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谋划范文

时间:2023-07-30 10:2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谋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谋划

篇1

 

一、鹤壁市工业经济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从1957年建立鹤壁市起,该市工业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煤炭为主、轻工业为辅的时期(1957年建市至20世纪80年代)。建市以来,以煤炭为主的重工业比重占绝对地位,煤炭、机械、电子等产业均有所发展,但尚未形成主导突出、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1989年,全市企业总数达到6097个,工业总产值146 993万元。

 

第二阶段:接替产业逐步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2007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发展煤炭、食品、电力、建材、金属镁、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等8个产业,形成了八个产业共存的局面。

 

第三阶段:现代工业体系构建和完善期(2008年至今)。2008年以来,鹤壁市现代工业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从鹤壁自身优势出发,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标准,确定了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汽车及零部件三个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电子两个新兴先导产业。

 

二、鹤壁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6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64家,较2005年增长115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3家。

 

(2)工业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三个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两大新兴先导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三大战略支撑和两大先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6%。

 

(3)重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动力。2009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68.27亿元,同比增长32.1%,是2004-2006年三年工业投资的总和,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4)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大。紧紧围绕煤化工、食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陶瓷、电子、服装等具有集群发展优势的产业,实施了产业链招商和配套产业招商,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5)产业布局集聚化功能不断强化。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打破行政区划,规划了宝山、鹤淇、金山和黎阳等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浚县粮深加工产业园区、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和鹤山产业园区等3个市级产业园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

 

三、鹤壁市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经济发展呈现“产业单、链条短、层次低、规模小”的状态。“产业单”,指产业结构长期以煤炭、电力为主,虽然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发展较快,但产业单一的现象没有大的改变;“链条短”,指工业产品以初加工为主,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层次低”,指主要产业缺乏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停留在初加工水平;“规模小”,指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企业效益不稳定。

 

(2)产业升级转型的能力有待提升,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成长后劲大的高增长行业相对不足,高端产业项目引进和培育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创新动力和竞争实力不强。

 

四、鹤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

 

(1)加强规划引导。编制和完善重点产业行业专项规划,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规划体系。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合理引导投资方向,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严格规划管理。加强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的衔接,强化政府对空间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使规划成为政府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政策引导

 

(1)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切实按照“三同时”原则,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清洁生产。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适当鼓励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

 

(2)加强财政引导支持。统筹使用市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扶持资金重点向煤电化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等新兴先导产业倾斜。

 

(3)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制订高效快速简便的操作办法,贯彻落实国家、省对企业的增值税转型、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等优惠政策。

 

(三)提升环境

 

(1)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合城市道路网和公路网,加快区域性高快速路、市域性高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等路网建设,完善鹤壁市与周边城市的路网体系。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对外交通方式与城市内部交通的顺畅转换。

 

(2)建设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天然气高压管网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逐步形成高效、可靠的天然气供气网络。

 

(3)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建设“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统筹推进

 

(1)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政策制定实施、重大项目策划引进、用地指标落实、产业发展基金使用等环节的统筹和协调,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有关政策和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完善科学考核机制。科学设置统计指标体系,探索完善新兴业态的统计方法,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分析、指导和推进等工作的需要。

 

(3)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作用,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性和协调性,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做到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之间的协调互补。

篇2

万全县委、县政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掀起了思想解放大讨论,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广开言路,推陈出新,旨在突破思维樊篱,找准战略坐标,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重点,为全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根基。

“五破五立”突破思维樊篱。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县委、县政府提出“五破五立”。即坚决破除循规蹈矩的僵化思想,牢固树立敢闯敢试的突破意识;坚决破除怨天尤人的畏难思想,牢固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人本意识;坚决破除自我满足的封闭思想,牢固树立“勇站排头、争创一流”争先意识;坚决破除只顾个人利益的自私思想,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坚决破除本位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并结合县情,理论联系实际,着重解决好八个方面的问题:即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解决如何增强干部责任心问题;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解决如何正确把握县情,推动科学发展问题;以工业项目为重点,解决如何构筑工业立县产业支撑体系问题;以园区建设为重点,解决如何打造经济隆起带问题;以培强县域吸纳力为重点,解决如何扩大万全开放度问题;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解决如何确保工作落实问题。

依托优势找准战略坐标。万全县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发达的交通网络,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主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力促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找准战略坐标,狠抓项目建设。为优化软环境建设,在三方面下大力气:做好周密的项目前期准备,降低投资成本,使投资商吃上“现成饭”;启动信用政府,堵住投资隐性支出漏洞,投资商再也不用留下“买路钱”;削平衙门门槛,打造一流服务平台,使投资商进了万全门就是自家人。特别是规划了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张家口西山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县有史以来最为宏伟的经济建设工程,为项目落地打造了最好的平台,必将为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良好的环境使大批客商云集于此,共同商讨发展事宜。截至目前,全县完工项目55个,总投资6.45万元;全县开工建设和开展前期工作重点项目122个,总投资13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全县已经形成精细化工、机械加工铸造、煤炭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四大板块,板块内聚集各类企业600余家,四大板块财政收入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

篇3

应从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各方面谋划五大经济区的总体布局

正是由于五大经济区的建立,将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认为,应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要求,科学谋划五大经济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仅从经济层面来规划五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问题,而且应从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去谋划五大经济区的总体布局问题。总体布局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进行全面谋划和统筹安排,既包含建设的规划,也包含改革的规划。在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引擎;政治建设是保障,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正确方向和制度保证;文化建设是动力,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共同思想基础;社会建设是条件,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基础和社会环境。总体布局是一个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偏重一方或失去一方,都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五大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四位一体”思想,在任何时候谋划和推进任何一项建设,都要自觉关注对其他建设的影响,将四大建设自觉地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之中。

当今时代,我们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单纯按照传统经济学(物质经济学)的观念去谋划经济区域发展已不可能了。情感、体验、心理、人文、知识、信息等社会文化因素已大踏步进入经济学领域,彻底改变了经济学的传统格局。同时,经济行为、经济思维、经济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各个方面。因此,从多学科、多领域角度去综合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已成为一种基本的学术取向和战略思维。

篇4

继县三级干部会议召开后,围场镇党委、政府组织落实会议精神大讨论活动,参加人员有领导班子成员、各所站办负责人和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利用一天的时间进行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其实质,共同谋划2005年重点工作,讨论镇域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通盘谋划,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强化学习贯彻,深刻领会三级干部会议精神。镇党委于3月7日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讨论会,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学习贯彻。同时,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到各村、街了解情况,与村、街干部一起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确定中心,谋划今年的各项工作。各村、街和镇内站、所、办也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将学习贯彻活动进行拓展和延伸,深入宣传“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自查自省、互评互议活动。班子成员带头剖析,进行深入谈心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

二、查找工作差距,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确保“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全力做好2005年工作,镇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当前全镇各级干部在思想、作风、纪律、形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实际,在镇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了“树正气、聚合力、比奉献、谋发展”学教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此次学教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为目标,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学教”活动紧紧围绕打造学习型、务实型、团结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队伍这个目标任务开展,分为学习提高、自查自纠、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现正在进行学习提高阶段。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三、谋划发展思路,全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镇委、镇政府研究决定,要以“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突出经济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按照“突出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三化并举’富民强县”的指导思想,认真谋划,确定举措,努力开创最具镇情特色、最具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新局面。一是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工业化发展。首先,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来我镇投资发展的业主在交通、通讯、电力、用水、用地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需要,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其次,在新兴项目上求突破,去年形式建设的莹石粉加工、细木工板厂等新上项目今年全部投入运营。再次,抓好储备项目的谋划工作。在选项、立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咨询、评估、可研和审批等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城镇化建设。首先,加大投入,搞好9个村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和8个街道的街巷治理工作,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其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造旧城形象,主要从河西改造旧城,河东开发新区入手,全面提高城镇档次;再次,丰富社区文化,切实提高人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道德水准,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三是夯实农业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立足壮强薯、牛、菜特色产业,在原有的区域布局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争取在打造特色品牌、发展工业化生产和开拓产品市场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同时,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确保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篇5

1月17日,在吉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审议的《关于吉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大胆确定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7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吉林省经济跃上新台阶,对全省“万亿投资工程”的启动实施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是如何出笼的?吉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曹家兴说,确定这样的目标是有一定的背景的。去年省九次党代会适时提出了到2011年全省GDP达到1万亿、投资达到1万亿两个主要目标,在2009年初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王珉书记在讲话中又提出了要加快启动实施“万亿投资工程”。今年作为启动万亿投资工程的第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7500亿元,GDP要实现7500亿元。

对于这两个“7500亿”,有人质疑是否投资率太高了,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曹家兴认为,对投资率应正确分析判断。投资率是资本形成总额与支出法GDP之比,是反映经济冷热的最敏感指标之一,投资率过低,说明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投资率过高,容易出现生产能力闲置,收益率较低,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他说,吉林省现在提出的较高的投资率指标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完全符合我省省情的。

就这一点,他详细地解释道:首先,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是吉林争先进位的迫切需要。这几年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基础薄弱,欠帐太多,经济总量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目前,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国各省、市、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都在抢抓机遇,开始新一轮的加快发展热潮,给吉林省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不能松劲,必须快马加鞭,奋勇争先,在前几年加大投入积累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投资的关键性拉动作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国家扩大内需方针政策,推动吉林加快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目标任务。其次,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是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根据国际经验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初期投资率一般较低; 在工业化中期投资率会逐步上升,特别是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投资品占工业产品比重显著上升;到了工业化后期,而且重化工业特征明显,未来几年保持较高投资率是一种必然趋势。再次,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是快速发展的内陆省份的普遍经验。内陆省份由于不具备出口优势,快速发展主要是靠投资拉动。近几年内蒙发展势头较猛,就是得益于较高的投资率,他们的投资率从1988年的44.9%增长到2007年的73.8%,提高近30个百分点,其中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高于吉林省同期28.1、23.8、14.4和4.5个百分点。陕西、重庆等省市近两年投资率也都达到60%以上。另外,沿海发达地区尽管对出口依存度较高,但从其投资率变化趋势看,也都呈现出“倒马鞍型”运行曲线,如江苏、浙江等省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投资率也达到50%以上,说明发达省份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投资率较高的一段高峰时期。最后,要正确理解投资率的概念。按照投资率等于资本形成总额除以支出法GDP再乘以100%这一统一方法计算,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固定资产投资额要扣除土地购置费、旧建筑、旧设备的购置费等(因其未形成新的固定资产)才能用作计算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数据,这部分比重一般在20%左右(国家平均水平)。比如,2008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按生产法计算预计为6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按支出法计算预计将在670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在4800亿元左右,投资率为71.6%。今年如果能够实现两个“7500亿”的目标,投资率应为76.9%左右。

2005年以来,全省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决策到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投资率一直在提高,那么如此高的投资率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呢?

曹家兴说,回顾这几年加大投入取得的显著成就,可以说有目共睹。概括地讲有两条最显著的标志:一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都超过和大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了前5位增长速度,是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再造了一个吉林。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后劲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过去,吉林在全国有点位置或有些影响的只有农业和汽车,但现在“吉林发展速度”引起了全国高度关注。前一段,许多省份来吉林省学习“取经”,说明我们在全国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二是全省发展意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加大投入初期,大家有顾虑,信心不足,有为难情绪,到现在思想统一,信心坚定,不讲困难,不讲条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增投资、上项目、促发展,全省上下形成了拼博实干的良好氛围。这里面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的过程,其根本变化就是发展理念和意识的变化,发展措施和手段的变化。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最大的收获,这也为争先进位、实现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和巨大的发展动力。这两条显著的标志源于全省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没有这几年的强力推进,就没有现在的成果。

就如何加快两个“7500亿”的实现,曹家兴认为,目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只有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才能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他说:初步考虑,建议要继续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要集中力量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万亿投资工程”的基础,是要有充足、大量的项目作为支撑。这几年,随着加大投入的不断深入,吉林省逐渐形成了一套谋划和推进重大项目的新模式,比如:谋划项目由过去传统的“自下而上”提出汇总项目变为“自上而下”的主动谋划布局项目,由过去单一的企业或政府,变为政府、咨询机构、企业“三位一体”共同谋划的新模式。经过这几年谋划和推进,吉林省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水利等一大批项目,思路清晰,项目明确,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谋划和推进产业发展项目,特别是要谋划和推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特大项目。因此,今后的重点是围绕国家提出的重点投资领域和本省六大版块,谋划建设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初步测算,需要累计实施建设1万多个3000万以上项目,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集中全省方方面面的力量全力组织实施。

第二,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资金“瓶颈”问题一直是困扰吉林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这几年的资金来源构成看,国家投资只有2.2%,银行贷款也只占8%,资金来源的主体是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大体占60%以上。下一步除了继续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外,一是要借国家拉动内需机遇,进一步加强衔接汇报,争取更多的中央补助投资;二是要加强与一汽、中石油、华能、大唐、长客、通钢等中省直企业联系,搞好协调服务,争取在吉林省投资逐年增长;三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努力扩大金融合作的领域和规模,积极做好银企对接工作,争取金融机构更多的贷款支持;四是要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扩大利用外资和外省资金规模;五是要加快四大融资平台建设,尽快提高信用实力和融资能力;另外,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第三,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推动全省产业优化升级。最近,国家将要陆续启动九大产业振兴规划。要结合吉林省的实际加快推进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两个优势产业,冶金、建材、轻纺、装备、旅游5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凝聚力。同时,积极推进省政府刚刚确定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核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三年跨越发展目标。

篇6

大家好!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金融危机,正在覆盖性的冲击着全球经济,我国、我省、我市经济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面对金融危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要始终遵循应有的规律,违背经济规律必将会受到惩罚。就我市经济发展走势看,下一步可能会有更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重点产品市场萎缩,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投资者的信心有所下降,重点项目投产达产难度已经显现。这些冲击和影响有企业自身管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密切相关。我们要面对危机,正视困难,增强应对危机的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要迎接挑战,在危机中实现国民经济新的转机。任何一次危机都必然带来新的商机和发展机遇,我们要善于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不利的条件下捕捉加快发展的良机。一是工业经济已经走出低谷,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在结束了10年工业亏损历史,结束了10年财政低迷历史,结束了10年没有大项目支撑历史的基础上,今年全市经济仍然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一个巩固、两个领先”的目标基本实现。到10月末,全市生产总值增幅仍在2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33.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1.8%,工业总产值增幅40.3%,工业增加值增幅22.9%,利润增幅44.2%。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工业增加值增幅、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排在全省前三位,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企业体制、机制的适应力明显增强。

企业改制后,机制的灵活、体制的创新,为适应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应对今天的金融危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是转化经济风险的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我市工业企业多、产业门类全,在金融危机面前,风险和冲击大大分散,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四是支柱骨干企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良好。在这场金融危机面前,很多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可喜的是××的骨干企业仍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冶金业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红钢仍满负荷生产,市场前景看好。其他一些骨干企业虽受到一些冲击,但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大干挑战,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五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断改善,金融部门对地方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六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央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拉动内需的10项措施,对于像××这样的投资拉动型城市来说是个重大机遇,为解决资金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七是发达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速度加快,为我市承接项目提供了良好机遇。这些都是我们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积极应对挑战,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就大有希望,就一定会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篇7

战略” 最初指的是军事战略,只用在军事领域。其本义是对战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

(对战争的谋划有两种:局部性、短期性、具体性的谋划是战术,而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是战略。军事战略、军事战术和军事技术都是军队不可缺少的东西。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用处;既互相对立,也互相依存。)

后来,“战略”这个词的词义被人们引申了,目前至少有三种引申义:

第一种引申义指的是对企业竞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如:企业竞争战略。

第二种引申义突破了企业竞争领域,泛指对各种行为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例如,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某些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某些行业或产业发展战略,某些地区招商引资战略,某些企业的发展战略、营销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以及战略重组等等,就是对“战略”第二种引申义的具体运用。

第三种的引申义,指的不再是对某种行为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而是指谋划出来的某个重要结论。例如,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城镇化”战略、“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人才战略”,以及许多企业提出的这个战略、那个战略,就是对“战略”第三种引申义的具体运用。

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

其次,框架是对特定应用领域中的应用系统的部分设计和实现,它定义了一类系统(或子系统)的整体结构。

它提供了一种规则,一种意向,一种避免矛盾升级和解决冲突,共享利益的原则。

第三,合作协议就是双方合作的书面合同,一般会明确双方的责任很义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一是双方同意将对方作为各自事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

二是双方同意在相关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三是互邀参与有关合作领域的技术科研开发、建设和技改等工作;

篇8

濮阳市一创双优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又重新审视濮阳这块美丽的土地,面对已经落后的局面,我们濮阳经济又凭什么来实现超越?下面是学习活动后的一点思考,不当之处请予斧正。

发展经济,百舸争游,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要实现比别的地区更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要有超越别的地区的优势。但是相比之下:

第一,我们没有资源的优势(每个地区都有自已的资源,如安阳的钢铁、鹤壁的煤碳、开封的旅游等,这里所说的资源优势是指超越别人的明显的资源优势):

濮阳一开始靠石油立的市,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我们已不能值望石油带给濮阳经济的腾飞和辉煌;除了石油,我们的资源就是360万亩耕地了,但这些与其它内陆地市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我们又不能象山东那样变土地为黄金。

第二,我们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

与沿海城市相比,我们没有港口,地理位置偏僻;与内陆城市相比,我们濮阳没有铁路,没有机场;

第三,我们没有人才的优势:

既没有吸引人才的产业和环境,也没有一流的大学,没有特殊的人才培训体制;

第四,我们没有发展机制的优势: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思想仍然很保守,体制没有创新,因循守旧,从没有做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事;

面对这样的困局,我们凭什么来实现濮阳经济的超越式发展!

没有优势,我们能创造优势:

我们能创造领导优势:

火车跑得快,关健车头带,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慢取决于一个地区领导谋划经济发展智慧的高低,而领导谋划经济发展的智慧关键就体现在领导的胆与识,对经济发展有没有超前的认识,有没有敢作敢为的魄力。如果我们能为每个地方、每个部门都配备好年富力强、有胆有识的领导,我们就能创造超越其它地区的领导优势。

我们能创造发展机制优势:

有了良好的机制,就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良好的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不是凭政绩,而是靠关系、靠路子、靠送礼,即是配了再强的领导,他也不会全力去发展。建立良好的机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出台文件容易,落实起来困难,一到提拔干部,来自上边的干挠,来自金钱炮弹的干挠,往往让原来的文件落了空。

建立良好机制,难就难在需要调整人们传统的利益分配关系。但是,唯有不畏艰难的大胆创新改革,唯有在创新体制上领先一步,我们才会形成超越其它地方的机制优势。

我们能创造人才优势:

什么是人才,凡能有效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都应是人才,如果我们树立了大人才观念,那么我们就能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龙乡高筑点将台,不尽人才滚滚来”的良好局面,我们就会形成超越其它地区的人才优势。

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棚膜经济工作现场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我市棚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棚膜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全面落实全省棚膜经济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切实把棚膜经济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其做为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适时农业的战略重点来抓,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作为落实加强责任制的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认真组织,围绕实施蔬菜产业提升工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强化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加快提高棚膜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二、快速提升棚膜经济发展水平

各地要结合自身特点,注重抓规划制定、抓规模经营、抓政策扶持、抓科技服务、抓质量监管、抓市场开发,快速提升我市棚膜经济发展水平。

(一)大力推动集群式发展。要巩固发展100亩以上园区,着力发展200亩以上园区,鼓励发展500亩乃至上千亩的园区,通过实施棚膜经济整村整屯推进,引导、示范和带动棚膜蔬菜产业发展。

(二)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到年,全市蔬菜产品要全部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

(三)切实强化科技支撑能力。重点推广生物防治、节水灌溉、测土施肥、绿色无公害生产、抗寒增温管理等先进技术,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生产能力、保障市场供给。

(四)扎实推进产业化经营。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带农户的组织形式,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棚膜经济,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科技服务、产品加工、市场开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五)认真抓好质量监管。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农产品安全责任追究、农产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积极开展农产品生产安全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禁高毒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10

一、坚持“抓文化就是抓发展”,自觉把文化工作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当前,文化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实生活中没有纯粹的经济活动,也没有纯粹的文化活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和潮流,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文化工作放到整个经济发展大局中谋划。

一要发挥文化宣传引导作用,为全县“保增长”营造良好氛围。今年以来,经济难中求进、逐步回暖,但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要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倒排进度,苦干下半年,力争以月保季、以下半年补上半年。在这个关键时刻,文化工作必须紧扣主题,切实担负起应有责任。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围绕“保增长”设计工作载体,围绕“实干兴县、项目强县”创作作品和宣传典型,弘扬面对危机不惧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通过文化的影响力来增强信心,通过文化的向心力来凝聚人心,通过文化的宣传作用在全县上下营造良好氛围,努力为“保增长”中心任务多作贡献。

二要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以创建“文化先进县”提升区域竞争力。近几年,常山文化活动特别是节会活动搞得比较多,也投入了不少的财力和精力。我认为,一个地方必要的文化节会要搞,但一定要注重效果,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真正促进发展。因此,必须准确定位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发展地区特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绝不能简单地为创建而创建。要通过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招商引资和创业发展环境,提升县域发展“软实力”和竞争力。

三要发挥文化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富有常山特色的文化经济。文化产业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许多地区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基础较为薄弱,但也具备诸多有利条件,要主动顺应形势,认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从政策引导、市场服务和监管、技术支持、激励保护等各个方面,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发展壮大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经济。

四要发挥文化源动力作用,通过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干部创业雄心不足,群众创业胆子不大,社会创业氛围不浓是困扰我们多年的老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要打造常山创业文化,首先要通过文化转变观念,把创业纳入干部培训教育体系,并作为向群众宣传的重点,使干部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从了解创业到走向创业。其次要通过文化激发动力,发挥各种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让群众在活动中受启发、受教育,把思想凝聚到创业上来。第三,是要做好创业典型的挖掘、培养和宣传工作,以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导公众舆论,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投身创业大潮。

二、坚持“项目统领一切”,以项目推动文化工作的大发展

项目作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投入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任何工作都离不开项目。文化要发展,同样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通过项目去争取、去落实,文化活动的推广延续需要通过项目去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项目去吸引投资、集聚要素等。只有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文化工作才能真正抓到点子上,开展文化工作才能以虚就实、事半功倍。

一是在文化项目谋划上要有超前性。项目谋划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抓项目工作首先要从项目谋划抓起。项目无处不在,思路战略里有项目,规划政策里有项目,关键看我们是否有超前的意识和敢想敢试的气魄。要建立文化项目谋划生成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项目生成方式,以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吸收各级单位、各类专家共同参与,切实提高文化项目的谋划水平。从来看,文化项目谋划可以有五个渠道:①是从发展规划策略中生成项目,如从城市特色文化发展规划、“中国”定位等方面谋划出一批项目。②是从产业关联和产业延伸中生成项目,如从石文化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群的壮大中生成各类项目。③是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生成项目,立足文化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开发项目。④是从对内对外开放中生成项目,跳出常山,立足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认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谋划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的文化项目。⑤是从专家策划、咨询中生成项目。要通过项目谋划,切实增强文化工作的务实性和生命力。

二是在文化项目招商和项目争取上要有主动性。近几年,常山的文化工作应该说是“真重视”、“真投入”,但这些投入绝大部分是以县财政投入为主,很少借助外来资本、民间资金和争取上级资金来投入文化建设。这种文化投入机制,并不是长久、可持续的。必须立足县情,加快拓展文化投入渠道,善于借助外来资金,广泛利用民间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来投入文化建设。现在,上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很重视,我们一定要把握契机,做好文化项目的包装和争取工作。

三是在文化项目运行和管理上要有创新性。运作和管理是文化项目发挥效用的保障。文化项目运行和管理要与市场连接,通过创新管理方法、运行机制,有效盘活文化资源,真正把文化项目运作好,效用发挥好。

三、坚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实做好基层文化工作

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当前,基层文化建设仍然是文化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基础投入,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分享文化成果。

一要把握契机,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建设基础工作。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是抓好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良好契机。根据工作计划,今年省级文化先进县要通过上级的考核验收。为此,要对照标准,倒排进度,切实抓好各项创建工作落实。要通过创建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进一步改善设施、强化功能、健全队伍、丰富活动、创出特色,使基层文化工作基础、设施基础和人才队伍基础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二要整合力量,进一步增强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合力。基层文化建设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乡镇、部门和社会的同心协力。因此,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使各乡镇部门各尽其职,各显其能,积极营造全县基层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要顺势而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文化热情。要借助当前基层文化良好的发展势头,顺势而为,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乡村、社区群众自觉参与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乡村、社区业余文艺爱好者积极投身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交流。要引导社会力量自办和协办各种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拓展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