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周期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的周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的周期

篇1

关键词:Fisher聚类法 ;经济周期;spss运算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381,JG2012010386,JGZ201201155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ycle analysis of Fisher clust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Petroleum WANG xue xiang, WANG xiao chun, WANG,yu wen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vide various perio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y using Fisher’s method of ordered sample clustering (the method of optimal segmentation) based on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of the optimal segmentation in analyzing the economy is verified by analyzing the periods of China’s economy.

Keyword:FisherClustering;Economic cycle;spss operational

一、引言

聚类分析法是对样品分类的一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许多领域都会遇到分类的问题。聚类分析法有很多,但在有些问题如股指周期的分类、经济发展周期的分类中,分类时样品的次序不能打乱,因此需要用到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Fisher的聚类法[3]。本文拟运用Fisher的有序样品聚类法对中国经济发展周期进行聚类分析,并在SPSS软件上编程进行实现,同时对聚类结果的经济含义进行解释。

二、有序样品聚类法[2]

有序样品聚类法的思想如下:

设有序样品依次为为维向量

1.定义类的直径

设某一类H包含的样品有记为。该类的均值向量为:

用表示该类的直径:

2.定义损失函数

用表示将个有序样品分为类的某一种分法,常记分法为:

其中分点为

定义上述分类法的损失函数为

当固定时,损失函数越小,表示各类的离差平方和越小,分类越合理,因此要寻找一种分法,使分类损失函数达到最小,记此时的分类为。

3.损失函数的递推公式

4.最优解的求法

首先找到分点,使递推公式

达到最小,于是得到第类然后找,使其满足

得到类,类似方法求出所有类,得到最优解。

三、数据分析

下面以1953—2011年的GDP数据,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SPSS软件编程实现,对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进行划分,同时对照GDP增长数据图像,检验最优分割法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说明其经济含义。

1.有序样品聚类法

以五年规划取GDP[1]均值,得到十一个五年规划GDP均值数据,调用SPSS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各分类的分类损失函数,对11个样品的分类情况的损失函数作图如下:

spss运算结果数据表:

通过运算结果并结合各分类损失函数图像分析,分为三类比较合适:1953—1985为一类。1986—2005为一类,2006—2011为一类。

2.结合GDP增长图像阐述聚类结果的经济含义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称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各地区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我们所取数据为五年规划均值数据,所以分类年限稍有偏差,但也能证实最优分割法能够对经济数据进行比较准确的聚类。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国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Fisher的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对中国的经济周期做出了比较准确的聚类。对中国经济发展周期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客观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可看出Fisher的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在经济及其它聚类问题上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煤炭企业

中图分类号: F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成为了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循环经济是指运用生态学的规律和原理指导人类经济活动,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实际上就是把以往“资源 - 产品- 废弃物”线性发展模式, 改变为“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 - 再生资源” 循环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的前后拉伸, 实现闭合循环发展, 遵循“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三个原则。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资源型企业是重点, 煤炭企业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我国是个煤炭生产大国, 过去由于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 忽视综合开发和社会效益问题, 一方面回采利用率低, 伴生矿体没能得到充分利用, 造成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 开采、 洗选、 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如矸石、 粉煤灰、 煤泥水、 有害气体等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处理, 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要保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竞争力,必须综合利用资源, 做到废物最少化、资源化、 无害化, 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煤炭的开采历史悠久, 有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始建于建国初期, 这部分煤炭企业, 在国家几十年的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现在多数企业都存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 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矸石、 废水、 废气无处排放和治理费用负担沉重、 破产矿井职工无法安置等问题。循环经济模式的出现为这些企业带来了生机。

一、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 一)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 具有不可替代性, 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沿着煤炭产业链生产多种相关产品。因此, 要发挥煤炭资源的更大效用, 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对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含量。

( 二) 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

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几十年来, 煤炭企业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的数量速度型道路, 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煤炭企业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使企业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 少排放、可持续,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 三) 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

循环经济必须要与规模经济相结合。煤矿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废料, 这样的次级产品和伴生产品的大量排放,就为发展有规模的循环经济提供了条件。

( 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是煤炭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而发展循环经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降低了资源消耗, 减少了环境污染。

二、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重要问题

( 一) 煤炭深加工和废弃物的利用研发

煤炭企业发展盾环经济有两条路: 煤炭深加工和废弃物的利用。作为独立的煤炭企业, 要在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和废弃物的利用上进行研究开发, 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首先是煤炭企业多数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不会在研发上投入过多的资金, 而科技研发费用一般都比较高, 且最终成功与否也不确定, 企业不愿承担这部分风险。其次是煤炭企业大多没有从事这方面研发的专门机构设置, 从事此项研究的人员也很缺乏, 不具备研发的能力。因此, 国家和有能力的煤炭企业,应该在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和废弃物的利用等方面, 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 开发出新产品、 新技术, 并且在推广、 使用这些新产品、 新技术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

( 二) 尽可能降低发展循环经济的财务风险

由于循环经济项目初期投资大、 市场开拓周期长, 企业投资建设的资金压力很大。尤其是煤炭企业, 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近几年来, 因为市场需求变化才出现了一些转机, 但总的来说煤炭企业对生产、生活和安全欠账较多, 经济基础相当薄弱, 因此, 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循环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 多数煤炭企业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 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贷款利息直线上升、 利息负担沉重, 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财务风险增加, 这是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 国家要加大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 提供优惠的财税和金融政策; 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可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采取合资、 合作等方式, 尽可能缩小贷款规模。

( 三) 对循环经济项目国家应加强

宏观调控, 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由于煤炭企业产品的单一性, 产品功能的单一性, 可以利用的技术较少,而废弃物基本相同, 因而在发展循环经济上, 肯定会有很多重复建设的项目,例如: 现在很大一部分煤炭企业在建设热电厂, 也有很多煤炭企业在搞煤化工等等。可以想象如果这些项目都建成投产, 其产品极有可能会过剩、滞销, 从而使煤炭企业找到的出路又被堵死。另一方面电厂、煤化工、矿井水、矸石砖等这些循环经济项目多数投资巨大, 且具有特殊性, 一旦产品销售不出去, 转产的可能性又不大, 其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煤炭企业本身也是很难承受的。因此, 国家在这方面, 应当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对新上的项目在审批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 按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 统一计划安排项目, 使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作为煤炭企业来说, 在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前应当做充分的调查研究, 寻找适合自身且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不要盲目建设, 以免浪费人力、 物力、 财力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三、 荔波煤业( 集团) 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荔波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是贵州省重点企业。近年来, 集团依托先进的煤炭综合利用技术, 努力构建以煤炭 - 电力- 建材、煤炭 - 煤层气 - 电力、煤炭 -煤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三大产业链”,大力推进具有荔波特色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6 + 2”工程( “6”指 矿渣、煤层气、污水、电厂粉煤灰、余热、再6 类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产业;“2”指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两项指标) ,初步实现了资源的跨产业循环利用。

( 一) 煤矸石烧结空心砖

荔波煤炭集团在 50 年的发展中, 累计排放煤矸石 2450 万吨, 占用了 670 亩宝贵的土地资源, 并且每年仍排放约60万吨。为了处理煤炭生产过程中伴生的大量煤矸石, 集团分别投产两条年产3600万块煤矸石烧结空心节能砖( 折合 6000 万块标砖)生产线,另外两条生产线也将于 2008 年竣工投产。集团采用的这一工艺, 利用煤矸石本身的发热量, 采用全内燃焙烧技术, 不仅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和占地的目的,而且以其优良品质走俏市场。鹤煤集团 95%的煤矸石可作为烧结空心节能砖原料, 其余 5%砂岩煤矸石还将被制成矸石砌块。4 条生产线完全投产后, 可安排关井破产转岗员工1000 名, 年消化煤矸石 80 万吨, 减少排放占地 40 亩; 与同等规模生产黏土砖相比, 每年可减少耕地毁坏量 62.8 亩,

节约标煤 1.8 万吨; 实现经营收入 5000万元, 利税 781.5 万元。

( 二) 瓦斯发电

作为贵州省省瓦斯涌出量的矿区之一, 集团所属矿井日抽出瓦斯纯量 13.2万立方 米 , 年抽出瓦斯量达4765万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 除少量民用外, 其余大部分直接排入大气中。2004年9月, 2台50千瓦煤层气发电机组在鹤煤中泰公司试验成功, 目前已有12台500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行, 年发电 4080 万千瓦时, 可有效利用煤层气 1940.12万立方米。

( 三) 矿井污水转化成生产用水

集团本部 8 对生产矿井, 平均涌水量约 2415 立方米 / 小时。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2005 年 7 月, 集团与深圳年富实业( 集团) 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水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1.8 亿元建设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项目设计处理矿水3294万吨,不仅可满足两个电厂和煤化工项目的生产用水, 而且还可提供部分生活用水,缓解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现在这一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转,年处理水量1121万吨,目前已经实现向 2×135 兆瓦循环经济热电厂供水。除此之外,集团还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电厂粉煤灰被制成陶粒、砌块,做成水泥熟料添加剂。电厂余热、烧结砖余热、 瓦斯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 分别成了向职工浴池、职工宿舍楼供应热水的热源。目前, 集团已经成为以煤电能源为主营业务, 涉及建筑、建材、化工、火工、铁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有实力、有后劲的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阳小华.营经济内涵探析[J].江汉论坛,2000(5)

[2]王少梅.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13)

篇3

关键词:锦州;世园会;SWOT分析;措施;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61-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陈娇(1992-),女,辽宁沈阳人,本科,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于2013年5—10月在锦州龙栖湾新区举办,为期5个月。这是继昆明、沈阳、西安世园会,在中国的又一国际盛事。本届世园会以“城市与海 和谐未来”为主题,以“锦绣之州 海上世园”为特色,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博览园区,同时也是第一个海上世界园林博览会。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无疑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大交流,是世界的对话和大融合。目前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正在锦州如火如荼的开展,游客数量目前也已经冲破了千万大关。锦州借助世园会成为众所瞩目的旅游目的地。这座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历史的滨海名城,举办2013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对于锦州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带动锦州经济发展,同时将锦州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

一、锦州旅游发展现状

锦州位于地辽宁省西南部海滨,北依松岭、南临渤海。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目前是锦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培养的对象,已成为锦州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2010年锦州市旅游总收入实现了14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2001年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二、基于世园会契机的锦州旅游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首先,自然优势明显。锦州地理位置优越,扼守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海陆空立体的交通网络,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家城市,锦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属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锦州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国家4A级的景区有8处,3A级的景区7处。境内山、海、林、岛荟萃,寺、塔、碑、馆齐全。像是闻名遐迩的笔架山风景区中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笔架山天桥、有东北“小黄山”、五镇之首、东北三大名山之首美誉的医巫闾山、关外第一佛山的北普陀山、青岩寺、义县的奉国寺、纪念馆等。这些景点每年吸引上千万游客来锦州游览。其次,锦州人文也占有一定地位。锦州是一座有着二千二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锦绣之州”的美誉。“老马识途”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京剧、评剧、歌舞、杂技、木偶、各项艺术争奇斗艳。其中北镇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辽西木偶戏、黑山二人转、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等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劣势(Weakness)。首先,旅游季节性明显。锦州市的旅游景点受季节的限制较大。游客量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改变。来锦州的游客主要是观光、休闲。夏秋两季,气候湿润,高温天气少,加上暑期和两大黄金周,所以这个时间吸引大量游客来游览。而冬季由于气候较干燥,而且寒冷,很多景点都少有游客。淡旺季游客数量差距明显。其次,旅游景点缺少统一整合,竞争力较弱。锦州知名景点很多,像笔架山、医巫闾山、青岩寺等。但是没有统一的整合,没有核心的文化,而且部分旅游景点发展不平衡,景点之间没有进行统一的包装和品牌的设计。而且锦州很多景点都是以观光游览为主,娱乐设施较少,对儿童青少年这个群体吸引力就较弱,导致锦州整体旅游竞争力降低。再次,宣传力度较弱。无论什么景点都是需要一定的营销宣传。强有力的宣传营销手段是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的必要手段。而锦州这方面做的不足,对于没来过锦州的游客,对锦州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只是对笔架山等较著名的景点稍有了解。很多游客游览完世园会去笔架山接着进行游览,却很少有去东北三大名山之首的医巫闾山。虽说与距离有一定原因,但是也与宣传有关。锦州世园会宣传力度就不及沈阳和昆明,世园会的宣传在锦州以及辽宁省内宣传力度较大,但是对外省宣传力度弱。还有一些佛教资源,也没得到好的宣传。这也是阻碍锦州旅游经济发展一大原因。

3.机遇(Opportunity)。一届知名的、成功的展会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城市形象建立的绝佳载体。1999年的昆明世园会,2006年的沈阳世园会等就是很好的说明,而且都为所在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城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对于锦州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于锦州的旅游业和城市建设的推动在一定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影响会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也会让游客对锦州有一个重新、深刻的认识,提升锦州的知名度。锦州旅游业应该把握这一机遇,大力发展锦州旅游经济。

4.挑战(Threats)。锦州虽然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有着世园会这一重大机遇,可谓是天时地利。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锦州世园会因为是在闲置的盐碱滩涂、废弃的虾池上通过人工的填土造地建立的。园区选址是属于未开发土地,周边除东部的龙栖湾大道和南部的滨海公路及简易的施工道路外,再无其他交通路线。在旅游高峰期,交通、住宿等对于锦州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三、锦州旅游应对措施

1.调整季节发展,增加景点的主题性,减小季节差异。政府在这其中应该起主导作用。加强各个景点之间的合作关联,旅行社要提供给游客高的服务品质和适合每个季节的旅游项目。提高主题文化,例如锦州世园会以“城市与海,和谐未来”为主题,而且园中处处有海洋的特色,应该继续保持海洋文化,同时增加其他文化。世园会闭幕后就会从展会性质转为城市的主题公园,具有娱乐性和休闲性,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园中可以添加一些活动,例如,针对老年人可以举行广场舞比赛、象棋、跳棋比赛等。针对青年人可举办大型的相亲活动,相亲成功者可以免费登百花塔。针对小孩,园中可以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卡通形象为原型的真人玩偶秀,在园中进行巡游,可以跟观众互动,孩子也可以跟他们拍照。冬季还可以增加观花灯、猜谜语等一些娱乐活动。

2.促进景点之间的合作,培养旅游人才。一些景点可以进行合作,实行门票折扣。如买笔架山门票可以半价买世园会门票。或是旅行社加大折扣力量,多推出“7日游遍锦州”这样的标语。人才方面:要充分利用锦州及锦州周边城市的高校的师资力量,制订一些培训计划,建立培训以及教育基地,提高锦州旅游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3.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打造锦州旅游形象。可以利用锦州举办世园会的契机,围绕锦州世园会,加强和周边景点整合,搭建锦州市旅游的营销平台,开启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宣传,并且展开重点地区、重点城市的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把宣传工作推上一个新,也可以以现代通讯为平台,世园会可以让游客下载手机客户端,在手机软件市场建立世园会,或在网易、搜狐等新闻平台,多些世园会的报导,为游客提供世园会快速、准确的新闻,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扩大对外宣传,为世园会营造出更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带动锦州其他景区的发展。

四、借力世园会带动锦州经济发展

世园会给一个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知名度不言而喻。紧紧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在网络上打造优秀的旅游资源平台,提高城市整体的综合能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等行业,将锦州的旅行社、饭店、景区景点、旅游企业紧密结合。锦州有许多浓郁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如锦州干豆腐,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锦州小菜、道光廿五白酒和闻名全国的锦州烧烤。借力世园会的影响,要把这些锦州好吃的小吃让前往的游客品尝到,大力发展锦州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行业。真正让游客体验到餐饮、娱乐、购物、观光一条龙的高品质旅游,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锦州、爱上锦州。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有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世园会为锦州留下了很多优质资源,如四大主题建筑海洋科学创意馆、国际古生态馆、水韵之舞剧场和百花塔,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会增进游客的科普知识,唤醒人类保护海洋和环境的绿色理念。科技经济环境相结合,为绿色旅游做贡献。现在锦州世园会正在积极申请国家 5A 级(国家最高等级标准)旅游景区,如果最终国家评定组检查审核通过,世园会将成为锦州国家5A 级旅游景点。世园会将带领锦州旅游产业,提升锦州旅游等级,加大旅游产业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锦州旅游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成伟光,等.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人文地理,2005,(1).

[2]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79.

篇4

关键词:气象灾害;红河州;经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6403

1引言

气象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步伐的加剧,由气候变化导致的一系列气象灾害问题也日趋严重。红河州是云南省成灾因子众多,灾情特别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红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对红河州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因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红河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可以提高应对气象灾害和防灾抗灾能力,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对全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2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2.1气象灾害的定义

气象灾害,是由各种气象现象所导致的灾害。对气象灾害的定义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要明确,这是由气象因素导致的一种事件,或者至少是和气象因素有极大关系;其次要说明是否产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第三要说明究竟有哪些影响或危害。

2.2气象灾害的分类

常见的气象灾害分类是按不同的天气气候现象来划分的,如暴雨、冰雹、台风、霜冻、干旱、大雾、高温酷暑、阴雨寡照等等。按持续时间长短,又可将其分为气候灾害和天气灾害。根据气象灾害的定义,还可以按不同影响面将气象灾害分为公共性气象灾害、行业性气象灾害、高影响天气灾害三类。

3影响红河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

根据红河州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可知,影响红河州经济发展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雷击、低温、大风、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崩塌。

3.1干旱灾害

由于干旱的形成原因和发生程度不同,干旱可以是气象学意义上的干旱,也可能是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干旱。干旱与旱灾不同,干旱完全是一种气象现象,但旱灾则是这种现象在某一时期异常严重,导致某一地区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在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长期无降水形成干旱,但并非异常,而且谈不上遭受较大危害(因那里农牧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并不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不能视为旱灾。

3.2洪涝灾害

洪涝主要是持续较长时间的暴雨,形成巨大的地表迳流,造成山洪暴发,江河泛滥,致使江河两岸及低洼地方的农作物被淹浸,这种情况称为洪涝。

3.3冰雹灾害

冰雹是中国主要灾害天气之一,主要出现在5~9月,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元至十多亿元。云南是中国冰雹天气最多的地区之一,红河州又是该省的冰雹多发区,除夏季外,每年的春季在红河州屏边一带也会出现降雹天气。

4气象灾害对红河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红河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全州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多个不同的气候类型,主要为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表明了红河“立体气候”的特点。红河的这种气候特点,有利方面是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利方面是干季和雨季过于集中,分布不均,还伴随有洪涝、低温冷冻、冰雹等灾害,给各个产业带来不同影响。

4.1气象灾害对红河州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红河州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灾害强度大、重复受灾区域多的特点,给全州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较重,特别是对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等高附加值农业的影响高于粮食作物。其中干旱、暴雨洪涝、连阴雨、大风、冰雹及部分地区的雪灾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较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尽管红河大部地区四季温和、作物种类多,但是对冷空气的防御能力十分脆弱,历年为数不多的几次降温过程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统计,从1980~1999年的20年间,全州共发生低温冷害41次,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7.34%。

随着红河烟叶生产的发展壮大,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日趋严重。据统计,从1980~1999年的20年间,全州共发生冰雹大风灾害279次,冰雹大风灾害发生频率为6.23%。

4.2气象灾害对红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与气象关系密切。但气象灾害对红河州工业经济的影响,不像对农业那样强烈。气象灾害对红河州工业经济的影响,往往只对其中一方面产生影响,而不会像对农业一样对整个农业经济产生全面影响。比如,在电力工业中,大风、高温、雷电、冰冻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大。

4.3气象灾害对红河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从国内外监测数据评估分析已初步表明,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升高、气候带北移、物种分布改变、病虫害增多、新病毒不断产生等,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共安全、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包括交通、健康、环境、能源、城市规划建设、旅游、商业、农业等各行业。

4.4气象灾害对红河州GDP的影响

表1是笔者根据《红河州年鉴》统计分析整理得出的红河州1994~2004年11年间全州气象灾害损失与GDP对比统计。由表1分析可知:1994~2004年的11年间,红河全州灾害损失达到48.61亿元,平均每年因灾损失4.419亿元,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平均已达GDP的3.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最高年份因灾造成的损失已占当年GDP的7.7%,最低年份为当年GDP的0.75%。由此可见,气象灾害对红河州GDP的影响极大。

5应对气象灾害影响的对策与建议

5.1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5.1.1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

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国家与地方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气象卫星工程和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电、酸雨、臭氧、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等专业观测网,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网站,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

5.1.2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

各级政府应支持气象部门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5.1.3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抓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拓展气象预报信息系统功能,增加信息内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接收子系统。完善和扩充气象手机短信预警系统、数字卫星广播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相结合,及时暴雨、大风、冰雹、雷击、低温霜冻等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

5.2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并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及时分析对本地区、本领域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要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应加快灾害保险和再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5.3全面做好全社会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统筹考虑当地自然灾害特点,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全面调查收集本行政区域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因素等,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各级人民政府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6结语

通过气象灾害对红河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红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对红河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快建立科学的全州性的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对于促进红河州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篇5

德宏州民政局军供站出纳祁波违纪违法案警示心得

 

“德宏州民政局军供站出纳祁波,违反组织纪律,在组织谈话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个人挪用公款问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挪用公款人民币52.9万余元,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3月27日,德宏州纪委监委网站首例留置案办结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消息立即引发广泛热议,一个站所的“小”出纳怎能有如此“大”的算计。

“挪用的公款,我都用来买化妆品、买衣服、买车、朋友聚餐、旅游和家庭开支。”祁波接受审查调查时如实交待了挪用公款的去向。作为一名党员、人民的公仆把自身的生活安逸放在第一位,在虚荣心、贪图享乐、奢靡消费的驱使下,3年时间57次挪用公款最终将祁波一步步引向了违纪违法的深渊。

此次案件教训我们由简入奢易、由奢变简难。“小”出纳的“大”算计,警醒我们远离享乐主义、远离奢靡之风,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习惯,才能拥有美好幸福生活。同时,也警醒各级党委(党组)应加强对“关键岗位”“重要环节”的教育、监管,坚持抓早抓小、早发现、早教育、早纠正、早挽救,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错误”“好同志”演变成“阶下囚”。

篇6

在人类文明史上发生的几次重大的技术工业革命,都是影响国际经济周期发生规律的重要因素。因为工业革命的到来,也促使了国际经济周期的历史性变动,这样的周期发展有五个阶段,首先是最早发生的机械时代,时机械技术应用到工业中的改革,后期有出现了蒸汽的动力使用,这促进了国际经济周期的转换,下一个周期的到来。在后来的岁月中有陆续的出现了新型的技术改革,应用于铁路的发展,逐渐的过度到电力能源和重型工业的发展时代,国际经济周期经历了新的转变改革。现代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福特”科技,到当下的信息技术,都是主要引导国际经济周期出现变动和改革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据定了各个国家的工业进步文明历史,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腾飞,也带动了人来的文明。

二、当前国际经济周期特征

目前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进步的科学技术体系作为坚强的支持后盾,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强有力的发展指导因素。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跟随国际经济周期改革而变化,在国际经济周期的波动趋势中,产生了对当下经济的巨大影响,根据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状态分析,以此来了解当前国际经济周期的特征,这是非常有利于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有力依据。根据当下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本文理顺出当下的国际经济周期特征。

1.全球的经济互动增强,统一发展形势加快。伴随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被传递在各个国家和城市之间。因为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很轻松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海外的商品,在商品交换获得价值中,无形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互通和发展,有效的增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严格执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努力的发展个国家之间经济的交流和沟通,是势在必行的时代要求。在不稳定的经济周期因素影响下,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流通和交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局面,但是最根本的都是体现了国际经济周期对全球经济互动的巨大影响,让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了一次统一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国际经济交流。

2.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力增强。虽然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摸索发展的途径,但是避免不了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在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中出现的不能预料和估测的事件,都会导致经济收益的波动,然而这样的浮动又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触动。在偶然性的波动发生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了政治措施实施而产生的影响,或者是有自然环境因素的触及,再者就是出现了一些经济政策上的调动,这几方面的原因都是整个世界经济受到的最有影响力的偶然性因素,是导致国际经济周期受到牵制的外力因素。

3.国家政策引导国际经济周期的提升意义。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都要遵循国家和社会政府的政策引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适应自己本身的国情发展要求,在以国家政策为主要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世界贸易交流是国家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国家政策的规定范围之内,满足国民需求,进行自身的经济措施调节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经济的自主调节需要和国际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相互结合,这样的融会能够有效的提高市场的经济收益和发展。为了进行经济的持续收益发展目标,必须恶业结合国家政策提出的发展要求,进行整体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控,能够有效的组织在国际经济周期影响下出现的经济发展波动,对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往来的势态都很有带动作用。

三、国际经济周期研究新进展

在传统国际经济周期的分析方向上进行初步理顺,针对国际经济周期中存在的三个重要内容进行研究。首先是国际经济周期的同时效性,因为全球经济贸易的有效往来促进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有效发展的同时,国际经济周期也跟随这样的现状出现了广泛的深入影响,不再单一的国际经济周期影响因素中,增添了同时效的预测能力,虽然同时效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力还存在浮动的可能,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全球经济的互动形式正在悄然袭来。其次就是会国际经济周期的传递方式,在世界经济交易过程中,各界的学术研究者针对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传递方式进行分析,发现通过经济周期的传递方式,能够引起国际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对世界经济交流有巨大影响的。新型的国际经济周期影响因素还有商品制造者对国际市场的期待,因为市场需求的影响力能够强烈的刺激国际经济周期的传递。国际经济周期在传递的过程中,导致了世界市场经济的波动,很大程度上也让市场和生产厂家也非常的注重经济发展的传递结果,传递结果很到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周期的变换和改革模式。

四、结语

篇7

一、引言

本文将研究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欧元区实行各自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财政政策两种情况时,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政策冲突的关系,进而分析进欧元区所面临的财政政策难以协调的困境。

经典的m-f模型分析告诉我们:一国财政政策有负的溢出效应,如果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会导致其他成员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加大其他成员国国内的通胀压力,还会导致欧盟范围的汇率上升和出口下降;另一方面,一国财政政策的实行可能会强化(或削弱)他国的同向(或逆向)财政政策。这就是财政政策冲突的经济效应,是财政政策需要协调的直接原因。

进一步的,在货币政策统一的条件下,从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来看,财政政策协调又将面临哪些难题呢?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政策冲突

(一)欧元区财政政策尚未统一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欧元区国家做以下几组分类:(1)处在不同经济周期的国家。(2)处在相同经济周期,且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3)处在相同经济周期,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

结合财政政策冲突的经济效应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针对(1)处在不同经济周期的国家,由于经济周期不同而采取的互逆的财政政策将抵消彼此之间的政策效果。对于(2)处在相同经济周期,且有相似发展水平的国家,我们把他们视为一个国家,不作过多的考虑。而对于(3)处在相同经济周期,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他们为了发展经济而采取的力度不同但方向相同的财政政策将会给其他国家带来负面溢出效应,影响其他国的财政政策。

有研究表明欧盟国家经济周期有趋同的现象,因此我们先排除(1)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经济周期的可能性。那么在同周期情况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欧盟各国的财政政策冲突就体现在各国同方向财政政策力度大小的不同。以希腊和德国为例,虽然两国都面临紧缩的财政政策倾向,可是希腊要采用更加紧缩的政策来换取欧盟的贷款,而德国相对于希腊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会对希腊的财政政策有削弱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在货币政策统一的条件下,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距是财政政策冲突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财政政策的统一协调来克服这一矛盾的产生。

(二)欧元区财政政策统一后。

上面说到在欧元区财政政策需要统一的必要性,那么欧元区财政政策的统一是否就会真正解决欧元区现在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财政政策协调在实际中又会面临怎样的问题呢?结合各个国家不同的发展水平,我们下面将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假设欧元区统一了财政政策,各国将上缴财政收入到统一的财政基金,那么欧元区将面临这样的问题:统一的财政应该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财政支出,而财政却更多的流向了需要更多财政支出的大国。在财政支出的绝对量一定的情况下,欧盟协调统一的财政政策的矛盾就会体现在:多增加经济水平低的国家的财政而减少经济水平高的国家的财政导致拖慢大国经济水平发展;减少经济水平低的国家的财政导致其经济发展更缓慢。如果欧元区试图改善这一状况,就会涉及到经济强国与经济小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很有可能对小国不利,而大国又是否愿意放弃自身的利益来兼顾小国的发展呢?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假设欧元区内的财政分配都按各国gdp与其占欧盟总gdp的比重进行财政分配,那么前面提到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各国将得到与自身发展水平相对一致的财政支出。这时,除非一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发生改变,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永远存在,而财政支出的比例也是不会改变的。那么直到大国经济速度放缓,而小国经济有跨越式的发展,才能达到欧盟内各国经济发展的平衡。而小国在货币政策统一,财政政策上交的情况下,经济的跨越式增长也是很难实现的。虽然可以通过诸如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途径促进经济发展,但历史传统气息浓重,发展缺乏动力的欧洲小国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加之,这样一种财政分配方式本身并不会主动增加某一国财政支出推进其经济的发展,那么这些小国在发展中面临的诸多不公平现象更导致了经济趋同的困难。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财政分配的难题,在以上两种情况下,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财政政策难以协调,是财政政策冲突的根源,而这种政策的不协调又不可能使经济的发展水平趋于一致,最后欧盟区各国经济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所以说,欧元区即使统一了财政资金,如果统一的财政政策不能很好的协调各国间的利益,那么统一的财政政策也只能是名不副实的“空中楼阁”。这就是欧元区在今后统一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

欧盟各国在经济融合的过程中困难种种,矛盾频频,到目前为至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虽然欧盟在吸纳成员国的时候设立了经济趋同标准,但有研究表明实际的趋同并不理想,问题就在于在欧盟各国在经济融合的过程中能否达到趋同。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不能趋于一致,即使处在同经济周期内,一旦经济水平高的国家遇到经济放缓的情况,相对紧缩的财政政策会使小国雪上加霜。这样更加加剧了这些国家扩大财政支出的倾向,导致更多负债的增加,最后资不抵债。因此我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是欧盟存在与发展的最大硬伤;还可以说,财政政策的协调不是为了避免负的经济效应而采取的积极的应对策略,而是为了克服本身财政分配的难题而不得不被动采取的必要措施。

三、对欧元区的一些建议

欧盟过快的扩张步伐一直就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个别欧盟成员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欧盟整体的负面影响渐渐浮出水面,所以欧盟今后在吸纳成员国的时候一定要更加谨慎,严格标准,认真考虑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将会对整个欧元区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欧元区在统一的财政政策下,除了要设计最优的财政分配方案,一定还要积极协调好各个成员国的利益问题,做好大国的工作,使之能够照顾到小国的发展,而不至于使小国在各国发展的政治博弈中处于下风,努力体现出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所应该发挥出的互利共赢的强大带动作用。

篇8

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轨道,这一轮新的扩张期将至少延续至2005年初。”

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扩展,中国保险业也在迅猛发展。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保险业的总资产已经达到9122.8亿元。尽管遭遇非典,2003年当年保险业的保费收入仍达3880亿元,同比增长27%。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这在经济发展中是一道槛儿。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可以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比如新加坡和韩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很快奔向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另一种是各种矛盾凸现,如处理不当,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比如以阿根廷为代表的许多拉美国家。

站在经济发展的岔路口上,如果我国各项政策与措施得当,短周期应该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中周期波动的复苏将延长,中国经济将实现良性增长。而经济大势的向好,必然能够为整个保险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周期性风险较小。

篇9

关键词: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构生命周期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由来已经且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已经成熟。同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也有多种,不同的评价模型因为指标权重的设置侧重点不同,其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尽一致。区域经济竞争力作为多种综合因素(或指标)影响的结果,在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候,需要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进行考察与分析,并在权重指标设置时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评价提供重要的策略。本文提出基于TTCI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设想,以期能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及其他研究有所创新和发展。

一、TTCI释义及原理

在这里,TTCI实际上就是耐久性设计,在工业结构力学等领域,将“在规定期限内,结构抵抗开裂的能力称为耐久性(durability),耐久性分析是随时间变化的结构损伤程度的定量分析。①” 将这一原理引入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一般,区域经济发展在片面追求效益的同时,会忽视长期耐久性,甚至一些地方为了追求当前利益,常常出现竭泽而渔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的确获得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则破坏了区域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构,在经过一定阶段之后,因为生命周期规律,其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会逐渐衰退。因此,本文提出的TTCI评价方法,就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角度,对其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提出创新与发展。

二、区域经济结构耐久性分析(TTCI)

(一)确定初始疲劳质量(IFQ)

根据结构功能发展理论可知,结构使用到某一寿命时,发生不能经济修理的广布损伤,而不修理又可能引起结构的使用功能/安全问题,这一寿命即为经济寿命(economic life),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这一现象。因此,需要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疲劳质量(IFQ),通过结构细节采样疲劳实验,由断口条带观察数据反推得到,如图1所示,初步估算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疲劳质量,其中TTCI区域经济结构出现裂纹出现的时间(寿命),用Weibull分布描述。

(二) 使用裂纹扩展曲线(SCGMC)

区域经济结构发展过程中,任意时刻t2的裂纹大小a(t2)与t1时刻的裂纹大小a(t1)的关系确定为:a(t2)=a(t1)+a

故而,a是t1时刻裂纹数值a(t1)和时间间隔t2-t1的函数,即a(t1)=w[a(t2),t2-t1],令t1=0,a(t1)=y,t2=t,a(t2)=x,则出现y=w(x,t)这一基本函数表达式,由此,基本判断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疲劳曲线轨迹及基本数值,如图2所示。

(三)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任意时刻裂纹分布和裂纹超过数概率(p(t,x))

任意发展时刻t的裂纹数值a(t)≤x的概率分布fa(t)=fa(0)[W(x,t)]

在t时刻,区域经济结构出现裂纹大于等于x之裂纹的概率则表达为

p(t,x)=1-fa(0)[x,t)]

(四)确定经济寿命周期T

建立这样一种实验评价模型之后,根据实验数据,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方便,保证结构功能完善,具有长效发展特征为标准,确定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的经济寿命T,由此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可能周期做出评价和预测,从而为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不断保持和提升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三、基于TTCI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实践

(一)指标选择

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评价模型,都需要选取科学合理,易于量化的指标。本在基于TTCI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中,将区域经济竞争力“涡轮”模型①结合,仍然选取“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创新因素”、“金融环境”、“基础设施”、“政府管理”、“生态环境”等七个基本指标为主,通过对经济实力、创新因素、基础设施等基本指标的分析,判断区域经济发展的衰退周期及调整转型的时间,从而不断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保持。

(二)评价实践

根据区域经济经济力涡轮模型的要求,需要将具体指标体系细化,而且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一些指标体系因为难以量化,故此依然需要细化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依据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对笔者所在甘肃省十四个地州市区域经济结构发展裂变周期及概率的分析,综合得出甘肃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排行情况,其中兰州居于第一位,而临夏州则居于末位,除了兰州和临夏之外,分别为酒泉市、庆阳市、嘉峪关市、金昌市、平凉市、白银市、天水市、张掖市、武威市、陇南市、甘南州和定西市。而这一结果与甘肃省统计局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的类型划分基本一致,基本验证了本评价设想模型建构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显示,兰州市、陇南市、甘南州的区域经济结构裂变的概率较低,而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以及天水市、武威市和临夏州则因为经济结构出现裂变的概率较大,影响其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明显,需要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通过转型发展模式,改变各种产业的布局方式等,使其经济结构处于耐久性的状态,唯此,才能保证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

而影响经济结构裂变与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则以自然条件、经济结构自身体系、人口因素等为主,且其综合作用制约了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比如,从经济结构看,城镇化率以及非农产业的比重分布不均,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规模扩张过度、价格上涨过快、产业运行周期波动明显等一系列情况。为了保证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对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不仅仅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房地产经济周期

房地产经济周期与普通经济周期的表现形式相同,分为复苏、繁荣、危机与萧条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房地产经济的状态都有所不同。第一,房地产的复苏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在复苏的初期供给大于需求,房价与租金价格水平较低,楼价开始逐渐回暖,但房地产投资活动停滞,投机者鲜有。复苏中期房地产需求增多,现楼购买者增多,房屋销量增多,建筑成本与楼价逐渐增加,少量投机者出现[1]。复苏阶段后期房地产经济开始逐渐复苏。金融贷款机构与房地产投资机构逐渐增加对房地产的投资,并且带动相关行业一同进入房地产行业投资。楼价、租金上涨,房地产市场交易数量稳步上升,同时带动了其上下链条的发展。第二,房地产在经历了复苏阶段后将进入繁荣阶段,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较短,变化趋势呈现为繁荣前期宏观经济发展,经济环境改善,房地产消费需求逐渐增多,房地产经济步入繁荣时期,市场交易量增加,价格持续攀升,现楼价格逐渐超出楼花价格。在繁荣阶段中期房地产投机者大举接入,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对炒楼行为进行约束。在繁荣阶段的鼎盛时期楼价持续处于上涨阶段,部分自用购楼者推出市场,投机者资金继续撑住,房地产空置率重新回升。后期阶段政府政策效果显现,房地产投资数量减少,投资总量持续下降,房地产价格回落,房地产泡沫面临萎缩[2]。第三,房地产衰退阶段。自用购楼者被排挤在外,仅依靠投机者资金独立支撑,房地产行业即将迎来衰退。这一时期交易价格与交易量均逐渐减少,房地产空置率进一步增加。鉴于房地产投资风险大,这一时期的投资总量显著减少,新开发动工项目逐渐减少。中期,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投资量持续减少,已建项目甚至出现停工。后期,房地产企业利润缩水,投资项目减少,失业人数增加。第四,房地产萧条阶段。在经历了时间较短的衰退阶段后房地产将进入萧条阶段。这一阶段历经时间相对较长。在初期政府实施的政策调节将持续发挥作用,房地产价格加速下跌,个别楼价甚至跌破建造成本,市场交易量减少;萧条阶段中期在价格大幅下降与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房地产纠纷持续出现;后期,伴随着宏观经济的收紧,房地产整体水平加重下滑,泡沫被挤压,房地产开发成本与政策需求逐渐恢复至政策水平,房价波动取向平稳。政府开始使用减税等政策来刺激房地产经济速度。

二、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

(一)影响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因素。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是影响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最直接的原因。主要影响机制为如市场中房地产供大于求,则房地产经济紧缩;供小于求则房地产市场扩张。从房地产经济的供给主体来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房地产投资周期、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国民经济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房地产投资周期对消费者与房地产企业都是十分关键的[3]。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房地产投资占据GDP比例的4%-6%左右。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变动范围更大。中国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状态下房地产投资占据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20%,占据了GDP的10%左右。需求在经济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可以正确把握需求的规律并且从根源上影响需求,则可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更加有效的调节,并且缓解房地产价格扭曲的情况。然而经济学者提出,房地产需求与其他一般商品需求不同,无法套用其他需求体系来进行预估。在房地产需求中可以根据消费者的目标将其分为消费需求与投机需求。调查研究数据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消费需求的弹性相对于投资需求要更小。这就代表着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控。(二)影响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间接因素。1.宏观经济因素。我国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可能会对房地产的供给与需求双方产生影响。如国家经济环境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下,政府会根据市场环境出台扩张性政策,通过拉动内需来稳住房地产经济,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当国家经济环境过度活跃,政府会根据市场状态出台紧缩性政策来降低需求进而抑制房地产市场发展,避免过多房地产泡沫出现。(1)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规律性周期变化,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周期之间的关系紧密。整体来看,房地产经济波动周期的变化相对国内生产总值周期变化要发生的更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原因是房地产行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能够预示着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向。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变动也会对其他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全部行业的经济总值,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周期会相对于房地产行业更晚。另外,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周期的整体规模相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要更缓,这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式有关,其他行业的波动也会对GDP核算造成影响,自然会对GDP波动周期产生影响[4]。相应的,如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处于上升阶段,失业率降低,群众受众资金充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增加会拉动房地产市场扩张;如国内生产总值降低,失业率上升,消费者手头现金变少,投资者资金大幅减少,房地产市场自然收缩。(2)利率国家颁布的利率政策是干预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最为明显的手段之一。利率的调整会同时影响到房地产供需主体。政府会整体把握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而颁布不同的利率政策,通过改变基准利率以及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来改变利率结构。利率的改变会对房地产企业的建设成本以及消费者的购房成本造成影响,进而调节房地产建造行为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实现调节房地产市场的目的。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巨额的资金交易。如利率下跌,则融资成本下降则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刺激,进而推动房地产的繁荣发展。在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利率对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3)居民消费与存储居民消费与存储会对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产生影响,而居民的消费与储蓄则会受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群众的购买力持续增加,从而加大了对房地产的需求。需求的增加又会带动房价再次上升,拉动房地产投资。另外,我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变动也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往我国购房消费者都是使用存款买房,买房者付全款的比例较高,这种形势不利于房地产市场资金的周转。而近几年来金融政策的成熟,贷款购房的引导政策大大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2.人口红利。我国人口数量与房地产需求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消费者对首套房的需求十分强烈,即使房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只要消费者的积蓄可以承受或未来的收入可以负担都可以选择购买第一套房。人口的三个方面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即为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以及购房失灵人口。在上述三个层次中购房适龄人口是最值得关注的,这类人口还可以分为首次购房刚性需求人口以及多次购房改善性需求人口。在2016年我国劳动人口达到高峰,2015年购房适龄人口达到高峰。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购房需求,当前适龄人口的刚性需求将逐渐薄弱,但家庭小型化与城镇化对住房的需求依然在支撑。3.土地政策。土地政策是政府通过对土地进行控制来对房地造成影响的一种形式,以便让房地产市场自我调节的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一共进行了5轮调控。在第三轮调控过程中使用土地政策较为频繁,这是由于在第三轮调控过程中但是货币调控政策实施的目的出现了冲突。房地产经济则需要使用其他手段来进行调节,土地政策成为了政府的选择。土地政策是干预房地产经济周期变动的有力手段,能够从本质上对房地产的市场供给造成影响。伴随着土地政策的成熟,政府土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对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4.固定资产投资。我国是一个典型投资导向性国家,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固定资产的投资发展形势对房地产经济造成了影响,甚至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持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国内消费行为是劳动经济发展的常见手段。但是这一方式从长远来看却不可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将会对宏观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将固定资产投资对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逐渐弱化。5.财政货币政策。就全球范围来看,各个国家政府在房地产经济走上政策轨道后,通常实施的政策都是逆周期政策,即为在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发展的阶段,使用抑制房地产过热、过快发展的调控策略,在房地产市场萧条的阶段,采用支持、带动房地产发展政策。根据房地产经济不同发展状态实施不同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持房地产的平稳,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波动。其中,财政与货币政策就是调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第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目的而采用的财政手段用于干预房地产经济活动的总称。对于中国房地产经济来说,财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IS-LM经济模型中,当政策实施扩张财政政策的阶段会使得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挤出。宽松的财政政策则会导致房价持续上升,尤其是政府在进行城市基础建设或投资时,对房价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开征、取消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也会对房价造成影响。通常来说,房地产开发税收会增加房地产建设成本,使得房地产开发商放缓房地产建造脚步,缩小供应,导致房价上涨;相反,政策减免房地产开发税收则会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加快建造房地产脚步,扩大供应,从而导致房价下跌。第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需要传导机制实现的。所以,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可以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影响需要由传导机制决定。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我国的货币政策呈现“松—紧—稳中趋松—稳健”的变化趋势。2009年我国货币环境十分宽松,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达到27.7%,房地产销售面积也持续高速增长,全面同比增长51%。2010年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实施,但货币供应量依然保持高水平,所以房地产市场增速下降,但并未出现大幅下跌趋势。2010年,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9.7%,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3%。综合来看,国家实施的货币政策可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有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回归理性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与地位不言而喻。对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进行摸索有助于更加准确的把握房地产经济发展脉波,从而对房地产市场开展积极的干预、健康的引导,引导房地产经济能够稳定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惠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下房地产经济周期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7):121-122.

[2]罗辉.中国房地产的周期波动影响因素与传导机制分析[J].市场论坛,2011(5):14-16.

[3]杜金刚.中国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