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30 10:2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事业管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

篇1

一、遵循学科逻辑

学科是对知识和学术的分类,一个学科就是一个专门的知识领域。高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门类[2]。专业必须以一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其方向设置必须遵循所属学科的学科逻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学科属性上来说,是公共管理学科下属的一个学业门类。公共管理学科,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它以研究各类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它以培养能满足各领域公共事务管理需要的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为目标。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下属专业,其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必须遵循公共管理学科自身的逻辑。

(一)特色培养方向必须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范围关于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目前国内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主要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即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教育部确定的公共事业管理“5方向”(文教、卫生、体育、环境、社会保险)主要体现的就是这种意见。另一种意见主张按照公共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的“准公共物品”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即公共事业是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一系列活动。按照这种意见,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可以拓展到市政工程、社区公共事业、公共住房等广泛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正处于不断深化改革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传统的“事业单位”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诚如李燕凌等所言,“似有‘画地为牢’之嫌”[3],既不利于公共事业的改革,也不利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较宽泛的角度来界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即公共事业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必须处于这个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违背了学科逻辑。如有些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企业管理方向和行政管理方向就明显违背了学科逻辑,因为,企业管理不属于公共管理的范围,而行政管理主要是政府管理,也超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二)特色培养方向必须区别于公共管理类的其他本科专业高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门类,专业与专业之间应该有较为明显的分工与区别,这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设置时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根据统计,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已覆盖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航运管理、海事管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国防教育管理、应急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等16个本科专业[4]。在公共管理类的本科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学校最多,达472所[5]。因此,一方面设置特色培养方向无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也必须区别于公共管理类的其他本科专业,不能开设与其他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名称一致的培养方向,否则就有违背学科逻辑之嫌。如有些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行政管理方向,就无法体现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区别,明显违背了学科专业设置的逻辑。

二、依托自身优势

任何一个专业的建设都离不开一定学科基础所提供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师资支撑。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方向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现有的学科基础,依托自身优势学科,化优势为特色。这应当是当前各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特色培养方向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学校特色在我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有相当多的院校属于专业院校。对于这些学科优势明显的专业院校,在设置特色培养方向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的师资力量与培养经验,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特色。如师范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设置教育管理方向,艺术类院校可设置文化管理方向,医学类院校可设置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事实上,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公共管理事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大都是依托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来设置培养方向,如安徽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卫生管理方向、淮北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管理方向。

(二)依托院系特色对于综合性院校来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学科优势。根据调查,综合性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般都放在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或政法学院等院系。这些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特色培养方向。如设在经济管理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科优势,把培养B途径(工商管理途径)的公共管理人才作为特色培养方向,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各种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的能力。设在公共管理学院或政法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可以把培养P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的公共管理人才作为特色培养方向,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制定和评价公共政策的能力。

(三)依托地域特色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地域优势,从而其可以基于地域优势形成一定的学科优势。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自身特有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特色培养方向,是地方性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思路。如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考虑设置民族文化事业管理方向,而位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方性高校可以考虑设置“两型社区”公共事业管理方向,把为“两型社会”培养合格的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三、回应社会需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因为专业性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把回应社会需求提升到了高等教育改革导向的高度。因此,回应社会需求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设置的应有之义。事实上,讨论和具体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本身就是针对社会不同需求的一种回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设置要回应社会需求,首先就必须对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细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的设置应该对这种多层次和多样性的需求予以回应。

篇2

主题词: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修路架桥历来是造福社会的好事、善事。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及旅游业的兴起,现有公路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加快公路建设步伐,顺应“小路小富,大路大富,无路不富,要快富修高速路”的发展趋势,以优越的交通优势振兴经济建设。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对我们每一位在公路建设前线的技术人员来说,是迫在眉捷,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所以施工企业自身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做好“企业自检”这一基础环节,以确保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2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措施及要求

工程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施工阶段要合理完成的重要因素。现结合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对公路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2.1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处、专业工程施工队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同时制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及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为直接责任人,由质检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具体业务工作由质检处负责开展,并组建工地试验室、质量自检组、资料整理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工程施工处以各处处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处的质量自检工作;专业工程施工队以各队队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队的质量自检工作,做到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的格局。

2.2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做好质量管理前期工作

工程开工后,项目经理部根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和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对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组织排训学习教育,为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落实岗位职责

进入工地现场后,项目部需认真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应知应会教育,并严格考核,做到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与“技术规范”操作。通过教育与考核,实行全体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挂牌作业。

3、各分项工程开工前,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分析预测工作,并认真进行检查,确定完善施工方案后,再进行施工。

2.3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1、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

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一般的质量控制程序为:分项工程开工申请工序自检报告工序检查认可中间交工报告中间交工证书中间计量证书。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 “开工报告” 上报监理工程师,工程施工中,首先由施工企业进行各道工序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要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操作,使各分项工程的质量自检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见工序检查控制程序图。

2、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项工程质量目标

各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要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订详细施工方案,明确质量目标。通过认真细致的

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设计意图、工程施

工技术标准、操作细则、工程质量目标,使各项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最基层的全体施工人员身上,为开展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全线工程施工方案

各个分项工程全面开工前,遵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确定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法,用于指导全线工程的施工。

3进一步搞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作为中标后的施工企业,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充实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使质量管理工作贯彻于整个工程施工中。

2、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教育,加强施工队伍的岗前培训,层层分解质量目标,使质量目标落实到最基层的施工人员身上,落实到各个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上,确保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3、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的作用,通过认真细致的试验检测工作,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做到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工程施工,使各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有据可查,真正起到工地试验的作用。

4、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只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把工程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才能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目标实现。当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如果只抓质量,不抓进度,对施工企业来说,毫无效益可言,再好的质量也就没有依托。工程施工中,要做到以质量促进度,以进度创效益,所以,最关键的环节是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5、施工企业要建立强有力的工程质量管理机构,从上到下,认真进行工程质量自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使“企业自检”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关,只有严格履行“企业自检”这一关,才能更好的保障“社会监理、法人管理、政府监督”工作的实施,严把工程质量关。

6、施工企业必须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密切配合,通过各方的协作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坚决落实“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对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展望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管理将逐步走上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轨道,电脑网络技术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施工企业要立足社会,企业必须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意识。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将会有很大提高且会更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那么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5结束语

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施工企业自身认真进行工程质量自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使“企业自检”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关,只有通过“企业自检”这一关,才能更好的推行“社会监理、法人管理、政府监督”机制,严把工程质量关。只有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和质量通病,才能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施工企业干出来的,这一切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人员的素质、机械设备的优劣、所用材料的好坏等因素来决定。

参考文献

篇3

某大型工业工程,主厂房建筑面积6.8×104m2,水处理、配电区域构建筑物面积5×104多m2。厂房钢结构量1.5×104t,设备基础混凝土方量15×104m3,机械设备安装量1.5×104t;设备基础埋深度多在-5.0m,液压站、管廊、隧道等深度在-9.1m,地下管廊、隧道长度逾1000m,基础、管廊等单位工程布满于整个厂房内。主要机械设备有一台抛丸机、三台加热炉、三台冷床、一台矫直机、四台横移台架、十台行车、五台垛板机、一台定尺剪;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自动化系统、公辅系统(水处理系统、能源介质气体系统等)等。该工程西面紧邻陡峭山坡,陡峭山坡高度逾50m,距离新建建筑物2.0m。厂房E列轴线距离铁路编组站铁路道轨边缘2.5m,34轴线距离深沟15m,见图1。该区域地质情况为石灰岩。工期要求,12个月后一台加热炉、一台冷床等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具备热试条件,达到生产合格热处理板材;14个月,整个工程全部竣工。该工程量大,建设工期短,特别是整个工程施工区域狭小,工程密度大,施工场地及作业面少,交通拥挤。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难度较大。

2施工组织总体思路

2.1施工总体安排

工程要求,分期投产,优先投用工程,优先完成。根据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特点,各专业、各工序的关系,为达到生产合格热处理板材条件,施工优先完成厂房、抛丸机、加热炉、冷床、连接的辊道、液压系统、电气自动化系统、水处理系统、通风系统、水、氧气、煤气等工程。

为便于施工组织,实行分区组织施工,整个工程划分为钢构厂房、设备基础区、水处理区、配电工程区、设备安装区、能源介质公辅区等6个作业区域,按照互为条件、主辅同步的原则平行施工。各专业做到立体交叉、互为条件、流水作业,减少施工阻碍。在施工工序安排上,做到先难后易,先深后浅,见缝插针。厂房、加热炉区、配电工程区、水处理区,施工条件差,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投入使用早,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2场地规划

整个工程施工区域场地狭小,工程密集,单位工程施工场地使用有限。在工程施工组织中,施工机具、材料、周转材料存放紧凑,合理布置,划区域使用。道路布置,在厂房内外各修整一条施工道路,保证运输通行。一条在A列西侧厂房外,即图纸设计道路为施工道路。一条在E列内,为东路。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不急于使用的工程可暂不开工,作为场地和交通道路之用。基础、管廊完成后及时回填,保证施工场地之用及道路通行。成品半成品在场外制作加工,随用随进,周转材料用完后及时清理。

3施工方案选择及实施

3.1土方爆破开挖

地下工程布满置于整个工程平面中,工程密度大,属

深基坑、深基础,石方爆破开挖方量大。石方爆破开挖施工,对工程施工进度,对已施工工程影响较大。在施工方案选择上,采用深孔控制爆破技术,石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槽。爆破时合理设计爆破参数,一次爆破达到基础埋深深度,达到岩石开裂松动破碎、不飞散。在爆破组织上,所有地下工程集中力量进行钻眼爆破,减少对后续和其他工程施工影响。在开挖组织实行机械开挖,对暂不施工的和会影响到其他工程施工的,暂不开挖。深基础的开挖运输车辆通行坡道,顺行地下管廊走向和高差差异处,减少坡道占用场地。冷床区、加热炉区、水处理区、风机房区、地下管廊、排水沟等,全部进行钻眼爆破,暂不施工的对爆破区域进行推平,保证场地使用。加热炉区区域较大,底标高高差小,全部进行开挖,厂房钢构的吊装吊车进入基坑内进行。在距离铁路区域,厂房柱基及设备基础距离较近,铁路正常运行。在基坑边沿先用预裂爆破法进行爆破预裂,完成后再爆破开挖,消除对铁路的影响。

3.2厂房施工

优先安排钢结构厂房施工,加快柱基、钢构件施工制作速度。钢结构安装使用大型履带起重机吊装。冷床、横移台架区基础面积大,基础施工后,吊车无合适位置站位,钢构安装难度大,柱基础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钢构安装。该区域钢构吊装采用综合吊装法,钢柱、屋架、吊车梁、天窗架依次吊装完成,减少钢构安装对该区域基础施工的影响,其他区域钢构安装采用构件吊装法。厂房钢构主体完成后,采用无缝挂瓦技术进行压型板屋面封闭。受场地所限,屋面板的成型、运输、吊装及安装难度较大。制作、垂直提升布置于厂房的山墙(即①轴线、34轴线)外侧。屋面板为压型彩板,长度不一,最长的板块达34m。屋面水平运输长度达260m,水平运输采用加设滑道人力运输的方式完成;垂直运输采用从屋面钢架上向地面引若干条钢丝绳作为导向索,通过卷扬机和人工拉到高空屋面。

3.3设备基础等单位工程的施工

根据工程量大小、施工周期长短,投入使用早晚,施工场地条件,组织好设备基础、管廊等单位工程的施工。在施工中,做好施工段的划分,避免二次在施工时,对施工完成工程造成破坏。各工程、各专业具备条件的及时予以施工安排。厂房内三台加热炉、三台冷床、横移台架布置紧凑,跨越多个轴线,占地面积大,材料运输、施工机械布置困难,在基础施工组织上,采取由里往外施工方式,依次组织施工完成。高配室、水处理区东侧在厂房之间(设计正式道路,现作为施工道路)设计有一地下深4.5m的地下输电通廊,优先进行石方爆破,推平后作为施工道路,待交通压力缓解后,加大施工力量,快速完成。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大体积砼设备基础有害裂缝控制,地下管廊、地下室防水砼施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浇注、养护以及防裂性,保证工程质量。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和多次校核,达到施工测量精度;设置独立螺栓固定架,保证设备地脚螺栓精确埋设。

3.4设备安装组织

基础、建筑物完成及时安排设备安装。厂房内行车优先投入使用,作为水平和垂直运输工具。投入使用后,同跨内各行车划分使用范围和运行线路,进行设备安装、物料运输。热炉设备、冷床、加热炉设备、横移台架设备构件多、占地面积大,设备现场根据工程安装条件分批进入,存放于行车通行线路内,用行车进行运输和安装,尽量减少倒运次数。加热炉、冷床、液压站设备多,安装调试时间长,重点进行施工安排。

4施工资源的组织管理

工期紧,工程量大,人员、工程机具、设备材料、技术资源投入较大。根据工程网络计划安排、工程量的大小,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安排、高效供应,满足施工需用。在施工资源的管理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大考核力度,保证管理到位,减少因资源组织不当影响到工程进展。各单位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减少相互干扰。

篇4

[关键词]产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特殊外观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业设计在产品品牌建立、企业竞争力形成、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当前,我国面临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设计对中国这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意义更加重大。

二、中国工业设计的现状

工业设计引入中国的这20年是“中国制造”告别“傻、大、黑、粗”的20年。在这20年中,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而如今,随着社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工业设计的核心--产品创新设计体现的也越发的重要。工业设计解决的不仅仅是外观的问题,它还解决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的问题。可以说,中国在新世纪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前提下,正逐渐依靠着“工业设计”实现着“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转型,并最终使制造业更具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维护的现状

市场并不自发的促进设计创新,一切工业设计的创新都需要很大的投入。反观,设计又是很容易被抄袭或复制的,缺乏专利保护的创新设计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因此,企业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化为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市场壁垒的“软性资产”,最终转变为利润。而良好收益又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步入发展、保护、市场回报的良性循环。

1.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维护不仅仅是保护设计而延伸出的产物。深究其意义,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在保护设计的基础上,又为设计提供了规划性的发展空间。维护不仅仅是维护企业利益,同时也是在维护设计本身的价值和延续性。就以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就可能面临产品被抄袭的危险,经济利益受损。而从长远看,企业要想在行业中斩露头脚,没有一贯的风格而盲目的跟随潮流是不行的。苹果公司的例子已是众所周知了。如果风格不一,导致特征形象不突出,这样就给企业知名度的扩展带来困难。

2.国内工业设计在知识产权维护上存在的问题。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工业设计无处不在,从基础建设中的商用设计至高科技领域的产品设计不胜枚举。但时至今日,将维权作为设计主导思想的设计机构或设计师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可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将自身价值忽略的习惯造成的。多年来,在工业设计领域中,设计师只将自已的作品作为一种流通商品去处置,即设计师的设计只是为了收取一定的设计费用。但在国外,工业设计除了本身的发展以外,对所属的知识产权保护也一刻都没有停滞。每一项发明和实用新型的设计都被牢牢地烙上一种专属权--知识产权,而它的价值,已远远地超过了“设计费用”本身。因此工业设计行业本身和设计师本人应该尊重自已的设计成果,不应该把蕴藏着自已智慧的设计成果简单地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尤其是在入世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研发的各种新产品与设计领域密切相关,但属于我们自已的知识产权呢?任何一个国外的设计机构、设计师都可以将自已的设计作品冠称以知识产权,而我们呢?是不是也要永远在有偿使用别人的设计成果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工业设计领域的维权意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设计行业和设计师本身,更关系到整个民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在加入WTO后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将面临的挑战。在我们加入WTO后,对整个工业设计行业及设计师来说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但存在压力自然会带来发展,这种发展能带来工业设计行业和设计行业本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双重发展。没有一种产品可以脱离它的经济价值而独立存在,同样,也没有一种工业设计产品可以脱离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而后者更是当今设计行业和设计师应倍加重视的要点。因为拥有知识产权不仅是对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本人的肯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其的一种肯定,而这是不能用设计费用来衡量的。因此,知识产权的具体运用必将对国内的设计行业和设计师产生深远的影响。

4.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几个特殊情况。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工业设计的概念范畴是很大的,它不单单只是造型,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或领域,它还涉及到其它一些概念。因此就针对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做以下说明:

(1)功能设计,即设计时完成的某种特定的图案。例如列车车头具有的稍微独特的圆形突起,是因为有些隧道很长,列车高速冲入时产生的风压会将车窗玻璃压碎,于是经过反复的试验,才做成这种冲击力最小的车型。这种情况下设计上的特征应该引起足够的维护意识,因为它已经是技术和科技的共同载体。

(2)组件的外观设计。大工业生产下,外形是由许多组件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某些新产品的研制就是依赖新组件组合来实现的。但如果外观不同,组件相同,特别是某些关键性特殊组件相同,那属于侵权吗?所以,当我们在谈及外观专利维护的时候,也应该把组件的外观设计考虑在内。

三、内部零部件的外观设计

打开钟表我们能够看到其中的齿轮在转动。本来,机械内部与购买者是没多大关系的,但如果机械内部零件清晰,就不易引起组装错误。因此,内部的造型有助于减少产品的不合格率,对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把它归到产权保护中去。

四、结论

今天,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业设计逐步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纷争却越来越多,我们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从点滴做起,逐步去建立和完善工业设计行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只有工业设计行业中的每一个设计师都真正意识到维权的重要并努力去捍卫自已的权力后,一个优秀的、机制健全的国际化设计团队才能屹立在世界设计行业之林!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郑成思:版权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篇5

[关键词] 管理价值观;共赢共享;历史;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9-0045-03

[作者简介] 饶颖明,江西省教育厅中招办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江西 南昌 330046)

廖 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北京 100083)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与区域经济竞争白热化,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市场争夺。作为引导和调节竞争和合作方向的企业管理价值观也处在深刻剧变当中。企业的竞争,滋生了价值冲突和不择手段,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企业管理如何在股东、客户、员工、合作者、社会各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成了21世纪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崛起的环境中,在解决价值冲突、调节不同主体利益的实践中,隐隐约约催生出与新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更加符合时性、更能体现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和全面人本关怀的共赢共享的企业管理价值观。

一、什么是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

管理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管理的意义、管理所追求目标的总的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对管理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判断。凡是认为最有意义、最值得追求的目标,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反之,就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企业管理价值观首先必须明确区分企业的“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终极价值观”是对企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终极状态的描述。而“工具价值观”则是企业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方法、途径或手段。我们常常十分关心利润、效率、公平等企业管理的工具价值,忽视了管理作为追求人类幸福的远大理想价值。

马克思告诉我们,人们的现实地位和利益规定了人们的价值观。这里的利益不仅是物质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围绕着利益旋转的,只有深入到利益关系和利益观,才能真正理解人们在管理价值观上的差别和对立问题。所以企业管理价值观的核心是如何处理股东、客户、员工、合作者、社会各方利益。也就是说价值的主体怎样把握自己的地位、利益、使命、自己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等,是管理价值观的实质和核心。

因此,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股东与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利益分享机制,达到你赢我赢大家赢,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增进人类共享幸福。

二、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的历史追溯

管理作为探求做人做事的学问,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做事,即提高工作绩效,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做人,即搞好多边关系。应该说在做事提高工作绩效方面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利用人们牟利的动机和赚钱的机制,使社会财富极大涌流。在财富高度集中、一些人暴富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另一些人破产倒闭,被挤到社会边缘,贫困得无立锥之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如何处理扭曲的社会现象,矫正只关心利润、效率等企业管理的工具价值的短视,剔除单赢和只顾一方价值实现的罪恶与弊端,是管理研究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的首倡者当属美国管理学家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就在于:工人和管理人员双方实行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一方面是工人和管理人员对待各自职责的态度的改变;另一方面是劳资双方相互态度的改变:从对立、斗争到合作、和平,因为只有合作才能互利。他甚至把劳资两利看作衡量一切管理的价值标准。他说,“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案,如果从长远眼光来看,不能使劳资双方都满意,如果不能表明他们的最高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不能给双方带来彻底而诚挚的合作,使他们同心协力而不是分道扬镳,那么,这种管理制度就不值一顾。”这就是泰罗科学管理哲学的精神所在。

德国的韦伯(Max Weber)于1904年发表了《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对基督教新教伦理作了深刻的研究,认为新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韦伯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来源。所谓资本主义精神就是:人以其天职为任务,合理而系统地追求预期利润的态度,作为一种思想方式,其核心是合理性和禁欲,即通过严密的计算和使用正当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表现在经济行动中就是利用交换机会以和平方式取得利润。韦伯的这种观点被现代的许多学者称为创造性的见解而加以接受。

行为科学,使得管理者从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出发,更好地调动了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劳资双方也均由此而获益。

美国管理学者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在“价值管理”(Managing by Values)一书中,认为唯有公司的大多数股东、员工和消费者都能成功,公司才有成功的前提;为达到此“共好”(Gung Ho)的组织目标,组织必须逐步建立能为成员广泛接受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s),并且在内部工作与外部服务上,付诸实施,成为组织的标准行为典范,才能获得真实的与全面的顾客满意。价值管理对企业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够传承落实公司的远景,更能设定企业员工守则、工作信条等方法,在组织内部进行各种层面的沟通,凝聚组织、团体、团队与个人的目标成为共同信念,以增加组织成员的生活品质满意度,最终做好顾客服务,从而持续增加组织的竞争力和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

20世纪90年代英国城市大学罗尼・莱森首先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基础型和理性型管理理念不同的发展型管理理念。莱森把管理理念作为一棵生长在土壤上的大树来描述三者的区别:从生长的土壤来看,认为基础型管理生长的土壤是古典经济学,理性型管理的土壤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型管理的土壤是浓郁的人文思想。从三者的根来看,基础型管理的根是政治经济学,理性型管理的根是行政学、行为科学,发展型管理的根是发展生物学和社会生态学。从三者的枝干看,基础型管理的枝干是追求卓越,理性型管理的枝干是成效管理,发展型管理的枝干是发展中的组织,这个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从三者的结果来看,基础型管理的结果是最终导致经济的个人化;理性型管理的结果是企业组织化;发展型管理的结果是个人、企业和社会都获得了自我实现和发展。因此,发展型管理理念不再是表现为个人对财富、成就的追求(基础型),也不完全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强调科学和理性、硬性和数量化(理性型),而是在管理中加入非理性因素,强调入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共同发展:管理的目的是引导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交易行为,促进企业与全球社会的相互依存;管理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资本、设备,而是行动、思想和感情。这三个基本要素不断成长和组合的过程使管理不断优化,而承担这种成长和组合的载体是“学习型组织”。

显然,发展型管理理念首先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在未来的管理中,人不是与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一样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来加以管理和控制的资源客体,而是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的主体;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一种制度安排,而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激情、意志等精神特质密切相关的。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人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进行内在的知识积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潜力的外化,即创新,从而使人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实现。其次,发展型管理理念强调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协调。在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结构中,个人之间、组织之间、国家之间相互沟通和协作具有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能性。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合作的观念、信息的观念、创新的观念、竞争与和谐统一的观念,开放才能交流与沟通,合作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掌握信息和知识,才能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而创新才能促进人类和人自身的进化和发展;竞争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应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发展模式。这些理论的有机综合,体现了个人、组织、社会之间的和谐协调,体现了管理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赢共享共存的价值追求。

三、为什么时代呼唤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

当前就国内来说,中国企业管理价值观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些企业主一是忽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负的责任,尽量逃避缴纳税收以及社保费用;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四是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五是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自己谋利润;六是行贿受贿掏空国有资产,搞假破产逃避债务,通过虚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

就国际来说,国与国之间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在西方现代管理实践中十分强调竞争的作用。在“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竞争战略,夺取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创立独家名牌,消灭竞争对手,占据垄断地位,压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材料的价格,套住顾客用户等一系列手段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做法。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市场上求生存,就非要与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可以说资本主义自私自利和唯利是图的牟利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社会主义公益精神和利他思想。为了实现创新的目的,企业应当与股东、供应商、用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竞争对手之间应当寻求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并将各自的优势综合起来,努力扩大及开拓市场,并分享其利益。从竞争到竞合、从单赢到共赢、从独享到共享的制度安排和理念便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四、树立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的建议

首先要建立合作共赢的管理文化。在知识经济和人格经济时代,应打破传统的“你赢――我输、你输――我赢、你输――我输”的竞争观念,树立“你赢――我赢――大家赢”的共享观。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所在的团队,每一个公司,我们与合作者之间,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每个人在寻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应主动考虑别人的利益,以互利、互信、互赖、合作代替独立竞争。倡导追求多赢和共同的成功。树立精诚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观念。只有通过团队精神和合作,才可能达成高目标,创造奇迹,树立开放的心态,促进资源共享、实践共享。

其次要建立共赢共享的制度。应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正式的规则,在制度框架内,每个人都能公开地自由地充分地表达和争取自己的利益,通过充分地沟通、平等地协商,通过规范程序达成利益分享方案,并且在交往双方达到互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不损害第三者的利益,然后将利益分享方案以契约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

三是要反思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鼓励企业重新确立与现代经济和科技进步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感,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而调整自己的目标取向。优秀企业的月标定位,应超越经济范畴进入伦理范畴。企业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自己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应有的收益,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出局。企业要以正确的企业管理价值观来对待生产者问题、消费者问题、投资者问题和环境问题。企业目标应把握“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三原则。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一种共识,即面向未来的企业管理目标,是追求“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社会满意”的“四满意”目标。这个目标体系,是把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体系;是把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联系起来,并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体系。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高境界追求,是一种不能回避的目标选择。

四是要发展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国际市场竞争的趋势是从竞争走向竞合,成功并不只能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也不需要熄灭别人的灯火以使自己明亮。我国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企业间尤其是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整合经济,坚持靠产品创新和服务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达到共赢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勇.管理伦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篇6

关键词: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措施

1前言

工业厂房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厂房的作用难以全部发挥,这是因为其在建设中存在施工管理制度不够明确,材料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高现代工业厂房建设的科技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水平。

2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2.1提高工业产房的施工质量

工业厂房不同于其他建筑,其在建筑质量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为国家和人民负责,在厂房建设质量上一定不能偷工减料,要重视施工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厂房施工管理对于提升工业厂房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施工管理,能够直接的提升工业厂房建设的质量,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并能够促进工业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2.2节约施工成本

建筑企业除了要注意建筑质量之外,还要考虑施工成本问题,科学的施工管理不但能够控制工厂建筑的整体质量,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在完成工程建设之后相关部门要对工程建筑进行检查,如果厂房建设出现质量问题就要重建,这样就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厂房的施工管理,在建筑时严把质量关,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也有效的增强了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自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位置。

3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2施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施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是影响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责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责任关系,在发生问题后各个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其次建筑单位没有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制度对施工人员的约束力不够,不能够有效的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此外,工业厂房的施工不同于其他建筑,在施工中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同时要更多的体现工业厂房的实用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业厂房的建设需求,厂房设计组织要亲自参与现场的指挥和指导,但是实际上,多数建筑企业在指挥和监管上落实不到位,导致厂房建设没有完全的发挥图纸的设计意图。

3.2施工技术落后

施工技术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具有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提升建筑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工业厂房的建设需求,再加上部分施工单位急功近利,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导致厂房建设缺少了先进技术的融入,从而限制了厂房未来多功能的用途。

3.3施工材料管理出现问题

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本,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在多数的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经常忽视材料管理,经常出现了材料浪费严重,材料缺失等情况,同时材料质量不达标也是影响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其直接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相关组织要对材料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充分的意识到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4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控制的措施

4.1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建筑企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以此提升施工管理水平,首先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这样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执行,从而能够有效的约束施工人员,同时施工单位要明确责任,划分任务目标,避免质量问题出现时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并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巡查组织,发现违规行为要进行及时的惩罚,从而让制度更好的落实下去[2]。

4.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单位在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时要求能够考虑全面,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精细化,对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首先要对工业厂房的地基进行验槽处理,取出杂物,等地基干燥后铺上灰土,完成上述工作后要进行换土或加固处理,确保地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次在厂房结构施工方面,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行业标准进行施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出高质量的厂房。

4.3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在面对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的按国家建筑行业标准选取合格的建材,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的影响着工业厂房建设的质量,因此承建商要严格的进行采购,选取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严格的按国家标准去执行,面对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禁止采购,防止劣质产品混入工地,否则后患无穷。在材料进入施工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的更换,确保材料质量,从根本上加强施工管理。其次建筑单位要加强材料的保管工作,针对不同材料要分开保存,并做好材料的使用记录,防止材料丢失,从而节约施工成本[3]。

5结论

综上,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控制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施工单位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材料管理和技术管理,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提高现代工业厂房建设的科技性,确保工业厂房能够在应用中发挥全部功能,从而推动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磊.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117.

篇7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施工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对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总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必须根据工程造价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在相关部门密切联系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投资决策、竣工决算整个过程管理,在降低企业成本、社会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施工企业资源优势,推动资源最优化配置;在降低成本投资的过程中,增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1 工程造价的内涵

所谓工程造价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是对完成建筑所需费用的总计,其实质上即为建筑项目的资金投入总量;二是指发包工程的承包价格。发包的内容有建筑、有安装,也有的是包括建筑安装在内的、范围更广的“交钥匙”工程,但主要是指施工的承包价格。在工程中标以后,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全过程中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2 加强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2.1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加强对投标的监督;二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确定一套有效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信息机制,提高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对合理确定标底价及成本价等相关造价指标加强监控。

2.2 定公平合理的合同是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

工程在中标以后,施工单位将与建设单位签定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签订时双方应处于平等地位,合同本身也应具有公平性,严重有失公平的合同本身就是违法合同而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合同的严肃性,即合同一经签订就不得单方更改,合同便成为日后双方行为的准则。从造价角度看合同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日后双方争论的焦点,因此在中标之后的签约阶段,承包商应据理力争签定公平合理的合同,为造价管理打好基础。合同条款中语言应周密、详实,不能给予模棱两可的解释,任何这方面模棱两可的文字,都可能给承包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合同条款中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我们知道,承包商一般至少具有以下权利:享有工程预付款的权利;按期收回工程款及逾期利息的权利;遇有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事件时索赔的权利;业主违约时停止履行合同的权利。承包商在限制业主提出过分要求的同时,应依据国家及当地政府规定的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争取更多的权利。

3 做好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将“指令性任务”变成了企业通过投标而产生的工程项目,现在的建筑市场属买方市场,施工单位处于相对劣势,所以施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要想通过竞标中标,必须确保编制出高质量的、规范的投标书,才能使标书在正常程序中立于不败之地。经过全面分析决策,决定参与某工程投标后,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3.1.1 选择投标对象:在选择投标对象时,做到能投则投,不利不投。一般情况下选择适合本企业施工能力和特点,可以发挥企业优势的工程;适合当前企业经营需要,并具备投标的条件的工程。

3.1.2 答疑:一定要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及其他资料,从中找出问题及疑问,向招标方积极咨询。

3.1.3 编标:企业应成立高质量高水平的编标小组,分工、责任明确。投标书应充分响应招标文件,按图纸准确地计算工程量,准确、合理应用报价依据和定额,以确保工程报价的准确性。对于有些图纸不全的,需凭经验估算的,应咨询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不高估冒估,且不应低于成本价。

3.1.4 确定最终报价:合理的最终报价是工程中标的前提。最终报价确定应按不同的评标办法定价,分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投标策略。在投标活动中,如果采用的投标策略合适,又有好的作价技巧,就可以提出合理的报价,取得成功。

3.2 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的造价管理

3.2.1 招标投标阶段管理

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成本。在招标投标中,投标竞争重点之一就是价格竞争,而价格优势的形成要求造价编制人员凭借自己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从以往类似施工条件、结构相似的工程中取其实际成本资料及食业内部定额计算出工程量清单。在工程量清单的基础上根据技术部门,提出的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方案、生产部门提出的设备配备规模、劳资部提出的各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及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工程量清单中各分部分项目的人力、材料、机械等的费用;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调遣的人员设备数量调遣费用、项目部管理人员数量和交通工具、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现场管理费用及本工程应交的税金;再加上招标费用和预计发生的交工后的保修服务费等计算出施工企业承揽该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并以此作为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的最低报价提供给决策者,从而为企业既能中标又能取得合理赢利奠定基础。

3.2.2 合同签订阶段管理

合同是工程管理的灵魂,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就应将一切工作都放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上,争取更多的权益,减少转移或规避合同风险因素、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合同订立的原则。因此,在合同签订阶段就必须充分结合工程造价管理。合同价款及工程款支付是合同签订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应按合同内容明确协议条款,对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如工期、价款及支付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约定;在签订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可通过谈判,争取得到有利于合理低价的合同条款;同时应区分不同的施工管理模式,依据中标的工程量清单报价,界定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风险,明确索赔条款,做好项目的事前控制;此外,应争取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得到适当转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规避,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效量。

3.3 施工阶段管理

在施工阶段,应在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条件下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项目成本的有效手段,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各项施工措施之中。

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化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探究

1.把握化工企业档案知识管理内容

知识管理是指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组织、积累、传递以及创新应用,实现知识的最大价值,它为当前的企业管理与档案工作提供新的管理视角与思路。知识管理以知识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立足点,它使人们对企业的档案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在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不再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资料,而成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载体和战略资源。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关知识或档案信息方面的服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和文件资料可以更加方便地被查阅和使用;而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使知识得到最大化的价值体现,提高使用人员的核心能力,最终使知识服务的目标与作用得以实现。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在流程上也有相似之处。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冲破了传统的管理限制,融合了前端管控、全程监理及文件档案一体化等管理理念。知识管理过程包含了知识的积累、整合、传输及创新应用等系列管理流程,这与档案管理的流程很相似。此外,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都对管理目标进行了收集、整理、鉴别和利用。因此,企业要借鉴知识管理的技术方法,走出手工操作方式,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2.落实化工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措施

(1)把握档案知识管理的价值与技术依托知识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在于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和内涵。化工企业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借鉴知识管理的先进理念,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信息资源为核心,逐渐满足用户对信息档案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使化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具有知识价值,发挥其个的优势,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信息保障。知识管理模式是知识价值、内涵的体现。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资料信息的收集、组织、甄别、应用以及创新管理,让档案信息资料具有知识管理模式的知识价值,为化工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参考。其次,化工企业的档案管理要依托于信息技术先进的智能化服务模式。化工企业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用户体验,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档案知识管理水平。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管理要求对当前涌现的海量电子档案文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开发、利用,它突破了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瓶颈,为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应用理念和管理方案。知识技能之间的有效转化,使档案资源信息的处理更加便捷,它满足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个性化服务要求,为企业的经营、研发提供了增值服务,体现了企业档案资源的知识价值。(2)优化档案知识管理的结合与理念更新在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需要把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有效结合、科学嵌套,把知识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企业领导要转变传统理念,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打破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限制,以知识管理作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的导向,以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作为档案管理模式的建构基础。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结合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顺利实现档案管理由传统模式向知识管理模式的转变。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有效的解决问题,必须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企业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大的改革和鼎新,必须以先进的思想理念为基础。这些思想理念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能为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注入新的思维方式。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做好档案信息加工工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用户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深层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内涵,将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逐渐过渡,从而使两种管理模式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融合。知识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通信、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对一些分散的文件和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化加工。比如一些大数据、元数据、数据库、资源推送、搜索引擎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另外,提供与之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也是构建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管理增值服务、体现个性化需求的必要因素,它能够使档案管理质量与用户的需求同步发展。(3)明确档案知识管理的运用与责任主体在构建知识背景下档案管理新模式时,企业要注意明确相应的责任主体。虽然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管理流程的各项组织工作需要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但是当前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企业在引进和采用这些先进技术时,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些新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能不到位。这样就造成企业信息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在责任落实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企业的职能部门要明确,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辅助管理与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不能把它作为确定责任主体的主要依据。而档案管理部门是网络信息资源部门的一个专业化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自身拥有一套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熟练的应用方法,需要得到企业的更多关注与重视。在对信息资源和档案文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以档案管理部门为主体,由其他部门给予协调帮助,使信息资源能够进一步得到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内涵和价值。(4)完善档案知识管理的制度与人才培养我国正处在渐进与突变并存的经济转型阶段,化工企业也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这对于企业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要充分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做出改革与调整。首先,化工企业要加快档案管理行政体制的改革速度。在当前社会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当前企业的职能定位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这就需要化工企业遵循社会与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进行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企业要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灵活自主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企业要打破原有档案行政管理机制的运行方式和行政手段,在国家和当地档案管理行政机关的宏观监控下,实施能够有助于企业发展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管理体制。其次化工企业应该完善与健全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方案。为了在制度上完善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方法、概念、组织和过程,企业应当激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构建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参与热情,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建立和健全一套与新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知识资源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依照知识资源管理组织建设和系统推进的需求,档案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应该包含安全访问知识资源权限制度、系统数据与系统知识格式规范制度、知识资源内容建设制度、知识资源收集、整合制度、知识资源组织管理制度等。(5)突出档案知识管理的规范与领导决策此外,化工企业还应当实施知识资源支持领导决策。在充分了解知识资源管理与领导决策过程后,化工企业对知识资源支持领导决策产生了一个规范的认识,确定其决策环节与决策形式。然后企业再按照管理决策的排列环节,建立起相应的知识资源分类关联资源库,设计出资源订阅的相关机制,让企业管理者根据决策内容和决策环节查看或订阅知识资源的分类文件。化工企业还应当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一般情况下,外企的档案管理职能部门都配有专职、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且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都非常的高,这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真正实现了企业高素质、高产出的目标。外国企业从企业管理者到档案管理工作者都充分了解档案知识资源的内涵价值,并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档案知识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然而,在我国多数企业的档案并没有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档案中的知识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缺乏更新,专业素质及业务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提高。这些人员对知识管理模式及相关知识也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其文化素养层次较低。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企业发展带来相应的档案资源与知识价值。这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在知识管理背景下构建档案管理模式时,企业应该把培养专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企业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其对档案知识资源的管理水平,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为化工企业的发展和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3.结语

知识管理背景下化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构建与实际应用,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化工企业要想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改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能够适应当前形势需求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文件档案等信息资源的优势,适应当前社会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推动化工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永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4):69-70.

[2]刘晓红,夏春阳.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61-62.

[3]钱小英.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7):25-26.

[4]李晓虎.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5,(15):38-40.

篇9

【关键词】质量管理;管理体系;质量监控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质量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各类工程根据其规模大小、性质不同,均应建立从领导小组、指挥部、修建办到各种职能小组形式的网络式组织机构。该机构要由素质较高的不同专业人员来充配,达到机构严密,一级负责一级, 层层不缺环节。

其次,要切实完善工程质量监控体系。无论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体系来管理。这个体系就是工程质量监控体系,它是由以总工程师到现场质量监督员的技术骨干为主,各级各部门领导参加的网络组织,负责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这个体系应有效发挥QC小组的作用,对疑难问题进行攻关,对质量通病进行控制,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力争创无质量通病工程。工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工作目标是优质工程。

二、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似楼房的基础,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前期准备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招标优选施工队伍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应采取招投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防止弄虚作假、权钱交易。招投标应把握的三个环节是:筛选应招施工单位;科学合理制订标底;开标优选施工队伍。招投标工作切忌走过场,有必要邀请纪检、公证部门参加,加强标底保密性,增大招投标工作透明度。

2.妥善签订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中不但要有造价、工期等项目,更要签订详尽的质量条款,约定竣工优良产品,明确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及施工质检奖罚细则,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法律依据。要防止低造价承包工程,过低造价只能促使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质量问题偏多的工程,一般都存在造价偏低的现象。

3.严格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应实行包干责任制,按照质量监控体系,下级向上级负责,立下军令状,层层包干管理,未完成任务者将面临“下岗”。其次,还应推行经济挂钩制,将质量与经济挂钩,根据表现严肃奖惩,这样,会激发建设者的工作热情,有效预防质量通病,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此外,还应建立完善工地协调例会、现场管理、材料管理等工作制度和项目经理、工程师、质量监督员等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的规范性。

4.实施有效技术培训项目

一是对技术骨干进行提高式培训,使其及时熟悉新产品、掌握新技术,了解政府不断改进的新标准、新规范,工作中能够确实起到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二是对技术群体进行教育式培训,使大家学有所成,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决不能流于形式,要规定凡训必考,考试成绩与工资、奖金实施挂勾,增强工作需要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监督

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对工程结构问题、质量通病的产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该工作必须得到加强。

1.施工的技术人员考核上岗

为预防质量通病,直接参与施工的每个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考核,考核合格,发证上岗。工作中一旦发现不称职的人员,也要坚决予以辞退,不能姑息迁就,否则,不造成工程结构问题,也会促使产生一些质量通病。

2.严格检验工程材料质量

一些工程质量通病乃至结构问题往往不是起因施工操作,而是缘于材料质量不过关。优质工程首先来源于优质材料。工程材料应通过多家比较后选购,必须以质量为前提条件。大宗或关键材料的采购应进行必要的招投标。材料进场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检查合格证的真实可靠性,按规定对材料进行签证送样复试,确保所用材料质量合格。重点或集中的工程项目,建筑材料实施定点检测也不失为一种质量监控好的方法。

3.全面推行“样板施工法”

工序的开端制作质量“样板品”,后序操作一律“样板引路”,这种“样板施工法”已是一种成功的管理经验。但用好这一方法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推行“样板施工法”应重点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样板施工”技术交底关。技术交底,就是根据国家《规范》、《标准》、施工图纸等将产品的质量要求向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待,交清任务、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使其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具体施工。技术交底应制作简要要求标牌,悬挂于施工现场显要位置,提醒操作者按交底要求进行工作。二是把好“样板品”制作关。“样板品”是工程创优目标的具体体现,“样板品”做为工序的排头兵,其制作质量必须达到优良标准。有些单位降低了“样板品” 的标准,实际上就意味着降低了整个工程的质量等级。三是把好后序工程施工检验关。后序工程质量要依照“样板”在施工中严格把握,操作员随时进行自查自纠,使施工水平不偏离“样板”这个方向。质检员对施工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验,敦促每道工序质量达到“样板”标准。

4.加大现场质量监督力度

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任何时侯都不容忽视。现场监工的好坏关键在于工程质量监督员。工程质量监督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施工单位有“铁面孔”,敢管、敢负责任。通过严密的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坚决纠正存在问题,达到“迫使工人干好活”的目的。同时,工程质量监督员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有上进心,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确保弄懂弄通所监管工程的各种疑问,及时监控于施工,防治工程质量通病。施工中,在各工号、班组之间,结合质量互检联评,要开展先进评比,形成人人“夺红旗”、项项“争先进”的良好施工氛围,促进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高工程质量。

四、严格验收工程

完成项目工程能否交付好的产品,关键在于最后验收。这里的验收概念包含有三个层次,即:工序验收、分项分部验收和竣工工程验收。

工序验收是验收工作的基础。工序的好坏直接影响所在分项工程的质量,所以验收工作必须从工序严起。工序验收应先由操作者自检,认为质量优良后,交由班组长检验,要完善签字鉴证手续,采取必要经济制约手段,使每道工序“干一样象一样”,确保质量。

篇10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项目管理与控制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在公路施工中运用了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现在公路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困扰着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

1.公路项目成本管理

1.1规划出战略性目标形成合理成本费用

成本合理性最低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从投标为工程的开始到采购的每一项材料饿需求直至施工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定位要贯穿于整个工程,是其他各项指标要求与达成前的第一步,运营得当取得良好的收益效果。在工程施工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费用的流失,把施工费用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

企业的好坏决定于相关部门的配合,在人员上保持着公平对待,公正严谨,良性竞争的积极状态,其部门从分发挥成本管理部门的核算职能作用,领导带头。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按谁做的多,谁拿的多,来公平的薪金分配原则。充分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生产潜力。

企业在投标后来预测项目中可以带来的收入,而公路施工企业的利润收入中,与企业的收入配比是整个企业的成本,其中会包括施工项目材料的成本以及企业运营费用、资金成本等几个部分。中标后的预算的管理不仅要编制中标后预算,还有在分解中标价格的基础上计算出施工项目的预算成本和施工项目应上交给企业的切块费用,还要成为企业下达项目成本计划、制定项目成本目标、实行项目成本过程控制、进行项目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与奖惩兑现的依据。标后预算管理还要求项目经理部根据标后预算进行分解,将指标下达到班组、个人,强化施工项目成本全员全过程控制。

1.2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

主要是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员工费、建筑材料费、大型机械费、人员管理费的有效控制,加强矿工、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的管理,充分调动劳务人员的积极性。在出工、出勤方面的管理可实行劳动定额制度,先制定科学可行的劳动定额,最后根据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劳动定额计算薪酬。在材料费管理上要把好进货关,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为此,材料采购人员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及时和业主沟通,争取补贴。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到材料存放要合理,减少二级搬运;同时还要安排人员上路验收,即能客观调控,又能微观把握。材料的浪费或弄虚作假是影响成本的关键,由于项目时间长、露天作业等特点,管理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财务部门要严格把关,协助材料部门建立健全验收制度。免费论文。随着公路现代化的发展,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机械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机械的收费、施工记录、日常保养等都将影响成本的增减。同时还要特别重视质量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工程质量成本。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尤其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造成工程成本上升,严重的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此外还要重视工期成本和财务成本,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从严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1.3科学的分配,降低成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降低成本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求得工期短、质量高、资金合理利用、成本低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要从基层做起,也切将球实际,以谨慎的态度做事,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防止乱摊乱挤成本,挖掘内部潜力。加强计划管理作用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1.4选择高素质人才、目的减少错误

高素质的企业,就等于高人才的企业,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与运用人才,管理才能上台阶,必须从提高人才素质出发,这是施工企业的根本大计。因此,要把干部和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考虑,切实抓紧抓好,要利用雨季和工闲时期,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和教育。免费论文。一是要抓好项目经理和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外培和定向培训的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二是要抓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新招工人上岗前培训。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技术更新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把业务培训、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专业”的新型职工队伍。

2.全程监控工作

2.1控制错误的发生率、减少成本的浪费率

严格计算任何材料的使用率,项目的成本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成本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各阶段、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工程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工程施工的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所有工程项目应坚持召开阶段经营成本分析会,通报各部门的成本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成本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改进办法,并把经营成果与职工的收益紧密挂钩,增强广大职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

2.2实际部门发挥作用

一项目的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对重大材料采购、重大费用开支、大笔资金支出进行监控,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原始单据是否合法有效、内控制度遵守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目标成本的运行情况,对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项目领导沟通,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3.鼓励员工积极工作

成本管理涉及项目组织中所有的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企业应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该奖多少或罚多少,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合同规定。一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各个岗位的责权利不够明确,考核机制过于简单,至于由谁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性东西,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一些企业,制度定得很完善,却没有认真落实,奖励折扣,惩罚就轻,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无法搞好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免费论文。

总而言之,工程施工在相关企业中竞争激烈,其中无论是要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力度,还是在实践中探索与成长,认真反思工程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让自己的企业占有一席之地。

[1]王拾:建筑工程项目中概预算的信息化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2).

[2]尹在圣: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概述及其应用[J].会计之友,2005,

[3]祝道文:浅谈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的成本控制[J].安徽科技,2009(1).

[4]张彩玉: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1).

[5]陈艳:浅谈公路施工中的成本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