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理论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的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本管理,顾名思义,是以人为本的一项管理理论,其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注重发挥人的主观作用,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析、考察活动,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传统的管理手段中,只是将员工看作为一种捞钱的工具,而不考虑到员工本身具备的一些思想,这样的管理方式遏制了员工本身发展水平,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一、人本管理理论在旅游实践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人本管理理论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人,无论什么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可以说,人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人本管理理论中,就是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使企业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如摩托罗拉企业的发展,摩托罗拉企业尊重个人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有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摩托罗拉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消费者之间有很好的知名度。
(二)人本管理理论是现代旅游实践管理的新要求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竞争告别了拼体力的时代,而逐渐转向脑力之间的竞争。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不再只是简单的看学历,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全面素质的发展。人本管理理论更适合当前时展的发展需要,物质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实行人本管理的管理政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不是为挣钱而投入到工作中,而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而全身心的投入。
(三)人本管理理论能够使人力资本增值
在旅游管理实践中,更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这里的综合能力主要是
指员工的应变水平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这些内容是在大学期间内学不到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人本管理理论就能使人力资本得到增值,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这份潜力需要在适当的条件得到激发,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人本管理理论注重对员工素质方面的培养,使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潜力得到一定的激发,推动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旅游管理实践中人本管理的应用
(一)满足游客的需要
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能够拓宽视野,发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新事物。因此在对旅游景点的选择设计上,应尽量从游客的角度进行考虑,让游客感觉此次出行不枉此行,无论是生理角度还是精神层面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可以从两个角度满足游客的需要:
1、旅游景点选择的人性化:由于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之中,奔走于繁忙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间,很难有机会和大自然进行密切的接触,因此在旅游景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这一需要,选择有山有水有内涵的旅游景点供游客欣赏,让游客在与大自然进行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好的放松。
2、服务态度的人性化:旅游事业的工作人员一般是导游或是一些从业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态度、行为会对游客的心情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是带领游客游玩的导游是一个态度和蔼可亲,爱笑的人,游客在这一段旅程中都能够感到舒适放松。所以,工作人员要对自己行为以及语言方面的表达进行一定的约束,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和做事的态度能够使游客满意,要将“顾客是上帝”最为心底的标杆,无论发生任何情况,心底都要默念这句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
(二)满足员工的需求
旅游管理者在满足员工的需求后,员工就会满足顾客的要求,进而给企业带来相关的利润,因此可以说员工是企业组织的上帝,必须满足员工的需要,使员工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旅游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与员工适当的鼓励和夸奖 员工就像学生时期的学生一样,希望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被肯定、被尊重,适当的鼓励和夸奖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并能够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是物质奖励满足不了的。
2、重视人力资源 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能否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才资源不像一个解决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但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管理者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将利润放在一边而将人力资源放在首位。
3、重视对人才的开发和投资 对于旅游事业等服务行业来说,颜值是决定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首要判断标准,这种判断方法十分不精确,工作人员能否更好的与人沟通交流,是否具有工作经验才是首选目标。人才是培养和锻炼出来的,企业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一定不能过于吝啬,要多给员工外出学习锻炼的机会,给员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更多能力后,为公司效力。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旅游学概论;总体案例;课外案例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培养高层次人才至关重要。
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与效果。这就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以应试目的为主,忽略了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丧失专业信心,就业率低下等不良后果。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相关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地位。各高校基本都选择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旅游学概论》作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较多,对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跟当初美好的想象大相径庭。作为老师应当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下我就根据自己在日常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的兴趣。
一.总体案例设计方案
良好的案例的使用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选取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旅游学概论》主要是针对大一新生的,虽然没有专业基础,但可以与学生以前的经历相结合,在教学的时候选择一些学生的亲身实例来讲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重述、重演等形式;另外,也可以选取一些趣味性小游戏作为教学案例。为了使教学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注意把握如下几点要求:(1)应针对每节课中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突出教学重点;(2)教学案例应加强趣味性,但不能脱离教学实际;(3)案例应能充分实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对当前知识的介绍。
二.课堂教学案例应用
课堂教学以案例展开,注意案例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结合以及案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旅游和旅游活动的概念时,可以先讲述一个教师曾经参与旅游活动的案例,再鼓励学生也讲述一些旅游经历。然后以这些事例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有了学生的参与,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再逐步引导学生逐步抽丝剥茧,寻找共同点,最后归纳总结出自己的一些认识。这样,理论概念的学习就不再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任务来应付,而是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概念。
三.课外案例的应用·
为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适当的为学生提供课外讨论案例。例如在学习旅游资源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些新型的旅游形式,如工业旅游、航空旅游、体验旅游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旅游学知识学习的渴望。又如,在学习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收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典型的成功、失败例子总结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具体做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供课外案例时应把握时机,在为学生提供课外案例之前应该是已经具备所需要的一些基础知识。案例应大小合适,难易适中。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在课外案例的学习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依据学习目标,主要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独立寻找相关资料,通过独立自主的阅读与分析后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得到案例的实现方法进而完成案例的设计。
四.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要更新角色观念,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感,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精神,又不能放任自流。
(二)创建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可以考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改革考试制度。我们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成绩挂钩。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事前的准备、讨论时的参与及课后的总结。期中期末试卷可加大案例分析所占的比重,可占到50% 左右。同时加大课堂案例分析考察的力度,并记入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可占30% 以上。通过以上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
篇3
就旅游管理而言,它没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在新时期却处速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也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就其教育模式、教育观念而言,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无法为旅游行业输送更多综合型应用人才,严重阻碍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可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其发展与创新予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要使旅游管理教育得以更好地发展创新,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全面而客观的分析。以此,为采取可行的策略提供有利的支撑条件。就其存在的问题而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在很多方面。
(一)没有合理化的课程设置。
在新形势下,很多高校没有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特点为出发点,构建对应的教学实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更好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结合行业动态和专业动态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无法准确掌握当下该专业的市场动态变化,无法做出合理化的职业规划。此外,课程设置不具有其创新性,主要以传统型教学模式为主,无法与新时期市场发展变化相融合,无法满足社会市场在专业人才需求方面的客观需求,也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陷入就业难的局面。
(二)高校已有的教育水平不高。
旅游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很多专业息息相关。但高校并没有以旅游学科特点为纽带,完善对应的硬件设备,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较好的教学实习环境。在高校中,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不能很好的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客观需求。主要是因为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二级学科,很多学校并没有对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起重视,经常安排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课程教学内容不够专业化,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二、我国旅游教育管理发展与创新策略
就旅游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而言,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促进其发展与创新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基地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下,旅游教育管理的优化创新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是培养一批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其客观需求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发展与创新策略予以了探讨。
(一)强化旅游专业师资队伍
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专业特点为媒介,提高专业教师聘用要求。聘用人员需要从事相关专业,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化的学科教学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胜任相关专业教学的能力,不断优化旅游专业教师结构,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要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进行再教育学习,不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完善理论知识结构,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激励教师进行深造学习。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聘请一些旅游专业领域中的教授、专家到学校中教学,通过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化的技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训,不断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做好职业规划。进而 ,不断优化重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完善旅游管理教育。
(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要以教学大纲为媒介,以市场动态变化为桥梁,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理制定课程教学方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把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在此基础上,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具有其稳定性,强化学生实践训练,能够使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相融合,协调发展。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完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客观、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与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此为基础,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使专业人才方面具有明确化的目标,培养更多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解决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全新的择业观念,服务意识,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埋下伏笔。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本体职能,科学研究是附属职能,社会服务是派生职能。作为本体职能和附属职能的延伸,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内容不断扩展,形式日趋多样。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高校的大专业,在国家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形势下,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旅游业开展有效的社会服务这一重任。
一、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社会服务职能
1.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机遇
2009年11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明确了新时期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截至2011年底,共有30个省市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旅游业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数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增长1.2%。其中,外国人2711万人次,增长3.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831万人次,增长0.6%。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758万人次,增长3.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增长5.8%。国内居民出境人数7025万人次,增长22.4%。其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增长24.5%,占出境人数的91.3%。
国家要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根本性保障系统是旅游教育,国家需要通过以院校为主渠道的旅游教育系统为旅游产业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高校旅游专业还可凭借智力和技术优势为旅游行业提供文化引领、旅游规划、行业培训和信息咨询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
2.发展壮大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具备了为旅游业提供社会服务的坚实基础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旅游高等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967所,在校生数为59.6万人,校均616人,已经形成了涵盖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职)等各个层面的完善的高等旅游教育体系。其中,研究生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0.88%,本科生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38.14%,大专(高职)生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60.97%。当年全国大学在校生约3000万,旅游类专业学生占全国大学生的比例为2%。同年,全国高校旅游专业专职教师总数为2.4万人,校均24人,从旅游专业的师生数量来看,旅游专业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专业,这就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形式
1.文化引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态学、园艺学、色彩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观光、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每个地区经过长期发展与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高校作为文化机构,是地方文化先导的高地,引领先进文化就是其基本职责。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在挖掘、研究、发展和应用区域旅游文化成果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2.人才培养
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体现,也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旅游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行业,不仅需要知识结构完备和专业素养良好的理论型与研究型人才,更需要行业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宏观管理型人才,难以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多样性的人才实际需求对接,与旅游业的管理实际有相当的差距,尤其是近年来旅游行业的新业态(如高尔夫运动、会展业、温泉度假等)不断涌现,旅游管理的实践已跨越工商管理领域,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所以,要做到能不断地为旅游业输送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高校时刻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篇5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篇6
(一)我国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一些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缺乏后续的法律法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后续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的跟上,造成了约束力减小。旅游行业发展的步伐较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法律法规中涉及的侧重点不一样,对游客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我国的旅游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利与手段。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部门创办了一系列的服务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产权等都归属于不同的投资部门,这样各自为政,彼此跌价竞争,导致了旅游行业内部的混乱,失去平衡与控制。(三)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失衡旅游商品能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在生产销售上并不协调,产品品种不新颖,老化单调。旅游交通更是一个难题,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健全旅游管理体制的法规体系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有关法律法规要紧跟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能出现法律漏洞,增强约束力,对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增加合理的、科学的法规法律,做到平衡处理,不偏不倚,只有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人们以及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考虑相关者利益在旅游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管理者以及游客还有当地人们的一些利益。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会给居民的利益带来损害,打扰人们的生活,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在对旅游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将相关者的利益考虑进去。(三)加强旅游管理的监督力度要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旅游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监督,一些地方的政府不能干扰旅游业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者要定期上报旅游业的经营规划。另一方面是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国家旅游业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管理,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危害社会的秩序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等。(四)加强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是行业管理。我们所要制定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老套的守旧的旅游管理体制应该被淘汰,不仅不适应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守旧的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谓的行业管理是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依据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特点以及劳务的不同特征,然后通过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归纳管理。这样,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如果从行业的角度出发,都应该统归于旅游局管理。这样一来,旅游管理行业的改革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转变,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第二个方面就是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最后就是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旅游酒店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直接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酒店管理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促进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创造性与积极性,提高酒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旅游酒店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酒店的生存及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旅游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十分之必要。
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酒店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盈利,促进自身生存空间的提高。当然酒店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如果只对利润加以强调,而忽视人的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往往会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影响酒店正常的经营及发展,无法实现最大化利润。在传统的手工业时代,作坊管理主要是以强制性手段为主进行管理,通过手工抄写相关资料来开展管理工作,实效性不高。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员素质和经营能力成为酒店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营条件和经营能力的不同,往往会导致管理方式的不同,而人员素质又对经营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酒店管理工作中,需要对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加以高度重视,准确定位好人员的岗位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保证酒店经营得到良好的沟通联系形成合力,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工作人员是旅游酒店的生命,其辛勤付出和努力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盈利和经营,因此旅游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对酒店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如新员工刚开始到旅游酒店进行工作,由于工作强度较强,人和事务的变化较大,其在陌生的环境中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等心理,如果酒店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使员工快速适应新环境,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降低酒店流失率。
2、需要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有效制定和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员工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如厕次数不得超过多少次,这样的规定严重忽视了员工的需要,而如果将厕所次数规定改为休息累计时间,则显得更为人性化。
(二)优化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是旅游酒店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因此旅游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中,需要优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避免“后门”和“人情”情况的发生,保证工作分配的公平合理,促进酒店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由于酒店培养工作人员的成本相对较高,培养出具有较强服务意识和标准化操作的工作人员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人员的流出会给酒店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建立严出宽进的组织政策,从日常培养和组织挽留等层面着手。其中“严出”主要是挽留具有离职意向的酒店工作人员,尤其是优秀员工和管理层;“宽进”指的是酒店人力资源要有广泛的来源,可从社会或院校等渠道进行人才招聘,并以酒店进入人员的群体特征为依据,做好职业档案工作。
(三)加强人才建设
人才是旅游酒店资源管理的关键,因此旅游酒店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需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采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营的人才,从而为后勤、客服和餐饮等其他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例如酒店餐饮部门缺少厨师,虽然友情互助和内部招聘可以暂时解决该问题,但是难以满足酒店长期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可以通过人员资源管理工作输送所需的厨师人才,确保餐饮供应的正常。此外,旅游酒店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内部人才进行深入挖掘,通过社会招聘或校园招聘等形式,招募技术性和服务性人力资源,通过短期培训和实习来强化其运营操作技能和酒店管理经验,加强实习生人才的挖掘,保证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四)强化内部培训
当前旅游酒店的部分一线工作人员是由90后组成,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自身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做好内部培训工作十分之必要。当然旅游酒店在进行内部培训时,需要重视服务意识的提高和标准化技能,强化酒店内部服务的质量,形成良好的旅游酒店文化,同时将服务意识作为自主反映方式加以培养,保证员工服务、动作与顾客要求的有效对接。如工作人员可以随身携带纸笔,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满足顾客的消费心理和实际需要。
篇8
一、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中职旅游管理教学,首先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课前准备,这是教学活动成功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选取适合案例教学的内容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要学习的科目很多,内容更是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和方面,但并不是所用的内容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所以,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选择那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
(二)选择最恰当的案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本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案例。首先,所选案例要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其次,所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要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现案例呈现方式多样化
案例的呈现方式会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新奇的事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呈现案例的时候不要总是采用一样的方式,而是应该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索案例背后隐含的知识和意境。对于不同的而教学案例教师以采用口述、书面材料、情境创设、角色扮演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呈现教学案例,使得教学案例更加直观,更有趣味性。
二、案例分析与合作讨论, 深化知识理解
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要开展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其余成员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如主持、发言、记录等,根据案例的主题小组成员之间展开交流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将教学案例隐含的旅游管理知识充分挖掘出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教师在讲授“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场景重现。
案例:导游小王接了一个某啤酒厂的参观考察团,该团都为男性,在前往某一景点的途中,游客要求小王为其讲黄段子,小王拒绝,之后小王受到了百般刁难,不得已只能寻求法律的保护。
问题:1、游客的要求是否正当?导游小王的拒绝行为是否存在服务问题?为什么?2、游客以寻找失物为由,强行搜查小王的包,侵犯了小王的哪项权利?小王要如何应对?
按照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针对问题开始讨论,负责记录的小组成员要将讨论的要点做好记录。教师要适时的给予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始终围绕案例的中心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有负责发言的成员公布讨论的结果,教师要将要点记录在黑板上,对比分析之后,总结出案例隐含的知识点:导游人员享有的权利,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应采取何种途径、向哪个机构寻求保护。
三、注重教学评价和反馈
篇9
关键词: 旅游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旅游区饭店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旅客在饭店的消费水平、消费态度和消费利益,也直接影响旅游区饭店的声誉、形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一个旅游区饭店要获得成功,必须以服务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质量求信誉,以服务质量赢得市场,以服务质量取得效益。因而服务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理所当然就成为旅游区饭店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内容。
一、当前旅游区饭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服务质量管理是饭店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是饭店追求卓越经营品质和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饭店服务产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服务质量构成的综合性、系统性;质量呈现的短暂性;因时、因人、因地而异的多变性;服务质量各环节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饭店员工素质的依赖性等等。尤其是服务质量的优劣、主要旅客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使得饭店服务产品质量较实际产品质量更加难以控制,从而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就当前我国旅游区饭店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饭店服务质量较突出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客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较大
我们知道:旅游区饭店是一个提供以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为主的饭店,饭店服务是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活动构成的集合体。它包括了人员服务和产品服务。而产品服务是饭店提供的实物产品追加了一定的人员服务。由此可见,服务在饭店产品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由于服务产品具有即时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而就直接影响旅客期望值与实际值的契合度而形成差距,表现出来:
1、旅客对饭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与饭店管理人员对旅客的需求和期望的感知判断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饭店管理人员并不了解旅客需求的是什么,期望的是什么。或者是对旅客的需要和期望缺乏深层的理解。
2、制定的饭店服务质量规格标准与饭店管理者所判断的旅客需求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3、饭店制定的服务质量规格标准与实际提供给旅客的服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饭店员工在为旅客提供服务时,并没有按照制定的服务质量规格标准来运作,从而使得该标准成为一纸空文。
4、饭店市场宣传促销活动与实际提供给旅客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当旅客从饭店所做广告和其他促销活动中了解了饭店的情况,也就形成了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慕名前来所获得的并非如此的话,那便会严重影响饭店的声誉。
5、旅客期望的服务与经验服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旅客的期望值与旅客实际感受的服务不一致。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与上述四种差距是密切相关的。如果饭店的管理者能够准确的判断旅客的期望、需求,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服务规格标准,按照标准来为旅客提供适当的、满意的服务,同时实事求是的进行市场宣传,即使存在着一定的旅客主观方面的因素,这种差距也是能够大大缩小的。
(二)服务总体水平偏低
我国旅游饭店经过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无论是星级评定标准的建立,还是is09000标准的引入,无不让我国饭店服务业有了较高的起点和提供完美服务产品成为可能。客观评价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服务水平上还是存在问题:
1、服务管理方面。这方面显得尤其突出,他是整个饭店服务产品质量问题的难点、重点。在服务管理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就是:
(1)服务不规范,有服务人员擅自移动旅客的物品、未经敲门就进入旅客的房间、临时取消旅客的预定房、客房必备品不全、饭店不供应热水、不开空调等等情况,在我国的饭店业中几乎是常见,这就严重影响了饭店的服务质量。
(2)服务人员态度差,服务意识不够强。主要体现在服务人员态度生硬,遇到了问题相互推诿,处理不及时;服务效率低下,动作缓慢;电话总机长时间无人接听,电话中有聊天声等等情形。这些现象在较低星级的饭店中尤为明显,这就严重影响了饭店的形象。
(3)收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电话、客房、复印以及internet网络的收费标准不明确、不合理,多收旅客的费用。
(4)服务失误方面也时有发生。比如,行李员丢失旅客行李、前台丢失旅客代为代交的物品,等等情况,可以说这方面比较严重,饭店的许多纠纷都是由这些方面引起的。
2、设备设施保养方面。这方面在一些低星级的饭店中表现普遍。由于部分饭店开业时间较长,设施设备老化,又缺乏维修保养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比如:旅客被困在电梯里、电话机频繁出现故障、客房设施陈旧、空调无法使用等现象。
3、安全保卫方面。旅客进入饭店后,饭店便有责任、有义务确保旅客各方面的安全,但目前我国旅游区饭店中,确实有不和谐音调发出。主要体现在:
(1)旅客在饭店内丢失财物,饭店不能及时做好安抚工作,报案不及时;
(2)保安人员对旅客态度生硬,引发旅客不满,严重影响饭店经营及声誉,导致坏的口碑传播。
4、卫生管理方面。关于这一点无论是高星级或是低星级饭店都是存在问题的。有的饭店将死鱼加工后卖给旅客;有的食品过期;有的客房清扫不彻底,发现有蟑螂等等,饭店的卫生方面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引起投诉。
(三)管理水平偏低
质量是饭店的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是不争的事实。服务质量,从深层次上说,是管理的结果。而正是由于我国饭店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到位,才导致了输出的饭店产品不到位。就我国一些旅游区饭店而言,我觉得管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质量管理意识淡薄。不少饭店管理人员虽然口头上承认质量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却表现不佳。他们总是认为,质量管理不是他们的管辖范围,安排几个质量监督员或呼吁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质量管理手段乏力。饭店管理层对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无论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的配置、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上,都无法对饭店服务质量实施全面的管理。
第三、质量管理流于形式。质量管理中只注重控制、检查,而不注重事先防范,等到质量事故发生后,再去追究责任,使质量管理变成马后炮了。
二、旅游区饭店服务质量的管理
服务质量乃是饭店经营管理的生命线,如何加强管理呢?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旅游区饭店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本人所接触到、看到的情形认为:可用以下方法尝试作好服务质量的管理。
1、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
为了有效地控制旅游区饭店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服务质量,必须建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控制严格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通过一定的制度、规章、方法、程序和机构等,使饭店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把饭店各质量活动纳入统一的管理系统。饭店可以建立相应的服务质量决策计划系统、服务执行操作系统、质量保障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培训教育系统,并使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综合发挥管理效能,有利于管理者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质量管理思想,从整体上系统地强化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2、制定符合实际的动态服务质量标准
饭店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首先应重视客源市场分析和顾客需求研究。饭店应改变以促销为主的营销模式,加强市场调研,通过了解顾客需求,收集市场信息,分析评价旅客对饭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以此确定各类服务内容的质量标准,并根据顾客需求开发服务产品,增加吸引力。其次,服务质量标准应具体,可操作性强。管理者应确定具体可量化的服务质量标准,在内容上应注意计划、执行、检查、反馈等阶段的控制;在操作环节上应确定服务人员的动作、语言、姿态、服务时间要求、用具、意外处理、临时需求等。饭店可提供机会让员工参与决策与制定过程,尽量使服务质量符合饭店实际情况和员工技能水平,确保能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接受,便于贯彻执行。同时,服务质量标准应保持适度弹性。虽然服务质量标准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保证质量水平并有利于员工操作和管理控制,但是,因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顾客需求的个体差异性,要求质量标准应保持适度的弹性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要求饭店必须密切关注质量信息,及时修订不合理或过时的标准,在服务质量制度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与不确定的顾客需求保持动态平衡。最后,饭店应形成完善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涵盖饭店设施设备、实物产品、服务操作、礼节礼仪、安全卫生、语言行为、服务效率等方面,并贯穿服务全过程,以满足众多服务项目、服务操作方式质量标准不一致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饭店的服务质量水平。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由于旅客在消费过程中与服务人员的交往程度高,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能为顾客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能提高旅客的实际经历质量,并进一步增加旅客的满意度。旅游饭店客源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员工素质高低的竞争。根据目前我国饭店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首先在员工配置方面,应重视被聘人员的实际才能,按不同岗位要求选拔适合的人员;其次应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思想,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第三应重视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最后还需重视员工的人际交往能力培训。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运用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4、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保障服务质量管理的效果
(1)管理的制度化与艺术相结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使饭店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因人而异(无标准)、随心所欲(无规范)、依赖经验(无制度)等随意性行为,依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服务质量的波动和差异。另一方面,针对员工实际的情况灵活实施管理,讲究技巧和艺术,关注员工的情感、精神需要。在管理中既要注重理性的逻辑和推理,也要追求非理性的直觉与热情,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2)加强现场控制。饭店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在服务过程中员工与顾客的互动性强,这要求饭店进行走动式现场管理。特别是在服务的关键时间和关键事件中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力度,遇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变事后管理为预先控制。另外,饭店服务涉及面广,细致琐碎,必须每时每刻监督控制以指导服务活动的开展,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以促进服务管理工作的改进。
(3)加强管理效率和效果。质量管理应强化管理者的责任心,强调以身作则,避免人浮于事,强调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高效率。要针对服务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果断措施。如在服务高峰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服务质量意外,要有心理准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4)关注员工心理和成长。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旅客,饭店应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确保员工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工作中尽量考虑员工的生理、安全、社交、自我实现的需要,给员工提供培训、职业发展设计以及各种有益发展的指导和帮助,充分考虑员工心理、精神、情感上的需求,使员工储备服务质量能量和工作动力,为饭店提供高质量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5)运用科学的激励机制。饭店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如: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结合;合理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提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充分授权等形式,确保服务优质高效。
(6)增强旅客的满意度。由于许多旅客的消费理念不成熟,不能客观地对饭店服务质量做出正确评价,因而造成饭店服务质量问题。见此,饭店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修正旅客的不恰当观点;主动收集旅客的有关信息;准确把握旅客的消费心理;帮助旅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饭店服务质量,以提高旅客的满意度。
总之,服务质量的管理,是旅游区饭店经营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旅客在饭店的消费水平、消费态度和消费利益,也直接影响旅游区饭店的声誉、形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一个旅游区饭店要获得成功,必须以服务质量为保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 创业教育
1. 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是指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素质为基础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个体或群体,以期挖掘和提高人的创业能力;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鼓励和引导他们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兴办或经营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在专业素质教育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的要求,提高学生“自我谋职”的能力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指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在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不断提升,逐步从培养合格就业型大学生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创业型大学生转变。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旅游行业面临着日益白热化的竞争。目前,我国旅游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已趋严重,其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是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导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加入创业教育,也是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与发展对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高等教育大扩招和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新的任务和问题,促使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是紧密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兴专业。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成为旅游高等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将多策并举,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旅游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之一,也是直接面向旅游业开设的应用性专业。旅游业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旅游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门类,其中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等相关的产业部门。这一方面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创业创造了许多商业机会。旅游业中的产业部门层次性明显,高中低档都有,以适应不同层次客源群体的需求。例如住宿业,既有四、五星级高档次的酒店,也有二、三星级的经济型中档次酒店,而更多的是像家庭旅馆、青年旅社或是招待所等低档次旅馆。旅游业其他相关的产业部门与住宿业的情形大体相似,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空间与弹性是非常大的。许多旅游业低端的业态具有投资少,行业门槛低,见效快的特点,如旅游小餐馆、家庭旅馆、旅行社和旅游购物店等都具有这些特点。
3.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培养的内容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是大学生创业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提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创业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事业心与进取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执著和坚持等内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主要从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开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进步的需要。根据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框架结构,这一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过程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旅游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转变思路,不要让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仅仅满足于一般层次的就业。而是要让他们认识到“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的道理,使他们在心中埋下“创业的种子”,即使刚开始工作时,不具备创业的条件,也要他们树立创业的意识,培养其创业的精神,不要满足于一辈子给别人打工,而是要努力去做老板,给自己打工。这种创业的观念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起来,这样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有意识地围绕自己未来的创业去做好准备。我们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旅游业是比较好进行创业的一个行业,要鼓励他们去进行积极的尝试。在这个方面,我们应当教学生向温州人学习,一定要争着自己去做老板。其次广大旅游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别人能够办成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够办成,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创业成功。最后,还要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挫折,要有不畏挫折,百折不挠的勇气,去乐观地面对和解决。
总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培养,是对其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广大旅游教育工作者要从创业精神的培养入手,开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
- 上一篇:交通工程学概念
- 下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