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辆工程的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走到机械工程楼下,一个覆盖着白雪却又充满历史感的火车头映入眼帘。
采访时我们得知,这是由1990届机车专业校友捐赠的,
它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显露着北交大轨道交通的悠长历史。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学科以轨道交通为研究支点,关注车辆寿命,全力研究结构疲劳可靠性,一方面放眼国内,循轨而行,只要是轨道上的车,尤其是客车,几乎都要进行疲劳可靠性评估;一方面接轨国际,承担了我国大部分出口轨道车辆相关试验研究和疲劳可靠性评估。由此积累的庞大测试数据,形成了巨型数据库,在轨道安全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了国际铁路联盟UIC的认可。
可以说,北交大车辆工程专业是北交大发展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一面旗帜。
火车头的关键技术
来到八层,记者见到了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刘志明教授和任尊松教授。
刘教授介绍说,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众多,如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汽车制造工艺以及生产管理等。北交大车辆工程专业因原属铁道部的背景,从1958年开始培养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与运用人才。
“轨道交通领域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我们丝毫不敢懈怠。自北交大开设车辆工程专业以来,屡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定位。”刘教授告诉记者,北交大1958年_始招收本科生时,设置的是车辆、热力机车专业,1961年细化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铁道车辆、电力机车、铁道供电专业。1977年按照内燃机车、铁道车辆、机车柴油机、机车电传动专业招生。2005年则按照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招生,2012年改名为“车辆工程专业”。
作为轨道交通研究的主力军,北交大的研究不断领先。不仅积累了大量列车测试数据,还建设了与行业前沿技术密切相关的动车组系列课程群,出版了全国第一套本科动车组系列教材,建立了全国为数不多的轨道车辆实验室,自主研制出了全国第一套动车组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建立了教学科研企业一体化实践平台。
作为北京交通大学的“元老”级学科,车辆工程凭着“冲锋陷阵,与时俱进”的火车头精神,始终坚定地追踪着轨道交通的前沿理论,时刻更新着轨道车辆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随着我国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辆工程专业选择了科研难度颇大、但又是国际竞争力强、潜力大的轨道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作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所谓车辆疲劳可靠性,就是通过对车辆各种零部件安全性的研究,帮助列车延长寿命。
“车辆工程专业潜力巨大,已成为学校建设双一流的重点支持项目。”任教授说。
“中国数据”支撑安全的“天”
对于轨道车辆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天”,北交大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重点正是被称为“结构疲劳可靠性”的车辆安全。刘志明教授说起自己专业的优势时滔滔不绝:“当传统车辆设计的热点、关注点停留在速度时,我们已经结合结构强度方向研究上的优势,开始关注车辆的寿命和安全问题,重点研究结构疲劳可靠性,针对车辆在不同线路、地域的运营状态,进行数据测试;我们还逐渐将单一的研究方向系统化,开始触及载荷谱研究计划(指通过加载试验,研究列车各部位在受力时的各种情况,从而得到一系列研究数据)。”多年的研究使北交大结构强度研究团队成绩斐然,既能让旧机车“起死回生”,又能在新领域“打怪升级”,走在了轨道交通的最前端。
2006年,洛阳进口机车的牵引座(即提供牵引动力的牵引拉杆的支座)大限将至,故障频频。因购买新车价格昂贵,洛阳机务段的工作人员愁眉不展,找到厂家申请维修。厂家没有自己的研究人员,遇到这样复杂的问题束手无策,只好辗转找到北京交通大学结构强度研究团队。刘志明教授一行人前往仔细考察后发现,这个牵引座的处境十分尴尬,如果按原样修复,维持的时间很短暂;而若想运用新技术替换,当时又根本找不到可替换的新型机车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刘教授团队经过对该结构在陇海线运输过程中的载荷谱进行系统的线路测试、数据分析以及可靠性评估后,提出了牵引支座改进方案,并最终改造了83台机车,“在一般情况下,能改造10台左右已经算很多了。”
“我们被要求保证这个车在十年内都能继续使用,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全权负责,说实话当时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但十年期满后的2016年,团队去考察时发现,该型机车仍能正常使用,这也让刘教授无比欣慰,“通过延寿技术的实施,我们给国家机车的更新换代赢得了时间。”
除了能让老旧的车辆“起死回生”,北交大车辆工程专业在高铁新领域的突破也不落于人后。国内某厂家曾经从德国进口了一种列车电机吊架(用于安装电机的支架),北交大的教授们对测试数据进行研究、评估后,预测吊架的寿命只有5年。结果德国企业既没有能力改造,又害怕索赔,拒不承认此评估结果。5年之后,吊架果然出现裂纹。企业不得不再次委托北交大教授,寻觅改造之法。刘教授说:“我们基于列车以往在线路运营过程中大量的测试数据,再结合本次测试得到的数据详细地做分析,得到了这个结构的载荷谱。然后,我们采用结构疲劳理论、损伤一致性原则、可靠性理论以及多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大胆做出了一个新的结构,由国内厂家配合生产,最终替换了进口吊架。”
北交大教授们不仅要解决高铁的问题,还要接手更复杂的城轨车项目:“如今各个城市的地铁发展很快,但由于地铁的规划权限下放到了省市,而各省市建设水平又参差不齐,这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各城市的地铁跟踪测试,积累数据,保障车辆的安全性运行。”
但要想进一步研究地铁车辆的寿命问题,实在棘手。“比起高铁,地铁的启动和制动频繁,线路激扰频带也比较宽,所以车辆的结构疲劳可靠性问题就更复杂。”北交大结构强度研究团队6名教授经过商讨,最终提出了地铁车辆“载荷谱研究”计划,决心建立轨道车辆客车所有车系的载荷谱。“这个计划要储备大量的载荷谱数据,研究成型后就可以预测不同车型在线路上跑的时候会受到哪些载荷,以及载荷的大小和频次。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转向架的强度和关键零部件的强度,让它的寿命设计和评估更精确。”刘教授告诉我们。
除了“载荷谱”计划,研究团队还承担了众多国家级研究项目,每个项目的创新性和挑战性都不小,如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轨距的时速400公里变轨距转向架高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500km以上的高速磁浮车辆;以高附加值货物为运输对象的250km/h及以上高速货运动车组;具有自行升降、旋转或与站场地面配合转动的驼背运输车等等。“轨道车辆未来的一系列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们也将顺应时展,继续完善数据库,不断攻克难关,创新技术。”
为积累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运行数据,北交大教授和学生们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任尊松教授说:“在评估车辆疲劳可靠性的工作中,我们要求师生必须亲临实地线路,全程跟踪研究、测试,以更客观地积累总结数据成果,形成数据库。”就这样,教授们带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们跋山涉水,昼夜不分地忙碌在京广、京沪、京哈、胶济、遂渝等全国各提速和客运专线上,完成了数十万公里200至350km/h等级高速动车组的试验研究和疲劳可靠性评估。
除了在国内通宵达旦地做实验,团队还要赴万里之外的国家作评估。任教授说:“我国高铁在国际上‘火力全开’,辐射到了多个国家,在欧洲、美洲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所有由我国设计的、出口的车辆都要做评估,所以车卖到哪儿,我们教师和学生就要去哪儿。” 虽然国际上有不少高校也设置了车辆工程专业,理论研究不错,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没条件为车辆做评估。
任教授去英国高校考察时发现:“那儿有教授对动力学和结构强度颇有造诣,但因为实验室的规模容量小,人员零散,研究分工又太细,难成体系,不能像我们这样去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测试。” 比起国外的尴尬局面,我国注重实际,兼顾设计和测试,高铁技术发展成熟。
因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多个国家轨道车辆进行了大范围的系统研究,国际铁路非官方组织UIC(国际铁路联盟)拟将在中国高铁运行过程中获得的载荷数据纳入标准。对此任教授难掩自豪之情:“联盟如果有我们实车采集的数据,会使今后设计的转向架可靠性更高。”
卓越工程师循轨而上
对于人才培养,北交大车辆工程提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工业界”的方案,培养的是“轨道车辆卓越工程师”。刘志明教授如数家珍:“学生首先要培养一种素质――工程素质;同时还要拥有两大类知识――基础知识与轨道车辆设计制造及运用专门知识;更应该具备三大能力――专业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能力。” 也因此,北交大车辆工程的毕业生几乎都是能承担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在圈子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轨道车辆卓越工程师”。
车辆工程专业作为北交大的王牌专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对此,任尊松教授颇感欣慰:“我们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场面火爆,几十个名额往往受到数百个学生的争抢,很多高分的落榜学生心系北交大,坚决不接受其他好学校、好专业的调剂,二战、三战再考,直到得偿所愿才肯罢休。”
车辆工程专业采用“多对多”模式培养研究生。为保证质量,北交大招收研究生的数量并不算多,也没有采用通常“一名研究生对应一名导师”的做法,而是让所有老师都是学生的导师,所有学生都是导师的学生。任教授介绍道:“开学之初,我们会集中本专业的20余名老师(包括6位教授,7位副教授),向每年招收的20余名研究生和6名左右的博士生详细介绍老师们的情况,比如每位老师的研究方向、特长、优势、学术贡献、性格、联系方式等。学生们可以随时可以找任何老师交流学术问题。每位老师各显神通,学生则师从百家。”
校企合作又给研究生的培养锦上添花。任教授说:“我们注重通过校企双导师联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导师既有设计动车的专家,也有国家交通领域的管理者,还有企业家。这些导师让大家开阔视野,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更多地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2
1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总体策略
在人才培养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创新性的今天,高等学校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体系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通过领会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为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发展形势,我们深入分析了机械工程领域的优势特色和发展难题,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确立了石油特色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总体策略。即:依托石油石化企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导师队伍建设,加快具有石油特色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开阔全球视野,推进国际化办学,拓宽学科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培养知识面广博、适应性广、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涉及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培养方式、学制、学位论文、导师队伍、质量管理等要素。
2.1培养目标全日制专业学位是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脱产学习,其培养目标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应有所不同,与学术型学位有明显差异。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车辆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在石油机械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车辆工程等某一方向或领域,从事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规划与管理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2.2研究方向经过机械工程学科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学与化工技术、油气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石油特色学科或方向的长期交叉渗透,融合凝练成东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a.石油机械工程;b.机械设计及理论;c.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d.机械电子工程;e.车辆工程;f.工业设计;g.安全技术及工程;h.材料腐蚀防护与失效分析。
2.3课程设置在实行弹性学分制的同时,将研究生所学课程分为学位课与非学位课,以及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而设置的必修环节,为跨专业学生设置的补修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专业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至少5学分。为了突出石油特色,注重知识的前沿性、交叉性和渗透性,除了对常设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更新的同时,新设置了油井举升工程前沿技术、机械制造前沿技术、机电控制前沿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机械装备故障检测与分析前沿技术、石油化工设备安全技术、流体参数测试实验等课程。
2.4实践创新基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采取多种模式、拓展多种渠道,在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我们依托黑龙江省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HSE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钻井修井井架及设备检测评价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等高水平实验室,整合学科、学院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由多个实践教学平台组成:石油钻采机械实践平台、海洋石油钻井采油工程技术与装备实践平台、多相流分离技术与装备实践平台、特种工程车辆实践平台、石油化工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实践平台、石油化工装备腐蚀防护与失效分析实践平台、流体传动与控制综合应用实践平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主创新、自由探索的实践环境。
2.5学制与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一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具备提前毕业资格的研究生,修学年限可为2~3年。研究生培养采用“三跨”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择时、择地、择专业课学习。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主要责任人,指导团队培养相结合。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6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地处大庆油田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选派青年教师到石油石化企业去挂职锻炼,他们将得到大量的直接面向工程实践的“实战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课题研究和科技服务,使年轻教师都参与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工程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同时,现场工程知识的积累及科技创新,又促进了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逐步建成“双师型”的导师团队。充分利用与石油石化行业长期全面合作办学的各种资源,完善校外导师聘任制度,扩大校外导师队伍,落实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
结束语
篇3
关键词:跨座式单轨车辆;走行轮胎;接触状态
作为一种新的轨道交通制式,跨座式单轨车辆具有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造价低等优点[1],因此研究跨座式单轨车辆很有必要。跨座式单轨轮轨接触状态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平稳性,安全性,是单轨的研究重点。国内外学者对轮胎的接触状态研究主要是汽车轮胎[2-4],对走行轮轮胎研究甚少。文章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直道和弯道下的走行轮轮胎的接地压力分布,对轮轨接触状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 走行轮轮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1 模型的建立
走行轮胎几何参数及材料参数由轮胎制造公司提供。采用rebar加强筋单元模拟带束层和帘线层,采用Mooney-Rivlin本构模型表征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考虑到PC轨道梁在轮轨接触过程中变形很小,为提高计算效率,采用刚性面模拟轨道梁。得到的模型如图1所示。
3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得到直道自由滚动、纵滑工况和弯道复合工况下走行轮轮胎的压力分布规律。直道时接地压力左右对称,而弯道时一侧压力比另一侧大很多,因此可以预测轮胎在弯道时存在偏磨损情况。
参考文献
[1]仲建华,杜子学,何希和.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道岔及结构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2]庄继德.现代汽车轮胎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国林,樊旭峰,江浩斌.外倾和侧偏联合作用下轮胎接地印迹研究[J].汽车工程,2004,26(1):54-56.
[4]Chang Sei Kim, Keum Shik Hong, Wan Suk Yoo, et al .Tire road friction estimation for enhancing the autonomy of wheel driven vehicles[A].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C]. USA:Detroit,2007:273-277.
篇4
(1.北方工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4;2.北方工大学现场总线及自动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4;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压缩机组维修中心,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通过对视频测速应用场景的分析,提出一种在机混车道中应用视频测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二维图像标定的方法获得视频坐标与实际地面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机混车道的复杂场景,采用Lab颜色空间和形态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车牌进行识别,准确地跟踪到目标车辆,有效地避免了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同时提出了采用模板更新的方式防止目标车辆跟丢。最后通过适当选取车辆经过检测区时的图像帧,获得车辆的位移及对应的时间间隔,从而获得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
关键词 :视频测速;图像帧;车牌识别;目标跟踪
中图分类号:TN941?34;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8?0125?03
收稿日期:2015?03?25
基金项目:学科建设—国家特殊需求—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人才培养项目(市级)(PXM2015_014212_000023);研究生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基地(级() PXM2015_014212_000018)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频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并在车辆测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原来大量利用环形线圈或者雷达来检测交通车辆的速度,测速效果很不理想[1]。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不断完善,也改变了测量车速的方法,利用视频技术进行测速已经成为智能交通(ITS)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摄像机拍摄视频进行分析以及对车辆的定位、追踪、计算等来获取车辆的行驶速度。目前视频测速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很多学者完成了单车道视频以及多车道视频测速方法,但是对于复杂的机混车道考虑甚少[2]。本文针对机混车道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通过车牌定位区分机动车辆并且防止车辆跟丢的方法,提高了视频测速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测速效果。
1 视频测速方法
1.1 视频测速系统组成
本文的测速方法主要组成为检测区域部分、车牌识别部分以及目标跟踪部分等。检测区域部分用来完成视频坐标与实际坐标的映射关系,完成目标定位。车牌识别部分主要是通过车牌区分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等,便于以后的目标追踪,提高了目标跟踪的准确性。目标追踪主要利用背景模板的不断更新来防止目标车辆的丢失。
1.2 视频测速原理
首先在视频车道上画出两道检测线,车辆每次经过检测线时记录视频帧数M1,M2,通过帧周期ΔT ,计算出时间间隔Δt ,然后通过坐标映射关系获得两道检测线的实际距离D,求得车速为:
1.3 视频测速算法
(1)视频坐标与实际坐标的映射本文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测速区域,按图所示摄像机安装在车辆行驶的反方向,测速区域是由道路的边缘线和2条检测线组成的矩形测速区域,相机拍摄的视频中矩形测速区域显示为梯形状,如图2所示,测速区域坐标与地面实际坐标呈现非线性关系。
为减少测速的误差,必须对视频图像进行标定,得到实际地面坐标与图像坐标的映射关系。如图2所示,视频测速区域与道路实际坐标的映射关系为:
式中:(x1,y1) ~ (x4,y4) 为视频图像梯形检测区域的顶点坐标;(x21,y21) ~ (x24,y24) 为地面矩形检测区域的顶点坐标;b1~b8 为转换系数。若8 点坐标均为已知,则可由式(1)求出b1 ~ b8 。在得到转换系数后,进而可以得到图像梯形检测区域中任意一点坐标(x,y)与地面矩形检测区域中对应点坐标(x2,y2) ,其转换关系为:
将属于视频图像中检测区内任何像素点的图像坐标(x,y)代入式(2)和式(3),可以求得该像素点所对应的地面坐标(x2,y2) 。从而得到所测车辆准确位置。
(2)车牌识别
考虑到机混车道的复杂性,在进行目标跟踪的时候可能出现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干扰,所以使用了车牌识别技术对车辆进行筛选。综合考虑车辆与行人的特征,本文采用了一种Lab 颜色空间和形态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车牌进行识别,进而识别出车辆,确定跟踪目标。主要是根据各种车牌的纹理特征判断是否为车牌,例如对于黄色车牌,主要是根据黄色车牌都为双行且比较脏的特点,首先将图像转化为Lab颜色空间,再从Lab的a通道中提取绿色和红色区域,在b通道中提取黄色区域,进行二值相减,获得图像的黄色区域,并且利用形态学处理滤除噪声等的影响,进而定位车牌。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经过车牌的识别可以准确地检测到机动车,避免了机混车道中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干扰,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3)防止目标车辆的跟丢
经过车牌识别确定了目标车辆之后,需要对目标车辆进行跟踪,考虑到车辆在交通环境中图像的不固定性,为了防止目标车辆的跟丢,本文提出了一种背景模板不断更新的方法,防止目标车辆的跟丢。
首先设定图像更新的阈值作为比较对象,每一次的模板与阈值进行比较,设置一个相关系数,如果相关性大于相关系数的时候,就对背景进行更新,反之保持原背景不变。然后将背景中目标车辆图像的面积和前景图像中车辆区域面积进行比较,面积相近则不更新背景,否则提取运动物体图像中运动物体显露出来的部分作为新模板,使下次能够准确地进行模板匹配,防止车辆的跟丢。
(4)视频测速方法
本文的视频测速方法主要针对机混车道,车辆行驶方向与摄像机拍摄方向相反,采用摄像机和图像采集卡对图像采集,采集频率调至为40 f/s,即每25 ms采集一帧图像。在视频中可以任意虚拟的画出两条检测线,测得两条线上相应位置的坐标(x1,y1)和(x12,y12)通过式(2)和式(3)转化为实际路面坐标,然后进行坐标相减获得2 条检测线的间距D,设目标车辆经过第1 条检测线时视频帧数为M1,经过第2条检测线时的视频帧数为M2,ΔTN 为帧周期,则速度为:
2 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过程中,使用雷达在公路上对过往车辆进行了测速以及录像,然后又对视频在相同的地点对相同车辆进行了测速。一般在100 km/h 以下时测速误差在±8 km 以内,车速100 km/h 以上时测速差在±10%以内,就认为车速测量准确。为了验证视频测速的准确度,与雷达测速进行了对照,如表1所示。
由于视频车辆检测器受外界复杂景物和环境光线变化影响,本文的视频测速还达不到雷达测速的检测精度,但是在避免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干扰方面,相比其他视频测速设备,本方法误差能够控制在5%以下,而其他设备只能控制在10%左右,因此具有更好的测速效果,提高了测速精度。
3 结语
本文通过Lab 颜色空间和形态学处理相结合的车牌识别方法,有效地避免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融合了运动物体跟踪防跟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视频测速的精度。可广泛在视频车流量检测器中车辆速度的监测方面、交通流计算参考数据的获取、电子警察对车速的辅助测量方面以及为交通管理提供参考等方面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世忠,熊鹏飞,李宏一.对雷达测速不准的原因分析及改进[J].铁道通信信号2002,38(11):6?7.
[2] 李晴,徐群.复杂场景下多运动目标速度检测技术的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11):167?171.
[3] CHRIS S, GRIMSON W. Learning patterns of activity using real?time track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0,22(8):747?757.
[4] ZHANG S, ZHANG C. Application of ridgelet transform to wave direction estima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Con?gresson Image and Signal. Sanya,China:IEEE,2008:690?693.
[5] 黄丹丹,孙咏,任俊,等.利用图像识别的车速测量系统[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7(6):1258?1262.
[6] 林雨,方守恩.基于视频技术的地点车速测定新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2):173?176.
[7] 邱茂林,马颂德,李毅.计算机视觉中摄像机定标综述[J].自动化学报,2000,26(1):43?56.
[8] 陈媛媛,柴治,陈泉林.基于视频检测的车辆测速方法[J].电子技术应用,2009(23):185?188.
[9] 陈群,杨东勇,卢瑾.基于车牌字符边界定位的视频测速[J].计算机工程,2014,40(5):158?163.
作者简介:隋宗宾(198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
高杨(1989—),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Linux。
篇5
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学科目录已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生查看如下:
院(所)、学科代码、名称 学科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223 0801 力学 _ 01动力学与控制 _ 02固体力学 _ 03流体力学 _ 04工程力学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 080200 机械工程 _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_ 02精密数控加工与自动化装备 _ 03现代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 _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_ 05机构及机器人系统分析与控制 _ 06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7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_ 01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_ 02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 _ 03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 _ 04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电子技术I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_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装备 _02现代机械系统设计 _03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_04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 _05高端装备强度与动态分析 9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9工程力学或813电工学 002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32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_ 01信号处理与电路 _ 02数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_ 03信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 _ 0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_ 05电子器件、射频和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 5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或823半导体物理 1、01-02方向选822; 2、03-05方向选823。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_ 01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 _ 02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3信号处理理论与通信技术 _ 04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_ 02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系统 _ 03智能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 _ 04信息融合与自主导航 _ 05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6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_ 01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技术 _ 0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 _ 03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4无线通信技术 _ 05嵌入式系统技术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 _ 02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决策) _ 03信息管理系统 _04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_ 0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_ 01集成电路设计 _02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 _03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 1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3半导体物理 004 建筑工程学院 246 0814 土木工程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7建筑环境控制及能源利用技术 11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 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或843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5,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6,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道路与铁道工程 _ 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_ 0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0815 水利工程 _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_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_ 03水工结构工程 _ 04水利水电工程 _ 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或844水力学Ⅱ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 _07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8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 10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41结构力学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 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6,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8,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道路工程技术 _02交通规划与交通控制理论及方法 _03智能交通、仿真与可持续发展整合体系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1256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8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0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152 070304 物理化学 _01能源材料物理化学 _02催化化学 _03纳米材料物理化学 _04界面物理化学与分离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4物理化学I ④887无机化学II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2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②201英语一 · ③301数学一 ·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_ 01绿色化学与精细有机化工 _ 02工业催化与纳米科学 _ 03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 _ 04材料化学理论与应用 _ 05先进材料合成及催化应用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4物理化学Ⅲ或820有机化学I或878化工原理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_ 01环境规划与污染防治 _ 02污染控制化学 _ 03环境分析与监测 _ 04环境规划与管理 _ 05水污染控制工程 _ 0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只有05方向招日语考生; 2、01-04方向,选856; 3、05方向选857; 4、06方向选858。 085206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_01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先进环境能源技术 _02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及工程应用 _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节能环保技术 _04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3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36 学院 10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_ 01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_ 02工程伦理学 _ 03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科学技术史 ④825哲学 0305 理论 _ 01基本原理 _ 02中国化研究 _ 03思想政治教育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1基本原理 ④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035 艺术设计学院 22 1305 设计学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设计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505考试为6小时。 1351 艺术(专业学位)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_ 07 动画 _ 08 绘画 _ 09 雕塑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22设计史论 或 619美术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或 506专业创作 1、01-04方向选622和505。 2、05-09方向选619和506。 3、506和505考试时间为6小时。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_01 工业设计 _02 设计管理 _03 交互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报考02设计管理的考生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不限。 039 城市交通学院 8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法 _ 03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 _ 04智能交通控制与信息处理 _ 05路基路面结构与材料 _ 06道路养护与运营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4方向选849或832; 2、05-06方向选848。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交通规划技术 _02交通管理与工程设计 _03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 _04道路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 _05道路养护与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3方向选849或832; 2、04-05方向选84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2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智能交通系统控制 _ 02自主车辆与车路协同 _ 03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与分析 _ 04交通信息智能化处理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 _ 02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控制技术 _ 03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 _ 04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篇6
关键词 桥梁;限高;龙门架;自动报警;安全
中图分类号:U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148-02
1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受使用者的不规范、车辆超载和自然因素等各方面影响,出现了使用功能不全的桥梁,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限载。另外,城市化发展,解决交通拥堵,出现了很多城市桥梁和立交桥,全国各地相应也增加了很多桥梁和立交桥前设置“限高龙门架”交通管制设施,人为地限定通行车辆的种类,在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的同时也新增了各种不便利,给交通出行安全增加多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例:佛山市禅城区佛陈大桥“限高龙门架”和南海区罗村大道下柏立交“限高龙门架” 同样象高明区高明大桥(旧桥)“ 限高龙门架”一样,为保护桥梁结构安全的同时也被超高车辆多次碰撞而发生事故(可见,从各地区,同一路段不同时段方面,已设置的“限高龙架”被超高车辆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其共同特性均为相同),并且说明到现在为止各地也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图1。在保证公共安全和桥梁结构安全的同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化保障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目标:笔者把如何使“刚性”硬碰导致破坏的制止方式变成“柔性”自我约束的无破损制止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证各方的安全进行了以下探讨。
图1
笔者根据“轨迹交叉论事故致因模型”对佛山市高明大桥(旧桥)30多例超高车辆碰撞“限高龙门架”,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后,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拟提出对桥梁已设“钢结构限高龙门架”的前置应当增设“超高车辆自动报警装置”安全设施必要性的论点,从而最终达到预防或减少超高车辆碰撞“钢结构限高龙门架”交通事故频发目的。
2 事故原因分析
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归因中占同样重要的地位。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导致事故发生伤害。例:在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大桥(旧桥)超高车辆碰撞“钢结构限高2.2米龙门架”30多宗交通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违章驾驶员)的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钢结构限高2.2米龙门架)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每宗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违章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不按交通管制提示驾驶车辆通行)和物(钢结构限高2.2米龙门架设置不完备)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违章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安全麻痹意识)与物(钢结构限高2.2米龙门架设置不完备)的不安全状态相遇,使能量转移于违章驾驶员,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就会发生驾驶超2.2米高车辆撞限高2.2米龙门架的交通事故。
根据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图2所示来分析30多宗碰撞“钢结构限高2.2米龙门架”交通事故。图中,起因物(钢结构限高2.2米龙门架)与致害物可能是不同的物体,也可能是同一物体;同样,肇事者(违章驾驶员)和受害者可能是不同的人,也可的是同一个人。
物的因素(限高2.2米龙门架)
─ ─ ─ ─ ─ ─ ─ ─ ─ ─ ─ ─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致害物
─ ─ ─ ─ ─ ─ ─ ─ ─ ─ ─ ─ 接
社会因素管理缺陷 事故
─ ─ ─ ─ ─ ─ ─ ─ ─ ─ ─ ─ 触
不安全行为 肇事人 受害人
─ ─ ─ ─ ─ ─ ─ ─ ─ ─ ─ ─
人的因素(违章驾驶员)
〔基础原因 〕―――〔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经过〕
图2 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
具体分析:对30多宗碰撞限高龙门架造成交通事故的机动车驾驶员与钢结构限高2.2米龙门架的两事件链的因果关系
如下。
2.1 人(驾驶员)的事件链
机动车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
(1)生理遗传、先天生理、心理缺陷。
(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3)后天的心理缺陷。
(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差异。
(5)行为失误。
驾驶行动自由度很大,驾驶中受环境条件影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缺陷都易于发生驾驶失误或错误判断。驾驶员的事件链随时间进程的运动轨迹按(1)(2)(3)(4)(5)的方向线顺序进行。
2.2 物(钢结构限高龙门架)的事件链
该限高2.2米龙门架,从规划设计开始,再进入整个安装和投入运营全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
A设计、制造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预防撞结构完整性差,设置不完备(无超高自动报警装置)。
B工艺流程上的缺陷,如钢结构限高架不适应预防撞目的要求等。
C维修养护上缺陷,受撞损毁后维修难。
D投入营运上的缺陷(受撞后对车辆破坏性较大,易诱发其他意外事故)。
E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行车道视野开宽易做成错觉)。
物(钢结构限高龙门架)的事件链随时间进程的运动轨迹按ABCDE的方向线进行。
人(违章驾驶员)的因素链的运动轨迹与物(钢结构限高龙门架)的因素链的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地出现,则将会发生事故和伤害。违章驾驶员、钢结构限高龙门架两事件链相交的时间与地点(时空),就是发生上述30多宗交通伤亡事故的“时空”,如图3所示。
(1)(2)(3)(4)(5)
〉事故伤害
A B C D E
图3 违章驾驶员与钢结构限高龙门架两事件链交叉
3 采取的对策
3.1 方案的设想
由此可见,由于个别机动驾驶员安全意识差和钢结构限高龙门架装置不完备,导致了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违章行驶禁行车道)或物(限高龙架装置不完备)的不安全状态,若在“钢结构限高龙门架”前设置“超高车辆自动报警装置”安全设施,设法排除物(限高龙门架)全过程存在的隐患,或者及时提醒驾驶员消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使两事件链锁及时中断,则使两系列运动轨迹不能相交,危险就不会出现,可达到预防或减少“超高车辆”碰撞“钢结构限高龙门架”发生事故,从而达到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的。
3.2 方案的实施
在距桥梁或立交桥“限高龙门架”前(约60M至100M处)行车道两侧设置“超高车辆自动报警装置”安全设施,对过往的车辆实行全天候的自动监测,如过往车辆自身高度超过“限高龙门架”设定高度时,侧被预定设置的“超高车辆自动报警装置”立即监测发现并同步四个高音喇叭发出(你的车辆已超高!重复播放)语音警告提示!设置在“限高龙门架”上的两组“交通信号灯”同步亮“红灯!”(即为灯控提示禁止通行!);设置在“限高龙门架”上的“LED屏幕”同步显示“禁止通行!”文字(即为文字提示禁止通行!),提醒驾驶超高车辆驾驶员及时自觉中止不安全行为,有效地中断导致事发生的事件链锁,从而把“刚性”硬碰的制止方式变成“柔性”自我约束制止方式,最终达到既保护桥梁(或立交桥)结构安全又保护了驾驶员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指南解析(北京教材资料)第2章.2.1事故致因理论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就是1936年由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 所提出.
作者简介
李伟雄(1957-),男,辽宁建昌县人,佛山市高明区实用新型专利非职务研究所所长,高级安全工程管理师,大专毕业,研究方向:实用新型智能交通研发。
篇7
关键词:自升式居住平台;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平台主船体;桩腿桩靴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66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015-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08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加强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输电线路分布范围广,常常穿越城市和乡村,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基础建设越来越频繁,其运行常受到人们生产和建筑单位施工的干扰,从而造成对输电线路的破坏、大面积停电等现象。这些影响不仅造成当事单位生命财产损失,更是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咨询公司相关专家,对现有保护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做了详细统计,现有的方式无非分为四大类:(1)利用GPRS定位技术供电公司巡查人员每月巡查,以此监督每个巡查人员必须将每个危险源点线路都检查过去;(2)发动人民群众,利用人海战术,每当有群众发现高压线下有危险物体存在,拍摄照片,并立刻电话通知供电公司相关人员;(3)在输电线路危险源点驻扎相关人员,进行人为防护和干预;(4)在输电线路危险源点相关高压塔上安装普通视频监控,对施工现场进行人为查看现场视频。
为了解决以上四个问题,本文通过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搭建并完成了输电线路立体智能防护系统,该系统能对输电线路有安全隐患的物体进行自动识别并主动报警,在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将危险源转变为安全源,将一切危险源消灭在萌芽状态,将防范的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
2 输电线路智能防护关键问题
对电网运行而言,最首要的问题是要保证供电安全可靠,这主要取决于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因此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防护保护,以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就输电线路立体智能防护系统所要到达的目的而言,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输电线路复杂场景、复杂气候、复杂天气情况下的多车分离识别。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经过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从功能上说也衍生出许多功能应用,最多的是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物品丢失、滞留、区域非法进入、方向判断、生物判别、图像合并、物品跟踪等。上述功能都是基本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实际商业化应用得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大部分厂家的智能分析器在复杂场景、复杂气候、复杂天气情况下准确度还不能达到客户要求,误报率较高。本文通过合理安装摄像机的高度、照射的角度和范围等,建立适合输电线路的算法模型,将复杂场景下的运动车辆问题能够准确识别并分离开,通过人机交互,前期人为干预的手段,将误报率降低。
第二,将多车分离识别后,如何有效区分目标危险车辆。经过查阅资料,少部分智能视频厂家在复杂场景、复杂气候、复杂天气等能有较高的识别率,但是对于特种危险车辆无任何识别算法。本论文所搭建的系统可以采用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特征量提取识别目标危险车辆的方法。
第三,当危险目标车辆识别后,对其轨迹进行跟踪。当有危险车辆停留并扬臂,如何计算该目标车辆距离输电线的距离,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常规的计算方法很难精确计算出其实际距离,经过查阅资料,国内无任何智能视频厂家能计算出该数值。这一问题也是本文所要解决的。
3 系统整体架构和实现
本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模块、视频帧获取模块、算法分析模块、数据存储查询模块、视频播放模块、报警联动模块。其中算法分析模块又分为多车识别分离算法子模块、特征提取识别算法子模块、距离计算子模块,且这三个子模块为该系统的核心模块。
3.1 系统整体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来分,整个系统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在线监测系统感知层主要采集各基杆塔实时监控视频、现场告警图片、告警视频、告警信息以及前端设备各类信息等,这些信息使用信息采集中间件技术协同处理,将数据汇聚到前端路由器,使用数据传输技术传送到后端中心主站服务器。
系统网络层主要使用运营商3G/4G APN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封装传输,安全性和传输网络信号由运营商保证。
应用层由两个部分组成,应用支撑层用来接收、处理各个应用的请求,有前端杆塔监测设备主动发运的告警信息,有客户端发起的链接请求等,应用服务器协同这些信号请求、流媒体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完成各项功能。
采集的数据可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实时线路巡检、历史告警记录查询、后期可综合管控平台,结合其他系统监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等。
3.2 系统各模块功能实现
文章所提出的系统架构是基于MVC框架,即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
具体功能模块的原理和功能如下:(1)基础数据模块,即对输电路信息和核心分析数据进行管理。输电线路信息包括杆塔名称、杆塔编号、管辖区域、绝缘子信息等。核心分析数据包括摄像机的IP、图像分辨率、配置的任务、分析区域、报警类型、报警间隔等。运维人员可通过配置基础数据模块,实现不同规则报警;(2)视频帧获取模块,即通过配置的摄像机获取核心分析需要的视频帧和视频流,同时将视频帧交给算法分析模块;(3)算法分析模块,即通过接收基础数据配置的任务,完成不同的算法,同时将分析的结果返回给数据存储查询模块;(4)数据存储查询模块即保存算法分析模块返回的结果集,同时将结果集和视频流同时保存在硬盘中,提供服务器回放。该模块还提供客户端的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某个杆塔、某条线路的危险源点情况;(5)视频播放模块,即提供客户端播放实时视频、本地视频、历史视频的工具。该模块采用activex集成平台方式,轻松方便地在Web页中插入多媒体效果、交互式对象、以及复杂程序,创建用户体验相当的高质量多媒体CD-ROM组件;(6)报警联动模块,即将系统识别并报警的危险目标,通过现场声光报警、远程短信报警的方式传送给需要通知的人,包括危险目标车辆驾驶员、输电线路运维人员等。
基于上述功能要求,考虑到系统数据量巨大,对算法执行时间和系统的识别率要求较高,核心算法均采用C++语言开发,服务器平台和客户端采用的是C++、JAVA、C#语言,数据库采用的是Mysql。
同时该系统平台采用“即插即用(plug in)”的设计原则,模块接口采用xml方式,服务器、客户端之间的交互将采用xml-rpc架构,这些都保证了平台各个子模块间的松耦合,模块间的接口界面强扩展性。而文件传输和流媒体点播都采用了标准的ftp协议和rtp/rtmp协议,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4 应用实例
系统已经进入实际检验运营阶段,具体实施:南通市6套、盐城市6套、淮安市1套、南京市8套以及在直流800kV某线苏州段安装15套,其中9套为交跨线路。以某地直流800kV为案例,统计时间为2015年10月11日至2015年11月03日,34和35号塔连续统计24天,每天均为全天候24小时运行。统计结果分别如图2、图3、图4所示:
经过数据分析,产生结果如下:
4.1 大型车辆入侵
直接利用路上的实际的过往车辆进行统计,检测区域为检测道路中输电线下方,检测时小车、卡车不报警,吊车报警,其中:(1)分级报警:路过(进入/出去)、徘徊(进入/停留)、扬臂;(2)漏报率和误报率计算方式:计算基数按照过往所有车辆计算;(3)统计时段:白天;(4)统计标准:漏报率和误报率≤3%。
4.2 导线漂浮物
直接利用杆塔导线进行漂浮物测试,检测区域输电线交跨处,漂浮物停留在导线报警,漂浮物飘过不报警。(1)检测时段:白天;(2)统计标准:漏报率和误报率≤3%。
基于上述统计数据和查阅相关电力标准后可知,本系统完全符合国网和省网漏报率≤5%要求。
5 结语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输电线路的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搭建MVC架构,实现数据维护、二次开发拓展便捷、客户端界面简易等功能,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且预留了数据接口,方便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该系统在江苏多个市供电公司已经部署并投入实际使用,特别是在现阶段运维人员严重缺乏的高压输电线能够极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巡检负担,提高巡检运维工作效率。通过实际数据的列举分析,统计本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误报率,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国网和省网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 Stauffer,C. and W.E.L. Grimson.Adaptive background
mixture models for real-time tracking[J]. IEEE,1999.
[2] KaewTraKulPong,P. and R.Bowden.An improved
adaptive background mixture model for real-time tracking
with shadow detection[J].2001.
[3] Zivkovic,Z. and F.van der Heijden.Efficient adaptive
density estimation per image pixel for the task of
background subtraction[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6,27(7).
[4] Zivkovic,Z. and F.van der Heijden.Recursive
unsupervised learning of finite mixture models[J].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on,2004,26(5).
[5] Bouzerdoum,A.,A.Beghdadi,et al.On the analysis
of background subtraction techniques using Gaussian
mixture models[J].2010.
[6] Lin,H.H.,J.H.Chuang,et al.Regularized background
adaptation:a novel learning rate control scheme for
Gaussian mixture modeling[J].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2011,20(3).
[7] 王梅义.大电网事故分析与技术应用[M].北京:中
国电力出版社,2008.
篇8
绪论
现今产品设计在达到基本功能的同时,应该加入一些安全性元素来保护用户,确保安全使用。尤其是对于残疾人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更应该尽可能考虑到一些更安全的模式去保护他们。我们在设计这类产品时应该考虑到该产品在被残障人士使用时,是否会造成伤害,那么如何进行安全性设计才是关键。
残障自驾车安全性的相关要素
安全性设计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一些安全性的元素来保护用户,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受伤害。既包括产品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又包括产品本身能够很好的适合人的使用。所以安全性设计的关键在于“保护用户”。
1.结构的安全性
对于残障车来说,由于用户的特殊性,在使用过程中更应该在结构的设计方面增添一些安全性的设计,例如用户上车前车门的开启方式、斜梯的防滑性、安全固定装置等等。
残障人士在上下车时要注重其安全性,尤其是坐轮椅者。在驾驶位周围增设一些安全扶手,起到支撑作用,帮助残障人士利用上肢力量移出车外,另外车门的边边角角尽量设计的圆滑过渡,避免给残障人士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车门的开启方式在上肢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按钮来操控车门的开启与关闭。在上车前所用的金属斜梯在轮椅上下车时起到桥梁的作用,所以斜梯的设计起到关键的作用。斜梯的表面采用双轨式凹痕设计既保证了轮椅上下车的轨迹,又保证了轮椅上下车的安全性。而斜梯接触地面的一端应设有挡板,以便在轮椅不小心后退时保证坐轮椅者的安全。
2.信息的安全性
在操作的过程中须外加一部分信息为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达到操作目的减少用户认知混淆,从而保证用户操作顺利安全。例如根据形状、标志、符号、材质的不同,使用者进行视觉上和触觉上明显的区分,避免错误操作。
通过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不同,抓握方式也不相同,进而影响手推力的方向。事物表面的图案形状既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也反馈给用户一些操作信息。在用户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指示灯来反馈给用户信息。例如通过指示灯的闪烁来体现车门是否关紧,绿灯和红灯颜色的不同来体现车辆处于加速状态还是减速状态。
3.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系统操作功能是指实现一些功能所需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和技术,在操作更便捷的同时更加确保残障人士的安全。
在停车后为防止车的移动,在残障车中加入驻车自锁功能的装置,增加驻车锁止功能,帮助提高残障人士在停车后上下车的安全性。在下肢残障者上下车时,由于乘坐轮椅时所对空间功能的限制,所以通过车门功能上的调整使机器完成更多的工作。
残障自驾车提高安全性的措施与方法
1.使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以降低危害和错误
为了达到同一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一步帮助残障人士,降低其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所带来的危害。这些操作方式可以通过智能化或者不一样的操作模式来实现。对于危害性的元素,可以采用消除、单独设置和加上保护罩等处理方式。
对于坐轮椅者来说,可以在斜梯的上端使用牵拉装置,自动收缩帮助轮椅上下车。该装置的另一端系在轮椅上比较牢固的地方,然后通过感应系统感应轮椅的距离自动调节长度,直到轮椅顺利上车或者下车。对于下肢不力者,可以由汽车自动控制或是将刹车和油门的控制器安置在手部的操作区域,增加电脑装置来帮助残障人士控制汽车的加速和减速。
2.使用不同的信息元素,确保识别性和接触性
使用最常用的信息元素,在确保识别性和接触性的情况下提供正确和错误的警示信息。从视觉上,使残障人士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从触觉上,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触感不同部位的接触。
转向信号灯的开关及闪烁都代表着不同的信息,残障人士可以通过其安装位置及开关状态提醒各个方向的车辆和行人的驾车去向,也可以通过周围行驶车辆转向灯的闪烁状态去决定自身的驾驶方向。
3.使用系统智能模式,以降低操作疲劳性
在下肢残疾人汽车的行进过程中,尤其要求驾驶员要高度集中精力,这时就需要一些智能的设计来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和减少他们因为全部应用手动操作而造成的手臂超负荷现象。
残障人士上肢力量不是很强,或者为了减少上肢负荷,可以在方向盘上安装一个手握装置,利用最常用的抓握元素在方向盘上加装手把,方向盘下方加装有手动驾驶汽车辅助装置,方便左手人员抓握和控制方向盘,用右手操作竖杆,操纵汽车进退。汽车灯光光型单一且只能手动控制的传统照明系统既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又给残障人士这个特殊的群体的手臂带来超负荷现象。阴雨天气,在前灯中设置特殊光型,减弱地面可能对会车产生眩光区域的光强,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开启前照明,补足光照强度并在光照强度恢复后自动关闭。
总结
安全性设计在产品使用中会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用户会深刻的感受到人文关怀。在产品设计中使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以降低危害性的元素对用户的伤害,可以采用消除、单独设置和加上保护罩等处理方式。对不同元素进行重新细致的安排,确保用户的识别性和可操作性。使用系统智能模式,以降低用户长时间操作的疲劳性,所以安全性的设计会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觉更便捷、更舒适。
篇9
关键词:CDMA;网络割接;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0-0108-02
2008年11月,百色电信根据电信集团公司及广西分公司要求,在4天内完成89个原摩托罗拉基站设备的替换工作。由于这89个基站分布在8个县区,站点分布距离较远,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管理按时完成割接任务,需进行详细的规划及安排。
一、割接前的工程准备工作
因时间紧,工程量大,故需协调工程施工队、设备厂家、网络优化队伍、系统网等队伍,确保割接按时、按质完成。
本次割接设立了专项工作组,由电信公司和华为公司共同投入大量精英,同时明确各专业队伍的分工,使其各司其责。此次割接,广西电信公司安排现场指导人员4名、电信百色分公司现场指导2名、电信百色分公司传输及核心网协调4人、贝尔厂家专家1人、BTS施工8组、应急2组人员,华为公司投入项目经理1名、无线技术专家2名、研发支持2名、核心网支持1名、BSC督导4名、BSC应急1组、进度通报1人、现场割接协调监控1人、BTS督导10名、网优总指导2名、网优技术专家5、网优人员15人。
二、网络割接中的工程项目管理
由于参与割接的人数、队伍较多,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及协调工作。如何做好管理成了割接成败的关键。
(一)制定网络割接流程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制定了3类现场沟通流程,主要有:正常割接流程、问题处理流程、数据修改及倒回流程。总流程图如下:
1.制定详细的割接方案。割接方案是否完善、可行,是能否按时、按质完成此次割接替换工作的重点,因此,割接方案应经过多方讨论与可行性评估。此次割接方案经过百色电信分公司、广西电信分公司、华为公司三方进行研讨分析,确定了此次割接方案。割接方案包含信息如下:
表1
序号 方案内容 序号 方案内容
1 割接范围和时间 3 网优组织结构
2 割接期间网优工作概述 3.1 网优项目组结构(日常)
2.1 数据核查 3.2 割接期间组织结构
2.2 网络测试 4 人力资源计划
2.2.1 基站簇划分 4.1 总体计划
2.2.2 DT/CQT测试 4.2 具体名单
2.2.3 测试数据分析 5 工作分解WBS
2.3 网络割接 6 测试路线
2.3.1 割接监控内容 6.1 乐业县
2.3.2 割接模板和工具 6.2 那坡县
2.3.3 B侧需要配合的事情 7 测试车辆仪器
2.3.4 直放站厂家需要配合的事情 7.1 乐业测试组
2.3.5 割接当晚的脚本执行顺序 7.2 那坡测试组
2.4 问题处理 8 风险和常见问题分析
2.5 性能提升 9 总结
2.制定现场割接故障指导书。制定现场割接故障指导书的目的是使割接人员在遇到类似故障的时候能迅速定位故障原因,缩短故障历时,以便顺利完成割接替换工作。故障指导书是大量割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与指导性。故障指导书包含的内容如下:
表2
项目 故障现象
1 Abis传输不通或者误码高
2 基站不能正常工作(不能正常启动,BSC侧无法维护基站)
3 载频不开工
4 语音问题(单通或者双讲不通)
5 语音问题(语音断续或者杂音)
6 掉话率高
7 单板故障大面积影响业务
8 1x data传不动
9 接入失败或者困难
10 大面积用户打不了电话处理方法
11 大面积出现掉话与语音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三、结语
此次割接涉及两个运营商,再传输完全利旧,割接当晚同时进行传输割接,站点无法提前调试,基站必须割接当晚一次性远程调试成功,割接风险高和边界区域广等苛刻条件下,项目组合理安排人员、内部职责分工明确,团队协同作战能力、凝聚力、执行力强,提前1周完成方案制作,多方协作,反复核对与审核验证,同时用测试站实际测试校对、现场每条传输提前逐段测试,在割接资源准备上提前1周落实割接、应急、排障车辆,落实客户各部门参与人员安排并召开内部动员会,明确割接整体安排,经过4天的连续作战,百色本地网顺利完成割接,各项网络指标运行稳定。
通过此次割接的工程组织管理,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割接管理经验,为后期各个分公司进行网络割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电信顺利进行大规模网络割接开了个好头。
参考文献
[1]罗捷.信息技术项目研究管理应把握的三个关键环节[J].科学管理研究,2000,18(2).
[2]景新海.中国IT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0,(11).
篇10
关键词:动载试验;冲击效应;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U448.22+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引言
行驶的车辆会对其通过的桥梁产生动力冲击作用,结构产生振动,一定程度影响了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年限,所以科学评价结构的动力效应是必要的,但是检测规范中并没有相关指标来评价实测冲击系数取值范围及其合理性。挠度冲击系数是评价动力效应的一个关键指标,但由于测试条件和方法的限制,现场试验往往没有采集桥梁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挠度时程曲线,而是以应变增大系数代替。利用收集到的大量上承式拱桥动力试验报告,整理出各桥实测频率及应变增大系数,建立最优的上承式混凝土拱桥实测基频-应变增大系数关系函数,为科学评价上承式混凝土拱桥动力效应提供依据。
2试验数据
为了客观分析拱桥在汽车作用下的冲击效应,整理出19座拱桥实测应变增大系数及结构自振频率。实测冲击系数与结构体系、桥面平整度、行车速度、车辆特性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试验检测结果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各样本跑车速度为20km/h、30km/h、40km/h、50km/h不同车速通过桥梁,下表中实测应变增大系数为不同车速下最大实测值。
表1钢筋混凝土上承式拱桥实测冲击系数统计表
3回归分析
由表1中各样本实测基频及应变增大系数,可以建立几种常见的数学模型。模型分别采用了二次曲线、复合曲线、增长曲线、S曲线、对数曲线、幂函数曲线、三次曲线、指数曲线模型并得到各个模型的特征参数,由曲线趋势及特征参数选取最优数学模型。图1~图4各描述了8种模型曲线。曲线模型的Sig值均小于上限值0.05,说明模型差异显著并且方程有效。
(1)指数函数及幂函数模型
指数函数数学模型为,函数在样本拟合中趋向线性,在2.6Hz~3.5Hz取值范围为0.297~0.418,增长过快,故排除幂函数数学模型。
(2)复合曲线及二次曲线模型
复合曲线数学模型为,二次曲线线形接近于线性,在2.6Hz~3.5Hz取值范围为0.339~0.514,取值过大,故排除二次曲线数学模型。
(3)增长曲线及对数曲线模型
增长函数数学模型为,sig值为0,R2为0.677。曲线在2.6Hz时取值过大,接近0.4,故排除增长函数数学模型。对数函数数学模型为,sig值为0.001,R2为0.576。对数曲线在模型在χ=0.5Hz时y≈0,故排除对数曲线数学模型。
(4)三次曲线及S曲线模型
为三次曲线数学模型,sig值为0.006,R2为0.637。三次曲线模型在0.5Hz~2.6Hz取值范围为0.063~0.299,但是当χ接近3.5Hz取值反而降低,故排除三次曲线数学模型。S曲线模型为,sig值为0.001,R2为0.588,,曲线趋势符合实际规律且特征参数符合要求,最终选定S曲线数学模型为实测基频-应变增大系数关系函数。
在分析样本的基础上,得到了以上不同数学模型,最终选定S曲线数学模型为实测基频-应变增大系数关系函数。S曲线取值及走向趋势符合应变增大系数变化规律。基于实测系数样本的S曲线函数曲线模型为。但S曲线χ≤1Hz时y值较小,故参照设计规范JTG D60-2004[5]做如下修正:当时,;当时,, 图1为修正后拟合曲线与现行设计规范(JTG D60-2004)对比图。可以将桥梁实测应变放大系数同拟合后函数取值进行比较,来科学评价钢筋混凝土上承式拱桥实测动力效应。
图1 修正后拟合曲线与规范中冲击系数取值对比图
参考文献:
交通部科研所等.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YC4-4/198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 21-22.
夏禾,张楠.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Clough R W,Penzien J.Dynamics of Structures (2nd edition)[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3. 180-191.
卜建清,娄国充,罗韶湘.汽车对桥梁冲击作用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7,26(1):52-55.
交通部颁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董继承(1984-),男,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桥梁试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