部分毕业生的目标选择,因此,第二课堂也应该紧紧围绕“考研”进行相关设计。建议从二年级开始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活动,由专业导师指定书目范围,学生阅读做笔记、谈感受;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针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与现实结合较紧密的问题,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部分专业功底扎实、学术素养较高的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第八学期,开展考研复试指导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考研录取率。

3、公司组

由于私营部门也存在一定范围的行政事务,公司、企业职员也逐渐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职业领域,比如办公文秘、人力资源专员等等。第二课堂在这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教育学论文,如开展办公自动化培训、文秘风采大赛、管理游戏等活动。

4、教师组

特岗教师计划是国家教育部正在重点推行的一个基层就业项目,因为其允许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报考,所以为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一种选择。教师技能风采大赛或者说课大赛能满足学生这方面能力提高的需要。

5、创业组

按照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口径,正规的创业同样算是一种“就业”。以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等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尝试开展创业论坛、创业培训、创业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综上所述,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共同构成了行政管理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在完成必修模块的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身职业取向的一种或多种选修课外活动,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三、行政管理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

静态的体系构建只是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基础,要使这个体系真正有效地运作起来,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1、组织保障

这里的组织保障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教学团队,使专业导师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第二课堂教学中来;二是强化班级团支部在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原来主要由院系团总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做法,实现活动重心下移、全面覆盖,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

2、方向引导

这里的方向指的是专业学习,从上述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内容安排不难看出,大部分的课外活动都与专业学习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目标导向型不强且与专业特点偏离较远,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向专业学习方向靠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

3、纪律强制

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更加自由开放,但这并不表示第二课堂教学就不需要纪律。相反,第二课堂教学更需要纪律强制,尤其是新的教学体系开始执行的初期,一方面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此时,纪律强制也许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好的手段。

4、经费支持

从教育投入的角度看,院系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创建更好的硬件条件,搭建多层次、多环节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从而保障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白剑宇,吴春.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9):161.

[2]胡尊利,刘朔.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8(03):104.

[3]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3):91-92.

[4]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06):47-48.

[5]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2):103-105.

[6]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8):73.

篇2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生;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目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理想。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包含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环境下,按照高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设计时要有所侧重,同时又不失偏薄。高中地理一堂课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若面面俱到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烦躁和不安,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解,并且做到明确、清晰。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地理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让他们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地理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式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虽然学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却很难提高。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好。新形势下,地理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他们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面对提出质疑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 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和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可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各种资源与信息,让学生进行学习。高中地理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来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

地理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地理微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整合其他环节。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可以把地理核心要素的教学设计、习题集、学生测试等辅教学资源与微视频一起呈现给学生。其次,录制微课程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和构成部分,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录像机等携带方便的音像录制工具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要讲究录制的稳定性,不要晃动和抖动画面视频。再次,微课程的学习途径要实现多元化,支持互联网线上点击学习,视频格式也要多元化,同时微视频还要尽量有文字说明和字幕解说,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保庭春.妙用地图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8):16

篇3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地理学;地理教育

人地协调观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解读,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一、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

1.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问题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并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在古代,我国就有“天命论”、“人地相关论”和“人定胜天论”等几种人地关系的认识观。在西方,先后出现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人类生态学、文化景观论以及和谐论等观点。

*农牧业产生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顺从自然规律,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保持着原始的共生。

*在原始农牧业及小农经济阶段,人类对自然有着崇拜和依附的心理。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产生了人类可以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思想,导致了自然环境超载或被破坏。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和自然“共生”的时代。

研究人地关系必须重视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关系。与此有关的多变量识别指标,除了考虑空间(地域的大小和位置等)和时间(过去、现睢⒃毒埃┩猓还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建立系统的变量识别指标加以分析,增强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

2.研究主题

人地关系和人地相互作用是地理科学理解当代人类社会与环境变革、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中国地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集中体现在:“区域+综合+可持续发展”。由二元论走向一元论:从中国自然地理、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到中国自然+人文/经济地理到面向PRED的整合内容选择由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经济地理要素转向中国的地理结构、过程、区域PRED的综合。

在区域研究中则提出从在哪里(位置分布)到有什么、怎么样(区域特征和差异)到为什么(人地关系区际联系),再上升到怎么办(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图1)。

人口地理。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和地的关系,特别重要的是研究人口在地面的分布和迁移――研究人口过程和人口现象空间分异规律,以人口数量与质量、人口增长与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等方面的地域特征和空间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追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有近一半的人居住、生活在城市,城市地理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环境也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兴衰以及全方位城市生活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等重要问题引发思考:人类该如何在最好地利用土地的同时不对其造成危害?在人口不断增加的严峻环境下,城市如何获得不断增长的居住空间?在越来越强的全球化趋势下,城市如何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反映其特有的气候,并维持其地理、历史和景观方面的特点。

区域地理。社会、文化区域是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构成要素为人口、资源、环境……PRED区域内人地系统结构(如图2)。

全球变化。地球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物理、化学、生物与人类过程的集合,这些发生在大气圈、陆地、海洋及其界面的过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因而为行星上的生命提供了条件。揭示地球表层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帮助学生从时间维认识地理环境的过程、区域特征的形成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地理科学是时空耦合的综合科学观念。全球变化关注的问题包括:人类活动如何使地球系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如何影响人类社会,面对全球变化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都是人地关系的基本问题,以人地关系为主题。

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人地关系基础和区域发展的条件。

乡土地理。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阐述发生在地方的人与地的关系,人地相互作用及其地域变化的规律。从实践认知理论的视角,阐释实地教学中,人对环境的感受,对情境的认知,对知识能力的建构及其与社会互动的规律。

环境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思考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人地协调观。

二、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

1.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人地协调观是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解决,离不开对“人”和“地”之间相互影响的讨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简而言之,人地协调观是一种价值观念,具体体现在人们看待“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在遇到各种地理问题时,人地协调观是必须遵照的基本观点,同时,人地协调观也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某些情况下,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直接影响(地形影响聚落交通、资源利用、自然灾害),也有间接影响(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减弱,间接影响增强。

*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环境,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资源开采、现代化生活等导致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超过环境承载力;人类利用自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能改造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能够理解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逐渐加深的过程;能够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懂得人地协调l展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趋向复杂化;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资源的索取变得更加贪婪,环境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当前人地关系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矛盾的体现,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寻求的答案。

2.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念

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人类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变自然对人类的不利影响,但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增强地理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性。

水平1:知道人类活动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展开。

水平2: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水平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满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

水平4: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价分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水平5:提出改善自然环境、推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措施。

人地相互作用――人地关系的价值体系贯穿于中国地理整体结构(总论)到关键问题(专论)到分区特点(分论)的知识体系中。

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为什么有人地协调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有了新的警觉和思考后作出的全新选择,这是一项全民战略、全球战略,其实现需要公众参与,也要求决策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所以,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在中学地理学习中,学生除要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能将此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成为一名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合格公民。

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视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教育质量观,应从学生角度思考他们的发展需要什么。“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高度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增强人地协调观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适宜性。人地协调观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通过不同水平划分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水平1:简单或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

水平2: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

水平3:给定复杂的地理事象或情境。

篇4

 

在地理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至今为止“地理核心素养”还没有具体的概念,核心素养并非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老师进行长时间的逐渐的培养而形成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主阵地一般是在课堂之上。如何在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方面的环境保护课例研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高中地理素养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素养的界定和选择”专题研究中,该组织对于“素质”以及“核心素质”进行了界定,并且成为了“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的重要的依据。此组织认为,“素养是可以教、可以学、可以测的,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素养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培训。”核心素养“则是在不同的领域之中或者是在不同的情境之中都不可或缺的必要的素养。

 

地理素养是指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且能够运用地理学中的技能解决问题的内在的涵养,地理素养主要有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以及地理观念四方面构成,而地理核心素养则是最能够体现地理这一学科的价值的关键素养,是能够满足终身发展所必须要具备的地理思维,地理核心素养从地理学科教育的来看应该包含有地理技能、综合思维、空间视角、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二、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环境保护课例研究的意义

 

2.1环境保护课例中的理论知识

 

可持续发展理论。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资源不断地过度消耗,不仅阻碍了人类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危害。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中,主要强调就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主要的目标满足全人类的自身需求,强调经济利益的增长方式与破坏环境不冲突。所以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中先解决人类发展时的问题又能够为后代人更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理论。科学发展观符合人类与自然的共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协调发展观,在制定环境保护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

 

因地制宜理论。因地制宜理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上到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进行环境保护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制定。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培养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的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

 

2.2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想要建立这种社会就必须要求民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

 

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环境保护的教学,学生会对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建立起理论性的知识,并且了解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充足理论知识的基础下开展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环境素养的有方法。通过环境保护的教学,学生会逐渐的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让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掌握到环境保护的真正的方法,并将其使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2.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环境保护教学的创新

 

2.3.1优化课程理念,加强学生互动

 

首先,优化原有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和方向,不只是在学校,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深入贯彻地理核心素养的理念,确立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课程理念;其次,合理安排学校课程,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调整学习进度,加强相关联系,加大知识文化的宣传,营造地理核心素养理念的学习氛围。课程目标的设置凸显地理核心素养体系。

 

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环境保护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和学生之间创建起平等、和谐、美好、民主的关系,可以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3.2创新课程内容,将环境保护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对课本教材进行改进,紧跟时展的步伐,优化教材内容,更新教师思想。教材选取体现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核心素养体系的层级特点,分学段安排地理课程内容,精选重点知识、突出关键能力、培育核心品格;教学建议应为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方法等提出指导,为创新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指引方向,成为促进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保证。还要注重将环境保护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手段来测试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3.3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实践与生活实践,以学生知、情、意的形成与内化为认知基础,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行为的体现为根本标志。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个体,不能够使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他们,所以教学应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地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追求,以贯穿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为依托,成为深化改革的动力。

 

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现结合的教学就是要从“文本式”走向“实践式”。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难点以及重点化解,这样在师生的辩论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印象会更加的深刻。

 

三、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环境保护的具体课例研究

 

接下来我们以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湿地保护为例,针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环境保护进行具体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本文以高中地理学习中有关湿地的保护与开发进行研究,其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热爱自然的正确理念。

 

2.过程与方法

 

(1)优化课程理念,培养核心素养。对于湿地保护的了解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消亡了或者即将消失的湿地,应该着眼于寻找湿地消失的原因,分析资料。同时运用地理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人地协调观念,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正确的区域认知。

 

(2)创新课程内容,注重地理实践。地理核心素质的培养不应该只是局限于纸上谈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拟实验,综合条件,提出假设,分析湿地的作用和消亡原因,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课堂理论,立足于实践。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阐述,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课例研究关键

 

(1)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理念。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注重地理实践

 

(3)运用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4.课例研究总结

 

课例研究结束后,案例总结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精髓的总结是整个过程的点睛之笔。以往对于湿地的研究只是局限于湿地的作用和湿地的消亡导致的危害,地理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立足于实践,关注湿地保护的集体措施,关注有关国家对于湿地保护的立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教育也已经上升到位世界都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出现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增强保护意识才是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湿地学习的研究过程为例,显示了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环境保护课例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篇5

开放学习学分银行概念简介

在汤普森河大学的标志中,从山上流出的线代表了北汤普森河和南汤普森河,这两条河在坎卢普斯汇合成一条大河———汤普森河。两条河流的汇聚象征着在2005年加入的两个机构———卡里布大学学院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开放大学(BCOU)。汤普森河大学,这名字对新的大学是多么的恰当,它来自大卫•汤普森,一位“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Ty-rell,1916)。为了不辜负此校名,汤普森河大学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新领域中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2005年,汤普森河大学经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立法会①创建。根据汤普森河大学法的规定,大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学习的学分银行”(汤普森河大学法第三条),但该法并没有对此术语进行定义。不过,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开放大学的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该术语是如何开始使用的,以及这个术语的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

(一)学分银行早期定义

1987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开放大学内部文件对学分银行做了表述,“学分银行机制是为以下两个目标而设:一是评价和记录由非正式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学分,或者在常规学分转换机制中未被承认的机构中学习所获得的学分;二是颁发基于学分的资格证书,学分的获得可以是通过正式学习等方式获得,不需要某一特定院校的最低学习期限。”显然,学分银行的初衷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中学教育之后的学习机会。

(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学分转换系统的演化

在1988年之前,对于完成中学教育后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说,转学时要将先前所在学校取得的学分转入另一所大学并得到认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政府“为所有人提供机会”政策的一部分,诞生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BCCAT),诞生于同一政策下的另一机构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放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成立的目的是对全省各自治办学机构之间学分转换事宜进行协调。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的工作始于促进由各高等教育机构代表组成的衔接委员会的发展工作,代表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策、程序和转换协议的讨论和协商。后来,理事会开始年度“学分转换指南”,为学生和办学机构提供明确的可转换学分的信息。该指南于2001年开始提供在线版本(BCTransferGuide.ca),并将校际之间的单科学分转换规则和校际之间相关文凭和证书的转换规则一并纳入其中。

本演讲将简溯学分银行概念在英属哥伦比亚的演进过程及其在加拿大其他各省的发展,并使用汤姆森河大学作为最佳案例,展示现有学分银行体系的一些特点。演讲中还将概述学分银行发展中的挑战、问题,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伴随着旨在促进学分转换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的建立,上述1987年的学分银行定义开始发生变化,其重点转向了对正规教育以外的学习进行评估和认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先前学习评估及认可”的政策,该项政策支持学习者以学生档案袋的形式对自己的非正式学习进行记录,并要求那些通过非正式途径学习的具体课程和学习成绩均需明确记录在案。(Blower,2000)。该政策推行之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放大学开始将“学分银行”一词专用于对非常规学习的评估(指经认证的正规教育之外的课程和讲习班),而对非正式学习(或体验式学习)的评估工作则通过“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来完成。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放大学与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制造商一起所做的一个大型项目是用来帮助其员工研修完成通识学士学位相关课程。该项目的两大特点是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来评估个人工作场所的学习(非正式学习),用项目审核来评估由雇主提供的培训课程。项目审核将根据培训项目的(学习负荷和水平)赋予该次培训相应的学分,然后将其记录在学分银行。如果一个员工圆满地完成了一门课程并得到了雇主的认可,其获得的学分便可从学分银行取出用于学位课程中。

在戴姆勒-克莱斯勒项目成功之后,不列颠哥伦比亚开放大学提议开展加拿大学分评审服务(CanadianCreditRe-viewService),在全国范围提供对雇主培训项目的评估。这项服务在2000年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开始实施。然而,当时省政府对参与这类计划的兴趣有所减退,对这个项目的支持也随之受阻。2003年开始,加拿大学分评审服务以另一种方式运行,到2004年时,又以联邦政府资助的“加拿大校园”(CampusCanada)模式运作以加强对远程教育课程和专业的支持。但在2005年时,转了一圈的学分银行的概念,又完全回归了当时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陈述的理念,并写进了汤普森河大学法中。过去25年间对学分银行这个术语不断地被修改,但当其定义又回到1987年的文本时,在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眼中,有两个关键特征对学分银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是低门槛的宽松学分转换政策;二是广泛使用“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机制对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学分进行评估。

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学分转换

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学分转换政策允许学生以一个证书所需学分的80%进行转换,这比传统办学机构高出许多,通常传统办学机构只允许25%或更少的学分进行转换。针对不同层次的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证书,允许转换的学分为:获得汤普森河大学开放教育证书需要30学分,其中的24学分允许转换;获得汤普森河大学开放教育文凭需要60学分,其中的51学分允许转换;获得汤普森河大学开放教育学位需要120学分,其中的105学分允许转换。也就是说,要在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完成本科学位,学生只需要在我校完成15个学分的课程学习(通常为三门课或一学期的全日制学习)。

为了实施这个宽泛的学分转换政策,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广泛使用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的转换指南,以及加拿大其他各省(如阿尔伯塔省招生和转换指南和/网站上列举的其他组织)制定的相似指南。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学生也有机会学习加拿大虚拟大学(CanadianVirtualUniversity,ht-tp://)合作机构提供的远程教育课程,但在此获得的学分被视为转换学分。此外,通过许可函,参加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学习的学生也可以在加拿大任何被认证的学院或大学学习满足自己专业需求的课程,所取得的学分可作为转换学分用于汤普森河大学开放教育证书。转换学分也可来自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但须经美国六家地方认证机构②进行认证,或者来自其他国际办学机构的转换学分须由加拿大认可的外国认证评估服务机构(ht-tp://)进行评估。综上所述,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认为,可用以转换的学分应该是在经认证的高于中学教育水平的院校中学习所获得的学分,任何不属于该类别的学习将会通过“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对其应获学分进行评估。

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流程和支持

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专门负责接待任何一名就读于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并希望通过先前学习及认证机制获得学分的学生。有三种方式可使学生获得此类学分:

1)学分银行。作为一项特殊安排,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与一些雇主、私营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项目一起对可授学分的课程和研修班进行预评估。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对这类课程有一个可供查询的数据库。

2)基于学习档案袋的评估。学生可以通过完善学习档案袋的内容来获取某些特定课程的学分,学习档案袋中的记录应能展示其本人已达到了特定课程的学习要求。如果就读的学校符合要求、但所学不能直接等同于一门特定课程,学生可以为自己整理一个学习档案袋以证明自已的学习已达到了特定课程所要求的一系列关键能力。

3)课程挑战。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相当于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某门特定课程,可以通过参加一个专门的书面考试来尝试获取相应学分,所授予的学分数等同于正常情况下独立学习可获得的学分数。

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让学生了解这个机制,因为根据该部主任的研究(Wihak,2007),这些信息的知晓度对学生是否参与该项目至关重要。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的网页为学生提供了有关该机制的优势、流程、费用方面的信息,学习档案袋样本、对该部门工作人员及部分学生的采访视频剪辑也放置于此。此外,通过电子邮件,该部门对注册就读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每个新生发送有关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的基本信息,如它是一个什么机制以及如何申请等。学分的转换流程始于所有要转换的学分完成评估、并确认可用于申请者所在专业之后。

(一)学分银行

正如上文所探讨的,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针对正规教育系统以外的培训进行评估。如果某种培训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就会接受对它的预评估。完成了培训并拥有通过预评估审定的培训证明文件的学生,可以从学分银行取出学分,并将其酌情用于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某门课程中。我们对其他机构培训的评估流程是仿照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学分推荐服务程序进行的,由两位或三位学科内容专家对培训进行全面审查,其具体内容如下: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教师资格;考核方法;课程和教师评价程序;成绩记录;可用于支持学习的资源(如图书馆、电脑、实验室)。这些学科内容专家通常都是汤普森河大学的相关教学人员,但必要时也从其他被认可的教学机构中招聘。这些专家负责向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主任就是否应对某种培训授予学分提出建议,如果符合授予学分的条件,还要对学分应是多少、属于什么层次、归于什么学科等提出建议。为了进一步确保学术监督,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主任还要与负责相关学科的学术主任一起审查这些建议。最终评估结果会以联名的方式形成书面文本,张贴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的网站上(www.tru.ca/distance/services/plar-ol/creditbank.html)。参与我们学分银行的机构合作伙伴众多,有提供专业发展课程的专业协会,也有经行业管理部门许可的为发证或授权提供课程的非认证培训机构,专门培训女性移民组织和一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内部管理培训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二)基于学习档案袋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

基于学习档案袋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提供一份知识简历(KnowledgeResume),以对其状况是否与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相适应进行免费预评估。知识简历类似个人简历,但相对于找工作导向的简历而言,知识简历会包含更多有关非正规课程、研修班、志愿者经历以及个人爱好的信息。根据该学生所在专业的要求,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工作人员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内容专家将审核学生知识简历中学习经历。他们会对这名学生是否为本机制的优等候选人做出判断,查看其学习经历与所学课程或专业成绩是否名副其实。一般来说,一名优等候选人至少应有3-5年的工作经验,最好是要么位居管理岗位,要么社区服务成绩显著,要么在艺术、音乐或体育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在这之后,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会通知学生本人已被获批申请进入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流程。支付了相关费用后,便能进入认证中心的网上公告平台,该网站提供了如何准备档案袋的方法及成功与不成功的档案袋范本,常见问题也张贴于此。另外,该网站还提供向服务人员提问的讨论区。

1.基于课程的档案袋

在基于课程的档案袋中,学生须证明自己拥有足够详细的课程知识和学习成果,以获得一个通过的成绩。例如,一门商业导论课的详细学习成果是:完成本模块的学习后,你将能够区分一名主管在整个组织架构中所处的层次,其中包括与其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学生档案袋可以用类似以下的语言来陈述个人的学习:我做主管已有约八年的时间了,其间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作为中层经理从事管理工作。主管是唯一不用监管其他任何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只须负责管理操作层面的普通员工,位于等级结构组织中的初级管理层,通常对某个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在我的经验中,主管是有挑战性的角色,对于普通员来说他们是管理部门的支持者,但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却是普通员工的支持者。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顾问教师有限的辅导下,学生有12个星期的时间来准备和提交基于课程的档案袋。所提交的课程档案袋通常由课程教学人员负责评估,如果档案袋审核获得通过,带有“S”字样的课程名称及其代码将出现在学生的成绩单上,它意味着按照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程序,学分认证已圆满通过。

2.基于能力的档案袋

在基于能力的档案袋中,学生要提供自己经过大专和本科层次的学习已获得了八种关键能力的证据。所获能力应能反映学生人文专业的预期学习成果,展现现代职场所需的基本素质。基于这些能力的学分可用在未做明确规定的选修课学分授予上,这些选修课是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证书课程,其范围涵盖了艺术、商业、通识、健康科学和科学学科,希望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如历史科目获得学分的学生应使用基于课程的档案袋。对美术和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不同关键能力的要求,他们需要提供工作室学分。下面是八项能力的简要说明:

1)交流沟通能力学生能够展现出在不同场合使用多种交流手段清晰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例如,具备了职业写作、学术写作或创造性写作的能力,或具备了在公开场合谈话、演讲以及在讲习班做报告的能力等。交流沟通能力可以通过两项测试得到验证,一是通过学生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流程中的请求表现出来,二是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

2)信息组织能力学生能够展现出自己可有效地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呈现各种文件和材料的能力。对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过程中所需信息的组织是证明这些技能的几种手段之一。

3)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学生能够展示出自己曾在工作中或社区中起到过决策者的作用,或者能够通过整理信息、辨别选项和选择方法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的能力。

4)计算能力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在工作中使用数字的能力和基本了解数学技能的能力。此类能力的证据可以是基于工作或社区环境的,包括所从事的会计工作、预算预测、费用推测等。

5)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对问题和争议具备分析的能力、阅读时具备了理解性阅读的能力,能够将事实和价值观区分开来,对问题不同的思考角度秉持开放的态度。

6)智力成熟度学生能够通过所参与的活动和付出的努力展示其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这些活动和努力显示了学生对世界事物兴趣的广度、学习的能力,以及兼容其他观点的能力。

7)独立研究和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展现出主动探求学习机会和成功完成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些机会可能包括非学分或继续教育课程、基于网络的研究项目、会议/研修班/研讨会、自学/阅读计划。

8)应用知识及其能力在工作行为和生活经验及其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较强的知识或技能(在特定学科领域具有较强学术知识的学生可通过基于课程的流程申请学分)。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的公告网站上为申请者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关键能力和评估标准信息。在提出了正式的认证申请和支付了相关费用后,申请者就能够访问这些网站。

下面是一名学生就她的交流沟通能力进行描述的一个例子,文中的参考“B项、J项”等是指学生档案袋附录中提供的书面证据。我能与没有财务背景或知识的客户讨论复杂的金融术语和概念,为了能将概念解释清楚,会常利用图片进行辅助,或是用客户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我使用过的图片样例可在财务计划样本中见到(参见附件第19-21页,B项)。与客户见面时,重要的是要了解从经济角度看其目标和优先排序是什么、目前所处的状况是怎样的。通过有效地使用目标和关注事宜卡片以及PFR(参见附件第22-24页,B项),我能够更好地了解我的客户并很好地为他们工作。在向客户询问其私人财务信息以及说服他们分享个人价值观和金钱目标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感度,此时的沟通质量很重要。通过使用书面财务计划(参见附件第12-18页,B项),我对客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建议,这种方式便于双方对相关建议的依据进行回查。作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儿童医院维多利亚社区志愿者理事会成员,我曾向媒体宣传过我们的“寻找复活节彩蛋”活动,曾在儿童医院通过分享家庭体验去提高人们对当地筹款委员会的认识以及对医院需求的认识。我们复活节活动的媒体报道可参见附件第38-40页J、K、L项以及CD视频剪辑。完成档案袋的时间周期为24个星期,并提倡提交电子档案袋,目前我们仍然接受纸质档案袋但需额外收费。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主任将首先审核档案袋内容的完整性,然后将其送交两名懂专业、接受过评估培训的评审员进行评估。

评估组成员先独立评估档案袋。当他们完成初步评估,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将会安排一次评估组和申请者的电视电话会议,其目的是对档案袋做进一步考察。会前评估组成员会事先讨论他们想问学生的问题并确认需要调查的薄弱环节。评估组会要求学生展示每项能力,并对档案袋中出具的证明材料进行详细说明。除此之外,申请者不需再做其他额外的准备。面试结束后,如果符合认证条件,评估组成员将协商并尝试提出能授予的低/高层次的学分数。然后由评估小组成员之一起草一份正式报告,经由另一位成员审核后提交到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认证中心主任会逐一审核每个报告,如果获得通过,即会向学生和学生成绩记录系统通报所授学分。通过基于能力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所获学分属于应用学习学分,在申请者的成绩单上会以“S”(符合要求)级表示。

(三)课程挑战

在这一流程中,学生需在严格监考条件下完成一项等同课程期末考试的挑战。并非所有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课程都适用于这类考试,因为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通过一次综合考试来进行评价。大多数课程挑战的考试题是用现代常用语言书写的,但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也为学生提供用我们不教的语言(如韩语、中文、匈牙利语)进行考试的机会,如果考试语言是学生的第一语言,考试必须在高级层次。考试成绩都会通知到学生,同样也会以代表符合要求的“S”字样形式出现在成绩单上。

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的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问题是汤普森河大学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政策要求我们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流程和程序要符合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CAEL)对相关问题所设立的标准。许多美国的大学(如中部各州大学院校协会)和加拿大的大学(如阿萨巴斯卡大学、布兰登大学、瑞尔森大学、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汤普森河大学),都将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的标准当成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质量保证的基础。最近修订的标准(Fiedleretal,2006)如下:1)学分或其等价物应仅授予学习,而不是经验;2)测评应基于经由双方商定并公开的、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标准和规范;3)测评应被视为学习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分离的,并应基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4)学分授予和能力水平必须由合适的学科内容专家和学术或资格认证专家认定;5)学分或其他资格证书应与其授予和接受的环境相符;6)如果授予学分,成绩单条目应该清楚地描述认定了何种学习,并确保避免授予某种学习两次学分的情况发生;7)测评过程中的政策、程序和标准,包括上诉条款,应充分公开,尤其要确保所有参与方对此类信息的知晓;8)测评收费应基于测评过程中的服务,而不是按所授予的学分数收费;9)为履行职能,所有参与评估认证的人员应接受适量的培训,并根据自己在评估中所承担的角色,保持自己职业能力的发展;10)评估方案应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审查、评估和修订,以体现评估方案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测评需求、目的及手段而进行的更新。

除了满足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的标准,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中心也遵守专为加拿大高于中学教育的办学机构(Amichandetal.,2007;VanKleefetal.,2007)新近制定的“质量保证指导准则”。这些准则对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的标准进行了扩展,并针对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机制的实际执行流程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聚焦于评估过程的基本政策和流程管理。

1.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应包括:体现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的标准或其他质量保证原则;将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系统融入到现有的质量保证机制中,包括项目定期审查、外部同行审查和学生反馈信息;为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机制;将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和教育规划相联系;为学习者和评估人员提供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的支持服务;提供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和质量保证流程清晰和明确的定义,并清楚地传达到学习者、内部以及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质量保证审核应包括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机制的记录管理系统。

2.评估流程管理

评估流程管理包括为学习者和评估人员提供明确的学习标准(成果);为评估人员提供评估先前学习的评审标准(相关度、广度、深度、通行性、充分性、真实性);为评估人员提供选择测评工具的规则(如“适用性”);确保测评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