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规划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上,人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生活层次的提高,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出去旅游来增长见识,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得到升华。旅游业应运而生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成为了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捷径,得到很多地方政府认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带动中国走向世界,政府招商引资,加大旅游投人力度,加强旅游管理规划工作,但由于旅游规划人员或其他方面原因使得规划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现阶段的旅游管理中规划管理问题
2.1旅游规划水平不高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框架,维持着地区或景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并提供保护和战略指引作用,从而保证旅游业有序发展。但我国目前很多旅游项目的旅游规划水平不髙,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
(1) 旅游规划的规划人员自身水平高低差距大
旅游规划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对各地K的大量旅游业兴起,需要大量的旅游规划人才,而我国旅游规划人才数量少,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旅游规划存在较大差距。
(2) 假冒规划专家效应
由于社会对旅游规划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有的人为了从中谋取利益而充当专家,即便只是懂得一点皮毛也敢装作很懂的样子,或给自已弄一堆光鲜的名头来招揽商家,很大程度的拉低了整体旅游规划的水平,弄虚作假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3) 缺乏公正的投资招标政策
中国很多行业都存在找关系、找人脉、找熟人办事现象,本质上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并降低成本投入,但实际上这种不公平现象并没有起到理想效果。旅游业也存在这种现象,虽然是为了提髙规划水平,完善规划管理,但实质上对规划水平上升却没有帮助。
2. 2旅游规划缺乏地方特色,没有紧密衔接地方规划
每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风土人情等。这要求旅游规划人员多角度、多科目的进行系统性规划,并让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风土人情等充分融入到规划内容中。旅游规划不是单独进行的,需要紧密衔接当地的规划,再不断对自己进行调整、修正。如一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首先要考虑城市的规划特点,再根据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不同进行协调,形成互助趋势,共同发展进步。旅游规划还涉及交通、医疗、服务业、环保等领域,需要在进行规划时与这些领域进行沟通协调,‘边成一致后才能顺利进行旅游整体规划。
2. 3专项旅游规划存在脱离总体规划现象
专项旅游规划的规划内容有较为抽象化的项目建设,使人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规划内容中没有详细分析具体建设内容,规划不够细致,信息量较少,并一定程度的脱离了总体旅游规划,两者之间缺乏联系,连贯性较差,使得进行专项规划时与整体规划无法连贯而形成有效整体。
2. 4旅游规划方案落实难
旅游规划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难全部落实下去,且几乎存在近一半的规划方案变成只是规划而没有实际效用。很多旅游规划方案在我国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被改动,破坏了整体布局,不利于旅游也发展。
3、对于规划管理问题的一些改善对策
针对上诉的一些旅游规划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对策对旅游规划进行加强和完善。
(1) 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公司,进行市场化管理
对地区的旅游规划可以按照招标形式进行旅游规划公司的招标,选取优秀的规划团队进行旅游规划,提高规划水平。我国现阶段的旅游规划项目大都是承包给一些专业人员、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由于并不是专业旅游规划者,且对地区的实地考察由于个人本职工作问题而得不到保证,无法确保规划成果。而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公司,进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公司对专业人才的管理,并形成专业规划小组,保证充足的实地考察和规划时间,有利于提高规划质量。市场化和正规化管理,避免了个人弄虚作假的可能,真正意义的提高规划水平。
(2) 管理旅游规划单位和旅游规划人员,并进行资质认征
进行旅游规划资质认证的大都是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存在专业结构单一问题,不能满足旅游规划行业的多专业、多学科特点。因此,在申请资质认证时,可以根据自身单位专业特点有目的的进行不同类型规划资质的申请,让单位具有自己的规划特色,如民俗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等。在进行地区旅游规划时,可根据不同认证单位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突出专业性。
管理旅游规划人员可以实施旅游规划师制度,让人员专门从事旅游规划。该制度的确立可以参考已有的会计师注册等制度,由国家旅游局专门负责旅游规划师的认证工作,对旅游规划人员进行实践和理论综合考核,规范化旅游规划人员。
(3) 管理旅游规划项目
旅游规划项目实施公开招标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并由专业管理机构对招标单位进行管理,并选取不同类型的专家组进行不同类型的规划管理,承担相应管理责任。
(4) 加强旅游规划的后期管理
评价旅游规划效果,可以通过追踪检测旅游规划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实际情况反馈来判定。对于不满足现状的规划,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和修正,并制定相应的修改方案,规范化后期管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结语
篇2
(一)民族旅游的涵义
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在异域被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所吸引,而前往“异域文化”人群去体验异域风情的一种短暂的旅游经历。强调的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发生在特定区域、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文化范围,旅游目的地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民族文化[1]。民族旅游往往具有民族性、神秘性、乡土性、参与性、原则性的特征。民族旅游的发展往往依托了民族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民族旅游地往往因为其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吸引游客,成为了游客追逐的旅游目的地。
(二)民族旅游地对人才的需求
旅游是涉及面极广的服务性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旅游人才是旅游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必要条件和结合点,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动和最活跃的因素。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民族旅游业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等多重背景的复杂形式,而人才是民族旅游业发展和创新的原动力。而培养、发展符合民族旅游发展地域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保障之一。
二民族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在民族旅游发展背景下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有助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保证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对民族旅游的发展背景、发展前景和行业需求的认识,提高学生从事民族旅游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学生对民族旅游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有助于培养民族旅游地发展的后备人才。
(一)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识自我
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从学生进校初始即对大学生进行旅游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在职业生涯认知、规划过程中,学生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对自身、对职业选择进行合理的调整,大大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明确民族旅游发展背景下的职业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认识旅游、认识民族旅游、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情况和民族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出发,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当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和爱好决定将来从事民族旅游行业时,进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扩大对旅游业的了解和对相关学科的认识,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大学学目标和阶段的人生目标。
(三)有利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民族旅游地的就业能力
虽然民族旅游地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迫切,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其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通过实施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其积累职业发展的各种潜能,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责任感、基本技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和安全习惯、个人特质等,提升其在民族旅游地的就业能力。
三民族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旅游地的问题
民族旅游地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融入到民族旅游开发当中,为其带来新鲜的血液,把握住民族旅游开发的特色和方向,开发个性的文化底蕴,提高民族旅游商品竞争力。但民族旅游开发起步较晚,从业人员文化专业素质偏低,管理水平待提高,民族地区经济水平落后,信息闭塞,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落后于经济水平较高、旅游资源开发较早的发达地区。外加民族旅游地容易存在景区管理模式落后,产权关系不清晰、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致使民族旅游地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对他们都难以形成吸引力,致使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缺口大。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问题
我国旅游行业前景广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相对较广,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满足于在旅游相关行业就业,纷纷选择服务相关的行业或者其他行业就业。而学生在应试教育、学历教育的影响下,在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很少正面接触职业世界的丰富信息,致使学生职业教育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重视,尤其是对民族旅游发展背景了解不多,看不到其光明的发展前景,学生愿意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愿意留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旅游地工作,加大了民族旅游地旅游人才的缺口。
(三)旅游管理专业院系教育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高校在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的指导下,纷纷开始职业生涯教育相关课程,并将其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当中,致使现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带着很强的就业指导痕迹。特别是在民族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缺乏对民族旅游发展背景的整体把握,对民族旅游地具体旅游行业的研究和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同时,学校从事职业规划教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训练,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操作技巧,以及行业工作背景。外加教学方式以课堂授课+讲座+报告居多,形式简单,不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不了民族旅游地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
四民族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对策
(一)重视教育引导,凸显民族旅游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政府和高校已经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还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尤其是民族旅游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各大高校要统一认识,在教学管理系部、授课老师、学工口工作老师方面统一认识,在与学生接触时和授课时有意识地提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穿插介绍民族旅游业发展的前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认识到接受再到重视旅游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有志于投身从事民族旅游业当中。
(二)强化教育理念,突出民族旅游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段性
旅游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有计划的系统性教育活动,贯穿了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为了适应民族旅游地旅游行业人才市场发展需求,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要强化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并有意识地融入到不同的课程中,让学生及早地认识民族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发展方向,并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性格特色,以谋求自身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分阶段、有针对性、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见表一)。
(三)理论联系实践,提升民族旅游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用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不仅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感性认识和职业适应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因此可以通过多途径的方式加强理论联系实习,提升学生对民族旅游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增加其实用性。诸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民族院校或学校所在民族地区等各方面的资源,让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生产实习等环节当中,开展职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民族旅游地的旅游行业发展动态,让学生未出校门先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提前体验工作内容,积累经验,缩短了从事民族旅游工作的适应期;其次是吸引学生参与学校老师承担的课题,尤其是涉及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课题,让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增加对民族旅游发展的认知与好感,增加毕业工作的决心;最后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各项实践当中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从事民族旅游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水平,强调民族旅游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
民族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势必要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具备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旅游管理实战经验,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研究创新,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发展的背景、现状、问题、对策及前景,结合民族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能够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实现而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晖.旅游民族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4).
篇3
1988年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出版了《大学生求职择业指导》,由此开启了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又下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认真落实〔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并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最近几年,教育部又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政策和文件,这些文件均反应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就业指导工作从无到有,从单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到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宏观调控到针对课程建设的微观指导。
扬州市职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课程安排在大三学年的第五学期。教学内容包括生涯规划、就业指南、创新创业等,计32学时。实践六年来,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学生抱怨这门课程开设时间太迟了“在我毕业前一学期开设,我都浪费了两年的光阴。如果进校就有这样的课程,如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那也许我的大学会更有竞争力”。于是在经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率先在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
一、“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探索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旅游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8课时,0.5个学分,是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的先导课程,更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教育部分。
“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基于高职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态度、知识、能力的需求,以学业规划、职业意识为导向,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引导大一新生科学认知自我,制订个人学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对大学的学习尤其是专业学习起促进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形成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也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就业预期,确立科学的求职观。
(二)课程内容
“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先导课程,它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教学内容主要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知职业生涯规划:(1)认知职业生涯。(2)描绘人生彩虹。(3)掌握职业生涯设计步骤。目的是使大学新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思考未来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标性和积极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以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度过大学时代”,从而学会分析影响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等。
第二部分,认知旅游行业与专业:(1)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2)认知旅游管理以及酒店管理专业。(3)了解旅游行业职业资格的认证。目的是使大一新生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了解专业背景和专业的就业现状,熟悉所学专业及就职要求等。教学重点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教学难点是从了解专业到坚定专业学习的态度。
第三部分,认知自我:(1)探索个性自我。(2)探求职业自我。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和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等个性特征,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学生能够积极关注自身的职业特质,不断审视自我,从而按照即将从事的职业不断磨练自己,甚至重塑自己的个性。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知晓性格等存在可塑性,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自身的职业特质,不断审视自我,不断磨练自己,甚至重塑自己的个性。
第四部分,旅游职业规划设计:(1)撰写旅游职业生涯规划。(2)学会规划的执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旅游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格式和核心内容,掌握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要求,了解升学、自考及其相关的学业活动,执行职业生涯规划书所要求的。教学的重点是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教学的难点是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执行。
(三)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纯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但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课堂小组讨论、优秀毕业生实例分享等,以游戏、活动分享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如“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业,我们设计的是“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工作场景”“设计五年后自己的名片”等,学生非常感兴趣,作业效果很好。在教学“认知旅游行业与所学专业”时,带领学生参观旅游实训基地,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对旅游行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起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认知自我”的教学采用课堂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析个性特征,选择一种测评工具,测评自我个性、职业兴趣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
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打破“一刀切”的考核时间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平时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的撰写能力等,期末考核侧重综合运用能力。以完成“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品为主要内容,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评比表彰,并在今后的三年跟踪观察,全面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执行情况。
二、“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评价
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认识及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近一年的时间,分别对2014级和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240 份(每年级各12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问卷内容包括“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课程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程度以及建议等,从而来研究如何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一)课程开设很重要,开设非常有必要
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2014、2015两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新生中开设“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有必要,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有86%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非常重要,而认为“没必要”开设的学生为“零”。由此可见,“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还是非常有用的。
(二)学生对课程总体比较满意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体上是比较满意的,高达90%的学生对课程内容比较满意,超过90%以上的学生对授课形式比较满意,95%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实用性,总体学生参与度较高。
(三)课程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行为变化等分析
为了了解课程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设置了五条问卷题,分别从“自我认知”“综合素养”“职业认知”“求职信心”“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五方面了解是否有帮助作用。
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等有较大的帮助,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求职的信心,从而在大一时就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实现将来的职业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自我认知、综合素养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自我个性、学习态度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并能根据职业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作出较为完整的规划。
(1)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学生在问卷上这样写到:填报志愿时糊里糊涂的,进校后对专业不了解,更谈不上对职业的认知。但上完这门课程后,终于对我国的旅游宏观环境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出来后干什么,从事什么工作,自己适合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有了一定的职业的概念。这三年我要不断的塑造自己,努力让自己的能力等适合今后岗位的要求。
(2)学生能比较合理地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位学生这样写到:我是第一次听到职业规划这个名称,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职业规划,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过规划。学完“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职业规划,规划了我大学三年要做的事情,毕业三年后的工作愿景。老师,我现在正在按规划中的目标努力。
(3)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较多的学生这样认为:上高职不是很理想,以为以后自己的人生会很糟糕,将来的工作也不会很理想。但“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给我了信心,我对将来的工作很有信心,但前提是要在大学三年认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更有学生这样说:开学第一课就是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对我们新生很有必要,它让我们知道要怎么度过大学三年,大学应该怎样上,不至于“堕落”。
(4)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有一些学生这样说:糊里糊涂的进入大学,对大学、社会都充满好奇,但同时对未来又感到迷茫甚至焦虑。对于这些困惑,职业规划给出了解答,那就是学生入学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认识自我,只有找到和自己性格、爱好相契合的职业,才能工作高效,身心愉快。
三、优化“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调查,我们了解到,虽然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时不足、教材缺乏、实践内容缺乏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亟需优化改进。
(一)完善“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只是在大一新生进校时开设了8课时的“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也仅仅是认知了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了旅游行业与专业以及一个自我的认知,最后对自己的旅游职业生涯做了规划。内容还是相对简单与单一,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课时较少。除此外,学生在毕业前一学期学习“就业与创业指导”,内容更多是对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
美国温索普大学(WinthropUniversity)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它不仅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年级课程内容着重自我认知、自我评估,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二年级课程内容着重对行业与专业的了解探索,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三年级确定自己最终的职业选择,四年级制定职业规划并实施。
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更是应贯穿大学的全过程:一年级课程内容着重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综合素养,并初步了解旅游行业与专业,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二年级课程内容更进一步熟知旅游行业与专业,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职业意识,并评估一年来自己的学习成果;三年级着重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为顺利走上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强“旅游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学校的“职业规划课”老师绝大多数由“两课”老师担任,或者辅导员兼任。他们担任“职业规划课”教学的优势是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状况比较了解,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者需求对学生展开相应的职业指导,所谓因材施教;劣势是他们对专业知识、行业近况不甚了解,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指导时,不能很好地与行业紧密联系。
理想的“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应该不仅熟知就业政策和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还必须对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行业的就业环境非常熟悉。一年级可由辅导员担任课程教学,二年级由专业课老师担任教学,三年级由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担任,或者还可聘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经理、优秀校友等作为兼职老师,到学校开展讲座,让他们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最直接、最真实、最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指导,从而给学生最真实、最感性的认识,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改革“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打破“一刀切”的考核时间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平时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的撰写能力等,期末考核侧重综合运用能力。
二是引入发展性评价理念,每一阶段的教学考核结束,并不意味着考核就结束了,后一阶段的学习、综合表现是否能执行“旅游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上的要求,也是我们考核的重要方面。学生在整个三年的学习中能否按照当初的目标、要求实施,是我们跟踪考核的重要指标。
篇4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服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发展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
第六条旅游发展规划市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果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八条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条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第十一条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十四条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国家旅游局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环境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与技术手段。
第十七条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贵挂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第四章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二十条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制定和审批。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
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由地方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第二十一条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国际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见后批复实施。
第二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旅游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备案,但设计旅游产业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复单位审批。
篇5
一、安的自然社会状况
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距桂林市六十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之一。
兴安,古为百越之地。战国属楚国。公元前214年泰始皇在兴安境内凿通灵渠,兴安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两汉属始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在今兴安设临源县。宋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称全义县。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始称兴安。
兴安位于东经110°14’-110°56''''之间,北纬25°17''''-25°55''''之间,与全州县、资源县、灵川县、龙胜县相邻。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全县人口37万,以汉族为主。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白果、粮食、毛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生态县之一。
兴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600—22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17.8℃,气候宜人,四季可游。境内以丘陵、平原为主,分布着谷地、高山等地形。地势由西北越城岭山脉与西南都庞岭山脉相对倾斜,形成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称“湘桂走廊”。境内最高峰猫儿山顶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峰。
二、周围的旅游业及有关方面的状况
兴安旅游资源丰富,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87年3月兴安县旅游局成立。兴安旅游以文物古迹和高山风光为主要内容。现规划有猫儿山风景区、灵渠、碑园风景区、乐满地休闲度假区、古严关、秦城遗址风景区、五里峡风景区。
猫儿山风景区:距兴安县城五十六公里的猫儿山风景区占地四百八十平方公里,是以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为中心的高山风景区,最高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最高峰,猫儿山春天杜鹃花争艳,夏天气候凉爽宜人,秋天红叶烂漫,冬天银装素裹,是揽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的好去处。
碑园风景区:位于兴安县城西南部,碑园占地一百二十亩,气势恢宏,800立方米的群雕堪称全国纪念性群雕之最。
乐满地休闲度假区:占地面积335公顷,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游乐项目之一,园区内的高尔夫俱乐部是具有国际标准的18洞美式丘陵球场。乐满地主题乐园占地60公顷,是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在2002年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同时通过了ISO9001及ISO14001两项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后又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以及“全国十佳主题乐园”。
三、规划范围
灵渠景区规划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及一条伴着古灵渠长约一公里长的水街;景区原面积73.3公顷,规划后加上一公里长的水街,面积为105公顷。
四、规划依据和原则
景区将严格依据《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则及兴安的具体情况规划,坚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旅游资源状况与评价
灵渠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在其建成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枢纽。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考价值。灵渠周边林木苍翠,绿水潺潺,风景秀丽并分布有多处文物古迹,是我国少有的集历史人文景观与优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六、客源市场分析
兴安旅游客源市场总的定位是以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为主,国际客源市场为辅,国内客源市场则以广西区内,特别是桂林市各县以及兴安周边省各县市为目标客源市场,这些地区由于距离近、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不多,游客利用节假日到兴安旅游的可能性很大,以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为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每年的出游率高,其中有不少是到桂林旅游,兴安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山水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将成为这些久居闹市,渴望逃避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探索历史文化的游客偏爱的地方,另外充分依托桂林市客源枢纽中心的优势,挖掘其他区域的旅游市场。便利的航空设施缩短了全国各地旅游者与桂林市的距离,畅通的公路交通使游客出入桂林更加方便自由,兴安可以更好地接受桂林中心城市的辐射,从桂林分流或截流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兴安县来游览。而只要到兴安旅游,灵渠是必到的景点之一,所以灵渠景区的客源基本与到兴安游览的客源一致。
七、旅游规划开发方向和旅游项目创意
景区开发主题化、整体化、生态化,将充分挖掘灵渠的水利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加强文物古迹实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尊重历史,修复完善景点外观与内容;修建灵渠博物馆,做好文物的异地保护及其文物内涵的保护与体现工作。配合灵渠及兴安地方文化,设立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报告会议厅等;协调景区与周围农村社区的关系,建立农业生态旅游区。做到民俗游、访古游、生态游的统一。
八、景区和功能区划分
灵源寺、灵源阁:位于分水塘南岸的松树林里,灵源寺建在半山腰,灵源阁建于山顶。规划对目前现存宫院予以整修、复原,恢复塑像、壁画,形成一组建造精美、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庙宇建筑群。同时作为一个集中的游客共享空间,应设立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不设商业服务摊点。
水上表演区:规划在分水塘水域,主要有赛龙舟表演、鸬鹚捕鱼表演及开展竞技运动项目活动,如摩托艇、皮艇、滑艇、飞伞等刺激性项目,供青年游客参与游乐。该区水域较深,建护栏、扶手等安全设施及提示警告语录。
铧嘴:南斗铧口,这里便是湘漓分派。湘水由南向北而来到铧口,经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在这里三七分派,三湘水过南渠流入漓江,七分湘水继续经北渠汇入湘江。秦堤汉水,流经千年;铧嘴天平,承载历史。规划在铧嘴岛上修建铧嘴古亭,看水涨水落,听浪花欢畅。到铧嘴必须乘游船,不可经天平涉水直到,以防发生意外。
大小天平:与灵渠铧嘴相连,是建在湘江上的一座拦江滚水坝。由于具有既可提高水位,又可排洪滚水,以保持渠水平衡的作用,故称“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北侧一段称大天平,长344米。南侧一段称小天平,长130米。二者的比例大体为3:1。内堤均用条石平铺筑成,外堤均为大石排插成鱼鳞状。内堤的条石,两块之间,凿有石槽,灌人铁水作楔子,把块条石连为一体,避免洪水冲毁。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应用如此高超的技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具有参考价值。
四贤祠:四贤祠位于南渠北岸,祠内因祀奉历代修凿灵渠有过重大贡献的秦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唐桂管防御使鱼孟威四公而得名。祠内保存着历代各种碑刻30多块,竖立在进门醒目处,可谓修灵渠的纪念碑。规划在四贤祠里建一博物馆,收藏有关灵渠方面的文物;在大堂摆放整个灵渠风景区的模型,以方便游客了解景区的大致情况及灵渠的一些历史。
飞来石:在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秦堤:筑于秦,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全长3.15公里。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规划在堤上种植有本地特色的树种(如兴安楠),并修建人行步道,以创造良好的漫步环境。
水街:水街景区包括灵渠县城段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部分组成。水街在恢复建设上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现,其重要景点秦文流觞景区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条古街,充分体现秦代建筑风韵;其古戏台为徽派建筑风格,是水街城中城的中轴线;其湖广会馆建于清朝初年,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风格;其水街民居青瓦白墙、雕花门窗,“小桥流水人家”情趣盎然……此外,水街景区还从民间收集了大量文物,形成了百米雕塑长廊、古石雕群等景点。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曲径幽幽,中国古典审美情趣跃然而生。规划中在水街设立一定数量的旅馆、艺术品专卖店及饭店;渠两岸的垂柳下设立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
九、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
景区开发要以不破坏资源为前提,具体景点景物周围不得进行随意性建设,对其开发应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针对特殊的景观资源,要建立详细系统的资源档案。
规划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AAAA级旅游区(点)的标准:本区空气质量应达到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中规定的相应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B1的规定。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保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不破坏游览气氛。
十、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景区内已配套有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工程系统,可满足景区水源、电源及排污处理的需求,建有一家三星级的宾馆。导游及相应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工艺品店及一些与旅游开发相关的店铺都将通过招标的形式从严准入,所开展的活动不得有损景区形象。
十一、交通规划
兴安灵渠位于湘桂走廊腹部,距离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57公里,是北上华中,南下两广的咽喉要道。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纵贯全县,每天有9对列车在兴安站停靠。中心城市桂林市通往全国各地的旅游交通已形成,每年经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桂林火车站、北海——南宁——柳州——桂林高速公路以及321、322国道来桂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800余万人。桂林至兴安的一级公路已经开通使用,车程不足1小时,交通极为方便。
景区内规划以步游路连结各个景点,以利于游客安全行走及观赏为原则,路面处理以天然石块、石板为主,尽量保持自然野趣。路宽以1.5-2米为宜。对于江边驳岸及上下陡坡路段,应设护栏、扶手等防护措施,材料也以天然材料为主。未开放区域应有明显警示,防止游客误入,出现危险。
十二、绿化规划
景区里古树参天,沿渠两岸树荫浓密。在保护现有树木的前提下,种植一些彩叶树种,以增加色彩的丰富度,充分体现季象变化,但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显自然之本色。
十三、服务项目规划
严格按照《旅游规划通则》的要求建立基本的服务设施,服务设施主要指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及其它娱乐、摄影、医务、银行、邮电等等。为体现地方特色,将成立专业的艺术表演团,体现水上舞台表演的魅力及建设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
十四、管理人员和机构设置
景区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由公安、卫生、工商、环保、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并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管委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为景区的旅游环境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从而使景区的发展步入正轨。
十五、其它
景区里除常规的表演节目外,每到传统节日或庆典、重要会议的召开都会临时安排文艺表演和游园活动;与附近的学校合作,为其提供见习基地;不定期开展市民素质拓展活动,以培养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十六、效益分析
以灵渠与乐满地旅游区为主的兴安是桂北旅游区的一个次中心,是湘桂走廊文化和旅游带中的中心旅游区。客源市场将随着大桂林旅游圈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依托乐满地休闲世界、猫儿山等主要旅游景区,建成多层次、综合性的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康体健身旅游目的地;同时利用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区域次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北部各县的旅游发展,获得大旅游的整体效应。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及品牌效应,将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
[2]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
[3]李海瑞.旅游开发与市场导向.旅游学刊,1995,10(1)
[4]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篇6
一是注重卫生整治。积极开展景区规划整治月活动;严厉查处违章建筑,全面整治景区户外广告、灯箱,使景区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是注重风格保护。积极采取措施,保持景区风格的统一性,凸显景区个性化风格;制定景区绿化美化规划,对景区内影响市容景貌的商品广告、商业服务店招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统一。
三是注重生态环保。在重视加强对风景资源定期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对环境的整治。
二、完善功能,打造品质型旅游线路。坚持把“完善旅游功能、满足游客需求、丰富景区内涵”作为景区精神文明建设重中之重的内容来抓,主要突出打造三种旅游环境。
一是打造“易游”环境。进一步美化景区内部道路环境,努力提升入口环境品位;加大对景区停车场的管理力度,提高景区接待游客能力。
二是打造“宜游”环境。针对景区内的线路特点,积极完善景区设施,特别是在景区内设置数量充足、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石凳、石桌、观景台等各种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努力为游客提供舒适方便的游览环境。
三是打造“乐游”环境。着力丰富景区内涵,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使景区文化底蕴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
三、规范管理,打造人文型管理机制。
一是环境卫生注重长效保洁。配备专门的卫生保洁队伍,设置足够的卫生设施,制定实施《风景区卫生公约》、《卫生保洁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服务行业卫生及评分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推进景区卫生长效化管理。
二是安全管理注重预防监管。建立景区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相应程序。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网络,落实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制度,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景区危岩险石、洞穴、道路等进行地毯式检查,经常组织召开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确保消除景区内各类安全隐患。
三是文明服务注重人性亲和。景区内推行承诺制度,大力普及普通话和文明用语,在景区设置便民服务点,提供雨伞、常用急救药等,满足游客应急需要。
四、固本强基,打造高效型创建格局。
一是理顺机制,强化管理。强化景区旅游的管理职能,增强旅游景区的统一管理力度,为景区文明创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7
关键词:降低孕产妇死亡 管理程序 制度 措施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几年来,为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我们针对控制孕产妇死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取强化网底建设,规范管理程序,畅通“绿色通道”积极开展贫困孕产妇救助,加大培训力度等综合措施,使我区孕产妇死亡率连续多年始终保持0,居白山市最低,具体做法如下:
一、 抓住改革机遇,有力夯实服务网络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卫生服务体系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借助开展城乡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利契机,对全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给予稳固加强。一方面,在明确各级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功能。另一方面,以国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政府基础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网底基础建设,极大改善我区妇幼保健网底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面貌,为满足我区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保健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依法监管,严格机构及人员准入
2004年、2009年,我们严格依照《吉林省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开展对全区十七家助产机构的评审、验收工作。将人员从业资质作为单项否决项目,取缔十一家人员资质差、房屋设备不达标的医疗机构助产技术服务资格,对两家人员、硬件基本达标,但规章制度不够不完善,管理和服务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的助产机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经过整顿,我区目前有六家符合产科建设的助产机构进行正常运转,有效地规范了我区助产技术服务市场。现如今,我区助产工作制度基本健全,病历书写日趋完善、规范。通过每年定期组织高危孕产妇急救应急预演练习,产科高危识别能力和产科急救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三、 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畅通“绿色通道”
加强孕产妇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一手强化孕产妇管理的同时,一手狠抓高危孕产妇管理与救治。(一)、严格实行孕早期高危孕产妇筛查,以及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对筛出轻度高危因素的孕妇,由乡村两级进行专案管理并相应增加产检次数和产后访视次数。(二)、对具有中、重度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时上报、转诊。由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治疗、定期随访、跟踪,了解转归情况,同时上报区妇幼保健院,掌握高危孕产妇情况的动态,有效地提高我区高危孕产妇管理质量。(三)、实行重症高危孕产妇追踪制。对重症高危孕产妇,我们采取层层追踪、死看死守,由于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重症高危孕产妇拒绝接受保健服务。区妇幼保健院院长亲自带队入户追访,甚至区卫生局主管局长亲自挂帅,深入孕妇家里耐心做思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咋子镇发生一例重度贫血孕妇,当时怀孕5个月,家庭贫困,经济状况非常差,情况非常严重,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与民政、妇联等部门协调,解决后顾之忧,消除抵触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妊娠结局。(四)、完善孕产妇急救网络,我们成立了江源区产科急救中心。完善产科急救工作程序及各项工作制度,组建了由妇产科、儿科及其他相关科室专家组成的产科急救专家库。负责全区危重孕产妇的急诊急救工作。全区各助产机构根据《降消项目》产科急救中心设置标准成立相应的孕产妇急救小组。形成以江源区产科急救中心为龙头,遍布全区城、乡、村的危重孕产妇及就网络。同时,对孕产妇发放“江源区孕产妇急救网络”卡片,了解全区各医疗保健机构孕产妇危重急救电话,保证江源区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 通畅。(五)、积极开展贫困高危孕产妇救助。贫困高危孕产妇治疗费用是我们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大多数高危孕产妇几乎是家境贫寒,为了挽救生命,我们的妇幼保健工作者不辞辛苦,多方求助、通过减免住院费用,借助农村住院分娩补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力契机,使许多贫困孕产妇得到及时救治,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发生。(六)、严格实行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采取一票否决制。至2005年起,我区就开始执行孕产妇死亡一票否决制,追究造成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责任人和单位的责任,如果在本辖区内发生1例孕产妇死亡的,其他工作不参加考评,领导追究行事责任,并调离本岗位;当事人吊销执业医师证书,不可晋级。截至目前为止,对2例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分别给予了通报批评、罚款、待岗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四、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篇8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内涵;原则;发展路径
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事业发展的趋势,其指引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生态环境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有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不对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任其继续破坏可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且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一些旅游企业的管理者过多的重视经济利润,容易忽视对自然景区的保护,所以,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模式。以下笔者对生态旅游的管理进行了探究,并对旅游事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1 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以及框架
生态旅游管理是在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传统旅游管理的创新与改进,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其是以生态学的思想作为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以生态学理念作为管理的基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旅游管理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其主张不但让当代人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以及自然景观,还得让后代人享受到同样的机会。不管是什么年代的人都有享受旅游资源的权利,而且每个人都有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这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对其进行必
要的保护,才能使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健康。生态旅游管理强调在不破坏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的前提下进行旅游活动,要有长远的眼光以及发展战略,为后人保留美丽的自然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影响着框架的构成,下文对其进行了分析,以供旅游管理部门参考。
1.1 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
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有两个层面,第一,从生态旅游管理的特征角度分析,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使人们接近自然,感受到清新的空气,使人们的身心更加健康。生态旅游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在满足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中增长阅历与知识。生态旅游管理的建立可以使人们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更好地贯彻国家的各项旅游政策,促进旅游行业与环保工作的和谐发展。第二,生态旅游管理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而且可以更好的规划城市的建设,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规避旅游开发以及旅游路线建设的盲目性,其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对沿途旅游路线的风景以及目的地进行生态保护,并对其安全进行维护;其管理的内涵是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要提高旅游环境的质量。生态旅游管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下建立的,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1.2 生态旅游管理的框架
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基本组成框架,澳大利亚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学者拉尔夫・伯克利曾在基础旅游目标地、管理型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知觉四个方面进行了定义,分别以旅游产业方面、替代名称、区别特征、环境问题、受影响部门、规模增长、产业构成、管理内容、管理工具以及政策选择等栏目指标作为考虑项目,进行了较为综合全面的分析。生态旅游的管理对象是旅游业及相关生态系统,追求可持续性维护旅游区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美学价值以及整体生态特性,从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硬件载体方面来说,生态系统为环境和生物要素在特定空间进行组合提供了基础,因此,如何将环境要素与生物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控制就构成了生态旅游管理的框架。
2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原则
生态旅游经济的管理原则既要符合生态学的原则,还有符合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原则,其是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目的是促进二者和谐发展,并且使人类与生态环境可以和谐相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原则应该使地区管理与地方环境相匹配,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落实政府的各项政策,还要使信息传播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最后还要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原则。下面笔者对这四个原则进行了简要分析。
2.1 地区管理与环境相匹配原则
这项原则可以有效的协调旅游活动的各项制度,其可以对旅游活动的时间以及空间进行调整,从而使地方管理与当地环境更加匹配。生态旅游的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同,而且与地方的行政管理也具有差异性,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属性。生态旅游管理需要对地区发展进行规划,还要对旅游环境进行调整。生态旅游会使自然景区聚集很多游客,如果不对其进行管理的话,很容易使景区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所以,其管理应该遵循对环境的保护原则。另外,还要控制游客的数量,合理的规划环境容量,使其既满足旅游业的需求,也能对环境问题进行改善,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力,使地区管理与生态环境相匹配。
2.2 政府介入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的条件不同,所以,生态旅游管理具有多样性,而且不同的管理制度目标也具有差异性。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认识到了环境保护是重要性,政府的介入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利益的增长,使旅游资源的产权更加清晰,对旅游资源的使用也更加合理。通过政府的介入,可以促增加生态旅游的社会凝聚力,更好的控制旅游资源的消耗,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同时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相关的旅游规章制度以及政策法规,对旅游行业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从各个方面保证了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2.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原则
随着游客需求的增多,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也无法满足的游客的要求,而生态旅游管理使游客与旅游资源和谐发展。传统的生态旅游管理观念较重视对资源的保护,但是忽视了对游客需要的掌握,现代的生态旅游管理应该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与游客需求之间的协调,使其更加均衡的发展。同时管理部门要传播更好的管理理念,对各项政策、法规进行宣传落实。
2.4 旅游经济发展可持续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可以使旅游行业的发展更符合长远性,有效地调节融合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旅游是在增加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做好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旅游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对社会发展、人们阅历提升、文化的传播等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生态旅游可以推动旅游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项发展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这项原则需要了解生态学原理,掌握生态学发展原则,使生态旅游管理的制度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这样才能促进景区生态的平衡发展,才能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生态遭到污染,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
3 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路径
生态经济管理的发展路径需要结合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生态旅游管理的其中一项重要目的是提升旅游行业的经济,同时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生态旅游管理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而且是对旅游行业发展的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到政府职能的介入,要有效的利用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做到生态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与管理人员的能力以及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在选择发展路径时,也要注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路径。
3.1 突出地方政府在保护和发展本地生态旅游经济方面的职能作用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规划和相关基础性教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长期只有利润导向型的唯一目标,大量的旅游景区开始营业之前都没有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为此,在下阶段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强政府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游客对于生态地的环境认识和保护意识,使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要附加政策法律性约束,政府从出台游客思想和观念方面的教育政策入手,摆脱单一行为惩罚措施,加强政府和民间的对话,从战略高度和子孙后代的长远角度看待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维护的重要性。
3.2 产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观为实施基础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要摆脱传统的单极式增长模式,以系统和整体性观点来进行经济增长的统筹谋划。在旅游业这样的服务性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能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共存的,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遵循生态学基本理论和规律,以一定的压力测试衡量生态系统的负载极限,预期系统内的游客及旅游组织后续开发可能性,即生态系统能否长期提供稳定服务质量、旅游资源的民族文化特色能否得以保持、环境自我恢复潜力能否保持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因地制宜和适度经济原则。
3.3 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局部区域规划与整体性规划的联合发展路径
旅游产业规划的目的是对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状态提前做出设想与统筹,使得旅游业在总体和地区规划中实现阶段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机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一系列考核项目。在整体性的统筹工作中,一方面,要通过合理布局设施来对旅游生态平衡进行维持,另一方面,要以旅游景点所在地区和城市为依托,实现配套设施的同步发展,以此来消除生态经济增长的局限,减少旅游资源保护的盲目性。地区布局方面要以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配合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
3.4 培育高素质生态旅游管理人才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且人力资源也是推动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生态旅游管理制度的制定离不开人力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关系着管理质量的好坏,所以对生态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其专业的技能以及管理水平,可以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好的落实与实施,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培育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与创新,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复合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才是旅游经济创新和生态保护兼顾原则实施的关键。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角度来讲,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在产品设计专业化、技术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生态学知识、旅游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操控和把握,因此,针对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的发展现状,建立和培育一只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是技术经济增长支撑的必要条件。
4 强化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
(1)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在政策上不断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政府应该在政策不断促进生态旅游管理。成立各级(由上而下)的生态旅游管理部门并加强管理。同时应当加强宣传教育,让全部人都能充分意识到生态旅游的重大意义,增强旅游有关各方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并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营造发展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
(2)旅游管理部门应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生态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旅游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就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评估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开发的价值等工作。旅游管理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当树立牢固的生态开发意识,杜绝盲目以及过度开发,应当遵循科学、整体、系统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整体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
(3)旅游管理部门科学规划并有效协调生态旅游的承载力与游客关系。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整体以及区域规划,从环境影响的评估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各方面,要进行科学设计,统筹规划。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管理是一项具有环保意义的管理项目,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与旅游行业应该保持平衡。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态旅游管理有必要进行改进与调整,否则无法满足游客的各项要求,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游客数量的增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而且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多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其进行约束。
【参考文献】
[1]唐静.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
[2]赵得成.基于治沙和旅游共生的地域性旅游模式设计[J].商业时代,2012(4).
[3]李银.生态旅游视域下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1(35).
[4]郑微.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
篇9
鉴于旅游管理的诸多优势,许多旅游单位已经开始开展旅游管理工作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速度极快,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管理过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景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对景区的合理规划
面临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景区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旅游服务质量的低下,由于规划合理性不足,导致景区资源的极大浪费,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景区基础设施匮乏,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旅游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很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不足,自身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都不高,这给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虽然工作人员很多,但是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却比较低,旅游企业的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益。
(三)地方政府部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管理
与旅游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协调。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使不同旅游单位的管理工作的标准和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化管理,而且与旅游机构的交流沟通不足,二者之间的工作步骤缺乏协调性,许多好的政策得不到顺利实施。
(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健全,法律的威严性和约束力不足
针对旅游管理,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数量比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法律上的漏洞,不能对旅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于违法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法律的威严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二、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要促进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旅游景区应当加强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应当对景区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提高风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注重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景区内的交通设施建设,使其能满足游客高峰期的使用需求。
2.旅游单位要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旅游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队伍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的专业性、责任感及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等,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充分为游客的利益考虑。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审查机制。
3.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协调与旅游机构的工作步伐。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参与到旅游管理中,并发挥带头作用,对景区的旅游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执法,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国家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的约束能力,将旅游相关的各种行为都纳入法律的约束范围内,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同时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要法律化、严格化,提高法律威慑力。
三、结语
篇10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宣布了一个对于旅游人来说振奋人心的消息,“旅游管理类”今后将和“工商管理类”平级成为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
旅游管理作为一个实践类的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注重于“服务和管理”的理念。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酒店、会展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发展成为胜任旅游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学习这个专业,主要从旅游者体验、为旅游者服务、有效开发旅游资源的角度展开。小至旅行社的经营,大至旅游景区的发展,都是旅游管理可研究的方向。旅行社怎样根据市场和游客心理设计旅游路线;旅游产品的选择是单一,还是组合;旅行社的绩效评估怎样进行最有效;旅行社的发展与其创始人的资本积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旅游管理的关注点。在旅游景区方面,景区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景区的安全管理,低碳景区风景机制的建立,以及景区旺季游客的动态均衡分流模式的打造,这些都是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探究的问题。
资源开发,从热带雨林到冰雪王国
根据不同地方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完善,以及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资源开发,不是打造一个资源,生搬硬套架空在旅游地就可以了,需要的是对这个旅游地现有的市场进行分析,对旅游者感知进行调查,对该旅游资源的前景进行探究和预测,当前期工作足够充分的时候,旅游资源的开发才能顺利开展。
一个旅游地,旅游开发的模式怎样确定,是否与现代休闲业的迅速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个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沿问题。例如深圳华侨城就有着自己“旅游+地产”的模式,那么,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应该怎样探究自己的开发模式呢?
影视旅游的发展以及游客动机的探究,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重要的一方面。海南三亚因电影《非诚勿扰2》更加大热,三亚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应该怎样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电影《云水谣》的拍摄地厦门漳州云水谣,怎样提升其影视旅游的知名度,这些都是旅游管理领域所研究的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可以“无中生有”,深圳世界之窗的阿尔卑斯冰雪世界就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游客们在南国也能感受北方的冰天雪地,在夏日炎炎的暑期,人们在冰雪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看冰雕、滑雪,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而怎样去开发类似于这样的“无中生有”的项目,极大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吸引游客重游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的问题。
即使是拉菲,也需要分享
在“葡萄酒品鉴”的课堂上,当学习到法国波尔多产区的时候,一款“拉菲传说”只有三瓶,有些同学会把自己分到的原本不多的酒再分给剩下没有酒的同学。“好酒独占没有意义,分享让酒更醇香。”老师说的那句话我依旧记得。
旅游管理者,需要学习的是这个专业的精髓“服务和分享”,自己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旅游管理,这个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当自己亲身体会,才能把更好的体验和经验分享给顾客。一款红酒中,红葡萄主要的味道是黑色水果还是红色水果,是单宁较重的赤霞珠还是散发着水果蛋糕味道的梅洛,又或者是两者的混酿;白葡萄的主要味道是瓜果甜香还是芬芳花香,是带着荔枝味的琼瑶浆还是有着黑醋栗味道的长相思;红酒的配餐是烟熏红肉还是青嫩白肉,白酒搭配寿司和刺身感觉到底怎样;吃四川麻辣锅的时候带上一瓶甜酒能否解辣,高酸度的酒搭配高酸的食物是否最佳……所有的这些,我们只有自己亲口品尝过,感受过,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把自己独特的品酒经验分享给顾客或好友。
朝阳产业下就业前景开阔
旅游管理作为随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了教育基础。
- 上一篇: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
- 下一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