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性化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性化语文教学

篇1

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标准》所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追求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的魅力源于教师的个性,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也源于教师个性。为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应当大声呼唤有魅力的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追求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应当做到:

一、有标新立异的胆识。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应是不迷信于名师、不拘束于教参、不走模式化的教学套路,而是敢于标新立异,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有胆识,学生就会赏识。有个性的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大胆思维,多方位、多层次、立体性地审视教材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从而去撞击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个性闪光发亮。

二、有不同凡响的人格。

不同凡响的人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人格品位,包括道德品位、知识品位、才能品味、潜能品味。教师有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就会让学生折服和仰慕,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有超越常规的教学品位,就会追求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就会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横向涉猎、纵向求索,要为学生提供浏览知识的空间和时间,并给予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去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有说三道四的本领。

“说三道四”是个性化语文教师富有才华的具体表现。语文课堂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教师要大胆地将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是古论名篇轶事,今谈社会针砭,上引天文地理,下举百姓生活,教师这样教学,课堂上就能到处充满“魅力”和“磁力”。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导入新课方面,既可引用名人名言、俗语导入新课,以产生群情振奋的效果;还可用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以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也可利用影视歌曲导入新课,以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更可用诗词导入法,在讲授新课之前,朗诵或播放、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的能力。

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是个性化教学的立足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创造性地教学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个性,教会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求异思维方式。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思考与表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五、有画龙点睛的心态。

画龙点睛的心态是语文教师良好的个性心态。个性化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有自己的个性心态,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画龙点睛”能间接、凝练地处理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体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

六、有举一反三的才智。

举一反三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个性教学的生动运用。举一,是一种教学向导;反三,是触类旁通的领悟运用,是老师在共性知识中抓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启发的讲解。举一反三,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而养成善于动脑、善于联系的习惯。

七、有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主张语文教学过程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体成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对每一位学生寄予成长的期待,为全体学生提供语文能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师生的个性,创造出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鲜活人格。

篇2

1.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强调统一。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学生成绩的优劣。这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造成教育机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个性培养运作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所以,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1.1 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不同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越个性化,说明学生与语文的交流越成功,越有意义。所以,个性化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同时,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1.2 教师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教师也要在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毫无顾虑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今天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的要求。

2.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

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师的教学个性一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联系起来,就能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2.1 要有个性地教。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教学艺术,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在求同的基础上存异,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使教学个性得以反映和表现。一般来说,当教师对基本教学法原理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教学技艺炉火纯青、随心所欲之时,也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达到高峰之时,这时的课,才会富有个性。这种建立在对共性了然于胸的基础之上的个性,才会根深叶茂,才会焕发盎然生机。语文教材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讲课时既要抓住共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性,又要体现这些规律在不同文章里的具体运用,抓住每篇课文的个性,根据一般教学法原理进行再设计、再创造,采用与课文本身特点和谐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出特色来。要体现教法的个性。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时,都会有选择的倾向性,都会采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个教师教学个性的一种反映。例如,同样是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于漪老师与吕志范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不一样。于漪老师是重熏陶、重渲染,强调形象思维和美感训练,整堂课如同一幅泼墨写意画;吕志范老师则偏重理性分析,整堂课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谨严朴实,如同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写生。这充分体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

2.2 要有个性地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必然影响和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有个性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个性的学生,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教化和合理引导。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我们的学生是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母语的,作为必修课的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 大目标”下进行灵活处理,设计出多样的自选科目,形成与学生多样的能力、需求、出路相适应的语文课程与教材体系;对选修课,学生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修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应带着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和课文、作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因此,教师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做到“读出文本”,“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要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佳教育生态环境。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现、尊重、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制”的分层次教学,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选用不同的测试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自主研究式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去参与,给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真正得以发展。

3.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途径

3.1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使学生还原“ 自我”,在“ 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强求与他人“ 统一”;它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同时,还要为各类特长学生开辟用武之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

篇3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内涵问题策略

长期以来,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不仅阻碍了师生的沟通,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没有达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平等对话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倡导民主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习惯,自由地传达自己的阅读见解和心得,拓宽学生阅读面,加快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个性品质,使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真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

一、个性化阅读

(一)新课标对“阅读”的阐释及其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①

(二)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及其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③所以,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与心态下,独立自主的探究和发现,以求各自感悟,各取所需及大胆表达的阅读方式。

二、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实施个性化阅读,所以有的老师往往把“个性化”与“个性”相混淆,在课堂上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对学生回答的一切都不做评析,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文本随意解读。对一个文本的分析往往会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的现象,老师为了实现阅读的个性化,也不再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以下我将对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一阐述。

(一)文本解读随意

个性化阅读的出发点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体验,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缺乏教师指导

有些语文教师片面追求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不愿过多地干涉学生的阅读,甚至鼓励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完之后“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如此,学生的阅读便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

(三)忽视“熟读”和“涵泳”

阅读文本欲达“以意逆志”,需先“知人论世”; 欲达“知人论世”,需先“熟读”和“涵泳”; 欲达“熟读”,读书必须达到一定的遍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欲达“涵泳”,读书时就应反复咀嚼,细心玩味。正如朱熹所云:“读书只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④然而,在一些所谓的个性化阅读中,不少学生急于标新立异,总是未经耐心的“熟读”和“涵泳”,便急匆匆地抛出自己的主观武断的阅读结果,这是个性化阅读的又一误区。

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而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为了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在实施个性化阅读中也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和方法,用这些方法来更好的指导个性化阅读。下面就怎样来培养个性化阅读来谈谈我的看法。

三、培养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一)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角色的功能

首先,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观上实现根本改变,最主要的是要尊重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

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除了归还学生阅读主动权外,还表现在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从初读到感知,到熟读精思,再到精读鉴赏,学生应始终是阅读主体,始终占有阅读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另外,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也是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表现。

其次,教师要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教学的风格和人格魅力必然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教师在主张个性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选文及作者的个性,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去品味和感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新性地解读文本,当然学生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好得多。让学生认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以苏教版初二语文第二册《窗外》为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课文内容全部消化。所以语文老师可以结合这篇课文课文的具体特色,让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阅读,然后以采访的活动方式进行,每四人为一组:有记者、观众、靠窗户的病人、不靠窗户的病人。这样每一个人都能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能掌握自己的角色,同时在听他人的讲述时也会记忆犹深。

另外,要想使学生阅读具有个性化,教师对阅读文本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进行多元指导,使阅读文本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与文本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

(二)个性化阅读中学生角色的功能

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摆在阅读主体的位置上,要意识到阅读是自己的事情,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老想着老师的标准答案,不要怕出错。

其次,营造气氛,尊重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还必须注意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形成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同教师交流的风气。在这样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对话,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的指导、组织和参与,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能力;学生的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调动了教师的热情。这样,课堂就逐渐形成一个愉快的、欣欣向荣的、师生互动的、共同成长发展的阅读学习的共同体。

(三)坚持个性化阅读与“共性化阅读”相统一

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要坚持个性化阅读与“共性化阅读”相统一。

四、总结

在对文本的接受上,有两种理论和实践:一种是以文本为中心,认为作品是解读文本的唯一根据,作品的意义与读者的理解无关,甚至与作者的原意也无关。另一种是以读者为中心,认为文本的意义与价值不只是作者所赋予的,或作者本身所囊括的,也包括读者阅读时所增补和丰富的。德国现象学哲学的创始人胡塞尔提出了“主体间性”的理论, 主张“将文本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而还原为鲜活的生命,并赋予文本以人的禀性、情感、精神等,重新唤醒、激活文本所承载的人类文化长河中的情感、思想、生命因子,使之跨越漫长的时空向读者走来,与读者进行思想、情感、生命的对话”。⑥

个性化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虽然个性化阅读在其实施过程中有利有弊,但从总体上看,其利大于弊。个性化阅读有助于改变我们传统的阅读模式,所以即便是有一些不良的现象,我们还是要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更人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现自己的魅力。

注释:

①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 朱自清,《荷塘月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

④⑤ 温晓军,周媚山,《个性化阅读的存在及其超越》,《阅读训练》,2006年第四期

参考文献

[1]鲁洪生,《如何理解“个性化的阅读”》,《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1期第11页

[2]姚建宏,《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

[3]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4年第24期

篇4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多元化 教学方式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整堂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

篇5

【关键词】中职 个性化 教学 必要性 方法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非常有必要。

一 个性化教学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这就要求教师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设计个性化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激发其潜能,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二 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融合

个性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这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施行开放性教学,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并及时和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三 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老师提升生命价值的方式

个性化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的。如果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技巧比作一勺水,那么教师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则是一桶水。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越深厚,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也就越突出,个性也就越鲜明。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他在日益积累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并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渐成的,是教师的文化内涵、专业素养、思维能力、性格气质等综合的体现。

我们每每听完一些名师的公开课,总被他们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所折服,把他们当作效仿的榜样,甚至立志形成教学个性把自己也打造成一位名师。可以说是个性化教学,激励着年轻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从而一步步登上新的教学台阶。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全部传授给学生,但我发现现在的中职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目标和态度非常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视学习为负担,尤其是对语文这种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科目更是不重视。有的学生则认为上了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的知识就够了,语文课根本没必要上。因此,在语文课上学生态度散漫,听课也不专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和兴趣,就必须利用个性化语文教学。

1.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职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对什么都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在上课时,并没有一上来就按照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问同学们吃的荔枝是什么样子的,分成几部分,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家里是如何保存荔枝的,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学生回答踊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然后,老师在投影仪上放一些和荔枝有关的诗词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和文献中的问题,自由讨论发言,再根据课文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

2.鼓励创新,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很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参、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知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这一课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我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作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贫困的孩子,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吸引学生眼球,还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篇6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过去哪一种统一要求、单一指导的阅读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令阅读教学缺乏灵气和生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放飞学生的个性,努力让课堂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广阔天地。

一、创设情景,诱发阅读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心灵言语。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刺激、调动、诱发学生思维创造的热情,唤醒学生探索新知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以充分彰显。

如学习《凡卡》一文,由于凡卡悲惨的生活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远,学生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带到教材中所描绘的画境中,通过课件让学生目睹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情景,耳闻老板和老板娘打骂、伙计戏弄的声音。当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充满了对凡卡的同情和关爱的时候,教师就适时提出导学要求:“凡卡过着痛苦的学徒生活,请大家读读这部分课文,读完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发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有的学生说:“凡卡的生活实在太悲惨了,上帝保佑他快点回到爷爷身边!”有的学生说:“我在朗读这段文章时,全身心都碎了,凡卡,你太可怜了。”有的学生说:“读到这里,我想大声向这个黑暗的社会控诉,为什么要让这个年幼的孩子遭受这么悲惨的命运!”……学生入情入境,真正走进凡卡悲惨的生活,感受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

二、开放时空,激活阅读火花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步调一致”,教师在备课时想方设法“预设”,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成”,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思维“陷阱”为目的,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跃”、“鸟飞”的前提条件是“海阔”、“天高”。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开阔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表演,或游戏,调动多种感官激发他们阅读的火花,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进而释放出创造的潜能。

如教学《索溪峪的“野” 》时,引导学生感受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教师先要让学生讨论自学中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交流的形式与对象,如可以口述、可以朗读,也可以根据索溪峪的录像资料,设置一个游览情景,当一回导游,还可以画一画索溪峪山的“野”图……这些多样式的交流各具色彩,激活了学生阅读的智慧,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自由演绎,尽情展现个性,从容释放出创造的潜能。

三、捕捉契机,启迪阅读智慧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潜在的教育资源,就象金子一样,要挖出来才能看到它的闪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深挖文本的“金子”,进而跳出文本限制,拓展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比如,可以抓住文章的留白进行发问,可以抓住情感发散点进行思考,可以抓住文章的表面看透文本本质。引领学生依托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启迪学生阅读的智慧。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学生读到文中“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阅读——

师说:“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生1:“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背着书包来上学,而不用去卖火柴。”

生2:“她要是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在下雪的大年夜快快乐乐地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合家团圆吃年夜饭。”

生3:“我真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快到我们家来,做我的小妹妹吧,我有的,你也会有!”……

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引,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任其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积极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尊重体验,享受阅读乐趣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值得我们珍视与尊重。因此,我们应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当学生的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就能享受到个性思想被肯定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潜能。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生在交流作者童年时和成年时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辩论会。

[案例]一学生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两种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宠爱,这两种爱是缺一不可的。”他刚说完,另一学生就反驳:“如果在你的生活中,得到的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说不定会被宠爱引入歧途,但也会常常在宠爱后面躲避严厉,因此而沉迷不前,如我们班的某某…… ”又一学生发表观点:“所以呀,我们在这两种爱的面前,要保持清醒,谨慎地把握好这两种爱,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被哪一种爱轻易击倒!”……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又使他们在交流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放飞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的个性更飞扬。

个性化阅读是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 精心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珍视每个学生的富有个性的独特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在阅读这片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飞扬!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11年版

篇7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学生个性的展示。教师的个性意识愈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愈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教师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教师的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现代社会,学生的个性日益突出,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将教师的个性化与学生的个性化融为一体,才能产生良好的语文教学个性化的艺术效果。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要想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师生必须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教师应先设计好教学思路,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导”的作用。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

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

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还必须在教学上“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教师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以教师的情感增进学生的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问思考性问题,因为“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思考性问题才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究学习,实现个性化解读,从而获得文本意义。教师个性化的提问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获得程度。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教师的品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位,高品位的教师除了知识渊博、综合素质高之外,个性化教学能力要略高一筹。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个性化的教师成功之路,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所在。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

篇8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文本语言 引导

新课程标准对现在阅读教学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个性化阅读”,它把阅读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要想落实和实施“个性化阅读”,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1.在教学过程中,个性化阅读不能脱离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形式。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想从阅读中获得知识的体验,经验的体验,情感的体验,就必须凭借手中的文本。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也有一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个性化的阅读一定要以文本为主,以文本言语形式为主,切忌脱离文本,跑到文本之外。我在阅读教学中从来不脱离文本,总是指导学生凭借文本,钻研文本,挖掘文本。从而既求同,即求得和文本意义最接近的理解;也求异,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拥有知识的不同,经验的不同,以及各自心理不同来阅读感悟,从而使“个性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如我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首先我要求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然后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叙事线索。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叙事线索:以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这一环节设置主要是求同,求得学生和文本意义最接近的理解。接着是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探究文本的兴趣。通过学生一系列质疑,从中筛选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即①文中具体写了几件事?②这些事突出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这一环节设置既求同,也求异。最后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在藤野先生画像旁写上一段自己最想写的话。学生纷纷拿起笔,各自凭着对文本理解、钻研深度和广度,写下了内容不同但精彩纷呈的话,充分地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有适时适度的引导。个性化阅读是突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扬。但阅读不同于阅读教学,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堂阅读。因为前者无论从阅读材料、阅读方式、阅读的赏析都取决于阅读的主体,而后者必须有赖于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原因有二:其一,学生受个人心智水平、认知能力、已有经验的限制,对课本的理解和感悟还一下子达不到教学目的,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其二,学生由于受自己经验和水平的局限,在阅读理解中会出现一些误解和偏离。教师就必须根据文本和作者的“本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加以审视和调整。如我在执教《醉翁亭记》时,当班上大部分学生津津乐道于太守与客人野餐的乐趣时,班上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他们是在破坏环境。”显然这个学生对《醉翁亭记》理解是错误的,我们环保宣传在这个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明显带着时代痕迹。作为教师仅从个性化阅读这个角度出发,那么一定会肯定学生说得好,说得棒。这样做,实际上对学生误读进行了纵容。因此,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从而放飞学生的翅膀。

篇9

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是创造、创新精神,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科书内容为中心,这种模式化的教学在不知不觉中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改变这种慢速度、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新课改下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与思考、情感与体验,师生间和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相得益彰。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的个性施展得酣畅淋漓。只有倡导个性化教学,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才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才能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个性化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设计新颖、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上。别出心裁的教学思路需要有独特的创新意识,需要有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勇气,更需要有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变换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的机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充满新意的课堂过程是对已有课堂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如何完成再度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特质。

独特的教学思路并非天马行空、毫无边际的胡乱创造,无论多么不拘一格的教学思路都应该以完成对学生的有效教学为出发点。所以,独特的教学思路必须建立在对象的个性差异,以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思路。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因材施教的能力,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在教师的言行熏陶下形成良好的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既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能够在个性展示中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还可以在张扬学生的个性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既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求。语文个性化的教学,就是以阅读、写作为主要内容。那么,语文个性化教学如何实施呢?

教师应个性化 。新课改对教师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功底,深厚的思想功底,还要重视语文的情感熏陶感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不能再板着脸孔面对学生,而应是蹲下身子走近学生,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成为学生的倾听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诠释知识,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把对语文、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真正理解“读”出来,教师用自己的个性色彩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寻求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没有个性化教学,就培养不出个性化的学生。从这里我们看到语文教师的理念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彻底改变让学生服从的传统教学观念,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活动,让语文课堂变成充满学生个性活力的舞台。

叶圣陶先生曾说:“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教师的教育都是不可重复的,教师的魅力在于个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于铸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1教材处理独特化

教材处理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事实上,许多教师处理教材仅仅照搬《教学用书》的简单提示,毫无个性可言。语文老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使用教材”。

2教学思路多样化

教师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新”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学思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了解。针对具有表演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可以选择编演课本剧;针对崇拜明星,擅长收集明星资料的学生,则发挥其特长,把别里科夫的人物资料制作成“明星档案”。最终的结果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教学设计情景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创设情、趣、境的良好氛围,并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活”的因素,用情趣、意境来“包装”知识,为学生提供富有吸引力的特定环境,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寻求规律的兴趣,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个性培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职能,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职业能力的学生。具体说,就是学生在学校不仅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文化素养因素从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学生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潜力。文化素养的培养的核心又是学生个性的培养。为此,作为培养职业教育学生文化素养的载体的语文教学就显得很重要。

以往的语文教育,一般只着重于对学生的共同要求,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别性,以统一性代替个性,对所有学生按统一模式进行教育,结果抹杀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可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个体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探索。

个性化教育是职业学校不能忽视的,是培养真正未来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都有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需求欲望,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只有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语文教学在完成这个目标中,应该怎么做呢?笔者以为:

一、围绕职业教育,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培养有一定素养的技能人才,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中,不再把课堂当做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该把课堂看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在这样的理念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健康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同时,教师要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交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在集体中在课堂中受到尊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应试教育阶段除了家庭等一些因素外,在学校大都被排斥在重视的范围之外,所以跟老师有着某种程度的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建立起尊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为培养学生的个性扫清障碍。

二、针对学生特点,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学生一般表现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驯化式的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做题等,不仅不能吸引学生,反而从某种程度上会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职业学校学生从年龄上看,正处于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角色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从个性上看,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不同。只有掌握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再结合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教学上的成功。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师需要精心思考准备的。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人类本质中最深切的需要是被肯定。所以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只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动的喜悦,才会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其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消极因素被弱化。

三、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对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来说,其核心是突出学生个性化的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个性,充满激情的学习。要想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允许学生独特情感的抒发,让学生认清自己语文学习上的漏洞,以便从内心需要的基础上投入学习;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从思想、兴趣等方面学好语文的可能性,从而乐而学习;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其自由的学习语文,老师一对一的教学辅导模式更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评价学生个性化的学的指标,主要表现在个性化的阅读和个性化的表达两方面。其一,个性化的阅读主要是指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过程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所以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也不要预设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品味、理解作品,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其二,个性化表达是指学生在表达观点、陈述理解的时候,是真实的、自由的、健康和创新的,是学生内心深处个人对外物的认识的如实和独特的反应。

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质就是认可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而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它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实施共同但又有区别的差异化教学,避免千人一面。同时在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多角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