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弊端相当明显。课堂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毫无遗漏地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和教师的沟通,也缺少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也就缺乏创新精神,很难适应现代高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反思自己是否已转变了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但要更新观念,而且还要转变角色。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反思是否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教学之中,教材和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教师是劳动者,学生是产品。而新型教学模式应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地理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其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索,从“学会”走向“会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反思是否加强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作为教师,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四、反思是否加大了活动课教学的力度

开展活动课教学,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培养学生各种习能力。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有 34 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动脑思考、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看法等。我特别注重活动课的教学,每一项活动内容我都结合当地特点精心设计组织,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注意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我对活动的总结,重点并不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引导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 得更牢固。

五、反思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记得前些时上 "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 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绵阳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 "。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观点新颖,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学生的创新意识犹如埋藏在地下的一座金矿,急待老师去发现、挖掘。

六、反思是否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探索

地理是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因此,新课标和现代教育理念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有益探索已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教研的主要研究课题。

一、对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新课标和现代教育理念下对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符合学生生活习惯,贴近学生生活环境。教师在设计教案、课件时,应参照学生生活的地域和已有的知识背景。

二是注重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学任务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提示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适时地做出评价。

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注重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改变自己主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并以朋友、伙伴、指导者的身份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新探索

在对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引入高中地理课堂,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洋流讲解为例,具体如下:

1.合理运用提问,创设教学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洋流时,以《泰坦尼克号》中大船沉没片段为例进行提问: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会沉没?通过影视视频片段播放,创设情境,很自然地导入对洋流的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先让学生初步了解“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这一概念,再具体讲解洋流是怎样形成的,并把全球洋流运动简图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找出洋流运动的规律。最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寒流和暖流,并尝试自己完成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引入小组合作开展地理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自己的结论,并提出各自在答题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互相探讨,找出原由。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换学习成果,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

同时,还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由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全体师生共同批改。教师还可以通过知识竞答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抢答。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教师及时点拨,综合评价教学内容

教师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及时的点拨和讲解对学生系统地掌握新知有着很大的帮助。经过自学和小组探讨,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只要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对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再重点讲解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重难点,最后,再一起解决课堂开头提出的有关洋流的问题。

通过全球洋流分布图可以看出,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位置处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大西洋暖流交汇处,经常出现海雾,而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由于维度较高,也经常会携带冰山,这些因素增加了泰坦尼克号行驶的难度,且存在人为因素,最终造成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这样的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探讨学习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新课标和现代教育理念下有必要对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探索。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应不断吸收新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焕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感悟[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106.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教师认识到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许多教师随认识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但并未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仍然浮于表面。鉴于此,笔者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有问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1.1 教学理念陈旧

目前,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尚未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与意义,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尝试,导致新课程改革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许多教师仍形成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存在“一言堂”的情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难以显著提高。

1.2 教学方法陈旧

一方面,许多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依靠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一味进行知识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1.3 教学内容滞后

高中地理课本在知识更新方面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很难紧跟地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对一些高尖端科技的介绍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固有的基础理论和陈旧的知识信息,且课本中一些陈旧的信息甚至与互联网、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新资讯相悖,导致学生质疑地理教材的权威性,进而影响教学成效。

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2.1 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地理课堂氛围

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和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充满趣味,气氛活跃而和谐的课堂却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的建设,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掌握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对策,教师应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强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可行的学习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2)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正确看待学生的质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进而使师生之间距离缩短,造就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

2.2 创新教学方法

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可采取以下对策:1)强化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合理的情境、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生适当的知识或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重视教学的启发性,帮助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进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强化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思维和探究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发掘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3 强化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贯彻落实实践性原则,是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理论知识仅通过理论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而在实践教学中却往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拿出部分课堂时间开展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定期组织气相观测、天文观测、地质水文调查、生态环境勘探等观测或考察性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贯穿理论知识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自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感想或小论文等,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强化对高中地理教学现有问题的剖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全面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策,各位教师应认真回顾和反思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采取优化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等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永波.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119

[2]姚邵高.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31):80

篇4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微课教育资源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微课具有现代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特点。将微课资源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特点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可以说是传统教学视频在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微课”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国内仍然没有发现对“微课”做出的准确定义,主流定义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就某个知识点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的资源构成可用“6+1”来概括,即:“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是指与所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练习测试〔微练习)、师生评论(微点评),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资源具有时间短与内容少的特点,微课视频的信息容量较少,但交互性较强,方便师生利用。这些特点是微课资源的普遍特点,高中地理微课资源还有极个性化特征。

(一)生活化特点

有教育价值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应当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符。教师利用地理微课资源,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与高中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母咧醒生的生活中获取教育素材与案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像在讲解有关于交通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搜集本市近些年来交通条件变化图以及新闻资料,用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用生活化的微课资源实施教学,往往能够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创新。

(二)趣味化特点

微课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在微课视频中,大量的信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微课资源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刺激学生的神经,让高中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微课的存在,不仅让地理知识变得立体化,更让地理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三)综合化特点

教师在选择与制作微课资源时,不仅要考虑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容与特点,还要考虑其它学科的内容与特点。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小小的微课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微课资源具有综合化特点,在于其是多学科知识的集合,更具有明确的主题与科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式

(一)利用微课,优化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直接影响。在讲解新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与新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微课导入方法,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进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河谷形成的动画以及冲积平原形成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微课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陈述性文字以及图片。这样的课堂导入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过程有所了解,会让之后的学习更加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微课,优化知识讲解

知识点的讲解,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高中地理知识更加丰富,难度更大,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要利用微课降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地理学习变得零负担学习。巧妙利用微课,去解决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点,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清晰化,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知识时,学生要学习区域自然资源在农业、工业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特点。多个零散知识点的集体出现,会让高中学生猝不及防,学习起来找不到头绪。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去整理知识点,将看似混乱的知识点分好类,在三五分钟时长的微课引导下,打消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让微课成为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一个灯塔,能够促进地理课堂吸引力的提高。

(三)利用微课,鼓励学生探究

地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强,许多地理概念具有专业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进行转化,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动力。一直以来,教师过于重视地量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开发。在微课出现之后,教师要借微课之力,让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的微课,做地理知识的提取者。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天气系统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系统、锋面气旋以及气压系统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教师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各个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用文字去描述每一个天气系统,有利于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提取成果与课本陈述相对比,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高效手段。

(四)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知识的涉及面较广,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不仅在学习自然知识,还会接触到许多人文知识。在自然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时间、空间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去想象,才能理解地理知识。对于离高中学生生活较远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多多利用微课去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时,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地理现象,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点。

(五)利用微课,优化课堂总结

总结,是高中地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环节,学生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加强记忆。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再次提起精神,积极动脑去回顾本节课的所用知识点,并找到高效记忆的线索。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微课”目前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目前,有关地理“微课”方面很少。本文从新课导入、地理知识详解、地理知识探究学习、场景模拟、知识点总结、课程练习制作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并指出,在运用“微课”时应该注意“微课”的适用性,必须满足微课表现鲜活性、微课目的要明确、微课“生活性”原则等问题。像在讲解有关于海岸与海底地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二者对比的图片与文字,让学生在对比中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根据微课资源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总结成果,能够让课堂在结束阶段变得热闹起来。在民主的总结氛围中,地理教学成果会得以升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微课资源的应用在我国教育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却给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利用更加科学的思想去调整教学活动,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用微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才能让高中学生建立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艳辉.如何实现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6(07)

篇5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的策略,学生可以优化“学”的方式。从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已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诸多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分推崇,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错误,课堂教学评价陷入了新的误区,使得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挣扎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博弈中曲折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最初的评价标准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依据课堂教学要素将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后来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如等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界定为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恰当。但是,纵观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指标的地理学科特点不明显,评估指标大同小异。

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选取较为笼统,没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有的甚至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

2.评估指标较详细,评价要素较多。

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两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在10%以下。

3.重视地理教师活动的评价。

我国中小学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等同于“学生的学”。所以,课堂评价首当其冲的是教师的教的评价———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之类。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中所列的各项内容基本集中在教师方面,体现出对教的强调和重视。

4.指标的直接可观测性不强。

我国多数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采用的是理论演绎方式,从好课应达到的标准出发,对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逐级分解,但最低一级的指标只是定性的描述,不是可观察的指标,容易导致不同的评课者对同一堂课的评价结论相差很大。

二、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及评价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未来公民在学科教学中的总体素质要求,明确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自主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本着“生本化”的指导思想,结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评价建议,笔者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体系密切联系地理学科特点,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评价改进课堂教学,以达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要求。

1.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关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比较透彻,值得借鉴,其主要观点为:普适性原则,明确性原则,简要性原则,直接可测性原则,整体完备性原则,地理学科性原则。除此之外,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包括“生本化”原则,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教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2.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参照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依据中学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以及教育相关政策要求,并听取了大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笔者采用理论推演法和目标分解法,推演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指标(含评价要点)。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又可以分别归入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范畴,因此本评价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确定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项。教师行为包含三项二级指标,分别为教师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基本功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必备的要素,因为教学内容的正确、科学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前提;教学过程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方面的行为,从评价要点中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区别于传统的评价表,本评价表没有将教学方法作为评价指标单独列出,对其的评价主要反映在教师行为中。学生行为是重点评价的内容,其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和反馈状态三项。兴趣状态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状态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思维状态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反映的是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反馈状态即为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所发生的改变,反映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评价的重点。评价要点制定的依据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3.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采用AHP决策分析法,分别计算出各级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权重。但为了简洁和计算方便,各评价要点权重取近似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各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4.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判方法教师或专家在使用本课堂教学评价表时,评价要点权重仅供打分时参照,只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打分,满分为100分,将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相加得出一级指标得分,最后再乘以一级指标得分并相加,即为该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综合打分。如某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反馈状态的打分分别为86分,85分,88分,82分,80分,85分,则这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为(86*0.105+85*0.258+88*0.637)*0.325+(82*0.200+80*0.200+85*0.600)*0.675≈84.6分,最后将每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取平均值即为本堂课的综合得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习效果无法在课堂上即时体现出来,或者有的指标不易在课堂上直接观察,比如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四、结论

篇6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对话 学生发展 作用

1.课堂对话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高中地理课堂体系已经明显转变。单纯进行教师引导性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影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削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话教学主要通过交流语言、问题提问、问题解答等完成师生互交,让学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对话教学可以让学生交流能力得到非常好的锻炼,保证学生以高度的注意力完成课程学习。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提问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依照对话及时调整教学,将教学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非常广,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在教学过程中难度非常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教学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全面把握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质量,及时解决学生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排疑解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高中地理学习质量。对话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课堂体系中各项语言知识的运用让师生之间形成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全面了解各项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关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对话的几点建议

2.1从学生学习入手,提出针对性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由于知识内容庞大,知识体系单一,学生非常容易出现枯燥、烦闷等心态,造成课堂学习心不在焉。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对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托对话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对话中设置针对性问题,由问题引出课堂重点、难点,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索、探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过程中穿插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是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主要分为哪几方面”等问题,循序渐进,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讲解的认识和对地理知识点把握状况的能力。

2.2从学生情感着手,进行平等交流。

高中地理知识非常灵活,其内容体系是随着地理发展而不断转变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知识体系的灵活度。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新奇的思想进行肯定性评判,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提升。笔者在《全球气候变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从人类生态活动、板块变化、太阳运动等不同方面阐述了观点,内容丰富。笔者在学生发言后告诉学生:“你们的观点非常全面而且具有创造性,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对地理学习非常重要,需要继续保持。”学生在鼓励后学习劲头更足,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3从教学需求出发,开展学习对话。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交流过程中师生会形成非常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益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学生互动,经常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例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猜谜等。在活动中学生与笔者亦师亦友,学生很愿意与笔者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效率大幅提高。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构建了课后小组,让小组之间对话交流,形成了非常好的学生“对话”氛围,地理知识交流效果显著。

2.4从教学知识出发,加深层面深度。

在设置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从对话动作出发,还要深厚对话的底蕴。教师要不断完善高中地理学习体系,确保对话交流有意义、有内涵,让学生真正从对话交流过程中获取高中地理知识。如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笔者就以收集到的水资源利用资料进行对话运用,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无形中扩大了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知识面。

3.结语

对话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强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针对学生地理学习的需求,从学习内容着手形成对应体系,提高课堂交流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高中地理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建霞.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兼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学理论,2012,17:250-251.

[2]王海力,胡晓东.以活动元为基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03-105.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索与反思

引言: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1.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2.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3.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4.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三、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22-0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对于高中地理来讲,其外延还延伸到了宇宙层面,囊括了对于天体运行的钻研和探索。高中地理教学,无论是对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还是让他们了解大自然的奥妙,还是让他们知道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是一门十分具有实用性的科学。但是,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针对高中地理规律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导致地理规律有效教学缺乏指导[1],使高中地理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一些误区之中。它使得原本应当充满乐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地理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使得原本应该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理课程变得艰涩难懂,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倦地理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人学习轻团队合作,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反思,以扬弃的态度对地理教学进行锐意改革,让地理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学生不再把地理课视为畏途。这里,我们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改革策略探析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降低教师的教学成本,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缺陷

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其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有了显著的加大。一般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一是重理论灌输,轻动手实践。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支配,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理论灌输而非动手实践上面,这导致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

二是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的交流。同时,教师不得不把原本具有整体性的知识系统,嚼碎了强行喂给学生,而不同学生之间在理解力,接受力方面的差异就不在教师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三是以学生的个人学习为主,缺乏团队性的合作。

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只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动手实践,会让学生变成虽满腹经纶但却欠缺实践能力的书呆子,使他们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原本应该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理课程变得艰涩难懂,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倦地理学习。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导致他们在高考中大面积失分。再次,由于把学生割裂成了一个又一个孤立进行学习的个体,缺乏团队性的合作,而如今的社会却是十分注重团队合作的。学生若在校期间得不到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来走入社会更是难以立足的。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今,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社会背景下,地理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教学也要积极向这种全新的理念靠拢,变满堂灌为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变个人学习为团队学习;变死扣教材为鼓励创新。这样才抓住了教学改革的实质。

二、地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这里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中《天体运动》这章为例,具体阐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改革策略探析。

1、教学前的预备

地理教材的处理与分析是上一堂好课的基础与前提[3]。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地球仪等教学用具,还要认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课题供学生讨论。同时,教师也要嘱咐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对知识点有个大概把握。

2、导入课程

教师首先以初二物理学过的运动学方面的原理作开场白: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初二物理课学过的原理吗?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以运动的形式存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天体的运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把地理课与其他学科进行融通。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PPT,对将要学的内容首先进行概述。

3、开始小组讨论

在讨论前,教师首先布置讨论的课题: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派代表一人上讲台来各抒己见。教师要提醒他们不要光依附于课本,而是可以大胆地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对其发言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最后,教师对所有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统一总结。

参考文献:

[1] 艾何.高中地理规律的有效教学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董满超,栗洁玲,黄莉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10.

篇10

关键字:高中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收到极大的挑战,但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一、 彻底突破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学生变成了机械式的被动接受者。此种教学误区,容易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每做地理练习就心烦。

1、突破这种教学误区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主动性为主要方向。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同时构建地理师生互动的地理课堂也至关重要。课堂是师生之间动态交往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基地,也是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人生舞台。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同时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地理教育内容的广阔性,地理环境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为地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师生的互动不仅一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课堂上,偶尔引用一两旬歌曲,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实现了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活了课堂教学。二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有时是决定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讨厌老师,连带反应就是老师教的课程也不喜欢。反之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老师教的课程也自然喜欢。所以搞好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势在必行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根本的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地理课程强调的是人地关系,通过学习地理形成正确的天地观念,认识自然环境的美、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与相互影响,关注未来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身发展、服务社会的最基本知识素质,也是最重要的国民素质之一。

地理课程帮助学生形成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法制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环保教育以课堂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中,在学习了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之后,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课外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做调查分析,直观地认识环境问题,并思考应如何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环境观念和自觉自律的行为规范。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作用于生活,这是不变的真理。高中地理的教学也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课堂教学,偏重于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学习与个性发展融合起来。新的教学模式则应强调地理学科的实践,变闭合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例如: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观察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及特征;开展地理要素单向调查;启发学生写地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指导学生收集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参观访问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实用性的范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如今虽然大力倡导新课程的改革,但是新课程的改革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在综合化的思想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科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必将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传武《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2]丁利《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