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有效催收;效力认定;时效补救

如何以高效、简便、经济的非诉讼方式保全银行催收的证据,确保银行完成有效的催收,无疑是一个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问题。

A银行针对客户张某逾期偿还信用卡透支本息的行为,2006至2007年间多次发出催收信函无果,于2008年向法院提讼,要求张某归还欠款本息。张某辩称从未收到过A银行的催收信息,且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由于A银行业务经办人员频繁更换且均是电话或上门的方式催收,无法提供催收记录,更无法证明其对张某实施过有效的催收。法院最终认定该笔债权已过诉讼时效,未支持A银行的主张。

本案中A银行已经意识到债务到期之后,要进行及时催收,及时催收是保障诉讼时效权利,实现债权的重要途径。但是,A银行催收的方式存在瑕疵,未能保留有效催收“痕迹”,导致无法认定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最终给A银行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见有效催收的重要性。

一、可以灵活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催收的证据进行保全

上述案例对于A银行来说是一个深刻且需要反思的教训,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尴尬、被动”情形,结合司法实务,为最大限度保护银行合法权益, 可以采取:

1.直接送达,借款人与保证人签收。如果借款人外出,则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也可以视为借款人签收。银行催收工作中,往往会发生借款人不在家,而直接将催收函贴在借款人门上或交给第三人的情况。此时,很有可能被借款人“反咬一口”,认为催收人的行为侵害了其隐私权,要求催收人承担赔偿责任,这样一来不仅催收工作没完成,反而承担责任。因此,直接送达时,不应将催收函或通知书贴于借款人门上或交予第三人。

2.电话、短信催收。对于催收的形式,在书面催收通知无法送达借款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话催收或者短信催收等方式,不过我行应当有证据证明,电话催收或者短信催收确实及于借款人。电话催收的,在催收档案中详细记录电话催收的时间、电话接听的状态以及借款人的应答信息等,使用高质量的录音设备对催收过程进行录音。短信催收的,银行应及时向运营商提出申请,调取短信记录,这里第三方提供的有短信内容的记录是重要的证据。否则,法院可能会对催收的效力不予认可。

这里特别提示,电子邮件催收能否作为证据使用。B银行针对客户贷款逾期的实际情况向客户进行了多次催收,碍于与保证人的合作关系,没有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来,合作关系恶化,银行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抗辩已经超过保证期间,保证责任免除。B银行对催收工作梳理后发现,在保证期间内,向借款人发过一封催收电子邮件,经法院审理,认为无法确认电子邮箱为保证人所有,进一步无法确认B银行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进行过催收。

结合本案例,笔者认为,鉴于电子邮箱注册的随意性,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邮箱为债务人所有的情况下,不应通过电子邮件催收的方式进行催收。

3.特快专递催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特快专递催收曾于2003年答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债权人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向保证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在债权人能够提供特快专递邮件存根及内容的情况下,除非保证人有相反证据债权人所提供的证据,应当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了权利。但此时,须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准确填写被催收人名称及地址。若出现错误填写的情形,诉讼中,被催收人很有可能该催收不是对其做出为由进行抗辩。第二,特快专递详情单详细上要有明确主张债权的意思表示。否则,被催收人可能以收到的信件为不是具有催收性质的文件进行抗辩。第三,注意留存快递公司交付的邮寄凭证,以避免发生诉讼中“空口无凭”的尴尬局面。

4.公证催收。包括邮寄公证催收与上门公证催收。以上门公证催收为例,公证员同银行工作人员一道到借款人或者担保人处,公证员监督银行工作人员将贷款催收通知书递交给借款人或者担保人,在此基础上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鉴于该种催收方式需要花费一定物力,银行催收工作中,不被广泛使用。但该种催收方式,证明力较强,应作为银行催收证据保全的一种重要方式。

5.通过督促程序予以催收。所谓督促程序是指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债权人清偿债务一种程序。此种方式既简便、高效,又经济。

6.诉讼或强制执行。这两种催收方式是银行金融债权强有力的保障,也是相关人员保护自己的“一把伞”。前四种催收方式目的均是为“保全诉讼时效”,为提讼或强制执行做准备。

二、灵活采取有效措施对诉讼时效进行补救

由于银行贷款客户及信用卡客户较多,内部岗位调整比较频繁,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经办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不免出现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形。此时,需要马上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在实践操作中,可以灵活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银行与借款人或信用卡透支人重新达成还款协议。达成协议后银行与借款人或信用卡透支人对原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了重新确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的还款协议是否应当受法律保护问题的批复》(法复[1997]4 号)的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方式最为直接有效,不过需要借款人积极配合,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催收技巧。

2.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或盖章。《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 年第7 号])规定,在贷款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借款人又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视为对旧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但该效力并不及于保证人。

篇2

在二十世纪当中,随着我国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已经不仅仅的停留在一些奢侈品上了,更多的人将目光已经放在了精神的追求上,然而旅游行业的出现,就是对于精神最好的追求,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这一行业,我国的旅游管理行业也发展的越来越壮大。

二、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旅游管理的体制较为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落后,在我国的很多景区当中出现了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在一个景区的管理当中,经常出现一个区域有多个管理者的现象。这就会严重的导致管理反面的混乱,这种管理方式会缺乏管理上的统一性,也就是较为落后的管理方式,笔者在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在这方面对一些景区进行重新的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建设。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太过雷同

现如今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非常壮大,但是在发展发展当中还是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大多数旅游区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雷同,这种设计和管理上的雷同会导致游客在参观过旅游景点之后对于景点没有过多的印象和过多的记忆,因为旅游景点之间互相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往往存在着雷同。

(三)旅游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在不断的进步着,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薄弱,例如旅游景点当中的一些污水处理环节和道路交通等建设都不够完善。现如今旅游行业有关部门很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影响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是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旅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旅游业管理制度不完善,这种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给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这种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够为旅游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和长远计划。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于落后,现如今我国的旅游产业一般都是多偏向于经济效益,则忽视了社会效益。

三、缓解我国旅游管理困境的应对方法

(一)由明确的行政主体实施统一的旅游管理

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旅游管理行业当中,有关部门将市场化的竞争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行政意义上来看,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前景和开拓的空间。因为旅游管理行业当中通常会存在资金不足,资金运转出现问题等现象,所以明确自身的管理制度,并对其实施行政旅游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应用多种行政手段以加大旅游行政监督与处罚的力度

在旅游行业当中,加强对于旅游行业进行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旅游区域存在着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游客通常在经过旅游景点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将垃圾扔到了地上,这种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为了能够保证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笔者在此建议要加强对于旅游景区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加大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

(三)不断推进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现如今我国各地的旅游项目已经发展的非常壮大,笔者认为只有不断的推进和扩大我国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才能够为我国未来的旅游业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旅游产业的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如何才能够保证旅游景点能够接纳更多的游客,来保证旅游行业获取更多的利益。

(四)拓宽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途径

为了能够让旅游行业发展的更好,对于现有旅游项目进行扩建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如今旅游行业很多都存在旅游范围小的问题,为了能够更满足于游客的需求,笔者建议增加旅游区域的各种项目,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让项目建设获得更多的利益。

(五)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以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从事旅游行业首先就是需要遵守我国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严格并且落实《旅行社管理条例》,在开设旅游行业的一些相关项目时候首先就是需要考虑我国的旅游行业是否可以长期的发展下去。对于一些高档的旅游地区可以开设一些网上服务,实行网上订票,网上在线咨询等服务,这些服务的出现能够更完善旅游行业的发展。

(六)强化旅游企业管理以提升竞争力

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微观的经济运作展示,现如今的旅游行业已经存在着非常大的竞争力,其中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的最根本管理目标,只有将自身的员工管理好才能够更好的管理好旅游区域的一些其他项目。只有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够让企业看起来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束语

篇3

旅游产业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向,致使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随着旅游行业的专业化规模发展,对从事职业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学校在培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时,应该朝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让学生能自如的胜任旅游行业的各个岗位,在提升学校就业率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一)地方导游

地方导游的岗位职责主要是妥善安排当地旅游团的旅游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旅游团在当地风景旅游区食、住、接送和娱乐服务,地方导游必须与其他管理人员达成一致,做好旅游团的各项借贷工作。其次,地方导游必须熟知当地的旅游资源,便于向游客解读景点的背景传闻并及时回答游客的疑问。此外,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地方导游职责范围内的首要问题,为了保护游客安全,地方导游必须在旅游途中,时刻提醒游客的人身、财务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出现游客失踪或者物品遗失,及时与当地警察联系,并积极配合警察的侦查工作,将游客损失降到最低。

(二)全陪导游

根据旅游计划安排,全陪导游负责监督各个接待单位的执行情况以及接待质量以及旅游过程中,各个地区接待社的联络。其次,全陪导游同地方导游一样也要对游客的人身安全、财务安全、日常出行和住宿负责。但与地方导游不同的是,全陪导游,还应承担起旅游市场调研的责任,为进一步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开拓市场的战略部署做好前期准备。

(三)国际领队

国际领队不同于普通的导游,他主要负责海外客源的旅游服务。基于此,国际领队必须具备过硬的外语知识,最好熟知多门外语方便和不同国家游客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国际领队一般负责国外的旅游任务,在出发前除了给旅游团介绍旅游国家的风景习俗之外,还需要提醒游客检查好护照、身份证等重要证件,避免其遗失在家中耽误旅游行程。另外,国家领队需要安排好旅游团得到旅游计划,组织好当地的旅游活动,时刻关注游客的人身安全和物品安全。若是,旅行中出现游客身体不适或者天气因素干扰旅行计划,国际领队必须适时做好旅游计划调整,组织好旅游活动。对游客日常生活的关心,维护旅游团内部的团结,调动好游客的积极性,是国际领队的重要职责,也是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最后,国际领队负责的多半是国外的旅行任务,因此在国外旅游风俗交涉上,一定要游客明白,避免因风俗习惯不同造成的矛盾纠纷。

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的能力培养

(一)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的课程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步步的知识经验积累而来的,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无论从事哪个职业领域方向,都必须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从导游基础着手,对导游法规、导游英语、旅游服务礼仪、旅游心理学和旅游管理学等专业课程、选秀课程进行深入化的学习。此外,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不同,其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也有很大的差距,对此,应鼓励学生课外多多涉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多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风俗、地域地貌。

(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的技能学习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技能才是决定其是否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的能力的评判标准。对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应增强与校外企业的练习,借助学生在外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旅游管理技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与此同时,聘请旅行社的管理人员对学生的旅游管理技能进行培训,纠正其不当的管理行为,为学生今后在旅游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实习经验。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就业问题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市场需求量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人们消费理念已经发生改变,旅游行业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旅游行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学校针对这种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自然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2学生就业意愿低

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存在较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旅游管理类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旅游管理行业对于学生要求较高,使得部分毕业生在求职不顺。再者就是一些毕业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或职业道德等问题,造成学生就业意愿降低。

1.3工作稳定性较差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后,即便顺利进入相关工作岗位,但部分学生无法适应企业需求或不能快速转变角色,入职一段时间后出现跳槽或转入其他行业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对毕业生就业与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力度

健全和完善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机制,需要在就业教育和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学校需要在传授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以后就业所必须具备的就业观念、方式和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通过各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就业培训等服务,同时帮助学生采集就业信息,做好校园招聘工作,使学生能够建立健全科学的职业观和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竞争的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拓宽学生视野并增加知识储备

根据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特点,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帮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做好未来职业教育工作。1)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对其所面临的职业教育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差,理解能力较弱的状态,针对这类问题,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在内容安排上应能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同时还要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在进行此类课程时都能报以积极饱满的热情。2)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实际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了解到的行业知识毕竟有限,对于企业而言,刚毕业的高职生相当于牙牙学语的幼儿,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培养,所要花费的精力巨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应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的发展状况,自己所要面临的岗位职责、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等进行了解。通过教师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尽可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时间,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因无法适应企业要求而进行二次求职的状况发生。

2.3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展开

结合上面提到的内容,校企合作何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与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人才优势,与校外的旅行社、旅游公司进行相互合作,将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派遣到这些公司进行实习,在为校外企业提供人才和劳动力的同时确保这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真正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实际劳动中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在这样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自己从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反思,通过实际操作,找出自己的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和补充。2)与教师而言,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进度派遣部分优秀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和需求,同时了解到企业需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还能很好的帮助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待回到学校教学时,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给学生更深刻全面的指导,确保学生通过学校学习之后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初步要求。3)邀请企业或行业领先人才到高职院校进行授课或交流学习,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企业优秀员工或者行业领先人才进入学校,以交流会或讲座的形式帮助学校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特点。若果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这些优秀人才以兼职教师的形式参与到学校教学活动中,以此帮助学生将教学活动和未来就业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更多更好的关于未来行业发展的知识,尽可能是自己全面发展,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满足旅游市场产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为市场输送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此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调整培养方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红芳.“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8(23):37-38.

[2]高金芳,贺云,段赟.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130.

篇5

[关键词]现代;旅游管理;大数据;服务

随着近些年来游客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各种丰富多样的旅游主题网站、微博、微信等等社交媒体层出不穷,人们在旅游方面生产的数据越来越多。相应的,多种来源收集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也在飞快的发展,在现在旅游管理工作中,大数据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多个方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结合大数据内涵,突出旅游价值

总的来说,所谓大数据就是数量特别庞大的数据资料,不能通过已有的软件工具进行提取、储存、分析、共享等处理的复杂数据的集合。而对于旅游业来说,其核心内容即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组成分支,都在连续不断地持续生产着数据,不论是从提供基础设施的合作商、提供衣食住行的旅游合作商、介绍旅客的中介商甚至是出行的游客以及管理的旅游部门无一例外,在整个旅游供应链中,数据类型的类型众多并且十分庞大,产生数据的题量大、数据的类型多、数据的流速高且能提供参考价值的数据密度低。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说,合理利用旅游大数据,积极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对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有效地通过人民的出行以点带面地带动整个经济。在我国多个文化产业方向都由十分巨大的经济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旅游大数据主要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结构化大数据和非结构化大数据,结构化大数据就是按照已经规定好的格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能被核心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而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就是指其他类型的数据格式,例如一些办公文件、文本、图片、音频、报表等。非结构化的旅游大数据一般包括旅游景点的监控视频、社交媒体上的音频、视频、出行数据、线上旅游的营销状况等。

2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动旅游决策

利用旅游大数据可以有效地分析游客的需求,这样的预测可以更好地帮助旅游运营商设计旅游路线,为推出新的旅游决策提供强有力地依据。究其根本,针对旅游需求的预测不仅仅可以帮助管理局更有目的的规划旅游决策,制定旅游方案,还可以使得旅游服务链上的各个环节衔接得更加紧密,上下协调一致,大大提高旅游业循环效率。旅游需求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旅游者对于旅游过程中享受的硬件设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务人员等软件的需求。但是旅游产业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工作链,首先,旅游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所需材料的庞大,必定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 ;其次,在旅游行业中,季节性十分明显,并且不具有其他服务行业的可储存性、无形性等特点,这就造成了旅游行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很容易就造成了成本风险,使得行业内部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测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能够为整个旅游业指明发展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其次,大数据还可以在拟定好的运营方案正式上线之前进行模拟,模拟投入运行时市场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分析其特征和规模,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以及定位,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运营状况,并通过市场分析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于旅游热门地区来说,对于改变旅游行业规划晚于市场发展这一现状有显著的作用。

3通过大数据特征,优化旅游营销

篇6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表的蓝皮书表明:中国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各界对旅游行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社会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负面评价。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面试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国际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游行政部门以及其它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白皮书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第一,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报告,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F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招聘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兼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总结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渠道;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兼职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职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政府要引导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操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游行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学习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市场营销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

四、结语

篇7

一、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专业教师实习弊端

当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实习存在许多的弊端,首先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没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因为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都是由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以及硕博毕业的高学历人才组成,他们有着坚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这些高学历的教师们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以至于导致了不能熟练的操作专业技能。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创新,所以造成了原有的理念被一些新的思想代替,使原本的“双师型”能力教师在实践方面变得退化被动,又因为没有具体的实践场所与机会,从而使“双师型”能力变得形式化,因而“双师型”能力教师实习能力不能得到锻炼,从而变得提高的速度远小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再加上教师单一的培养渠道使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被拒之门外,使得当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提升“双师型”的必要性

旅游业要想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站稳脚跟并且可以进行稳定持续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双师型”能力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旅游院校逐渐减少了在硬件方面的差距,在另一方面来说,一个旅游管理院校的实力的展现标志则是旅游管理专业老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素养方面,其次,各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旅游业,而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管理业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就成了一个城市是否可以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人物,所以为了旅游管理业可以更好的为城市的发展服务,我们必须在保障理论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实践的时代性,因此对教师实习提升“双师型”能力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提升“双师型”实习能力的措施

(一)吸取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创新改正自身旅游业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具有可借鉴意义的教学方法,制定一套属于且适合我国的“双师型”教师能力认证模式与制度,比如,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职前职中职后,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考察,从而将旅游业老师结构进行优化,更好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老师的培养能力,进而为中国的旅游管理业提供一批优秀的应用型管理的人才。

(二)构建具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能力实习培养模式

为了可以更好地保障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能力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研究制定一份符合时代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培养模式。比如,三三模式,通过校企以及个人的三方参与,充分的保障了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有效进行,通过完整的培养链条,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具有高学历的基础上,既具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还具有完整的技能应用能力,通过三方参与,将三三模式最大化的提升了教师“双师型”实习能力。

(三)积极形成校企合作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情况下实现,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我们应该积极的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以便于可以更好的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其次有效的利用各大旅游企业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企业为院校进行投资和提供旅游管理方面的老师,以此提高学校的办学与教学力量,同时学校也为旅游企业输送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与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坚持双方互利的原则,旅游企业为旅游院校进提供最新的旅游行业的动态,旅游院校根据旅游业的动态进行及时的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会因为落后的教育理论而与时代脱轨,以及旅游院校可以根据旅游企业的要求进行对向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的使教师提高“双师型”能力,其次还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以便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学历、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

三、结语

篇8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现状

1965年以前,日本高等教育机构没有设置任何旅游相关课程,只有青年基督教会和几个初级学院设立了两年制旅游教育。随后历经两年筹划时间,在其社会关系学院内设立了旅游系,为日本旅游教育开拓了先河。但是,本科旅游教育在日本存在许多问题,症结是旅游研究的性质。本科教育大多数是借用其他学科知识对旅游学进行定量定性研究,主要以教授知识和理论为基础。为弥补本科教学活动中不提供专业教育或实际操作培训的不足,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日本为应对国际贸易危机,提出了出国旅游人数翻倍的“千万计划”,同时实施“综合保养地域整备法”振兴国内旅游。很多专科学校开设了和旅游相关的专业,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为刺激消费,政府再度启用旅游作为新产业,提出“观光立国”构想,放宽签证等方式吸引外国游客。旅游人才培养再次成为当务之急。日本的旅游管理教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三只主导力量并重,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是旅游教育发展的重点。旅游业界要求从业人员在个性活跃、合作交流、适应性和领导力等方面的个人专长。因此,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与业界的联系十分紧密,二者之间的合作呈现常态化。在正规教育课程中引进行业实习,满足学生在今后专业生涯中所需要的态度、洞察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缩小现存教育水平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目前,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建设兼具国际化视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分析

日本国内对于教育建设普遍达成共识:对于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除了开发人力资源别无选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人对于职业和企业有很强的归属感,这种精神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强调了专业性。

(一)办学形式多样化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形式比较丰富,目前主要分为四种:

1、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的高等专门学校。这类学校一般以公立为主,学制是五年,相当于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在五年中实施连贯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养成。办学优势是重视实践学习,学生入学年龄小容易塑造正确的职业观,毕业时授予“准学士”学位,就业率高。

2、以高中毕业生及同等资格生源为招生对象的短期大学。这类学校一般以私立为主,学制是两年或三年。在教育上突出人文教养,兼顾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塑造兼具职业特征的个人气质。在这种办学模式之下,以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知识为切入点,降低教育难度,培养具有针对性,学生毕业时授予“短期大学士”学位,为日本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3、以高中毕业生及以上学历水平者为招生对象的专门学校。这类学校一般以私立为主,学制一年到三年不等,开设一些面向性的专门课程。其办学规模较小,在数量上占据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办学优势是职业技术教书突出实用性,依赖市场机制运作,管理较为灵活。还设有面向初中毕业生及以上文化水平者的高等课程,扩大招生面,真正做到多层次教学。学生毕业时获得“专门士”学位。

4、面向社会大众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包括公共旅游专职训练机关、大型旅游企业内部训练机构提供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等。日本最大的旅游公司——日本交通公社(JTB)就有专门培养自己员工的旅游大学,每年为企业内部提供大量的优质旅游业从业人员。

(二)培养模式多元化

为了更好的服务旅游业,满足市场需求,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设立突出国际化、技能化、创新化。其就业目标岗位不再局限于观光局或旅行社,而是扩大到饭店业、航空业和城市产业等多种服务性行业。其培养目标是塑造高素质、国际意识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另外重视在经营、策划、地方行政等方面进行素质教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培养的学生在旅游事业的改革和旅游产业的创业方面有所作为,甚至称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领导者。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分类层次设计,将主要课程分为六大类。第一层次是公共层,是全校公共课程,包含综合教育科目和人文社会科目,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化底蕴打下基础;第二层次是相关层,包括和专业相关的一些基础科目的学习。主要有法学、商学、经济学、经营学、地理学等课程,为今后就业及再教育提供助力;第三层次是基础层,是旅游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包括旅游概论、旅游企业论、旅游调查法等科目,还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第四层次是专业层,包括专业相关的基干科目;第五层次是扩展层,涉及在专业下面的学科细化,分为旅游文化、旅游规划和旅游经营3个学科;第六层次是选择层,扩展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

(三)管理考核严格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秉承松入口严出口,易进难出的原则。其培养的学生在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上具有很大优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严格的管理。在学习管理方面,考试(包括补考)制度严格,每学年每千名学生中有35—47人留级、4—8人休学、9—13人中途退学。入学学生5年后毕业率只有82%。在生活管理方面,由于高等专门学校多数为小规模办学,有利于学校开展严格细致的管理。要求所有学生均住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客观上规范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其塑造良好的集体适应能力、较强的抗压能力奠定了基础。

篇9

一、认知学徒制基本概述

作为新型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它最由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与布朗提出来,主要包含了内容、方法、顺序以及社会性四个基本构建。该教学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核心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知学徒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都能够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得到有效体现,使学习者能够通过这些情境,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大脑中形成严密的认知策略,以便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发挥其理论价值。另外,认知学徒制强调学生的独立地位。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自主控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退居二线,起到从旁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独立参与某个项目,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探究某个话题,通过假设、验证,搜集、整理资料,进而达到认知的目的。在以往的学徒制中,教师比较注重学习的内容,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传授教学内容方面,而认知学徒制则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二、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1.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1)由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特点决定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单纯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巧。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只有将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旅游管理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迁移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旅游行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采用了情境教学,通过对职业场景的模拟实践,给学生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氛围,并由相关的专家或教师进行有效示范,不仅展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及策略,而且给学生呈现了思考的过程,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技巧。然后,由学生进行模拟训练,通过亲身实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信息化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一变化也对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旅游管理教育已不能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新时期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运用创新思维深入地探究和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学会在实践中与他人建立起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当前旅游管理行业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从认知学徒制的内容与方法来看,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由教师导入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资料查阅、活动设计等,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共同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3)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需要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片面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只看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而难以达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处于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独立思考与想法的空间。另外,大多数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缺乏创新,教学策略不能反映该课程的重点。在互联网信息条件下,大部分学校虽然充分引入了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工具深入解读旅游管理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缺乏旅游单位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很难把握旅游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导致旅游管理教学难以把握教学重点,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认知学徒制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2.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可行性

(1)具有一定的实践平台当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使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得以实现。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对真实环境的模拟与实践,必然要依赖一定的技术支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渠道,通过互联网,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另外,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快捷性,不仅能满足人机的交流互动,而且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多元化的思想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取真实的场景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思维认知。(2)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持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只要将知识讲解明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即可。而在认知学徒制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还要有相关的旅游管理实践经历,从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做起,然后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总结出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将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融入实践中,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并运用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部分学校还与旅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为培养专业化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其他学科对认知学徒制的应用经验尽管我国的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并未实现大范围的应用,但在英语、计算机以及劳动技能等专业学科中已得到充分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尽管这些学科与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太多的相关性,但从整体上来看,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是统一的,教师可以借鉴该模式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学会举一反三,并将其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构建

1.认知学徒制的构建原则

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构建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原则。首先,认知学徒制必须建立在真实情境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其中,得到实践锻炼。除了日常的基础理论课程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模拟与实践环境,由学生分别扮演游客以及接待人员,在角色中实现交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认知学徒制模式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游客在购物后,教师可以顺势提出游客购物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强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另外,认知学徒制对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往往采用分组策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分发相应的研究任务,组员通过探讨,共同完成,这也是旅游行业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当然,认知学徒制的构建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支持,模拟与营造课堂真实实践环境,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便于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落实认知学徒制。

2.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构建

(1)对专业实践课程的重建认知学徒制将现代旅游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作为重点目标,调整、重建了传统的旅游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了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旅游行业中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不同,所负责的项目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岗位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知识结构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训。另外,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与旅游行业接轨,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将学生参与的项目计入学生的毕业考核,作为学生社会能力的评价依据。(2)加强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提升学生的旅游管理能力。学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交流。一方面,为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供准确的定位,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具有针对性的认知学徒制能为旅游企业培养具有合格专业职业素养的人才,实现双赢,为今后旅游管理专业指明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学校要致力于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旅游企业建立和谐、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3)改革教学管理体制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比较单一,对学生实行统一在校实习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一轮的改革。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校内实习基地实习还是在校外实习。校内实习基地主要采用模拟型实训和体验式实践模式。模拟型实训通过情景模拟和软件模拟进行各个角色分工,完成旅游服务业务和所有服务流程;体验式实践模式则是提供一个项目或模块,由学生参与课前设计、课中学习、课后评价的所有环节,让学生真实完成一个带团活动。另外,对于校外实习的学生,教师要改进学分评价制度,企业负责人及学生家长都要对学生的表现及实践成果做出评分,并作为学生实践效果评价的依据。学校只有不断优化各项评价管理制度,采取激励措施,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体现实践价值。(4)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认知学徒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得到实践锻炼,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在聘用教师时,学校一定要严格把关,同时还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旅游管理知识讲座,增强学生对旅游管理的客观认识。此外,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打造出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致力于认知学徒制的实践教学。

四、结语

当前,认知学徒制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实践证明,它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为社会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

作者:况剑锋 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逯晓蕾.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认知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企业研究,2013,(20).

[2]孟迪云,赵芳.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2).

[3]徐雪峰,钱兆楼.认知学徒制在高职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4,(4).

[4]黄鑫,程冰.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基地评价机制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5,(23).

[5]陈玉涛.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6]董志文,王翔.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影体系的构建研究[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3,(5).

篇10

关键词:“一带一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1“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旅游人才需求分析

1.1区域旅游合作程度加深,创新型旅游人才需求上升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于旅游业而言,将会直接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水平,扩大旅游规模,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产品。而打造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旅游产品离不开具有创新理念的旅游人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产业创新主要表现在与其他联动创业的融合上。旅游业无边界,沿线国家的产业越丰富,旅游业与其结合就越能不断拓展出新的发展形势。除传统的旅游景区外,旅游与农业融合,旅游与工业融合,旅游与林业融合,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旅游与教育融合,都能够产生出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森林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形式。

1.2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需求增加

“一带一路”经济带贯穿欧亚大陆,链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几乎占全球的1/3。这一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经济结构,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差异明显,互补性较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互融互通共同繁荣理念及区域内的旅游合作机制,将加速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但经济带内各国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要想使区域旅游合作更加顺畅,提高旅游一体化程度,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就急需一批具备东南亚旅游业基础知识、英语及东南亚语言文化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应该紧密衔接目前行业需求,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

1.3个性化、休闲化旅游产品设计人才需求迫切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当前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旅游产品已经由观光型旅游产品向休闲型旅游产品过渡,大众旅游产品向个性化旅游产品过渡,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个性化旅游中,这也使得旅游产品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在体验经济时代,能否设计出符合旅游者需求的个性化旅游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旅游需求,甚至引导不同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提升品牌忠实度,正成为新的旅游人才培养规格。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2.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与当前旅游人才需求衔接不够紧密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标准。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标准与当前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结合度不够紧密。这导致实践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而实践教学标准本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质量保障,这也直接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旅游市场需求人才相矛盾。这主要是由于对目前旅游人才需求没有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调研。因此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新世纪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1]。

2.2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以认识性实践为主[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较为单一,如目前的旅游认知实习主要是对旅游目的地景区的认识实习,到丽江大理实习,依然停留在单纯对教材中丽江古城大理古城介绍的验证,领略5A级景区的自然文化风貌,缺乏关于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实践教学。到旅行社实习本质上就是见习导游实习,缺乏对旅行社如计调、外联等其他业务岗位的实践教学。因此,如何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毕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组织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增加有助于未来学生岗位提升的求知性教学内容,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

2.3实践教学基地单一类型,重量不重质

在建立实习基地时,很多高职院校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建立大多依靠现有的人脉资源[3]。首先最大限度地追求实习基地的数量,而不注重实训基地的类型结构和生产运营的综合实力几乎是所有高职院校建设方式,采取这样的做法,主要是由于需要尽快达到专业规划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这就导致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类型单一,所能提供的实践教学资源也较为雷同,重量不重质的后果。旅游管理毕业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群包含旅行社、景区、酒店、旅游规划公司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对应的实践教学基地理应类型丰富多样,结构合理。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3.1开展旅游人才需求调研,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一带一路”构建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种全方位的开放倡议加强了区域内各国的联通,将各国的旅游人才培养纳入这一倡议的轨道之中。因此依托现有的区域旅游合作联动机制,对区域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旅游业人才供需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目前人才培养的对策并提出符合未来旅游业发展要求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目标体系首先应树立学生对旅游业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提高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3.2开发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以提高职业综合能力为导向,注重实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有效性,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能力作为重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该至少包括理论认知、课堂实训、专业顶岗实习三个子系统。要强化岗位技能训练,把技能与岗位需求相衔接,增加实践性教学时间,保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积极实施一手多证书制。积极开发具有岗位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课程和教材,推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的要求,以旅行社实习为例,应该根据旅行社岗位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安排实习内容,从初级阶段的见习导游、计调等岗位到职业提升阶段的中高级导游、旅游产品营销策划人员。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3.3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水平

以旅游管理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生产性实习基地结构。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丰富实践教学基地的类型,选择有梯度的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出特色的有效途径[4]。在关注实训基地数量的同时也注重其品质,学校、学院和教研室应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基地,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要选择设备设施和技术水平较先进、有较强实力和特色、管理规范、运作良好,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如争取能够与海外或开展国际业务的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具有生产性功能的旅行社,景区实习基地。与高品质的酒店集团合作为培养面向国际化的旅游人才提供优质实践教学平台。将学生置身于完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实训期间就能接触完全真实的旅游行业经营业务,能够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在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考核实践性教学基地的重要指标。要努力适应就业形势变化,充分利用建立基地的机会,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努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微微,刘.面向东盟的创新型旅游人才需求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22).

[2]张龙.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