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的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的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有效催收;效力认定;时效补救

如何以高效、简便、经济的非诉讼方式保全银行催收的证据,确保银行完成有效的催收,无疑是一个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问题。

A银行针对客户张某逾期偿还信用卡透支本息的行为,2006至2007年间多次发出催收信函无果,于2008年向法院提讼,要求张某归还欠款本息。张某辩称从未收到过A银行的催收信息,且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由于A银行业务经办人员频繁更换且均是电话或上门的方式催收,无法提供催收记录,更无法证明其对张某实施过有效的催收。法院最终认定该笔债权已过诉讼时效,未支持A银行的主张。

本案中A银行已经意识到债务到期之后,要进行及时催收,及时催收是保障诉讼时效权利,实现债权的重要途径。但是,A银行催收的方式存在瑕疵,未能保留有效催收“痕迹”,导致无法认定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最终给A银行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见有效催收的重要性。

一、可以灵活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催收的证据进行保全

上述案例对于A银行来说是一个深刻且需要反思的教训,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尴尬、被动”情形,结合司法实务,为最大限度保护银行合法权益, 可以采取:

1.直接送达,借款人与保证人签收。如果借款人外出,则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也可以视为借款人签收。银行催收工作中,往往会发生借款人不在家,而直接将催收函贴在借款人门上或交给第三人的情况。此时,很有可能被借款人“反咬一口”,认为催收人的行为侵害了其隐私权,要求催收人承担赔偿责任,这样一来不仅催收工作没完成,反而承担责任。因此,直接送达时,不应将催收函或通知书贴于借款人门上或交予第三人。

2.电话、短信催收。对于催收的形式,在书面催收通知无法送达借款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话催收或者短信催收等方式,不过我行应当有证据证明,电话催收或者短信催收确实及于借款人。电话催收的,在催收档案中详细记录电话催收的时间、电话接听的状态以及借款人的应答信息等,使用高质量的录音设备对催收过程进行录音。短信催收的,银行应及时向运营商提出申请,调取短信记录,这里第三方提供的有短信内容的记录是重要的证据。否则,法院可能会对催收的效力不予认可。

这里特别提示,电子邮件催收能否作为证据使用。B银行针对客户贷款逾期的实际情况向客户进行了多次催收,碍于与保证人的合作关系,没有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来,合作关系恶化,银行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抗辩已经超过保证期间,保证责任免除。B银行对催收工作梳理后发现,在保证期间内,向借款人发过一封催收电子邮件,经法院审理,认为无法确认电子邮箱为保证人所有,进一步无法确认B银行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进行过催收。

结合本案例,笔者认为,鉴于电子邮箱注册的随意性,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邮箱为债务人所有的情况下,不应通过电子邮件催收的方式进行催收。

3.特快专递催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特快专递催收曾于2003年答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债权人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向保证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在债权人能够提供特快专递邮件存根及内容的情况下,除非保证人有相反证据债权人所提供的证据,应当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了权利。但此时,须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准确填写被催收人名称及地址。若出现错误填写的情形,诉讼中,被催收人很有可能该催收不是对其做出为由进行抗辩。第二,特快专递详情单详细上要有明确主张债权的意思表示。否则,被催收人可能以收到的信件为不是具有催收性质的文件进行抗辩。第三,注意留存快递公司交付的邮寄凭证,以避免发生诉讼中“空口无凭”的尴尬局面。

4.公证催收。包括邮寄公证催收与上门公证催收。以上门公证催收为例,公证员同银行工作人员一道到借款人或者担保人处,公证员监督银行工作人员将贷款催收通知书递交给借款人或者担保人,在此基础上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鉴于该种催收方式需要花费一定物力,银行催收工作中,不被广泛使用。但该种催收方式,证明力较强,应作为银行催收证据保全的一种重要方式。

5.通过督促程序予以催收。所谓督促程序是指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债权人清偿债务一种程序。此种方式既简便、高效,又经济。

6.诉讼或强制执行。这两种催收方式是银行金融债权强有力的保障,也是相关人员保护自己的“一把伞”。前四种催收方式目的均是为“保全诉讼时效”,为提讼或强制执行做准备。

二、灵活采取有效措施对诉讼时效进行补救

由于银行贷款客户及信用卡客户较多,内部岗位调整比较频繁,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经办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不免出现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形。此时,需要马上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在实践操作中,可以灵活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银行与借款人或信用卡透支人重新达成还款协议。达成协议后银行与借款人或信用卡透支人对原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了重新确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的还款协议是否应当受法律保护问题的批复》(法复[1997]4 号)的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方式最为直接有效,不过需要借款人积极配合,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催收技巧。

2.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或盖章。《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 年第7 号])规定,在贷款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借款人又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视为对旧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但该效力并不及于保证人。

篇2

关键词:大数据;旅游管理;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8-0176-02

引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中,不仅停留于物质层面的满足,并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旅游的放松方式中,也让旅游业的需求便越增越大,所以在开展旅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数据网络技术也在其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庞大的数据提取、搜索与处理技术,将游客的信息与游客爱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规划,从而更好的为游客在旅游享受中服务,满足游客的多元化要求,大大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与合理性。[1]

1大数据与旅游管理

大数据,通俗的来说的话,就是海量的数据,自大数据这个概念被提出后,人们对大数据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大数据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发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旅游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或者平时的休闲时间外出旅游,人们的旅游需求各有不同,所以旅游行业在进行旅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的需求。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业也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对旅游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在管理的过程中,也采用了更加科学的方式,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2大数据在旅游行业中应用的作用

2.1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形形的信息。因此,为了能让旅游行业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旅游行业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规划还有分析,从中挑选出对发展旅游比较有利的信息,这样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这时候,大数据的作用就十分凸显了,旅游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的管理,就可以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制定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旅游攻略,提高他们的旅游质量和舒适度。

2.2提高服务的质量。在服务建设上,通过推动大数据应用的方式在其中充分运用技术为旅游提供旅游过程中的服务,只有在旅游过程中时刻满足旅客的需求才能提高服务的质量。首先可以对游客消费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充分了解旅客在旅途中的要求与期望,为此有针对性的制定旅游方案,从而满足旅客多元化要求。同时相关平台也可为旅客进行功能筛选的开发,让旅客也可以在互联网中通过大数据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旅游企业、旅游服务进行选择搜寻,从而更快更准确的寻找适宜自己的旅游方式。

2.3做到人性化管理。在管理方面,旅游业的相关人员可通过大数据来加强旅游管理的质量。利用网络管理体系对旅客的信息访问数据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实时对旅游管理的体系调整,从而做到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在商务建设与管理中,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情势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提高建立商务体系的合理性,而且在旅游管理中建立商务体系更可以降低经济资源成本,更推动旅游管理在商务活动中的顺利实施。同时大数据在应用上更能为旅客提供富有个性化的服务,让旅客通过大数据便能提前得知旅游地的天气、项目、交通、设施、住宿等方面的实时信息,便于旅客自行选择欲制定自己旅游计划,从而更好的强化旅客的旅游体验、优化大数据的服务能力。同时可以将旅客的想法与意见通过大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创造游客评价和推荐的机会,更好的发挥出旅游管理中的优势特色,有效而快速的发现在管理中出现的缺点,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便可以根据反馈数据中所出现的问题,更有效的制定解決措施,提高为旅客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促进旅游管理的发展。[2]

2.4改善旅游行业的管理。旅游企业通过对旅游信息进行合理地挖掘以及深入分析后,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有效地管理旅游景点中的基础设施。同时,可以做到更加了解消费者的旅游偏好和旅游的特点,这样的话,就能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旅游服务,提升整个旅游行业的服务的水平。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旅游行业还能对企业运行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的处理,切实改善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

3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实践

随着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能力逐步强化,在实践中的效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1)在景区运行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出现由于终端智能化设备出现故障,从而导致景区的一些景点出现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所以,景区就可以利用大数据,在UI界面设置告警信息,例如设备离线的警告,还有旅游景点游客数量达到上限的警告以及网络设备入侵的警告等等。这样的话,可以很大程度上维护景区的日常秩序,也能更好地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在对景区进行日常的监控管理之外,大数据还可以对旅游平台的运行操作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些分析的数据都会最终传送到综合分析的报告中,从而有利于管理员对景区的日常运行情况还有系统的工作进行管理。通过大数据还能将旅游地点进行分类,从而更充分的了解娱乐设施与景点实际经营情况。并且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更能帮助旅游企业与旅游客户提供更好的沟通与合作的方式,让旅游管理者和旅游客户可以共同及时了解到旅游信息的更新,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还有协商,让旅游业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同步合作,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还有服务质量。

(2)同时大数据对助指导旅游管理者制定旅游服务、旅游线路等方面的管理项目,也有所帮助帮助,还可以帮助管理者优化旅游方案,通过数据模拟方案在实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所带来的反映,再结合实际数据与市场面貌进行分析与推测,从而降低在旅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事故与意外发生。另外在景区内,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园区中的人口密集度进行实时的统计,这样的话,景区内的管理者就可以对景区的工作人员做好调度,对人流量密集的地区及时进行疏散,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感,管理者在进行旅游管理的时候,也能更加直观。

(3)我国的很多旅游的景区,都已经应用了大数据,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风景区。通过运用大数据,然后结合景区的特色,可以将旅游企业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在实际的景区运营管理中,景区可以对游客的数量进行统计,以及对停车场的车位数据也能做出统计,这样的话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景区的工作进行相应有效的调整。然后再通过大数据平台,对这些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接,让UI界面上可以显示出这些数据,方便景区的管理者对景区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及管理,提高景区的旅游服务水平。

篇3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从重要性、问题、对策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为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我国旅游管理的理论分析

1、旅游管理的定义。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

2、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是是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机构和旅游市场的关系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旅游管理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旅游业是综合行业,需要对旅游者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加以组合设计,制成整体的服务路线,向旅游者出售,并保证供应。再次,旅游管理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在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更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它从一个侧面带动了交通、民航、饭店、餐饮、保险、娱乐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相当数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旅游业具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先导、服务、桥梁的功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1、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随着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创办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服务等企业,这些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不同的投资部门。除了国旅、中旅、青旅三大集团以外,其余几乎每一个旅行社就属于一个系统。以致旅游业系统林立,多头建设,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跌价竞争,行业内部矛盾导致市场混乱。而旅游管理部门既无建设项目审批权,几乎也无企业登记管理权,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很难从宏观上协调、平衡和控制。

2、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旅游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缺乏后续法规。比如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条例都具有暂时性,但是后续的法律没有及时跟上,这样就造成了旅游行业法律规范约束力的减小;其次,法律法规的涉及范围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比如说:在酒店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旅游管理的条文比较少,大部分还是侧重于酒店的治安管理;再次,在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旅游者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条文比较少,对旅游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危害。  3、旅游产业结构失衡。首先,旅游商品业开发滞后。旅游商品业是旅游创汇的大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劳动密集度大的优势,也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销售的体制上,旅工贸不协调,使旅游商品长处于自发状态,产品品种老化、单调,创新不足,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使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旅游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受短线制约的紧张局面,原来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交通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客源形势较好,国际航班也出现了来华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交通口岸配置和发展滞后。

三、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部门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所属企业的微观活动,显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部门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行业管理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不同特点对企业进行分类,然后由政府相应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从行业角度来说,均应统归旅游局管理。这种行业管理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

2、完善旅游企业管理体制。旅游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先清理一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而全面推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国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市场,中小企业纳入序列的格局。落实《全民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基本条件,统一税赋,搞活用工条件。进一步推 行和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进行旅游企业股份制经营试点。

3、深化旅游计划与投资管理体制。在国家旅游局的领导下,全面规划管理全国旅游基本建设工作。确定国家和地方的投资分工和投向重点。国家主要负责非盈利的重点工程的基本配套,地方负责重点项目的资金配套和一般性项目的投资;盈利性的项目将由企业按照经济规律投资经营,自负盈亏。建立旅游业有偿投资制。

参考文献

篇4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于信息密集型的行业,这个行业内的许多部门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旅游业也是一个开放的大型系统,而信息是它的生存和运作的基础。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说它是一个旅游信息系统的灵魂。中国的旅游业管理信息不仅是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作出的必然选择,而且还可以迅速提高旅游管理水平,让旅游业在狭窄的行业管理空间中得到发展。

一、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旅游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在不断的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进而进入了现在的信息革命的阶段。信息革命的核心是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高科技集团,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旅游业。

(二)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旅游业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各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旅游管理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旅游信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力,又可以使技术含量高并最优化旅游管理方法得以实施,并使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而旅游管理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中国直接面对世界旅游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蛙跳战略”。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旅游市场,国际化功能

由于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运用,现代旅游业也成为一种自愿和自发的消费活动。根据市场经济的自然个性建立旅游信息系统,从而改善旅游市场并以此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旅游业在个性市场经济的比重。旅游活动趋向于国际化发展,使国际资本流动,而这点也表示旅游业逐渐与世界相互依存,并呈现出一体化的无国界旅游状态。

(四)信息的关键是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大力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使用,而这一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需要建立规范,高效,有序的旅游信息架构,而此架构能拥有发挥指导作用的信息。

二、加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需要我们加强管理旅游信息系统,逐步完善我们的旅游网络。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将是营运部门,旅游公司,旅行社和游客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此种联系实现自由选择出行计划。旅游信息系统,包括旅游预订系统,旅游动态线路信息网络,旅游管理系统,旅游系统。纵向可以建立咨询,预约,服务,管理,救援和其他火车旅行信息系统,横向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在不同区域建立协作关系,形成全国一体化旅游信息网络系统。

(一)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个软件是旅游管理系统更加完美,它是一个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计算机集成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检查,分析,判断,图形信息,属性信息的描述信息和各种咨询能力,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存储,还可以进行分析和互动式的对话。输入操作模式后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地图,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并能够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通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给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建立了发展基础,并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制作一系列精美的专题地图,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二)重视数据库建设

全面,丰富,及时更新的数据库是实现信息共享是实现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旅游管理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图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旅游交通图,地图,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区)地图,旅游服务设施的地图,旅游景点(区)的数据库,旅游企业数据库,接收设施数据库,旅游资源的数据库,旅游产品数据库,数据库旅游市场的数据库,旅游研究和咨询公司数据库,旅游人才数据库,数据库等旅游教育。地图数据库可以用来制作各种专题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分析,综合和叠加功能,可用于空间查询和规划。

(三)加强信息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依赖于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旅游管理信息的及时性与具体变化很快,你需要国家或地方旅游主管部门及时沟通,定期收集,并通过通信和网络手段及时更新。信息质量控制是特别重要的,商务或旅游信息管理部门应检查信息控制的准确性,使信息达到准确、规范和共享。

(四)注旅游业管理信息软件和硬件建设

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重点旅游企业,著名旅游景点,推广和使用电脑管理事务,并建立网站,网页和使用电子邮件,这是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国家和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信息网络中心和旅游信息网络,并逐渐完善旅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信息技术发展,而科技是以人为本的,从而要重视人才培养,不仅包括在岗员工的培训还有对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制定和实施旅游信息系统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为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使他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水平能得到大力提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开发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信息技术,为实现旅游业管理信息的软件与硬件的建设打下教育基础,使得拥有教育的力量。

篇5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二、宏观旅游经济的含义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

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3.旅游组织职能

是为了有效实现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建立旅游组织体系、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权力、调配旅游要素的职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旅游部门、行业中介组织、旅游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开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

4.旅游调控职能

是对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内外关系、发展变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顺利实现。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生产要素价格,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经济杠杆等,调节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实现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

5.旅游监督职能

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限范不正当的旅游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旅游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5.旅游服务职能

是政府通过提供各种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和安全救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宏观旅游管理的过程

宏观旅游管理过程,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旅游管理机构,运用宏观旅游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是通过旅游的宏观决策系统、宏观执行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在时间上有序、在空间上并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下,共同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

1.旅游宏观决策系统

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系统,其决策内容包括确定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区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统筹协调旅游发展等。由于旅游宏观决策是一种高层次的决策,因此对旅游行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为了保证旅游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以指导宏观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2.旅游宏观执行系统

是实现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系统,即完成旅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宏观执行系统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计划机制,是通过国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运行和发展。段综合形成的调控系统和监督机制,是正确执行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监督和调节旅游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机制,并及时发现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反馈旅游宏观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有效进行。

4.旅游宏观信息系统

是有关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统,是旅游政策子系统、旅游统计子系统、旅游会计子系统、旅游市场情报子系统及相关信息子系统的综合体。旅游宏观信息既来自于旅游宏观调控系统的有关情况,又来自于宏观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结果,不仅是旅游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旅游宏观信息工作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

五、宏观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观旅游管理,既是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也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观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旅游管理的权威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行政权威性。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场机制,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序地进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如果宏观旅游管理没有权威性,则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将是盲目、混乱和低效率的,也就无法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宏观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观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动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行为,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体现政府鲜明的政策倾向,即体现国家发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总方针和总决策,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性和旅游经济的综合性,要求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系,而统筹这些关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合理的协调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宏观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为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然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不仅协调范围广泛,而且协调难度也比较大,使宏观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而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较强的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在宏观旅游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从全局上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素,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来协调处理好各局部的关系,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旅游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4.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强调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既要通过加强宏观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企经营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活动,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保障旅游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正常地运转,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宏观旅游管理的动态性

旅游活动、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从而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也必然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这种动态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活动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以保证旅游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发挥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效地运转;三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现代管理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汲取先进的管理理论、实践经验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篇6

1.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根植于中华大地的肥沃土壤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保留在中华民族之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古典文化体系。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历史、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农学、天文、地理等古籍文书。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在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方面,也一定会发挥其强大的推动作用。

2.我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分析

2.1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理念对旅游管理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是“以人为本”,它与旅游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以人为本”思想是我国古代人智慧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果。“以人为本”的理念巳经深人人心,在旅游过程当中,人是旅游的主体,而旅游管理的对象也是人,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的模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之前的具体管理逐渐转变为参与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指每一位旅游行 业的工作人员,都要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旅游管理工作中,要求旅游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多关注旅游行业的其他工作,尽量多交流、多合作,最大程度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另一个维度上证明了“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思想与人本主义的旅游管理思想在根源上是一致的。

2.2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对我国旅游管理的启示

儒家非常注重“以和为贵”,“和”文化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细节分工上,一次完整的旅游包括交通、住宿、娱乐、餐饮、购物、游览等方面,旅游过程就像链条,环环相扣,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就会影响下一步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整体质量。为了使游客的整个旅游过程更加舒适开心,一定要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旅游开始后,严格把握好各个部分的细节工作,制定规范的旅游计划,为游客提供优质的、高品质的服务。“以和为贵”的思想还体现在如何用心对待每一位游客,应开展微笑服务,耐心为游客进行解释和指导。

2.3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对旅游管理的意义

“以德服人”的思想是儒家最先提出的,而“以德服人”思想在旅游管理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人性化的管理上,想更好地实现人性化管理,就需要旅游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管理者除了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工作,还应通过绩效管理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感觉企业就是自己的家,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会投人更多的精力为企业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旅游管理的几点措施

3.1科学规划地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地区旅游的发展需要有特色的旅游景区(点)吸引游客,地古管理人员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将地区的传统文化与地区文化差异相结合,利用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地区旅游业的吸引力。有历史文化古迹的地区,还要重点传承历史文化。除此之外,还要与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协商,制定科学有效的旅游文化体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

3.2做好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

做好传统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除了要对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进行文化教育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传统文化培养,让传统文化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旅游属于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知识含量较高,因此,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很大。各个旅游地区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对旅游开发区中的传统文化特色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形成属于这一地区的特殊旅游线路’这样地区的旅游发展才会延续下去。

3.3丰富旅游形式

在旅游行业中引人传统文化,可以不断丰富旅游形式,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进行旅游的目的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将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放空自己,想在放松身心的同时,真正感受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同时,开发带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形式,不仅可以增强旅游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还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入境旅游者。

4.结语

旅游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将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旅游管理中还有一定的困难,只有找出二者之间的共通点,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精髓,才能真正实现地区旅游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篇7

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人开始选择在闲暇时间出外旅游,借此缓解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等。但原有旅游管理体制尚未得到完善,这导致当前旅游业发展遭遇瓶颈。所以,选择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并结合实际规划出科学合理的实践方案显得极为关键。

一、旅游管理体制现存问题

随着旅游景点数量的持续暴增,涉及整个旅游行业的管理秩序也变得有些紊乱,所以,当前急需尽快建立健全严格的旅游管理体制,通过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改革的实际状况观察,笔者发现其存在的有关问题具体如下。1.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管理必须要依照旅游行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但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所以使得这部分问题很难及时得到解决,严重时甚至会接连催生一些非法牟利行为,从而导致出现过度消耗游客的财产的问题,威胁到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2.管理体制不科学。任何旅游项目都会同时涉及到多个行业,毕竟只有一个区域的旅游事业繁荣,其才会顺势推动当地餐饮、交通、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完善,实现经济的协调性发展。然而想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同时考虑多种因素并制定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正因为相关管理人员对旅游业认识不够深入,所以才使得对应的管理活动毫无秩序,导致商家侵犯游客权力的事件接连发生。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口碑,甚至会直接遏制整个旅游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与实践策略

1.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法规即强调有关管理部门要依照特定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游客利益保障需求等,设置更加正规、严谨的旅游管理类法律法规。(1)明确定位旅游管理的方向,了解基于旅游单位、行业商家、游客等不同主体的诉求等,制定富有针对性的管理类法律法规。(2)力求定期结合实际来补充对应的法律法规内容,让旅客的基础性利益得到保障,且及时发现和惩处那些存在违法行为的商家,促成整个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创新旅游管理模式。首先,有关机构需要客观对待旅游管理的种种优缺点,随后结合实际来开发出更加健全的旅游管理模式。即持续引入更加高端的技术设施和管理服务理念,力求在多次实践总结后,确认出最为合理的旅游业经营模式。其次,要尽快做好对不同区域资源的优化工作,创建更加独特的旅游品牌,随后获取更高的知名度并实时性强化其在旅游行业中的影响力。3.调整原有运行体制。步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所以传统的旅游管理体制明显已经很难迎合信息化时代下民众不断扩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如若不能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旅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严重时甚至会直接遏制旅游行业的可持续竞争与发展。所以,人们必须定期关注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状况,随后有针对性地调整旅游管理体制内容。如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重新定位工作,在规避传统体制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全方位保障旅客基础性利益的前提下,融入更多国外优质性的管理经验,并且充分考虑我国各个区域的旅游行业发展动态,随后树立起专门性的旅游管理体制。综合发展是必然走向,这一发展模式和单体产业发展相比,优势更大。旅游业需要将吃、游、住等产业融合起来,实现综合发展,转变传统运行机制,将诸多部门和机构加以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规模化效益,彰显完整产业链,稳步推动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双向发展。4.确定未来发展目标。我国的旅游总局已经对国内旅游行业的基础性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等进行详细说明,要求旅游管理部门集中修建一些非盈利的旅游项目和基础性设施,督促企业商家负责处理好盈利项目和对应产业的投资运营任务。特别是经过生态旅游行业的兴盛发展之后,除了使传统旅游运营模式得以优化之外,更是充分验证了如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全方位迎合不同游客的各类感官体验诉求,并且带动特定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如甘肃省政府计划以6年为期限,相继完成投资8000亿元、创建7万km的公路和铁路的目标,在确保使全省交通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之余,向社会大众提供自驾游和周末短途游等便捷式服务,最终为本地旅游业协调性发展提供不竭的推动力。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为了能够在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改革上尽快取得成就,不同区域可以参照上海、武汉、北京等发达城市的成熟性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区域的旅游经营情况等,开发出更加适用的新型管理模式。上海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够获取优异的成就,主要原因就是当地的金融旅游路线极富特色且结构完善,诸如外滩和陆家嘴等金融旅游路线,其发展的目标就是在适量增加经济效益和扩充产业规模前提下,长期维持不同行业和政府有关部门间的协调关系,经过这一明确定位,加上特殊地区优势的支持过后,上海都市旅游项目得以快速运营和发展。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析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怎样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以更好的符合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是时代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其也可以更好的符合旅游行业形式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各个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

一、旅游管理的定义和必要性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为了提升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以为旅游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各个职能,对旅游行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指挥、调节以及监督等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关于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所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旅游部门和国内、外旅游业以及旅游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协调。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又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和国民经济中的诸多部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次,旅游管理也是协调旅游行业内部与其他部门以及企业关系的实际需求。在旅游行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都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组织,同时也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单位。

二、现阶段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宏观管理

旅游业属于我国的第三产业,随着其发展的迅速加快,很多单位以及部门也相继成立了饭店、交通服务以及旅行社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以及企业产权也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在旅游行业中,除了青旅、中旅、国旅之外,几乎各个旅行社都处于同一个系统,这种现状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的系统出现各自为政以及多头建设等情况。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以及客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加大,从而导致了市场混乱以及内部矛盾等诸多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首先是商品业整体的开发滞后。商品在旅游创汇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往往具有劳动密集、成本低以及利益大等诸多优势,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推动工商业的整体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以及销售体制上缺少完善性,使旅工商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一些旅游商品长期的处在自发状态,在产品品种上也存在着单调、创新不足以及老化等诸多问题,导致其优势不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其次,在旅游交通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旅游交通由于受到了短线制约,所以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客源形式良好的局面,在国际航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来华游客,因此也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等诸多的状况,另外在交通口岸的发展以及配置方面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

三、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对旅游行业整体进行体制改革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旅游管理要求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直接的对所属企业所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但是目前这一要求显然早已不能符合现阶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因此只有真正将部门的相关管理体制转换成行业整体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3]。行业管理可以按照劳务及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来对企业进行划分,之后再由政府的相关部分对其开展归口管理。也可以说,不管旅游企业是处于哪一部门下,从行业整体上看,都是统一归属旅游局所进行管理的。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管理也应合理的转换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以实现三方面的改革,分别是由微观转为宏观,直接转为间接、部门转为行业,从而更好的增强旅游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二)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

首先旅游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以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成立条件而创办的旅游企业,从将政企分开更好的得以推行,已使企业成为自负亏盈的主体。同时也应积极的推进政企分开,以形成一种大型国民企业主导,而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格局。从而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更好的优化,以创造出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并统一进行税负,灵活制定用工条件,以更深层次的完善和推进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并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变革,根据其所在区域设置相应的经营试点。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宏观管理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因此行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解决,以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多关于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参考文献:

[1]孙树风.关于国有煤炭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6):108-110.

[2]杨文德,张拓.甘肃省地方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01):183-184.

篇9

关键词:中外;旅游管理;实践;方向;方法;教师

1不同国家及国内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1.1美国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在美国,旅游管理的实践教育更多集中在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上,从这一行业的实际应用考虑,进一步培养学生服务宗旨意识,具备的教学特点如下:第一,认知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根据旅游市场的基本需要进一步确定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第二,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进一步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升学生对旅游专业课程的兴趣,不断构建更为突出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第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该专业的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更为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到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都可以有效学习。

1.2瑞士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这个欧洲国家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他们认为这一层次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重要力量,需要进一步突出相关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店校合作化教育。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今后酒店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学校中的理论教学有机统一在一起,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理论课时量,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实践环节更多的掌握相关的旅游管理服务经验和技能。第二,迎合该领域的特征。由于这一专业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突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进一步在校期间,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将服务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培养的重点内容,在课程内容融入、教学重点把握等方面实现有效倾斜。

1.3澳大利亚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澳大利亚是一个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上,他们也是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衔接,不断提升他们对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具体的教学特点如下:第一,以旅游行业为依据,实现精确化教学。该国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多注重对旅游行业的符合度,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管理人员,进一步精确出酒店管理、展会管理、休闲度假管理等具体的旅游管理方向。这种教学方向进一步确定之后,学生接受的专业技术教育更多贴合实际教育需要,实现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第二,更加严格的实践教学。在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过程中,设计一套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实习中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从而保证实践质量,让学生从实践环节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1.4国内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国内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也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得他们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升该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的教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岗位需求。进一步从旅游管理行业实际应用出发,不断调整该专业课程设置,选择更多符合该专业需求的课程进行教学。第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是积累学生对旅游管理行业认识,优化他们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能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的经验和理念,给他们提供运用专业理论进行实习的机会。第三,订单式培养。从旅游管理企业的需要出发,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管理中急需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入,同时企业也将进一步融入该批人才的培养之中,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中外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差异性暨国内教学的差距分析

各国、国内在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中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管理人才,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培养方向的不同

在国外,更多的职业学院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设置给更为细化的专业方向,例如美国就有更为细化的赌场管理等特色二级专业,这种细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具有旅游岗位的需要。在国内,学生在专业培养中,更多高职院校进行的是全才培养,由于国内高职层次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困难,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可以实现不同岗位的需求,拓展就业面,让他们在高职教学阶段,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是现代国内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这样的教育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是全面学习,很多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细致,具体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掌握和应用。因此,出现了学生进入任职岗位之中,他们适应时间较长,需要进行二次培训,从而培养适应更为贴合岗位需要的能力。

2.2教学对象的不同

在国外,高职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是入学的条件之一,只有具备一定酒店工作经验的人才能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这样使得该专业的教学人才在最初就具有基本的素养,他们具备了更为突出的实践经验,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对专业知识能力。还有一些国家要求入校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有着更多的志向和兴趣,强化在教学对象的基本兴趣点上有着更为突出。具备这些特点的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之中,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内的高职教育入校学生都是毕业高中毕业生,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不足,他们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可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不强。

2.3教师队伍的不同

在国外,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他们在选择专业教师的时候更多看重的是在酒店等领域的管理经验,没有将教师的学历作为任职的重要依据,对教师的教师资格实现后置,即当他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之后,在进行教师专业资质的培养认证工作,这样可以使得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在国内,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选择首先是他们的学历,目前高职选择的最低也需要是硕士生,他们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任职能力不强,另外国内高职院校要求进入教师队伍的人才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进入高职学院。

3国内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育改进的具体措施

3.1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向

在进入专业课程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专业实践的方向性,需要具备具有专业适应性的专才,这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找寻高职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具体的细化方向,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例如,现在更多的高职院校已经进一步细化出酒店管理方向,这是旅游管理专业更为细化的二级专业方向,将其有效细化出来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专业方向选择更加符合需要的专业实践环节,进入相关的酒店实习,让他们在酒店中理解相关管理学的知识和应用水平。另外,细化方向还有会展管理,旅游管理等。

3.2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是应届高中生,他们对这一专业的认识不足,可能在今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上缺乏动力,因此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只能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上想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例如: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具体来说,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项目研究小组。组建专业课程学习研究小组。因为在相关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需要有人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有人需要进行组内人员协调工作,有人需要代表研究小组最终发言工作。其次,布置项目任务。教师根据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掌握,再布置相关的项目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分析,给定学生的探讨分析时间。最后,项目成果汇报及点评工作。另外还有导学案,将有意思的实际案例在教学之前介入,奠定学生学习的基础。现代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也是实现学生开放式学习的有效手段,将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容上传网络,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学习,教师可以不受课堂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同学交流,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3.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上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经历,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相关的管理经验教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师队伍引入和培养上需要实施更为突出的管理;首先教师在引入环节,进一步偏向他们的实践经验,选聘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进入高校,他们可以带来更多的实践管理理念,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视野和实践能力。其次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寒暑假,将该专业教师选派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在旅游企业中不断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拓展他们列举案例的实用性,重点培养他们专业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他们认知实践教学的能力。

4结束语

篇10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学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等等。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几个角度来诠释旅游管理的内容。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2] 田里 .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姚行正 .对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浅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07):153 . [5] 颜醒华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总体思路(J).旅游专刊.1999(09):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