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课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课的教学方法

篇1

1 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1.3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3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4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5 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篇2

关键词:地理课堂;现状;质量;方法

一、初中地理课堂的现状与问题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从初一开始就已经开课了,它具有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的特点,学生在接触它之后,将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由于求知欲的驱使,能够认真地听课,但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常常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巧妙的课前小测

初中地理现今来说只是面向会考,其难度要求都是最基本的,面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和小测就可以让学生过关了,因此,课前小测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承上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了的重点从而更好地开始新课的学习,又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

2.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地理本身作为理科,其很多概念和现象都需要动态的演示和分步的解释才容易让学生接受。这关系到如何把抽象的、动态的知识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了,而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诸多地理现象的感知,只是属于一般的感性认识,但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之后,就能够掌握这些现象普遍的、本质的联系,从而达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而地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完成这种转变。

4.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主观学习态度是其学习成绩优劣的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作为教师有责任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成绩,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改善其学习态度。

5.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验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要比教师单纯地描述的效果深刻得多,这样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6.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新课练习

初中地理作为文科就必须要多积累,那么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仅要做练习,还要把练习的题目和答案都识记下来,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练习”最好的效果。积累就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年有所长。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3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空间思维兴趣

一、高中地理学科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两个显著的特点。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现代教学方式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情境教学”,也可以说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提炼、升华。

受应试教育、社会因素等影响,传统教育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对新的教学方法却较少涉及。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中学生与美国中学生相比,我国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美国中学生创新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则较强。

新的时代赋于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应注重于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有人把教师比作桥,那么桥的一端连着学生,另一端连着知识,学生要想达到知识的彼岸,那么这座“桥”就得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还有人把教师传授知识比作一桶水给杯子倒水,倒得好还是倒得不好,倒在杯子里面还是倒在杯子外面,这就取决于“倒水人”的技巧。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来自于人类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要学好地理学科知识就更应该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地理原理,地理学科教师采用何种最恰当、最科学、最有效益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每位学科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开放式教学对地理课堂教学来说更加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呢?将静止不变的“封闭式”教学改变为动态的“开放式”教学,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变“静”为动,在动态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当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开展开放式教学。

二、地理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形式

第一,地理教学内容的开放。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刻意追求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实质上是以静态的、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动态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课程相背离,同时构成一道道有形无形的桎梏。培育创新素质,亟需打破教育内容的封闭。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新知与日俱增,应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及进进行调整补充,还应引导关注前沿,面向未知。同时,要给予面向实际、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的余地,改变“一纲一本管几亿”的一统式僵硬格局。例如湘教版教材中有许多的案例,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实践,比较适合学生去探究学习。当然也有部分案例是学生不熟悉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乡土教材或新闻时事来取代,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提高内容的开放度。

第二,地理教学过程的开放。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控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在开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条式没有市场,而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的。例如,在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两小堆沙子和树叶及小水壶,让学生自己按照活动题操作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对地理原理进行了验证,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开放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地理教学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例如在城市空间结构这部分内容有关功能区和交通线路布局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参观规划馆,对一些不合理的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城市规划这方面知识的掌握,为后面选修教材《城乡规划》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四,地理空间思维训练的开放。首先,向“全脑”开放。在重视左脑的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右脑空间思维、 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与思考的结合。例如,地理必修1教材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为此,课堂中在频繁动笔动脑之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观察、体验想象、动手和动感情。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课堂的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应特别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如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问题,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又如,地理必修3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挖掘其它典型的案例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三、地理学科开放式教学的作用。

总而言之,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应用得当,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对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而言,更加富有成效。首先,它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第二,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其实这多属于地理学科知识范畴,也是较为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激发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这种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终身学习是有帮助的。

篇4

【关键词】兴趣;地图;自信心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掌握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掌握能力跟教学质量有这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很重要。

一、利用自然风土、奥妙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虽然也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却有许多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高中地理教育以介绍世界范围内的自然风土和奥秘为主,这些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土和奥秘对于很少出国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大部分学生兴趣的倾向所在,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多介绍一些风土人情等知识,尤其是一些自然之谜,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如果调动起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地理学科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反而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的窗口,还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在教学中用好地理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地图,也是考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地图以无声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觉感官来反映地理事物的特点,且往往会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比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对一些地理名称进行记忆,在这个记忆过程放到地图上,就再好不过了。将地图在大脑中进行展现,来解决问题,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储存在大脑中,在运用时,将其提取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形成一种无图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三、提高学生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

在日常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地理课堂也不例外。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重要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无形的,老师很难说,学生理解很困难,整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不理解,缺乏动力、缺乏兴趣,没有一点兴趣,这样的课堂何谈效率。所以老师应充分利用教具直观和“小”的特点,对学生的地理范围,事物或现象的视觉外观的形成,形成促进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对学生反应说对于“时区”和“区时”的感念和算法感到难学,很模糊。特别是在课文中“钟点不变的情况下,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从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这几句话的理解感到特别困难。应对这种情况,我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制造直观教具,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时区和区时的不同。我将书本分开,装订线表示本初子午线,封面表示东十二个时区,封底表示西十二个时区,将书本合为圆柱,合拢的交界处的经度就是180,即理想日界线。将合拢的部分面对学生,在这样直观的教具面前,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时区等问题的差异和定义,再也不会被这个问题弄得头昏脑胀,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进而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大增,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讲练结合法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创新,重视研究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地理教学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展示教学结果。在地理教学中和实践中,应该处理好强度和适度的关系,让学生训练思维和总结经验,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进行思维方法的提炼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一些切实可行又高效的思维方法:①问题的归类。首先应仔细的阅读该题的试题要求,以明确该题的考点和问题的意图,比如该题是考查的工业区位还是其它区位的问题;②区位的展示。比如该题考查的是工业区位问题,那么我们则要充分的展示出工业区位的诸多因素,如原材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等;③进行综合分析。应根据试题的要求,我们要进行全面而又客观的分析、评价,还应结合着具体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进一步深层次的分析,提炼出关键的信息、突出主导的因素、掌握动态的因素。逐渐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方式与答题方法的归纳总结。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自身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就为学生今后能够充分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灵活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不仅教师应该积极的地引导学生,学生自身也应养成具备高效的思维方法进行学习,师生共同努力,从而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可是地理这门学科经常被认为是副科而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挫败感,社会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问题,所以地理教学水平一直处于低谷状态,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探索出一条出路,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一直不断琢磨这个问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备课组成员在如何打造有效的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用心准备每一堂课

要实现有效课堂,不论如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前充分准备,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充分备教材并非单纯写教案、做课件,而是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再者讲课思路与课本编排者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所以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重组,让课本为教学服务。对知识的优化重组,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更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我们打造的高效课堂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所以备课内容还应包括备“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认真琢磨本节课的重难点,认真安排整节课的内容与结构,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二、努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古人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拥有老师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水平,这直接决定知识表述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和爱好程度。而这些水平来源于何处呢?显而易见就是要求我们及时补充营养,多充电,尤其在如今知识大爆炸时代,更应如此,这样我们才能面对那些对知识有好奇的学生。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向课外延伸,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平时课余时间我会去阅览室翻阅一些与地理科目有关的书报,如《中国国家地理》、《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这些杂志都很不错,其中包括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可以对我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启发与思考,我会将新理念变成自己的东西。如今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要及时得到更新,我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网络与同行交流教学心得,多收集一些图片、课件等多种素材,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能力提高。

三、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新课程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究学习,适当拓展。如在第一次讲授“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这一内容时,只是让学生枯燥地用笔勾画出一些生硬的方法和措施,算是把本节课结束了。但是我发现做练习题时,学生还是不清楚这片雨林到底开发还是保护?乱答一通。于是我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政府官员,有伐木商人,还有当地土著居民,以“假如我是……我该如何对待这片雨林”为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其分析讨论到最后各抒所见,结果课堂效果大不一样,讨论得非常激烈。课虽结束了,但其实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用教师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让他们在填补思维空间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对于每一道课,每位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设计思路,好比你在尝试烹饪一道新品,在这道菜出锅前你会想象,它可能是非常可口的,也有可能火候把握不足,或因调料调放不合适,使它的味道不尽如人意。所以即便你在课前对整节课的步骤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结果,第一,你上的这节课“理所当然”按照你的思路顺利完成了;第二,由于提问方式欠妥,或者引导不得当,出现尴尬局面,没有按套路出牌;第三,即便本节课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局面,但由于老师“冰雪聪明”,最终化险为夷了,获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些结果做详细记录,整理和分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反思,那么你的教学能力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双赢的教学局面,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五、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篇6

关键词:课堂氛围

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

趣味性教学

1.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7.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

“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的欲望。“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1~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3.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有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又如,用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两句诗,以及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挺拔险峻,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都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如果教师选择有地理性、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引用“雷打未惊蛰,雨水四十日”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动和锋面雨带的形成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知识更加巩固;又如,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一句地理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类似这样的短诗短句,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4.巧用成语教学,助长兴趣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27

总体而言,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地理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与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学。适应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改的实际要求,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迫切问题。

教学方法必须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必须切合教学实际,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基本要求,才算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必须服务于教学活动,这是从方法服务于目的的角度而言。抛开教学目标只谈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对方法好坏的评价,不是看方法本身,而要看方法是否能够促进目标的实现。如果想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做到切合教学的实际。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最大的教学实际就是应考,我们把精力放在研究教学大纲、研究考试试题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如今,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增长,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仅仅研究试题是不可行的。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方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方法不在于求新求异,而在于追求实效。

首先,要重视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地图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或缺的工具。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图片、幻灯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地图的使用更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括的表象,对学生的思考更具有启发意义。了解基本的地图符号,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功,也非常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地图是一种模型化的语言,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集中地反应很多有用的信息。仔细研究新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中,图象的内容和所占比重都有大幅度地增加,而且表达更加多样化,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时代气息。如果我们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好好利用这些地图,则对我们的地理教学具有很大意义。我们的地图需要反应什么样的内容,需要了解什么样的实际,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抽象概括。其目的不同,结构也会不同,功能亦有所不同。地形图要表达地形的分布,经济联系图又须表现出不同经济部门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这两种图就完全不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模型化”的思维,提高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在这里,重点谈一下研究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加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师生互动,形成更为活跃、更为有效的教学。比如,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我们的建筑一般是坐南朝北;比如,为什么会“月有阴晴圆缺”;比如,为什么会有“时差”;比如,你怎么理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一些看似常见的现象,则可以适当地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比如,关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等课题,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加以形象地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方便我们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已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主要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的展示。如:地球的运动等,这个概念就比较抽象,然而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便可以一目了然,既方便了学生理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对于一些需要耗费大量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的内容,有了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的重复利用。多媒体技术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现在,有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积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地理教学,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从网上获得的丰富资源融入到自己的课件里,补充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与建议

作者简介:马松梅(1983-),女,河南商丘人,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王玲(1974-),女,江苏淮阴人,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0-007)、石河子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2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84-02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重点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工作方法和程序。[1]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等多方面,是人类以土地为载体所进行的物资、能量、价值的不断交流和转换过程,而土地利用规划学就是对这些过程活动所做的综合部署与统筹安排,[2]其目的是使人地活动处于动态平衡中,从而保持人口、资源、生态等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学在土地利用和管理科学中起着龙头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复杂的土地利用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基本具备土地利用规划学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并且最终培养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文本(例:土地的整理与复垦、土地评价)的编制方法。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农业生产为主,发展为当前的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中心,这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理论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学滞后于社会需求,难以满足土地利用的技术保障。[3]因此,尤其是目前的课程设计环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地理系的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课程设计的特点、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预期为培养土地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基础。

一、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本研究具体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阐述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定合适的、难易程度适中的课程设计题目,做到教学的广度与深度适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思考。

第二,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要能联系社会发展、经济、生态、环境等与土地利用问题密切相关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涵盖的多领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引导、演示与学生分组讨论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学中注意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的巧妙引入,使学生了解规划各层次(如总体规划与上下层次的规划等)的衔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规范与总体规划的关系与区别。

第五,以具体案例为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实际调研的方法、步骤等,并能够在具体案例中充分展示、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第六,根据实际范例,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相关软件或图纸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图、空间管制图等,并能够独立负责、完成一个土地利用规划学专题文本的编制。

二、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理论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感觉困难较大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完设计专题,通常只介绍设计过程、步骤和方法,而学生要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例如查阅、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用地结构的空间布局、设计、修改及确定布局方案,完成设计图及设计图纸等。这些过程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不仅要熟练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很多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很多如前所述的相关课程知识。此外,还需要了解许多相关的政策与依据等,所以说理论性和综合性都较强。当需要学生把土地利用当作一个整体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时,学生通常缺少全面综合把握土地利用各相关要素、相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通常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

2.“真题真做”难以实现

“真题真做”通常缺少现实的支撑平台(如设计院、设计公司等)及规划方案评审程序,这样学生只能在实验室练习,不能参与调研及资料收集等重要环节,而且缺乏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学习的机会,最终造成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程序认识不全面。另外,土地利用规划的选题非常关键,选题的大小和内容决定了它是否适合学生有效完成。题目太大,在短时间内学生无法圆满完成任务,而题目太小又起不到锻炼的目的。而“真题真做”式的现实选题又很难实现,所以仅仅基于数据资料的课程设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协作,而且任务安排的不同,还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成绩评定不够合理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课程设计综合性较强,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较大,学生通常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学生分组协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但是,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教师很难客观地了解团队里每一位同学的工作量。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有小组内的部分同学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这一方面增加了教师客观评定成绩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

1.加强实践环节,尽可能实现“真题真做”

理论联系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加强与相关实践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才能保证学生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问题,提高编制规划文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更容易实现,可以将土地利用规划分成若干个专题,使得每组学生的专题内容及侧重点各不相同。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的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方案构思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成果表达能力等。通过方案构思能力的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通过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的专业知识,客观准确地制订出相关的规划成果图,并表达自己的规划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能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采用过程评价体系

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中,引入过程评价体系,即注重整个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过程的评价,做到评分标准的细化与量化,打分有理有据,从而提高出勤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15-01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将“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所谓“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研究地理的过程,以及地理的规律和原理的应用过程。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解决目前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变地理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1、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缺乏

目前我国的地理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非地理专业的教师教授地理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水平的落后、以及仍旧采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教学等问题。

2、地理教学方法的传统、单一

对于地理教学我国地理教育工作者普遍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套课本、啃课本”的教学方法,只能根据单一的地理教材以及以往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教学,笼统而抽象的传授地理知识,从而造成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因此只能死记硬背来掌握地理知识的低效率学习方法。

3、地理教材的老旧以及教学设施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颖的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学生课堂,这一重大改革不但让地理教育工作者传授地理知识轻松了许多,也让学生们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但目前我国普遍的农村中学因经济条件的落后造成教学设施的简陋,对于实施更好的地理学教学方法设置了较大的阻碍。

4学生对于地理学的困惑和厌倦

由于地理学的抽象、复杂、难懂、难掌握;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当、教学设施的落后等等问题,使学生对于学习地理学失去兴趣,对于学习地理学没有信心,甚至于失去信心。、

二、我国地理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1、地理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地理课程的新改革,使地理教育工作者由以前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局限等,变成现在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更加多面化、专业化,具有高学历地理教师的比例明显增大,以及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地理教学方法、能够应对自如的解决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专家型”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形成,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地理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地理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新课程的改革中采取结合以往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更加形象的“理论演绎法、”“地理实验法、”“地理研究法”等方法,让地理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抽象和难懂。

3、地理教材的新改革以及教学条件的提高

相比较传统的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和七个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海洋、自然灾害、旅游、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相比较于旧教材更加丰富,更易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感受地理学的枯燥、乏味。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使教学设施得以完善,以及多媒体教学普遍应用,地理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使得地理学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相比较以往的地理教学现状大大提高!

4、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新改革的地理学是一门多区域、多领域的综合学科较易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时候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地理学的方法,培养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变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低效率学习方法。

三、结语

近年来地理新课程的改革让我国的地理教育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递增地理新教材范围的扩大,但相比较于国际的地理学教学我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我国的地理教育要在现有的水平之上,解决现存的问题、补缺薄弱环节、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经验,全面提高我国的地理教育水平,为我国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处于领先地位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金赛,近三十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发展-基于主要期刊的论文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1):42―44.

篇10

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年龄上的差异、认知能力上的差异、知识广度上和深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学习需求上的差异和学习态度上的差异。艺术生更是如此,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文科生中的后进生,课堂表现为不愿意听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消极,沉闷不语,学习信心不足,采取得过一时就过一时的态度,表现出冷漠、郁闷、不愿意思考等缺点。造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在于家庭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缺失。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提高艺术生的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从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个层面加强自己的教学过程。

在新授课中,我采用差异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主动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安排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表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比如,在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工程》教学过程中,其中一期工程线路的了解是考查的重点,为突破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线路周边的自然地理状况如何?所有学生都进行思考,有的能大概知道思考的方向,但绝大多数一无所知。我接着解释:线路所经过的地形、地形区、自然带、省区、气候区等,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选择,形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回答问题时,进行对话式教学,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不是在教他们,而是在与他们一起学习,善于倾听学生的错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他们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做出恰当的评价。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支持和鼓励。它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发言的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帮助教师准确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对其发言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减少否定或负面评价给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在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多引导、多表扬的办法,使他们重获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艺术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足,在教学中要贴近艺术生的心灵,尊重和理解帮助关怀艺术生,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课的重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课不仅是对新授课所学知识进行再现和回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整理和加工,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联系化,为解决问题做准备,同时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培养自我复习、自我提高的学习习惯。学生是复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复习使学生在进一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提升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会大打折扣,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所以,复习过程应注意突破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利用复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以必修3第五章复习为例,我给了学生一张东亚五国空白地图,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填充地理信息,把第五章的内容和地图内容衔接起来。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并且自己总结复习方法,教师只是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适当引导和点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活动,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和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条件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活动。

习题课教学是在复习课基础上的,具有巩固和检测功能教学实践。其一是对所复习的知识和规律的再现和运用的考查,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掌握状况以及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便教师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其二是对复习课教学的检测和诊断,能发现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教师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习题课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的过程。课前教师必须精心选择每一道习题,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精心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习题课教学的效益,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教师在课前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阶段教学内容的特点、阶段复习要求以及本人的教学经验,精选例题和学生练习用题,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和诊断性。顾及学生的全部思维过程,在出示题目之后,教师要沉得住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审题思考,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同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做归纳整理,形成这一类题型的解答技巧或规律。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心得体会,随着教学的深入研究,我将会更加游刃有余地从事我的教学工作,争取让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