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不少老师认为地理难教,很多学生也认为地理难学。其实,只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把地理教活,把学生教好。学习地理,首先要了解地球,而了解地球的基本状况,就必须知道,地球在宇宙中不停的运动。因此,地球运动在整个初中地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初一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有关空间运动的概念仍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由于地球上的人无法感受到地球运动,因此要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就必须运用实际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和具体模型来说明和演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对比法

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对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此法,通过对比使得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地球运动”这课,运用这种方法事半功倍:

二、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http://earth.省略/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 good Down load google 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三、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学生模拟

1.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2.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二)教师模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

(三)课件模拟

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故事法

把故事融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的说教、灌输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不留痕迹。故事教学,不仅仅能树立教师的威望,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故事教学深入浅出,情感渗透润物无声,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50圈了,还准备在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给与解释呢?类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润物无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际生活体验法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要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请同学谈谈夏季、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从上学、放学体会到);中午12时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时间等类似的生活情景体验,使得复杂的情景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接受,也使得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篇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各个学科开始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初中地理也不例外。初中地理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做到教、学、做相融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地提升。同时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把学生培养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作者:邓东然(福建省福安市民族中学)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理解能力不够

我们都知道,初中地理的知识通常都很抽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难以理解,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打好基础,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在面对一些难题时束手无策。又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不顺利的,也是不主动的,这样学习的效果十分不好。

(二)课外实践教育不足

我们都知道,必要的课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灵活运用,是课堂实践的重要补充手段。然而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对课外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地理课外实践的课程。一味的枯燥讲解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慢慢丧失了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一)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新颖,并且许多学校不重视地理的教学活动,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地理课让给语数英这三门主课,地理课程的学习课时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一点也不重要,从而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大量搜集教学内容和素材,让学生重新拾起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二)加强课程导入设计

创新型的地理教学可以采取课程导入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课程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诗词朗诵法、视频导入法和音乐导入法等等。例如教师在进行《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教学时,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乡愁》,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感情和台湾人民期盼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爱国主义情感渗透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将思想政治当做其中一项教学内容来进行。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在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贯穿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讴歌和赞美,描述不同民族的不同的风俗,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河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同学播放相应的歌颂黄河、长江的歌曲,通过慷慨激昂的歌曲,学生仿佛看到了黄河和长江在自己面前奔腾,从而产生深深的敬畏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组织教学活动

在创新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注重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该是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来,并经过交流和思考,互助和辩论去掌握基本的知识,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学生们在实践当中获取知识,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们的地理知识的掌握得更加牢固,也更会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要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并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周围进行观察,并适时进行指导和讲解疑问。最后,在活动完成后,教师还要对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比如在教《中国的气候》这一节关于气象灾害的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对相关的素材进行搜集,然后在课上的时候,让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最后再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总结。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严青峰.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7).

篇3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它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学习相对。”

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多种的实验和尝试,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学生质疑,适合于小教学班,大教学班很难做到,要做到就要延长时间,而教学时间远远不足。

2、自主学习,强调自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操作困难,学生、家长有意见。

3、自主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多选择性,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目前的教材又是新的,教师既要学习新教材、备课、改作业,还有很多别的任务,教师负担过重,难以承受。

4、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学、多方获得信息,费力费时多,学生负担加重。

5、自主学习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自主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主要的方式之一。自主学习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让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起源于理科教学的改革,后来才扩展到社会学科。因学科性质的不同,探究学习的目标、特点和具体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初中地理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探究学习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在讨论初中地理探究学习的设计时,应注意研究探究学习的特点,进而理解探究学习的实质,以免在教学中形成僵化的、机械的探究模式。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教学往往离开了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仅仅热衷于背诵现成的结论性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旨在培养儿童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赤手空拳面对“自然”,“自然”是不会为你开启神秘之门的。要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就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础的科学概念。探究学习最初起源于理科教学的改革,所以科学概念的形成就成为探究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因此可以说,探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究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放式学习

开放式地理教学是对传统地理教学的批判和挑战。与传统地理教学相比,开放式教学的优点和优势突出表现在:

1、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受“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教材观的影响,是以知识为本的,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一向使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等作为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结果”,简言之即教学以“授人以鱼”为目标。

2、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讲授、板书,学生“听”、“读”、“记”,学生围绕教师的教案、讲义转,一个教师直面一个班的学生,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教学进度、一样的考试评价,教师的授课是无法照顾到不同接受能力学生的不同需要的,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容易引导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去思考,压抑个人创见和个性,是难以开发个人潜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演变成为主体地位。

开放式教学是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全面开放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其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协助者、促进者、开发者。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其职责是“启发”与“指导”。

(四)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人们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学习。两者的区别在于知识到达学生的途径,前者是学生被直接告知结论,后者是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两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人们共识的。课程改革强调发现、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不是因为接受学习一无是处,而是因为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忽略应有的发现、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得教学存在死记硬背、过分机械训练等弊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方式与新课程提倡的方式应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篇4

一、通过提问创设情境

提问是初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巧妙的提问,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选择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同时,应保证创设的问题条理清晰,具有逻辑性,并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问题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种“地球公转”一节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现象”,“为什么夏季和冬季的阳光辐射强度差距较大”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积极的思考,从而融入学习环境,并在情境中自主地探究知识并解决疑惑,对提高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动态变化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模拟出更多生动的教学情境,将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的或者一些肉眼观察不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山喷发、地震等地壳运动的情境及其产生的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文字性的或者比较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为声音、图片、动画等,给学生以感官冲击,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代教育技术还未广泛普及,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教师的教学课件过分追求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采用多媒体演示,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与老师的交流不足,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因此,在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应着重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采用多媒体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情境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一些多样化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通过野外观测、地理考察等探究活动;演讲、竞赛、游戏等竞赛式的活动以及地理参观、调查研究等实践性的活动来创设活动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这类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发散性思维等,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充分地挖掘课程资源,选择一些趣味性、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来设置探究项目,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切身的体会地理现象产生的过程以及地理知识的来源,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测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太阳的东升西落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和采访当地的水文局、环保局、交通局等,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资源开发、人口发展及经济发展等情况,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况等。通过深入实践,观察大自然的地理现象和事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

四、通过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语言是最必不可缺的部分。教师通常会采用语言描绘并结合其他较为直观的手段来设定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应以“情”为纽带,激发学生在情境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调等来创设语言情境,以情感来感染学生,调动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解月相及其变化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篇5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堪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是建立在对于周围事物的实践认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心理感受增加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建立在学生特性特点基础上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而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本身,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学习态度。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而言,实施体验学习对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其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特点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结合,而制定出来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更为强调地理课堂情境,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建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更为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以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知识的反馈,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体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通常所采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包括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和情景体验法。

(一)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学习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操作程序尽量简单化,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可以有安全隐患,并要将操作的内容与地理知识内容紧密相关。比如环境和资源的地理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在教材中有会图片显示由于资源过度开采而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水资源严重污染等等。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图片所在位置,也可以让学生拼图,以使学生对于各地的自然特点印象深刻。

(二)社会实践。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

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各种地理现象来体会地理教学内容,并引发各种思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不断地从社会体验中积累地理知识,以促进学会的学习和成长。具体而言,社会实践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可以采用社会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参观法两种方法。

1.社会调查访谈。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社会调查访问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社会调查访谈是体验式学习中较为有效的途径。

2.实地考察参观法。为了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的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某地区的自然风光,并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工农业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各方面因素而造成的环保问题等等,不但增强了学生对于地区的了解,还会在头脑中形成该地区未来发展设想的蓝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情景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最为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学生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积极此参与到情境当中,体验地理内容并参与其中。

1.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角色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以通过体验地理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力。学生很快地就会进入到角色当中,通过体验情境中的乐趣,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对于未知的问题一探究竟。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上虽然已经实施了改革,以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为主,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这些地理知识仍然很抽象,要以形象思维理解这些地理知识依然很困难。诸如,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地区依赖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就会自然景观各异、文化背景不同。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风土人情的研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的画面,相应的背景音乐等等,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将初中学生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充分地利用起来。将抽象的教材内容以声像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虚拟却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使得对于地理学习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再认为学习地理是一种负担,而是可以轻松愉快地度过。这种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富有真实感,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四步阅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13-01

一 四步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伴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四步阅读法正是针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足而制定的改善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阅读英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 四步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

1.阅读开始前的预习,也是学生自学的过程

预习是阅读前的必要准备,没有好的预习就不能很好地阅读文章,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阅读就显得没有意义。教师在教学中,针对预习这方面,要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多查字典,或者利用网络把文章中生词的意义提前弄懂。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对生词进行提问,没弄懂的学生进行小小的惩罚,使他记住这次教训,下次不会再犯。毕竟大部分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不强烈,需要外界条件的压力才会去学习。同时,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家长合作起来,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去预习要学习的文章,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进行课后自学。

2.课堂上文章的阅读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习是阅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课堂上的学习,就不能真正的明白文章的含义和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很好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课前也要充分地预习文章,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把这些背景知识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这能帮助学生在了解文章时不会产生歧义。然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去阅读文章,增强对段落和整个文章的语感。老师可以放磁带录音,也可以本人带着学生阅读,一定要指出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紧接着,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多阅读几遍文章,遇到什么问题要及时提问,而老师也要及时记录并解决这些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基础。阅读完了之后,老师应要求学生自己去组织、去总结知识点,包括一些词组用法、语法特点、句型结构等,这一步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来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印象最深刻的。最后,老师对学生们的一些集中问题进行讲解,把这些重点问题当堂解决。老师还要把一些重要的、学生们不太了解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务必使学生充分掌握。经过这样详尽的学习后,学生能不断地开发思维,同时增长很多知识,并通过阅读学习对英语理解有很大的提高。

3.课堂学习后的复习,对课堂的阅读学习进行加深

经过课堂的阅读学习,学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但是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还是不够的,学生们要及时去复习这些知识点,将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和老师教导的进行比对,从而对这些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老师在这一阶段,也要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如,老师可在当节课的前十分钟左右,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重复,同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没有记住的学生要求他们课下再记忆,并在下次重新回答,经过这样不断的复习,相信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成绩。

4.课下课上的不断练习,对阅读学习成果进行验收

初中生希望自己的学习有好的收获,而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努力收获了成果,得到了表扬,那他们会更努力地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要求老师要多检测学生,同时,表扬他们的学习成果。而通过检测,也给了学生们一个不断练习的机会,从而强化了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另外,老师也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之间,课下进行互相提问和听写,在小组中产生一两名学习最好的学生,进行课堂表扬,通过这样表扬和激励,促使其他学生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英语阅读学习。

三 对于初中英语四步阅读教学应用的总结

多次教学实践证明,四步阅读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阅读理解力的方法。它对于学生们的英语阅读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所以,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四步阅读教学方法,将它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只要坚持应用四步阅读教学方法,学生们英语成绩的提高将会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香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提升讨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2]许兰辉.浅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篇7

    下面谈一谈“目标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地理学科,是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目标:包括地理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传授好地理基础知识,将为发展学生的智能智力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即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常用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即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等。

    4.情感态度目标: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趣等。

    二.              地理导标五曲

    地理教学中的新棵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益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象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的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

    新课的导语,可结合授课的内容,学生的智力,心理素质等具体情况,采用多变的形式。例如:

    1.开宗明义,直接导入。这是一种常用的新课导入形式,它具有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单枪直入,切入主题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的铁路和公路》一节这样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这值得我们骄傲;现代交通得到空前的发展,更新,我们同样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交通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公路与铁路的发展和成就。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这种导入方式,要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起上挂下联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1)讨论秦岭----淮河一线,除了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限以外,还有那些重要特征;(2)讨论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在降水和气温(一月),农作物熟制等自然条件的差异;(3)复习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国几大油田;(4)复习北方农民的生活及爱好的体育运动。通过上述的复习,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为新课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二是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巧用诗歌,激发兴趣。这种导入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形成教学的。例如:讲授中国地理《林业.牧业.渔业》一节时,先提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三青水秀”的标志是什麽?想一想什麽可以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你想美味佳肴吗?它从何处来?这里所提的两个问题,其一是从林业角度发问,让学生思考林业的意义和作用;其二是从牧业和渔业的角度提问,让学生去体会牧业和渔业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和意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4.巧用诗歌,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措施。用诗歌创设意境,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一节时,先给学生朗诵北朝民歌《敕勒歌》,然后问学生,这首诗描写的是什麽地方?这为学生创设了北方草原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5.运用谚语,通俗易懂。谚语,往往是人民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它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以谚语导入新课,也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讲授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时,就这样引入新课:(1)问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麽?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见解。(2)在学生梢讨论后,教师指出:这句俗语强调了粮食的重要,粮食生产属于种植业,它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他不仅为人们提供吃.穿.用的生活资料,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它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个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农业分解图进入新授内容。

    以上几种新课导入法,都有利于传授新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

    三.              组织达标的基本方法

    教学工作,不仅是一项科学事业,而且是一项艺术事业,方法的好坏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一种艺术魅力 ,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感受。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同时完成应有的能力训练。

    地理教学的组织达标,可采用下列一些基本方法。

    1.自学达标法。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名词概念,有不少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对于这些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学课文,获取这些知识。在组织学生自学是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提纲,或适当的练习题,学生自学课文,独立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读图分析法。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在地理教材中,地图和图示很多,并且形式种多样,其知识容量很大。学生通过读图,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哦途径。例如:

    (1)通过一个地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获得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可知道这个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还可以通过读图,知道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结合地形特点得出此地区气候.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根据此地区的气候.资源条件,得出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学会图读这种图,就可以形成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2)气温分布曲线,降水分布直方图,是学习气候知识的一种直方图。学生通过读图,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降水的季节分配等知识,总结出该地的气候特征。学生会看这种图,就具备了一种能力 ,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3.对比达标法。对于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地理区域的地理知识,运用对比法进行讲授或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比较相关的概念.相关.四区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异同,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使学生较透切地理解某些地理知识。例如:

    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将南方地区同北方地区进行比较,得出南方地区降水比北方地区多,雨季比北方地区长,因而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是鱼米之乡,得出南方地区能源矿产比北方少,但水资源丰富,以电补充能源不足;同时南方地区耕地比北方少,多水田,因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与北方有所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一样等。通过比较,既巩固了北方的地理知识,又便于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分析世界地理气候类型特征时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对照两种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异同,达到理解两种气候特点的目的。

    4.活动练习达标法。现行初中地理教材,有大量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也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加上适量.恰当的练习作补充,就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5.纵向迁移达标法。进行地理教学,一是要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基础知识体系;二是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要指导学生善于联系旧知识去学习理解新知识,即从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这样既可以利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反过来又通过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要由原有能力迁移扩展到新的能力。

    (1)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指导学生根据一条线索归纳互相联系的有关知识。例如:由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及季节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气候的成因。这些知识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讲授每一项知识都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迁移联系。

    (2)对学生的读图训练,也可以根据一条线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迁移展开。如由等高线特点的认识-----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看懂分层设色地形图-------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征。以上就是一个地理能力训练体系。

    四.检测补救

篇8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教学

由于地理在教学中没有语数外重要,多数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很不重视。在初一、初二年级,有些学校常用地理课上主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课;在初三年级又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普遍遗忘和欠缺,几乎是一片空白;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课感到十分吃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及会考的拦路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升气流常天气晴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1.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1.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总之,在教学中涉及到初中数、理、化、生的有关知识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整合初中的有关内容,而不是将高中地理课上成初中数、理、化和生物课。有的班级基础较好稍作复习即可;有的班级则需要对某个问题加以详尽讲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怎样才知道学生的相关知识是否欠缺呢?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提问法,即对有关内容设问,如果答得不好则说明基础较差,需要复习;二是“反馈法”,通过对学生练习的批改,可以知道他们哪些内容不懂,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叙述法”:设计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叙述一遍,可以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然后对症下药。

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未听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②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③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先进的电教设备,包括网络系统、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等,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3.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从开学第一天至今,我几乎每堂课都使用这套设备,认真制作了课件用于教学中。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假如没有这套设备,我不可能有时间来复量的初中地理知识。

篇9

关键词:地理学习;师范生;学习兴趣

为满足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初专生开设地理课的需要,同时也了解一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的学习状况,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进行本次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院在校三个年级的高专学生共计140人,采用问卷法分别对课程设置、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对自己地理学习的认识等方面设计问题,情况汇总如下:

一、调查结果统计

(1)初中所在学校地理课的设置:每周两节50%,经常被占用11%,平时很少上22%,应付考试7%,其他10%。(2)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很感兴趣13%,比较感兴趣14%,兴趣一般40%,不感兴趣17%,其他16%。(3)对地理感兴趣的原因是:地理容易学6%,老师教授生动9%,喜欢地图册15%,地理与生活联系密切39%, 其他31%。(4)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内容脱离实际6%,内容枯燥45%,老师教授没意思10%,不选文科,考试不重要30%,其他9%。(5)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地理知识吗:经常用19%,很少用53%,用了也不知道12%,不知道怎么用10%,其他6%。(6)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提前看地图吗:经常看17%,有时看56%,从不看18%,看了也没用3%,其他6%。(7)看天气预报时有哪些问题:不知道很多地方的地理位置33%,不知道很多天气符号的含义19%, 不了解很多天气现象21%,不知道一些术语的意思36%,其他1%。(8)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是:不会阅读地图17%,没有掌握学习方法37%,不懂如何分析地理资料44%,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11%,其他18%。(9)希望老师上课时讲些什么内容:依据课本、稍微扩充21%,地理方面的奇闻轶事51%,地理发展的前沿11%,生活中的地理58%,其他1%。(10)现在回想起来,你对哪些地理知识记忆犹新: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集中体现在地图的认识和使用、天气的变化、中国的山川等;从教师方面来看,第一节地理课影响最深。此外,老师讲公开课的内容也是记忆深刻的一部分。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1.关于地理课程设置

初中地理课由于学校、老师等各方面的原因,课时能够开足量的仅占50%。因为不被重视,被挤占他用的现象很明显,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水平不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结果也受到极大影响。

2.关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对地理学习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合计为67%,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地理课有兴趣,说明地理课对学生还是有吸引力的;不感兴趣和态度不明确的学生仍有三分之一,原因应该从两方面去看,一方面说明地理课的教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学校开设地理课不足甚至没有开,导致学生态度不明确。总而言之,如果我们能够开足课时,加强教学,这部分学生也有望成为地理学习的后备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因地理内容等因素保持兴趣的或者丧失兴趣的占大多数;因教师讲授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各占9%和10%。这大致可以看出,学生对地理是否感兴趣的最重要原因应该是地理学习的内容,而教师的讲授对学生的兴趣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是,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因为升学不考地理、学校不开地理课兴趣受影响的各占到31%和39%。

3.关于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调查

去一个陌生地方会经常提前看地图的仅有17%。由此看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会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甚至连出门旅行也很少会想到使用地图来参考。我们经常收看的天气预报,学生中能够看得懂、看明白的实在是太少了。另外,学生在地理学习时不会阅读地图的有17%;没有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的37%;不懂如何分析地理资料的44%。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方面明显不足,究其原因还是源于我们对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方法培养的缺失。

4.学生喜欢的是什么样子的地理知识

地理的奇闻轶事和生活中的地理分别占到51%和58%。这是学生兴趣受影响的重要因素。

5.学生印象中对哪些地理知识记忆犹新

此题没有选择项的限制,回答内容略显零散,但仍然集中在如地震、天气变化、地图等知识上。不难看出,教学内容富有吸引力了,兴趣自然会被激发起来。

三、借鉴意义

我院初中起点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应该不会比高中起点的好,加之课时的限制,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从学生基础出发,围绕某一事件或者热点设立专题讲座,选择范围适度的有关信息,展开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在成绩的评定上也要灵活多变,不宜教条,只要学生能够在某一个专题方面有收获便是合格的、成功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科学 作业合理安排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在这种环境下,各教师需要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合理的安排作业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教学中,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初中考试的重点学科,各初中科学教师如何合理的安排作业,提高学习效率就对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科学作业

初中科学教师在安排科学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和形成解题思路并在生活中应用。教师对作业的安排主要有课堂的随堂练习作业和课后的综合提高型作业。教师在安排作业的时候,要从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的评价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教学方法和对重难点知识的重点讲解。

二、安排初中科学作业的策略

安排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高科学知识的积累运用和在生活中实际应用,那就需要教师安排的作业能够适应学生特点,让学生全面发展。

1、科学作业的安排要有层次性

安排作业需要适应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安排,不能让有的学生觉得作业太简单,没有完成的价值,有的学生觉得作业太难不会做。

例如在安排作业的时候分成三个层次,基础训练,技能提升和我要挑战,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成三个部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浮力中,教师可以在作业的安排上设计基础训练题为在竹筏漂流中,竹筏能够在水上漂流是利用水对竹筏的();技能提升题为一根体积为0.6m3的竹子放在水中露出的体积为0.24m3,那竹子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我要挑战题为求竹子的质量。根据不同层次作业的安排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作业,不会出现学生对作业的错误认识等现象。

2、 科学作业的安排要有趣味性

学生对于作业的认识大都是教师给布置的任务,也就是必须“要我做”的任务。那怎样改变这种想法呢,我认为在布置科学作业的时候要有趣味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安排的作业能让学生感觉到这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任务,而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那学生就会喜欢做作业,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在设计作业的时候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也可以通过看图或者对话的形式等,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声与听觉中,学生需要完成对声音的音色、音调、频率、响度的基本特征和声音传播的介质、噪声的相关问题等知识点的学习,在第三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需要学生学习声音传播的时候必须要有介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为: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小羊们要去钓鱼,可是懒羊羊贪玩,只顾着在岸上奔跑追蝴蝶,于是小羊们一条鱼都没有钓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作业的安排,首先根据现在初中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入手,能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中做题,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很容易知道这是由于懒羊羊在岸上奔跑追蝴蝶,鱼儿在水中听到声音才不上钩,以至于小羊们一条鱼都没有钓到,这说明水可以作为介质传声。

3、科学作业的安排要有生活性

科学知识在生活中能广泛应用,教师在安排科学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科学应用的地方,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实践,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不是“高分低能”,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调查走进生活。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电的第二节常用电器中,这节主要是让学生把电学应用在生活中,通过观察生活中常用的电器来学习电学的相关知识。可以设计作业为:(1)回家观察家里常用的电器设备的说明书,看看电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2)回家问家长家里保险丝的规格和换保险丝的方法。通过回家实际观察家中平时经常用的电器,能够更好的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科学作业的安排要有适量性

教师安排科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印象,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加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布置作业不能以“量”取胜,要以“质”取胜,也就是说,对科学作业的安排不能进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埋在各种各样的作业中不能抬头,否则久而久之,作业对于是学生来说就不是提高科学成绩的方式,而是一种任务,还是大量的任务,学生为了完成这种任务就会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不能做到认真思考。做再多的作业都是机械的抄袭,根本不能做到地理完成,总结做题方法,这就导致了作业没少做,可是没有什么效果。因此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适量,不能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恶心理。

5、科学作业的安排要有代表性

学生通过完成每节课的课后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本节课的作业,让每道作业题目都具有代表性,每一道题都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不能是对一种类型题,一个知识点重复练习,否则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会觉得乏味,认为每一道题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认真完成的必要,这就和教师当时安排作业的目标相悖。

结语:

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温故知新,为了让学生正确的对待科学作业,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安排科学作业,让学生真正的能够把作业当成是一种感兴趣的学习方式,真正的喜欢上科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解题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亚芳.注重能力 关心发展――浅谈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中学教学参考,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