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30 10:2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园的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案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关于植物造景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运用仍然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植物配置中蕴含了人的理想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植物配置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植篱、花坛、花境、草坪等,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论文参考。

1.2关于区域空间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果先前存在较多的不同于传统公园的小空间,而这些小的空间又不能够以小衬大、不能够给整个公园提供成景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消极、闭塞空间的产生,使这些空间开朗化是设计的目的。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

1.3关于纪念性景观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了所在场所的精神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设施,要考虑到人们对其的依附心理,还是应当充分的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1.4关于公园设施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2.对某公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某公园园址呈方形,面积约586公顷。论文参考。公园规划以绿为主,发挥公园的绿化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以具有特色的花卉和乔木,创造出适宜人们休息、游览的环境。风格上既有历史的传统性,又具有现代的新鲜感。园林建筑与园林空间的创造,追求山林野趣和具有明快开朗的特点相结合。

2.1入口主景区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2水体主景

大面积的自然驳岸式水池设置主要观赏性人造山体,形成山水合一的景观效果;掩映于山水之间的亭台和木质钓台既自成一景又满足了人们置身于景和观景的需要;缓缓的步道沿坡而上,池面微波粼粼的淡淡水色,水中清雅的睡莲,隐约于山水林间的亭台,一片透着木质芳香的钓台,一叶扁舟,一缕情感。

2.3山涧溪流

高差在4米之上的自然地形使立于山水主体地位的山涧溪流顺势而下,自然沟体的曲折蜿蜒形成几汪浅浅的清潭碧波,几尾小鱼欢快地游于其间,溪边的林荫仿佛静謐的空间,流水声与山石一体有几分动的跳跃更衬托出空灵的山间环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好一派诗情画意。论文参考。

2.4儿童游戏区

置于自然山水侧,峰回路转间。浅滩式戏水池由于儿童的使用,使水系在整个园景中更具活力,山与水的动态画面也得到充分加强;池边的沙滩与整体儿童游乐设施相联系,丰富了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维立体效果;木质水车的对景处理使得儿童活动空间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又渗透出新的文化主题。

2.5下沉式的广场和健身场地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健身场地富有延伸感。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辅助以花架通廊、风格亭、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

2.6其他多功能型活动区域

在住宅单元幢与幢的空隙间留出符合人类活动就近的一些具有健身、娱乐、休息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利用各种园林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建景观。在别墅区的花池单挑构架将花池与架有机结合,通过富厚重感的石材运用衬托出园建景观的自然和朴素,加入以风格化的山石为构图主体的旱沟作主景式铺装,使别墅区的景观既与整个环境相协调,又突出了这一区与众不同的造景特色。

2.7植物的组合配置

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同时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将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观花观果与观叶色相结合,根据花期果期合理安排搭配植物品种与景观相结合,形成具四季变化但又四季有景的水平布局与垂直布局,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适当地自然生活习性的乡土树种,使植物景观在短期之间迅速达到设计效果,从而使整个景观满足景观开发要求,取得相应效益。

同时在景观与建筑的协调上,通过高大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和地势的高低变化,软化建筑的硬线条,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并成为景观在园內的重要背景,借助建筑的独有色调也进一步丰富了环境空间内的色彩在总体的设计上通过建立于山水统一基调上的各景区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环境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构成一幅浓缩大自然美景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风景画。

3.结束语

总之,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同时也是被称为“景观建筑”的设计原则的主要产物之一。因此,要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刘月,陈东田,刘雪.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J].山西建筑,2010,(05):347-348

[2]张灵博,陈珊珊,宋力.浅谈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02).

篇2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问题

Abstract: urban park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urban civilization, is people have a rest place of entertainment, so.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 to better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a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design of city parks. Through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urrent consensus of the existence of landscape design park was analyzed, and feasible park landscape design ideas.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 [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 公园景观设计存在弊端思考

1.1 景观设计问题共识

(1)盲目追求“档次”。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1.2 景观设计原则提出

针对上述对公园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现象,笔者认为公园景观设计可考虑从以下设计思路入手:

(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2.1 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2 植物造景设计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在公园植物竖向设计上,考虑用苗木、构筑物(亭、廊、花架、景观柱等)跟平坦地势之间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组团,突出公园的景观层次。考虑到道路及绿化排水,标高设计上以自然地形稍加平整,利用场内挖填土、外购部分种植土来满足公园的土方需求。既保证了排水通畅,亦能节约财政支出。部分地势较低处为亲水休闲、活动、嬉戏区,主要有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沙滩休闲、滨河栈道等。

2.3 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2.4 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篇3

1.亲子景观的概念

亲子景观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类型景观里的一种景观亚类。只要提供父母和子女参与的可能,都可以称为亲子景观。亲子景观以家长和孩子双方的需求为核心,应满足他们双方的共同需求,而非任何一方的需求,因而亲子景观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2.观察与访谈———问题的提出

经过在邓迪市为期3个多月的观察以及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发现当地生活节奏较缓,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亲子同乐的场景。但在走访了市区几个适合儿童游玩的公园,如洛奇(Lochee)公园、维多利亚(Victoria)公园和巴克斯特(Baxter)公园等,发现大多设施陈旧落后,且数量少,已无法满足游人的日常需求。其中面积最大、人流量最大的巴克斯特公园,据官方统计数字,周末平均每小时大约有40个家庭游览,人流量是其他公园的2倍。经过观察和与游人的交谈,主要的问题是现存的游戏设施只能孩子玩耍,家长无法参与活动,并及时照顾孩子。游人期望完善公园设施的意愿较高。此外还单独访谈了公园管理主席艾琳•谢尔特(IreneShearter),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游戏设施数量不足、缺少遮风挡雨的设施以及没有适合家庭娱乐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并希望利用政府部门的资金,使巴克斯特公园得到切实的改善。因而,作者选取了巴克斯特公园作为改造设计的对象,为其融入亲子景观。

3.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基于观察与访谈的结果,本设计中采用分镜头脚本设计(storyboards)的方法为游人介绍公园未来的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以英国当地一普通家庭为背景,描述了周末的家庭生活,比起室内有限的玩具,孩子更渴望外出玩耍,呼吸空气、享受阳光与接触大自然,引出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而当家长带领孩子去公园后,却发现没有合适的亲子设施让他们共同游戏、分享彼此的快乐,这无论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还是对父母依赖的孩子来说,亲子景观的存在有其现实意义。

二、设定目标与初步解决方案

设计目标设定为“缩小代沟”(bridgingthegaps),旨在改造巴克斯特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父母与孩子交流和互动的户外亲子乐园,和提供一种新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并通过相关利益者图、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的方法,得到目标群和相关的解决方案信息点———初步解决方案的提出。

1.相关利益者的分级

运用服务设计中的相关利益者关系图(stakeholdermaps),选出本设计重点访谈和交流的对象。图中按照影响力和吸引力两个维度构成二维坐标系,于4个等级中,选取最高指标的群体作为目标群(targetgroup),分别是父母、小孩和专家,其中专家分别为:斯瑞色•林(TheresaLynn)———邓迪市参议会艺术发展主任;艾琳•谢尔特(IreneShearer)———巴克斯特公园管理者;杰瑞•布瑞(GerryO′Brien)———邓迪市参议会景观建筑师;菲翁娜•凯伦•伍德(FionaKarenWood)博士———罗伯特高登大学健康和福利研究所的研究员,儿童行为研究专家。

2.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发挥创造性的方法,通过集中专家共同思考同一问题,进行充分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反馈,引起思维共振和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意见的产生。而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文并重的思维工具,它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对公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定了解后,采取了头脑风暴(brainstorm)的方法对亲子相关的主题如家庭、学校、邻居、朋友、老师等人或事进行联想,并对头脑风暴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思维导图(mindmap)的归类和总结。通过归类的思维导图,清晰了然地看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这样在设计过程中便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设计更周全。

三、确定基本的亲子项目

确定基本的亲子项目主要采用访谈法,并进一步筛选和利用辅助工具辅助设计思考。

1.实地访谈

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到关于公园中的亲子景观设计的意见采用了实地访谈的方法,主要有访谈卡片(prototypecard)和交流板(talkboard)2种形式。4.1.1访谈卡片设计出访谈卡片包括问答和绘画两部分,其中问答部分的题目针对成年人和18岁以下未成年人分别设计,访谈了31个大人和17个小孩。4.1.2交流板为了长期收集游人对公园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游客间的交流与互动,针对大人和小孩设计了不同版式、大小的交流板,摆放在公园入口处和儿童游戏设施旁。

2.研讨会

在访谈结束后,源于生活和与家长、孩子交流后总结的信息,初步设计出25个基本的亲子项目。为了进一步筛选亲子项目,在复活节当天邀请了51位家长和50位小孩参加了研讨会,让家长和小孩分别对所设计的25个亲子项目进行投票。每位参与者各5张选票选出5个喜欢的项目,其中小孩的选票为橙色,家长的选票为蓝色。统计结果(表3),经过与公园管理者艾琳•谢尔特的讨论,决定:排除票数较少的7个亲子项目,并选取平衡度在0至0.3的11个亲子项目。平衡度越接近于0,表示受到家长与孩子双方喜欢的程度越大。

四、深入设计与服务成果

通过辅助工具(prototypes)中的三维思维板(ideasboard)和场景模型(scenariomodel)、合作设计(co-design)、研讨会(workshop)和访谈法进行深入设计,并产生最后的服务成果。

1.辅助工具

在设计过程中,利用直观表达设计想法的三维思维板和手工模型等辅助工具,供用户体验其功能,以期获得改善或功能优化的意见。

1.1辅助工具一:三维思维板

三维思维板,将之前的25个亲子项目做成可移动方块贴在板上,按照研讨会的结果,分为4个等级:第一级可以纳入最终设计中,第二级需要进行改善设计,第三级需要斟酌实用性,第四级则为不受欢迎、可删除的项目。同时,在右下方放入所收集的改善意见和想法;在右上方的公园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用比较简洁快速的可视化方式贴着一些作者的新想法,以清晰直观地辅助作者思考和传达给他人作者的设计方案。

1.2辅助工具二:场景模型

为了使往后的设计更具有空间感,将排在前5的亲子项目做成了场景模型。其中,音乐舞台位于中心大草坪上,以渲染传播快乐的氛围;烧烤区以防烟雾影响其他游人,放置在有植物阻隔的区域;绘画区放置在一个风景较好、安静的区域;跑步道和双人自行车道巧妙地分开,保证游人的安全又保持行车路线的畅通。场景模型的制作,可以帮助设计更贴合实际,是从梦想到现实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桥梁。

2.合作设计

合作设计是对相关利益者的统筹考虑的系统的设计思路。为了使25个亲子项目更具创意和更符合当地文化,召集了工业、建筑、平面和景观设计背景的6位当地设计师进行合作设计,本次合作设计由角色扮演(roleplay)和融合设计(rip&mix)组成。

2.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设计者体验真实场景,让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以提供给设计师新视角和新想法。作者将6个人分为2组,每组3人分别扮演家长、小孩和设计师的角色。根据作者提供的表格开始制定自己的虚幻角色(姓名、年龄、性别、爱好、家庭成员等)并想象自己的生活。家长和孩子需要想象当带着孩子或者跟父母去公园玩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对公园的需求是什么;设计师需要不断地倾听和记录他们的问题和需求,然后设计出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并分析所带来的价值。结果显示,所考虑的主要为安全问题,如打架、车辆和自行车的安全,动物的安全(如流浪狗咬人),游戏设施的安全(建议增设负责安全的专员和各种急救措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以及卫生设施等。

2.2融合设计

在这一环节的融合设计中,每个人需要从上一环节的设计成果中选出一样,然后再另选一样与之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分析提炼两种事物的某些特征、功能或使用者的反应等,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最后所设计的服务或产品有:儿童自救系统、饮料交流桌、教育设施和小型图书馆、树屋、游戏屋、海盗城堡、蘑菇避雨亭等。

3.青少年中心的研讨会

设计在青少年中心举行了研讨会,目标是了解孩子梦想中的公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测试现有的亲子项目,让孩子对现有的亲子设计提出看法。

3.1从孩子的角度设计

巴克斯特公园组织9位6~11岁对巴克斯特公园比较熟悉的孩子,让他们以绘画、手工、捏橡皮泥的方式来描绘在巴克斯特公园游玩时梦想中的游乐方式。然后组织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选出最受欢迎的5个设计,分别为多功能游泳池、瞭望塔、披萨城堡、机器人、机器人垃圾桶。在此过程中,作者还发现有声物体和电子类游戏更能吸引小孩子的兴趣。

3.2对亲子项目的检验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这些项目可能并不受西方孩子的欢迎。因此,作者让这9位孩子在亲子项目中选择他们不喜欢的,并列出理由。

4.访谈

家长与专家设计了1份调查表格,对巴克斯特公园的27位家长们进行了访谈,主要是让他们对不喜欢的亲子项目提出意见。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家长对活动项目的担心更多的是孩子是否喜欢,是否允许亲子同乐,以及安全问题。因此,亲子项目的设计应更多地侧重于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给家长提供与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而专家的访谈,是为了使设计更完善、更好地加强亲子沟通,并融入其他领域知识。专家的建议,开阔了设计思路,使设计成果更具有包容性和专业性。

5.服务成果

通过以上的研究,最终决定以方案文本、效果视频,以及服务卡片(servicecard)来告知家长能够通过怎样的户外活动来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与互动。方案最终以上文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现状布置亲子项目,形成“一带、四区”的布局结构,其中一带指的是自行车景观道,四分区分别指的是游戏设施区、DIY区、家庭花园区和运动设施区。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城市公园; 续建; 扩建;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harp, shortage of land, and a lack of adequate funds, restricted the huge cost and income slow one-time built new city park development. Renewal, expansion of built park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ity park trend. City park and related to the job was being very extensive attentio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relevant design case, to continue expansion city park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project of the urban planning presented their views.

Keywords: the city park; Continuous; Expans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城市化和有限的土地之间的矛盾导致拥挤的城市休憩用地不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议题。由于土地的紧缺及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客观上制约了成本巨大、收益慢的一次性建成新的城市公园的发展。而城市已建成的公园大部分景观质量较好,续建、扩建、更新发展已有的城市公园可充分发掘现存绿地的价值,有效的增加土地和设施资源的利用,是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走向,是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匮乏的社会环境下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城市公园及其功能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市民、游客,有大片的种植绿地及各种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城市公园是组织构建城市的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的要素;是使城市焕发活力,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物;是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能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提供着防灾、避难的多功能场所。

2.2 城市公园需扩建的意义

旧有城市公园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设计理念和公园功能及形式多数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休闲活动需要及审美需求了,但这些公园大多位于城市人口聚集的中心位置,可享用人群相当多,并且拥有良好的绿化条件,承载了大量的城市记忆。为更好地满足区内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稳定繁荣发展,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对这部分公园进行改造与扩建,是缓解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改善城市环境,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古树名木的重要途径。

2.3 城市公园续扩建过程中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

城市公园的续建是指在保留公园原有景观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内容,在原有土地结构和规划范围内,继续进行细部景

观的建设(包括加建和维护)。

城市公园的扩建是指在保留和延续公园原有用地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公园的实际用地情况增设景点增建景区,借以提升公园整体吸引力,从而增大公园面积向外扩充的建设方式。

城市公园的续扩建是对公园原有功能的完善和扩充,提高公园整体空间效益和公共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各种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公园的续扩建工程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完善空间、功能的整体布局,使公园的续扩建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 处理好公园新旧景观的衔接,注重续建景观与原有景观在风格和体量上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形成富变化且协调统一的园林景观。

3、 因地制宜,突出加强公园本身特色,进一步打造公园的亮点,促进公园环境从“绿化”到“美化”再到“艺术化”的发展。

4、 以人为本原则,规划设计进一步体现并强调人的参与性、休闲性及娱乐性。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游览需求。

3肇庆中心区高新区大旺中心公园(天成塔周边)扩建工程设计的实践与探讨

3.1项目概况

大旺中心公园位于肇庆市高新区“十字拓展“区域的中心服务区,是城市东西发展轴的中心。

公园占地总面积为23.8万平方米,是当前高新区最大的公园。东西南北均被居住及商业楼宇所包围。

本项目为第三期工程,占地12.2万平方米,位于公园用地的中北部,及一二期用地。原址为大旺糖厂,糖厂大门和宿舍犹在,糖厂文化气息浓郁。山上的核心兴趣点是天成塔及观音阁。随着大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休闲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园现状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剧增的民众需求。本次工程设计的关键旨在拓展公园休闲活动范围,融入大旺文化特色,提升景观生态效果,完善服务功能。

3.2功能定位

大旺中心公园是南北生态轴的核心点;是新城发展辐射轴的西侧核心区;是大旺老城区的景观核心;它沟通内外生态环境、展示城市形象、承载大旺农场、糖厂记忆文化,是集生态恢复、休闲游憩、文脉积淀于一体的城市休闲公园。

3.3设计目标

☉实现功能完善:大旺中心公园已成为大旺市民活动的核心区域,公园现状的使用空间已难以满足日渐剧增的民众需求,因此公园三期设计应衔接一、二期公园建设,实现对一、二公园功能补充与完善。

☉实现文脉积淀:大旺农场、大旺糖厂是大旺人的历史记忆,利用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空间实现文脉积淀。

☉实现生态共融:尊重并利用现状地形、改造现状林相、植被环境,实现生态与景观艺术的交融、人与自然景观环境的和平共处。公园景观面向城市展开,形成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3.4理念构思

“城绿交融、天成守旺”寓意着这里是城市核心区的一片绿洲;这里是大旺农场文化记忆的载体;这里是城市人民生活休闲的重要场所;这里是历史文脉与生态文化的交融之地;天成塔伫立于花林绿树之上,见证着大旺由农场向国际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转变,展望着辉煌的城市未来。

3.4 功能分区

结合一二期已开发建设的滨水休闲区和公共活动区,本工程增加了儿童服务区、山林游览区、配套休闲区、体育休闲区、湿生植物展示区、山林维育区使全园形成功能区,从而满足区域城市休闲、文教娱乐、生态保护的发展需求。

3.5 总体布局

设计综合大旺中心公园开发现状及景观空间特色,使公园扩建后形成东部景观区、中部景观区、西部景观区、中部台地景观区、北部山林景观区五个区。景观序列由南向北从城市环境向自然环境延展,由水面向台地、山林过渡,形成“北山南水、九珠九园”十八个景点。湖岛、台林、山塔最终形成 “城绿交融、多元交织、和谐共生”的宜人山水环境。

中部台地景观区:依托“两轴两带”打造以山水景观轴、糖厂记忆轴为核心轴线,林下休闲带、康体建身带及南侧花田湿地层次丰富的台地景观空间。借文化元素与景观艺术相融合的方式重塑人们对糖厂、农场文化印记。

北部山林景观区:以天成塔为景观核心,提升南北山林景观轴效果,改造观音阁周边环境,增设桂花园、茶花园等特色花园,将其打造成为集登山览胜、百花争艳、竹韵依殿的山林休闲景观区。

东部入口景观区:山体东部位于新城东西发展轴上,应作为公园东侧的重要入口,以开放式的设计手法设置休闲游憩带、牌坊广场、林荫广场、阳光草坪、鹃霞坡,山体林带,天成塔的城市与山林渗透景观轴。遥望新城、天成守旺、山林景观的优美背景与新城发展相互呼应

东部景观区:对东广场入口绿地环境进行改造,设置草地树林区及儿童活动区,为东侧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活动空间,同时进一步优化提升东广场入口环境。

3.6、交通组织规划

根据周边用地性质及景观需要,公园共设有5个主入口、9个次入口。统筹考虑全园交通组织,衔接公园一期、二期交通,全园道路分为三级。4米宽主园路贯穿全园,在具备串联重要景点功能的同时,满足电瓶游览车及消防安全通车的需要。

4 小结

由于受政治、经济、工程等因素的限制,城市公园的建设不得不分期进行,以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心公园(天成塔周边)扩建工程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公园现状场地分析,研究公园续扩建工程的景观设计方法,引入城市空间格局思考,表达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意象,使公园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 欧阳琼.城市公园的改扩建设计研究与实践.《建材与装饰》,2008.

2. 王绿萍.城市公园在续扩建过程中的景观设计探讨.《中国建设信息》,2010.

篇5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水景治理;生态性;潼湖湿地公园规划

Abstract: As a part of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etland Park, not only to bring th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local resid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link of its itself is the city ecological cycle. Through the water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line with the status quo of the city wetland park brings a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f light? 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actual projec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ecological waterscape, trying to find out the answer for inspiration.

Keywords: City Wetland Park; landscape ecology; governance; tong Lake Wetland Park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城市水环境的健康与否是城市安全的关键。湿地公园的建立,带动了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利用并促进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化发展。若是没有健康的水环境,市民的饮水安全、城市的灾害防治、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都无从谈起。水是流动的,水在区域大自然中的良性循环可以在城市湿地公园这一环境中实现微观和宏观循环的有机结合。由此可知,水在湿地公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同时揭示了城市湿地作为“大地之肾”在水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作用。

人类天生具有亲水性。所以凡是有水景的地方,可以说,就是有魅力的地方。从水资源现状来看,惠州潼湖湿地核心面积达670公顷,湖泊绵延11公里(资料来源:《惠州潼湖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2005~2015)》),集雨面积494平方公里(资料来源:《惠州仲恺高新区潼湖流域河涌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书》),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属典型的湖泊及河流湿地环境。如此天然的水系资源,若不加以合理的规划设计,很容易重蹈历史的覆撤,上演“环境恶化、梦断潼湖”的悲剧场景。本文将以潼湖湿地公园规划这一项目为对象,对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水系规划及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以对未来类似的设计有所启发。

2 湿地公园水景规划的生态性

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湿地系统拥有的生态性在自然环境上的表达更为充足。但不能忽视的是,城市湿地多由人工打造,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湿地有着不可忽略的社会性。因此,城市湿地的生态性,更多的体现在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互动之中。

2.1生态性在自然环境中的体现

湿地对城市环境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大体可归结为以下6个方面: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固碳和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防浪固岸以及美化环境。在对水系及景观的处理过程中,如何在尊重原有资源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是保持湿地系统生态性的重要手段。切不可按所谓的设计构想将这些元素加以忽略及改变,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及平衡性。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丧失了完整性,也放弃了其天然的自然调节能力。

2.2生态性在社会环境中的体现

一提及“湿地”,随之而来的是对“水”的强烈印象。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水的关系不可分割,因此,作为城市系统的补充,湿地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员,湿地系统的存在时疏松水环境和高密城市集合体的一个中和空间,使得城市可使用的公共空间更为完整。其次,湿地系统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部分,其天然的自然性使得人们置身其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比城市其他硬质环境中所受到的压力要小得多。由此可知,湿地系统于城市的存在而言,起到的是为城市社会发展发挥着正面的影响作用。

3 以惠州潼湖湿地公园规划为例分析

3.1 项目背景

潼湖湿地位于惠州市西端,毗邻东江,属于潼湖生产基地、潼湖镇、潼侨镇、陈江镇和沥林镇等的用地,是广东省弥足珍贵的一片湿地区域。潼湖湿地属典型的湖泊及河流湿地环境,有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动植物栖息或开发生态旅游,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宝地。

近年来,由于潼湖周边地区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更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使潼湖湿地在利用过程中遭到了破坏,面临着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衰退。如果再不及时进行规划研究,明确潼湖湿地的发展定位,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将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对此,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开发区以及周边镇和军垦部队等高度关注,潼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也逐步提上日程。

3.2项目水系治理及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分析

从整体的规划设计层面上,我们将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间段进行水系的治理及设计。从水系治理的手法上说,运用“近自然”(near-natural)的营造方式和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技术相结合,再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造水、治水、活水、亲水、源水、乐水。

3.2.1造水——千顷湖面、万亩泽地

从环境效益上看,湿地公园不同片区的相继建成,能有效改善潼湖地区的水质,同时可适当补充惠州的地下水资源。随着大面积亲水带遗迹水生植物的驻入,对缓解惠州城区内热岛效应,以及改善当地小气候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规划设计结合水系资源的现状,在湿地核心区进行清淤工程并扩增水面,以达到储蓄水量,恢复潼湖历史“千顷湖面、万亩泽地”的壮丽原景。

3.2.2治水——健康潼湖

潼湖湿地公园地处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所以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本项目的防洪建设以满足防洪排涝要求为前提,通过植物的栽种、形式的改造,使之融合到湿地自然景观;结合水污染防治、生境修复,提高水环境自我修复能力。

篇6

【关键词】公园改造;园林景观;园林设计;探讨

公园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中心,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公园难以满足当今城市文化载体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更新改造,并对公园内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才能提高公园改造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公园改造工程中,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的文化特色和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公园周围的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才能更好地确保公园改造工程的高效、顺利进行。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综合性

园林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综台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学、建筑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设计要求,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综合性要求。

2、创作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融入设计主体的创作性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改造公园的具体情况与环境要求,运用现念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才能设计出形式新奇、富有创造力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性园林景观。

3、过程性

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应是一个经过不断发展、修改、推敲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同时,还要重视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改造的意见,使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等的要求。

4、社会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空问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全性。而这种社会性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现状,权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城市特色三者关系,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体现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等特点。

二、公园改造工程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策略分析

1、体现出视觉上的艺术性

视觉上艺术性的体现,是公园改造工程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最表观、最直接的设计理念。因为,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前提是能够愉悦人们,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所以,设计者必须将空间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性之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通过将自然景观充分地融入到空间设计来,深入挖掘自然之美的内涵,最终使公众感知得到其中美的意义并上升到人性之美,使之更富艺术性。

2、讲究空间的秩序性

公园改造工程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秩序性,需要从界定景观轴线,确定空间序列和区分空间等级入手。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轴线通过连接不同的点,并且不同的连接线型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最终促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富有整体规划性,进而使园林景观系统具有秩序性和方向性;空间序列的确定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只有空间序列布局良好的园林设计,才能更好地赋予人们园林景观形式上的美感和凸显设计逻辑关系,并会引发人们的哲学思考;而区分空间等级则是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布局,作出合理、科学的景观等级区分,从而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

3、富有环境上的生态性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强烈,同时,他们对公园改造工程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公园改造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将生态理念融入整个公园改造工程的全过程,将其作为解决公园改造工程园林景观设计中遇到问题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断挖掘乡土资源,促使公园改造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自身相契合,使之更具城市特色。此外,还应以景观环境的布局作为抵消尘土、噪音、建筑结构和不良气流等影响,从而达到通过环境景观界面来调节公园场地的生态环境。

4、合理进行植物改造

在公园改造工程中,必须重视植物的改造工作,增加树种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原则,既考虑到培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要求,并选择一些符合当今人们审美观的植被。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季相、色相的变化.运用乔术和灌术结合,乔灌和地皱结合的多种形式,高低搭档、错落有致,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作用。在景观上,屏蔽游人的视线取到空间的划分作用,局部加大植物的密度,达到讣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对于公园中的大树,通过景观视线的营造和与场地的结合加强它的景观效果及提高其利用率,更能突出公园改造的主题。通过对整体绿化种植的阔整,使人们在宦于节奏、静律、时序变换的空间中充分感受到绿色环境对身心的陶冶。

5、重视原始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在公园改造工程中,不能以牺牲原始景观的代价来换取公园改造的工程完工,应充分重视原始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在尽可能保留原始有价值的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做到统筹兼顾,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原则。改造工程应更多地是以人们的观赏要求为出发点,并对原景观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维护、修整为主,大体上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而对于原有的公园道路系统的梳理,应始终遵循道路必须起到引导游人、组织交通、构筑景点等的作用。根据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如水体、地形、植被、已存在的建筑物及历史古迹,结台原功能分区本身的特殊要求,在经济、美观、适用的前提下保留利用大部分原有道路,对主人口、次入口及部分道路进行了调整,使公园的道路系统更加完善、合理。

6、加强改造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有助于改造后公园的生态改善,对园林景观美化具有重要作用,园林景观能不能为城市公共场所的城市美化和生态效益起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是否到位。然而,城市环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绿化建设和养护来实现的。只有对园林景观的绿化物进行有效地养护管理,持续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园林景观的合理布局,才能使得绿化物成型,通过相应的养护工程,城市绿化空间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进而保证市公共绿化效果持续下去。只有加强改造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才能有助于对城市局部的噪音环境、空气含氧量、空气湿度、汽车尾气污染等进行改善,使改造后的公园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园林设计的要求,使之真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与生活的中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城市公园的要求日益提高。公园改造工程,则是顺应一个城市不断发展的体现,反映了公园改造中园林景观设计需根据城市文化特色、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审美意识而确定改造主题。这就需要园林景观设计者必须明确改造重点,充分重视环境生态设计,然后围绕主题进行园林景观设讹所有的景观设计均为主题服务.才使公园改造工程达到理想烛果。

参考文献:

[1]刘辰瑶.浅析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民营科技,2012(3).

[2]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

[3]温志平,段凤蕊.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技术.中国园艺文摘,2012(l) .

篇7

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在公园中,人们可以结实不同到不同的朋友,还可以放松情绪和愉悦心情。公园景观作为公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公园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园的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公园景观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设计师在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使用符合时展的设计理念和与时俱进的设计元素,从而增加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现本文就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

公园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元素;设计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景观设计的理念,同时其也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方向和基础。公园景观设计元素的有效和科学利用的前提就是清晰明确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在现代的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高要求,设计师要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不同区域的公园景观设计也立足于当地的环境和生态条件,结合艺术和文化理念进行设计,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的合理统筹在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加强关注,从而提高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

1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

1.1公园景观的设计的“以人文本”理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元素是人,因此在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加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公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不仅要满足大众对健康的要求,还要满足大众的休闲需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要的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要考虑到,增加园林景观饭放松人们精神和发泄情绪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个性化的设计,可以在林下设计供人玩乐的空间和供人们休息的长廊,给大众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在大众意识的基础进行公园景观的加工和升华,能够使大众置身公园之中呈现自由自在和情感放松的状态。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就是再设计过程中关注人的主体中心,各项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从而充分发挥公园景观的作用,增加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

1.2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当代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保护,而公园作为社会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环保生态的理念,从而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使人们更加的亲近自然,并且更加的关注和热爱自然,从而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另一个方面通过生态理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公园景观建设的稳定持续发展,体现公园景观的生态效益。为了充分的提高公园景观中的生态理念,就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公园景观建设的功能要得到重视,例如公园景观的吸尘和温度调节功能;其次,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的选择要得到重视,例如可以选择白皮松和毛白杨等树种,有利于净化城市的空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促进空气质量的提高。最后,注重公园内部小生态环境的构建,例如,可以在公园内部设计一个人工湖景观,并且在人工湖内养殖鱼类和种植植物,丰富人工湖的景观设计,从而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就得以构建,增加了公园的灵气和活力,满足人们对公园景观的较高要求。

1.3公园景观设计的效益理念公园建设的效益理念对公园控制建设成本、提高公园景观建设的科学性、经济性极为重要。在效益理念的引导下,公园景观设计更注重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的发挥。例如在公园植物种植设计中就不会以单纯的景观为基础致使景观建设的“中看不中用”,不但要将公园景观的“看点”表现出来还要兼顾其各种效益的发挥。同时能更好的将公园建设的人、财、物等资源结合起来有效的进行整合、利用,以合理地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回报,有利于公园建设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公园景观设计元素分析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设计元素有很多,尽可能的利用客观存在的建景元素,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特殊设计元素的融入。在建设公园景观过程总,还要将自然景观和文化和艺术文明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公园景观的文化艺术色彩,更能够增加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当人们置身公园之中,能够感受到强大的文化艺术魅力。

第一,自然元素的利用。自然元素包含地形因素、植物因素等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有效的利用自然元素不仅能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达成浑然天成的效果还能增强景观的观赏、游览功能更好的体现公园景观设计的经济性、生态性。例如,利用自然河道进行公园湖泊设计使公园的水有了“活源”更能突出公园水景的灵性。又如,公园建设场地有一高地要平整此高地费时、费力,结合其客观的自然地貌将其设计成假山。景观设计对自然元素分析、利用对提高公园景观设计质量、价值等极为关键。

第二,植物元素。公园景观设计一方面要确保植物种类的丰富性、多样性使公园植物结构具有层次感、立体感,丰富公园景观的形式。另一方面,公园植物设计要因地制宜避免外来植物的大量引进而增加后期的管理投入影响公园建设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应充分的利用本土植物资源进行景观设计,使公园植物元素能够更好的体现地域特点、景观价值。

第三,公园设计中的水元素是公园景观设计“画龙点睛”之笔,对于水元素的设计利用,从点、线、面的结合入手增添公园景观的情趣、雅致。例如喷泉设计、渠道设计等,在假山上设计喷泉、流水,会改变假山干燥的面貌会使其变的莹润而充满生机。再如在公园内适当设计过水沟渠使人在行进间能享受到水的清凉,会增加公园景观的赏心、灵动之感。

第四,声元素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声音能带给人强烈的感官体验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声音带给人的情感体会。例如流水之音可使人产生一种回归自然、清新舒畅之感。风铃之音可使人体会到一种幽静、古朴之感。这些声音的加入使公园景观更具情感色彩能更好的激发游园人的情感意识使其获得更多的情感抒发、情感体验感受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和个人情致的培养及提升。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代的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设计理念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公园景观呈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情感。在设计公园景观的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包括文化、艺术和生态等,不仅能够增加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还能够提高公园景观的艺术文化色彩,使其更具感染力,更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郝文渊,周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探析[J].北方园艺,2014(6).

[2]田培培.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初探[J].大众文艺,2014(2).

[3]董春,陈祖建,王列.城市老公园改造老年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篇8

关键词:生态 湿地 城市湿地公园 植物景观

Abstract: the wetland ecosystem of mankind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Urban wetl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landscape unit nearly natural spac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From the planning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 combining with trees, flowers, and learn to learn ecology related theo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key points.

Keywords: ecological wetland landscape plant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生态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水体与绿地的建设与保护。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它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是人类和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2]。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城市湿地是城市周边地区的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一旦城市湿地受到破坏,就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是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和系统的不易恢复性,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开始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3]。发展城市湿地公园,不但可以保护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还能更好地发挥其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功能。

1湿地及湿地公园

1.1 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Wetlands)的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 年3 月12 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4]。

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5]。天然湿地包括多种类型, 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 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公约一般将湿地分为三类: ①海洋/ 海岸湿地。分为12 类, 主要有: 浅海水域、河口、泻湖、盐湖、滩涂; ②内陆湿地。分为20 类, 主要有: 河流、湖泊、沼泽、泥炭、冻土; ③人工湿地。分为10 类, 主要有水产养殖、灌溉地、盐池、污水处理池、水库。

1.2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6]。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公园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和污水净化需要。城市湿地公园按其功能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7]。

1.3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与意义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8]。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2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很多湿地由于长期的破坏和疏于管理,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已经遭受了破坏。通过种植设计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9]。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应该考虑湿地植物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景观、以及水质净化等多重功能要求,特别是生态保护区域对原有湿地植物进行保护和对已遭受破坏的植物生态结构进行恢复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处理措施。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湿地公园现有植被类型和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湿地植被种植,既考虑保证湿地生境的多样性,又追求营造出不同季相及林相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湿地公园生境创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直接影响湿地景观的质量。湿地植物是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具有适应于半水半陆生境的特征。

2.1 植物选择

在城市湿地公园中,湿地植被规划要以湿地的功能类型为依据, 进行湿地植被种植, 尽量保护现有的植物, 既要保证湿地生境的多样性, 又要能营造出不同季相及林相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 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整体的植物选择中要遵循“地带性”原则。在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之前要对该区域自然植被做充分的调查研究, 确定该区域的地带性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比例。选择时尽可能的选择本地植物种类, 既经济又实用, 还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和破坏。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 既要有较大的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又要满足湿地群落内植物健壮生长的生态要求。植物配置以多样的植物群落, 能产生更好的湿地植物生态环境景观为主要目的。在污染较重的地方, 应以抗污性强的树种, 能吸收污染物质和净化水质的植物群落类型, 以减少污染物质对湿地环境的破坏性。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要以乡土植物为主要植物, 并根据该立地条件引入野外不同的植物种类, 以丰富湿地植物群落的营造, 发挥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功能和生态作用[10]。

2.2 植物景观设计

公园内的植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水上丛林、人工湿地植物观赏区、休闲森林植被区。水上丛林区主要采用缓坡护岸的方式,植物在种植形式上形成“乔木+ 湿地植物”的水陆结合配置方式[11]。此外,大型乔木的种植不但可以净化水源,还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性的生存空间,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水生植物观赏区,主要采用观赏效果好的菖蒲、鸢尾(Irisgevmanica)、玉簪(Hosta plantaginea)等耐水湿的植物和芦苇、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净化功能强的植物一起搭配。在湖心小岛上主要种植水杉和鸡爪槭(Acer palmatum),地被主要种植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鸢尾、睡莲(Nymphaeatetragona)等观赏植物。此外,在人工浮岛上种植鸢尾、美人蕉等植物。休闲森林植被区除了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体外,林下可增加玉簪、蝴蝶花(Convallaria majalis)、紫萼(Hosta ventricosa)等耐阴湿植物;路边或草地中间可布置一些观花地被植物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蛇目菊(Sanvitalia procumbens)等;滨水低湿地带可以种植水生鸢尾、美人蕉等,并配以成片的开花地被植物,形成突出季相色彩和林面倒影水面的景观效果。

2.2.1 景观设计要点

在营造湿地植物群落时应该表现植物群落的美感, 体现群落营造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构建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时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性及造景功能, 对植物的配置有整体的把握, 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具有较强的预见性, 使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在春夏秋冬具有不同的景观, 以丰富群落的美感, 提高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同时要根据城市湿地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定,以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来满足城市湿地公园不同的生态景观要求, 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 满足各种植物的生态要求, 从而形成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与周围环境组成和谐的统一体[12]。

营造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时,应突出植物群体美,强调远观,成带状或大片栽植,形成一定规模,展现群落整体美。比如在营造水港沿岸的植物景观时,可以采用早园竹和旱柳大面积片植,充分展现其群体美,形成优良景观;如果过分强调植物种类的丰富,则会使景观显得杂乱且没有重点。应注意远、中、近景的协调搭配,避免过多主体,有时只需一种或几种植物,便可形成优美的天际线,构成宜人的景色[13]。要利用远山、水面、地被等各种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可以想像,以远山为背景,堤岸柳树为中景,错落栽植勾勒出丰富的天际线;近处水面中形成柳树的倒影,恰如一副优美的水彩画,给人虚实结合的美;游人所到之处都可以欣赏到地被和路边植物带来的美景。

每一个城市或地区文化的发生、存在和发展, 都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主体的创造意识、文化创造行为以及民族地区间的文化认同意识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地域文化具有各异的价值观、发展理念和特色, 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精神原则。每个城市湿地公园都应有其特色和个性, 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 结合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营造一个真正属于该区域的城市湿地公园, 发现、挖掘、选择该城市湿地公园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并通过设计进行强化, 进而营造有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特色的湿地景观, 形成美的意境景观[14]。

2.2.2 地被植物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地被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等[15]。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除用以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外,又具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有多样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野生地被植物应该满足植株低矮、覆盖力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无公害、便于管理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目前在湿地公园中应用较多并且已初具规模的地被植物有芦苇、芦荻、芦竹、蒲苇、野茭白、香蒲、二月蓝、野菊、美女樱、白三叶、狗尾草等, 这些正处于良好状态的地被植物, 在湿地公园中形成了较好的景观效果, 对这类地被植物应加以保护,使其组成相对固定的植被群落, 可以减少人为干涉所增加的养护成本。当然, 对于狗尾草这类繁衍较快, 易形成侵略的植物应注意控制其种植面积及其生长规模, 以防止其泛滥, 取其有利的一方。

我国地被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其野生资源适于大面积栽植, 自播能力强, 管理粗放, 抗性、适应性强, 养护成本低, 在园林中直接应用, 既能突出本地特色, 又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可以丰富园林景观, 改善生态环境, 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对于野生地被植物的筛选, 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可以露地栽培; (2)植株高度低于1m; (3)覆盖力强, 生长迅速;(4)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5)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 (6) 便于管理, 无公害。如玉簪(Hos taplantaginea)、二月蓝、蒲公英、野菊、堇菜类(Violaspp.)、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 is )、点地梅类(Androsace spp.)等都是优良的野生地被植物,

3 结束语

在湿地公园中,城市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人们对人工化的园林景观司空见惯时,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一丝清新感。

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 如何延续传统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以更自然化的理念创建更富自然野趣的观赏活动空间, 将成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课题。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 要顺应自然规律, 保护自然资源, 维护自然过程, 既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 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前提, 又要以关爱自然、尊重自然为核心, 融合艺术的原理进行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 1 ]苏雪痕. 植物造景[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 2 ]麦雷格・S・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 湿地与景观[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 3 ]吴江,周年兴,黄金文,丁正山. 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旅游资源管理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以江苏、上海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J ]. 人文地理, 2007 (5) : 124 - 127.

[ 4 ]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 J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2) : 11818 - 11821.

[ 5 ]潮洛蒙,李小凌,余孔坚. 城市湿地的生体功能[ J ].城市问题, 2005 (3) : 9 - 12.

[ 6 ]王凌,罗述金.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J ]. 中国园林, 2004 (3) : 39 - 41.

[ 7 ]周武忠. 园林美学[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 8 ]李尚志. 水生植物造景[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 李湘萍等. 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分布和演替规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1)

[10]黄成才,杨芳.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8:26~29

[11] 李学伟. 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理论初探[C].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12] 包青青.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 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13]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 花卉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 14] 王晓文, 曾从盛. 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及原则[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6,3: 8- 11.

篇9

关键词: 园林景观; 水景设计;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一)立体动态的全体应用

在水景的营建艺术上, 经过全体的园林缔造需求,构成立体化的作用,有动态的效应,让人感受到艺术的无量魅力。比如在现代景象艺术设计中,水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不光能够感受到水的流动性,更能体会和领悟到水带给人的一种心境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安静,体现出艺术作品的纯净、宁静等气质,完成立体化的美感享用。比如,在白浪河湿地公园交融人文、自然等很多元素,与其说缔造的是公园,不如说是展开了一幅画卷,更多地将自然景象搬到小区、公园、街头,使人们更简单体验瀑水直落、涌雪堆玉、鱼翔浅底的自然景象,日子更有画中有诗。跳动的用水绘画而成的花瓣、花蕊等,融入水的灵动性等特点,将水的流动性、线条美与花瓣、花枝等构成全体的艺术作用,给人视觉上的身临其境之感。(二)全新创造的应用方法

在园林景观的水景设计中,水景的元素运用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设计师运用现代科技,将印象视觉与嗅觉、触觉充沛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经过呼吸到充满负氧离子的水的滋味,看到的是如影随形的水的印象,而室外雄伟壮丽的瀑布美景在大堂任何区域都可尽收眼底。这些水元素的表现,愈加突显出水元素的应用作用,联系紫色琉璃灯、熔岩的房顶与墙面外型,水景的设计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充沛展示出水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微弱魅力。

二、水景营造的风格及形式

园林中水体按照平面形式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自然式水体平面形状大多因势发展,如溪流、湖泊、江河等随地形变化而变化,轮廓柔美,可自成景观要素,具有观赏性,在空间中更加自然化。规则式水体平面多为几何形,多是人为因素形成。轮廓规则呆板,不宜于单独成景,但运用较为灵活,不受空间局限,具有实用性。景观空间中,主要考虑水的形态设计,如静水、流水、落水和喷水。静水多表现涓涓细流、蜿蜒曲折、平静如镜、波纹涟漪等视觉意境,通常利用天然水体以及根据周围环境影响,因势而建。简洁的水面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也可利用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增加凝聚力。

流动赋予了水的力量,在园林水景设计中,常将水和地形地物灵活的结合应用,形成溪流、叠流等流水景观。同时常将亭台、小桥、山石、花木等穿插其间,形成动静呼应的景观效果。每个环境空间都有水的气息,通过流水的穿插可以体现各空间之间的联系。落水主要从自然瀑布演化而来。在园林景观中,常利用天然地形高差或是人工构筑高差,借助循环泵模拟自然的飞流瀑布、洪流跌落的效果。水量不同,营造的落水效果也不同。小水量的落水,可依墙缓落,宁静中灵动; 悬空落水,水幕凌空飘垂,晶莹通透的帷幕落入眼帘; 大水量的落水,则气势磅礴,给人壮美之感。在景观空间中,落水常以其形态和声响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喷水主要借助循坏水泵和各种喷头构成的水景造型。由于喷头技术的发展,喷水姿态更是变化万可衍生出多姿多彩的变化形式,提升空间的活力。

三、水景在空间中的作用

第一,水景可以改善在园林中的环境,调节气候,减弱噪音。水景中用到的地下水,含有多种矿物质,能起到很好的疗养作用,矿物质水中的负离子资源还可清洁净化空气。第二,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比如品茶就需要用到井中之水。水景也为园林的正常维护提供了生产用水,可以提供灌溉植物和养殖的水源。第三,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比如可以带来娱乐,人们可以游泳、冲浪,冬天可以溜冰等等。第四,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交通运输。较大型的水面,可以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第五,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汇集、排泄天然雨水。在设计良好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第六,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防灾用水。

(一)柔化空间的美感应用

水景艺术在城市园林景象中的应用,既是一种流动性的实在感触,也是具有柔和性的创造方法,水景有共同的全体艺术效应,可活泼空间气氛,添加空间的连贯性、趣味性。比如,应用水体的影子、光影变幻可发生艺术作用,在此基础上,能够柔化天然空间、增加艺术作品与环境间的生气、改进空间联系、改动单调乏味的空间空气,也能够在视觉上构成部分焦点,来体现空间的主题。或以一种内涵的一致感彼此和谐于某一特定空间环境内,经过动水应用动势和水声,使空间环境发生各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和环境气氛。如湖南长沙的城市公园,经过融入水景的艺术设计,近取景、远取势,把远峰、近岸、山涧、流泉、坡石等意境经过水景表达出来,具有很好的艺术作用。

(二)水景是园林生态多样性的需求

在城市园林景象的全体规划中,水景的构成也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表现。将城市建设中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构成全体的生态系统,表现出生态环保的认识,并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需求,强调低碳、生态、环保的基础上,水景艺术的创造是维持生态多样性的重要砝码。将溪水、瀑布、人工湖、养鱼池、泉涌、跌水等水景元素运用到城市园林景象规划中,是生态多样性的表现,也是城市园林景象多样性的现实需求。如北京奥运村区中的整条水系,首要运用在与叠水、木栈道、绿植、生态湿地岛的联系,绿植中安置雾化作用,复原了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具有极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

(三)显示东方人文美学的亮点

古代有“上善若水”,是对水元素的一种了解,尤其是将水景艺术融合到文明气味的视点,经过文明底蕴的表现手法,构建具有哲理性、文明性、艺术性的水景方式,及时对当地文明与我国传统文明的颂扬,也体现出一种纵情山水、超世奔放的隐逸思想和品格象征,显示出独具特征的东方人文美学特征,使水景元素体现出深沉的历史文明气味。比如,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刻画一些元素,如水车、水磨、石桥、波浪形台阶等,刻画出独具的历史文明特征,将“有德、有勇、为善、循理、才智”的文明特征表达出来,呈现出东方人文美学的亮点。

四、水景营造手法要点分析

(一)水景营造设备

水景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水的用途,有些水景旨在以游人戏水为主,有些则主要以观赏为主,有些水池主要用于观赏鱼类,针对不同的水景功能和目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法和要求。如用作戏水,则便利性和安全性设计就非常重要,如水深一般不能太深; 如用作观赏性鱼类,则要保证水质,需要增加水质过滤设备,还要确定水体是利用地下水还是自来水供水等。因此对水景设计而言,基于水景功能的考虑,要确定必要的设备( 如循环设备、过滤装置、水泵、水下泵井、配电房) ,以及供设备安装的场所、空间以及为设备提供的电力来源设计等。水景设计是保证水景功能设计以及发挥水景功能的重要前提。

(二)瀑布的设计

园林瀑布,通常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幕布式等多种表现形式。各种形式再配合表达的题材和水量设计的考虑,还可呈现出更多的姿彩。虽然各种设备的利用会影响瀑布的规模,但就景观设计而言,瀑布落水口的水流量才是设计的关键。瀑布的落差越大,所需水量越多。反之,则需水量越小。撑瀑潭内的水量、循环速度则由水泵调节,因此,为便于调节水量,应选用容量较大的水泵。水流沿墙面滑落时,会因力学关系作抛物线运动。因此对高差大、水量多的瀑布,若设计其沿垂直墙面滑落,应考虑抛物线因素,适当加大承瀑潭的进深: 对高差小,落水口较宽的瀑布,如果减少水量,瀑流常会呈幕帘状滑落,并在瀑身与墙体间形成低压致使部分瀑流向中心集中,哗哗作响,还可能剖爱瀑身,需采取预防措施。

(三)水池的设计

园林中的池塘多被设计成云线形表现一种曲折和多变。一些水池,还会在水流舒缓的凹地设置洲岛,或水流急促的地方安置景观石,或作草皮防护堤,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增添水池的变化,呈现多样的意境。园林中的池塘,如果地下水位高于池底时,不需要进行池底处理,反之则需要进行池底的设计和处理。水池设计时,首先确定水池的用途,是观赏用、嬉水用、还是养鱼用。如为嬉水,其设计水深应在30cm 以下,池底作防滑处理,注意安全性。而且因儿童有可能饮用池中水,应尽量设置过滤装置。养鱼池,应确保水质,水深在30 - 50 cm友右,并设置越冬用鱼巢。另外,为解决水质问题,除安装过滤装置外,还要作水除氯处理。

五、水景施工工艺要点分析

驳岸施工时应根据常水位线确定驳岸的平面位置。挖方时需注意保持放坡坡度,同时进行地基夯实。岸墙砌筑时,应保证墙面平整、美观,并要求砂浆饱满,勾缝严密。

如果是大型人工湖或者溪流施工,挖掘时最好才成U型断面,开挖时保证足够的宽度和深度。一般要求是7-10cm的深度,来保证流水在周围平面以下。溪底如果采用混凝土结构,浇筑时一定要一次性浇筑完。溪岸如果选用鹅卵石或砾石做处理,需先在小溪的边缘做一层5cm的砂浆层。将石块轻轻的推入砂浆层内之后用砌刀将砂浆向上抹到石块的后面,继续将石块放置到第1排上,当第l道砂浆变硬且可承重时,则顺着第1道砂浆顶部的后缘涂第2道砂浆层,并可将石块放入第2层砂浆层内。

水渠施工需要用木棍和线标出位置,保证线一定是绷直的,每隔1.8m敲入一对木棍,而且需要防止一个木条,再用水平仪检查木条是否水平。水渠挖掘至23cm深后,需选择衬底材料,铺设10cm的砌块然后回填混凝土。

喷泉水景施工的注意事项较多,主要包括闭水试验以防止漏水。如果是跌水景墙的话,特别是跌水面及跌水台阶要注意水池的形状,风向,来调整跌水水平。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所以人们对于园林设计中关于水景的设计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水景在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彰显出自己的重要地位,现代的园林设计师应该不断的在专业领域上有所建树,不断学习,更新理念,要跟上现代人的理念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速度。

参考文献

[1]姜磊.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J]. 中国园艺文摘,2012,(10).

篇10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功能性小品服务用途的分类及设计要点

(一)休息设施——如座椅、野外桌等。1、例座椅是室外环境中分布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小品,满足的是人们休息的基本生理要求,因而它的设计应该遵循人体工程学及行为心理学的原则,同时考虑其装饰功能。2、设计要点:应根据环境特点确定相应的造型、材质;宜与观赏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配套设置;座椅的配置应与场所中人们活动特点相适应。(二)观赏设施——如花钵、花台、花架、立体花坛等。设计要点:适宜与休闲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等配套设置。(三)服务设施——如电话亭、邮筒、书报亭等。1、例书报亭、电话亭的特点是体量小、分布广、服务内容单一、设置上比较灵活,在园林景观中没有构景的作用,只起到活跃环境的作用。2、设计要点:造型上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做到既便利又不抢眼。(四)信息设施——如标志、标示、指示牌等。1、例:标示、标志、指示牌是重要的信息传播设施,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2、设计要点:要设计在合理的地点位置上;要有统一的外观,确保易识别性;指示符号简洁易懂;能瞬间给予人们所需要的明确信息;运用一致的符号、颜色、印刷格式;无论是标识牌的尺度还是材料,应该与景观环境相适应;还要具有标准规格的支撑结构。(五)卫生设施——如饮用水台(栓)、洗手洗脚设施、垃圾桶、公用厕所等。1、例:公共厕所需要设置在有大量人流滞留、漫步、休息或有室外就餐的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绿地、游乐场等。2、设计要点:在造型、材质、色彩上,尽量与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对于园林景观来说要“藏”,对于人流来说要“露”;注意地面材料的运用,确保密实性、防滑性等;地面的排水坡度,还有园林景观场地的主导风向。(六)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砂场、爬杆、爬梯、游戏墙等。设计要点:符合儿童生理要求、智能要求(好奇心、冒险心、征服感的体验等)、情绪要求(情绪安定、决断力、忍耐力的养成等)、社会价值与道德品质修养(思考力、判断力、独立工作能力的体验等);要有优美的形状与鲜艳的色彩,同时要有安全的构造;构物的外表棱角尽量不能使锐角;通常设置在主路的区域,环境优美,安全。(七)照明设施——如圆灯。1、例圆灯既有照明又有装饰园林景观环境的作用。柔和、轻松的灯光会使园林环境更加宁静、舒适、亲切宜人。因此,灯光将衬托各种园林气氛,使园林意境更富有诗意。2、设计要点:外观舒适并符合设计要求与设计意图;艺术性强,能与环境和气氛相协调;能发挥照明功效;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功能性小品的运用原则

(一)功能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功能性小品所设置的环境通常是我们户外经常活动的场所,艺术品在设计中考虑到功能的因素,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在景观活动中所需要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服务,如休息、照明、观赏、导向、交通、健身的需求。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来期望获得使用者的认同,尤其是残疾人特殊群体的需求,更能体现出园林景观小品的功能实用性的重要性。(二)合理性。功能性小品必须使功能性与艺术性处于合理的位置。园林景观小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效果加强了景观环境的艺术氛围,创造了美的环境,应该在尽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前提下,考虑设施、设备的外观美化度,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同时也要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观小品与建筑、规划、园林有更大的融合;(三)语义性。在园林景观中,功能性小品必须就其功能用途有明确的指示,便于人们清晰理解。(四)特色性。园林景观小品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这不仅指设计师的个性,也包括小品是否能充分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吸纳当地艺术符号,同时采用当地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是否是一件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