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专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轨道交通 专业建设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服务行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各行业的运转。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间的区域交流、贸易往来与日俱增,更加凸显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建设和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人口集中度提高,车辆猛增,道路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城市拥堵日趋严重,地铁和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在如此背景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轨道交通在西安市发展规划
城市化进程增速和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必然给轨道交通创造黄金发展期。陕西省政府日前出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10个中心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和83个县城(市)及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为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创建生态、绿色、宜居城市。意见提出,要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西安地铁1号线延伸段,3、4、5、6号线以及临潼市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西安市建成90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到2017年,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126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推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建设,加快西安北客站-咸阳机场、西安-富平-铜川等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覆盖西安、咸阳、铜川以及西咸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
(二)西北地区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多家本科院校均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西北地区共有5所本科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分别为陕西省: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新疆自治区:新疆农业大学。以上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专业主要培养:公路交通相关部门高层次的运输管理人才、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航行情报及机场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西北地区虽然有部分本科院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但都集中在道路交通运输、设计和航空交通方向,并没有本科院校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方向,结合目前西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很有必要。
二、轨道交通在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情况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专业建设上与时俱进,适时新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专业。
目前,已经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三个专业鼎立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本院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地铁系统控制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地铁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调度指挥,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行车、客运组织、行车调度、票务管理等一线工作中具备列车接发、车站调度、旅客运输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建设的大背景下,学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院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培训,组织讲课大赛,并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深造,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5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三)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加大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了各专业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了实训要求,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塞拉门实训室、地铁售检票系统实训基地、地铁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地铁机车驾驶技术模拟训练基地、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8个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现有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轨道交通教学、实训奠定了设备基础。
(四)校企合作建设
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全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三全就业体系,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是实行“订单式”教育,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二是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主要合作企业有: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广州地铁、西安地铁等。
具体到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全部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企业的骨干,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院
三、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在学院的建设展望
我校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1)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继续做好地铁订单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互换双通,建设强大双师队伍。让校内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互换身份、互换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和学校对他们的培训及锻炼,使其在校企间可以双向通用,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在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以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根本,同时根据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为目标,使学生与企业之间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好,从而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以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
(3)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开发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地铁LOW操作上岗证、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紧贴岗位、能力为先的育人思路,以轨道交通对应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研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本校教院理念和教学现状,明确专业学习领域,完善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立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为前提,外语、计算机等为工具,学科基础知识为根本、专业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组织建设符合专业技能发展客观规律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方向显得很有必要。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有优越的区域环境;有现成的基本建设用地和用房;经过整合,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产学研配套的运行机制。综上所述,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达到了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慧勇,高利鹏,滕超.未来30年我国需建4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J].中国投资,2010,(3).
[2]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8).西安地铁官方网站.
篇2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
1、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2、学科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以及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提高相关教学要求。
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测量、机械基础、传热学基础、工程材料、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及自动化控制、通信导航、运筹优化、技术经济分析等知识领域。
3、专业知识
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须覆盖相应的核心知识领域,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实践中的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核心知识领域一般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载运工具理论与技术装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港站枢纽规划与设计、旅客运营组织、货物运营组织、运营调度指挥以及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交通运输商务、交通运输经济、交通运输安全、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等知识领域。具体课程及内容,可针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共性知识领域,也可结合某一种运输方式(道路、铁路、水运、航空)或者综合运输的特点设置。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
1、到大型的交通运输企业,比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就业。这是交通运输专业对口的行业,并且入门比较低,工作比较容易上手,待遇也不错,许多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到这些部门工作。
2、到物流公司就业,比如顺丰等公司。随着电子商务近年来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也迅速壮大,吸收了大量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有时还会出现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3、到国家交通部、地方交通厅(局)、行业协会等单位就业。这些单位一般都是公开招考,职位大多工作稳定,并且社会地位高,很受毕业生的青睐。
篇3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体系;卓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63-03
一、引言
同济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规划中强调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教育的传统特色,构建以“三大联盟与三线联动”为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以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与技术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该专业实践性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未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学生们必须提前掌握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自觉形成最佳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输企业实习,让企业直接对未来所需人才进行引导,将使本专业培养出来的运输管理人才更容易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能够“适销对路”。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必备知识,实践环节则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更是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好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和锻炼出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要求。
二、交通运输专业传统企业实习存在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本专业的生产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一周在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另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传统的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实习效果和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
1.在企业实习时间短,对企业生产实践了解少。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企业实习仅占用两周的时间,且其中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能使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有全面、细致而深入的了解,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快速,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近年来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大批新技术运用于轨道交通运输的规划与管理。通过企业实习能让学生了解与学习新技术的运用,满足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3.校企联合培养不足。改革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学生只去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一个部门实习,实习面窄,实习岗位过少,上海铁路局的其他部门未能有效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需结合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此为依托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构建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卓越实习要以运输生产环境作为支撑,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是开展实习工作的保证。上海铁路局是教育部确立的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建。由上海铁路局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专家组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审核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以此为依托,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选取了铁路编组站、高铁客运站、高铁客运段、调度所四个单位作为校企实习开展的对象。系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上海铁路局人事处共同确定了南翔编组站、虹桥高铁站、上海客运段、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作为实习基地。上海铁路局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指派了实习组织领导、兼职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同时,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基地,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二)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构成
根据本专业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习面广、点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突出技术问题,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对企业专业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拓展。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实习的特点及主要专业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是一个有机体系,其中包括:
1.校内实训部分。校内实训包括列车接发实训、Railsys实训等综合型实训,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完成电话闭塞法、半自动闭塞法、自动站间闭塞法的实操学习,并学习利用Railsys运行图软件编制及管理运行图。校内实训为后续开展企业实习做好过渡准备。
2.企业实习部分。企业实习内容包括两大板块:铁路运输企业实习和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前者是主体,在总计六周的实习时间中占4~5周。
(1)铁路部分: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工程人才,需要对车流汇集、列车生成、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清晰了解,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把交通运输专业所学专业课程知识系统集成,因此在铁路运输企业实习中设置了多个实习项目。
①铁路编组站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南翔编组站。学生主要了解编组站运输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输岗位职责,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关于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有关规定,学生在跟班实习中需要系统了解编组站到、解、编、发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内容和流程等。
②铁路调度所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学生主要了解上海铁路局管辖范围、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生产组织系统及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对行调、货调、机调等调度员岗位跟班实习,了解调度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实习岗位的计划内容、编制办法。
③铁路货运中心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货运中心北郊站和杨浦站。学生主要了解货运调度室内车站调度员和货运调度员的岗位职责,铁路货运改革后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货运作业的流程,以及货运员的岗位职责。
④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实习地点为高铁列车。实习以跟车、跟班实习的形式开展,学生重点了解高铁动车内主要设备设施、高铁列车动车组营业规章、乘务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高铁列车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内容,完成高铁列车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⑤高铁车站客运服务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虹桥站。实习以参观结合形式开展,学生主要了解上海虹桥高铁站服务设施布局、客流到达及出发特点、站内中转、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过程中的流线组织,掌握高铁客运站客运组织内容、岗位设置及岗位责任。
(2)地铁部分。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则主要依托上海地铁调度所OCC以参观、模拟、实训形式开展,学生将系统了解地铁生产组织系统架构、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重点关注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预案要点及地铁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及流程。
(三)实习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保障体系。每次企业实习前学院教务主管领导都亲自做实习动员,院办领导安排好后勤工作,系领导部署实习计划并安排带班教师,带班教师都能够做到认真负责、按时参加。上海铁路局和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均成立了专门的实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指导实习工作,各一线实习单位均成立了工作小组具体与实习带队老师对接,双方畅通联络、紧密协作。应该说整个实习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安全第一”是运输实习的首要原则,每个实习单位在同学到来的第一天都组织了安全教育培训,不仅有规章学习还要进行安全防护能力训练、这为确保现场实习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运输管理工程系为了保障实习有序,精细编制了教师值班表,确保每日都有教师在现场。学院安排了接送车辆,保障每日在铁路现场交接班后规定窗口时间准确到达,以减小对铁路现场工作的影响。铁路局则安排了站内短驳车辆,安全快速地将学生送达站内各实习岗位。至今,交通运输专业已有3届同学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参加了企业实习,实习全程未发生一例安全事件,同学经过现场观摩、实践、听讲较好地完成实纲任务并全部通过实习答辩,实习内容逐年拓展、深化,实习组织工作获得了参与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的特色和实施效果
运输管理工程系将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来抓,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及其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实施效果。
1.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特出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让学生通过现场实习、调研,分析总结相关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生产实习内容组织创新,实习对毕业设计选题支撑效果凸显。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实习内容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铁路实习项目关联紧密。首先,实习让学生系统地观摩了铁路运输设备的全貌,特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速列车装备和集各类先进控制系统于一体的调度指挥中心让同学增强了专业自豪感。第二,先编组站和货运站,后调度所的实习安排使学生对铁路既有线车流汇集、列车生成、到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了清晰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串连起来,为来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和高铁车站实习安排紧凑让学生系统了解高铁客运“站、车”服务之间的接口关系,对旅客出行全程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有了亲身体会。第四,铁路调度所与地铁调度所OCC实习紧凑安排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比了铁路和地铁行车环境、调度信息系统和调度职责的差异,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论文选题乃至毕业择业有了感性和理性支撑。
3.形成了双导师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了专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实行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双轨制,聘任了一批企业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精心设计了企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教学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铁路局兼职导师结合实习进度组织了多次分专题讲席,学生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
4.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推动本专业就业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专业改革后的企业实习,为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系统了解铁路运输专业现场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提升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毕业后去铁路局和地铁公司就业的人数。
5.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以工程实践为驱动的企业实习计划得到了上海铁路局企业高管和同行业专家的支持,同济大学的卓越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与建议,逐步打开思维、活学活用专业理论,用人单位上海铁路局对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了肯定。
五、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的企业实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在理论教学上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使各个课程间更加协调,也为实践环节打下良好基础。实践环节不断增加企业实习的单位和内容,力求符合交通运输专业本行业生产工作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卓越工程师”企业实习工作扎实开展,继往开来,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企业实习工作还将谋求更大的创新,为交通运输卓越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网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与设施的现代化,对轨道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教育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运输专业面向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规划和运行管理,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教育重点在轨道交通运输方式生产作业过程的技术管理理论、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定位于兼有工程应用背景和管理色彩的工科专业。目前交通运输专业的继续教育虽有基础、资源和载体,但总体上还不能适应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继续教育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伴随着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以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逐步融合的推进,需要强化网络教育对校内学习的支持服务,推动优质继续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因此,需要基于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培养方案的制订,优化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设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轨道交通运输发展的人才需求。
本文将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发展需求与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明确交通运输专业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探索面向行业发展和学习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面向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面对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需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着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继续教育要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服务,需要面向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切实深化产学研结合,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探索面向学习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以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逐步融合的推进,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学生通常都是在职工作人员的特点,需要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结合成人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和参与继续教育学生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梳理专业课程设置。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正是面向社会对轨道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上海铁路局合作办学,培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专升本)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轨道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掌握从事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工作所需的相关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知识、轨道交通运输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毕业后能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关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运营组织、生产管理、咨询服务等工作。
三、面向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交通运输的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导向,加强实践环节,优化优化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对比分析。通过与相关同类院校如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升本)专业课程设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各学校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都是轨道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课程类型也大致相同,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就实践教学环节而言,其他学校只包含毕业设计,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增设了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设计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工程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环节三部分(如图1所示),形成知识―应用两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着重工程实践与专业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模块:①人文知识模块主要设置由“政治思想理论课”等系列课程构成的课程。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模块主要设置数学、物理类、应用数学类等基础性课程,使学生拥有基本的分析与解决的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③基本技能模块主要设置计算机类(数据库及原理和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英语类等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表达能力。
(2)工程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个模块组成。①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含交通运输设备、运输规划、运输经济学、运筹学和系统仿真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立科学思维方式。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置了列车运行组织、车站与枢纽运输组织、线路工程、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货物运输组织、运输安全系统工程等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工程理论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
(3)工程实践环节以专业知识体系为主线,以专业基础型和综合型为内涵,构建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框架体系,包含课程设计模块和毕业设计模块。①课程设计模块,在对比了各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针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列车运行组织”、“车站与枢纽运输组织”以及“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分别设计了相应配套的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管理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毕业设计模块,对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理论进行综合运用,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网络教学的应用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网络教学日益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教学传递模式。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基础上,需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考虑到参加继续教育学生通常都是在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制作网络课件等形式满足成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缓解工学矛盾引起的学习困难等问题,保证和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网络教学应用的理论框架。网络教学应由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课程、网络导学和支持、网络教学管理以及质量保证5个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平台是网络教学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工具,网络学习课程是核心。网络教学需要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网络课程开发中,需要制定网络课程建设的规划。网络教学需要根据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时间安排,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撰写学习资源,拍摄和制作教学视频,制作互动学习课件,制作互动练习课件,使网络学习资源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以维持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同时为了确保网络课程学习的质量,还需要网络导学和支持、网络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系统的配合。
2.交通运输专业网络课程的筛选与设计。在网络教学体系中,核心的内容应当是网络课程的筛选、设计和开发。针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大多是企事业单位一线的人员,存在工学矛盾,可利用网络教学等形式满足成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网络课程的筛选网络课程的选择可以首先考虑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线性代数及普通物理。这些课作为继续教育的必修基础课,受众广基础性强,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也大。
对于专业课程模板,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授课的形式可以采用网络授课与课堂授课相结合,一部分学时分配给网络自学,一部分学时进行面授,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优势,同学先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后,再由教师针对学习中的难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这些知识点及其运用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通过课堂交流为同学进行答疑解惑,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
工程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运行图课程设计、站场课程设计、车站运输组织课程设计)涉及较多实际操作方法与技巧,需要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类题目通常结合交通运输工程的实际情况,每人布置一题,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与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与互动采用完成。因此,工程实践环节不适合开设网络课程。
(2)课程开发及设计。对于已选定需开发网络教学的课程,该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完成,包括责任教师、学科专家、网络技术人员、多媒体制作人员、美工、编辑等。同时,需要制定网络课程规划,网络课程开发与设计规划应包括以下12项内容:团队的人员组成和任务、课程背景、课程介绍、课程目标、课程单元和主题、学习目标、学习资源、作业和考试、交流及合作学习、课程开发进度、学习进度安排和课程版权等。通过细致的网络课程规划,团队人员都能清楚地了解课程目标和要求,才能通力合作,共同为达到课程目标而进行有效合作。
篇5
关键词: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人才培养;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49-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推行卓越计划的目的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和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何将社会、市场、企业的需求压力转化成高等教育汽车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是很重要的课题。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作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在专业改革建设过程中,应率先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造就一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二、目前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满足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在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虽然设置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但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相似性大,没有很好地突出交通运输专业的特色,尤其是体现交通运输特色的物流工程方向和交通运输工程方向的主干课程薄弱;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上仍然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不足;三是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交通运输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其他实践环节,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仍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原有的实践环节主要是以车辆使用与维修为主线,而与运输组织、交通规划相适应的实验与实习则很少,以现代高科技汽车产品为主的实验、实习也较少;四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缺失。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均实行四年制本科在校学习,虽然有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采取以企业为主导的单位实习,但实习过程与就业相脱节,校内实训教学环节没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建立试验室投入较少;五是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所有高校工科专业的任职教师将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还缺乏这样的“双师型”教师。
三、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针对以上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施“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者对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1.确定科学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应根据交通运输行业对创新型、工程型、复合型人才的大力需求,围绕汽车运用和运输组织及现代管理技术、汽车服务技术的基本要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汽车运用和运输组织管理技术、具备汽车服务、汽车维修、汽车销售和保险理赔、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汽车生产与流通企业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服务、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以及汽车检测维修、汽车贸易、车辆保险等行业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服务、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以及能够进一步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2.设置系统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系统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善创新”的交通运输卓越工程人才。“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注重以下三方面:(1)注重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素质培养。基础教育课程及专业教育课程要突出工程师素养的培育,如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工程师的基本品质;在交通运输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之下,进一步拓宽学科的知识范围,加强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建立交通运输系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列课程,使交通运输工程人才具有必备的自然科学和相应学科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从而逐步形成交通运输领域工程师应具备的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素质。(2)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着重突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课程组和综合实践类教学环节。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课程组涵盖交通运输主要技术领域的综合性课程,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前沿,了解和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集成技术以及物流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等,能从事汽车的运行品质、安全可靠度和监测维修、物流服务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工作,从而培养交通运输复合型工程人才。(3)注重工程研究能力培养。开设文献检索、课题综述、专题讲座以及研究方法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工程研究能力,通过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倡导探索,强化实践;实践环节加强企业实习,使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和项目研究,并实施企业和学校双导师指导,使学生具备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潜质,切实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创建交通运输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交通运输专业的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封闭的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向企业和社会开放。根据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现实情况,可采取基于开放的培养模式和基于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1)基于开放的培养模式。一是创建校企双导师“2+2”模式。在交通运输专业进行两年的学科基础教育,由学科建立的专业导师进行学业的规划和指导;进入大三后,实施校企教师联合指导的模式,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采取以企业为主导的单位实习,由企业导师指导,要求学生有不少于1年的企业学习实践。二是创建校企“3+1”订单式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研究能力,为企业输送迫切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2)基于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在交通运输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基于问题式、探索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协作式学习等。采取以问题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研究性实验报告等为载体的探索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入学生学科竞赛机制,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是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效实施的质量保障,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1)通过校企合作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其培育目标和社会需求决定了教师既要有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技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二是有计划地选派在职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定期到校外实习基地挂职锻炼,使教师深入生产实际,增强其职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并使教师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三是聘请企业合作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校兼职,担任学校的专业课或实践教学工作。(2)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与企业合作,采取企业独资或与企业合资等方式为学校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加强实验室建设,可以解决实验室设备陈旧、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学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或每年向投资企业交纳一定的费用,同时企业也可在这些地方安排合理的经营项目。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省级以及市级政府的产学研基金,利用该项基金购置一批研究项目所需的设备,这些设备将成为实验室、实训室设备的一部分。(3)通过校企合作推行校外实践教学。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技术、设备和生产现场优势,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保障。学生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习,在实践中增加工作经验,并选择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学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实现综合毕业实践与就业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完成实践教学,也大大减轻了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资压力,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亚宜.关于工科院校推行卓越计划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1,(9):67-69.
[2]罗家莉,周永凯.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1-112.
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英语 词句特点 翻译技巧
一、交通运输工程英语词句特点
(—)词汇具有高度的术语性和专业符号。交通运输工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交通运输工程英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
(二)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交通运输工程文体要求语言客观而准确,而名词化简洁、确切、严密、客观、包含了信息量大满足了交通运输文体对语言的要求。
(三)被动语态结构明显。交通运输工程文体强调内容的客观性,尽量避免主观色彩,而被动语态具有表明陈述的客观性,避免主观因素介入的特点。
(四)长难句较多。在交通运输工程文本中,有时为了明确表述事物的内在特性和相互关系,常常一句话中包含很多附加成分,比如定语,状语,从句,从而使句子变成了有时候长达数行,数十行的复杂句。
二、翻译技巧
(一)词类翻译的技巧
1 .词义的选择。词汇分为纯专业技术词汇,次专业技术词汇和非技术词汇,对于纯专业技术词汇,一般只限于某一领域,意义容易确定。但次技术词汇多为多义词,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意思,意思的确定应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因此对于非技术词汇意义的确定是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1:The purpose of drilling machine is to cut holes.
钻机的功能是钻孔。(cut翻译成钻)
Hard metals can be easily cut with grinding wheels.
硬金属可以很容易用砂轮磨削。(cut翻译成磨削)
2 .词义的引申。在交通运输文体翻译过程中,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将词义进行具体化或抽象化引申,使句意更加明确,逻辑更加清晰。
例1:Flexible pavements will do the same thing as rigid pavements will do.
柔性路面能起刚性路面所能起的同样作用。(具体化)
例2:This arch technology could see use in the newly built bridge.
这种拱形技术在这种新近建成的桥梁上得到了应用。 (抽象化)
3. 词类的转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原文中有些词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转译成动词,如介词动词化,名词动词化,形容词动词化等。(2)转译成名词,如动词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副词名词化等。(3)转移成形容词,副词等。
二、句子翻译的技巧
(一)顺译法。当英语的句法结构和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与汉语一致时,采用顺译法。
例1:Chip seal are generally used on lower volume local roadwaysand has an expected life of six to eight years.碎石封层一般用于通行量较低的路面,预期寿命为6~8年。
(二)增译与省译: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增加或者删减一些词,在不损害原意的情况下使用译文更流畅,语意更明确,句子结构更加规范。增译比如说,增加量词和助词,增加表示复数或时态的词,增加抽象名词等。与此同时在英文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很多冠词,介词,连接词和代词来表面一些逻辑关系,但中文中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来直接表明这些逻辑关系,所以可以选择省译。
例1:This giant bridge was at last finished with thecooperation of all our staffs.
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合作之下,这座大桥终于完工了。(增译,终于完工)
例2:A beam bridge is the simplest type of span.
梁桥是最简单的桥跨结构。
(三)分译法:当长句中出现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或者一个主句多个从句,或者有多个修饰成分,但是相互之间逻辑关系不是特别紧密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从句,或者修饰成分,从中分离出来,使句意更加连贯,通顺,复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例1: Environment: To enhance Washington’s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s that promotes energy conservation, enhance healthy communitie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环境:通过对交通运输的投资,即能加强能源节约,提高社区健康质量和环境保护,来提高华盛顿州的生活质量。
(四)合译法:当主句和从句关系紧密时,翻译时可以把从句放入主句中,翻译成一个句子即需要改变句子结构,即把英语的复合句变成了汉语的简单句。
例1:The smallest stress that produces a permanentdeformation is known as the elastic limit.
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小应力称为弹性极限。
小结
本文先分析了交通运输工程英文特点,再通过举例来交阐述了通运输工程翻译技巧和方法,总而言之在翻译交通运输文本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句子结构的特点,综合运用合适的翻译技巧达到译文的准确性,流畅性,专业性。交通运输工程的翻译不仅仅能为英语能力欠缺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料,也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各国之间更好的借鉴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特点必要性要点措施
一、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特点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较多交通运输企业都在改变自身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尝试着吸收和借鉴国外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但是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要想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绩效就必须掌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点,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有计划的实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就现阶段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特点进行了论述。通过相关的总结研究发现,目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以细致的核算、精准的数据为基础的;其次,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规范为根本的,此外,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以不断的拓宽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深度和广度为前提的,以上就是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三个基本特点。
二、新时期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新时期是市场经济时代,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在不断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而交通运输企业的特点又使其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财务管理的内容也相对复杂,即交通运输企业以提供相关的服务,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实现交通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为宗旨;第二,交通运输的部分企业承担了一些政府授权的行政管理职能;第三,交通运输企业按照公路、航道设置机构,点多线长,并且在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其次,从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核算的监督力度不够高,很多企业重核算轻管理;第二,因交通运输财务管理较工业财务处理简单,财务入行门槛低,财务会计人员多为非财务专业出身,整体素质偏低;第三,一些交通运输企业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整体意识淡薄,更没有良好的纳税筹划意识。上述问题不仅降低了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此外,交通运输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不仅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还能够改变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进而能够营造一个全员参与的财务管理气氛,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精细化财务管理中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此外,精细化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企业长远目标和综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精细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三、新时期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点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需要交通管理部门要调动企业的全部工作人员参与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来,并且要全程的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其次,需要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制度规范,需要有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第三,需要以全局化为标准,细化各个目标,为实现交通运输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第四,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要强调数据化和精确性,以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效率和质量,以上四点就是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基本作用原理。
四、强化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措施
笔者自从2002年7月进入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一直从事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活动,多年的工作经验不仅使我熟知了一个公司完整的财务运作流程,而且积累了较多关于分公司财务、子公司财务的工作经验,所以本人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新时期强化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健全和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强化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企业首先以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以经济责任制为根本来强化执行的力度,完善配套的监管机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和控制;其次,要优化交通运输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现阶段交通运输企业的产品有着较多的“免费乘车者”,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企业的投资成本,所以以既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为目标,完善和细化各种财务预算,建立配套的考核机制来强化交通运输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要建立现代化的资金管理制度,鼓励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来筹资和投资,适当的调节自身的资本运营机制,进而提高企业自身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交通运输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二)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程度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步的深化和发展,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亦是如此,所以充分的利用和完善信息化技术也是强化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所以交通运输企业首先要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实现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系统化;其次,逐渐完善和优化原有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解决财务信息处理滞后的现状,提高财务处理工作的绩效;此外,要以交通运输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行情况为根本,建立高速财务信息分析系统,使得财务数据根据准确及时,为决策者更好更快的提供决策依据。
(三)优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管理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风险的存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水平,优化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所以,首先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层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以身作则,做好相关的宣传和引导的作用;其次,要善于捕捉和监视各种财务风险的迹象,主动提出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此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降低失误决策和判断的风险,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配合配套的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交通运输企业担负着国家公路、沿线桥隧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养护、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对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改革与反腐并进的新形势和新常态下,如何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实现交通运输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重点研究和关注的课题之一,所以本文愿意抛砖引玉,使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新时期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勇.新时期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15
篇8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系数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39-02
对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而言,随着江苏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也使得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不仅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这一部门的现状及其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制定运输及仓储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利用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资料,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原理及算法,对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研究该部门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为促进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直接消耗系数与分配系数分析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统计资料,可以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分配系数、完全需求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系数,并以这些系数为依据,研究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1.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记为aij,表述第j部门生产每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计算方法是用投入产出表中j部门生产过程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ij除以j部门的总投入量Xj。
aij=xij/Xj (1)
其中,i,j=1,2…,n。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由直接消耗系数aij构成的、在列昂惕夫依存系数矩阵(I-A)中的矩阵A。直接消耗系数反映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他部门产品的消耗关系,进而可以进一步分析出该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依存关系。本文运用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分析了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提供的产品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依存关系。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得,投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最多的十个部门如表1所示。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高,为17.83%,位居第一。其次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8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04%、金融业4.8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21%,分别位于第二位至第五位。这说明,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五个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依存关系,其发展与这五个部门息息相关。
由直接消耗系数的排序我们还可以得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在排名前十的部门中,第一产业有1个,第二产业有4个,第三产业有5个,表明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相关,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的投入与良好发展。
1.2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各种用途(例如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之间的分配使用比例。分配系数hi的计算方法是用j部门使用的由i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xij除以第i部门的总产出量Xi,其计算公式为:
hi=xij/Xi (2)
其中,i=1,2…,n;j=1,2…n,n+1,…,n+q。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得,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分配系数排名前十的部门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分配系数最高的是建筑业,达16.56%。其次是化学工业10.6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30%,批发和零售业7.13%,四个部门的分配系数加总高达41.64%。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分配系数排名前十的部门中,第二产业占8个,第三产业占2个,表明第二产业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产品的主要流向。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部门发展的紧密关联性。
2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求得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而求出该部门的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能够综合分析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为该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2.1 感应度系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一个部门的生产活动都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性影响或者被影响于其他产业部门,感应度就是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部门需要为其他部门供给的产量,反映了该部门对各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受到的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Ei的计算式是:
Ei= (3)
其中,i=1,2…,n。分子是指完全需求系数第i行的总和,分母是完全需求系数各行之和的平均值。
当Ei1时,表明第i部门因其他部门生产变动而受到的感应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Ei越大,则这一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越大。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可得,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4276,其大于1,表明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感应度较高,所受到的感应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较大。
2.2 影响力系数
在生产活动中,任何一个部门的生产活动都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性对其他产业部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其他产业的能力就是影响力。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某一产品部门的最终产品增加一个单位时对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和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Fj的计算式是:
fj= (4)
其中,j=1,2…n。分子是完全需求系数第j列的总和,分母是完全需求系数各列之和的平均值。
同样,当Fj1时,表明第j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影响力程度。影响力系数Fj越大,则表明这一产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可得,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9032,其小于1,说明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影响力较低,对江苏省其他部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影响程度,对社会生产的辐射能力也小于社会平均辐射能力。
2.3 与生产业中的其他部门进行比较
生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八个部门。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其余七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
经过计算发现,生产业中感应度系数最大的部门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为1.4276;影响力系数最大的部门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1.0983,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排名第三位,为0.9032。这表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具有弱辐射性和强推动性的双重特性。同时,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在生产业中感应系数最大表明了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巨大,在发展生产业时应优先、重点发展。
3 促进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认真思考促进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3.1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现今交通运输及仓储企业的发展模式一般是粗放式经营,这一发展模式不仅会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使企业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指导者与监督者,应该积极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实现企业节能减排这一目标,政府应加强规划协调和组织领导,对满足环保、安全、节能、高效要求的企业以政策支持,并针对产业特点制定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能、高效的物流服务模式和运输装备,逐渐引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和发展,因此,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特别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并为低起点的员工提供更多技能培训机会,使其学到更新、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其与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相结合,击发企业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环境。在对已有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还需积极引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实务性人才,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3 关注燃油价格浮动对企业的影响
燃油支出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企业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但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企业的成本支出也不断上涨,盈利能力下降。对于油价的持续上涨,成本问题虽然可以暂时通过调高运费向消费者转移,但是运费的上涨必然会引起消费者需求的减少,企业的业务量下降,最终不抵成本支出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在这一宏观环境下,要促进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审时度势,建立与油价浮动相关联的运费调整机制,例如设立“燃油附加费”,根据油价的浮动,将部分成本分摊给消费者。同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燃油价格补贴,减免一些收费项目以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扶持企业在高油价下的健康发展。
3.4 组建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目前,大多交通运输及仓储企业的经营模式单一、经营规模小,致使运输及仓储市场结构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企业的发展也依靠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模式。面对三大产业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逐步增多的需求,如何发挥企业规模效应、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亟待解决。为此,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应将运输、仓储、物流等环节串联起来,健全标准体系,组建服务完备、设施齐全、功能集成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企业的规模效应。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设备及管理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的网络化和自动化。这样不仅可以紧密产业链,还可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政策支持与示范引导,并综合运用专业管理和先进技术来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式发展方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的转变。
4 结语
随着江苏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计算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联度强;同时,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感应度系数高但影响力系数较低,这意味着一方面其对国民经济的制约性强,另一方面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弱。这就要求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碧玉.陕西省煤炭资源投入产出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3(5).
篇9
就目前来看,民航交通运输职业是对从业者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就目前国内的入学体制、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根本无法良好的选择和培养和时展需求适应的行业人才,因此我国的民航交通运输教育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教育和职业需求不对口的状况,人才培养方向不统一,长期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倾向严重,文章主要围绕中国民航交通运输高等教育改革展开,分析教育和职业需求对口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中国民航交通运输;高等教育;改革
1民航交通运输高等教育改革举措
1.1完善入学体制
空管和运控专业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素质层面的要求很高,利用综合测试和高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选拔,主要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对飞行员的选拔形式进行模仿,针对空管和运控的人员实施严格的身体检查,根据民航标准要求执行检查。随后对人员实施职业倾向和专业能力测试,对空管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力、心理素质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测试。第二,针对于没有参加测试的学生,可以利用高考、研考等形式录取成交通运输行业的大专、本科或者硕士生,注重交通运输理论知识的学习。
1.2重构交通运输教育体系
交通运输的普通教育和空管管控职业教育是分开的,主要措施有,第一,中专属于职业教育的内容,其作用在于提升员工的心智,十分适合偏远的新建起来的机场和部分小航站的航务助理人员的组织和培训,十分出色的人员可以选成管制人员的后备军,因此需要有限度的对中专航务教育进行恢复。第二,大专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适应的地方在中小机场快速且低成本的对空管和运控人员进行培养;第三,就目前的空管教育结构来看,本科阶段的空管教育主要分成以下几部分,空中交通管理部分,运行控制的专业教育,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第四,需要争取正式的设立空管、运控工程硕士专业,还需将教育定位在民航高等职业研究生的教育领域,实施空中交通的管理和民航运行控制的工程硕士,和交通运输实施的分工培养的形式。第五,就博士层次来看,暂时还没有看出国家中纯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是否有研究的必要性。第六,专升本的自考好像是目前十分火热的空中交通管理文凭和就业资格的获取类型,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作用显著,但其会受到交通运输专业普通教育的局限。第七,需要加快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按照具体的培养方向来修订教材。
1.3空管随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空管/运控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将市场作为具体的引导,将职业的显示需求作为目标,将目标放在民航生产线上,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由此创立其创新型且实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职业学历教育和普通的学历教育之间存在很大不同,其可以利用高等教育的方向调整的机会来建立起空管随控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由此将产业和学生专业、未来就业等联系起来;第二,采取订单形式的培养方式,为很多用人单位提供实际的解决问题方式,同时还可以考虑对德国著名的二元制方案进行借鉴,在企业不同的基地中增添实际训练的过程,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管理,即表现出一种“工学交替”的情况。分析订单式培养的形式,其主要涵盖的内容是学前订单和学中订单两种形式,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来重新设置针对性的动态新课程。第三,对工程硕士企业导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模仿;第四,空管和运控都是将基础的飞行当做是基础内容,过去缺少了必要的培训,对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事业发展的阻碍很大。自从新型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之后,需要将飞行训练纳入到空管随控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课程当中,作为必修课的重要部分,早点实现和国际之间的接轨,对飞行训练进行强化。第五,民航交通运输的高等职业教育和其他类型的大众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属于一种十分精英化的教育。
1.4空管随控高等职业教育其他措施
民航交通运输高等教育和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差异性很大,其中民航、教育的主管部门需要要按照具体的法律规定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针对不同院校的空管和运控等职业教育等实施具体的准入制度和审核制度。
1.5空管随控
分析职业教育和交通运输之间的区别,分析联系空管高等学历教育和交通运输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共同点体现在以下几点,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社会,主要关注人员的升华和能力提升。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可知,第一,二者的差异性体现在价值取向上,前者主要关注劳动者在社会分工中的写作能力,分析个人发展的实际能力,后者主要目标是关注人这种高级生物的价值体现和自然界的和谐性。第二,两者的教育目标出现差异,前者十分关注个体在民航企业中的发展状况,后者注重人们身心结构的改善,提升整个行业和民族的素养。第三,二者的教育方式出现差异,前者十分关注现实层面的发展程度,后者十分注重对人才的研究和启发,由此会倾向于十分理想化且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第四,差异性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十分关注实用性,注重操作方式和操作过程,后者十分注重理论性的研究,以上两种教育主要针对民航对于人才的需求来实行员工培训的分工,还可以采取不分班灵活穿插教学的方式。
2展望
我国民航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高校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其发展势头迅猛,在内部启动了优化教学的方式,对基础性课程实施了调整,对交通运输专业的学习进行改革,未来的发展会朝向利用新体系交通运输的专业教育管控员身体更强壮,理论知识更强,职业信念和自豪感提升,将成为十分出色的空中管理者,成为航空企业运行的完美控制者。
作者:刘忠超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广西分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会计 管理 探讨
交通运输业是利用运输设施和路线,凭借交通运输工具或装卸机械,来实现人或物位置转移的一个特殊产业部门。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不同于其他产业,使得其会计管理方法也不同。交通运输业会计是适用于交通运输业的一种专业会计,是运用专门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行为,是交通运输业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交通运输业会计的特殊性
(一)营运收入核算复杂
交通运输业营运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向旅客或货主提供运输服务所取得的收入,但由于其生产经营空间范围大而相对固定,如跨省、跨国的海、陆、空运输业务等,使得其营运活动具有连续性、均衡性、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其营运收入核算内容需要通过运输路线上设立的车站、港口、机场来进行计费和收款,并且各种运输方式的运价、费率、收款方式和清算方法都不相同,这就使得交通运输业营运收入的核算较为复杂。
(二)固定资产是会计核算重点
交通运输业是以运输工具为生产能力主体的产业,在交通运输业的全部资产中,通常固定资产投入比重较大。尤其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零部件经常被损坏,使对其维护、保养、修理的次数变得频繁,这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更新改造以及维护修理在生产经营成本中的比重,因而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是交通运输业会计工作的侧重点。
(三)结算业务内容多样
交通运输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最大特点是生产营运对空间、地域、时间都具有很强的依附性。运输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决定的,其作业环节多而复杂,涉及的管理与核算单位较多,所以收入和支出业务上除了在相关联单位间进行结算外,还需要在港航业、联运业、国内外公司间进行结算业务。另外由于承载设备具有可替代性,继而使各种营运业务的运输期互不相同,以至于结算期长短不一,导致收支结算业务内容多样。
二、在交通运输业会计管理问题上的探讨
(一)关于资产构成问题的分析
交通运输业资产构成表现为固定资产比重大,流动资产比重小。交通运输业通过利用交通运输设施,凭借运输工具或装卸机械实现承载物的位移,对于产品承载物的旅客或货物本身不需要交通运输部门垫付流动资金,所以在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量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远远大于流动资产所占比重。在进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时可按其参与生产的功能,分为移动性固定资产(如车辆、船舶、飞机)和固定性固定资产(如铁路、公路、航道、机场、码头、车站等)两类。流动资产由储备资产(如燃料、材料、备用配件等)和结算资金(应收款项)两部分构成。在交通运输业,移动性固定资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也是交通运输业内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关于成本费用构成问题的分析
交通运输业成本费用的构成主要表现为:固定性费用比重大而变动性费用偏小。通常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数量较大,而营运过程中燃材料费用和运管费用(如过路费、停车费、关税费等)相对较少,如果把它们作为变动性费用,只能说是与运输设备行程相关而不是与运输量直接相关的变动性费用。其实在交通运输业成本费用核算中,与运输量直接相关的变动性费用很少,大多数费用都属于固定性费用。
(三)关于成本核算问题的分析
交通运输业的成本计算复杂多样化,这是因为交通运输业的产品形态为非实物形态,经营产出过程只使产品承载物的空间位置发生转移,而且产品无储存性,生产经营与销售、消费几乎是同时进行,期间除了运输工具有折旧损耗之外,其他参与生产运营的人或物毫无变化。所以在成本核算上不需要按照生产过程中总资产投入进行核算,又由于变动成本耗费与生产成果(运量)不直接相关,即运营成本要依据运输数量和距离相结合的复合单位来计算,如人公里、吨公里等。交通运输业需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而制定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成本项目确定、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划分、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核算程序等。
(四)关于营运成本确认与营运收入确认问题的分析
在交通运输业中营运收入确认与营运成本费用确认难度较大,是会计管理中的重要核算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在接受托运或承运时,尽管运营尚未开始,但需要计算为应收的收入,相继再办理结算手续而发生营运进款。需要说明的是该项进款是不能计为营运收入,原则上讲,只有在营运行为结束后才能确认为营运收入。但实际运输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营运进款在先,营运成本在后,营运收入则根据情况予以确认。由于运输业务的特殊性,使交通运输业营运成本确认和营运收入确认过程复杂多变。
(五)关于业务款项问题的分析
交通运输业中联运是常见的现象,由于联运业务需要涉及多个单位,使得代收代付款项增多,如运输过程中的建设费、附加费、保险费等,都属于代收代付款项。所以代收代付款项,既包括本单位的收入款项又包括为其他部门或单位代收的款项。交通运输业代收代付款项的多样化使得结算对象也随之增加,因而选择科学合理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及时地解决营运款项的结算问题是交通运输业会计管理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业会计管理的任务是正确完整地记录各项财与物的增减变化,并对各项会计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督,使会计内容如实反映财务收支情况,为加强交通运输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交通运输业的会计工作,充分发挥其会计职能作用,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邵瑞庆.论交通运输业会计的特殊性[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4(09).
[2]邵瑞庆.关于制定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规程的若干问题[J].上海会计,2003(03).
[3]田艳君,毛月华,李克.论交通运输企业会计[J].科技咨询导报,2007(10).
- 上一篇: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
- 下一篇:高中政治哲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