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人教版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高中地理是地理教育课程的基础,在更高要求的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学中的学案设计是师生一起努力的结晶,它是由教师精心完成,学生自主探究完善的学习方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恰当的学习方法以更好地完成地理学习。另外,教材内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高了其自身的整体素质。现下,我们以人教版为例,浅析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教师为学生制订出更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大幅度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学案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1.高中地理学案由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课堂练习以及学习小结四部分组成

课前预习是地理学案中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自我学习的部分,一般不会牵涉过难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习惯,自然而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法指导是地理学案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它主要针对学习内容中较难部分,往往牵涉到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学法指导侧重于指导,即提示方法,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如,学习地形知识的方法、如何记忆图示的方法等。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融会贯通,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课堂练习能反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吸收程度,便于教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完善该方面的教学。学习小结是地理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它可以指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当堂的教学内容,巩固印象并便于日后复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2.高中地理学案的设计原则分别为目标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图表化原则、参与化原则

目标优化原则是地理学案设计中的基础。地理学案设计是在响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突出学习目标的重点,同时各方面兼顾而完成的设计,目标优化奠定了学案设计是否成功的基础。问题化原则,即将课程内容转化成一个一个可供探究的问题。问题的形式能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未知的东西对人来说总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学生为了将未知变成自己的已知,更会不遗余力地去探寻出更多的知识,同时又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化原则侧重设计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调动主动性,以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发展。图表化原则是地理学案设计的重要原则,图表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地图和图表的应用既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读图能力的掌握。参与化能力,即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地理学案设计中,在参与中更方便完善自己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对阅读材料的应用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效地加强了地理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以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既不会因为难度问题造成吸收知识的困难,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开阔视野,拓展学生的综合地理知识以及加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这一阅读材料补充了板块运动以及褶皱的地理知识,深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与印象。

阅读材料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阅读材料时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负担,反而会因为轻松地学习阅读材料而对其产生兴趣。例如,阅读“波浪和潮汐”时,学生在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各种影响后又可了解潮汐的产生,引发学生对潮汐产生原因的兴趣,同时还能被先人探索挖掘出如此的规律知识所折服,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从而更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习惯主动去学习更多的地理现象。

人教版教材注重时事问题和热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的内容渗透,例如,“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这则阅读材料,它不但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更让学生关注热点问题,拓宽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思考,并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这样的事实材料不拘泥于教材书本,能有效开阔学生眼界,引发学生对自然、对世界的探索与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难度,却也十分重要,地理教学学案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工具,为地理教学作铺垫,让地理教学事半功倍,而教材内外的阅读材料则是一种补充,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巩固当堂所学内容,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实践,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然,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全方面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贾鹏.探论对话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首都师范大学,2011.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专栏的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137-02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各个学校在教学质量上不断提高。高中地理属于文科知识,在分科之前,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很茫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提高教学质量,让高中地理具有一定的乐趣。现在,高中学生学习非常紧张,加上地理知识非常广泛,很多知识都具有很强的复杂性,所以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更好地掌握。为了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加感兴趣,也为了让高中地理知识更加明了化,教师集思广益,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的诠释。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教师是怎样在多媒体辅助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呢?

1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很多地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示进行全面的认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进行讲解,让学生单靠语言去了解,这样很难让学生去明了地理知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高中地理知识会给学生一种很深奥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地理知识,包括图片、风土人情等,这些知识用图片展示胜过于教师的千言万语,即便是教师什么也不说,学生一看到多媒体的展示也会很明白教师所要讲解的知识。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

2 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更加喜爱知识。高中地理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地理知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地理知识,会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涉及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8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同时教师为了揭示神秘感,为学生展示天体的照片。

3 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热情,也就有了主动的探索欲望,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让学生在理解知识上更加透彻。在高中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也有很多知识是身边接触不到的。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更好地明白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进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知识彻底地了解。例如,在教学气象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示给学生一些气象的符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明白符号的用意。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完美的工具。

4 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学生在这样紧张的状态下很难获悉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身边不常接触到的知识。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知识。地理知识覆盖面非常的广,所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一直是教师的心愿。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这一心愿,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师在讲解大洋洲的时候,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大洲以及大洋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所需要的地理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的数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上网进行查找。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拓展知识面的主要工具。

5 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一项重要的辅助工具。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尤其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教师将一些地理知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展示,与学生共同讨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重要的就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加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教师在教学地理知识时,将地理知识的相关题型展示出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思维进行回答,在回答中掌握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巩固。例如,图1为“三大岩石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2)写出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名称。

6 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复习与整理

在教学过程中,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一地讲述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并且将知识点给学生归纳或者划线,需要记忆的部分要进行记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很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会打破这种局面,将学生的复习内容以及复习范围展示给学生。有的教师还将需要强化的部分进行全面的展示,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还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地理知识进行整理,并且将整理出来的内容生动地给学生讲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白地理知识的重点部分。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理解与复习的重要工具。

7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多元化的视角下来诠释高中地理知识,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的工具,也是学生值得欣赏和喜爱的辅助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李洪龙.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111-113.

篇3

1.新的教材带给师生全新的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目的就是从传统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引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以往的升学取向的课程定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程功能能否顺利转变,教材是关键,它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地理新教材以其独特的图文设计、活动安排及内容结构,使教学活动由传统的单向传输变成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成为可能。很多老师承认,要是用以往的重文本内容的教学方式方法,那么用不了几节课,就能把课本讲完了。教师面对全新的教材,不改进教学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新的教学课程决定着教学观,并且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广度、深度。

2.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标准给地理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弹性和空间,地理教材不再是像过去被视为《圣经》,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材料,一种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课堂也就不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对教材给定内容的意义有其自身的解读,同时也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如:有些学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着手编写自己的校本地理课程。有些教师在“大气环境”这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这一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让学生终生难忘;在教学“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节时,用相机拍摄聚落景观照片,并根据照片说出聚落与交通线路的关系。

3.学生成为关注的重点

“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在实验学校的课堂内外,我们要让学生受到关心、受到尊重、受到关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和谐融洽关系。在地理教学课堂上,当学生答错或者回答不出的时候,不再有责备的声音或者目光,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好的保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这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在听课的时候,我们与学生坐在一起,亲眼目睹学生的表情是多么的愉悦、兴奋、自由、积极;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到学生对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信心越来越强。我们做过相关的一些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新的学习方式方法、融洽和谐的平等师生关系是他们学习的驱动力,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并呈几何级数增加,是永远学不完的。这就要求老师“授之以渔”,而不能仅仅是“授之以鱼”。在实验学校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确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形式被普遍采用。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其中角色表演、做手工、做实验、完成项目、跳舞、画画、唱歌、讨论、提问、陈述、辩论等异彩纷呈,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面貌、学习热情都得到改观,学习更加主动,发言更加踊跃,思维更加敏捷,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二、不足及其策略

1.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实施发展不平衡

由于学校设备、教育教学人员观念、个人的文化素养、责任意识、情感投入等因素的不同,各学校间发展水平不平衡。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会被淘汰,在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广大教师应该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升文化品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实践型的教师。

2.没有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

这次课程改革,我国采用“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原则,“立”的是“目标”、是“观念”,并通过课程标准得以体现。充分把握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新课改成功的核心和关键。国家课程标准不但是教材编写者的根据,而且是高中地理教师备课教学的根据,更是评价的根据。一些教师重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而忽视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与学仍然需要有的放矢,否则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能完成课程教授任务。就总体上看,课程标准内容降低了难度,但就具体内容面言,特别在“学习有用地理”和“发展学生思维水平”上并没有降低。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读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并要注意在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标准进行验证。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环保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政府之外,必须依靠全体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是指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在思想中养成环境保护观念以指导人们的良好环境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模式,环境保护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个人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在环保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会议正式提出了“要把提高全民族h境意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学生是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环保意识将会影响未来社会整体素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没有中学生的环境意识的提高,就没有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

环保意识将使人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使个体主动地去认识、评价与保护环境,自觉地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环保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中学生正处在意识形成和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尤为重要。随着家庭重心的下移,中学生成为家庭的核心,由教师对中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再由其对长辈在知识上进行“反哺”,显得既有可能也很可行。通过中小学生向他们的父母传授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了解到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现状并分析问题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三、我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我校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掌握状况和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及环保行为习惯,并借机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校地理教师对全校三个年级的1 500名学生开展了一次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问卷调查活动,收回有效问卷1 320份,回收率达88%。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学生比较关心环境问题,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是学生对于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国环境现状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噪音污染问题,反映了不清楚噪音污染的分类以及对人体的伤害;对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反映出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教育我国是地大物博的影响,学生不了解其实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已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教育学生节约资源。

四、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必修2第六章提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环境哲学思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生态智慧。孔子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既肯定了人生,又面向自然,从而治理人生和顺应、适应自然。

我校处于城乡接合部,我们生活的环境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农村生产力布局的调整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兴起,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上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时,除了讲授书本知识外,可以带领学生调查本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水域面积的变化、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地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讲解农业发展方向时,一定要详细介绍本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酸雨、土壤污染、水质恶化、雾霾)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组织学生交流或讨论,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放、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重点理解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统一。

课标中要求了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因此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进,理清知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人地关系思想,最终达到与高中必修内容之间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讨方案是课标提出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引导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环境教育与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王民.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杨振强,孙铭明.环境意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周毅.环境问题与环境文化建设[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6):5.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创新点;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28-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发激烈,人才成为提升竞争实力的核心,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大力推广素质教育。高中地理不仅是带领学生了解地理文化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充分发挥教学优势,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研究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高中地理教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点

教材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高中地理教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点,有助于我们研究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一)传统地理教材特征

传统地理教材以知识为核心,教材取向全部是重点地理知识,采用大量的知识点进行覆盖,长篇幅叙述,教材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地理知识完整性、逻辑结构合理性两个方面。

(二)新版人教版教材创新点

新版人教版教材具有标志性。人教版教材主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核心价值评价标准,不仅包含地理知识的叙述与讲解,还包含人本关怀的教育因素,满足时代需求与社会需求,符合时展规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主动学习、自我判断、自我思考、团结合作、创新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也更符合实际生活,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其内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材内容的删减特征:新版人教版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教材内容的删减方面就可以看出新版教材更加重视内容的简洁性,比较冷门的地理知识或极度复杂的地理知识点被大量、合理删减。如2008版的人教版教材的页数就从以往的200多页删减为120多页,这种内容的简洁性也更加适合学生学习。

教材内容的增添:新版人教版教材在传统教材版本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增添了具有实用性的地理知识,更加贴近了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与实践。如水资源的分布与影响,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个人所需的常识。此外,该版本教材还增添了实践活动类环节的开发与整合。

二、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一)提升师资团队的素质水平

教师是学生进入知识领域的领航人,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奠基者,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其素质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对学生教育成果,因此,必须提升师资团队的素质水平,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可以通过进修与培训的方式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或是参加一些比较出名学者的讲座、开教师经验交流会,以及去其他学校观摩与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素质水平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者、领航人等榜样作用。

(二)改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与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取代应试教育成为教育指导思想,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像车间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不具备特长。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所需为准合理、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步骤,认真备课,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指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在课堂上增加对学生个人能力强化培训的环节,注重对学生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创新教学方式,增加现代元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应该适当增加现代元素,创新教学手段,如当前比较成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就是现代元素融入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教学模式,此外,还有微课、翻转课堂等,都可以适当地运用到当前地理教学当中。

三、结束语

研究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境教学;人才培养;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

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由于面临高考与升学的直接压力,因而地位十分显著,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重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对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思路,这是推动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在地理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讨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性策略,其现实意义尤为明显。

一、开展地理情境教学,塑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促进教学发展的有效策略,但是受困于教学手段创新能力的匮乏,很多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学对情境教学的使用往往陷入到“一知半解”的局面,没有真正发挥着情境教学的威力。因此,尝试采用最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方法来引导高中地理教学,调节和塑造课堂的气氛,尤为重要。例如,地理问题情境的设置和运用可以作为典范。所谓的问题情境,其实就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预先设置若干教学相关问题并在教学中自主提出的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样,重点在于调节教学的气氛,塑造活泼、轻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因此,从显性意义分析,类似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和“抛出”能够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湖面”激起一阵涟漪,并产生剧烈的回响,这个回响就是教学气氛和课堂氛围的形成,是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此外,要采用小组合作教学配合情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将学生的小组配合与情境教学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情境问题解决的思维宽泛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彼此的默契,塑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结合情境创设的实际状况,要求学生们三五一组形成小集体、小团队,提升协作和实践的积极性,这是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中气氛调节的绝佳策略,值得进一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

二、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地理教学的“技术

含量”

多媒体技术是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教学媒体手段,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极大的帮助。在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的内部环境,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巨大优势可以成为教学之外的无形力量,吸引学生们的眼球,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时融汇声音、图像、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元素,可以组合成完善的地理教学素材和成品,为地理教学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增加提供辅助,可以大大节省地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

更为显著的是,多媒体技术具备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画面感强等特点,恰恰是广大高中生所喜爱的。比如,制作一部内容翔实、外观精美的ppt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放映出来,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让学生们彻底“沉迷其中”,起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最终目的。因此,把握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尺度,最终可以使之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使之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层次提升做出贡献。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天生就喜爱多媒体、计算机之类的东西,这些媒介和工具可以引领着他们走进学习的更大世界里,成为他们的兴趣点所在。

三、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组合,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显著特征之一是改变学习方式,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组合,提升教学方式与模式的科学化水平。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课堂教学中,多激励、活跃氛围,多用图、建立联系,多引导、促进探究,多设疑、创设情境,多归纳、显示规律,多训练、辅导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问题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为此,教师还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多元组合教法。

此外,引导学生们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优质策略。要知道,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特点使许多地理问题可以被用来设计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地理探究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答案,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更需要合作研究。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必须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及课程改革的要求,千方百计推动教学方式与策略的创新,运用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地理教学的活力,推动教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方志.论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J].现

代阅读,2010(24).

[2]罗剑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探讨[J].当代教

育论坛,2009(1).

[3]孔祥卓,韩宗英.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深思,在新课标背景下,掌握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高中地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地理教育的必然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有效教学的基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知识必须由学习者在整个文化情境中通过不断地互动、沟通与协作而实现意义建构。将学生和教师置身于学科文化背景中的教学情境中,透过实际参与其中,去发现、寻找、应用。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情境创设的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拘束于知识内容,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学得更透彻。

例如,在学习“全球变暖”,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1.假设你在马尔代夫度假。写一个明信片回家描述一下这里的问题。

2.在未来40年里,科学家预测海平面会升高多少?

3.全球变暖对马尔代夫人会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以“情”为中介,创设仿真的“境”,巧妙地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和学等诸因素加以整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情境,将知识点蕴含其中,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能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恰当提升案例――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选修课的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深化、拓展和提高。例如:关于城市化,现行人教版必修教材论述的内容有: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选修教材(人教版)论述的内容有: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显然,同是“城市化”的问题,必修和选修教材都涉及了,必修教材中提到的都是关于“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而选修教材则注重于“城市的规划问题”。 从教学内容而言,选修课程要相对于必修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可见,选修课程应以教学案例为重心,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重视研究性学习――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充满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学习不仅限于认知领域,而且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学习过程也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还是适应生命体验性特征、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锋面”时,提出下列问题,增强体验性。

1.新年你准备去度假,天气预报是东北风。描述你会带什么衣服,解释为什么?

2.现在是夏天,你最希望在英国是受什么气团影响,如果你是:

A.一个园艺师

B.一个假期策划者

体验性不仅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用脑子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诉说,用心灵去感悟。通过体验,才能入“脑”、入“心”,达到浸染生命、撼动心灵的有效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所学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每位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甚至可以对给定的内容进行变革与创新。

四、抓住知识衔接点――促进地理思维的有效飞跃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否能获得新知识取决于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是否建立起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有机整合,实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跨越式发展。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与传统意义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相比,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变注重教师的教为注重学生的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教材、恰当的导入新课、过渡到另一部分,如何使用教材设计的活动,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思维的火花,使其愿意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高中阶段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强调动手实践的知识与练习版块,对此,我们教师当加以重视,把它放在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度,在强化落实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做出具体的注解,毕竟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经常让他们“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并不现实。而且背了之后,就只是为了考试,学生往往没有学习动力,“死记硬背”的学习效率自然很低。此时这种“实践”活动帮了我们老师大忙。譬如笔者在讲授《地方时》这一章节的具体知识时,就通过一项项实践活动的进行,使学生懂得了只要把基本的计算方法记住,用到时记对了,问题也就解对了的道理。具体经过是这样的,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观测日影,确定学校所在经度”的实践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不但将学生的动手操作落在了实处,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而且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在了实处,切实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切实把握学生的教材理论的同时,还深化到了具体的地理实践当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很好地将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其中。

二、点拨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优化地理学识的方法。在地理学科各项知识当中,有很多知识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合理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快速,扎实,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方法的提升,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譬如,笔者在讲授中国季风气候的时候,就引导学生从冬季季风和夏季季风的发源地、强度大小、风向、性质、气流厚度、还有影响范围等诸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多方联系,纵横比较,从知识脉络的本质把握相关知识的本质与发展变化规律。一系列教学活动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为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合理运用图表法。地图,是地理学科所常用的一项学习内容与手段,也是考察学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的措施之一。很大程度上,地图知识的掌握与否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具体应用,像时区图,气候图等等。笔者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就是除去“图”,我们还应当重视“表”在地理学习当中的运用,通过统计某个知识领域的不同分支情况,总结在一个表格里面,不但容易在比较中强化记忆,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之间分析总结,更深刻地认知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与知识脉络,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与素质教育的落实。

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1.重要感。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以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议论,能放开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也和他人一样的有地位、一样的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成就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性感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学习的成功。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佳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3.内需感。需要是人基本的本能,需要是一种内驱力。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希望获取知识,希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内在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获取知识,并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尽可能的各种条件,以学生的这种内需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四、善用记忆技巧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记忆法等等。例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以用谐音记忆法“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又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雪峰各拉丹东。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再如我国海运条件优越,沿海多优良港湾,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记忆较好:“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还可以用生动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语言配合地图,再造表象,增强记忆。如:朗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著名诗句,配合地图和景观图片,能生动地描绘出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流特征。

总之,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深刻的前提条件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需要我们每一名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意义课堂中的不足,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所渗透的改革理念,大力创新,积极开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课堂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创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参考文献】

[1]陈莉,汪艾军.地理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98-99.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5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教师们也应该不断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更好的应用地理知识。地理中的很多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交流,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学活”,让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知识。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不仅是我们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个人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学发展状况,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教学思路改进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不断地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地理方面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爱上地理。这篇文章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一、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

时代是在发展,人的思维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不同的时代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孔子便指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为时代不同,社会氛围不同,学生的思维也是不同,因此教师们应该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与此同时,地理也是个人能力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崇尚旅游减压,在旅游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而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便可以让我们自救。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就应该不断探索新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爱上地理,乐于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偏差,课堂有效性低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们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时之间难以转变过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广大教师依然把成绩看作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接受,便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后采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批量的作业,使原本繁重的高中学习更加累,学生们在作业的压制下,不再是积极地接受知识,而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不再为学习知识而感到快乐,课堂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了课堂的有效性较差,难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应付心理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高考的重压下,很多学生依然唯成绩至上。地理作为一门副科,相比较语数外而言,地理分数没有主科多,因此学生们往往会选择忽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仔细,只是在快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关于哪一门功课的学习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将功课学好,就必须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学清楚弄明白。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独立完成,存在抄袭现象,这些都是不利于我们对于地理方面的学习的。

三、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现代科技,直观展示地理知识

地理是一门以图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图片展示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我们要充分抓住现代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与地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形象记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而且记忆过后不容易忘记。同时地理是一门比较直观形象的学科,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自制模型和简图,例如在进行太阳自转和公转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这样就充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方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

(二)从生活出发,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教师们应该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在学习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时,联系我国相关环境问题多发地带,播放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滑坡、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以及万一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布置一些有针对的问题和训练,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片段,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性,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学生会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特别记忆,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

(三)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转变学习观念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互动;优化效果

在新课程生本主义、以学定教思想引导下,各学科课堂迎来了从模式到精神的全面转变,课堂互动的强化便是一个显著的体现。高中地理也面临这样的课堂转型,完善的课堂互动能够体现出感染力,对学生起到精神调动的作用;同时,学生可以从多层面的互动交流中感受到课堂的多样性、乐趣性;此外,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中体验自主意识,发挥主体能力,能够激发出自信,挖掘出个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在教学实施中,教师除了要改善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要注重心理引导和人性关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营造互动氛围

地理学科是一项综合型的人文学科,不仅包含有生活元素、文化元素,还有历史元素、统计元素等,知识容纳面广,视野宽阔。而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果只是靠单向灌输,那将会失掉知识的趣味性和深层内涵。越是丰富的知识集成,越需要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氛围促进互动,让知识吸收过程充满活力。而情境创设则是调动课堂氛围的一大途径。教师要注意选材,适时切入。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洪灾》这一内容时,教师用“洪水离我们很近,回忆那些惊心动魄的洪灾”为主题情境,为学生展示了多媒体资料,将近年来世界上的特大洪灾事件进行了图片、影像总结,包括1998年中国洪灾、2006年印度洋海啸所引发的洪灾等。近在眼前的画面让学生们唏嘘不已,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情感充沛,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抒发对人与环境的看法,及提出改善意见。整个互动过程自然而积极,学生的情绪都随氛围而升华,都愿意交流所想。

二、设置问题,引导互动思维

良好的课堂互动需要科学有效的牵引,而牵引的主要目标就是学生的互动思维。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常常跟随一条固定线索,而缺乏主动性和交流性。为此,教师可以以问题为索引,调动起学生的互动意识和互动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互动往来。

1.分层问题,多面调动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意识不同,思维更是大有差异,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能够跟上课堂节奏的,总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这样,更别谈全员互动的展开了。分层问题的设置就是从课堂均衡性出发,促进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分层问题,所指向的是各个学习层面的学生,兼而有之,难易结合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们活跃起来,找到自己所适应的问题方向,形成互动思维。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关联、递进的分层问题:(1)城市与乡村有什么区别?(2)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特点有哪些?(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几个问题关系紧密,而又逐层推进,由易到难,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顺利回答第一题,中上游的学生对第二题比较适应,最后一个综合性问题则能够全员调动,让学生们能顺藤摸瓜地去发动思维。在层次分明、结合紧凑的问题思索中,学生都主动发言,体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致。

2.开放问题,个流

要让课堂互动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施加压力,不能强制性命令,而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地参与进来。为此,如何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何开启学生的思维动力便成为教学的重要思考方向。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放宽思维限制,让学生敢于思维,勇于交流,让课堂在思维碰撞中越发活跃、精彩。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定的题目要有讨论价值,要能够让学生展开个性,快乐释放学习思维力。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宇宙中,地球是绝无仅有的生命星球吗?这样的问题让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们燃起了兴致,学生也自然分成两派,并且都主动地力证自己的观点。持肯定观点的学生从大气层、液态水等角度进行分析,而反对观点的学生则用UFO新闻来巩固自己的说辞。课堂互动热烈愉快,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自己的思维,扩展了学习视野。

三、多元评价,拓展互动深度

课堂互动也是完整的过程,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还需要得到课堂完结部分的升华,这就是互动评价,让学生们以自我总结、相互总结的方式来交流学习经验,让互动的深度进一步提升。评价互动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人性化教学要求之一,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评价交流实现思维、意识互动,还可以从多元化的交流中透析自己的学习现状,积累更自信的学习心理,让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时,教师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多元评价。首先,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肯定和鼓励,然后由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们在评价驱动下,都积极投入,有的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政治学科相同知识面的学习表示认同和鼓励,认为这样的学习方法灵活、创新;也有学生对在学习中表现出优秀逻辑、层递性思维的学生感到钦佩。在相互发现、相互鼓励中,课堂互动又达到了新的升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