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31 17:4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性别差异;地理教学;因性施教;农村高中;策略
【分类号】G633.55
1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
地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地球表幼匀灰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1]。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1.1 综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人文和自然两大类。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分为三大模块:必修一是自然地理的知识,主要是地球运动、大气环境、地表形态等自然方面的内容;必修主要是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方面的内容;必修三主要涉及区域地理的知识,实际上就是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要求高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兼备文理科思维,要学会全面地宏观地辩证地看待问题,能够从地理要素的整体性上去解决地理问题。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还表现在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例如,地理与物理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会经常用到许多物理概念,像温度、比热容等,许多地理现象需要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像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等;地理与化学的关系:地球地表形态的变化原因、环境的治理等;地理与历史的关系:我们常讲,史地不分家,像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的的一些内容都与历史有关;地理与政治的关系:像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民族和宗教等问题都是清晰的政治问题;地理与数学的关系:像绘制判读各种等值线,计算比例尺、地方时、太阳高度等问题,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地理与语文的联系:讲述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引用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2]。如讲到季风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玉门关在非季风区。在讲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来加以说明[3]。等等。总之,地理学科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
1.2 地域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科的地域性特点在“区域地理”部分有非常明确的体现。区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地位显著,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讨问题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对策,体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它不仅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同时也对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总之,地理学科是一门集自然与社会为一体的综合叉学科,正是由于地理课程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才会呈现各种各样的学习形态,只有根据地理学科的特征,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性别差异与高中地理教学
2.1 学生性别差异及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也可以分为:智力因素性别差异和非智力性别差异两方面,下面就这两个方面来做介绍。
2.1.1学生性别差异
(1)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的智力虽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却存在着差异。男生智力差异较为悬殊,女生的智力发展则较为均衡。同时,男女两性的智力因素具有不同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言语等方面的差异。
(2)非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的变化和发展要影响到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兴趣、性格、毅力、意志、成就归因等方面的心理差异。
2.1.2学生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男女学生性别差异的原因与男女学生的遗传基因,生理构造等先天因素有很大关系;同样,后天因素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相信后天的教育对男女学生差异的影响更大。
(l)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在遗传上确实存在诸多差异。主要是由于受性染色体遗传特性、大脑两半球偏侧专门化发展差异特性以及性激素的影响,男女表现出较明显的先天差异:女孩子们有较好的交际能力而男生们则有较强的空间能力。女生在感情调节和感官反应方面和男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女孩接受的感官信息比男孩多,所以她们比男生容易控制冲动行为,而男孩则很多会从身体上表现自然的攻击行为,同时,女孩也具有较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她们比较依赖言语交际,而男生则要弱很多等等。
虽然两性性别差异起于遗传,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后天因素对两性差异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研究了两性遗传上的差异之后我们发现男女两性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后天的影响是很小的,后天因素才是两性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2)家庭教育因素
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性别期待与未来发展存在严重的性别刻板现象。家庭教育的刻板化对于男女生的培养方式如果不同,会对他们日后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对孩子性别差异的影响是后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孩子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这段时间的孩子正处于智力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养成与成长阶段,因此学校及老师所实施的教育会影响他们性别差异的后天形成。
(4)社会环境因素
在现代社会里仍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性别问题依然常严重。如,社会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心理差异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传统社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有关性别角色的准则,使他们进行性别角色归类,并以此来约束要求自己,从而形成显著的两性差异。
综上,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这种差异与先天遗传的某些因素、后天两性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而最关键还是教育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进行正确的性别差异研究与教学是极为必要。
3 基于学生性别差异的农村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大致清楚并认识到了地理学习上男女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特点。那么,基于这些差异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农村高中地理教学呢?笔者认为,针对男女高中地理学习上的差异性,我们有必要在学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农村高中地理教W策略研究,从而找出适合男女学生各自的地理教学方法,进而指导他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
3.1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
调查发现,很多地理教师都承认男女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性别差异,这证明了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地理教师对男女学生的地理学习上的性别差异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有些甚至是不科学的。地理教师中的很多人依然存在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不能很好地认识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还有很多教师尽管认识到男女学生的差异性,但是却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关注到性别差异,依然采取没有性别差异的教学。这些问题都体现出,高中地理教师的性别差异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我们要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性别差异教学,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很重要。
3.2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因性施教”
通过课程内容和课程编排上的性别化以及高中地理教师观念的改变,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真正在课堂中尝试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的“因性施教”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因性施教”指的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性别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策略的地理教学。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点:1、联系学生实际,将性别差异引入地理教学目标设计;2、实施有针对性的两性补充教学,弥补男女学生地理学习上各自的不足;3、依据学生地理学习上的性别差异,实施有差异性的地理学习策略指导。
4结语
高中男女学生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基于性别差异基础上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加以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这种差异给男生和女生各自心理和发展带来的弊端。因此,很有必要对如何基于因性施教进行农村高中地理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立坤.基于地域特色的河北省山区村镇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措施;优化教学
地理课程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在高中阶段的分科划分中属于文科考试科目,而在大学地理相关专业中,往往招收的都是理工科学生。所以,我们将地理学科称之为文理综合科目,暗含的意思就是综合了文理科目两方面的特点和难度。很多高中学生文理学习上存在着偏科的情况,应对自己擅长的科目时还得心应手,一旦遇到地理这门课程就显得捉襟见肘。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老大难问题,高中地理教学应该着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们地理学习能力。
1、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1地理知识内容增加较快
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材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教材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课改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因此导致高中地理课本不断改版。教材中规定的重要内容也不断增加,教材内容变换太快导致老师对教材不熟悉。改版后的教材重点难点区分不太清楚,这使得老师模棱两可,无法掌握授课的尺度。对教材的不熟悉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下降。另外一些老师对地理教学中一些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容易误导学生。
1.2学校忽视地理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高中地理属于文科学科中比较不受重视的科目,常常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很多学校多没有很好地重视地理这门课程。学校的不重视导致老师上课时处于应付状态,不会认真进行备课和讲授,很多重点难点知识都只是稍微提一下,并没有进行深入讲解,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地理成绩也不断下降。另外,学生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不十分愿意主动完成,这使得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课堂气氛的形成。
1.3考试中出现更多难题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考试的题目更加综合化。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高中地理原本只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升学考试地理题目更加专业化。对于一些地理难点考试时更加深入,比如时区的计算和世界气候的形成原因,这些考题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无法利用自身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疑难解答,影响了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2、高中地理优化教学策略
2.1改变教学方式
比起讲解,高中地理需要更加直观的演示。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地图化”教学,选用一些直观图片,结合地球仪和挂图,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老师也能够通过教具来补充本身所缺乏的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老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以及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全球洋流知识时,我们并没有相关的现成教具,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动态图片为学生们展现,教师可以制作出一张全球地图,分颜色标注洋流,暖流标注成红色,寒流标注成蓝色,利用动态图片的特点可以显示出洋流的流动方向。这样一来,学生们化死板的课文知识为动态的图片内容,从记忆上来说更加方便容易。不仅如此,在洋流汇聚处的世界性渔场学生们也能方便地一起记忆,教师在讲解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受洋流影响时也更加容易。
2.2学校提高对地理的重视
学校应该提高对地理的重视程度,务必将地理学科的重要程度与其他科目同等对待,确保老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教学实践中去。学校对地理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的重视。另外,学校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推动课堂气氛的形成,确保老师能够和学生更加直接地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并且针对老师地理教学和学生地理学习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3创设地理情境,进行情感教学
老师应该在上课之前收集好地理资料,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创设地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并加以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需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进行情感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学习地理。创设地理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为升学考试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地貌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中国范围内典型地形地貌风景图片,讲述不同地形地貌下气候条件和人文特点,这样就创造出了相关的地理学习情境,让就勾起了学生们对于中国不同的地形地貌的学习兴趣,对于其特点有了十分直观的感受,这样记忆地理知识起来也更加容易。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的授课教学中,老师必须能够利用原有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校可以增加资金投入,为地理教学提供便利;利用直观性教具对学生进行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创设地理情境,帮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董泽润.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结构不良问题 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根据问题怎样被规定将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机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是指规则和条件模糊,算法不明确,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我们在生活中遇见的很多问题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中的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其它不同的学科领域。地理中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复杂的现实意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常常不能够一次性完成,而要通过多次的反馈,改进,整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这些结构不良问题,实现设问有益,拓展高中地理教学。为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设问为钥匙,试图以此解决课堂及生活中的结构不良问题,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及不良结构的巧妙应用,拓展我们地理课堂的教学空间,提高地理教学的张力。
一、多领域知识结合,引导学科综合性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而结构不良问题的不确定性,需要学生结合多领域知识寻找问题的条件和规则,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两者不谋而合。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合理设问,引导学生尝试结合多领域知识,理解高中地理学科中包含的结构不良问题,引导学科综合性发展。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一章节介绍了城市化的定义、动力、特点。其中一个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阅读文章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为什么却有很大不同?这个问题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关于城市化的地理问题,但是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这是一个结构不良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速度除了地理原因,还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国家政策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结合多领域知识,来看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现状,让这个结构不良地理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领域知识学习与研究,引领地理学科综合性发展。
二、肯定思路多样性,鼓励学生思维开放性
高中地理中包含的结构不良问题有着不同的解法和思路,每一种解法和思路都可能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每一种思路与答案只要有一定的根据就都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肯定学生思路的多样性,在多种解法的交流和分享中,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节课通过介绍了美国田纳西河的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体现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田纳西河的发展给中国黄河治理的启示”这个结构不良问题,允许学生自主探讨:师:田纳西河的治理与开发使其变废为宝,你们有什么想法?生:我们国家的母亲河黄河也和田纳西河一样,面临着植被破坏带来的灾难,我们可以模仿它,进行资源保护。师:确实,多么相似的一段经历,你的思路很好,如何实施呢?研究下去。生:我觉得绿化问题是一个要长期坚持的事情,环境保护和河流治理都是一个复杂的事情,需要得到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所以根本问题是要健全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师:如何解决灾害影响,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这是你的思路,也很不错。生:我觉得黄河水患是“放错地方的垃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水能,它就不是灾害。师:这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很棒,沿着你的思路思考,找出具体措施。
这样的一个结构不良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则,固定的答案,反而给予学生机会拓展思维,大胆构思。教师的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拓展τ诘乩硌Э频娜鲜丁
三、多次反馈与整合,寻觅最优化解决方式
高中地理中的结构不良问题有多种解法,每种解法每种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构不良问题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不是一次就能够解决的,要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反馈和整合,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中寻找最优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就更加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同样是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生通过课文的启发追寻治理祖国母亲河黄河的方法。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路。但是仅仅有思路是不够的,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材料,才能增强了解,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在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统一在班级进行分享与反馈,针对不同解决思路,其它同学给予建议与意见,整合改进,在一次一次的反馈与整合中,使每一个方案设计日臻完美,并从中寻觅最优化解决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真正地解决生活中复杂的结构不良问题。
篇4
一、教学氛围愉悦化策略
高中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地理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几个同学计划找一家旅行社,在“十一黄金周”期间随团外出旅游。他们想在黄山、长江三峡、北京三处选择一处,行程五天左右,且每人的旅游经费不足1800元,又想让旅行社全包。假如你是旅行社策划人员,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旅游风景地并说明理由。这个案例联系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接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既创造了宽松而热烈的课堂气氛,学生们又很容易了解影响旅游活动的要素。
其实,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又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描述锋面,课堂自然韵味十足。
二、教学起点问题化策略
“问题课程”是当今地理新课程教学模式之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指导者”、“创建者”,而教师的帮助、指导和创建作用能够体现的关键是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地,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第一,可以借助直观手段,展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人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又如语文学科的古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自然产生联想:山地的起伏为何产生气候与植被的变化?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单纯的语言、文字材料、图片、音乐、视频短片等。选择恰当的方式,给学生的感官甚至心灵带来冲击,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进行地表形态的塑造或自然灾害教学的过程中,播放汶川大地震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提出探究问题:“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抗灾减灾呢?”第三,联系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述“气候与人类活动”时,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例子,描述四川人爱吃辣,是因为四川地处盆地,温暖湿润,湿度大,吃辣可祛湿,避免得关节病,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照本宣科,讲述一些遥不可及的知识,学生印象就不会深刻,课堂效果就不会好。
三、教学方法案例化策略
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的核心能力。带着问题意识,以地理事件为契机,深入学习和运用地理原理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将地理事件设计为教学案例,对于课堂教学和考试均有裨益。以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全书采编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美国硅谷”等21个隐含本质性、基础性的内容作为案例,用案例诠释、实证、应用理论,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由个别知识向类同知识迁移,培养地理思维迁移能力,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应对新高考。总结近几年安徽地理高考命题不难发现,试题既重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结合,重视图标分析和综合分析,更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突出让学生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正确运用所学习过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高中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课程开发的意识,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背景、身边的环境、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及时将其转化为教学素材。如禽流感事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异常与西南旱灾、大运河水体变蓝与水污染、季节性暴雨天气与城市内涝、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气象预报与遥感、交通事故与全球定位系统等。
四、教学角色平等化策略
师者传授、学者倾听的“满堂灌”教学不再适应今天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享有教育参与性和选择性,教师当好导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角色平等化教学。如必修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节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原居民、商业伐木公司老板发表对雨林开发的不同看法,再安排学生扮演西欧人和巴西人对雨林开发还是保护的两种前途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保护雨林、维护生态平衡的知识目标和增强环保意识的情感目标顺利得以实现。
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思维活跃,大胆探索。教师当好导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查问不明白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如教学“日本工业分布特点”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本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图,教师设问:“日本工业分布特点是什么?”学生据图很容易答出“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教师接着发问:“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呢?”学生讨论思考得出结论:“日本海是内海,不方便运输。”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既领会了学习的乐趣,又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习惯。
五、教学过程活动化策略
以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重大改革为代表的都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10+35”课堂教学模式给地理教师的启迪是:教师应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活动的方式:①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拼图,地理谜语等;②地理报告会、地理辩论赛;③地理实践活动、社会调查;④撰写地理小论文,等等。
当然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都不能按上述的活动设计,此时可以先布置学习任务,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自学,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教学时再由教师总结,既点拨学生较模糊的内容,突出重点,又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必修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利用学校地处农场的便利条件,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土壤测肥中心,深入田间地头,收集资料,现场考察,采访专家,模拟试验,完成了《探究测土配方的实验及应用价值》的课题研究。学生在参与的全过程中,感受了气候、土壤、植被的内在联系,领会了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加深了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并在活动中体会了劳动者的辛劳。
六、教学文字内容图像化策略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相对于文字表述来说,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更直观、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图解各种地理理性知识,学生通过阅图可以“发现”新的知识,挖掘更深的内涵,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教师课堂上教学的不足,完善教师在课堂上的各种设问。
“掌握阅读、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是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高中地理会考把“景观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和统计图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作为基本的能力要求。近年来安徽高考考题强调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其中地理信息呈现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图表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读图、用图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使学生养成看图、用图、思考图的习惯,左书右图,或上书下图,书图并用,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学习与考试图册的功能,突出主干知识,设置读图思考,获得地图能力。
篇5
一、地理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地理学科内容非常丰富,且贴近人们生活,因此,在地理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容易的。例如,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与保护、交通发展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但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及课外辅助工作。因此,教师就要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做好设计者。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研究问题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并不要求学生必须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在此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科学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研究学习中。其次,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获得研究资料、资源的途径也是多方位的,可以在网上查找搜索,可以设计调研问卷,可以开展课外调查研究……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因此,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水平,锻炼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1.在教学中适当渗透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影响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和教材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这是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在选题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研究课题教材中阐述了部分基本原理和概念,但有些深层次的知识并未引申阐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部分未引申的知识设计成研究课题进行探究。然后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出这些深层次知识,乃至生发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意课题的选择既要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要适合学生自主研究学习。
(2)联系生活实践选择相关问题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设计研究课题时,联系生活实践选择相关问题是不错的方式。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访问调查、动脑动手等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了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会真正认识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2.地理课堂教学中树立研究性学习理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合教育发展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研究性学习教学情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准备好研究问题所需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本身的内涵,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以及意义,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引导,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得出结论。这是创设研究性学习教学情境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步骤。
篇6
关键词:基本观念 基本策略
高中地理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从“教学”的角度看,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有效”的角度看,表现为教学有 效果、有效 益和有效率。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让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教师 是否得到了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观念
1、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1)创设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2)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3)研究高考,使教学更有针 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
2、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
(1)贯穿地理学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2)重视案例教学和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以地图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3、教学要讲求效率
(1)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合理安排教学进程。(2)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容量,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3)提倡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4、教学要建立目标反馈机制
(1)课堂教学应讲练结合,实施课堂达标。(2)及时批改、评讲学生作业,考试卷老师一定要先做后评讲。(3)建立“错题集”,以便分析学生学习动态。
三、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研究、探索高考规律
高考地理试题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研究高考地理试题,认识高考地理试题的价值取向,对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从知识层面来看,高考始终体现出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察。中学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知识:
(1)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2)能生长延伸出新的知识的地理知识;(3)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3、从能力层面来看,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始终体现出以能力立意的考察意图,这种以能力考察为重点的试题,强调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的质量、知识点间的联系与迁移的考察,注重对学生理解和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和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察。
地理学科能力要求如下:(1)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记忆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意义(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考试说明》要求的世界各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 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比较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5)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空间结构和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6)认识和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 策法规以及区域国土开发和 整治的措施。(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9)比较、分析、评价地 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10)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 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4、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基础复习课
要准备教材,复习顺序合理,科学用时;立足教材与 大纲,全面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不留死角;关注学生参与,明确复习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控制训练的数量与深难度,重视反馈。
(2)专题复习课
专题的确定以涵盖主干知识、整合重组知识为原则,构建完 整的知识体系;总 结规律,掌握基本原理,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与迁移;注重联系实际,以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训练要逐步达到高考要求,重视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
(3)评讲课
试题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状况来选择,要以中档题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分层训练与个 别指导;强化文字表达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4、建立科学的训练题库
(1)近年来的高考试题;(2)近年来各地的模拟考试试题;(3)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典型试题。
5、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篇7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地理学科 参与式教学
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它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修业时间为五年。五年制高职实行“三二分段”,即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学籍为中专学籍,后两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学籍为大专学籍。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使得五年制高职与高中后高职、普通高等教育均有显著的不同。
1.五年制高职地理学科参与式教学现状
我校招收的专业主要为五年制高职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在校学生以女生居多数。五年制高职地理教学内容大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具备从事初等或学前教育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与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我校地理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的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2)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课堂效率低下;(3)教师较多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教学新策略和新模式仅在公开观摩课时偶尔使用,对教学促进作用不大;(4)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5)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困难学生多,学习水平差异大;(6)教学评价注重的是知识性的考试分数,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等。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地在扮演一个听众的角色,参与意识差,不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更多的是在被动学习;同时,教师也仅仅扮演一个“授人以鱼”的角色,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无穷作用。此外,薄弱的基础、平常的学习方法及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五年制高职地理学科参与式教学改善策略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因此如何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学习转向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地理课堂学习态度,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成为当代地理教学的趋势。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实践及地理学科特色,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1梯度教学
我校学生的基础多比较薄弱且基础文化课的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在进行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根据学生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先进行基础教学,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再开始常规教学。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基础教学的同时给予适当超前的学习任务,加快教学节奏,增加课外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增加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更牢固、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2.2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单一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地理教学需求。现在学校的设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备课及讲课时,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文字、图片、动画及影片等多种方式向传递地理知识。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校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教师,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各种教与学的方法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教与学技巧,也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2.3学生讲课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专讲,学生专听的模式,结合我校的师范教育专业特色,我们决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及兴趣选择地理教学内容中任意一个点进行讲课,如本地区最常见的气象灾害——台风,就可以让学生从其形成、发展和影响方面去展开讲述。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通过上网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某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还可以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让学生自愿认真完成这一项工作。此外,还能够还学生提前了解备课讲课的过程,帮助其提升专业技能。
2.4学习方法的传授
学生不愿意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听不懂,跟不上,也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地理教学内容中,知识环环相扣。比如在锋面等知识没有理解的情况,很难理解降雨、梅雨等过程。因而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的意义。在五年制高职地理教学中,所讲述的地理知识均为基础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只要确实做好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消化巩固三点,就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地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行方法指导,同时在课堂中注意针对学科特点,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能力。
2.5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教学应当是开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当只存在于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后进行,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选取一些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地理问题,如月相、洋流等专题,要求学通过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参观访问、地理小论文、地理小制作等形式开展实践探究,独立或合作解决。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创造动机,树立积极自主探究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
2.6采用新的评价体系
单一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理学科的知识均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评价学生时,综合学生的课堂内外表现、讲课表现及考试成绩进行评定。其中课堂内外表现及讲课表现占最后总成绩的40%,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望,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这种综合评价体系避免一考定乾坤的弊病,真正优秀的学生即使考试时出现失误,也能够通过平时优异的表现取得良好的成绩。
3.结语
制约我校地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评价模式。在采取梯度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讲课、传输学习方法、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改善评价体系等策略后,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从单一的听众变成讲课者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后,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课堂表现、优质的课堂讲课经历及不错的期末考试成绩才能获得最终优秀的评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这些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活跃了我校地理教学的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课堂参与度,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推广。
参考文献:
[1]方国敏.“五年制师范专科小学教育”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2]顾潇.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激励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张茜.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0,11:165.
[4]陈佳佳.基于职业导向及过程取向的五年制高职课程评价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2011,18:47-49.
篇8
关键词:技能训练课 课堂有效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校将教育教学活动归纳为六课型:新知讲授课、技能训练课、整合测评课、互动探究课、主题活动课、反思建构课。其中技能训练课型,它主要是指地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讲评等教学活动,它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始终。一堂好的技能训练课,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加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用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过分依赖“师讲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习题讲解教学。简单地依赖某一种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全面达成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如何才能提高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呢?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提高地理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
一、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通过长时间的摸索,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我对技能训练课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1)旧知梳理。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提问在反复中让学生重新熟悉主要考点,并且对本节及本单元的内容有准确的把握,明白重难点内容,切实有效地指导课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同时为后面的习题处理提供知识准备。(2)分类整合。对所讲练习题进行分类整合,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的考点进行归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对分类结果进行点评。这样有助于检查学生课前是否完成练习要求,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让练习有针对性。(3)分组交流。自纠自评,突破难点:根据给出的答案先进行组内交流。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以组为单位提出,教师适当给出补充评讲。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练习内容记忆更深刻。(4)归纳反思。结合前面所列主要知识点,及所做的相关练习,对各知识点的考查方向及解决方法做出指导性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的反思,体会知识点的运用及同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二、习题的选择是提高技能训练课有效性的前提
在技能训练课教学中,精选习题是最关键的。教师如果不注重习题的选择,会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注重以下几点:(1)选择知识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精选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组织练习与剖析,从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实现从特殊描述到一般法则的归纳,真正使学生学到地理问题分析的方法,完成“授人予渔”的结果。(2)练习易混易错处。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对有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对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对有些题目考虑不周,对一些原理和概念的适用条件不明确或疏忽,等等。所以,应加强学生对容易混淆、容易疏忽、容易出错的题进行练习。(3)习题设计要有层次。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增加梯度。新知巩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综合,新知的引申发展与思考。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4)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缺乏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难度过大的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习题的选择要把握好“度”。
三、除了以上两点外,要提高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技能训练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技能训练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地“参与”问题的解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自己说题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准则说出来,这样既能促使学生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以便教师及时抓住要害解决问题,同时又能让教师了解学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授课效果。这种方法在地理综合题的讲解中非常有效。
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特征,通过实践总结出说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说命题意图,即考查的知识点。
2.解题的思路。
3.题目所涉及的地理学原理。
4.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条件和问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5.结论及结论的推广。
让学生说题时,教师要注意认真听,不要中途插话打断学生,在说题结束后对其要及时点评。同时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调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要把提问集中在个别几个人身上。
(三)尝试让学生自己组题出题
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组题工作量,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拉近学生与出题人的距离,有利于今后学生的自主训练。除此以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选的题或者出的题被教师采用,而且一旦采用出题人又可以转换成讲题人,这样既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提升了训练题的质量。
总之,在技能训练课中要精心选题,灵活运用课堂模式,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给他们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总结同类型题解题的答题模式、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训练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课程与教学论[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3]王义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
[4]朱慕菊.走进新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篇9
【关键词】生活案例 主体作用 多媒体技术
地理课堂是学生们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利用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地理成绩是否能够提高。地理这门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但是又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很多教师没能处理好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只是利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强行让学生记忆,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们吸收理解了多少。因此,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些比较规范、学术化的语言,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转化,找出地理知识和生活的契合点,并利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意识。同时,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还能引导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体会到地理这门学科的价值,这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这节内容,课文中是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的,并对鲁尔区开发区位因素、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就当下北方京津冀地区雾霾严重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们掌握分析某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能力。利用这种当下较热的话题,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性,感受到地理这门知识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利用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既没有脱离了教材,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对于提高课堂利用率,创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课堂之所以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是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多,学生们消化的少。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师讲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们即使有疑问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处于一个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试化的教育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得不到提高,即使他们记住再多的知识,取得再高的分数也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师就需要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教学手段,不仅要帮助学生们掌握地理知识,还要利用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们勇于质疑,多让学生们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地理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一个有效的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切忌一直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可以适当地放慢讲解速度,给予学生们一些讨论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理解常见的大气现象的基本原理等相关知识。并且,教师还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们将疑问及时地提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开展地理教学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化静为动,并能利用课件帮助学生们图片重难点知识,有效地解决一些通过板书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可以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地理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唤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利用率,为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解“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区分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演示一些动态的图示,帮助学生们有效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难点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们跨学科迁移能力,增强他的分析和应用意识。此时,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样的地理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
总之,要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学生们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人类进入一个科技、信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就会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的困扰,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而这些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无不与地理学科有关。因此提高全体公民的地理素质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课堂上,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目标,就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渠道。
然而,不同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教学过程大多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对象,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现代教育思想则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和谐发展的过程,因此提倡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中学教师来说,深入地理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我认为,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制订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累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学习能力,发挥个人潜能,塑造高尚人格的过程。其中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制订新的教学指导原则是十分关键的。
二、优化地理教学的原则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良好的地理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为教育目的。其精髓在于实施全面教育、培养人的个性、注重人的主动发展。优化地理教学应围绕这个宗旨,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人从生下来就在感知、观察、体验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再去学习更高深、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去保护、开发、挖掘学生这种本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去完成学习目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新确立自己的教学地位和工作角色,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得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获得更多地理知识和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2. 全体性原则:即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素质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及道德行为基础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设制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缩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适得其所,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改善和提高,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个性得到发展。
3. 合作性原则:即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合作、学生间合作为基础的民主型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不是指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目标。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会平等地与他人相处。
4. 开放性原则: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地理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主,但要经常补充一些学生较为关心的地理热点、地理时事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基本地理技能为主,减少教师的讲授分析,以学生的自学、活动取而代之。开放性的教学手段即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直观性,加大地理知识信息量。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 上一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 下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