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7-30 10:2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语文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评说周婷的课固然重要,不过,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从她的课例中领悟到的其他一些东西,比如,一个名师如何让自己优秀,又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说这话的是一位叫柯林斯的研究者。优秀怎么成了卓越的敌人?柯林斯的结论来自他五年的研究。他在20名商学院学生的帮助下,对1965年至1995年间财富500强中的143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只有11家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取得较好的业绩,然后一飞冲天,并能持续发展。柯林斯研究的结论是:优秀是卓越的敌人,优秀未必走到卓越。对此,我的结论是,优秀是可贵的,有时也是可怕的,其根本原因是,“优秀”是否反思,“优秀”是否改进甚至改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以至改造,“优秀”才会成为新的发展动力,这才会走向卓越。对于企业,这一命题成立;对于教育,对于教师,这同样是振聋发聩的启示。
周婷无疑是优秀的。八年前把《美丽的丹顶鹤》上得如此之美,如此之好――如她自己所说,她的语文课“快乐行走在活动化情境中”。但是,八年后,周婷完全抛开了原来的教案,重新把《美丽的丹顶鹤》上得更精彩,更成功。完全可以说,周婷正从优秀迈开新的步伐,其关键是周婷对优秀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周婷说得好“和自己同课异构,不是我执教公开课的特例,家常课中我有时也会如此做。23年语文教学生涯,从最初对专业的热情转向慢慢学会自觉地思考。”在她看来,同课异构,首先是对自己的不满足,不满意,是一种积极进取,有更高追求的心境和状态。因而,同样的教材她会有陌生感,有陌生感就会有新鲜感,陌生感实质是孕育创新的激情和欲望。其次是一种深度的反思,她的真切体会是,思考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教例不够成熟,于是要深思,要改进。更为可贵的是,周婷的同课异构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否定和。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这样,周婷通过同课异构,使自己走向成熟,走向自觉,从优秀走向卓越。
值得关注的是,周婷的这种“走向”是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她把课程改革当成一条起跑线,每一次起跑和行进都会有新的出发点,都会有新的方式。课程改革转变了她的理念,也教会了她如何在保持激情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转变了她的教学观,也让她开始建立课程意识;转变了她的备课方式,也培养了自己良好的教学心志。她感谢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给了她很多机会,正因为如此,优秀才不会成为卓越的敌人,相反成为走向卓越的新起点。
二、儿童:语文教学的内在尺度
周婷开始建构自己语文教学的坐标。她追问的是,坐标的核心究竟在哪里?她的答案:是儿童。因而,每次教学,她都要问自己:今天的语文课离儿童还有多远?是的,她正在走近儿童,问题是“还有多远”。我们常说,方向比距离更重要,不过,方向在她的教学中已不是问题,距离已成为她攻克的难题,她知道,距离还可能会影响方向,甚至会改变方向。
周婷是这么走进儿童的。其一,让儿童“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儿童是“被教”的,儿童是需要“被教”的,但儿童不能只是“被教”,不能一直“被教”;儿童同时也在“教”,儿童也可以成为教师,即把教育变成自己的教育,也即帕克・帕尔默所言,教师与儿童是舞池里的“舞伴”――平等、互动,互教互学。显然,周婷决心让儿童真正成为语文课堂里的主人。其二,让儿童的语言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儿童的内部“潜伏”着巨大的语言能量,这些语言能量总是“不安分”,总是想从身体里不断涌出来。周婷知道,尊重儿童,就必须尊重儿童的语言潜能,而尊重最好的方式是让儿童的语言得以表达。从课例中不难看出,她精心设计了儿童语言表达的机会。事实说明,只要有机会和平台,只要鼓励儿童大胆地说,儿童就能尽情表现。其实,开发儿童的语言潜能,就是开发儿童的生命潜能。其三,向“儿童多处行”。周婷一定教过冰心的作品《只拣儿童多处行》,也一定深谙向“儿童多处行”的意蕴。她说:“儿童世界有图片、谜语、故事、传说、歌谣……儿童能在一定情境激发下,情不自禁地活动、诉说。”向“儿童多处行”,就是让儿童进入不同的情境,有更多的选择路径,就是让儿童间有更多的交往,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因此,周婷的理念是:“用儿童世界创造教学境界”。其四,灵动的把握儿童的学习现场。在周婷看来,儿童的学习现场就是儿童生命在场,而儿童的学习现场是可设计的。所谓设计,绝不是惯常所说的的预设,也包括为儿童语文学习的生成而设计。看她的两个课例,都能感受到儿童学习现场的活泼、生动,感受到儿童情感脉搏的跳动,儿童语言的喷涌。从某种意义来说,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灵动的学习现场。依我看,周婷这方面做得是很出色的。
关于走近儿童,八年前与八年后,周婷的最根本变化,在于她儿童观确立的逐步自觉。如果说,八年前的那堂《美丽的丹顶鹤》,教师更多的还是关注外在的行为,而八年后的课,可以看出更多的是内在尺度的自然表现,因而,在课堂里显得更理性,更自然,更到位,更在“走进”。这里,我也建议周婷对“自由生长”、“自然生长”、“自觉生长”三个概念要进一步推敲,我以为“自由”应是更高境界。
三、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另一内在尺度
从两堂课看来,周婷相当重视语文课中语言文字训练这一独当之任。这是一种坚守,而且在坚守中还有发展。语言文字训练已成了周婷语文教学的另一内在尺度。
语文的独当之任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叶圣陶的名言,之所以“名”,是因为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任务。语文教学应当从语言出发,穿越语言,最终抵达语言。离开语言,也就无语文教学可言,更无好的语文教学可言。可贵的是,周婷对这一独当之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行动也越来越自觉,语言训练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首先,周婷关注语言文字训练与儿童思想的关系。语言与儿童的思想自然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早就明确的指出:“语言与意识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意识,是一种既为别人存在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马克思还说:“观念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实现形式。”《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周婷扣住了三个关键词“美丽”、“高雅”、“无忧无虑”,让学生认识和发现丹顶鹤。其实,在学习词语的同时,学生也在想象着、憧憬着自己的美丽、高雅和无忧无虑,也在表达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此时,儿童是真实的存在,儿童的思想是跳跃着的火花,正如德国哲学家梅罗・庞蒂所言:“只有通过语言的媒介,我才能把握住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实在。”
其次,周婷关注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力求语言文字学习更实在。有人说,语言教学上的一切问题都要应该用语言的方式解决,否则就会像索绪尔所指出的那样:“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如果说,八年前的那堂课,更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时情境的生动和表演(千万不要贬低表演,从本质上讲,教学就是一种表演,当然这是一种社会性表演),那么八年后,周婷更注重语言文字训练的扎实,比如,开头的识字、写字,比如,欣赏画面时出示的三组词语,比如“鲜红鲜红”叠词的演绎,无不体现她所追求的“平实”。也许有种误解,平实就是忽略了生动,忽略了儿童语言学习的灵动,其实不然,周婷将二者结合得很好。
再次,周婷关注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明晰语言文字训练的阶段性任务。语文是基于语言的存在,而在不同阶段语言有不同要求的存在。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年段目标和要求,因而成了另一种“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周婷说,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写好字、读好书、背好课文,训练学生听清话、学说话、说明白。八年后的这堂课,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诵读目标更为突出,效果更好。
篇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4)班班主任、语文教学及八(3)班思品教学工作。半学期又结束了,反思这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做如下总结:
一)做的较好的方面: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第一,本学期根据学生和班级的学习现状,制定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语文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和目标更为明确;第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能更好的把握住课堂学习的主阵地,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自我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为提高语文成绩做最坚实的奠基;第三,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辅导上,工作做的更为细致。精选辅导资料,精选作业,精心批改,精心讲解,有的放矢;对学生也实行分层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成功,不丧失语文学习的信心,从考试成绩来看,优生面在不断的扩大,后进生人数逐渐减少,培优辅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班主任工作中,本学期感受和收获也较多。首先,是把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目标。针对这一点,我始终把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放在第一位,定期以全员投票的方式了解班级发展的动态,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全员教育和个别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不偏离发展的正常轨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其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班干部的正气,加强他们对班级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当好老师的助手。第三,充分利用好夕会和班会课教育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有四次班会课收效颇丰,一次是安全教育,一次是期中总结,一次是日常常规的复习强化,一次是期末复习动员会。第四,在班主任工作中,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智慧,每个学生都有了较强的主人翁意识;第五,家校联系工作做的比较及时,为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多的保证。
二)不足之处: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首先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向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努力;其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指导,要更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例如,要加大学生作文的辅导,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之处;第三,在对学生的辅导上,要进一步做到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要求要更为具体,特别是辅差工作,要提高效率。
篇3
一、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成功教育》等书籍,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本学期语文教学至始至终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以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尽最大努力,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继续采用“读书交流会”形式。进行阅读教学的辅助指导。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学习文言文,我指导学生习惯使用工具书,还教给学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结,贯通文意。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即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以扎实多样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
小编推荐与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1、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关于口语交际,我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的做法是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关于综合性学习,我强调的是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4、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在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在大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对于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我鼓励其向正规的学生刊物投稿,积极向校刊发表文章。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总之,本人本学期力争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虽然经过努力取得一些成绩,但在教学水平及经验上尚有很多之不足,如:在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教学有时缺少精度,这就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学习,广泛涉猎,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篇4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深入课堂,及时调研,关注常态语文教学,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逐步摸索出适应新教材,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
2.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课”、“上课”、“课后练习”等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优化组合,注重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形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通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通过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拟定由周正高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深入学习,提升素养
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教师要有较强的教科意识,积极参加各种教科活动,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向专家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不断完善教育理论。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有关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经常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让教师沐浴书香,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与文化积淀。
2.努力实践,稳步提高
(1)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
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教学指南。通过对话争辩、思维碰撞,群策群力,让教师的教学有章有法,有规有矩。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要做有心人,用情、用心施教,用自己的智慧使课堂变得有序而生动!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织全体老师利用校本研训时间认真学习“构筑理想课堂”的理论,学习研读“名师课堂实录”,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
骨干教师是课题研究的排头兵,本学期将组织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内容为“说课——上课——评课”。并以此为契机,鼓励每位教师经历“研究——反思——再研究”的过程。
(4)开展“构建理想课堂”课题研讨活动
认真严密地组织课题组教师“构筑理想课堂”汇报课比赛活动,以促进课题组每位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以此活动作为推进课题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探索提炼构筑理想课堂的策略,形成本校的课题研究特色。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各备课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内容。
3.确定本学期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的方案
4.召开第一次教研组会议,由本人进行第一次教研讲座。
6.检查督促备课组按时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做好流程记载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7.参加县初中语数外课堂教学模式展示暨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活动
8.新调入我校教师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和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9.配合政教处做好推普工作。
十月份:
1.召开教研组会议
2.按照学校要求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4.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县级预赛)
5.组织教师参加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6.参加实验中学教学开放周活动
7.参加全县“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伊山初中)
8.八年级作文教学研讨活动
9.“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活动
十一月份:
1.根据学校安排做好期中考试的拟题和评卷工作。
2.召开教研组会议,并对9、10月份的教学常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上交教务处。
3.组织参加市读写大赛暨省作文大赛
4.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
5.各班分别组织学生撰写“好书共读”的演讲稿,先分班进行比赛,每个班级选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
6.接受初中教学视导暨教学过程监控
十二月份:
1.参加“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推进现场会
2.安排适当时间全校进行“好书共读”的演讲比赛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和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
4.开展 “我的课堂、我的反思、我的认识、我的建议”为核心内容的互动式“4w”活动(校级、网片级)
一月份:
1.撰写教学总结和论文。
2.期末资料整理、汇总 。
篇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在他的专著《有效教学方法》指出:“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的语文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我已经把该教的内容都教给学生了,但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呢?真是令人苦恼。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时间段去把握。
一、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优势
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初级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共有三个语文集体备课组,即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和九年级集体备课组。我们的做法是:疑难问题每周四下午第五节的教研组活动时间成员集体备,由各年级的备课组长统一提出问题,语文教师共同研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其余时间则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牵头实施。具体办法为: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如此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我校的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其中任教语文的有三人,如何使他们迅速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抓好备课。为此,给青年教师“加压”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青年教师除参加集体备课外,还要在共同的教案之外写一份详案,以应付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为加强监管,教务处领导每周要对青年教师的详案进行审批,并就不妥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加大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准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发展,同时还要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促进课程体系及课堂结构的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因教材之需,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二、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素质提高的主阵地
我校语文组成员共有9名教师,为提高教研活动的在效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帮一促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了三个青年教师帮扶三位青年教师。要求为:师傅每周要听徒弟的一节汇报课,徒弟每周要听师傅的一节学习课,课后师徒之间要认真交流。
让教研组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教研组活动中,有教师问题的征集和解决,有评课活动,有外出听课教师所做的“二传”,有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等。
三、让课堂教学有效益
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让教学效益最大化,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把教会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来安排教学,并把握学生的学习倾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
第二,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即学科的知识基础,要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要在激活思维的深度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设计学习方案时准确到位,才能使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三,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如果期望值过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而期望值过低,又会使学生缺乏内在动力,所以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期望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构建和谐、灵活多变、充满趣味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自身要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课堂应当是灵活、生动、充满情趣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的,如果在一个呆滞,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实现有效教学自身的要求。
首先吸引学生的是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学生如果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会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新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教师还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教师语言要富有激情,要做到神采飞扬,要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气场,要让学生时时处处围绕教师转,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教师要善于反思
篇6
关键词:全局性;学科特点;行政干涉;某些特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20-02
反思性教学是基于反思性课堂研究为前提的后续提法。稳步推进了七、八年的反思性课堂研究硕果累累,这期间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国校园课堂模式、课堂设计、实施方法发生很大变化,最终完成了由“课”本到“生”本的变革。以“生”为本如何转化为某些符合规律的原则并能始终如一地贯彻在教学中,落实育人为本,使教学更能反映本质,更有利于深化教改与教育进步,中国的教改正走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候。沉潜与反思,谨慎观照既成事实与全局,便成了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下面就从我所教语文学科的现实,谈谈反思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反思性教学不能忽视学科特点
反思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回归教育本身,探讨教育规律,实现最佳效果。教育有共同规律,但各学科之间又有独特规律,不能忽视。
从语文角度看,语文课首先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以课堂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总是先将教学内容呈现为有声语言,后来才将部分内容转为书面阅读。这种转换使文字与含义实现了所指与能指关系。接受美学认为,大千世界以声音形式呈现在我们的感知世界里,它能激活经验世界,更新经验世界,使主体与文本客体鲜活互动,唤醒原初能力中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使主体的经验世界发生重组,原初能力得以丰富提升。每个个体原初能力有差异,对文本客体解读虽不同,但这个过程得以激活并分解发展各项能力是必然的,借助这种形式会自我习得基本能力。从这种有声世界,直接感知到诸如语感、想象力等语文能力。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重诵读、重吟哦、重涵咏、重声音状态下的体验激活,是有它的理论依据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目前语文教学自在状态的学生阅读越来越少,阅读忽略了个体本身对文本的感知,导向了程式化并趋向某种现实目标的固化显性强制性的训练模型。这种模型强烈的效用指向是忽略个体差异指向某种预设目标的,教师的引导忽略了活性情性的阅读个体,造成原初能力的虚化并可能受损伤,甚至最终丧失,违背教学初衷。应当创新阅读形式,使语言回到本在活性,重视个体差异性,使语文成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还语言以活力,使语言永远新鲜,有亲和力生命力。
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各学科都细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未明确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目标实现的不同方式,导致自然学科情感与价值观的虚化和在实施过程中的泛人文化。语文为主的人文学科中,情感与价值观是最高目标。现有实施体系却忽视三维的梯次与某个阶段的互通性;这使情感与价值观维度可能涉及的真善美三者中,给学生的“真”不是“本真”,无法合理导引出代表和谐秩序的“善”的各种价值与伦理,最终人文美人性美无法合理阐释出来,所谓悲天悯人的情怀,责任理性的意识无法培养出来。这最高目标当然无法实现。教材设置问题最大,实施情感与价值观维度的过程止于分析,简单以点到为实现,一切停留在形式。语文教学应创新教材使用方式,重视教材研究与利用来弥补教材缺失,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在教材选择上最大限度切合学生的成长阶段,最大限度切合学生生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趣味喜好是最好的方法。民国时期张元济王云五主导的中小学教材能长久不衰,大行其道,就在于它的中国化生活化孩童化。它最大限度确保孩子的兴趣保存与成长。现行教材一改再改,越来越道德化、教条化、西化现代化、非语言经典化。语文课越来越枯燥疏离,缺少生趣。整个社会的中文素质大大降低,语文教学备受诟病。语文教学的实际却是:学生对古代诗文兴趣高涨,渴望了解诗文可能涵盖的古代历史文化风俗甚至古人的生活处事方式,仰慕古人尊崇古人的风气也越来越盛。应当利用学生的兴趣,迎合学生的兴趣,回归“中”文,承担起拯救中文的历史责任,也从教学方式上回到人本,回到根本。
二、反思性教学不能忽视教育行政干涉过多问题
反思性教学不能忽视在中国教育不能相对独立,教育行政干涉过多造成的教学暂停或无效性问题。最初这种干涉以教材频频改版来实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干涉行为进入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受到威阻,正常的教学进程不得不停止,导致许多教学工作受到影响。学校教师应有节制无益行为的自觉意识,有相应应对措施与方法,确保排除干扰或有违规律的行为,确保教学最大限度按规律实施。
三、反思性教学不能忽视中国丰富多元、西化过度的社会状况下,学生性格特点呈现某些特性问题
1.学生更重人权,希望受尊重却不知如何获得别人尊重;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力尽义务。单向思维,个人主义严重。角色意识突出,因争抢主导权常常造成协作失败。
2.兴趣多,易转移,不长久。停留在表面,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并且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兴趣常常是幌子,习惯互动中学习,学与玩中玩占主导。一旦兴趣受挫,学习方式不合己意便兴味索然,士气低沉。发展兴趣往往不是追求真知,受功利与时俗影响大。
3.认可“个性”主义,能与人平等相处,对个性一词认识偏狭,易走偏,求新求异,不合常规。很自信,追求我行我素,惊世骇俗。受时俗影响,个性表现趋同。遇到打压,易出现集体抵触,增加管理难度。
篇7
以前,老师们认为法制教育是政治老师的专利,其他科目的老师怎么会在课堂上讲授法律知识,那不是抢了政治老师的饭碗了吗?这样的观念到今天应该修正一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负着传法的重任。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应该学法、知法、用法。面对现在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的现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传法的执行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让法制教育真正地走进我们的课堂呢?根据本人的实践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让“法”走进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律时刻伴随人们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用法律这一武器来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就成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的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那么,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势在必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新时期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现在的学生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低,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因而常常发生恶性伤害事件,对其他学生造成人身伤害,触犯国家法律,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具备法制意识,学习有关的法制知识,知法、懂法,能用法律保护自己,那么,违背法律的校园安全事故就会大大减少,甚至可以完全杜绝。让“法”走进校园,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这是当前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为“法”走进语文教学课堂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二、如何让“法”走进语文课堂
1.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轻松学“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涉及法制常识,比如七年级的《化石吟》、《散步》、《最后一课》、《斑羚飞渡》;八年级的《老王》、《故宫博物院》、《我的母亲》、《喂——出来》;九年级的《心声》、《智取生辰纲》、《变色龙》、《那树》等等。这些课文都是我们语文老师给学生传“法”的最佳素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材,认真备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到法制知识,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善于用法的人。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当学生读到丁举人怎样毒打孔乙己的片段时,同学们既为之可悲,又为之可怜,同时,也对丁举人的狠毒感到愤怒。这时,我就问学生:“丁举人毒打孔乙己犯法吗?如果犯法,丁举人犯了什么法?”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我明确地指出:丁举人这种行为在今天是犯罪行为。从文中对“服辩”注释来看,即认罪书。这里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的认罪书状。而根据法律,即使犯了盗窃罪,审理案件和量刑判罪都应该由司法机关来执行。丁举人私设公堂,逼诱孔乙己写认罪书,并将孔乙己毒打致残,触犯了《刑法》,犯了故意伤害罪。
法制知识在语文课堂中随处可见,只要老师能用自己的一双慧眼,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法”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合理使用,让“法”轻松走进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学法的另一阵地,相信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轻松学法 ,用“法”武装自己,成为一名懂法、用法的人。
2.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轻松学“法”
语文课堂离不开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写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制案例,比如来源于《百姓关注》、《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电视栏目上的一些案例,及学生喜欢阅读的《贵阳晚报》上的一些相关案例等,这些案例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法制案例诱发学生思考、分析、反思、讨论、总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三、充分认识法制教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其意义非常深远。语文教学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之人,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语文教学给法制教育提供了一个教学的平台,法制教育只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点与面的关系,客与主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自然地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语文这一大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法制教育不能喧宾夺主,占据语文课堂较多的时间或较大的板块,否则语文课堂的性质就将发生改变,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了,而变成了法制教育课。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设计,合理安排,自然过渡,达到教育的目的。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是以写作思想和表达情感为主的写作教学实践,也是创造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方法有哪些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
一、重视写作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与阅读关联紧密。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获取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乃至日常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强调阅读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并给学生推荐更多的阅读素材。如在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更多的带有传记色彩的阅读读物,如《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或摘录《西游记》中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片段,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丰富学生阅读积累,提高其阅读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得好是做好阅读笔记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让学生用笔记本将报纸上的一些文章、书籍中的一些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并标明句子的出处、作者及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尝试对阅读笔记中的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利用,最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初中作文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选择题目,讲明要求或进行范文讲解,学生按要求写作。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苏州园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进行“游记类”作文教学。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由命题的形式,记一次难忘的游记经历,并讲清楚这次游记为何难忘。同样,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优秀的游记类作文、作品,让学生就游记写作思想、写作重点进行深入思考,避免盲目写作。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让普通话较好的学生阅读优秀范文,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找素材,这样学生写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明旅游的角度写游记类作文,让学生就乱写乱画、破坏旅游环境的现象发表看法。因为许多社会新闻都有关于不文明出游的报道,许多学生对之都有所了解,所以学生写起文章来会言之有物、有话可说。
三、传授多样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技巧传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时,要避免那种干巴巴的理论灌输方法,注意技巧讲解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筛选的优秀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立足课本,将课文写作教学与技巧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启发,领悟作文写作特色,掌握写作技巧。如在讲述《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一文时,教师可根据作者巧妙的话题导入思路――由端午的风俗导入家乡的鸭蛋,讲述话题导入技巧,并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教导学生运用自然传神的表达手法传递平淡生活中的诗意和情趣,促使学生的表面感知能力上升到归纳反思的高度。在作文写作中,人们最关注的是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教师要针对怎么起标题、如何开头、如何更好地结尾进行重点讲解,告诉学生如何为作文取一个深刻而又不哗众取宠的好标题,教给学生开篇点题、由此及彼的开头技巧,使其掌握在结尾升华文章主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写实创作
许多学生之所以作文能力较差,写出的文章没有可读性,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写实创作,以致无话可说,或者说出来的话词不达意,虚假空洞。其实,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生传情达意、记录生活经验的载体,只有立足生活,作文创作源泉才不会枯竭。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将生活中的素材记录下来,尝试进行写实创作。如在季节变换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从大自然中寻找写作素材。在传统节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中发现生活新鲜、有趣的一面,让他们用笔墨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通过写作认识生活。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中深挖有利于进行写实作文的资源,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从孔乙己“摸”钱的动作为引线,讲述日常生活中不同性格、年龄的人的动作特点,然后结合作文训练学生的形象力和观察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能力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探索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多样的作文教学,并结合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注意写作材料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沛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123.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模式;实践措施
一、微课相关概述
微课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微型教学视频,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用最精炼的方式表达出。在网络运营基础上,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主学习,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微课特点:第一,学习重点有效突出。将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微课视频展示,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重点。第二,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们可以搜索到自己想了解任何的知识。第三,内容简练明确,学生观看一个微课视频只需要花费5-7分钟,让学生便于抓住关键要素。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微课模式的具体实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微课模式,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合理规划,让微课模式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为例,具体步骤如下:(一)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将文章中重难点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明确本文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背影》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掌握根据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亲人之间的亲情。将教学重点内容做成微课的教学内容视频,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把握好视频时间,内容最大限度精简化。然后将做好的视频和课堂练习题等资源上传到本班的微信公众号中,让学生们在微信群中自主探究预习。教师利用微信群和微信留言,了解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改进教案,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二)课堂教学实施。在开始讲课前,根据学生之前在微课中的预习,提问学生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学生在课前微课中预习的情况。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在分组中要将组内学习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合理分配。所有小组的学生发表完本组的看法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并通过微课视频将答案公布。文中主要描写了四次“背影”,包括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教师点评完让小组成员反思本组出现错误的原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三)课后及时追踪。教师将有关知识点的专项练习上传到微课平台让学生复习。要根据文中的某一个细节或者某种描写方法出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要对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追踪,学生可以在微信中和教师及时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对其强化,将知识反复巩固直致充分掌握且灵活运用。
三、实施微课模式后语文考试成绩诊断前后对比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期语文考试成绩,和实施微课模式后的一学期语文考试成绩对比,发现实施微课后学生语文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成绩,如表1。要作用。但是实施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
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采取针对化的教学方案,将微课模式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在文字中升华情感,在情感中荡涤心灵。
作者:惠 婧 申红梅 单位:1.成都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2.四川眉山中学
篇10
以宜兴市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点有: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关注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单一,课堂教学方法依然“穿旧鞋走老路”,课堂教学评价比较呆板。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责任,也有学生的过失。那么,如何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呢?我的感悟是以下四点。
第一,课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提出八种智能是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而且每种智能在人身上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式不相同。根据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热爱语文课。我们学校虽然属于城区学校,但是近年来外来人口增多,新市民的子弟与本市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学生与学生之间生活经历不一样,人生感悟不一样,学习语文能力也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发现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的优点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醉翁亭记》一文时候,我布置一个探究性题目:让学生探究作者的乐趣究竟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朗诵,那么就让他们在朗诵中体悟作者的乐趣;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我就让他们绘制醉翁亭记图画,让他们在绘画中把这种乐趣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喜欢旅游,我就让他们模仿导游,介绍旅游醉翁亭的所见所感,在导游解说词中体现作者的乐。虽然手段方法不一样,但是效果都一样,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面对了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领悟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丰富、有梯度。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语文工具性的功能被放大,甚至忽略了语文人文性的一方面。新课改提出三维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综合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真正把三维教学目标放在一起考虑的还是比较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在语文课堂的每节课中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分析人物形象、揣摩语言特色、小说的主旨揭示上面。其实,小说中作者的情感线索非常重要,作者在文中探求新生活新路子的理念,要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角度让学生体悟。还可以联系现实,让初中学生谈谈人生之路、做好人生的早期生涯规划。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梯度。目标设计一般是由易到难,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比如学习九年级《桃花源记》一文时,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锻炼的含义,要背诵、翻译全文。这是基础目标,是必须夯实的,基础目标没有完成,探究情感价值观目标毫无意义。每一个目标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难度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步一步来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也在基础与能力的提升中不断提高。
第三,课堂教学方法要针对课型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最怕老师一讲到底,课改以来,讨论课往往是一种形式主义,很多语文老师公开课运用讨论课,热热闹闹,平时上课老师一个人“一言堂”、教学方法涛声依旧,学生没有机会,更谈不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新授课,注重教师讲解,师生讨论,共同完成对文本的解读,这是可以的。讲授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年青的教学方法。运用好,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复习课就不一样,目前复习方法主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每一种方法要让学生心服口服,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试卷讲评课方法又不同,我一般先让课代表把试卷或者讲义发下去,让学生自己统计每个小题的得分失分情况,然后有选择的把疑难问题或者学生不会的题目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讨论、争鸣,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最后,教师把同一类题型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在拓展中加深印象,巩固课堂知识。讲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有自己的课型特点。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型特点,尽量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是充满学习兴趣的一项活动、而且学习语文方法多样,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