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中地理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多角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常使用计算机与投影仪搭配进行教学,这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以便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整合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课程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多角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合理地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整合,应该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地理提出了: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创新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自主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这便要求老师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广泛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内容时,老师则可以合理地将5.12汶川大地震的内容适当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搜集关于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以及地震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受伤人员救助策略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设备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地震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地震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地震之后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救助受伤人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置设计,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由于大部分初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地理课程中,能够为学生直观呈现地理知识,从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初中地理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而这也正是学生头痛的部分内容,常常让学生感到记忆困难。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有效整合起来,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合理地将地理课本教学知识转化为印象和图片,对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时,老师便可以借助网络设备,下载更多关于澳大利亚人们日常生活的图片,以及养羊业发展的资料,如:聪明的澳大利亚人还利用羊作出了绵羊油、羊毛被、羊毛毯等各种各样的分类产品,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澳大利亚人的正常生活。
再如:在学习“中东”内容的关于“丰富的石油资源”时,老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搜集更多关于中东石油资源的图片和资料,以及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这些石油资源给中东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灾难,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中东地区的发展情况。
(三)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丰富地理学习资源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电子教材内容。但是,在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并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电子教材,这便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建立地理资源数字化素材库。此外,初中地理老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素质,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与声音的处理,自主完成地理课程的制作。因此,教师便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不断丰富地理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降水的季节变化”内容时,老师可利用课前时间制作完善的电子教案,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的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以及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综上所述,为使学生能适应时代迅猛发展、知识快速更新、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有效整合,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寓教于乐,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地理 创新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5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会面临新需求、新任务、新挑战和新目标。从地理学科本身来看,网络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地理学习和创造性的地理活动。下面谈谈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本人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创新研究的一些体会:
一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地理课程新资源
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制作多媒体地理课件时,需要大量地理素材资源作为支撑,如网络上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课件等资源都可以加以利用。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实际经验,谈谈对这几种地理素材的收集途径。
1.文字
最基本的文字收集方法一般是采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搜索关键词;或是进入K12等资源共享平台,搜索所需要的内容。近两年,随着百度文库的出现,查找文字资料更加方便,且很多是不收费的。在搜索的时候,既可以选择所有格式,也可以选择搜索某一种指定格式,如DOC、PDF、PPT、XLS、TXT等。
2.图片
最基本的图片收集方法是通过一些搜索引擎和资源共享平台。随着近几年搜索引擎的不断升级,使我们收集图片更为方便。例如在百度搜索图片时,可以进入其搜索图片的专用页面,指定所需搜索的图片格式,如JPG或GIF,指定所需搜索图片的尺寸。同时,可以借助网络上的一些共享软件,如Photoshop CS等对图片进行格式的转换、尺寸的修改、增减文字和其他一些简单的编辑,以满足实际制作课件的需要。
3.声音
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找,但由于地理课堂的时间有限,往往无法找到贴合课堂需要的声音文件。这时,就需要我们去学习使用一些声音处理软件,用来录制、截取、编辑、播放声音文件,常见的音频工具软件有:Gold Wave、Sound Forge、Cool Edit Pro、Wavestudio、Sound Edit等。
4.视频
视频是最直观反映一些地理现象的地理素材,也是多媒体地理课堂上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程资源。以往的视频文件,有的清晰度高但文件过大,不利于地理教师的收集和转存;有的文件容量小却不够清晰,造成了学生通过视频获取地理知识的有效性下降。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FLV(FLASH VIDE的简称)格式视频文件以其高清晰和低文件容量的特点,成为56、优酷、土豆、酷6等视频网站的主流格式,通过一些FLV下载器,可以很方便地收集到这些视频资源。
总之,地理素材的收集要持续,并要不断地丰富和扩容。网络时代,地理教师也要通过网络了解各种新的地理素材的文件格式,学习各种新的收集和处理地理素材的软件,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地理课程新资源。
二 借助网络手段,营造师生交流的新方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其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传统的师生沟通模式一般有面对面谈话式、书信交流式、周记或作业式等,这些沟通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但也有许多的不足。怎样能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让师生之间更有效地沟通呢?下面我结合几种网络交流方式来谈谈如何借助网络手段、营造师生交流的新方式。
1.即时通讯软件,如QQ
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即时通信(IM)软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在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拥有QQ号的概率是100%,可见这也是目前学生在网络上交流最主要的一种软件。因此,借助QQ和学生聊天,已成为了改善师生关系的新方式。记得有一次接别人的班,有一位地理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作业经常不做,我和他面对面交流了几次他都不肯说。后来,我加了他的QQ,经常和他聊天,到最后他告诉我地理学不好是因为有一次考试被老师冤枉作弊,产生了抵触情绪。通过和他在QQ上的互动交流,建立了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了他的抵触情绪,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进步了很多。
2.博客、空间、微博
由于教学时空的有限性、班级规模的制约、教师教育理念的错位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理课堂有时往往师生互动不足,缺乏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而现在网上新兴的博客、空间、微博,比起传统的BBS论坛,其登录应用方便,管理操作快捷,沟通方式也更具有亲和力。因此,利用博客、空间、微博,可以更好地营造师生交流的平台,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比如,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我在微博上了即时的信息。学生在信息后就地震发生的成因、危害以及一些避震措施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既能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及存在的不足,又能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地理课堂的广度和维度。
3.网络探究教学――WebQuest
WebQuest课程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创立的,核心思想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课程单元,所以将其命名为“WebQuest”(网络探究)。WebQuest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制作含有大量因特网导航资源的学习网站,教师设计供学生选择的具体情景任务,学生通过网站中提供的参考信息和大量资源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共同任务。以《长江的开发》这课为例,我首先在网页中将该课的课标要求展示出来。其次,为本节网络探究课制订了探究的任务,即长江的基本概况、流经的省区、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开发及危害等。而后,提供了数十个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的链接给学生,并通过过程描述和学习建议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向老师进行汇报,老师再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这种教学模式,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使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能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整合过程中将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地理教师只有坚持学习,并且将学习的成果结合到实际的教学中来,创新思维、大胆实验,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教学反思、改善后再实验,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点,使之与地理学科有效整合,达到拓展地理课程资源、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殷德娟.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网络数据;应用
一、前言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更具多元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师的共识。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运用,特别是在教学上方法的改进等,都有进行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也通过实际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互联网上也有非常多的历史知识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辅助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网络数据之间的联系
第一,网络数据能够拓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外延,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能够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让自身的教学更具备多元性。因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课程的教学为主,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课本当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以及教材本身的设计状况均有重要的联系。很多初中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很多历史教师都没有办法加入更多的知识外延,导致学生没有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资源。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当中运用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积极性。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通过网络数据的多元性连接,提升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历史事件,以及从历史当中学习到更多智慧。对于学生而言,历史事件是相对陌生的,因为并不是在他们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的,不过学习历史却能够让学生提升个人的智慧和拓展他们的阅历。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好地把握多元化的网络数据,特别是从网络上撷取有关的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能够发挥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对于学生而言,多元化的网络数据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过程中产生生疏的感觉,能够让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作用,发挥到更加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所以,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且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也能够切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的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获得更多积极效果。
三、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对历史课程的教学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尤其是很多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历史事件,帮助他们记住并且理解一些具体的历史事实。但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课时相对较短,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更好的把握住调动学生气氛和积极性的关键要素。此外,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知识量相对较大,而课时较少,许多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是不利于初中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有一些初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了解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课程所提供的知识量相对较少,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热情。因此,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到基础的历史知识,这对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第二,初中历史课程对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应用较少,很多教师仍然是针对教材中所提出的内容进行传输和教学,而并没有真正满足学生拓展自身知识面的需求,特别是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一般仅局限于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而且信息化程度较低,也反过来降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教学效率,没有发挥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从当前的状况上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地运用多元化的数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性的气氛,让初中学生真正能够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需求,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历史知识当中的精华。
四、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路径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行为而言,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真正地推动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结合当前实际,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二者结合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采用多种媒体数据支持初中课程的教学。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运用当前网络资源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从多种载体的媒体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课程的认知,尤其是帮助初中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到当前与初中历史课本相结合的一些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热爱历史课程学习的信心。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更加简短,但是却能全面介绍到具体历史事件的资料,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利用网络数据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应该采用不同网络数据之间的差异,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多样化。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利用网络数据当中的配乐以及一些图片等资源的结合,然后学生在更加生动的历史氛围当中进行历史场景还原,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到历史事件对于民族国家、个人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用心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第三,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需要从网络的平台上面创造一些互动性的机会,利用网络数据传播的及时性,让学生能够以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讨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等多种渠道,如利用移动的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互动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探讨历史课题,从而让历史知识和历史探讨的行为都能够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上。
五、结束语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当前的日常教学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从多媒体数据资源以及多元化的数据传输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推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只有善于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多管齐下,调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的历史课程学习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为他们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峰.浅谈教师教学反思与后记的内涵要点[J].亚太教育,2015,(30):213.
[2]黎青.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6,(02):108.
篇4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94-02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界定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2]。新课改下的课程将不仅仅是学科的总和,它是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的有机统一体。故而在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中,只要有利于地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标准和达到地理教育目的的一切资源都可以称为地理课程资源。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都应成为课程开发的内容,还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探究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因此,本文中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生所在的学校乃至社区的一切自然的、人文的地理要素,包括家乡的基本地理知识、民风习惯、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经验等。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
200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课程资源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途径。此后,有人对课程资源的目标与要求、知识与理论、过程与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后,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的人很多,有进行理论研究的,也有进行实践探讨的。这些研究在明确地理课程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包含的内容以及教学意义等,并认为我们应重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实践方面,一些课程专家、学者、一线地理教师纷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却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国内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研究主要是针对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尹耀武基于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把澧县地理课程资源做了分析,并通过调查澧县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存在的问题,给学校、老师、社会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周顺心则从“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研究理论入手,探究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从教材方面来谈如何开发地理乡土课程。此外,他还实地调查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网络分类,认为我们可通过“博客”和“网络”平台来进行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另外,在张碧秋和焦洪霞的文章中,她们都认为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十分必要,她们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还不能自成体系。针对这种现象,她们总结出了一些原则、提出了个人建议,以促进我国各地区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教育界研究“乡土地理”,一般是从教材编写、地理教学入手,但有关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广东省是最早开始新课程改革的地区之一,因此笔者选择深圳市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三、深圳市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师为对象,用抽样调查法对深圳市的初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主要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相关概念及理论的了解、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认识、所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备、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情况分析如下:
1.教师对有关概念及理论的了解
调查发现:只有8.5%的教师比较了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和相关理论,23.6%的教师不了解,其余教师只是听过并不清楚,这与很多教师没有参加过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训有关。
2.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的配置
“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是指间接作用于地理课程中的教学素材或来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地理课程的认识情况。”[3]为了了解深圳市初中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备情况,本文的调查主要涉及:多媒体教室、地理实验室、地理标本室、地理图书室以及相关参考书的配备。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3.5%,为地理教师订阅或购买相应参考书的只有35.2%;而地理图书室、地理标本室的拥有率却只有12.5%,地理实验室、地理标本室的拥有率仅9.6%。可见,深圳市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配置不足,是制约初中地理教师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因之一。
3.教师、学校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认识
绝大多数一线地理教师支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肯定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有96.9%的学校没有地理课外活动小组,87.5%的学校没有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校本教材。由此可知,对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绝大多数的学校仍缺乏应有的开发利用意识,对此并不重视。虽然我国施行了三级课程体系,但对于国家课程的关注远超过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方面还存在巨大漏洞。
调查表明,在初中教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方面,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这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部分“知识目标”,却相对缺乏“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师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科学化的地理教育目标。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上,绝大部分地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
4.教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具体情况
由调查可知,88.3%的教师没有调查过当地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58.3%的教师只是偶尔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学校附近自然、社区地理课程资源;而经常收集并把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用于教学的教师只有17.5%,另有10.7%的教师想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但不能将其很好地制成教学课件。这说明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还很低,这些都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利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此外,教师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没有资料、课时不允许。究其原因在于地理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因而学校、社会不重视初中的地理教育。
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1.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技能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课程资源范围的识别、利用的程度及效益发挥的水平有决定作用,因此在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把提高教师素质始终放在首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教师培训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技能,使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真正主动地参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此外,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选派地理教师定期、不定期地外出进行交流学习,把“新课程、新思想、新教法”带回来。教师个人也要积极地发现和接纳新的对教学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能。
2.完善考核制度,改善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
“建立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是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完善初中教育质量检测机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来增强各界对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视。
此外,要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地理图书室、地理实验室、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开发校本课程等。也可以多校联合共同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选派地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由骨干教师带头组织收集优秀教学案例,定期进行资料汇总,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网站等,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3.注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缺少乡土地理教材、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主要是融入平常的地理课堂教学,常见的方式有“新课导入、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补充和丰富地理教材内容等”。所以,教师平时要自觉地收集乡土地理资料,分析调查学校周边可利用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并结合相关章节内容,把“乡土、乡风、乡俗、乡情”等直接或间接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感。
4.注重乡土地理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活动
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材应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实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程生活中的地理小常识、趣闻,开展地理辩论赛、乡土地理知识讲座,制作海报、手抄报、展板等,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编排小栏目、播放自排节目……这些方式更精彩灵活、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尽管深圳市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很大问题,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新课改下的必然趋势,也有利于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对此,笔者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初中地理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提高他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利用技能;完善考核制度、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积极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注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外的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让广大师生都参与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碧秋.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9.
篇5
一、学生学习资源的定义
在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使用的频率日益增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和观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知识扩展和更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网络教学的根本在于网络资源,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知识的获取和途径和以前比较起来空前的扩大和便捷。但是浩如烟海的海量信息并不是全部都适合学生使用的,只有适合学生使用的信息我们才将它称为学习资源,地理的知识涵盖面广、图片多,适合制作成资料库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目前我在互联网搜索了有关地理资料库的资料,发现网上的资料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面向大众的地理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博览.com等),由于其服务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主要是普通公众,资源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只可选择其中的一些素材辅助使用,而不能将其直接作为专题学习资源使用;另一类是各种地理教育软件,比如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针对某一课进行设计的,代表一个教师的创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有局限性。真正面向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地理专题网页真是少之又少,但确有一些教师正在这方面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他们从各自的理解出发,制作了一些专题学习网页,有些还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互联网上一些地理资料网站的研究,结合自己制作地理资料网站的体会,笔者认为所谓地理资料网站应该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按新课程标准设计,应用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传输,服务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新型的互动学习的平台,是地理学习资源库与学习工具有机结合,下面我就地理资料网站的制作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广大学生群体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校于1998年成立信息技术课题组,其目的在于和学科进行整合,为优化课堂质量服务,努力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由于地理知识适合用多媒体表现手法再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先是做些零散的课件,后开始有零散走向系统,我校于1999年承接了国家级课题“初中地理电子教材的开发和研究”,系统地进行世界地理素材的整理和再加工,此课题于2000年通过了国家的验收并出版发行,此套光盘当时在制作时就考虑了方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教师既可以使用某部分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进行自学,地理电子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部分设置了有趣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20__年以后我们在初中地理电子教材开发的基础上开发了地理资料库,将电子教材中的图片、视频、声音和文字资料整合出来并加以分类,形成分类齐全使用方便大型资检索系统,放在学校服务器上供社会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在家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重组或直接使用。
随着地理资料库内容的充实,我们将教师和学生优秀的地理电子作品、学生学习的感想也放在资料库中,并开辟论坛进行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交流。这进一步为数字化学习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明确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转变
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转变是新时期教学工作要求的必然结果,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水平出发,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精心设计。另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对所需的资源也存在重组的任务,对网络上的信息精心研究、筛选和重新组合,保证网络教学的成功和高效,在这方面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另外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眼花缭乱的资源可能会显得无可适从,这时教师的引导角色显得更加突出。所以教师在设计一节网络课时应注意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导航清晰,方便使用。设置学生阅读材料和设置问题以方便学生自学,开辟论坛供他们进行交流。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欣赏者,网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自评和其他学习者的互评,教师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于学生上传的成果甚至论坛上的每一个精彩的提问或回答都要给予恰当的赏识。
3、任务驱动在学生学习和利用地理资源网站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学习任务是对学习活动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的描述。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必须提供给学生比较明确的任务。任务设计应该遵循下列原则:任务的目标明确,活动结果易生成和提交;任务的活动形式不超出学生的行为能力之外;任务的完成依赖于网络资源;任务的完成依赖于网络学习伙伴之间的合作和帮助;任务的活动内容应能引发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高级思维能力是指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具体的说就是:阐明事物之间的类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将它们分类;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一般化的原理;通过给定的原理和法则,推论出未知的结果;分析错误:找出并阐明自己和他人思维中的错误;找出支持的论据:对每一个观点和看法,都要给出支持的论据;概括:找出庞杂的信息下面隐藏的规律和模式;提出观点:能够确定并阐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我们做的专题网页绝不是百科全书,也不能是固化的知识,
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国外一位教育学家说: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可是考虑出新思想、新方法、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二、网络学习的选题必须明确,肯定
网络教学给教育带来观念上的变革,它强调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习效率。这种观念在有网络的课堂上可以贯彻,在没有网络的课堂上同样可以贯彻。在没有必要使用网络的课堂上勉强使用网络只会降低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目标分析使用网络的必要性,根据网络信息状况以及自己和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分析使用网络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人文地理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学习概念和原理,参与讨论和辩论,写作论文或报告,解决问题等,强调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网络可以在情境创设、资料查询、互动交流等方面提供方便,因此利用专题网页学习效果比较好,但也不是所有人文地理的课程都适合进行网络学习,我们认为难度较小便于学生自学的课程,容易引起思维冲突的课程,学生感兴趣的身边问题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目前尚无定论的知识等更适合采用网络学习,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峡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自然地理方面的课程强调逻辑与技能,网页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将难点分解,或通过视频给学生一些真实的感受,这些在传统教学中也可以实现。而对于运算能力(如有关时间、太阳高度等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等,现阶段的网络技术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现阶段自然地理部分采用网络教学的难度较大。但并不是说这是不可实现的,只是投入太大或地理教师目前尚没有掌握相关的技术,因为设计和开发模拟仿真情境是一个昂贵的长期过程。
三、互动设计的方式可以是同步和异步相结合的。
篇6
认真贯彻全国基教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增强自信和能力。并从教师的知识更新、方法转变等方面展开了多次培训、学习、展示、推广形式的活动。使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目标、态度方法都有了根本改变。
地理学科在整个中学教育教学中起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引导广大地理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改变教育教学现状。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的解读工作。塌实做好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培训,帮助每一位教师进行新教材的备课,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规律,上好每一堂课。引导广大地理教师深入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博大精深”,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提高**的地理教师整体素质。
深入课堂认真听课,为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使他们能不断地明确方向和具体目标;能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措施,提高效率。
建立教育教学研究网络,使教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普及化,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的有效手段。
二、主要目标:
1、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突破口,大胆进行地理课堂教改革。实现从“讲——学”“灌——学”到“导——学”的转变。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2、更广泛、更有效地使用电教手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地感知地理事物;更密集地输出地理信息;更有效的进行反馈都需要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
3、积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地理教师。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通过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等,使一批青年地理教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与教坛新秀。
4、加强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层次起作用。在课题研究中要把实效性、可操作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它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并实实在在出成绩出效果。
5、探索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改革的方法。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上,试行一些改革,探索一些方法和思路。
三、具体工作
1、高中地理教研活动。
⑴高一、高二年级教研活动:
地点:黎里中学开课老师:丁金菊、钱明霞(刘正平)
活动的主要目标: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以下几种方法:A。由学生来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B。进一步探讨网络课的开展。C。研究如何把课本知识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⑵高三年级教研活动:
研究新高考方向;制定新教学内容和复习方法;学难度、深度与具体目标。
地点:开学后定。
⑶配合**大市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的评课活动做好准备。
2、初中地理教研活动:
以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解读为重点,认真做好初中地理的教学研究工作。
⑴建立初中教研网络:各校选派一名地理老师参加《历史与社会》的地理部分培训。成为学校学科联络员。
⑵各片组织学科中心组:松陵片:邱雪华、丁敬海震泽片:钮土林、金卫星平望片:吴永锋、金花、朱冬生黎里片:钮文忠、庄巧英
3、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广:
**市地理课题已经结题,起揭题报告受到**市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总结、分析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
**市级课题也将结题,要把已经取得的经验展示出来。并且进行推广。
篇7
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皆有独特的优势,从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在高新技术更为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更不能缺少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洽整合。因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地理课程决定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现代信息技术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资源条件
1. “十五”课题研究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教育部“十五”期间重点课题《运用双控系统,促进高中学生地图能力》的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课题鉴定委员会同意通过该课题鉴定,已于2005年底圆满结题。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各类成果也为今后的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先进的硬件设施为可靠的物质保障
校园网的基本硬件建设已经到位,建成了较高标准的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95个多媒体教室,更新了大部分的旧办公电脑,实现了每位教师拥有一部液晶显示器的微机。在网络中心配置有多台专用服务器,通过网通专用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
3.丰富的软件资源建设成为教学的重要信息源
从1998年至今,先后购进国之源、真源在线、浙大资源、清华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多个资源库及服务平台,另外,还有课件、素材、教学等光盘达90多盘。很多成型资源可以直接为教学服务,还有部分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很快就成为精美的教学课件;老师们将互联网上的优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充实到我校的自建资源库中,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以微机室、办公室、电子阅览室为主阵地,根据现行教材成系列的开发出了多套成型的CAI课件,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伴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组织优秀的学科教师与电教人员制作了学校主页以及各文化学科主页,并为主页申请了域名:/。各学科主页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教师将日常教案、练习题、课件信息等实时到相应的学科网上,供学生了解,同时学生也可将一些问题通过网络反馈给相关教师。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特点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实现。美国着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教学利用电化手段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电教媒体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问题,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学生的反馈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正确的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加以纠正,这样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大有帮助。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处理好教材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关键,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得出结论。还可以通过当堂测试的办法进行检验。
2.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感。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
篇8
“生活即教育”,丰富多样的生活为各项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合适的素材,适合的创作场合等等都可能成为激发创作激情的条件。近些年来,课外教学资源越来越得到重视,“乡土资源”由于具有独特的面貌特征与地域性表现,其教育价值逐渐得以凸显。因此,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根据各地独具特色的乡土资源加强教学改革,以此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教学,推动初中美术课程健康化、科学化、全面化、现代化发展。
一、乡土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乡土资源,主要指师生和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1]。从概念来看,乡土资源包含众多内容,可以包括资源资源与人文资源两个方面。资源资源相对来说更为大众作了解,包括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等,人文资源较为复杂,包括人文传统,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形式等等。这些形式多样,表现力较强,极具渲染力与表现力的乡土资源,为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二、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功用
美术课程是发展的课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捕捉灵感与创作激情的艺术课程,作为初中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承担着帮助缓解学生巨大学习压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作激情的重要实际性功用,因此更应该重视美术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发展,随着国家新课改政策的颁布与时展的社会需求,课程改革以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发展方向。广阔的乡土资源是自然赋予的巨大美术资源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搜寻美,是乡土资源的美学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一)根据初中美术教学目的和当地地域特征选择合适的乡土创作资源
乡土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气候、地形、地理环境、植被资源等等都直接限制着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另外,人文资源也是相对各异,比如各地独特的人文风俗,民间典型艺术形式,生活习惯,语言作风等等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美术取材。因此,在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中,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重点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作地址与乡土资源题材,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实地考察附近区域的自然特征与人文资源,制定合适的美术创作主题。比如,当地资源中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就可以“民间文化表现“的主题,鼓励学生实地观看这些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作;或是当地的建筑保留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与设计风格,可设置”建筑美学“的主题以激发学生根据观察发挥想象性创作等等。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即可以让学生就近选取创作资源,又可以让学生重新发现身边的美,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汲取创作的无尽灵感,是初中美术教学成为学生的自觉选择和兴趣发展点。
(二)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优化乡土资源利用体系
现代化技术是改革课程与发展课程的巨大推动力,在利用乡土资源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与快捷性,推进初中美术课程完善进城。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可以引进专业科研小组,建立互动网络平台,鼓励教师与专业教育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加强科研讨论与科研创新的交流互动,包括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都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同行教师与相关教学专家的意见,以此为基础,合理采纳有关建设性建议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地域特征,将乡土资源利用导入到美术教学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真正接近生活,凸显“艺术来源于现实“的创作主旨,提高教师利用乡土资源改革美术教学的能力。
(三)建立丰富的乡土资源数据库,编写专业的美术教学教材
美术教学相对来说,启发性与灵活性比较强,因此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教材相比,美术教材的选定更加重要,充分发现社会生活的创作资源,建立乡土资源数据库,将不同地域的创作资源纳入美术教材中,丰富美术教学创作资源,开阔学生的审美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一方面,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短暂的初中生活中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无法体现不同的民俗艺术,可能无法了解丰富的室外世界。因此,美术教材的编者者,可以考虑以不同地域为划分章节,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等典型表现添加进教材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成本与人才的限制,全方位、各方面地域表现的教材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编写成功,建立网络数据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环节资金的压力,缩减编写教材的时间,让教师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空间内,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建立乡土资源共享平台,增加乡土资源在优化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使用率与价值性,使丰富的乡土资源数据库建设成为促进完善美术教材编写的平台与敲门砖。
(四)设置互动交流美术课程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关于乡土资源利用的经验交流
篇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各个领域均发生了深刻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人们价值观严重扭曲,给初中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初中生正进入价值观可塑性的关键时期,但也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初中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所以初中地理教育除了有其他学科的共同功能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地理与个人教育在知识、理解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整体过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指出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学是其他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上网络的盛行,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一些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风气深刻地影响着尚未完全正确形成价值观的初中生。导致初中生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方面: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更多的在进行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二是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能够潜默移化、全面广泛的影响初中生的价值观,目前80%以上的初中生为留守学生,父母更多的给予物质的关怀和注重学生的成绩,缺少精神上的帮助,忽视子女心理的变化,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沦失。三是社会方面:社会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不良文化弥漫于网络,初中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日益加重,不愿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四是自身方面:当前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追求个性多样化,但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使得初中生没有认同和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谈不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是当前初中教育所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困境
(一)课时严重不足
初中地理兼有文科和备理科性质,大部分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而现状是课时少,每周2节,导致教师上课在知识点上疲于奔命,忽略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生忽视地理
在学生眼里,地理就一“豆芽课”。以为多背,多记就行,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再加之该校多“学困生”,上课行为习惯极差,在地理课上,根本不认真听课,进行正常教学就有困难,更谈不上进行价值观教育了。
(三)教育方法有待提高
目前,该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是以集中学习和单独授课的方式,学生感到空洞、无趣、与实践脱节,上课学生听,下课学生忘,这种方式有限,难肩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这就需要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学科教学。
(四)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的地理教师有很多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的,即使是专业的地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够,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理解不足,很难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一)地理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
地理教师应该多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懂、学透。将二者完美结合,融入日常教学。因材施教、联系实际、改进创新教学方式,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初中地理中资源观、环境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教育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外,在平时还应该践行,如关闭在流水的水龙头、捡取自己身边可见的垃圾等,做到言传和身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为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避免生硬讲述和强制灌输价值观,而应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由浅入深交流价值观,启发诱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思逐渐融入到学生的思念中。价值观主要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1],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首先倡导的,如在中国地理讲港澳台时,可以让学生收集日本的50年里,日本屠杀了多少台湾人,掠夺了多少资源。通过数据让学生理解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全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
备课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如中国地理讲青藏地区时联系“麦克马洪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讲交通时可以联系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讲农业时联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学生体会国家的富强,提升爱国情操。创设情境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真实直观的录像等来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其中[2]。如讲环境问题时可以展示环境恶化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和谐、法制,尤其是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在师生互动环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检测评价环节,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乡土、国情、时事等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命题,来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解。
(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理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等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3]。调查学生时,许多学生都希望能有地理实践活动如实验、野外考察等,认为这些实践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调查教师时,很多教师是希望学校适当的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活动,深化学生的价值观。如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被污染的水和土地。这些地理实验、调查等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深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结语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关系中华民族的大事,初中生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总之,初中地理教师要随时随地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中。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深入学生的心里,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由于作者能力和学识有限,所以本文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的问题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篇10
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的特征,这两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些特征。教师通过网络、PPT等给学生提供了我国国情图文资料,与学生一起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基本国情;通过提供国际经济背景图文资料,分析国际经济背景及我国如何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通过提供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分析我国应承担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凸显出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体现思想性特点。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等地理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与提升。通过学生调查自己家乡衣食住用行的变化,参加青奥会小志愿者培训班,突出生活性与实践性。
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能提供海量信息,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两篇教学设计充分实现了这一点,教学中利用了多种类型的地理课程资源。两节课充分利用了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和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恰当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还利用了一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等。教学设计注重课程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充分表达了“围绕教学目标、符合认知规律、符合问题解决的程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思路。本课在这样的设计思路中,学生有序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有效地实现了学习目标。在大量的活动中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获得经验,并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学生成为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同时,在学习进程中新的地理课程资源不断生成。
恰当选择整合点,整合方式合理
本节教材内容没有具体课标点相对应,且跨度大、灵活性强,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因材施教,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两篇教学设计差异很大,教师根据自我特点与学生学情,在整合点的选择与处理方式上各有不同。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教师团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国情;其学生从网络中搜集关于中国在世界上进行维护地球和平、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的案例;课后以淄博高新区为例,调查外企对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完成调查报告并发到班级QQ群邮箱,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可以看出主要利用了网络、PPT、QQ群。南京市三所学校教师团队充分利用PPT的触发器功能,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大大增强交互性。由此看出两篇教学设计凸显各自优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
各具特色,侧重不同
南京市三所学校教师团队的教学设计突出特点:①巧妙创设情境。以举办“青奥会小志愿者培训班”为情境,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使引言引人入胜。②整个教学流程清晰。以培训日程“入门―学习―拓展―上岗”为整个教学主线,使得教学流程很清晰。③注重探究,且探究活动设计巧妙。探究活动分为“中国声音”、“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三部分,以递进的逻辑顺序逐层深入,巧妙达成教学目标。活动采用初中生最喜爱的竞赛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