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核心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医学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老年患者 中西医结合
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脑梗死等,对老年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被称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中,就有1人是因为心血管病症.就目前而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和死亡率仍远高于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可喜可贺的是,现代医学在研究老年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老年患者大多器官功能较差,病情较严重,病史也较长,且有较多合并症,病情变化快,中医扶正固本,对调节内脏功能,增强体质,防止病情恶化有较为独特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既可以适当减少西药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又能固本培元,达到药到病除的根本目的,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进行此方面的治疗,并显示出很大优势,广为患者所接受。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已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男性43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2.04:1,年龄分布为60~85岁,平均70.8;病程1~48年.平均22.4年.单纯冠心病6例高血压4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9例;高血压合并有肾功能不全11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总胆固醇(TC)或三酰甘油(TC)均有不用程度的升高.所有患者的心功能都符合适应证范围.
2 结果
经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没有发生1例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事件.经过治疗后有52例患者的总胆固醇(TC)或三酰甘油(TC)恢复到正常水平,占全部病患水平的81.2%,其余患者(18.8%)的血脂水平和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病情普遍得到缓解.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为人体运送血液方面相联系的病症,给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管的正常输送造成严重阻碍,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多由衰老造成,我国中医普遍认为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缓解老年人的衰老对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本身较为脆弱,抵抗力不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显得较为困难,心血管疾病对于老年人而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猝死率,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老年人在生理功能和反应上比不上年轻人,对药物的反应更加强烈,更易发生不良反应.由于机体功能出现衰退,如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削弱,组织结构退化,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疾病.随着老年人这些功能的衰退,生化反应变化明显,对药物的耐受性明显下降,吸收水平减少,因此对于西药而言,很难发挥出其对于老年患者应有的作用.
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是因为衰老引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引入中医的理念,调和阴阳,补虚扶正,减缓老年人的衰老过程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非常积极引导意义,同时利用西药控制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减少了老年人对于药物过于敏感的反应,又达到了治病根的具体目的.
传统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主要与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等因素有关.其病本在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常.因此在治疗时要重视补虚扶正,除重视治疗脾肾两脏虚衰以外,更应重视心的治疗.因此,在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时,应坚持以降血压、降血脂为主要治疗方法.补肾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但要考虑肾阳肾阴的问题,不可盲目.肾阴和肾阳是相互滋生的,补肾阳时要兼顾肾阴.补肾阳常用有仙灵脾,巴戟天,杜仲,附子,仙茅等.补肾阴常用药有地黄,山英肉,枸杞子,女贞子,首乌,麦冬等.老年心血管疾病,都伴随着心气虚等症状,心气虚就会觉得心悸,乏力,脉细弱或结代,睡眠不安.在治疗中多用补法,常用方有天王补心丹滋阴养心,炙甘草汤补气,益气养阴.常用药有党参,沙参,人参,当归,阿胶,肉桂,桂枝等.此外,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方面的原因,其脾胃较青,中年虚弱,在心血管疾病的症状重,常有脾胃受损,而此时用药方面要格外小心,稍有不当则会伤及脾胃.补脾的常用方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常用补脾健脾中药有白术,大枣,陈皮,木香,麦芽,山楂等.
合理的饮食结构,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运动锻炼对治疗血脂高有很好的疗效,但在控制血脂和血压方面,西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方面原因,代谢功能的衰退,提倡他们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可以多选用一些不良反应小的中成药成分的药物.如脉乐康0.45~0.80g,3次/d;脂必妥1.05g,3次/d等来适度控制血脂在正常水平.对于降血压方面,根据血压的变化联合用药,以缓解降压为宗旨,首选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对血压不同的患者选取不同药物配合.对于血压平稳的患者,一般选用肠溶阿司匹林80mg/d,在睡前服用.在用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是,一定要考虑患者其他方面的影响,慎重选择其用药.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我们都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进行调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持其愉快的心情,对其病情都是有益无害的.比如,坚持适量的户外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血脂的过分堆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戒烟少酒,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递增趋势,并将持续下去.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将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接受挑战,注重中西医结合,尽量减轻老年病患的痛楚.
参考文献
篇2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20例观察组与20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硝异山梨酯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步长脑心通进行治疗。在给予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
结论: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采用补偿脑心通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其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步长脑心通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4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08-01
为了能够了解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效果,文章将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20例观察组与20例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20例观察组与2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在63~80岁,平均年龄在(71.3±3.6)岁。选取标准:①所有患者都符合ISFC/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并无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药物等可继发血脂异常的因素;③高血脂根据《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标准:胆固醇>6.05,mmol/L;甘油三脂>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mmol/L。两组患者在人数、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方法。给予对照组采用硝异山梨酯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步长脑心通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
(1)单硝异山梨酯片治疗:选择山东鲁南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单硝异山梨酯片,国药准字H10940039,规格为20mg*48片,口服20mg/次,2次/d。
(2)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选择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脑心通胶囊,国药准字为Z20025001,规格为0.4g*36粒,3粒/次,3次/日[1]。
对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症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患者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情况进行观察。
1.3.2疗效判定。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根据其临床症状判定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1)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以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基本消失,持续时间下降>80%。
(2)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以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减少了>50%,持续时间下降
(3)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以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发作次数
1.4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5%,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
观察组出现了2例头晕,对照组出现了1例恶心,1例头晕的情况,在不良反应上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统计学无意义。
2.2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
3结论
血脂异常是引发冠心病一大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改善血脂异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冠心病的进程,进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随着近年来,老年化进程加快,老年冠心病合并并发症的情况也在逐渐的加重,而血脂异常合并冠心病也是冠心病合并症中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3]。因此要缓解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就有必要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在本次临床治疗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在硝异山梨酯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从表1与表2的治疗结果中可以观察到,其临床疗效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得到有了有效的缓解。这主要是因为补偿脑心通胶囊是一种复合中药制剂,其所包含的黄芪、党参、桃仁、红花、地龙以及全蝎等天然中药对于溶解血栓,加速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液微循环、血液粘度以及血胆固醇有着显著的临床作用,且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低,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治疗的。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闫莉.步长脑心通对老年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32例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2):9-10
篇3
老年高血压病发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具有其特殊性,其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中层钙质沉着,容易形成内膜纤维斑块。单纯用西医降压治疗并不易使血压控制在相对理想水平。本文通过对通心络与西医降压药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发现在常规西药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后,患者血压水平可以得到理想控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高血压、高血脂、高黏症患者107例,高血压符合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10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均42岁以上,平均65岁;对照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均40岁以上,平均60岁。
治疗方法:①指导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非药物治疗,如限盐、减轻体重、体育锻炼、戒烟戒酒、心情舒畅等。通过回访了解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药物指导,根据体质、病情合并症等,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对每个患者讲解药物的服用药物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原理、作用时间等。同时帮助患者分析药物的疗效。以及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服用剂量。②药物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1mg,2次/日;辛伐他汀片20mg,1次/日;阿司匹林片0.1g,1次/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
结 果
在管理的高血压的病例中,通过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经过1年时间的跟踪随访,治疗组高血压总有效率88.68%,其疗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的67.5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服用降脂药由原来不足5%提高到40.10%。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见表1。
讨 论
老年高血压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1]。老年高血压患者常有合并症与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加速了血压升高的进展。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对机体脏器也易发生损害,各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老年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等,引起内皮功能出现障碍,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等)和收缩因子(内皮素和血栓素与A2等)处于失衡,血管继续收缩,管腔变窄,更加速高血压的进展[2,3]。而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丧失引起血管壁的结构破坏也是各种靶器官发病的基础,因此降压对于老年患者尤为主要。
本研究通过通心络与西医降压药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两组对比显示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理想。《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脉受损等引起“脉络-血管系统”失衡。清代名家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确立了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通心络胶囊是根据络病学说不同类别通络药物组合研制而成的复方制剂[4]。应用络虚通补药、虫类化瘀通络药。益气活血,搜风通络。同时具有抗凝抗脂,有效作用于血管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抑制内膜增殖,缓解血管痉挛。肖文良等在西医常规治疗中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显示通心络收缩血管因子水平[5],提高舒张血管因子水平,减少黏附因子等途径改善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组患者观察,加用通心络胶囊血脂、血黏度指标好转。通心络胶囊可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可减少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改善微血管循环功能[6],从而改善血管重塑,改善动脉顺应性,延缓和运转动脉粥样硬化,提高降压疗效。
本研究治疗观察,由于老年高血压不易控制,尤其出现靶器官损伤时,单纯使用西医基础降压治疗可能不能收到良好降压指标。老年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之间恶性循环加速机体损伤。因此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络病代表方剂通心络胶囊,以“通则不痛”,“以通为用”,平衡“脉络-血管系统”来联合治疗高血压,收到长期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静,崔明亮,程晨,等.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2):75.
2 Schofieldl I,Maliker,Izzard A,et al.Vascula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lus:evidence for the roles of abnormal myogenic responsivene and dyslipiclimia.Circulation,2002,106(24):303.
3 Endemannd,puq,Deciuceisc,et al.Persistent.remodeling of resistance arterie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on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Hypertension,2004,43(2):399.
4 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5,4(5):285.
篇4
关键词: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胱抑素C;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6R256.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ystatin C (Cys-C) levels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Sixty-thre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F were choosed randomly,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13 in group I,16 in group II,19 in group III and 15 in group IV.The changes of plasma BNP and Cys-C,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D),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S),ejection fraction (EF) and cardiac output (CO) were observed.Results With the changing of cardiac function,the levels of plasma BNP,Cys-C,LVD and LVS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 while LVEF and CO were decreased.That meant the worse cardiac function,the higher plasma BNP and Cys-C level,which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ds: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elderly patients;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cystatin C;cardiac function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其病变特征是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功能不全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差[1,2],故早期发现老年慢性CHF患者,评价其严重程度以及采取合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3,4],血浆脑钠肽(BNP)和胱抑素C(Cys-C)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心功能评价以及预后监测有着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慢性CHF患者63例,诊断标准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CHF指南,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其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58岁~86岁(58.9岁±14.2岁);冠心病3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 3例,高血压性心肌病27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Ⅰ级13例,Ⅱ级16例,Ⅲ级19例,Ⅳ级15例。所有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其他内分泌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为本院健康体检者43名,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28名,女15名,年龄39岁~65岁(56.9岁±13.2岁)。
1.2 方法 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置于依地酸二钠(EDTA)抗凝管内,同时加入抑肽酶后离心分离血浆(3 000 r/min,常温离心10 min),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BNP和Cys-C含量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以P
2 结 果
2.1 CHF组与对照组血浆BNP和Cys-C及心功能比较 CHF组血浆BNP和Cys-C水平与LVD和LVS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F和CO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 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和心功能的比较 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Ⅵ级的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与LVD、LVS值逐渐升高,LVEF、CO值则逐渐下降,NYHA心功能Ⅰ级~Ⅵ级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及LVD、LVS、LVEF和C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相关性分析 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随着心功能恶化的严重程度而升高,以血浆BNP和Cys-C为自变量,NYHA为应变量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浆BNP和Cys-C水平、LVD和LVS值,均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LVEF和CO值则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3 讨 论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对老年慢性CHF患者的早期诊断,为合理预防和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研究发现[5],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能够早期反映心脏整体甚至局部的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功能改变,且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精确和客观地反映老年慢性CHF患者的严重程度,BNP水平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心室舒张压的升高,不论是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还是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的心力衰竭,均可引起BNP水平的变化,它可随着心力衰竭加重而升高,也会随着心衰纠正而下降,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和CO及LVD和LVS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是目前CHF实验室检测最敏感指标之一[6,7]。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年慢性CHF患者心功能恶化的程度加重,其LVEF和CO值逐渐下降,而LVD和LVS不断增加,BNP水平不断增高,表明BNP不仅能反映心功能的变化,而且还能反映心脏形态的变化,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老年慢性CHF患者,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多个神经体液系统过渡激活,可引起肾素分泌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Cys-C水平是反映肾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数伴有肾功能异常[8]。因此,血浆Cys-C水平的检测,可间接地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和预后及治疗效果。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调节细胞外组织蛋白酶的活性,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和心肌细胞重构等过程,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危险因素,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9]。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老年慢性CHF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其Cys-C水平逐渐增高,与BNP水平、LVD和LVS值呈正相关,而与LVEF和CO值呈负相关,表明Cys-C水平和心功能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对老年慢性CHF患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血浆BNP和Cys-C水平均能很好地预测老年慢性CHF患者心功能变化和严重程度,动态监测血浆BNP和Cys-C水平,对临床及早制定出相应的抗心衰治疗措施和抢救方案,客观地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Tavazzi L,Senni M,Metra M,et al.Multicente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n actu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One-year followCup results of IN-HF (Italian Netwok on Heart Failure)
outcome registry[J].Cir Heart Fail,2013,6(3):473-481.
[2] Pressler gnitive functioning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A review of literature (2002-July 2007)[J].J Cardiovasc Nurs,2008,23(3):239-249.
[3] Vanderheyden M,Vrints C,Verstreken S,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marker of heart failure:New Insights from biochemistry and clincal implications[J].Biomark Med,2010,4(2):315.
[4] Silva D,Cortez-Dias N,Jorge C,et al.Cystatin C as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ST-segment ev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2,109(10):1431-1438.
[5] 周助权,张民军,周仁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 2012,27(19):1722-1723.
[6] 马茹,张巧令.BNP、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0(8):987-988.
[7] Maisel A,Barnard D,Jaski B,et al.Primary results of the HABIT Trial(heart failure assessment with BNP in the home)[J].J Am Coll Cardiol,2013,61(16):1726-1735.
[8] 杨晓红,孙志军,郑黎强,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7):568-571.
篇5
英文名称:Practical Geriatrics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9198
国内刊号:32-1338/R
邮发代号:28-20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篇6
老年病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这些病人,奔走于医院各个专科,每个专科医生,可能都会为他(她)开出几种药物。到头来,他们服用的药物可能多达十几种甚至数十种。这些药物,虽然都可能“治病”,但对于病人,合并使用过多药物,可能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增加经济负担,甚至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这种情况下,最好找一个自己比较信赖的医生,帮助对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进行一番梳理,必要时再和专科医生商量,调整或精简用药。
刘女士,79岁,独居,由她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带来就诊。刘女士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考虑为冠心病引起)、心房纤颤、骨质疏松症、双膝关节骨关节炎,她还有尿失禁、轻度健忘,经常头昏、心情抑郁,容易疲劳。她每个月至少要去2次医院,奔走于各科门诊。她现在服用12种西药,5种中成药。
刘女士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老年病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同时患有 3种以上的慢性病。这些病人,往往奔走于医院各个专科,每个专科医生,可能都会为他(她)开出几种药物。到头来,他们服用的药物可能多达十几种甚至数十种。这些药物,虽然都可能“治病”,但对于病人,合并使用过多药物,可能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增加经济负担,甚至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最终效果难以预测
现代医学,对大多数常见疾病,都由专家们依据科学证据,制订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南”。例如刘女士所患的6种疾病,目前国内均有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 以前为刘女士诊治的各个专科医生们,包括心血管科、内分泌科、风湿科、骨科和神经内科的医生们,都是很称职、很敬业的专家,因此他们都会根据各自的指南,为刘女士处方用药。从治疗“疾病”的角度来说,他们都有各自的“证据”,他们都相信各自开出的药物,对刘女士所患的疾病有益。但问题是,刘女士每天服用的17种药物,经过复杂的吸收、代谢、相互作用以后,对刘女士这个“病人”,其总的效果如何?是能改善刘女士的生命质量,还是能延长她的寿命,或是两者都能,或是两者都不能?我们能查到这方面的证据吗?多年前,美国一位声望卓著的老年医学专家,Tinetti教授,就曾对类似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遗憾的是,8年过去了,我们仍然只能和Tinetti医生当年一样困惑。
现代医学常常关注疾病而忽视病人
近几百年来,临床医学由“经验”、“技术”或“艺术”,逐渐演化为一门日益精确的“科学”。在这个过程中,“疾病”概念的确立和明晰,起了关键的作用。当医生们不再将肺结核笼统地称作“虚弱”、“虚劳”、“咯血”或“肺病”,而是将其确定为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疾病”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探索其病因,分析其病理过程,寻找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且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可靠的评价。历史上威胁人类生命的大多数疾病,由此而得以被征服,人类的寿命得以显著延长。“疾病”成为现代医学的核心概念,临床医学各科的教育和训练,几乎都是以“疾病”为纲目开展。医生们的关注点,常常不是某个病人,而是某种疾病。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说,“疾病”是一个很实用的概念,容易计算、分类、统计、分析;从临床医生,特别是专科医生们的角度来说,“疾病”是一个很方便的概念,是他们日常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他们筛查、寻找、诊断出疾病,依据指南、常规和教科书治疗疾病,最后在出院小结或死亡证明上填上一种或几种疾病。但对于许多病人,特别是像刘女士这样被贴上多种疾病标签的老年病人来说,“疾病”的用途恐怕要大打折扣。刘女士更关心的,是她感受到的种种不适以及她的功能状态。患有和刘女士同样6种疾病的老人,有的可能长年卧床不起,有的却可以在大学里胜任教授工作。而且,刘女士的头昏、气短、疲劳、抑郁、尿失禁,是哪一种疾病引起?哪几种疾病引起?和她服用的这些药物有没有关系?对这些问题,还涉及现代老年医学的理念。
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般认为,现代老年医学创立于1914 年。近100年来,老年医学在欧美国家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学科。现代老年医学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其对病人诊疗中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老年医学更关注患者整体健康需要和患者本人的意愿,综合考虑患者生理机能和多种急慢病的相互影响,权衡各种诊疗措施的预期效应和不良反应,协调各专科和亚专科的会诊意见,从而避免“ 单病诊疗”的弊病。现代老年医学也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强调功能评估和康复活动。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健最主要的目标常常不是治愈疾病或延长生命,而是维持、改善生活质量和生理功能。遗憾的是,我国的老年医学还基本停留在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纯疾病诊治的传统亚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即使各大医院的老年科医务人员,也缺乏或基本未经过系统规范的老年医学专科训练,迄今我国尚无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认证制度。在现阶段和相当一段时期内,像刘女士这样的病人,不太可能得到老年医学专科医生的诊治。本世纪初,即有多位医学专家,呼吁在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设立普通内科,培养“通科医生”,可惜亦未得到普遍重视。好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和医学界,正在日益重视全科医学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像刘女士这样的病人,今后可望得到一个全科医生的帮助。全科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在临床诊疗中充分考虑、尊重病人的意愿。
治疗疾病应充分考虑病人的意愿
传统的医患关系中,通常以医生为主导,即所谓“家长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起,“病人权利”运动在欧美国家勃兴,“知情同意”和“病人自”逐渐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中最有影响的观念,其核心思想是指在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应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尊重病人的自主选择、以病人的同意为主导。近30年来,“知情同意”原则已纳入我国相关医疗法规,但主要被理解为“医疗机构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 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的同意并签字”。实际上,一般的日常诊疗中,也应尽可能得到病人的知情同意,这不但是职业精神的体现,还可密切医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另外,从为患者服务的角度来说,医疗的目的,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为提高生命质量;其二为延长寿命(增加生命数量)。理想的医疗是二者兼顾,但实际上两者常有冲突。30年前,Mcneil等即以喉癌治疗为例进行过探讨。处于3期的喉癌病人,若行手术治疗,其3年生存率约60%,但病人都会因此失去说话功能;若采用放射治疗,虽可保留说话功能,但3年生存率降低到约30-40%。Mcneil等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调查,发现20%的人表示宁愿接受放射治疗。也就是说,相当部分的病人,在选择治疗时,宁愿冒缩短生命的风险,换取生命的质量。一个优秀的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病人本人的意愿。当然,病人的意愿,还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职业性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就医条件诸多因素有关,医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都应予以考虑。
我为刘女士调整药物的过程
我为刘女士进行药物调整时,和刘女士本人及她的女儿,进行了坦诚的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到刘女士病情的严重程度、刘女士使用的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刘女士本人的意愿,刘女士女儿的意愿,以及她们的经济条件等。
刘女士目前长期服用的药物有: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和颉沙坦片;降糖药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齐特片和阿卡波糖片;治疗心力衰竭药地高辛片、倍他乐克片和氢氯噻嗪片;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片和氯吡格雷片;治疗骨质疏松的维生素D钙片和阿仑膦酸钠片;以及5种“活血化瘀”、“补心益气”、“温阳补肾”和“通络止痛”的中成药。她还间断服用“止痛药”和“安眠药”。刘女士每月退休金1500来元,她虽然有医保,但每月需自付药费六、七百元,要靠经济并不宽裕的女儿补贴,刘女士为此感到很自责。而刘女士的女儿表示,只要对刘女士的病情有益,愿意花这些钱;刘女士最大的愿望是生活能自理,不要给女儿添麻烦,否则活着也没什么意义,她女儿则最希望母亲能尽可能多活几年。刘女士认为对她生活造成最大影响的问题,是反复加重的膝关节疼痛。
篇7
【摘要】从《寿世保元》一书中探析龚廷贤在老年医学方面的学术思想特点:元精亏乏,脾胃虚损是引起衰老的主要机制,保精节欲,摄生养性,调理脾胃为延缓衰老的主要措施;对老年病的治疗多以补益立论,尤重脾肾。
【关键词】龚廷贤;老年医学;摄生养性;补益脾肾
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有医林状元之称。所著《寿世保元》一书是他继《万病回春》、《种杏仙方》、《鲁府禁方》等书之后的又一部综合性医学名著,被后世医家广为推崇流传。“保得人身之元神元气,从而达到仁寿之域”是该书的核心学术观点,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出了防病治病,养生保健,颐养天年的方法。龚氏治疗老年疾病多以补益立论,独专脾肾,尤重肾阳。书中有专论老年摄养的“老人论”,探讨衰老机制的“衰老论”,对老年病的防治有理有方,集防、治、养于一体,简明实用,可谓开创了老年医学之先河。
1 元阳元精内乏,脾胃气弱是衰老的主要机制
虽然人体衰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脾肾两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对肾与天年的关系均十分重视。《内经・上古天真论》在关于各年龄阶段表现的论述中就有七个地方提到肾的作用:“女子七岁肾气盛,三七肾气平均,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肾气盛,三八肾气平均,五八肾气衰,八八肾脏衰”。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总结为“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龚氏在此基础上提出衰老与肾的关系:“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两肾之间,白膜之内,一点动气大如箸头,鼓舞变化,开阖周身,薰蒸三焦,消化水谷,外御六,内当万虑,昼夜不停”。这就是其后被张景岳、赵献可反复强调的肾阳,命门火的重要作用。也正是由于这样昼夜不停的运行、消耗,便渐致“八面受攻,由是神随物化,气逐神消,营卫告衰”。人体便由壮而衰出现一系列老化症状:“七窍反常,啼号无泪,笑如雨流,鼻不嚏而涕,耳无声蝉鸣,吃食口干,寐则流涎,溲不利而自遗,便不通而或泄”。这样元阳一亏,阳损及阴,随之出现“真阴妄行,脉络疏涩”。所谓真阴妄行,因老年人易亏,相火易动,煎熬阴液,阴虚则病,即《景岳全书》所说:“阴虚即精虚,精虚则气无所依,生化之机息矣”。之所出现脉络疏涩者,乃真阴妄行,虚火内生,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血中瘀浊,如此则可发生中风、心痛、胸痹等心血管类疾病。龚氏认为这些都是由于肾之阴阳不足而构成对老人的严重威胁。因此在“保生杂忌”一节中进一步强调“年高之人气血即弱,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阐明了节欲保精是长寿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研究也证明中医的“肾与性激素环境密切相关,若施泄无度,必然造成性激素代谢紊乱,认为性腺激素与老年人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补肾治疗不但可以改善疾病症状,而且能调解性激素代谢,可见肾气虚损确是某些老年病及衰老的一个主要机制。
龚廷贤在论述衰老时还特别注意脾胃的作用,以及饮食与脾胃功能的关系,主张“人以胃气为本,凡善调脾胃者当惜其胃气,气健则升降不失其度,气弱则稽滞矣”。他很崇尚李东垣的脾胃学说,书中多处引用李东垣的学术观点,归纳脾胃内伤的原因为三点:一曰饮食劳倦即伤脾;二曰嗜欲而伤脾;三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阐述肾与脾胃的关系认为“若肾气壮,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温和则中焦自治,则能进饮食也”,“补脾胃不如补肾”,“运食者,元气也,生血者,饮食也”。在此基础上故提出:“凡老年之人,当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基于此,他总结出完整的饮食卫生,保养脾胃功能的方法:“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暖食尤宜,不欲苦饱,大饮则气乃暴逆,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食后以手摩腹数百遍,缓行数百步,食饱不得速步,不欲夜食。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不注意调摄脾胃,规律饮食,不讲究饮食卫生,便可造成“筋脉横解,气乃暴逆,荣卫不行,气血凝滞”,“气血失常,卒然不救而不能以臻遐龄”。现代医学对衰老机制的认识虽有多种说法,但肾虚渐亏,脾胃气虚仍为其核心和根本。总之从《寿世保元》中可见龚廷贤阐述老年病因病机的许多独到之处,承前启后,对后世研究老年疾病及老年医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保精节欲,摄生养性是延缓衰老的基本措施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龚氏认为那种单纯依靠补药来延年益寿是“如灯添油”。因此特别强调平时保精节欲,摄生养性,保持身心健康对延缓衰老的重要性。由于他重视肾精对衰老的影响,故而对早婚、早育、弱婚、等的危害性有精辟地见解。“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故精盛则思室,血盛则怀胎;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脏有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年老之人不可恣情,要节制,指出饱食、大醉、愤怒、恐惧、疲劳后及疾病未瘥、月经未断等均不可入房,否则伤其元精元气。如此“一度一泄,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制而,火将灭,更去其油”。明确指出早婚及可造成“五体不满及难状之疾”,结果是“油尽灯灭”。因此主张弱男羸女必须“待壮而婚,及时而嫁”。
龚廷贤同时提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须注意六戒并把复杂的养生方法总结为延年良箴:“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三光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孝友无间,礼义自闲,可以延年;谦和辞让,损己利人,可以延年;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勿为无益,常慎有损,可以延年;行往量力,勿为形劳,可以延年;坐卧顺时,勿令身怠,可以延年;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寒温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动止有常,言谈有节,可以延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经延年……”。这此良箴,是他受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和在《内经》养生观的指导下总结出的具体运作方法,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完全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也是人们长期以来践行着的养生之道。它不但有深刻的医学道理,而且也贯穿着中华民族古朴的道德观和养生观。指导老年人应当外适六气,避六,内调七情平和心态,保持身心健康,保持与社会、环境、自然界的高度和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沮,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唯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这是龚氏作太医院吏目时阅读了大量皇宫医籍后结合自己实践归纳的修身养性真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从现代医学来看这些都是强调身心医学的特点,突出了调节情志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养生的特点。“酒止三分莫过频”是他对饮酒的主张,他并不是一般的反对饮酒,在“饮酒丧身”论中指出酒能“行气和血,乃陶情性,壮精神,辟疫疠”,“过则耗伤血气也……,伤于形,乱于性,颠倒是非,皆此物也”。他认为饮酒过量可引起心痞痛、臌胀、黄疸等疾病,这与现代医学对嗜酒致病的认识是一致的。
3 温补脾肾是治疗老年病的重要法则
篇8
一、医院简介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以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为优势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是昆明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10余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医院,第一批云南省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2019年6月为配合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位于植物博物馆选址核心区的我院进行了搬迁,现过渡安置在三个院区,北院区(龙泉路871号)占地面积117亩、南院区(龙泉路672号附2号、龙泉路935号)占地面积42亩、东院区(光明路338号)占地面积50.4亩,三个院区合计占地面积209.4亩。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909人,床位1000张,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室16个。我院是云南省最具规模的老年医疗与康复机构之一,老年病科、呼吸内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院共建项目,老年护理专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是昆明市0-6岁残障儿童抢救性康复机构。医院有昆明市老年综合评估技术中心、昆明市老年胃肠外科治疗技术中心、昆明市老年麻醉技术中心、昆明市老年骨关节病诊疗技术中心、昆明市吞咽障碍治疗中心等7个技术中心。
2020年全年诊疗人次:26.41万人次、出院人数27122人次,手术人数5913人次。
二、项目需求
(一)项目范围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北院区、南院区、东院区)7*24小时服务。
(二)服务内容
1.治安维护;
2.消防安全;
3.监控值守;
4.日常巡视及隐患排查;
5.突发事件处置;
6.大型活动保障;
7.安全设施设备维护;
8.应急物资转运;
9.疫情常态化防控秩序维护;
10.绿化养护;
11.安保制度的持续改进;
12.安保台账资料维护。
三、调研程序
1.向社会公告项目;
2.有意向参与我院建设与发展的第三方机构下载填写调研表;
3.组织咨询座谈会
时间:2021年4月23日下午15:30、地点: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北院区多学科会诊中心、携带相关资料。
本公告有效期自2021年4月16日至2021年4月23日。
特此公告。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1年4月16日
篇9
――著名医学专家许贤豪教授如是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著,老年人的心智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我国现有65岁以上人口9 610万,按照65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5%估算,全国可能有老年性痴呆患者约500万。老年期痴呆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卒中。那么老年人心智健康该如何维护,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诊治又有哪些新进展?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医学专家许贤豪教授。
心理调整应从年轻时做起
许贤豪教授任卫生部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医院神经科前主任、我国著名神经免疫学专家,在攻克重症肌无力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老年医学的研究,尤其是老年期痴呆的预防与诊治。
记者:心理因素在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您认为社会、家庭,尤其是儿女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老年人的心智健康?
许教授:过去,我们一般只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心态健康并不在意。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85%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老年人生理机能已经衰退,所以在紧张的状态下,身体很容易出毛病。有的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人情冷漠,孤独怨愤长期纠缠着自己,心理一直处在无所适从的紧张状态中,于是睡不好、吃不香,逐渐身体不支而病倒了;还有的老年人因待遇不公或对世事看不惯,或因后代不敬、不孝而愤懑不平,怨气难消,以致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接踵而来。所以,要对老年人关爱。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子女也要做好心理调节,要为老年人创造和谐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和睦,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老年人不是社会的累赘,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应有的尊重。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尊重,是让整个社会理解做人的价值。
记者:老年人自己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许教授:人老了,退休后很多以前可以做的工作不能做了,儿女长大了,对子女的掌控权也慢慢消失了,心理不平衡是自然的,这也是整个社会的人都有的一个过程,所以人应该从年轻时就调整好心态,做好准备,以免上了年纪后产生过大的心理落差。老人应调整心态,充实生活,保持心理平衡;人老赋闲,借此学一些东西,做一些事情,既可消除孤独寂寞,又有成就感;加强人际交往,不要禁锢自己;不要干涉子女和隔辈人的生活习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使家庭协调、和睦;情绪稳定。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要中国化、区域化
记者:您做了大量的关于老年期痴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诊断标准是否与国外不同?
许教授:人既是生物学的人,又是社会学的人。所谓生物学的人,简单概括就是吃、喝、拉、撒、睡;社会学的人就是人要受各项法律法规和道德的制约,这些国内国外一样。所以,老年期痴呆诊断的原则是一样的,但具体的诊断细节量表一定要中国化、区域化。“九五”期间老年期痴呆就已经作为我们重点的研究课题之一了,1996年开始有一个“十五”的攻关的课题;其后还负责北京市又一个“十五”攻关的题目《老年性痴呆的诊断量表规范化研究》。我们在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方面要拿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标准,不能完全机械地把国外的标准搬到中国来。而且我国地域广博,各地域的方言和生活习惯也不同,也不能用单一的指标作为诊断标准。
警惕老年期痴呆的早期信号
记者:一般认为,人老了,记性不好是正常的,那么老年人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做相应的检查?
许教授:防治老年期痴呆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因为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时治疗,就可以减缓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过程和改善症状,而一旦病情发展到了中后期,治疗效果就比较差。
如何做到及早发现呢?由于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能够引起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表达、认知思维能力等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精神症状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如果家属注意观察的话,发现老年期痴呆的一些早期信号就送老人到医院进行相关量表检查,以便尽早治疗。
表现一:记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作为老年性痴呆的最早期表现之一,也是其核心症状,突出特点是近记忆力减退,即爱忘事。早期患者常表现为说完就忘、反复问同一问题、经常找东西、本来是上街去买菜却拿了篮子、忘了带钱等。这时候患者自己虽然也觉得有点问题,但却常常认为老了,脑子不行了并不在意。而患者家属也常常疏忽这些早期信号,尤其是因为早期患者虽然出现明显的近记忆力减退,但其远记忆相对保留,以至于亲属常认为患者记忆并不差,甚至很好,这种情况更值得引起亲属的注意。随着患者病情加重,中期患者会在近记忆力减退的基础上出现远记忆力减退,最终远近记忆力均出现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表现二:计算力下降。上街买菜、交水电费等本来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却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表现三:运动语言能力降低。患者常表现为唠里唠叨、辞不达意,想说的话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而说出来的话却没什么实际意义。早期表现为找词困难,随着病情发展,自发言语也越来越空洞,不能正确命名的现象日益明显。先是少用名词的命名能力受损,接着出现不能说出常用物品名称,见了熟人和亲属叫不上名或者把名字张冠李戴等。
表现四: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地感觉郁闷、哀伤,做事说话迟缓、头脑迟钝,对事情缺乏兴趣、总有疲劳倦怠感,感觉哪儿都不舒服的同时,可能突然出现无理由的心绪不定,坐卧不安,容易感情失控等。
表现五:人格改变和精神症状。本来很大方的人变得小气,有东西就东掖,但常常发霉或被老鼠啃坏了都想不起;多疑猜忌,自己的东西找不到,就怀疑被别人偷了。
表现六:空间和时间定向障碍。早期在熟悉的环境也可以迷路,至中期,甚至在自己家中也发生定向障碍,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不知哪个床是自己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明显穿衣困难,拿起衣服不能判断其上下和左右,如裤子穿反等。时间定向障碍一般是上午或下午搞不清楚,甚至今天、明天、昨天搞不清楚。
记者:请您讲讲一般家庭中若有老年期痴呆患者,其他成员应怎样做好护理工作。目前国内外有哪些较好的治疗方案?
许教授:治疗是多方面的,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钙离子抑制剂等正在研究中,还有些对于老年期痴呆的记忆力、行为等的对症治疗的药物,但由于还不清楚疾病的发病机制,所以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其治疗最重要的是护理。国外护理方面一般由社会工作者承担,他们负责老人的药品发送和一般护理;国内这些护理工作多是由子女在家承担。由于对于这类患者是环境越熟悉越好,在这种层面上有些优点,但这类患者需要专业的护理,且随着年龄倒金字塔的结构的日益显著,年轻人负担越来越重,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支持。
迄今为止,老年期痴呆治疗的标准化也正在研究中。虽然现在还没有最好的根治办法,但是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问题终会得到解决。
换位思考,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记者:患者对您的评价是技术高、医德高。请问您是如何与患者沟通的?
许教授:印象最深的患者是协和的一位教授,1987年因患肺癌脊柱转移住院,我是他的主治医生。他清楚病情无法医治,半年后提出要求查查国外有无新进展,不甘心离开这个世界。作为医生一般是站在医者的角度,过于理性地看待患者,最好是换位思考,尽量体会患者的感受,例如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治疗应尽量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这件事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更感受到了人对美好生命的强烈希望和追求。
还有一件事让我忘不了。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个严重的外地重症肌无力女孩,按病情应该行血浆置换最好。但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法价格昂贵,所以我一直迟疑未用,并把其详情告知了患者父亲。患者父亲感谢医生能为患者考虑,但最后他还是变卖了房子,为女儿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其后治疗效果非常好。事后我反思,若我们早些给患者行血浆置换,可能会省些钱。有时医生虽为患者考虑,但不一定能取得其预期的效果。
我行医多年,经历过很多类似的事。医生只有拿出更多的时间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才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配合。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所以通过换位思考,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篇10
【关键词】 免疫衰老;炎性衰老;补肾法;稳态
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已是国际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保持老年人健康是实现积极健康老龄化的关键,也是减轻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负担的重要环节。伴随衰老而来的是老年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高发。开展衰老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揭示衰老机制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证。中医药具有丰富有效的延缓衰老的措施,尤其是补肾法在干预衰老(如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和优势。本文就补肾法重建机体稳态干预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加以综述。
1 增龄性肾虚与自然衰老(包括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是一个统一体
中医药学具有丰富的衰老理论、养生理论和治则治法,尤其是“肾虚致衰”理论,“虚则补之”、“治病求本”和“治未病”等治则为干预衰老提供了众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策略。中医学认为机体衰老是生命过程中肾中精气不断损耗,阴阳亏虚,是脏腑机能渐渐衰退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过程与结局,我们可以把这个学说称为增龄性肾虚衰老学说。肾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是健康长寿与否的遗传决定因素,机体衰老与否,衰老的快慢,寿命的长短都取决于肾气的强弱。增龄性肾虚衰老学说是中医衰老学说的核心,而脏腑衰老学说、气血衰老学说等所涉及的致衰因子,皆不仅始于而且终于增龄性肾虚衰老学说。《医学入门》指出:“人至中年,肾气自衰”。《医学正传》阐述:“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强调肾虚、增龄和衰老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叙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状;……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生动地描述了肾气盛衰主导着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衰老过程和规律。其中还描述女子以七、男子以八为基数递进的生长、发育、壮盛、衰老曲线,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强壮衰弱、寿命的长短。肾在五脏之中的作用历来为医家所推崇,被喻为“先天之本”。明代出现了“命门学说”,肾被喻为生命的根本,全身各脏的阴阳均由肾阴肾阳来“养”与“温”,五脏病久必及肾,肾被当作人体各脏器的调控中心〔1〕。历代方书所载延年益寿的方药也以补肾为多。上海中医学院统计历代13部有代表性的方书中,关于延年益寿的方剂有124首,经分析其中补肾为主的有87首,占70.2%。现代研究表明,老年人以肾虚为多见,中老年脏腑辨证属肾虚者达80.4%〔2〕。可见衰老包含有肾虚的内涵,二者关系密切。中医衰老理论和西医衰老理论在增龄性肾虚衰老学说方面得到高度的统一和交融。增龄性肾虚衰老学说是中医衰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西医衰老理论的融会点和结合部。增龄性肾虚与自然衰老(包括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是一个统一体,密不可分。
在机体内,增龄性肾虚证存在中医肾的阴阳气血稳态失衡,免疫衰老存在免疫功能稳态失衡,炎性衰老存在炎症稳态失衡。增龄性肾虚证、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三者的共同点是:机体稳态失衡。同时暗示增龄性肾虚证、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有着共同的发生机制,并可推测增龄性肾虚证、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三位于一体,因此表明三者可采取类似的干预措施。
为了寻求增龄性肾虚衰老学说的科学依据,沈自尹等采取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方法对增龄性肾虚衰老进行了整合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上世纪50年代末发现肾阳虚患者存在有尿17羟值低下;从肾上腺皮质功能往上追溯,60年代得出了肾阳虚证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的结论;70年代拓展到性腺轴和甲状腺轴,发现肾阳虚证患者的功能紊乱三条内分泌轴都累及,推论肾阳虚证的主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80年代~90年代在老年大鼠(老年是生理性肾虚)的以药测证实验中,取得补肾药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多个证据〔3~6〕;近年,利用自然衰老符合生理造模的老年大鼠模型(26月龄),研究衰老大鼠HPAT轴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衰老时HPAT轴的衰退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免疫系统受损最为明显,并首次揭示了肾虚证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7,8〕。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在转录组水平的研究发现肾虚时HPAT轴上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性激素及生长激素相关基因等表达下调,补肾后上述基因被逆转〔9,10〕。这为增龄性肾虚和自然衰老是一个统一体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补肾法干预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提供了理论指导。
2 补肾法重建机体免疫衰老的免疫稳态
免疫衰老的核心是机体随增龄出现免疫功能的进行性下降,使得机体的免疫稳态失衡。补肾法的核心是重建机体稳态。研究人员从大量的补肾复方中寻求延缓免疫衰老的药效成分。研究结果发现在延缓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系统衰老方面,单味中药羊藿能代表补肾复方。进一步分离羊藿的药效组分,发现补肾中药羊藿总黄酮(EF)对NEI系统具有广泛而确切的作用。在衰老干预的系列研究中发现EF能重塑老年大鼠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平衡而延缓免疫衰老〔11,12〕;激活下丘脑的众多神经递质,通过HPAT轴的下行通路上调老年大鼠衰退的生长激素轴、性腺轴、免疫功能,表现出延缓神经内分泌免疫衰老的功效〔9〕。进而在细胞模型中,观察到EF能显著延长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传代次数和延缓其端粒缩短〔13〕。EF通过抑制p16基因表达,促进磷酸化Rb蛋白的产生,从而延缓衰老细胞端粒长度的缩短,发挥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EF能上调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并通过NEI网络的下行通路激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通过下调促凋亡、抗增殖基因,上调抗凋亡、促增殖基因的表达,重塑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平衡,延缓免疫衰老〔14〕。随着增龄,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Th2、Th3类细胞因子优势应答,Th1,Th2,Th3类细胞因子之间的比例失衡,免疫功能下降〔15〕。NFкB在衰老进程中起非常关键作用。在衰老进程中,大鼠淋巴细胞NFкB信号通路信号转导激酶及以下途径相关分子的表达衰退,是决定NFкB活性及其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关键〔16〕。EF可抑制老年大鼠淋巴细胞过度凋亡;校正代表衰老状态下免疫网络Th1,Th2,Th3类细胞因子之间的比例失衡;经EF干预后,老年组(27月龄)NF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平均表达均可提高至与10月龄或4月龄接近水平。激活老龄大鼠IKK/IкB/Rel/NFкB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途径,最终经由NFкB1,NFкB 2,Rel,IкBε、IкBα的调节使NFкB在适度范围上调,可能是EF重建T淋巴细胞凋亡平衡免疫稳态、延缓免疫衰老的重要机制〔16〕。整体动物果蝇寿命实验显示,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果蝇寿命没有影响,而EF提高果蝇寿命达32.6%〔17〕。围绕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脾淋巴细胞、骨骼、肝、肾脏七个轴组织从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18,19〕角度进行免疫衰老机制和补肾中药干预的研究,也初见成效。
3 补肾法重建机体炎性衰老的炎症稳态
自然衰老进程中有一个显著特征是慢性促炎性反应状态随增龄进行性升高,Franceschi等〔20〕在2000年首次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炎性衰老(inflammaging),被视为机体衰老进程速率和寿命的一个决定因素〔21〕,与老年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等密切相关〔22〕。炎性衰老的核心是机体随增龄出现炎症稳态失衡,也就是说,机体的促炎性反应与抗炎性反应的平衡失调。
基于增龄性肾虚证、增龄性免疫衰老和增龄性炎性衰老三位于一体的观点,以及借鉴补肾法能够有效干预免疫衰老的研究结果,夏世金等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补肾法干预炎性衰老的多项实验研究:运用炎症细胞因子与受体基因芯片筛选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研究补肾中药EF和羊藿苷(icariin,Ica)对炎性衰老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与受体特征基因进行干预的效果与机制。实验将SD大鼠分为4月龄青年组、24月龄老年组、24月龄+EF、24月龄+Ica和24月龄+Dex(地塞米松)五组。取各组大鼠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肺等组织和血清为实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老年大鼠体内存在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上调,促炎性反应相对于抗炎性反应占有明显优势,导致促抗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和促抗炎性反应体系平衡失调,这可能是炎性衰老中出现高促炎性反应状态的原因,也可能是炎性衰老发生的新机制。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EF和Ica通过下调内源性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上调内源性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重塑促抗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和促抗炎性反应体系新的平衡,达到干预炎性衰老的目的。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HPA)可能是调控炎性衰老的新机制。EF和Ica可能通过调控HHPA轴,进而调控促抗炎性细胞因子网络来干预炎性衰老。EF和Ica具有与地塞米松相似的抗炎作用,可能是类激素抗炎中药,是干预炎性衰老理想的候选药物。EF和Ica可能是抗炎免疫中药〔23~25〕。这为补肾法干预炎性衰老的提供科学实验依据,同时预示补肾法是干预炎性衰老的一大策略。
4 补肾法佐证了炎性衰老与免疫衰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新观点
增龄性肾虚、自然衰老、免疫、炎症皆同时贯穿于生命过程炎症与免疫存在着本质联系。炎症稳态和免疫稳态都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对机体具有保护功能。可是炎症稳态和免疫稳态失衡,即过度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性免疫反应都会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相关的疾病。研究证明,炎症和免疫共存于同一病理过程中,二者共处一体,不可分割。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既有免疫功能的紊乱,又有病理性炎症的发生,在其关节局部的炎性渗出物中能检测出大量的炎症细胞因子(TNF、IL1、IL6及IL8等),这些细胞因子进而刺激关节滑膜细胞产生PGE2和胶原酶,导致关节局部组织的炎症,进一步还促进巨噬细胞产生PGE2和IL1,促进单核细胞产生IL8,加重关节的病变。炎症和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分泌和激活等功能都受到其他细胞或其分泌的化学因子的影响。炎症细胞又是免疫细胞,二者有着共同的细胞基础。许多炎症和免疫细胞上存在着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细胞和细胞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通过相应的受体介导的。以前,由于对炎症与免疫内在关系的研究相当欠缺,不明确炎症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因此在炎症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26〕。炎症与免疫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二者共处一体,因此出现“炎症和免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新观点。这一观点使炎症与免疫分割来研究的现状受到极大的挑战,取而代之的是把炎症与免疫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和进展。
鉴于免疫与炎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补肾中药EF和Ica同时具备干预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的双重的功效,我们有理由认为EF和Ica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进而可以提出EF和Ica是抗炎免疫中药的新观点。炎性衰老侧重从炎症的角度研究机体的衰老,而免疫衰老侧重从免疫的角度来研究衰老,因此二者对衰老的认识都是片面的,皆有局限性;此外,细胞因子网络可以同时调控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表明后两者之间可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所以应将炎性衰老与免疫衰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从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知:参与炎性衰老发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也是免疫调节因子;EF和Ica能同时有效干预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用“以药测证”的方法进行推测: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可能具有相同的发生机制。整合补肾法同时有效干预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认为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可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该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这个统一体可被命名为“免疫炎性衰老(immuneinflammaging)”,以免疫炎性衰老这个新概念来取代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两个分割开来的概念也许更加准确。
总之,补肾法在干预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其中的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补肾法重建免疫衰老免疫稳态和炎性衰老炎症稳态的研究为进行中西医的衰老理论和干预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医现代化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重点任务〔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6):16.
2 赵伟康.中药延缓衰老的作用特点与研究途径,迈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98.
3 沈自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J〕.科学通报,1961;6(10):513.
4 沈自尹.肾的研究进展与总结〔J〕.中国医药学报,1988;3(2):5861.
5 沈自尹.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502.
6 沈自尹.有关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101.
7 沈自尹.衰老生理性肾虚证的HPAT轴分子网络调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13.
8 沈自尹,张新民,林 伟,等.基于基因表达谱数据建立肾虚证量化数学模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2):1314.
9 沈自尹,陈 瑜,黄建华,等.EF延缓HPAT轴衰老的基因表达谱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1):5962.
10 沈自尹,黄建华.EF调控老年大鼠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中凋亡相关基因信号分子表达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3):1758.
11 陈 瑜,沈自尹,陈伟华.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揭示羊藿总黄酮重建衰老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5862.
12 夏世金,沈自尹,刘小雨,等.核因子κB调控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羊藿总黄酮对其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058.
13 胡作为,沈自尹,黄建华.羊藿总黄酮保护衰老细胞端粒长度缩短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10947.
14 沈自尹.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125.
15 刘小雨,沈自尹,王 琦,等.羊藿总黄酮(EF)对老龄大鼠Th1、Th2、Th3细胞的调节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5(11):8424.
16 刘小雨,王 琦,夏世金,等.增龄进程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相关基因表达及羊藿总黄酮的调控作用〔J〕.中医杂志,2009;50(1):668.
17 沈自尹,郭爱克,黄建华,等.EF延长果蝇寿命及其分子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9):10614.
18 Wu B,Yan SK,Lin ZY,et al.Metabonomic study on ageing:NMRbased investigation into rat urinary metabolit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total flavone of Epimedium〔J〕.Mol Biosystems,2008;4(8):85561.
19 Yan SK,Wu B,Lin ZY,et al.Metabo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aging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antiaging effects of total flavones of epimedium〔J〕. Mol Biosystems,2009;5(10):120413.
20 Franceschi C,Bonafè M,Valensin S,et al.Inflammaging.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immunosenescence〔J〕. Ann N Y Acad Sci,2000;908(2):24454.
21 Martinis DM,Franceschi C,Monti D,et al.Inflammageing and lifelong antigenic load as major determinants of ageing rate and longevity〔J〕. FEBS Lett,2005;10(12):20359.
22 Franceschi C,Valensin S,Lescai F,et al.Neuroinflammation and the genet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the search for a proinflammatory phenotype〔J〕.Aging(Milano),2001;3(1):16370.
23 夏世金,沈自尹,俞卓伟,等.炎性衰老机制与干预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0):25958.
24 夏世金,沈自尹,董竞成,等.老年大鼠海马炎性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及羊藿苷对其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14(6):3404.
- 上一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
- 下一篇: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