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语文教育;思路解析;教育改革

一、探讨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教学步骤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因其在理解、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多重提升作用,因而广泛受到各界教师的青睐。而对于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所用教材的不同,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会存在着差异之处,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他们都分别探讨了更适合自己学生的随笔形式,一下进行分条列举和解读:

(一)根据经典范文或是国学经典文章进行文本的仿写

根据经典作品进行仿写的大致形式主要以句型句式的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通篇仿写;根据主体思想进行仿写,这四类为主。

句式句型的仿写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句子的成分构造,并明晰整个句子的字面意思以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令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是指根据教师所传授的分段原因,以及段落大意,进行整体结构上的模仿。通篇模仿是指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对整体课文会有大致的思维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融合句式仿写以及段落仿写,进行通篇的模仿。立意仿写是指学生必须明晰所选经典作品的含义以及情感表达,并根据此情感以及含义进行自己理解的表达。

(二)对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并令其进行原创写作

原创性写作的突出表现是教师教导学生对于所学的课本作品进行思维的拓展,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延展性的创作。此类写作练习的形式为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对文本中故事情节的拓展;根据文本中给出的图片进行想象力的创作;将自己设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改写等。这种原创类的随笔写作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课本中文章的理解度,同时对于其自身写作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根据已有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剖析,写出类似于读后感的随文作品

这类对于文本进行深化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的形式是,对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故事情节时所迸发出的情感进行捕捉和引导,并指导其写出具有自己独特想法和感情在内的随笔作品,此外还有引导学生进行文末续写和以主体文本为基础进行读后感创作等其他形式。

二、对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进行及解析分析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探索以及对实践教学操作的总结,以多层面的角度对于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的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对于“写作”二字的含义理解较为模糊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以及实践考察可以发现,在校教师在研究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在内的施教模式时,大多更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而对于写作的方面并没有果断的关注,因而会有临时起意向学生布置随笔写作的做法,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写些什么,以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相互融合也理解尚浅,这就会出现,教师为了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而硬凑出一份随文作业的情况。

(二)教师对于随文练笔作业的布置缺乏时机以及时间安排上的考虑

1.对于写作练习的安排应把握时机

在随笔类的写作安排上应注重时机的把握,充分做到使学生能够读写结合,提升综合能力,在狭义理解上,这对于学生提升其写作撰文的水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在广义理解上,这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能动性都有着关键的效果呈现和作用。

2.应对学生给予充足的习作时间,不盲目求快

通过对实践课堂的调研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将随笔练习的时间安排在每节语文课的最后几分钟,匆匆布置的练习,匆匆完成的写作,并不会对学生写作水平产生实质性的提升。部分学生会因时间的紧迫匆匆了事,而不注重自己的写作质量,这样对于学生充分理解习作题目及含义是没有积极性的帮助的。

(三)对于学生随笔作业课后评判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践教学中可以调研到,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及课后作业批改并不是很重视。教师在面对学生习得的随笔作品时的处理十分随意,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评价,也并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教诲,因而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练笔练习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因而作为一名不仅重视学生成绩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恰当且必要的评价,并对评价存有正确的认识,从鼓励学生进步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学习的热情以及信心。

三、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弊端,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思路的可行性建议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不仅在课内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课外阅读与校内教学相融合,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品读和摘抄,学生在进行这类练习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储备,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优化小学校园的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使其身临其中时,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设定譬如读书角、书香阁等语文的朗读活动中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总结

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相关练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水平。因而,随文练笔作为小学生写作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其作用,就是十分有必要值得探讨和分析的话题。本文从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对于相关的教学举措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更有效率地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有所帮助以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韦林枫.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篇2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目标不再局限于具体某一学期之中,而是着力为学生塑造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化基础。语感是一种基于长期文字素材接触后形成的语言感知能力,对于学生提取文字材料关键信息、领悟文章内涵、感受文字作品魅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与策略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感 培养 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作用分析

语文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课程,具有理想语文水平的学生在文字阅读、信息提取以及记忆迁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语感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内化结果,在小学阶段实施语感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语感培养符合信息时展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成为了时展的主流。在此背景下,社会中产生和传递的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人们接收与处理外部信息的能力成为影响其一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接触到新鲜素材时能够高效而准确的把握内容主旨,在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时间与信息碎片化的条件下,过良好的语感对信息进行准确的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学习与交流。

1.2语感培养促进学生语言认知与应用能力提升

从学习目标达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授课与讲解获得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水平的提升。事实上,任何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语感均为语言水平的综合体现,上述教学目标的达成均与学生的语感水平息息相关。针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感知力,在教师进行课文或相应拓展教学内容的传授时,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要义,结合既有语文知识与思维方法的积累进行创新,并通过实践应用逐渐强化语文能力。

1.3语感培养满足素质教育改革需求

大课程理念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共生影响,将传统的科目教学概念拓展到学生整体知识体系构建的层面上来。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对于践行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语感的培养学生能够将语言文字感知能力应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显著提高,同时小学自然、思想品德等学科中的教学素材也能够被引入语文课堂,全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这种全面渗透的语感培养与应用过程,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与策略

2.1重视朗读,积淀语感

朗读时进行语言学习的必经途径,结合语言文字素材进行朗读能够协调调动学习者感官,实现语感外在至内化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字音调、语句节奏以及篇章框架,通过朗读感知文字的魅力。在指导过程中,应将语感的培养看做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朗读内容的复杂性和深度性方面进行合理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由生疏到熟练的逐步完成朗读,进而由浅入深的理解文章主旨内涵。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通过朗读走进文字构建的美好世界,接受语言文字熏陶,提升人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2.2积累语汇,夯实基础

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是词汇的掌握与应用,语感的形成也正是建立在大量词汇积累储备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小学阶段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词汇储备,将语感培养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并通过阅读与写作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感水平。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识字数量作为教学目标,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对于具体词汇的理解与认知能力的提升,争取帮助学生掌握相应偏旁部首以及词汇组块的应用规律,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普遍适用的语感基础。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的读写对象不再局限于课本之中,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读写练习,将语感培养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形成理想的语文学习习惯。

2.3写作随笔,养成习惯

写作随笔是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练习与反思感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形成良好语文学习积累习惯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与学生的文字理解与感受水平,鼓励学生对阅读接触到的短句或篇章进行品评记录,通过随笔写作表达学生的个人看法,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感受这些文字进一步提升语感水平与审美能力。通过随笔写作,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言的快慰,积极的投入生活,感受生话,体味生话,对语言文化有的意境、意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随笔写作能够将学生内化后的语感转化为具体的外在表达,通过随笔作品展示在教师与学生面前,通过交流与分享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语文学习,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形成良性的语文教学过程。

【结 语】

综上所述,语感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与提升,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内容与练习方法,将语感学习融入学生的各个生活学习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感水平,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整体能力的提升。学生语感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于语文科目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一种凝练与升华,对于提炼语文学科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苏伟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方法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7(03)

【2】冯小凤.吟咏・品味・应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

教育是培养完整生命体体现价值的一项事业,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儿童认识生命意义和价值起着铺垫和引导作用。在孩子接触到的基础教育的最初的六年时间里,生命的过程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生命的追求是创造的还是束缚的,生命的意义是积极的还是悲观的,这些价值的种子都在我们的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中被孕育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把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语文教育带入我们的课堂,这是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生命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具有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地位,扮演者权威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只能照着课本而进行课本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号召广大教师,要做课本的主人,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打破以往死板教条,要突破教材的权威,要以生为本,突出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要把“死教材”变成为“活教材”。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学习面,延伸到生活的领域,关注生命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科性质。要通过小学问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生命的积极性,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潜移默化的热爱生命,感恩生命。翻开小学韵味课本,几乎都渗透着以生命为载体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点,开展对小学生实施生命的铺垫。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感悟生命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思维,主动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的生命之种发芽并生根。通过阅读教学,通过解读文本和引导学生,让小学生自己去感悟生命的价值。让小学生珍惜生命,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小学语文课本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百花园,里面有各色各样的花朵,我们可以在学生在自己的欣赏和阅读中自己去感悟,让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绮丽风光,让学生领悟世间的可贵真情,让学生领悟朋友的知己之情,让学生感悟祖国的伟大之情。为此,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教师的引导以外,要充分突出学生自己的阅读和感悟,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朗读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和价值。

还要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民间故事以及童话故事之类的书,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其阅读儿童文学和杂文随笔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

三、在小语习作教学中体悟生命

写作源于生活实践,并不是空谈而来,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更是对学生生活实践的指导。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活动中渗透对生命的关爱,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可以开展以“关爱生命”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前期,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与整理何谓关爱生命的举动,并举出事例。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讲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或者通过自己的搜集得到的人和事,亦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相互交流,并让学生自己去执行自己的计划。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可以就你自己身边的一个人施与自己的帮助,或者就你关心的人表达自己的情谊。活动后,认真总结引导,在此基础进一步引导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让学生各抒己见,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神圣,并积极实践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这样的基础上,习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以往让学生“生编硬套”的故事,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这样的习作不仅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而且使学生的生活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还可以利用社会现实,以及新近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事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比如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新闻或者视频,感受灾难带给我们的悲伤,还要感受灾难来临时我们齐心协力的力量,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与伟大,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顽强不屈,生命的高贵之处,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意识,使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意义,生命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尤其是在灾难来临之时,个体生命与人类整体生命的关系,个体的生命力量也能鼓舞整个人类的生命意志。

新课标要求我们以生为本,教学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重视生命教育,使小学生从小就逐步树立起热爱自己,同时也关爱他人的生命意识,使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成为学生自己生命体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玲,朱小会.唱响生命之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学科园地,2010.8

篇4

二、深入一线,有效调研。

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本学期是下乡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久、次数最频繁的一学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我耳闻目睹了大量最鲜活、最真实的教学现象,并及时撰写了教育随笔,充实了自己教研员的经验。

1、调研活动情况

2月24—25日,参加了Xx镇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

3月5日,参加了实验小学高段语文组的现场教研。

3月10日、3月24日、5月5日分别参加观摩了Xx联校、Xx联校、Xx联校的拉网式听课活动。

4月13日和6月16日,随局领导分别到Xx中学和Xx联校调研。

11月3日,到Xx督查防控甲型流感情况。

2、参与全局活动情况

3月17—20日,3月25日,参与并协助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片赛和县赛,并作《奏响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小型专题讲座。

3月26日,在第二小学观摩了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

4月8—23日,参加中学教学能手评选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

5月11—15日,参加并组织小学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团体赛。

5月19日—6月5日,进行历届小学教学能手考察评价。

8月8日,在Xx参加了Xx村招聘小学教师的活动。

10月20日—30日,参加并协助组织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

三、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1)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Xx培训基地的五期培训。

(2)3月1—3日,9月13日—15日赴Xx参加Xx省实验研究课题培训暨观摩研讨会。

(3)共听课160余节。

(4)3月21日,受Xx县教育局之邀到XxXx小学作示范课,并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专题讲座。

3月31日,在制丝小学讲示范课。

8月22日、27日、28日分别在实小、Xx联校、Xx李家完小的教师培训会上做讲座。

9月26日,参加Xx省第13届小学名优教师做课会,所做的示范课《艾滋病小斗士》荣获特等奖,同时做报告《我在课改中成长》。

(5)力争笔耕不辍,在《Xx教育》第1期发表《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追问》,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第5期发表《三年级期末试题》。《学习报》(教育周刊)第39期作了《山丹丹花开——记Xx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江霞》的报道。教研快讯《送教下乡促教研》发表在《学习报》(教育周刊)第45期。论文《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多种形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均荣获省级一等奖。

(6)参与编写了Xx省“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语文二年级上、下册工具书。

(7)命制语文、艺术B卷12份,命制语文调研测试题(卷)若干份。

篇5

一、不断学习

这些班主任在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断学习,通过阅读书籍、期刊、报纸等途径,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他们阅读的书籍有相关专业、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方面。如陈艳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阅读的专业书籍有《现代语文教学论》、《透视名师课堂管理》、《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小学语文课堂诊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阅读的德育方面的书籍有《情感德育论》、《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班主任工作漫谈》和《班主任成长日记》等;杨兵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有50多部,如《我的教育理想》、《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走进心灵》、《民主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班主任兵法》等。

除了阅读大量书籍外,他们也阅读一些期刊和报纸。通过分析发现,阅读的期刊有《教师博览》、《师道》、《班主任之友》、《教育参考》等;阅读的报纸有《教育导报》、《中国教师报》等。这些教师还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并在“教育在线”等网站或通过QQ、博客互相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共同促进与成长。

二、善于反思和研究

这些班主任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到反思对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并经常对学生问题或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如万玮写到:“我苦苦思索我失败的原因,苦苦思索为什么学生明知我对他们好还要和我作对!我不断思考一些问题,学生或困难情境该如何处理。”李俊兴写到:“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反思和写作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在反思和写作的过程中,这些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研究成果颇丰。有些班主任在“教育在线”等网站或自己的博客上发帖或撰写教育随笔,如孙有新撰写了60多万字教育随笔;张青云撰写了40万字教育随笔。有些班主任发表了论文,如陈胜、李俊兴、王立华、张青云的多篇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其中,王立华的两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李善玉、孙凯等也有文章发表在杂志上。有些班主任参编或撰写了专著,如陈艳参编了《破解班主任难题》;万玮撰写了《班主任兵法》和《班主任兵法2》;郑学志撰写了《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和《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等20本专著;吴樱花撰写了《孩子,我看着你长大》;朱国红撰写了《没有孩子是差生》;李迪撰写了《我班有女初长成》等4本专著。

三、勇于创新

随着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这些班主任能理论结合实际对班级管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如杨兵的德育课堂创新:传统式――班主任就一个主题发表言论、观赏式――学生观赏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写出心得、讨论式――学生就一段材料展开讨论、自主式――学生自主策划班会;朱一花摸索的班主任工作之路:读写结合,重新定义成长方程式,换个角度看孩子;丁如许的中学班级全程系列活动,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的教师名言,布置“精神接力”的班级日记;谢明尧的四种班干部管理阶段:任命制、竞选制、双班委制、班干部虚名制;赖联群构建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三化六心”模式。

这些中小学班主任也承担着中小学语文、数学或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学工作,也不断创新,如王开东创建了课堂教学“高中语文自读课文小组授课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处理好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必须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处理好师生关系。在案例中,这些班主任采取各种方法关爱和了解学生。如,孙有新在学生生日当天给他们写一封生日贺信,信中有祝福、有鼓励、也有期望;冯婉迪为了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建立QQ群,并苦练游戏本领,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针对一些不上网的孩子,就在作业本上画个笑脸、小卡通画引导他们沟通;孙凯通过无意中和学生聊聊天、说说话,解决学生心理小疙瘩,和学生关系更融洽;徐海红在日记中或利用课余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白,倾听他们成长的心声;许丹红不间断地给全体孩子写信,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五、加强与家长合作

班主任应注重与家长的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在这些案例中,也记录了一些班主任的家长工作。如陈艳为了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每个同学单独谈话,了解其家庭情况,开家长会,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博客等方式和家长沟通,经过努力,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丁如许认识到,“教育家长”是重要的工作,并创立了家校协同教育法:建立“接待家长日”、编写家校协同教育小报、评选优秀家长、构建学习型家庭等;申淑敏探索了“板块教学”和走班制教学,通过学习,家长转变了教育理念,学会了科学有效的育子方法。

六、对工作执着

班主任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尽管工作很辛苦,但这些班主任仍对工作很执着。如,冯婉迪写到:“班主任工作第二年,给自己一个永不放弃的理由。”朱一华写到:“我曾无数次请求校长辞去我教导主任的职务,却死死地拽着班主任不放。我已经把班主任工作当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徐海虹写到:“我的成长中浸润着苦涩的泪水,然而,这份脱胎换骨的成长给了我坚强、给了我执著、给了我不屈的信念,让我从此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今生的永恒。”丁如许写到:“我愿意尽我的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为中国的班主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篇6

关键词:改革;补充;信息技术;能力

目前教育的现代化步伐加快,教育资源也凸显社会化。学校把信息技术调整为教育必须凭借的手段,小学语文课堂引进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为建设与发展现代语文教育资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优化,加速了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从“计算机辅助”起步,在课堂中用计算机、幻灯片、投影仪等当作教学的补充。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过程中,通过研究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因素。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性语文学习已被应用在教学中。在实施教学目标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课文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习,教师需要广泛地积累学科知识,摒弃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课本的训练内容,加强学生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把课文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置身于训练的语境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维训练,提升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是有效的捷径,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非常主动强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的导入环节,让学生的注意迅速集中起来,便于学生快速地进入状态,调动学习的情绪,这样便于新课文的讲解。我们若是毫无激情地讲解是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这时候就要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给学生以新异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调整,让课文中诗歌散文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执教古诗词的时候,把教学重点环节让学生做好标记,利用计算机再现古诗词的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画面,将学生带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再如,在教生字词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会活动的字,把新生字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看图学字,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会事半功倍。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很杂,这就需要教师分析出 “重点”和“难点”这两个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我是通过语言阐述、挂图表演、动手动脑、板书演示、讲练结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我们如果能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会让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就会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执教散文时,我会让学生先观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当学生看到这样美丽的风景时,不但理解了课文,还能写出不错的随笔。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展现教学画面

爱因斯坦说知识没有想象力重要,源于知识有限传播,想象力能囊括世界上的一切,也是知识的源泉。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方向。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空间狭小,所以在阅读、写作时会发现难以下笔。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改变手段,利用教与学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增加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育手段的改变,让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知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真实自然地展示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我们会发现学生会更清晰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教学资源,透过课文的表象探索本质,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图像,提高了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我在讲解历史题材的课文时,发现由于课文内容和现在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差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时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将相关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体会,缩短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等外在因素造成的课文理解上的偏颇,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提高感知能力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听、看、说,要想让课文在脑海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我们就要合理地运用录音、投影、电影等教学方法,让课文的内容更形象,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增加想象,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中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了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我让学生利用课间,观看网络视频,让学生带着质疑去思考,去欣赏课文,这样能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和再现思维表象的表现最初阶段,只要我们把握好时机播放录音、投影,就有利于学生在表达――描述――训练的过程里运用好口、脑、手,当学生能置身于课本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课文的感染和教育。这个时候我们再让学生去理解作品,不但能扩大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进语文课堂,是一种深入课改的必经之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与摸索,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了推进的作用,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搭建了崭新的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小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成绩。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机遇,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为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大学报,2001(2).

[2]杨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欣赏型德育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J].基础教育参考,2005(1).

篇7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方式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使用语文”的习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学科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并且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1.做到课前提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样,小学生学习语文也是这样,要让学生养成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的习惯,对所要学的内容有思想准备,这样他们更容易学习和理解。

2.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都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阶段,就要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只有学生乐于观察,才会发现身边那些美好的事物,感情也会随之更丰富,这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在出去旅游的时候注意观察记录美丽的风景、在去动物园的时候观察每一种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提醒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观察力。同样,在课堂学习中也需要学生仔细观察。

3.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常看到一些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好像似懂非懂,但是由于害羞或是胆怯而不敢发问。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质疑,不懂的问题要敢于问出来,如果有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了,教师就应当给予鼓励,在得到答案后,相信学生会更愿意提问。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4.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也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5.背诵的习惯。背诵是青少年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过。学生如果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种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呆呆板板地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6.广泛阅读的习惯。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以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为契机,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对引领学生阅读大有裨益。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不可能的,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反复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上述种种消极心理因素,可以通过某些心理素质的强化作用予以解决。

1.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1)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增强信心,养成习惯。(2)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3)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采用以下途径:(1)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提高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应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纪占辉.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3(08).

[2]苏玉芝.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2).

[3]鲁书敏.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2(24).

[4]郭欣.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篇8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老师,你经常读书吗?你上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

曾看过这样一项调查数据: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罗斯,每人55本。美国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国13多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罗斯,每20人就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犹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这书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读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是低头族—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

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我们成年人呢?一年下来读了几本书呢?很多人都会以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借口抹去了读书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我觉得组织教师读书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专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

提倡教师读书进而带动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在上学时代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样他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如果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者在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完成任务和成功了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读书了吗?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拯救自己,因为不读书的教师最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孔子是名教师,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经师“又为“人师“.他的那种高山景行的大家风范,千载流传,令人叹服。当代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够“为人师表“太少了。只有“经师“和“人师“二者兼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意识到,只有阅读才能拯救自己,从而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这应该是“文化关怀“神圣诺言最美好的兑现。

用阅读拯救我们自己,让阅读给孩子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如果说冬日读书如温暖炉,那么春日读书如赏百花。当代诗意语文倡导者王崧舟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升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

学生时代的我喜欢读名著、散文、诗歌。工作后,由于写论文、班级管理需要,我渐渐接触到了教育著作。无论白天多么忙碌,回到家靠在床头或沙发捧上一本书顿时全世界都静了。在书里,我读到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找到了许多心灵的共鸣。就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我感觉自己畅游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像遇到了心有灵犀的朋友,当我迷茫彷徨时还有高人指路。如此美妙,每天合上书本我都感到满足愉悦不已!

第一次听说县教研室下了音乐论文通知,我激动,又紧张。在找继续教育的学习笔记时也翻出了徐小懿等编著的《声乐演唱与教学》。这本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简直全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尤其是“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章节活脱脱就是写我,也是写了不少同学共同出现的歌唱心理。于是,我迅速将自己的体会落笔成文《关注学生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后荣获县二等奖。第一次写论文就能获奖,不得不说这是莫大的鼓励。就这样,“读教育著作是很有趣的,关键还有指导性“让我渐渐走进教育阅读的美好世界。

此后,我的办公桌、床头常常会放着各种种样的书籍。有时候是工作中碰到问题想要寻找办法,更多时候我是需要看看书才会安宁、舒畅。刚开始,我很喜欢看一些案例或教育叙事类的书籍。

那时候我只管自己读着舒服,别人读不读书那是别人的事。2015年,县师训处到我们学校筹划县培计划的教师集体阅读活动。我也意识到,读书是要带动的。我自己也可以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得到提升。于是,我组织老师们共读了《爱心与教育》《让爱智慧》《读懂小学生》等教育心理学著作。就在一次次读书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温润、感动与智慧。从做方案到挑书买书到组织交流、读后感评比,我确实花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犹豫。特别是看到满头银发的蒋团合老师一下课就戴着老花镜写读书笔记,听到肖艳老师看完心理咨询手记《读懂小学生》后聊到自己班上的单亲孩子掩面哭泣时,我觉得我遇见了有教育情怀的作者,也遇上了温润的教育同行。

读书,成了最美好的时刻。有了互联网,我不仅可以最快了解书讯,还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读的书。当当网、京东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径当中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好书。在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我了解到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情况,开始思考我们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于这本书我也关注了李希贵的一些情况,对于他创办北京十一中学“走班制“的勇气和创新特别佩服!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我感受到了儿童真是可爱的天使,巴学园的校长是多么有爱心和智慧啊!在佐腾学《静悄悄地革命》我很向往那静心倾听的温润的教室和谈乐趣和困难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里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和程红兵的《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让人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听课评课活动。吴忠豪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为我们教语文指明了方法和路径。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理想。“朱煜主编的《迷人的阅读》本身就很迷人……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分析研究显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不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虽然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更具有热闹的教学氛围,但是过多的热闹往往会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要想使得多样化的教学取得更多的成效,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课堂多样化教学研究,不仅做到观念上的更新还要将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组织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的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既能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和喜爱。

一、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习惯接受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虽然免去经常备课的麻烦,但是学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下很难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热情,即使学习很刻苦的学生也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更何况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不能嫌麻烦,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趣味导入法进行激趣导入新课,为学生成功进入学习的状态打好坚实的台阶。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激趣引入新课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隐含于教材中的趣味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尊严》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逃难的人们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的片段,然后采用疑问导入法提问:你看到这个片段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果有人将食物送给你,你会怎样做?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的思考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学生的回答互动中成功地引入新课;同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中快乐的学习语文知识。其次,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既能够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又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游戏讲授新课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很多种形式,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环节中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置身于作者设置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气氛。

二、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的获取是学生爱上语文教学科目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一步,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创新和改革,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引导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一,组织语文学习竞赛,在竞争中使学生体验挑战和胜利带来的乐趣和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语文学习劲头十足。这些竞赛包含多种项目,例如阅读竞赛,朗诵竞赛,通过竞赛设置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其二,小学生课堂演讲活动。课堂演讲不属于竞赛机制,但是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而默写和填空比赛则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和延时记忆的方法,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

三、规范笔记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保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如果能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就能够在繁多零碎的语文知识中找到学习的主要脉络,整理出适合自己复习和回忆的重要复习材料,这在学习语文中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首先,写作在于素材的积累,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可以来源于阅读,督促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美文摘抄本,将课文中和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的素材记录下来,每天上课之前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随时积累好文章的习惯。其次,建议学生将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感触的“小事”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随笔小册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帮助教师建立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研究[J].成功(教育),2012(04).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使得语文教学既能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又可以对学生的素质水平,人格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兴趣,又可以对学生的人格进行熏陶与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只有在喜欢做的事情上才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因而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善于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教师应当减少单纯书写性作业量,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课外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承担的任务,也是保证教学效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首先语文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用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师在做阅读带头人的时候,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中国文学名著上,还要重视对当代儿童文学的阅读,了解当前儿童文学的现状,对当代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如秦文君、杨红樱等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对外国的文学著作进行阅读,为未来的阅读指导做足知识量的储备。

其次,利用文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指导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存在和价值,了解古今中外名篇中的人文美感。教师在指导中,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的创作背景、制造疑惑悬念、进行内容简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指导,体会到文学知识的美感。

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读的阅读材料,不要强行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对当前的流行的儿童文学进行关注,对于比较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贴近学生生活。但是教师同时要注意引导工作,不能将尊重学生阅读习惯与放任自流进行混淆。目前在社会上,出于经济利益的考和大众流俗的影响,市面上有不少图文并茂、内容粗俗、语言简单但极有诱惑力吸引力的通俗读物。小学生模仿能力快,受到的社会通俗形象也大,街边书摊上的通俗读物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读物既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阅读能力,同时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干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一方面不要引入这样的书籍,另一方面对发现阅读此类书的学生要进行教育疏导,使学生逐步抛弃这类无益书籍的阅读,在课外阅读方向走上正轨。

二、拓展课外阅读渠道

通过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学生的阅读面非常窄,一般都停留在传统的几本名著和童话故事,还有不少学生仅仅阅读作文选。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大纲过于强调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深入理解,教学活动和阅读围绕着教材进行,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二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并不清楚自己应该读什么,看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对这方面一直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学名著之中,有很多优秀作品是适合用来给小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精神食粮,承担为学生打好人文基础重任的。但是这些作品要在适合的时间段让学生进行接触,让学生对文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的指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电子信息时代,电视、网络充斥在小学生的生活当中,学生受到的影响极大。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品位的文学作品,来取代对一些庸俗文化的阅读和追捧,让学生多一些主动阅读,主动思考的行动来替代一部分被动接受的文化活动,那不仅对于学生单纯提高知识面和语言水平,对整个学生而人文素养水平都会有着巨大的提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自身首先要有着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产生尊敬之情,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励学生丰富自身知识的动力,从而提高阅读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工作。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自身的阅读也会使小学生努力模仿,促进课外阅读工作的开展。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来汇集课外书,汇集来的书往往是学生最爱读的书,这样图书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让全班学生从中受益。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讲解课文时进行书目的连带推荐,使得阅读更具有实用性,能够使更多学生易于接受。在网络阅读上,教师也应有所指导推荐,从而帮助小学生开展健康阅读,拓宽阅读面。

三、通过深入展示阅读成果提高教育层次

在指导过学生进行阅读后,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和随笔,通过对自身阅读感悟的总结,将阅读效果深化。阅读是一个不断吸收、通过自身理解融入到自身思想,从而达到影响读者人文素养的过程。深化阅读效果,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对作品中名人警句的引用,回到语文教育的根本,提高文化审美水平,感悟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阅读中,不仅是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文字美,更要通过阅读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创造性,将人文精神中的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渗透到学生自身的性格培养中。语文课程应当凸显出教师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文化个性,将养精神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四、总结

课外阅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高水平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也对学生的阅读水准,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语文教师应当立足实际,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课外天地,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并实践语文学科的多彩人文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树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