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 网络运用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86—01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门新的以教育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用网络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用网络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奠定其终生学习的基础,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 地理文字信息的讲授

地理文字信息讲授法是地理教学的通用方法,是地理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给学生们传授地理知识的方法,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地理讲述法和地理讲解法两种基本类型。而这两种方法,教师都可以通过与电脑网络结合的方法进行讲授。在讲授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地理知识的属性不同,选用不同的内容,将它们输入学校局域网络或本课程局域网络中,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进入这些系统,学习这部分地理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师呈现的教学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和记忆后,教师再通过输入内容后的相关问答以当堂测验或课后测验等方式进行不断巩固和检查,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扩展学生学习时间,加深学习效果。教师在实施地理文字信息讲授法时,讲授内容应力求准确、生动、形象、简洁、精练,要吸引人,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多查、多了解。另外,巩固和测验结果要尽可能保密,只让学生本人知道并在其后给予反馈。

二 地理图片信息的讲授

从网络上能够搜索到不同题材的地理图片,这些图片不仅包括自然的地理现象,也要包括人文等不同题材的图片,搜集它们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注释,使其系列化,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做到信息量大、吸引性强、说服力好。当一张图片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让学生们严格按一定的步骤去看图片,学习图片。首先,要看出图片提出的相应问题;其次,要把图片中相关的知识关系找出;最后,要尽可能找出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识别昼半球和夜半球,怎样找到太阳的直射点,怎样认识某一地的地方时刻,怎样比较几个地方的早晚了。从这三方面下手,学生们就不会无从下手,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同样也不会发愁。学生们也喜欢看图片,了解图片,但大量的不同内容的图片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得到并充实他们。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知识点。同时,这也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得愉快,记得扎实,理所当然地愿意深入学习,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三 地理视频的讲授

地理视频、音像资料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们比较形象、直观,信息包含量较大,学生也比较喜欢,但这类教学材料不容易搜集到,而且内容也各种各样,所以可以把网络地理视频教学作为一个辅助工具。

四 地图的讲解

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不只是从中简简单单地获得地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很有意义。

现在很多搜索媒介,如百度搜索、谷歌搜索等都有地图搜索功能,如果能对这些媒介进行深入学习,那学生的地图知识将会有很大改善。以百度搜索为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浏览想要知道的地理位置,可以全屏尽情浏览,还可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在地图上拖拽出截图框进行截图,将图片保存至本地电脑。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百度地图提供的公交方案查询、公交线路查询和地铁专题图三种途径满足生活中的公交出行需求。更有利的是学生在使用百度地图服务时,不仅能看到普通的电子地图,还可以看到三维地图,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在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地图的习惯,提高使用地图的技能,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课堂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博奥的内涵,它能够吞吐日月、包蕴万物,所以地理教师都应努力尝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地图与图表资源,使得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深入。

五 地理教学网页的设计

电脑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和研究的工具,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地理教学资源库为依托,利用不同的软件工具,采取自己建立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建成适宜于地理教学的网页。这其中,学习资源的建设应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关注网络所带来的独特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对网络的态度。教师可以先用Word等软件制成电子文档,对其进行修改、整理,再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成多媒体课件,最后用FrontPage等软件制成网页,对学生进行讲解。地理教学网页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明确主题,利用不同的软件来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指导学生对教学网站进行访问并阅读以掌握基础,进入网站的“自我测试”等环节自主完成相应的知识测验,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的不同来查阅相关资料,以期得到提升。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地理思维的独创性和地理素养的体现等评价可以提高到一定层面,这些都是今后地理教学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整合

初中地理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多角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常使用计算机与投影仪搭配进行教学,这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以便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整合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课程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多角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合理地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整合,应该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地理提出了: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创新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自主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这便要求老师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广泛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内容时,老师则可以合理地将5.12汶川大地震的内容适当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搜集关于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以及地震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受伤人员救助策略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设备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地震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地震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地震之后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救助受伤人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置设计,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由于大部分初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地理课程中,能够为学生直观呈现地理知识,从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初中地理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而这也正是学生头痛的部分内容,常常让学生感到记忆困难。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有效整合起来,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合理地将地理课本教学知识转化为印象和图片,对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时,老师便可以借助网络设备,下载更多关于澳大利亚人们日常生活的图片,以及养羊业发展的资料,如:聪明的澳大利亚人还利用羊作出了绵羊油、羊毛被、羊毛毯等各种各样的分类产品,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澳大利亚人的正常生活。

再如:在学习“中东”内容的关于“丰富的石油资源”时,老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搜集更多关于中东石油资源的图片和资料,以及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这些石油资源给中东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灾难,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中东地区的发展情况。

(三)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丰富地理学习资源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电子教材内容。但是,在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并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电子教材,这便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建立地理资源数字化素材库。此外,初中地理老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素质,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与声音的处理,自主完成地理课程的制作。因此,教师便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不断丰富地理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降水的季节变化”内容时,老师可利用课前时间制作完善的电子教案,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的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以及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综上所述,为使学生能适应时代迅猛发展、知识快速更新、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有效整合,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寓教于乐,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篇4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一、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其成效的大小不仅跟自身因素的高低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跟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关,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

(一)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很多初级中学来说,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初中来说,眼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缺少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也缺少必备的现代多媒体信息设备用于改善教学质量,对于这些学校来说,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尚且没有足够的条件保证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地理的教学只能依靠地理老师的嘴巴进行口头传授以及双手的粉笔描写了。即使是具备多媒体信息设备的学校,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也会出于认为地理是不重要的学科这样的观点,而并不使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落后,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地理老师来讲,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要么是死记硬背地理老师教授的概念和理论,要么是大量练习地理老师给出的试卷,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给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更加地感到地理学习的恐惧,更无从谈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观念陈旧落后,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由于地理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而言,在地位上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加之初中的地理课程又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学习的内容要点既包括天文现象、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又包括人文社会现象,并且在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那些习惯运用逻辑思维的男学生来言,地理的学习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和枯燥乏味的事情,上课的时候他们难以提起兴趣认真听讲,下课后也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业。

二、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之风愈演愈烈,《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全新的发展机遇。为解决上述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们对于初中地理的热爱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激情,寻求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络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早已经到来,初中学生们大多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过了老师,老师可以查询到的知识他们可以查询到,老师查询不到的知识他们也可以查询到。因而,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一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点时候,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地球自转的模拟画面和动态图画展示给学生们,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地球自转的动态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动手

现代教育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认为,单凭学生靠脑子记忆知识的效果是很小的,学生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容易忘记;记住的,也容易忘记;但是自己动手实践过的,却是不容易忘记的,因而,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中地理的学习同样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比如,地理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人文地理中关于“印度”一节的知识点时,可以模拟一个具体情境,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担任印度、中国、英国的代言人,分别向台下的同学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交通、语言、人口、风俗、风景等方面的ppt,动员台下的同学到自己所代言的国家参观访问和旅游,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仅学到了关于各个国家的知识点,还在这种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地理的学习要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地理世界的神奇

初中地理是一门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其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们提高对于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诱发他们掌握这部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自然地理中关于“气温”一节的知识点前,地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诸如“台北的纬度比广州的高,但是为什么台北的冬天比广州的冬天暖和?”“为什么台湾水果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由此很容易因势利导地讲述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大背景下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老师们就要从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生活教学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教学

本文针对学生地理基础差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的整合,使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已基本填上空白,为他们较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扫清了障碍,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升气流常天气情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1.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1.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

总之,在教学中涉及到初中数、理、化、生的有关知识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整合初中的有关内容,而不是将高中地理课上成初中数、理、化和生物课。有的班级基础较好稍作复习即可;有的班级则需要对某个问题加以详尽讲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怎样才知道学生的相关知识是否欠缺呢?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提问法,即对有关内容设问,如果答得不好则说明基础较差,需要复习;二是“反馈法”,通过对学生练习的批改,可以知道他们哪些内容不懂,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叙述法”:设计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叙述一遍,可以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然后对症下药。

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未听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②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③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先进的电教设备,包括网络系统、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等,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3.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从开学第一天至今,我几乎每堂课都使用这套设备,认真制作了课件用于教学中。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假如没有这套设备,我不可能有时间来复量的初中地理知识。

篇7

一、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优化实验教学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很多,无论是电学、力学,还是光学,其中的理论知识都与实验紧密相关.大量的实验,就需要种类繁多、数量众多的实验器材,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仪器,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高.此外,有些初中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合为学生演示或者在实验室中操作,还有些实验对条件的要求很高,难以达成.对此,学校可以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优化实验教学条件.网络虚拟实验室不同于真实的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随时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构建出实验器材和实验平台等,然后利用这些虚拟的器材完成各种实验操作.在网络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不但可以完成各类复杂实验条件的构建,还能有效避免实验中存在的危险,从而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此外,在实际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经常会出现学生不小心打破实验仪器的情况,而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则完全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只需必要的系统维护就可以,能够降低实验教学的成本.

二、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物理都是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一门学科,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知识都很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因为各种困难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虚拟实验室是以网络为基础构建的,而初中生大多对网络有很大的兴趣,能在实验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与传统的实验室相比,网络虚拟实验室能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对于一些条件苛刻的实验,网络虚拟实验室也能完美构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有一个马德堡半球实验,现实中教师是没有条件为学生演示的,但是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师可以将实验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实验过程十分清晰.教师可以逐渐增加半球两边马匹的数量,让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这样有趣的实验场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三、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知识理解难度很大,实际的实验教学也无法直观地表现出来.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常常出现一些理解上的问题.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电学知识时,由于电流看不见,也没法通过触摸来感受,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电流也只是流通于导线中,学生无法直观地判断电流的流向、大小等,理解起来自然存在较大的难度.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实验系统能将电流用高亮的线条显示出来,并通过放慢流通速度的方法,让学生看清电流的流向,还能模拟出相关的画面,让学生了解电子在导线内部的移动,并形象地表现出电阻的存在.

四、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网络数据;应用

一、前言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更具多元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师的共识。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运用,特别是在教学上方法的改进等,都有进行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也通过实际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互联网上也有非常多的历史知识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辅助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网络数据之间的联系

第一,网络数据能够拓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外延,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能够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让自身的教学更具备多元性。因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课程的教学为主,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课本当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以及教材本身的设计状况均有重要的联系。很多初中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很多历史教师都没有办法加入更多的知识外延,导致学生没有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资源。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当中运用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积极性。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通过网络数据的多元性连接,提升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历史事件,以及从历史当中学习到更多智慧。对于学生而言,历史事件是相对陌生的,因为并不是在他们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的,不过学习历史却能够让学生提升个人的智慧和拓展他们的阅历。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好地把握多元化的网络数据,特别是从网络上撷取有关的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能够发挥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对于学生而言,多元化的网络数据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过程中产生生疏的感觉,能够让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作用,发挥到更加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所以,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且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也能够切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的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获得更多积极效果。

三、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对历史课程的教学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尤其是很多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历史事件,帮助他们记住并且理解一些具体的历史事实。但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课时相对较短,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更好的把握住调动学生气氛和积极性的关键要素。此外,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知识量相对较大,而课时较少,许多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是不利于初中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有一些初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了解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课程所提供的知识量相对较少,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热情。因此,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到基础的历史知识,这对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第二,初中历史课程对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应用较少,很多教师仍然是针对教材中所提出的内容进行传输和教学,而并没有真正满足学生拓展自身知识面的需求,特别是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一般仅局限于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而且信息化程度较低,也反过来降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教学效率,没有发挥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从当前的状况上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地运用多元化的数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性的气氛,让初中学生真正能够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需求,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历史知识当中的精华。

四、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路径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行为而言,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真正地推动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结合当前实际,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二者结合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采用多种媒体数据支持初中课程的教学。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运用当前网络资源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从多种载体的媒体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课程的认知,尤其是帮助初中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到当前与初中历史课本相结合的一些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热爱历史课程学习的信心。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更加简短,但是却能全面介绍到具体历史事件的资料,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利用网络数据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应该采用不同网络数据之间的差异,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多样化。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利用网络数据当中的配乐以及一些图片等资源的结合,然后学生在更加生动的历史氛围当中进行历史场景还原,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到历史事件对于民族国家、个人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用心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第三,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需要从网络的平台上面创造一些互动性的机会,利用网络数据传播的及时性,让学生能够以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讨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等多种渠道,如利用移动的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互动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探讨历史课题,从而让历史知识和历史探讨的行为都能够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上。

五、结束语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当前的日常教学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从多媒体数据资源以及多元化的数据传输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推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只有善于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多管齐下,调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的历史课程学习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为他们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峰.浅谈教师教学反思与后记的内涵要点[J].亚太教育,2015,(30):213.

[2]黎青.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6,(02):108.

篇9

关键词:地理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信息技术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而且,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整合,恰好能够带来地理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有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中,文字内容多,教学模型少,很难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也不容易让学生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理解透彻。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把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古语也恰恰说明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在地理、地形、地貌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种地形进行案例搜集,为学生呈现出南方丘陵、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多种地形的图片。学生面对这些生动的图片,必然会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此时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程度的启发与解答,这样的教学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信息技术把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信息化技术引入,首先能让课堂的知识含量得到大面积的扩充,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知识将不仅仅局限在文字性的书本上,学生能够有机会通过信息化技术了解到地理最新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学生自己在课下的资料搜集,如上网搜索、查阅国家地理杂志等相关刊物,为个性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我的教学课堂上,曾经有学生对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提问甚至会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解范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单独与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个别答疑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出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样化的内容,地理学科恰好需要结合恰当的图片对比,生动的动画演示提供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太阳公转与自传的教学中,三维的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了解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与运动轨迹,易于理解并且便于记忆。除此之外,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中,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后作业的批复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常常在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的试题中出现混淆。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网络上的三维制作软件,为学生展示不同角度的等高线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观看三维模型演示,可以准确地从等高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出什么是山谷地形,什么是山脊地形。信息化技术与地理课堂的整合,使学生理解快,作业完成情况优,学习效率高。

四、信息技术为因材施教打开全新的局面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点不尽相同。传统的班级教学为了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使个别化的辅导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个别辅导带来全新的尝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更充分的准备,以方便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个别疑问。在中学地理授课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的资料搜集和讨论,形成讨论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控制电脑,主动发言讨论,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课后内容的回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电子试题进行分门别类,制作地理试题知识题库,并且实现网络共享。由于课件与试题已经按照不同的知识点来分类,学生在课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课后练习,实现知识的完全消化吸收。

五、信息技术可以与网络接轨,方便资源共享

优秀的教学资源应该实现充分交流学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共同进步。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备课资料、授课多媒体、学生作业情况等内容和其他学校的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这不仅使老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得到及时的扩充,而且可以缩短备课时间,扩充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同一个地区的学校,甚至更广阔的范围,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教学平台,把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集中分类,教师们共同学习,共同把最生动形象的资源分享给各自的学生,这对实现教学资源的均衡颇有益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能让课堂教学生动多彩,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但是切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的根本内容,不可以本末倒置,信息技术仅仅应该是教师授予学生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内容。在新课改的普及过程中,已经有无数教育界的专家和一线教师为教育课堂与信息化的结合付出心血,与此同时,网络上的地理教学平台也已经初步建立。相信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课堂结合的广泛普及,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界将会悄然改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初中地理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10

学生负担过重是困扰教育多年的顽症,它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使新世纪的人才过早地背起了沉重的包袱。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颁发了不少文件;大小报刊频频呼吁,刊登了不少文章;小学升初中也取消了统一考试而改为就近入学等等。这些措施,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再次提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将其确定为改革试点十大任务之一。可见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一个优质、高效的学习氛围,是新时期教育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现实教育弊端,提高国民素质以及适应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减负不是单纯的减轻书包重量、减少作业量,而是要顺着学生的心理,培养、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各种适合的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磨练他们的性格,为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教育形成决策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本着在微课资源的支持下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家庭作业效率的思想,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策论,为地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对于加深教师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严峻性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推动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或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Penrose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究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正式提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多个地区的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教师也在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反思,不断归纳总结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如推出“信息化教学专题”“精彩导入”“合作学习”“情景探究教学”等专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利用微课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的研究,从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微课程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这一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这将依赖一线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掌握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普通中学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差异和课业负担,以供参考借鉴。

(2)把握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对调查的资料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掌握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通过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教师教学现状及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制定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4)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通过对前期获取的资料整合,地理老师集体研究探索借助微课资源如何优化课堂和课后教学,为学校的地理教学提供决策性的指导依据和对策方案。

2、研究内容:

(1)分析学生地理课业中负担问题出现的成因。

按本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外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各两个班)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了解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在观察了解本校初中地理老师的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的同时发现问题。

(3)提出具体的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与方案,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制定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3、研究对象: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选定的实验班级(初一2班)和教师(罗志欣)M行实验验证,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状况,比对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的转变,再进一步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4、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