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标指出,朗读的目的是“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学生一遍遍的朗读,就是在与文本及其作者进行一次次的“对话”,一步步地深入文本所营造的世界。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朗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脱离,成了一种与阅读隔离的课堂教学形式。朗读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一、目标高位化,只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
目标高位化,是针对朗读目标的设定而言。关于朗读教学的目标,我们在不少的教学预设中是这样表述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表述,表面上看是一个目标,实际上则是确立了朗读教学三个层次的目标,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常常听到老师们的要求:“请大家有感情地将课文读一遍。”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将孩子们的朗读目标直接从最低位垂直拉升至最高位,毫无过程和思维的支撑,显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合理地定位,适当地破位。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和阅读两张皮,朗读并没有真正为阅读服务。朗读的好坏,不仅仅是技巧问题,朗读是一种理解,朗读是一种体验,朗读的感情产生于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语言形式的感悟。
二、形式无边化,目的不明确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往往朗读目的不明确,为朗读而朗读。教师在一堂课上,经常使用泛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看起来形式多样,课堂上似乎也很热闹。但是,对每一次朗读都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看不出教师要学生一遍遍读的目的是什么,也很难看出每次朗读会起到何种作用。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安排朗读时,并不考虑为什么要安排这一教学环节,且不论文体特点,不管是整体感知还是局部品读,动不动就集体朗读。有的时候,朗读甚至成为调节课堂教学时间的一种手段,教学时间比较宽余,就多读几遍,没有时间,就少读甚至不读。
课堂朗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而且每一次朗读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反复朗读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而且应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文本,体味文本。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朗读,必须关注情感的融入
朗读,首先必须关注情感的融入,让书声成为“精神律动的音符”。文章的语言,既是认知的符号,也是情感的符号。朗读时,只有“批文入情”,对作品的情感有了真切的体验,才能真正进入朗读的境界。“要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感情”不是教师“要求”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自己体悟出来的。关注并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目视,口诵,心思的同时,借助联想、想象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还原课文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使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活的画面。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时脑子里再现桃花源优美的景色和淳朴的人情,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在母亲怀抱中的感觉来领悟春风的柔和等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感氛围。
篇2
一、词汇问题
(一)新单词
日语的词汇可分为和语词汇、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混种语词汇四类。和语词汇是日本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是最不容易记忆的。尤其对于日语的初学者来说,一段文章中不可能都是学过的单词,肯定会出现新的单词,如何快速准确的理解这些新的单词,成为基础日语阶段的最大问题之一。
(二)“暧昧”的用语
常有人说日语是暧昧的,言外之意就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意思与实际的意思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いいです”,其字面意思是表示“好”,然而在有些场合配合语气声调和身体姿势还可以表示“不用了”的意思。又比如“すみません”用不同的语气声调和身体姿势可以表示“对不起”“麻烦了”“谢谢”“劳驾”“借过一下”等意思。日语与中文不同,其特点是绕着弯说话,要适应这一点有所不易,对此需做一系列专项练习。近年来的日本语能力考试中有许多这样的题目,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结合上下文正确的理解这些暧昧用语也成为了基础日语阶段课程的一大难题。
(三)中日同形异义词等
日语中,除了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以外,对于一些中日文之间的同形异义词汇也需要单独解释。比如“大?洹⒄煞颉⒋笳煞颉⑵??、手?、?廴恕钡日庑雌鹄醋置嫔虾椭形牡暮鹤执驶阋谎?的日语汉字词汇,日文意思和中文完全不同,相应的中文意思分别是“够呛儿、结实、没关系、火车、信、情人”。这类同形异义的日文单词有时也会给学生带来困扰。
二、语法问题
日语动词的活用形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的活用显得更加复杂。而且对于日语的初学者来说,一段文章中不可能都是学过的单词和学过的语法,肯定会出现新的单词和语法,如何快速准确的理解这些新的内容,成为基础日语阶段的另一大难题。
日语的语法难点除了上述的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的活用变形,另一大难点非“敬语”莫属。敬语作为日语的一个特征在日语学习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敬语的表达形式及其复杂,即使掌握了语法形式,也未必能表达准确,主要是因为在日本社会中使用敬语除了上下级的地位之分,也有“内外”之分。
另外,日语中相似的语法很多,比如“は”和“が”的区别;再比如同样是表示移动的方向,就有“へ”和“に”两个助词;表示中文中“必须……”的意思就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なくてはいけない”、“~ないわけにはいかない”等几种表达。这些语法点都是学习者在基础日语的学习阶段的大难题。
三、语音问题
(一)语音语调问题
当两个名词组成一个名词词组,其声调不会按照名词本身发音,而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与中文的词组发音有非常大的差异,刚刚接触这种变化时学生会比较不适应。
(二)语速问题
我们每个人说话的速度都不一样,有快有慢,虽然我们自己说日语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却不能要求别人说话的语速。而且日语的语速普遍要比中文要快。一旦说话者语速过快,会极大影响我们听力理解的效果。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练习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跟着录音不断的模仿,勇敢的跟读,大胆的超越,直到读得跟它一样快,那么语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篇3
一、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也就是思维逐渐启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很容易敏感,形成畏难情绪,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又缺乏语言环境,初中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刚开始接触英语时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很陌生,可能难以适应,而英语教学又是以集体授课为主,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并且词汇教学和记忆过程比较枯燥,学生一时记不上来,又由于敏感心理作祟,越是学不好,就越不想学,甚至对英语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对词汇学习形成了障碍。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均衡教学,轻主次分明
一般来说,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时倾向于讲授内容,而忽略讲授方法,教学时往往按照课本的排版内容,而不会琢磨如何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在教学生词汇时,一般按照书上词汇顺序为学生一一讲授,不分主要和次要,也不向学生说明哪些词汇是重点掌握,重点记忆,需要学会听、说、读、写,而哪些词汇只是需要具备听、说、读的能力,学生本就处在适应新知识阶段,忽然接触这么多新词汇,又找不到重点,肯定会觉得茫然无从下手,这无疑加重了学生学习词汇时的负担。
2.重课本知识,轻联系实际
据我所知,多数老师只着眼于课本内容,却忽略了联系实际生活,忽略了对词汇多做一些引申和扩展,这样既不能提起学生兴趣,还降低学生上课积极性。语言本就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可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天天在课堂上对着枯燥的词汇摇头晃脑地反复记忆,可是对这些词汇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却一无所知。
3.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关于新课程的探索和改革也在不断开展,国家希望探索出一条学生和老师双赢的教育之路。然而,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区域,老师却并不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依然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反复强调记忆,这对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词汇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根据相关问题制定的对策
(一)注重词汇教学直观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大脑尚在发育,对他们而言,越是形象直观的事物,就越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与单纯文字相比,图片无疑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英语老师可以将图片等具体直观的事物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而且也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更轻松一点。英语教学中肯定会涉及到一些动词、名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动作,名词表达具体的事物,形容词是对名词的修饰,这些词通过直观教学都可以给学生留下具体直观的印象。当老师讲解“run”这个词汇时,可以在课堂上师范一下“跑”的动作,然后和学生们开展互动,鼓动学生也做一些类似的示范,如示范“walk”也就是“走路”这个动作,同时,老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自己做一些与词汇相关的游戏,如玩英语词汇接龙游戏,设置词汇范围为水果类词汇,然后一个同学先说一个水果名称“apple”,其他同学继续接下去,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和学生的参与,课堂的趣味性大大增加,学生积极性也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记住课堂内容也就水到渠成,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记住词汇意义,也可以令学生掌握单复数的运用,与以老师为主的传统课堂相比,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二)创设语境法
篇4
一、原因分析
1.不能正_认识和处理教材。很多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教材的功能,仍然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照本宣科情况严重。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任何生词、短语与句型必须一一讲解到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这样就造成教学重难点不突出,面面俱到导致面面不到,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没有很好的研究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忽视了教材知识本身蕴含的逻辑体系,不能对教材进行正确的取舍和整合,为了教教材而教,不能合理的利用好教材,所以就谈不上有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脱节。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都按要求标注了教学的三级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存在教师本位化和教学目标过于宏观、空泛的现象。如: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或Students will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partners.此外,在真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设计环节,只是按照传统思维注重语法知识的讲授,毫无阅读技能的培养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情感目标的设定更是形同虚设,造成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脱节。
3.以练代读的现象严重。 在平时的公开课中,老师最喜欢上Reading部分,似乎阅读课的教学已经形成某种模式,不需要过分动脑就可以完成备课任务。通常来说,阅读教学有下列步骤:Step 1. 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Step 2. Read and do True or False. Step 3. Read and fill in the form. Step 4. Discussion. Step 5. Retell the passage. 教师虽然设置了分层阅读环节,但实际教学时,每个环节的阅读部分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文本中去。教师只是完成了这几个环节的练习,练习完成,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也就随之结束。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尚且不够深入,学生阅读技能及其它的教学目标就更难实现了。
4.课堂互动形式单一,以师生互动为主。在很多的农村课堂上,教师仍然以大量的师生互动为主,且方式多为提问,虽然有少量的小组讨论,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缺乏真实高效的生生互动。此外,教师互动的对象往往是班级英语基础较好的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只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教学状态之外。
二、应对策略
1.加强新课标学习,提高教材处理能力。首先要正确认识教材的功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功能正由传统的“控制”角色向“服务”教学角色转化,强调教材的“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英语教材往往是以话题为主线编写的,因此,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话题”本身,而是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在该话题方面获得发展。所以,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但要超越教材。其次,学会合理整合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当调整单元之间或单元内部的教材顺序或增、删、换、改等。
2.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合理设定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如:小组合作会话掌握How much is/are…? 通过例句的学习讨论,理解与应用How much is/are…? 这样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化生生互动,提高教学实效。
篇5
摘 要:目前,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学生语言基础积累不够,缺乏丰富的写作经验,很难写出较好的文章。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为初中教师作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利用崭新的教学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作文写作内容,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严重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出现模板式教学现象,教师将不同形式的作文总结出不同模板,并将自己总结的写作模板发给学生,使学生背诵写作模板,并要求学生考试时按照模板形式进行写作,以求获取高分,这种作文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困在固定的模板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授学生一些机械的写作技巧,忽视了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将写作与阅读分离开,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掘写作素材、积累写作基础,使学生的写作质量难以提高。
再次,初中作文教学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在传统、单一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思维得不到发展,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不爱动脑的坏习惯。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1.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写作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优势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不断发散思维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在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背影》为学生播放视频片段,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与感人的送行视频场景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写作感情。生动、感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在头脑中回忆起自己生活中的感人经历,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学习教学内容中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写作练习。形象、逼真的视频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积累的文字知识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结合生活,丰富写作思路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纵观各国名家名著,无一不是在生活元素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教学与生活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
例如,在人物写作中,教师应以教材内容《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使学生明确,在描写人物时除了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外,还要用事物衬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离不开事物,但事物大都是在生活中发生的,因此,要结合生活中的事物突出人物特征。在教授完学生写作技巧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注意观察,写出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并且结合生活中的事情,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生动逼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3.加强阅读训练,夯实写作基础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夯实写作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将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摘抄在笔记中,课余时间翻阅笔记,在写作中利用自己积累的基础进行写作。读写结合还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仿写方面,例如,在《浣溪沙》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完教学内容后,鼓励学生仿写古诗词,在学习完《故乡》时,让学生模仿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对各种文体进行仿写,逐渐了解了多种写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目前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此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超.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15(23).
篇6
一、实施课改,改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使不同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其次,不把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最后,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
初中语文课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表现在:
(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1)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解转变为启发教学。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2)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思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搞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遵循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初中语文课改中常见问题
(一)不能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新教材为教学只提供了基本的内容,并未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思考、去创造,还需要教师去指导、去点拨。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说随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扶、帮、引,因为课程门类增多,内容扩大加深,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大大提高。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造个性渗透于研讨教材的过程中,涌动于课堂教学中,把语文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精心构思教案,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力求做到课前备课兼顾学法,课堂教学法,课后辅导点拨,强化学法,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鱼,而且还有钩“鱼”的方法,学生才有吃不完的“鱼”,才有乐趣吃“鱼”,使静态没有生命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具有探索性地研究问题,引导、启迪学生探索问题,从而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彻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二)追求形式,忘了本质
篇7
>> 论中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利用 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论公共政策解读中的冲突与整合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的整合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 论档案利用与档案传播的整合 论新闻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中小学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现状 农村小学信息科技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 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整合策略分析 论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度的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论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 论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9-15.
[2] 百度百科:公共信息[EB/OL].
http:///link?url=YxxIHKpdqpC-7lbXj0Clg-2FU4iEPJOqidoz7qAW-00QiMXdc9N8zpCdZgLLjq-u,2013-09-15.
[3]杨功元等.新疆涉农信息数据标准研究与制定[J].农业网络信息,2012(6):94-97 .
[4] 于群.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行政管理改革,2012(3):18-21.
[5] 张文惠.整合涉农信息资源的策略探析[J].现代情报,2007(2):47-49.
[6] 刘援军. 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对策[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0(2):48-51.
[7] 李祖培.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网站用户行为分析及启示——以广西农业信息网为例[J]. [8]大众科技,2012,14(8):44-47,10.
[9]鲁淑艳.信息直通车打造农村信息化的“广东模式”[J].中国农村科技,2010(7):36-38.
篇8
>> 基于法经济学与系统法学理论的林业法治效益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研究 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动向 基于管理科学下的消错学理论研究 基于适度教学角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研究 顶棚设计中的美学理论研究 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 当代法学理论的发展 气候变化应对与《森林法》修改 会计理论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学生学习型组织研究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规制经济学理论研究综述 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述评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校企合作办学理论研究综述 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理论研究 小学数学创新式教学理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李宝明.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OL].(2003-10-27)[2013-5-29]..
[8] 张国庆.生态论概述[EB/OL].(2012-04-13)[2013-05-27]..
[9]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8-29.
[10]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J/OL].(2013-03-27)[2013-05-29]..
[12] 张国庆.系统企业学[EB/OL].(2013-5-21)[2013-5-29]..
[14] 张国庆.林业标准学[M/OL].(2011-02-20)[2013-05-29]..
[15] 张国庆.新森林法必须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J/OL].(2009-05-10)[2013-05-29]..
[18]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1):245-246.
[19]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M/OL].(2012-05-25)[2013-05-29]..
[20] 张国庆.灾害学概论[EB/OL].(2012-03-16)[2013-05-29]..
[21] 张国庆.和谐林业的法律保障[EB/OL].(2007-08-23)[2013-05-29]..
[23] 张国庆.对森林法第四十一条的修改建议[EB/OL].(2010-08-03)[2013-05-29]..
篇9
>> 谈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特殊教育大专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特殊教育学校初中语文课堂结束语设计 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 浅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谈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解析 怎样提高特殊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关于高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谈特殊教育的语文自主探究 提高特殊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点体会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特殊教育中的几点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谈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几点体会 谈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几点体会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论述了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之中如何改善语文教学,使得语文教学更加有时效性。其中总结出的体会主要如下: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同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兴趣是聋生学好语言的催化剂;打造聋生语言交往能力;注意多媒体技术对特教学生理解能力的恢复作用。 关键字:特殊教育 语文课堂 体会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对于失聪的学生而言,眼睛成为他们接收外界信息、了解认识新生事物的最主要器官。作为一名特校的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并全方位地运用到课堂内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富有新意地有机结合起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同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曾经指出:生活和教育从来都是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新课改也一定要以生活为基础。在新课改观念带动下,我认为需要使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同生活实践相互结合,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及文字本来都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语言是极其讲求内在神韵的,如果失去了生活中的形象感知,是无法得到字句中情感的真实体会的;没有字句中情感的真实体会,学生又如何可以享受好作品带来的阅读,怎么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好文章。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聋生因为听力方面的障碍,要依赖视觉、味觉、触觉等其他感知器官实现同外界事物的交流,这就更加强调了生活的学习源泉作用,强调了其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延伸效果。可以得出结果:旧有的讲解与灌输型教学对于特教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学习活动必须要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将教科书、课堂、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处,给学生以感知自然、感知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事实、人物、过程的交流中得到更广泛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习得知识。必须使特教语文回归到多彩的现实世界里面去,以现实激发衍生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欲望,与此同时把教学目标内化成学生主体需要,使学生将语文学习自觉地当成一种精神追求。
二、兴趣是聋生学好语言的催化剂
(一)在游戏中安排语言活动。儿童大都爱玩、好动。喜爱游戏。如果将语言活动安排在游戏之中。让他感觉在玩耍,他就会乐此不疲,百说不厌。在游戏之中,我们聋生可扮演听说双方的各种角色;可模仿各种现实活动,安排相应的实际内容;乐意在实景之中进行,也可以设置虚拟情景;可以用各种实物或者教具,多侧面或者多角度地演示,模拟在不同的情况下说不同的话,让聋生在嬉戏中不知不觉学会理解、表达和应用。
(二)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顺应儿童好表现的特点,使他们感到自己了不起而乐意大胆、主动地说话。如:在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发音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开火车”的形式,逐一进行发音。当学生发音准确时。我们会微笑的点头,并示意下一位学生抓紧时间重复这个字(词),学生们都非常重视这个机会,并努力使自己做好。当有的学生发音不标准时,我们不会怪罪他,我们会马上变化一种表情,这时这位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会随着我们的口型反复重复,直到看到我们满意的神态,才放心坐下。这种方法使学生们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如何“发好音”上。他们会随着我们的微笑而微笑,随着我们的疑惑而自省。整个课堂气氛都是紧张、愉快的。
三、打造聋生语言交往能力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等因素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必须需要设法解决的问题。聋生语文学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如何运用语言的,因此教师要利用聋生残余的语言能力为其刨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和反馈等,打造聋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要把训练的内容贯穿于聋生的所有活动和语言使用的过程之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El语为主,以手语为辅”的教学方式。并不断提倡在听障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处处充斥着书声朗朗,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这样的思想。并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使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语文,从而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四、注意多媒体技术对特教学生理解能力的恢复作用
特教学生存在先天身体机能缺陷,但是却同时拥有正常孩子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视觉缺陷学生,听力一般很强,语言组织能力差的学生,模仿水平较高。按照补偿缺陷的教育理论,当对这些有障碍学生实施教学时,必须充分调动其强项因素,培养其学习情感,使学生可以将生活想象同教材中心思想结合起来,培养理解能力恢复水平,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在课前给学生播放多媒体动画片。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的边看边跟说台词,有的则会不自觉地做出相应动作,课堂气氛就这样被调动起来。在欣赏完动画片后,教师可以马上发问:大家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动物们都在什么位置?动物们都在做什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巨大工程。幼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语言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该是多么重要。因此,在与他们口语对话训练时,常常是精神不集中,贪玩、淘气、不与教师或家长配合。在此情况下,教师的信心与耐心尤为重要。例如,有时在教学生说话时,他突然把从家里带来的工具拿出来摆弄。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注意力马上回到课堂中来。必须因势利导地在玩具上作文章,比如:问玩具是谁买来的。在哪儿买的,是什么颜色的。是大的还是小的。如此,就会让学生很自然地融人到语言环境中了。这样反复多次,语言交往就会成为习惯,久之就积累了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海燕.“创新”让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3): 80,84.DOI:10.3969/j.
issn.1672-3465.2013.03.022.
篇10
>>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注重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阅读教学必须注重个性化体验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应 注重塑造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 追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析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随想 论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浅谈 中专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 论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建构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微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如何注重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如何注重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极其广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理念、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理解不到位,往往只套用了其形式,未能掌握其精髓,因而教学效果还谈不上高效。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抛开热闹的课堂教学表面,进行以三维目标为主线,以有效指导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为中心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课标理念三维目标问题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其指导下,各种阅读教学法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对打破教师一人讲授、材料一个来源、观点一个样儿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看似热闹非凡,结果学生却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
第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
教师片面地将“个性化”作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将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第二、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
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而成的。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由“独特”引申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就会七嘴八舌争执不休,这样的课堂就无价值可言。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我认为:
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