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艺术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的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讲的艺术
课堂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讲,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讲的艺术不仅是指讲课要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更重要的在于讲课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使学生能闻其一而盼其二,听而思、思而疑、疑而问。出色的教师无一不具有高超的讲的艺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不能用几十种方式说出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所以,为师者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心锤炼自己讲的艺术。
二、写的艺术
教师的工作,须臾也离不开写。教案、评语、批语,都需要认真写好,尤其是板书,显得尤为重要。三寸粉笔,耕耘不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已属不易,写出点艺术来就更得下点功夫。每一节课,黑板上写些什么,写在什么位置,怎么个写法,课堂结束后,黑板上该留下些什么,高超的教师无不劳神加以苦思。优秀教师的板书,应该像一幅精美的图画,重点难点如烘云托月,条理性、逻辑性脉络清晰,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加工提炼后变得简单明了,形象艺术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影像,成为学和思的纲。学生提纲举目,便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大凡成功的课堂,除了精彩的讲解之外,无不配以巧妙的板书,使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了解学生的艺术
优秀的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知心人,能使学生对他们敞开心怀,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也是了如指掌。甚至面对初次接触的学生,他们也能凭三言两语,使师生之间就如同故友。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从东北到江南讲课,与当地学生素不相识,简单的开场白就让学生亲切如故,课堂上与学生配合自如,课下与学生谈笑风生。使得听课领导和老师还以为是他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其了解学生的艺术真正令人羡慕、钦佩。
四、运用教学原则的艺术
篇2
一、语文教学的原动力――多渠道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堂让学生听而生厌、恹恹欲睡、照本宣科、索然寡味的语文课能产生多大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如只顾和尚念经似的传授,不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学,是教育智慧处于最原始状态的表现。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课堂上,有时候一则笑话、一句广告词、一联诗句、一段歌曲、几句声情并茂、形象可感的话语、数帧促成思维飞跃的多媒体演示,都能产生惊奇、赞叹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牵强作秀,摆花架子。教师要在大脑迅速处理视听反馈信息,把学生“从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知识的快艇上来”。有的学生胆小,老师多年的棍棒使他积成了一种“思维的惰性”,这时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地说,不要怕讲错了,要敢于破胆儿,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文以载道”的形式,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质变,从而改变学生整个的学习面貌。
二、语文学习的剪裁库――强化资源意识,广泛开展阅读
语文是博大精深的,它不同于一些数、理、化学科,有现成公式可套,语文的学习材料是整个人类文化,浩如烟海。庄子《逍遥游》曰:“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些学生语文成绩不好,根源就在于积淀不丰厚。苏轼也讲:“厚积才能薄发。”读多了,见识就广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写作自会有套路了。信息社会、广告招牌、网络文化、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生态环境等都是阅读的文本,面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秋兴八首》)的信息浪潮,“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受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这也就是快速阅读能力。老师们请记住:“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三、语文教学的“引爆器”――强化思维训练
语文考试很少考现题,无现成公式可套,主要考查学生的见识,考查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教师如只给学生传授死的知识,要他们死记硬背,当他们面对变幻莫测的题山题海,只能束手无策,望卷兴叹。“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会使学生变得愚笨,以致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教师要以反复的阅读、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直观、“自然的旅游”唤起学生的表象和想象;要在平时的课堂讲授中,拟定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训练思维,不要代他们思考,要善于集中集体智慧,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综合性学习。他们若以自己的思维解读了文本中的问题,就会去掉思维的惰性,使脑瓜变得灵光起来,就会因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创造潜能。
还要有针对性地训练一些题目,通过实践演习,聚合发散、分析概括、对比思辨、整合筛选、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践中摸索出应试的技巧与策略,形成方法论的集合。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技巧;艺术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提问技巧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自己领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提问,更要善于提问。
一、创新提问技巧。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而去,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获得进步。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提问方式。
1.创新提问角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学的中心和写作技巧来提问。在这种提问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就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提问角度,利用创新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中出现了“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此处提出问题:“大约”和“的确”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对文章内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
2.创新提问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很多内容看起来非常简单、平淡,但含有深刻的意义。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作者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可以提问:为什么作者四次提到了背影?为什么提出了四处?利用具有深度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创新提问方式
问题的创新还体现在提问方式上,在学习复杂难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深入浅出原则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陋室为什么不铭?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由于很多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缺乏对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完课程内容之后,也不能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掌握。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在小问题的层层递进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可以将问题划分为:陋室的含义?不铭体现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布指导,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知识。
二、提问讲求艺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题不应是随意而问,而应该经过精心设计研究。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就不必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研究价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如教《与我所欲也》一文,理解作者运用假设推理来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如果人们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为达求生避患的目的会怎样做?
(2)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3)如果事实与假设不符,请举出几位历史人物来证明。
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争相发言。不仅正确回答了问题,而且还举出了文天祥、谭嗣同、刘胡兰等人的事迹加以证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又培养了其理解力和想象力。
问题的解决,重难点的突破,往往不是一两个问题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连续发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前一个问题就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就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每一个问题都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层阶梯,从而形成链式思考,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如教《谈骨气》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连续性问题:
(1)什么是骨猓吭跹才算真有骨气?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作者运用了那些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这些论据有什么共同点?
(3)在今天,怎样做才算真有骨气?请举事例说明。
通过这些连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面向全体,分层优化,让问题服务学生发展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因势利导。
另外,提出问题后要注意停顿。课堂提问一般情况下是由少数学生发言回答,如果提出问题后立刻就指定学生回答,甚至先叫人后再提问,那么学生思考就不带有普遍性。这种做法只能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认真思考,却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以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无论是否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进行思考,思维也就得到了训练。
当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设计问题不能为优等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后进生而过于简单,其难易程度应是多层次的,使问题对成绩不同的学生都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简单问题然后进生回答,稍难的让中等生解决,难度较大的让优秀生大显身手。这样做,就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收到预期效果。
四、做好激励评价,落实问题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鼓励性语言,能起到“充氧助燃”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答案更是如此。
首先,教师的评价用语要富有鼓励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创见”等。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
篇4
语文和数学相比,也许语文更具表演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把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把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艺术,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呢?我觉得语文教学艺术必然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语文教学艺术必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教师若把理论知识单一地传授给学生,那无疑是枯燥的,而对学生来说并不一定能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这可以借助图画、幻灯、多媒体等手段直接再现形象,如《火烧云》一文讲“这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这句主要是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可找有关录像放映,真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夺目。也可通过教师的形象性语言的描述,使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如《长城》一文,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课始教师对学生讲解,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外国人一提起中国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长城。由于古代的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使得长城被赋予了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有了护国安邦的使命。它被印上了人民币,被写进了国歌,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起来,自然而然地已投入到课文内容中去了。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是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
(二)语文教学艺术必须用情感性去感染学生
一个演员如果表演没有感情,这个演员必定是不合格的,也必当受到观众的唾弃。那么,如果一个教师上的课没有感情,神情淡漠、语言乏味,也必然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抓好了课堂教学,教育就算成功了一半。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情绪饱满,激情洋溢,语调抑扬顿挫,学生的情绪情感才会被感染和激发,师生才会弹奏教育教学的美妙乐章。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师生之间引起了情感共鸣,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愈讲愈起劲,就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组织指挥能力,学生愈发愈有趣,就更能刺激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及调动原有知识的能力。师生间能如此默契的配合,何愁育不出良才呢?相反,如果师生间缺乏交流,缺乏搞好教学工作的共识,学生从内心里不喜欢你、不信任你、不尊重你,那么你的话学生就不会用心去听;你提的问,学生就不会用心去想;甚至连你所教的学科,学生都不会喜欢。如果造成这种局面,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又如何谈起呢?
记得我在刚接一班的时候,心中失望了好一阵子,简直没有信心能否把这个班带出来。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与关爱能创造神话、能变荒凉为绿洲,更能将“死马”医成“活马”,这个班46人,语文基础差,口语表达能力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在晚自习,节假日找学生谈话,进行家访。掌握全班情况后,我首先在班上培养正确的舆论向导——拼搏进取,遇难而上。把学生的劲先鼓起来,情绪先调动起来。然后利用空闲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学生看到我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不计报酬,一心放在班级工作及语文教学上,自然人人非常感激,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有些生活上有问题、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也尽力帮助他们,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是一块顽石,只要你诚心对待,以情换情,他也会被感化,心甘情愿的按照你确定的目标去奋斗。
(三)语文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造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造。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学生才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曾在一次教学活动的闭幕式上说:“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我们的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仍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我们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巨人的花园》、《狼和小羊》这些文章时,很多老师都让学生写了续编故事,很好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情境,给学生以想象的余地,记得我还让学生写了《小猫钓鱼》新编,结果新奇有趣,有的写小猫改正了三心二意的坏毛病后,钓鱼技术日渐精湛,去参加钓鱼比赛得了第一名;有的讲小猫和老猫回家进行了丰富的鱼大餐等等,想象力之丰富,让我出乎意料。可见,教师在教学艺术方面,稍稍注入一些新变动,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满意。
篇5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能指望工匠性的劳动能够奏效,不能只对语文作静态的形式分析,不能只看到简单的语言符号,而应充分发挥语文课文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教育作用。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职高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的画卷和个人心灵历程,多方面表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这一切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感情上给人以熏陶,在审美上给人以愉悦,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因此语文课给予学生精神世界的营养是十分丰富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欣赏文学精品,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根据文学作品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陶冶情操、培养理想,在教学方法上就不宜多用分析法,而宜多用欣赏法。
欣赏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诵读、体味和感受文学作品,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欣赏教学法,既可以使学生富于感情,激发学生引起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审美观念,有利于增进对美丑善恶、优劣高下的鉴别能力。
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可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质。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人文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魅力。
1、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
为打破教材局限,我尽量保证一个月有两节阅读课,要求学生到图书室去多看一些文学精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面向就业的前提下,知识面对于学生来说总是首要的。而我们的学生在校有各科课堂作业,在家有各科回家作业,没有空余时间;并且学生毕竟自控能力差,他们怎么可能自觉去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挤出些时间给孩子们。一些机械的抄写、背诵作业少一点,即便所谓的一些活题,也无非是根据要求写句子、改病句等!细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难道不是在复习词语,接受新词、好词、佳句的过程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也能看到正确的陈述句、反问句、转述句、双重否定句吗?况且阅读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的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因此,在校期间我们语文老师应提供时间给学生看书,有了看书的氛围,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2、创设欣赏文学作品的适当情境。
真正的学习应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这种轻松氛围的创造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即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得教学内容的仿真情况在课堂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文学作品是生活情境的反映,欣赏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创设适当情境来感受作品中反映出的情境。为达到这一目的,可结合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浅显易懂的诗歌和散文,可采用朗读法和记诵法,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欣赏作品中反映出的意境美、语言美乃至技巧美等;对较含蓄难懂的诗歌和散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理解诗意和文意,共同体味诗歌和散文的含蓄美、艺术美。像我在讲《琵琶行》第一段时,先让学生诵读,接着自己范读和适当点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和感受一下,作者在这一段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景物图?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感情?——你们看,茫茫江头,秋夜送客,枫叶飘零,荻花萧瑟,寒江浸月,客船待发,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你们能用文中三个字概括出这景物的特点和给我们的感受吗?”同学们自然会随着我有声有色的引导欣赏到一幅萧瑟的秋景图,也会抓得很准,立刻回答:“秋瑟瑟。”而对待小说和戏剧,除了生动地陈述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之外,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角色朗读或登台表演,这样就能使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在欣赏的同时再创造,既欣赏到作品原有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这样学生便会在一种欢乐愉快中欣赏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体现。
3、诵读古典诗歌。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应该说这和古代语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国最正统的文学是诗,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些古典诗歌中,有的蕴涵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有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通过古诗文教学,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4、课堂3分钟小演讲
作为一名中职生不仅需要知识面广,面对就业的他们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在语文课上很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平时上课,我都会在正式上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只要他们能迈出第一步,那就算是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久而久之,学生们胆子变大了,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浓厚了,这也给他们以后就业带来了很大的自信。
学生在艺术享受的心醉神迷中,灵魂不断得到了净化,感悟力、理解力、鉴赏力等种种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次第走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就功到自然成地逐步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育人本位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1世纪迫切需要的语文智能是敏捷思维、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入耳成文、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倚事可待,因而快思、快读、快听、快写训练便成了现代化语文素质教育的崭新课题(河南师大曾祥芹《人类言语运动的五种速度》)。”这是现代快节奏生活对人的素质要求,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于这五项技能的训练。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性 课内外拓展 艺术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所应追求的教学,使小学语文课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一、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二、课内外拓展
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文学著作,形成课堂内与课堂外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人文学科结构,以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比如说,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程度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与其年龄、文化程度等相适应的课外读物。另外,可以开展其他多种与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有关的各种教学与实践,如,专题讲座、写作大赛、辩论会、朗读比赛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与延伸,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让他们全方位地接触语文文化艺术的熏陶,使其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考试模式形式僵化、内容空洞,“闭卷考背功,一卷定输赢”,只是单纯地完成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完全与学生的素质教育脱节。所以,改革完善考试模式也是改革完善教学模式重要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正渐渐摆脱应式教育的束缚,不妨尝试口头与书面、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灵活考试模式,口头测试重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利用“头脑风暴法”,大力提倡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就某一主题引发联想,提倡“群言堂”;书面测试重点让学生掌握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各类文体的写作要点,加强练习,拓展知识面的同时,锻炼实用写作技能。
三、艺术教学
1、课堂导入艺术。教师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不能把所讲的东西都写在黑板上,所以好的板书要中心突出,立意鲜明,眉目清晰,条理工整。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有这么一节课,一上课,我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给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我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 q 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ü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ü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尾时我问:j q x为什么和小ü交朋友,而不和大u交朋友呢?至此又对小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对j q x和ü相拼去掉两点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里。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2、重视教学艺术设计。衡量一堂语文课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主要有几条规律:
(1)目的方法统一律。方法服务于目的,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就要采用符合其需要的方法,做到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和谐统一。
(2)最优方法选择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A。找出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合理、最简捷的过程;B。科学地组织教学,减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量;C。使学生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效果。
(3)教法学法协调律。教学永远是一个统一体,教的规律要根据学的规律。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又要指导学生的学,让教法与学法协调起来。
3、重视课堂指导艺术。课堂指导的艺术涉及的问题颇多,有几点应特别讲究:①抑制判断。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时,教师要为学生的思考留有回旋的余地,为学生的反思、再思提供时间。②先探后导。即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之所在,然后给予指导。③多向交往。④评价适当。这种评价,应准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兼顾思想教育因素、语言训练因素、写作训练因素和思维训练因素。⑤富有情趣。教师要善于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儿童喜爱的形式去指导,使学生不仅跟随教师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
4、课堂情绪艺术。课堂情绪艺术指教师通过自我情绪传达,以调动学生情绪,师生形成情绪交流和互动状态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
课堂教学活动虽然是一种理性活动,但它需要内心力量的激活和驱使。课堂上教师以充沛、高昂、蓬勃向上的情绪讲课,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学生精神振奋、愉悦,如饥似渴地学习,必然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技术所应追求的最佳教学。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要注意积累和总结,不断使之升华,为广大学生所欢迎和接受,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教学 艺术性
何为教学艺术性呢?所谓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一、艺术性的前提:鲜明的教学主题与新颖的教学设计相结合
语文教育常规告诉我们,一堂课可以有几个教学重点,或许有几个教学难题,这些重点、难题的内在联系,必须上升到知识、能力、智力相结合的某一高度,这就是课堂的主题。没有主题的课,就像没有主题的文章,主题不鲜明的课堂也是科学性不强的课堂,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教学,既不利深化知识,又不利提高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必须有鲜明的主题,即课文重点与难点、设计练习、解决问题等等,教师在课前进行艺术构思,使课堂在主题的统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笔者认为,教师应把“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作为教学主题,把教材规定的训练重点作为从属目标。基于此指导学生学:春的活力是通过什么景物传神地表现出来?学生读“春草”,明白一个“钻”字,活力毕现;读“春花”,发现一个“闹”字,活力全出;读“春风”,理解“抚摸”,活力无穷;读“春雨”,省悟“笼”字,活力永恒;读“一年之计在于春”,掌握了“春的活力给人带来的是希望和力量”的主题。教师在关键地方点一下,导一步,既学得轻松,又获得很多知识。这种教法可以说是抓住了主题,把握了教与学的关系的精髓科学性与艺术性相伴而行,相得益彰。
二、导入的艺术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三、课堂教学的启发性。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有两位教师教《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中“飞过”一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飞过”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词义却不一样。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点出了三个“飞过”,不仅告诉学生分别是什么意思,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当课文第一次出现“飞过”时,稍微点拨了一下,“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你们阅读时注意了没有?找出来,结合句子思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决不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四、课后作业的艺术性。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92-02
书法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具有促进作用,书法教学可以熏陶和感染学生,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形成坚强意志。书法练习可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由此可见,开展书法教学对高中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书法教学应得到高度重视,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落实书法教育提出几点见解,仅供业内参考。
一、书法在我校高中教学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多数语文教师均未加强对学生进行写字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地区片面强调减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传统艺术教育,在我校(广州北部山区学校)未开设过书法课,只是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书法社团活动。随着电脑在课堂的普及,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书法教育无前途可言,轻视书法教育。根据教育部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开放思想,积极行动起来,重视书法教育,开展书法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宏扬书法艺术。
二、书法学习对提高高中生语文成绩的意义
在学习书法时,通过鉴赏名家手迹、墨宝,可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激发其爱国思想感情和求知欲望。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草书使人热情奔放,楷书使人持重端庄,隶书使人沉稳敦厚。书法练习对塑造学生性格、培养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练习和欣赏书法,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直接帮助,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曼妙的书法结合优美的诗句、名言、文言文是学习语文的唯美方法。
三、书法教育与高中语文学习的关系
很多著名的文学巨匠,均为书法名家,因此通过学习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作家,例如豪放派诗人坡,其文学成就很高,书法成就也很高。在鉴赏他的《赤壁赋》之前先展示其书法作品,可为感受他文章的气势作铺垫,把握其豪情也顺理成章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其书法工整严谨,别有风格。因此,学习作家、诗人的书法作品,更易了解其创作风格。通过书法鉴赏,也能领略文章之美。书法欣赏一般为从整体到局部,以书法的形式将文学作品誊抄出来,按照欣赏书法的思路欣赏文章,开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鉴赏文章的思想脉络和字词句,可整体把握文章之美,对文章境界的鉴赏也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借助书法练习,还可以启迪学生的语文智慧。在练习书法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很多文学作品,因而文学素养得到充实,在运笔的迟速轻重、俯仰向背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旋律也是语文情感的源泉,书法启迪着学生的文学智慧。
四、高中课堂开展书法教学的相关策略
1.语文老师应发挥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高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阶段,其模仿能力极强,很多老师的板书通常就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广大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己,成为书法教学骨干,带动其他教师学习书法,共同进步。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书法教育的相关理论以及历代各种碑帖。主动研究书法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针对书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做书法艺术教育中的领军人。确保每位教师均具有一定的书法修养,写得一手好字,为学生树立楷模,设置课堂教学境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
2.培养学生养成练习书法的习惯。有很多学生在写字时坐姿握笔姿势不正确,进而直接影响字体美观。学生身体不端正,也会严重影响其视力。很多学生无自觉书写习惯,而有时一个动作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在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教育督导作用,在日常课堂上,随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坐姿和握笔姿势,从点滴做起,从道德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
3.结合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从狭义方面来讲,书法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写字。因此书法教育从小学就受到重视,写字如做人,高中阶段一样不能忽视。书法教学应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高中生认知能力较强,因此无需对其讲解汉字基本结构笔划、执笔方法、书写笔顺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高中生书法水平,可严格要求其作业、作文以及在考试答卷的书写质量。字迹应该力求美观,疏密匀称,做到横平竖直,比例适当。书面应力求整洁美观,引导学生的写作态度,必要时适当施加压力,敦促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开展书法教学时间活动,营造书法学习的文化氛围。在课余时间,开展关于书法的各项比赛,以年级为单位,搜集各班级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按季度举行校园书法大赛,请较有成就的书法家莅临指导,以提升学生们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书法创作,并在在班内进行评比。结合书法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索质。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教室、走廊、风景点悬挂一些格言、警句等书法作品,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加深印象,激发师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书法艺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提高其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高中生书法水平,对学生高中语文学习影响深远。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书法艺术教学,将其纳入各类学校教学课程,针对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书法教学,并将其作为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唐明君.育得奇葩满园香――书法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2011,(4).
[2]房晓敏,刘锦艳,王志庆.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书法艺术[J].神州教育,2011,(22).
篇9
一、开阔视野,增长智慧
引导学生从小学开始,多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阔视野、增强心理健康,增加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的方法。
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这是璀璨辉煌的文化,可谓高山仰止。但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不需要在传统文化方面进行全面了解,以课本基本知识和能力为重点内容,只需要基础知识就可以了。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越学习越感到知识的浩瀚无涯,越学习越明白人生的真谛,也就越有智慧、越有方法。
二、教学要进行反思
教学的目的,旨在遵循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教育,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遵照科学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让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的思想品德臻于完善,符合社会的需要。任何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是科学的实践、社会生产方面的实践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等等的综合,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法律制度、政治观点、人生修养转化为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理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源和内在,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学过程就是提升为理性,构建理论框架,通过学习认识真理,把认识真理的过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学习是可以控制的,语文教学的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教学的内容可繁可简,答案多元非唯一,学生学习,教师辅导,以学生为主体,不以完成认识性任务为教学最高的目标和主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情境有所变化,不蹈常袭故一成不变,学习知识的过程要充满生机,不要被限制在条条框框当中。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真理,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教学也要与时代相呼应。
三、引导学生背诵优秀的格言箴语
学习语文,背诵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仅限于课本无法满足需要。我给学生找到一些精美句段让他们背诵,很多都句句押韵,气势磅礴,颇有分量。
比如,有引领学生珍惜时光的:
别喊不虚度此生,要念勿空过此日。
有告诉学生怎样写文章、拓展思维的:
文约义丰真文字,语默思深好头脑。
有告诉学生为人处世的如:
毋念旧怨不痛,不憎恶人无恼。
有让学生斗志昂扬、精神快乐的如:
吼一吼,精神抖;唱一唱,烦恼忘。
背诵的收益是明显的,很多人不仅仅学会了写文章的凝练笔法,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世,思想境界提升了不少,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篇10
第一、讲课要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应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代语文教学法正处在变革发展中,各类教学方法形式繁多。诸如讲读法、分析法、串讲法、比较法、直观法、畅想法、带读法、读议结合法、八字教学法、一次多文教学法、线索法、评点法等。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中有的应重于欣赏、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有的应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有的以讲为主、有的以练为中心、有的以导读为重点。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否则,即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法,亦不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决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一、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习惯于传统教育师道尊严,习惯于用训斥口吻而不是用“导游”口吻,对于“俯身侧耳以听”,训斥后“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学生,表示欣赏。二、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烧野火,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所以,教师既要重视讲课,又要善于组织教学。
第三、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课堂艺术的保证。
演员在台上演戏,如果没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观众就会“卷堂大散”。同样,教师在课堂上精神倦怠、有声无气或者精神不佳,学生就会恹恹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声声震耳,那样易使学生过度紧张,造成疲劳。教书是细活,必须细水长流。侃侃而谈,娓娓动听易使人接受。教师的课堂精神,还表现在专注、敏锐和机智。无论讲、读或板书,应力避出现纰漏;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掌握火候。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第四、教师的吸引──讲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其他职业应该凝重、含蓄、简练而带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挚、文雅、委婉而带有职业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泼而带有变通的灵通性。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有较深的语法、逻辑、修辞的语言功底。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讲“活”一堂语文课,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
1、力求清晰明白。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语音而言。必须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令人舒心悦耳;一是指讲述内容而言。那种表达含糊,词不达意的讲解,颠三倒四的叙述,模棱两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学生坠入迷宫,这是必须避忌的。
2、力求简洁精当。罗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而语言精当、简洁、言简意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课文嚼的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
3、力求优美自然.形象的叙述,美妙的譬喻,和谐的节奏,亲切的语调,都可使教师的语言增加优美感.优美的语言从亲切自然的教态中产生,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动辄骂人训人,决不会产生优美的语言.优美的反面是粗鲁.教师应以优美高雅的语言,“以风风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学子有“如坐春风”之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