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评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

篇1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及状态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和策略,是由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的老师创立并正在实施研究的一项课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思想修养的完善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制订一个较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对于此课题研究及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指导下结合语文“沉浸式”教学的特质,我们尝试初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二、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如何使整个课堂教学因有效沉浸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上教师要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忘我体验,即最佳学习体验的过程。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因此其评价体系的确立必须适应和体现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一)建构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一堂有效的“沉浸式”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设置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让学生在优质经典语言的熏陶下,浸润其中,充分感受祖国语言的精彩,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学生能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规范精彩的语言,通过模仿及创造,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精彩的经典文本,在确保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材料中的可沉浸因素。例如,诗歌和散文教学应让学生徜徉在优美的韵律和意境中;小说教学应让学生投入到精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中;议论文教学可让学生在理趣思辨的环境中获得乐趣;说明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准确的表述和明晰的条理中得到启示。

3.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在课堂中的结合使用,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的“沉浸”作铺垫,学生沉浸体验能够在教师为他们创设适合的前提条件下获得。同时改变以听教师“教”为主的学习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积累。

4.教学流程的实施

在教学流程上,遵循先“浸”后“出”的原则。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领入”与“导出”:创设氛围―领入情境―发问设疑―精辟讲解―举一反三;从学生角度来说是“浸入”与“跳出”:入情入境―诵读吟咏―体悟品味―解疑交流―积累运用。

在评价中,必须强调关注以下几方面:(1)有否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沉浸和主动探究的前提。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活动的参与者,保持与学生人格、心理上的平等,达成与学生情感的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2)有否注意思维训练的梯度。“沉浸式”课堂教学由“浸”而“出”的过程应由浅入深,有梯度,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感。(3)有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沉浸式”课堂教学力求师生共同沉浸,而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沉浸式”语文课堂应是学生主动求知、积极参与的场所,教师应给学生主动表述的权利和积极表现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学生自读、自练、自省、自评(包括互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4)有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因为每个个体的沉浸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沉浸式”课堂教学要积极保护学生的求异性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地获得适合于自身的发展。

(二)创立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校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与“学”的评价,“教师”与“学生”都是评价的对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评价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其中学生评价应是课堂评价的重中之重。

1.教师评价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相比,“沉浸式”课堂教学的教师评价更应围绕沉浸目标的设置、沉浸文本的选择、沉浸的途径运用以及沉浸教学流程的体现等方面来加以考察和判断。问题的设计应既根据备课计划,又根据学情和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生发问题,围绕目标恰当地处理。提倡以教师反思为核心的“自评―互评―点评―反思”的评课模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邀请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并从理论与实践上综合指导。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的重中之重。我国传统的评价机制存在着评价对象错位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评定一堂课的效果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的效果质量是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教学实施的结果,因此,评价学生学习就是评教,即“以学论教”。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3.评价原则

“沉浸式”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评价力求坚持如下原则:体现发展性的原则,立足过程评价与坚持全面评价,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突出全面性的原则,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心理品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趣;注重过程性的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习惯、方法、情感表现等;重视互动性的原则,不仅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样化的原则,促使评价由封闭走向开放。

4.评价的内容

“沉浸式”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内容包括:(1)学生的参与度。“沉浸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应该尽量做到百分之百,力求每位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沉浸体验。(2)学生的状态。“沉浸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应达到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有学习的快乐感受。“沉浸式”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反馈情况为主,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表现来判断和评价,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对文本提出质疑并探究,是否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沉浸体会,是否有拓展研究的兴趣等。总而言之,“沉浸式”课堂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无论是听讲、问答、讨论、练习都动机强烈,兴趣浓厚,学习积极热情,在老师的启发下,思维的流畅性和深刻性更强。

(三)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量化

结合前面对评价要素的分析,我们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两个版块,即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再根据每条指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赋予不同的分值,由此确立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形成如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

此外,书面检测也是检验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质量、考查学生语文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考试要力求突出其对沉浸式课堂教学的诊断性与发展;考试内容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注重基础,更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

三、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

“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那么教学评价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评价这个信息反馈机制,才能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有效地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可设立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由业务水平高且客观公正的教师、专家、学者组成,选出业务组长。进行课堂评价前要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充分了解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深刻地理解评价的目的、理念、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指标的内涵。观摩课前要求评价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标准,熟悉研究教材和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听课,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并初步评定有关的项目及分值。最后整理信息,作出结论:收集各小组成员的评价结果,检查收集到的信息能否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和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分数,评出等级;写出写实性评语,指出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掌握情况,利用量化评价是恰当的,但它又难以切实评价探究、实践能力和情感状态;况且课堂教学量化评价只局限于课堂时效,对于课堂教学的后续影响很难作出及时评价,因此必须结合质性评价(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从不同角度不断了解学生,进而形成对学生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其借助的手段是日常观察、记录等,但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评论结论一致性差,因此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只是从操作层面上看,目前还很难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其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对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只有与时俱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79-02

语文教育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法、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其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如果识字、写字教学做不好,势必影响阅读写作等的顺利进行。因此,识字、写字教学仍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例现场1

某省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一位年轻的王老师在教授《荷花淀》时,让一男生回答老头子用什么武器来替大菱报仇时,男生答“竹篙(hāo)”,这时,其他同学都笑了,齐声给他纠正“竹篙(gāo)”,王老师顺势请这个男生把这个字写到黑板上。这个男生于是很潇洒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篙”,占了黑板的六分之一,字写得方方正正的。听课的老师看到都发出了赞叹声。王老师看到大字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好孩子,他怕我们看不清楚!并且,字写得这么大,跟他的个头是成正比的。(这个男生长的很高)。王老师问,你写的这个字读什么?学生读“gāo”,老师说,你第一次读作“hāo”的那个字怎么写,请也写在黑板上吧。这个男生有些为难,不会写。这时其他学生偷偷小声提示:“草字头”!这个机灵的男生就把“蒿”写在了“篙”的右边,依旧是个大大的“蒿”,两个大字把黑板的三分之一都占了。老师这时提示学生,“竹篙,竹篙,就是竹字头了,咱们记住这个词语的组合,也就记住这个字怎么写了”,那这个“蒿”呢,谁能给它组个词?学生齐答:“草蒿”,师生都笑了。老师说:“应该是‘蒿草’,我们吃火锅时涮的那种蔬菜叫什么呢?‘茼蒿’,那‘茼蒿’的‘茼’字怎么写呢?”学生答“‘同’上加个草字头。”

课例点评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及时抓住了识字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识字、写字展示,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表扬。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在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猜测、推想生字的写法。这是学生实现独立识字必然要走的过程。老师在本环节的引导是到位的。

课例启示

要掌握丰富的人类文化,必须从识字开始。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看到字形,就能读准字音、想到字义,才能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例2

某市一位老师在教授《背影》一文时,涉及到了“狼藉”这个词语。老师通过幻灯片出示以下内容:

“藉”与“籍”

“藉”,从草,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时陈列礼品的草垫。“藉”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jí,表示践踏的意思。常见“狼藉”一词,狼是一种伤害人畜的野兽,传说狼群常在窝里垫草而睡,起来时便用脚乱踩乱踏一阵,因以“狼藉”形容纵横杂乱的样子,如“杯盘狼藉”;又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的形象,如“声名狼藉”。

“藉”字的另一个读音是jiè,与“借”相同,本义是放置祭品礼品的衬垫物,也泛指用草编成的垫子。衬垫是从下面说的,从上面说则是依托,故“藉”又有“依托” 的意思。如果有所“依托”“凭借”,必定能带来心灵上的安慰,“藉”又引申指“安慰”“抚慰”。所以又有“慰藉”, 义即“安慰”“抚慰”。

“籍”的本义指名册、户口册;由于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一般以竹简做书册,所以“籍”从竹。登记在同一名册上的人,必然有相同的隶属关系,因而现代有“户籍、国籍、党籍、军籍、学籍”之类的说法。“籍”又可以引申指装订成册的文字或图画作品,成为“书”的同义字,如“史籍”就是史书,“古籍”就是古书,“书籍”两字常并列成词。

课后,听课的老师纷纷表示,这个环节讲的很清楚,不仅学生,连很多老师都知道了这两个字的用法。

课例点评

老师针对生活中的两个易混字“藉”“籍”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这两个字是形近字,很难辨析清楚。老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字的本义谈起,再引申到含有这个字的词语。这样结合字形来辨析词义的方法能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但这种直接讲授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因此,建议在教文章的重点字词时,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文下注释,进行独立识字,提示学生把生字或易读错的字音标注在文中相应位置,在朗读时注意看,识字效果就更明显。有时遇到文下没有注释的疑难字词,引导学生使用字典、词典完成识字任务。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开展“你错我纠”、 “每日一字”等识字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竞争意识。第三,在课后,精心设计必要的训练进行巩固,力求多样,有趣。比如,可以组词、造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课例启示

这种由老师直接讲授的方法,虽然讲的很清楚,但忽略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老师可以尝试着改变这种较为单一、机械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最好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感受识字的快乐;给学生创造运用汉字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识字的有用和自豪感。轻松、快乐、有用的识字过程,必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

课例3

在某市“少教多学”课题组的一次展示课上,当地的语文教研员张老师执教《小扇轻摇的时光》。本课安排了六次活动,其中第一次活动是:背名句,练书写。老师给了学生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静静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2分钟后让学生齐背了一遍。然后,老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把这段话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并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学生迅速进行抄写。1分钟后,老师抽取了几份进行了点评,然后告诉学生要这样写才会写得整齐:立地不顶天,左右要占满。然后利用幻灯片出示了他重点指导的一个学生在20天前、20天后书写的相同的一段话,让学生亲眼去观察20天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张老师继续说道:每天坚持背诵100字,每天坚持工工整整写1分钟,坚持一百天,中考笑开颜,坚持二十年,你就成莫言。这番话引得孩子们顿时信心满满。

课例点评

老师设计的“背名句、练书写”的环节很实用,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并工整书写到方格内,还有对于“立地不顶天,左右要占满”的书写要求,还有一分钟20个汉字的速度要求,不管对于老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课例启示

这个环节既落实了书写,又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好方法,另外,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在写字教学方面,提出“正确工整”和“有一定速度”的要求比较恰当,符合时代的需要。

课例4

还是在某市“少教多学”课题组的一次展示课上,另一位老师执教《小扇轻摇的时光》。他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速读课文:找出文眼,分别概括文章的人、事、景,说一说“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学生分组活动,每组派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有的组上去的是两位同学。8分钟后,展示活动结束,黑板上写满了答案。老师逐一进行点评:这一行字写得有些歪,这个孩子的书写真流畅等等,其间还对学生的书写进行了指导。活动结束,分别给各组加了相应的分值。

课例点评

现在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几乎都没有学生板书的环节,老师能让学生在黑板上写那么多的字,着实不易。这表现了他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及时的点评,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指明了提高书写质量的方向,教学效果很好。

课例启示

篇3

一、评价应尊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发展。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他独有的一面,我绝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一瞬即逝,要给予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评价要激励学生

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不应将甄别和选拔功能过分强调,而使学生失去应有的自信。评价就是要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点燃他们信心之火,勇攀高峰。学生身处于班集体之中,他们喜欢表扬,需要鼓励,希望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及作用,想要和同学比一比,证明自身能力。他们有着很强的竞争欲望。我在教学中抓住他们的心态特点,组织教学。对学生的表现,多以鼓励、称赞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批评的话委婉说,表扬的话绝不吝啬,该出口时就出口。如:有的学生在朗读时常会漏字、添字,但每一次他的积极性都特别高,总是把手高高举起,我总是表扬他:“你读得很好,只是要认真一些,不要让字从你嘴边溜走!”“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真有感情!看来你是用心在读呀!”不断地鼓励使得他读得越来越好,不断进步,再也不会漏字、添字。

有的学生活泼好动,嘴巴总说个不停,上课常插嘴,经常会向老师提问题,思维活跃。我经常鼓励她:“你真爱动脑筋!”“你问到点子上了,你能再想一想吗?”“要发言,这很好,不过你得先坐正,把手举好,行吗?”激励不光有话语,更表现在我期许、信任的眼神,亲切、鼓励的微笑,还表现在我的一举一动,当夸赞学生聪明时,我有时走到他们身边,用手轻轻地抚摸他们的头,表示赞许……

三、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往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只局限在教师,学生只能是被评价的对象,无法参与评价过程。新课程的“新”就体现在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他们有他们的思维、见解,有着富有情趣的专属的评价语言。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不再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参与欲望。评价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氛围,有利于形成一个竞争、好学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在课堂中,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朗读时,对学生的读,我并不直接评价,而是让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评议,他(她)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可以具体地说哪个词读得好,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读起来更加带劲,因为是在大家面前展示;其他学生听得更加认真,因为要做“小老师”来评议。认真朗读,用心倾听,课堂学习氛围愈加浓厚。再如作文评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合理搭配,分为若干小组,既有优秀学生,又有作文写得一般和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精心研读小组成员的每篇文章,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写得好的地方,让小组成员共同欣赏,耳相学习。学生写作文更加有劲,因为每篇文章都有读者;评作文也很认真,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篇4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学习的不足该怎么看待呢?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以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去看待问题。评价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有时需要适度模糊,并且时时记着:每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要在评价中能够使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亮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开批评,但要讲究批评的方式和手段。当课堂上,学生期望你明辨是非时,你的评价不能含糊不清,这样只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的观点到底是对还是错,这样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的正确理解知识造成失误。当学生做错题,或做错事时,教师也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其自尊而说出:“你做得很好,很有特点。”这样的做法只会注定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因此,我认为,鼓励孩子固然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方式,但我们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要不得,廉价的赏识更不可取。这样只能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损教师形象。

二、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多鼓励学生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最终走向成功。鼓励性的评价是众多优秀就是驾驭课堂的法宝。如:“相信自己,你能行!”“你真行!”“再努力一下你肯定能成功。”“没想到,你回答得太精彩了。”“你的想法很独特,快说出来。”“下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认真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据说,优秀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法宝,那就是鼓励学生的方法很灵活,变化无穷,花样不断翻新,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得到恰当的鼓励。鼓励能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得到迸发,并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声母“j、q、x”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我先让学生观察书上插图,让他们猜一猜旁边三个声母读什么以及根据是什么?学生们积极地去讨论,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由公鸡我猜到这个声母读“j”。听他说完,我马上表扬说:“你不仅会观察,而且还会分析,你真棒,我就发给他一朵小红花。这时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由气球我猜到气球旁边的声母是q 的音,由西瓜我想到西瓜旁边的声母是x 的音。”听他说完,班里想起了热烈的鼓掌。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当我问:“小朋友,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声母的形?”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们把学过的韵母i 加长再拐弯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声母j。”这时,我连忙表扬他说:“你真棒,能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老师发你一朵会学习的小红花。”听我说完,这个学生很兴奋,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总之,学生利用各种办法来记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记住了“j、q、x”的音和形,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探究发现的意识等基本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很多地方体现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打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

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需要用爱心去唤起学困生的生命活力。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的特长,又关注学生的困难领域”,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应该大动肝火,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篇5

关键词:自主评价;自评;互评;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23-01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活动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评价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评价意识

小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是建立在教师有目的培养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开辟评价机会,鼓励学生学习自主评价;通过自主评价,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再次尝试的欲望。在这方面,我主要运用三种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

1、激发内部动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会自主评价的好处,才会促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些同学之所以学习成绩优秀,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发言、勇于表现;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别人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自己以及学会探究事物规律的正确方法,扩展创造未来的力量。”

2、创设和谐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回答了问题,又懂得怎样审视自己结论的对与错,学会反思。

3、鼓励自主评价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应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用成功感作为催化剂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指导评价方法

要让学生正确参与评价,促进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评价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1、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评价是让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评价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口服心服。

2、一分为二,客观评价事物总是存在着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指导评价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客观地评判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正视存在的缺点,对他人、对自己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在促进他人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调控评价过程

自主评价旨在引导学生依据理性要求,客观地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保证自主评价能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中要适时适度地做好调控工作。

1、及时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同学们做出评价,教师则运用激励性语言引评,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把握课堂自主评价的一般策略。

2、延时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开放性话题或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后,我往往采用延时评价策略,通过调控,暂时延缓评价,使学生能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诱发新颖而有意义的独特想法。

四、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敢于表达。

1、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才能增长鉴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课堂上,当学生在做出评价时,教师应认真倾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发言的同学。当同学讲得好时,给予肯定,鼓掌表示赞扬;当同学讲得不好时,不要取笑别人,要学会分析原因,从中得到启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扬清激浊,防微杜渐,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与习惯。

篇6

——“教科研标兵”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一腔热情,一份执着,一路汗水,一路歌声!

这样总结她13年的教研历程最合适不过。**,在初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2006年调入教研室担任初中语文教研员,一干就是13年。离开学校前,老校长叮嘱她,“教研室并不轻松,去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走进教研室她带着一腔热情!

历练:打铁还需自身硬

进入角色后她才懂得,教研员是师之师,肩负的是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自己尽管有十来年的教学经验,但理论知识缺乏,教学指导中怎能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仅仅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不行,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她从深研教材入手,那时候语文教材正是新人教版和苏教版交替时期,为了搞清教材编写体例,领悟编写理念,她常常扎在两个版本12册教材整整一桌子书里,两套教材区别在哪里?教学重点怎么定位?为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她常常深入课堂听课、自己下手备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几年下来,光听课笔记就写了50多本,而且做到了即听即评。作为教研员,在渭南市举行的阳光师训送教活动中担任主持、评课,受到各级好评。2008年,她被评为渭南市优秀教研员。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她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011年,适逢陕西省教育厅庆祝建党90周年论文、作文大赛,她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认真准备,积极投稿,结果她的论文《取其精华 以小见大》成为省教育厅奖励的5名特等奖之一。这让她对自己平凡的教研工作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顺利通过了渭南市教学能手的评选。2012年,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角逐,对她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但困难是挡不住一路高歌的人,除了正常的教研活动外,她连业余时间都用来查找资料、深挖教材、钻研教法,争取把每节课都备成精品,指定参赛的几本教材都被她翻得吊页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研员的岗位上,她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此间,担任了6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渭南市阅卷组组长。近年来有近10篇文章获奖或发表。2016年被市局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引领:万紫千红胜独秀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排头兵,一个人走得再快不是目的,而是要带领整个队伍前行。让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这得从培养骨干入手。她是这样做的,一方面通过活动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举行语文教师朗诵赛、下水作文、同课异构、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形式以全员参与与以点带面相结合,既激发了教师竞技的兴趣,又实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使一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发现好的苗子重点培养。她大胆推荐教学新秀李侠、冯海燕等承担渭南市阳光师训、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增长见识,历练教学技艺,连续6年来共引领推荐出5名省级教学能手,使语文成为韩城市初中省级教学能手最多的学科。每次送教或者示范课前,她都要深入学校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帮他们深入解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准确把握学情、甚至推敲课堂语言,将教学设计精打细磨,通过试听、磨课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帮助教学新秀更快的成长。为了更精准的指导教学,近年来她运用考试系统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检测成绩,将各校本学科学情、教情了然于胸,同时深入学校教研组,与任课教师面对面分析得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措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既有一个全面宏观的了解,又在细节和薄弱处有清醒的认识,去年开学初,在芝川初中的教研会上听了她的详细分析,杜永军老师感激地说:“太好了,我正为不知道从何抓起发愁呢,现在方向明确了!”2017年我市作为实验区率先使用教育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面对全新的编写体例、先进的编写理念、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如何引领教师们转变观、快速成长成为当务之急,她深知肩负的重任,在参加国家级中,认真记写笔记,边听边全程录音,回来后结合教材反复学习、琢磨专家的报告内容,领会部编教材精髓,同时通过听课、走访,对我市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2018年暑期为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做了部编教材培训,其中有理论引领,又联系课例,教师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作为教研员还要有全局观,平时只要组织全市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她从不就课评课,而是要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介绍新的理念和做法,在点滴的渗透和交流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服务:甘洒热血化清泉

篇7

一、究其“因”

1.教材未贯通

教材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技能的凭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进行。现今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直是实行“两纲两本”的政策,即中学、小学各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小学根据各自的《语文教学大纲》编写语文教材。就拿苏教版张庆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和苏教版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来说,张氏教材突出“新、实、科、简、美”,洪氏教材则以“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独树一帜,两者风格迥然不同。并且在内容方面,无论是体例、形式,还是知识能力链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能力的,初中还得从头开始;而有些小学语文反复强化的习惯到中学却消失了。这些都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过渡、衔接。

2.教法未贯通

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教法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中小学衔接的困难。相对内容而言,小学教师上课更注重形式,存在信息量不大的问题。而中学课时紧张,面临中考的升学压力,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由于信息量膨胀,导致“消化不良”,原先走得好好的,现在步子就慢了渐渐掉队了,有些甚至根本不会走了。

3.评价未贯通

现行语文课程评价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断裂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考试无论是考试的题型、题类,还是具体的考试内容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解题思路与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如,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要求:5、6年级要求:“听他人说话耐心认真,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初中语文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中考的答题规范,则要求学生:“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尽管这是由语文教学的阶段性、层次性特点所决定的。但在小初之间,考试的跳跃已经远远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增长速度。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是一种启蒙教育,其考试应该是调查性的,而中学语文教育是典型的基础教育,其考试应是诊断性的。所以,由于小学、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评价的差异,出现学生到初中后语文教学成绩与小学的成绩相比出现“陡降”的现象便不难解释了。

二、寻其“法”

针对中小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现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教材教法的链接与贯通

尽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制定过程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是相承的,但无论是体例、形式,还是知识能力链上都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而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有意识地向小学教材延伸。预先准备一些较为简短浅显的同体文章或语段作为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在感性认识之后,理性分析文章,这样使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得以贯通。

2.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毋庸质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沟通,也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联系与沟通也极为重要。无论中学语文教师还是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阅读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图书、报纸,不要中学的不看小学的,小学的不看中学的,生生地将中小学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人为制造鸿沟。除此之外,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有专题地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互相熟悉对方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内容、方式等,这样全方位的交流沟通定会减少中小学语文在衔接上存在的教法问题,必定会使中小语文教学衔接的“接力棒”接得更好。

3.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过渡和融通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除了在教材上衔接贯通、教学上联系沟通外,关键还是要落到学生学习的融通上。一进入初中,就要把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教给他们自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为最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目标增加后劲。

虽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但究其因、寻其法之后,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直面现实,拿出切实的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能将中小语文教学衔接的这个“接力棒”传好、接好,真正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薛永娟.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科教文汇,2007(05).

篇8

摘 要:网络教研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在课堂准备阶段通过阅读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料,有利于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多媒体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认知工具。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联网;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有着什么样的教学优势。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对网络教学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网络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学习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学习素材需要师生合作去发掘利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烈。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对语文课堂会更加的感兴趣。多媒体将声音、画面和集体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初中课文中有《三峡》一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三峡的画面,学生就会被优美的画面所吸引,在学习过程中就对文言文不再惧怕。再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去分析,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积极主动的去搜集资料,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总结,最终获得理性系统的知识。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课堂开始老师一般会去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以及关于作者的相关介绍。在网络教研的帮助下,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在课前学习这部分知识,这就为课堂节约了很多教学时间,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加深印象,扎实学习基础。例如,在学习鲁迅的过程中,关于鲁迅故乡的相关知识就值得学生去研究分析,可以全面的分析绍兴的发展变化。在学习音乐巨匠贝多芬的时候,对贝多芬的成长历程以及创作思维。对于课后作业同样可以交给学生通过网络,整理自己的观点意见。利用网络学生可以在课后给老师发邮箱,进行交流,增长知识。

二、网络教学让教师轻松自如

网络教研的使用有利于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教学的内容,目标,作业等等,教师可以到学生自己的计算机上,可以给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在网络的帮助下,初中语文教师之所以会变得轻松自如,是因为教师有了更多的参考资料来源,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会更加清晰,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例如,在初中作文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材料,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比较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范文,让学生们进行赏析研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之后,再让孩子们进入到写作的具体实践中,这样有利于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恐惧,可以按时高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可以将孩子们优美的片段和相对较差的文章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孩子们,进行对比讲评,孩子们可以自由的赏析,发表意见,提出修正的观点建议。甚至可以发表在论坛中,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网络中,孩子们可以轻松的提出问题,免除了见到教师的恐惧心理。这样的初中语文学习课堂就不仅仅局限在了课内的45分钟,课外也成了学生们学习的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

三、网络教学让师生平等交流

初中的孩子们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的指导就不可能涉及到学生问题的方方面。在网络教学中给师生创建了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会有综合性的学习,其中有关于“观察自然”的阅读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学习,逐步让孩子们学着去写关于自然的句子和文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对搜集的感性资料进行进一步完善,在加深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和阅读欲望,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网络教研中,网络教学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有一定的交互性和选择性,在感受自然的教学中,在学生获得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就要让孩子们进行总结思考,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将文字性的表述发表在网上,供别人阅读评价。这样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孩子们从封闭的学习过程中挣脱出来,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更加的开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网络教研对初中语文教学有很强的优势,同时也有让人担忧的部分。互联中的资料多种多样,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初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健康的信息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就会相对的减少,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模范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这就会降低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情感动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日后的践教学中进一步的完善提升。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的各项生活活动都要以来互联网,网络教研中的初中语文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稳步上升。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挖掘网络教育的优势,增加初中语文课堂的内容,为初中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积极面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专业化;教师队伍;新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中学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

一、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涵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优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依托,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前提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专业修养,掌握规律,培养专业精神,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这是教师岗位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单单是文凭的提高,学历和能力不能划等号,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最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各科课程的前提,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语文教师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靳健指出:“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提升言语水平、思维水平、美感水平、教学水平、专业态度与自主意识,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不但需要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提升语文素养的行动,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文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理解力层次。语文中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精致优美的语言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特色,语文教师专业化内容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教育理论知识,不但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还应关注学生,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具有实践与探索的精神,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要从语文学科内容出发,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情境,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成。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语文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

1.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进行整体规划、构建成长的桥梁

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制订培训规划,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提出了“合格、骨干、名师”三个发展层次,三年成为合格教师,五年成为骨干教师,十年形成风格,打造名师。制订合理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要求,融入集体,迅速适应教学环境,督促中级教师不断进取,敢于创新,争取成为有独特教学风格的语文教学名师。这个规划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架设了成长的桥梁,是语文教师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的不断完善过程,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超越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轨迹。

2.读书学习,研究探讨,内外兼修

语文教师通过“读书、思考、研讨”,增长专业智慧,提高语文素养。首先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要广泛涉猎、互相推荐,营造出读书氛围。经典名著和流行读本;文学作品和哲学教育书籍;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各个领域的精髓理论,都是阅读的范畴。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成为语文科组读书日常习惯。其次,在进行读书活动中,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勤于探讨,加深了读后思考。通过读书沙龙,分享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体验。大家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就文学等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3.立足课堂教学,构建成长的舞台

对新教材深入研究,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数。打破过去每课必讲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选取重点精讲,延伸、补充教材的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师发挥自己特长,精心创设活动情境,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把传授性教学与探究性合作教学相结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心设计组织讲评,热心辅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综合性较强,课堂上要体现语文的文字美和艺术美,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精细化和人文化。

4.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教务处―语文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合理的语文教研制度是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保障,学校依托课程改革机构,成立研究小组,展开课题研究,借助互联网开展教研活动,明确各级职责,各责任部门互相督促,开展学科研究活动。加强骨干教师对语文教研活动的领导作用。学校领导对语文教研活动要重视,想办法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中,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并且对校本教研活动加强管理和策划,搞好教研组建设,构建共享平台。教研组是语文教研活动的主要承载者。发挥它们的引导作用,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集中备课、教学反思等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视课后调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和学习培训,同时还需要建立系统的评价制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教研活动是资源共享的学习活动,活动要体现主体合作精神,教研活动过程就是探索和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是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合作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教师,由于经历和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相同的看法。研训活动教研员要尊重教师主体,尊重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合作式学习,共享劳动成果,通过合理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适应新课程改革,实现专业化发展。读书学习,研究探讨,内外兼修,立足课堂教学,构建成长的舞台,积极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卫春兵.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硅谷,2011(6).

篇10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深入课堂,及时调研,关注常态语文教学,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逐步摸索出适应新教材,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

2.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课”、“上课”、“课后练习”等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优化组合,注重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形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通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通过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拟定由周正高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深入学习,提升素养

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教师要有较强的教科意识,积极参加各种教科活动,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向专家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不断完善教育理论。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有关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经常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让教师沐浴书香,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与文化积淀。

2.努力实践,稳步提高

(1)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

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教学指南。通过对话争辩、思维碰撞,群策群力,让教师的教学有章有法,有规有矩。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要做有心人,用情、用心施教,用自己的智慧使课堂变得有序而生动!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织全体老师利用校本研训时间认真学习“构筑理想课堂”的理论,学习研读“名师课堂实录”,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

骨干教师是课题研究的排头兵,本学期将组织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内容为“说课——上课——评课”。并以此为契机,鼓励每位教师经历“研究——反思——再研究”的过程。

(4)开展“构建理想课堂”课题研讨活动

认真严密地组织课题组教师“构筑理想课堂”汇报课比赛活动,以促进课题组每位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以此活动作为推进课题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探索提炼构筑理想课堂的策略,形成本校的课题研究特色。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各备课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内容。

3.确定本学期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的方案

4.召开第一次教研组会议,由本人进行第一次教研讲座。

6.检查督促备课组按时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做好流程记载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7.参加县初中语数外课堂教学模式展示暨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活动

8.新调入我校教师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和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9.配合政教处做好推普工作。

十月份:

1.召开教研组会议

2.按照学校要求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4.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县级预赛)

5.组织教师参加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6.参加实验中学教学开放周活动

7.参加全县“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伊山初中)

8.八年级作文教学研讨活动

9.“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活动

十一月份:

1.根据学校安排做好期中考试的拟题和评卷工作。

2.召开教研组会议,并对9、10月份的教学常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上交教务处。

3.组织参加市读写大赛暨省作文大赛

4.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

5.各班分别组织学生撰写“好书共读”的演讲稿,先分班进行比赛,每个班级选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

6.接受初中教学视导暨教学过程监控

十二月份:

1.参加“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推进现场会

2.安排适当时间全校进行“好书共读”的演讲比赛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和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

4.开展 “我的课堂、我的反思、我的认识、我的建议”为核心内容的互动式“4w”活动(校级、网片级)

一月份:

1.撰写教学总结和论文。

2.期末资料整理、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