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30 10:2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园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园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东莞生态园行政岛 湿地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 S791.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东莞生态园位于东莞城区以东,东部快速路两侧,西起寮步镇的石埠村,北至石排的燕窝村。范围为寮步、东坑、茶山、石排、横沥及企石六个镇区围合相连接的区域,原属于六镇的边缘地区。生态园行政岛位于东莞生态园中心片区,与文化岛一起组成生态园最核心、最具标志性的地段。本次设计范围为东莞生态园行政岛,总面积约为3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为16公顷,周边水域约14公顷)。

2、设计指导思想

打造具有 “田园水岸”、“生态办公”、“艺术公园”氛围的环境,塑造地方特色、新型生态水景、环境优美的岛内景观空间。

3、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用地与服务人群之间的关系,注重使用者的感受,创造安全舒服的环境。

3.2、生态优先原则

最大限度保存现有环境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遵循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使人工融于自然之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地域特色原则

根据场地所在区域,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符号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使本地文化得到再生与体现,使游人有归属感与认同感。

3.4、经济效益原则:

设计注重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符合城市发展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环保的理念。

4、设计构思

4.1、注重岸线处理以生态湿地缓坡为主,部分人工岸线应做到自然亲水,植被及水生植物结合实际交错渗透。

4.2、强调滨水空间的亲水性,提供休闲和观光的良好场所,注重滨水空间与岛内开敞空间密切与有机的衔接。

4.3、南方岭南植物的选择与设计,强调空间形态及效果。

5、水岸景观设计

是本次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以突出自然生态为原则,对岸线形状进行适当调整,使整条岸线形成有宽有窄,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相结合、植物造景与硬质铺装互相呼应的岸线景观。设置了亲水木栈道及观景平台,使人可以近距离接近湖水,感受自然环境带来的静谧与舒适。在1.4米常水位线设计四种形式的驳岸护堤,分别为:景石(天然圆石)驳岸、生态植被驳岸、仿木桩驳岸、毛石挡墙驳岸。

四种驳岸交错变换布置,更能体现驳岸的趣味性、自然生态性、及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通廊、生物栖息地。岸边基调树种为落羽杉,在数量上形成绝对的优势,形成强烈的湿地景观氛围,结合起伏的地形,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6、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充分发挥各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6.1、水面植物景观配置

水体中的植物,可以扩大和丰富园林水景空间,增添情趣 。水面空间主要选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依据不同的水质、水深与水域面积合理搭配。同时要注意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能力,一般沉水植物最强,漂浮与浮水植物次之,挺水植物最弱 。水面的植物种植与水岸距离应有近有远,不宜等距,在种植量方面也应有疏有密,不宜均匀种植,以免呆板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应布置在游客视线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充分展现其形体。同一水面配置多种水生植物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与搭配,避免相互竞争与抑制生长。此外,考虑水体自然特征:

(1)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在水面开阔处,主要考虑远观效果,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配置可整体大而连续,以量取胜,给人以壮观之感。多种水生植物混合种植时,种类可适当丰富,配置应主次分明,以形成一定特色,其中每种植物的体形、体量、色彩等要有相似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若水域面积不大,则应考虑近视,应注重植物的个体美,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较高的要求,种类应少,体量也不可过大,高度可矮些,配置手法要自然,水面镜面效果也应考虑在内。

(2)依据水体深浅而言,在水体较浅的地方,可着重栽植挺水、浮水、漂浮类植物,以增加观赏效果。在离岸较远或是水体较深的地方可选用一些沉水、漂浮植物,以实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应注意数量控制,定期打捞或加以隔离,以免其生长过为迅猛,污染水体。

(3)依据水体流动状态而言,静水环境下可选择沉水、漂浮、浮水与挺水植物,流水状态下应主要使用挺水植物。

采用主要挺水植物有:荷花、再力花、千屈菜、莞草、芦苇、纸莎草等;湿生植物有:石菖蒲、水生美人蕉、黄菖蒲等。浮叶植物:睡莲、萍蓬草。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等。

6.2、水边与驳岸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尤其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所以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岸边的乔灌木枝条垂向或平伸向水面,抑或是植株挺拔高耸,成为水景的组成部分,与平静的水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意趣丛生 。该地范围内植物类型丰富,包括挺水植物、耐湿的乔灌木以及一些湿生草本植物。

植物配置方面,大多采用片植或群植的形式,可同种、亦可不同种,但都应做到有疏有密,留出一定的透景线,此外,林缘线与林冠线应柔美而舒展,岸边植物与水面有近有远而竖向上高低错落,力求自然而完整,同种片植或群植体现了一种自然属性,比较有气势,不同种的大量栽植宜注意种类、高低与观赏特性的搭配,有主有辅,协调统一。主要应用的植物有落羽杉、水翁、水蒲桃、水石榕、垂柳等。同时,游客在游览时,水体岸边植物季相的变化最为直观而深刻,配置时应尽量使岸边四时有景,具有特色,可安排不同花期、叶色的乔灌木分层种植,如:凤凰木、火焰木、风铃木、红花紫荆、国庆花等,在最下层可配置草本花卉或地被植物,以延长、丰富木本植物的观赏期。

6.3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岸、岛屿,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岸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有了倒影,景物变一为二,上下交映,倒影还能把远近交错的景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如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建筑、树木组合在一起,如若一幅秀丽的山水画。

7、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其他注意事项

湿地植物景观在人工建设时应尽可能追寻自然美,以保护和恢复原始的或自然的湿地环境为前提,尽可能的满足生态效益,并结合当地地域文化与一些美学手法,创造出生态系统完整的、富有特色而景色优美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 。除以上谈到的一些设计要点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尽量创造多样的湿地生境类型,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建设不同的湿地植被群系,同时枯木腐叶也应尽可能的保留,以维持生态系统的自循环,提高生物多样性。

篇2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nny Garden” of 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campus ecological landscape garden, from the project background, design concept, design principle and design plan, to provide the theory and case basis for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same college.

关键词:高校校园;生态景观;景观设计

Key words: campus of college, ecological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反应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理念,而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单单需要技术和职业教育,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景观园(取名“欣园”)就是从为学生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场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植建而成的,园区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再生利用等设计理念,完成后的园区景观自然、优美,是学院景观环境的亮点。

1. 项目背景

本生态景观园(取名“欣园”)习称湿地,位于学院东部,南北长245m,东西长175m,面积为42900m2。植建前该地块中部有约为1000平方米左右的水湿地,自然生长有芦苇、蒲草等湿地植物,东部有树龄近60年的原生态搞到柳树和多年生桧柏,西部有30余年树龄的榆树,其他地段有人工种植的白蜡、杨树、栾树、刺槐、臭椿、香花槐、五角枫、丁香、榆叶梅、水腊、忍冬等多种树种。一些野生动物山鸡、松树、刺猬、蛇类等也时常出没,这样的天然环境为植建一个自然的生态园林提供了条件。但是,在建园前整个地段的建筑垃圾、炉渣、生活垃圾堆积成山,地势高低不平,倒树、死树成片,野草一米多高,景象十分荒芜(图1,2)。

2. 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2.1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项目基础优势,打造校园自然生态景观,以其自然柔性特征“软化”校园硬质景观,为校园景观注入生气与活力的同时,为学生休闲、学习和活动提供舒适场所,生态景观园的植建要以强化自然景观特征为出发点,通过人工手段,组织与改造空间形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融,使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集合,形成环境育人的氛围。

2.2设计原则

2.2.1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在充分分析原有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及物种,通过将原有的湿地改建为人工湖,保留原来柳树原生态林地和桧柏人工林地等方式,充分利用自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及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建设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校园景观。

2.2.2 变废为宝,再生利用

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通过对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改造后的“废料”塑造新景观,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以填埋的方式处理“欣园”原址上堆积大量的建筑垃圾,既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又可做微地形下部的基础。

2.2.3 特色小品,文化传承

校园景观作为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欣园”园林小品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与学院特色、学院文化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学院专业优势,自行创意和制作园林小品,丰富园区景观。

3. 设计方案

3.1 水体设计

“水”自古以来就被作为“孕育”文化的象征,更是人们向往亲近的地方,在生态景观园“欣园“中水体的设计不仅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更对原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欣园”水体设计的重点在于既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护原址湿地环境,又能形成相对自然的人工湖景观,使之成为园区设计的亮点,施工采取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扩大面积的方法,挖建面积达到2500 m2左右,形状不规则的人工湖,并在湖中修建人工小岛,在湖面跨建拱形小桥,并通过安装人工湖注、排水系统,每年初春和初冬完成湖水的注入和排出工作,适宜季节在湖中放入观赏鱼,提高水体景观的观赏性。精心的水体景观设计使园区风景更显别致。(图3)。

3.2 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在大学景观中有重要的作用,是除了建筑以外最能体现校园景观的素材。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沈阳市花园学校”,学院的植物景观是校园景观的特色之一,“欣园”的植物配置设计更是这一特色的充分体现。在园区整体设计时最大限度保留原树种,并将现林木中一些病残和生长矮小树清除或集中栽植在园区的西南角,新建幼树培育区,即可起到园林绿化效果,有可为院内其他地区绿化培育新苗木。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带来的丰富景观、植物季相性带来的季节景观、植物的层次感与疏密度带来的不同空间感受,新栽植植物种类包括常绿乔木、落叶乔木、花冠木、宿根花卉、水生花卉及草坪,使园区内从春季到夏季都可以观赏到红、黄、粉等不同颜色灿烂的花群,同时和湖面及湿地中的香蒲、荷花、芡实总体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冬季有葱绿的苍松、娇雅的白桦、金色的垂柳、嫣红的红瑞木枝条,仍可观赏到优美的大自然风光。使园区景观年年有不同、季季有变化、处处有惊喜。

3.3 园区地形及道路设计

为了使园区整体景观设计和谐自然,整个园区设计地形起伏,主路自然弯曲,道路曲径通幽。施工时利用原址建筑垃圾和挖湖土方修正整个地形,并堆砌4处微地形,并在一处微地形上建筑凉亭;院内铺设总长为700m的路面,主要由装饰混凝土和石板铺装而成,道路两侧设庭院灯12个(图4)。

整个园区除上述主体设计外,园区地面大面积铺建草坪,并栽植4个图案花坛,设置园椅32个,凉亭内设设置石桌椅一套。园区小品设计理念和制作为园区的特色之一,充分发挥学院机械、焊接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自行设计和制作了部分园区小品,但小品制作总体有些粗糙,有待完善。

4.结语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景观园的设计建造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它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原址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动物出没等问题,更是充分利用了原址生态环境优势,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敏华.浅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35):7458,7481.

[2] 李金草,张辉秀.校园景观设计浅析——以杭州市萧山三中校园景观设计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25(4):59-62.

[3] 郭晖,鲜靖苹.校园景观设计浅析——以彭阳三中校园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32-5234.

[4] 王艳莉,赵小利.现代高校外环境景观设计初探——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图书信息区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11729-111731.

[5] 蔡小玲,李继明.义乌工商学院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分析[J].浙江建筑,2007(3):1-3.

[6] 黄智凯,沈守云,张素娟.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理念的探索[J].园林花卉,2008,19(2):26-28.

篇3

【关键词】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规划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并对世界园 林产生过巨大影响。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园林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广泛地借鉴、利 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将园林学科与其它新兴边缘学科接轨已势在必行。园林 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决于生态园林.在景观生态学中有“斑块”、“廊道”、“基质”、 “结点”等概念,景观生态学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赋予了新的内涵.

1、当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问题

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建筑美与自然相结合的建筑艺术,不仅对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有极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极高的现场施工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是在不破坏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也只有充分落实于实践,遵循规律,保证建筑物质量,才能将人工建筑和自然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集美感、艺术和人力智慧于一体的园林建筑。而我国的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筑艺术起源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是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建筑文化和西方的园林意识而成的。就我国而言,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设仍然属于一个新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许多阻碍。尤其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时,园林设计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素质,往往是照搬西方国家的园林设计或者是自己闭关进行设计,这样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都是缺乏合理性的。园林规划设计必须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例如要提高居民对园林的使用率,不能将园林当做一个展示品;要完善园林内市民活动的基础设施,如椅子、运动设施、小型活动广场等等。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整个园林的通达性,使其更具备使用性能。园林景观设计不能只关注图片或者想象中的效果,要从实际使用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从根本上使建筑、人文以及自然融为一体。

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2.1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概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生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指以整个园林景观规划为对象,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方法,所营造的园林绿地系统。主要研究景观规划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原理、景观地域审美格局,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等内容。

2.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基本原则

把生态园林的景观规划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这项工程十分复杂,系统性极强,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想从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园林规划施工的预期效果,要遵循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原则和理念。第一,施工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当地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构成为基础和依据种植树木,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美化、绿化功能,美化城市形象;第二,合理的选择植被。要很据地形准确计算出树木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不要造成树种的单一性,为了避免单调性,应该选用不同种类的树种,并予以恰当合理的搭配,给人以超享受的视觉盛宴;第三,园林建设不能铺张浪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高的回报,以节约为原则,尽量满足政府的低碳标准。第四,园林施工要兼顾美化和实用,主体景色和搭配景色比例要恰当,给人以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感觉。

2.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构成要素

(1)地形地貌。自然地形地貌决定了某个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属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规划设计诉求。高山、平原、沟壑、河谷等地形地貌既有表达出环境特征,也体现其美学价值。因此,在充分挖掘利用地形优势,因地制宜,并通过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规划出最适宜的空间结构。

(2)气候。园林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当地的自然气候,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来进行园林建设施工时间的规划和园林内个物种的选择,以此来保证园林的顺林建设和长久使用。要掌握其自然气候规律,尊重其规律,利用其规律,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建设。

(3)水体。自然水体不仅给人各种感官的享受,同时也往往是区域内景观设计的精华所在(如溪水、泉水、河流、湖泊等),“亲水性”使得滨水空间成为极具人气的景观。因此,应加强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如河流水体堤岸的生态功能设计,避免混凝土或砌石陡岸,维系好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种连续性;尽量使用自然排水引导地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净水系统,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等。力求达到水环境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审美享受并重的目的。

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构想

3.1尊重自然,协调物种关系

植被的选取与种植是与园林规划设计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植被的种类和布局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欣赏效果,所以选择植被这一环节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以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将园林内各物种生存条件考虑入内。使园林充分发挥它减少污染、使人们赏心悦目的功能,美化城市的外在形象,协调城市各部分环境,发挥其美学价值。观赏价值重要,使用价值同样不能忽略,兼顾欣赏和使用价值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保证植被自身的协调性。

3.2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生态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这是因为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是在自身历史和自然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性,这其中与自然的交流和共进必不可少。因此,在人的天性中就存在于自然相亲近的本性,这是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中的根本所在。所以,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规划时一定要考虑考绿化与自然,让园林真正的使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让生态园林充分发挥出它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效益,让它成为地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一大特色。

3.3技术支持,科学造景

在园林建设上利用遥感和gps技术可为是一大进步,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园林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各种先进科技的使用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支撑起了城市园林的发展。这些先进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的引入,能够体现城市园林的现代化,这也从根本上区别了我国生态园林发展的阶段时期。

4、结 语

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普及的现代,我国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设不断突破与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当前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究,以此希望能够给予我国园林规划和建设一些帮助,并且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相应的重视,在未来城市园林的发展上能够更加光明和迅速。

参考文献:

[1]金长明,基于园林景观设计在生态规划理念下的相关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8(5).

[2]黄莉群.生态园林[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3]魏兴琥.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篇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加剧了各类资源、能源供应短缺的现象,因此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不是过快的经济建设,也并非过度发展带来的持续经济效益提升,而应是以构建节能型社会、节约型建设为主流,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以最节约的能源需求,促进各类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不良环境,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始终强劲、明显,然而高能耗与高碳排放量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令节能减排的建设目标承受着巨大压力。节约的本质内涵是指在经济社会运行时间中,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应实行减量化,同时对其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的持续运用,渗透于园林景观建设中,则更有利于良好改善生态环境,在节约建设能源的同时,促进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在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下

园林景区不断流入外来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大量营养盐、有机物等被水体接纳,进而繁殖了大量藻类与浮游生物,进而降低水体溶解氧含量的能力,导致水质不断恶化,增加水体色度及降低水体透明度,甚至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下,将出现生态不平衡的现象。

2)因园林景观水体具有较低的自净能力

当受到污染物的强烈冲击后,水质将急速恶化,进而大大降低景观效果,甚至对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水体自净能力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种:①物理因素。通过稀释、扩散、混合及沉淀等过程污染物的浓度有所下降,但水流方向、风向等都会对分解污染物等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②化学因素。通过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作用水质的部分化学物质浓度将有所下降,但其他物质则无法分解。③生物因素。水景生物具有较差的多样性,种群极为单一,水生植物种植具有不明显的分层。

3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

3.1屋顶花园

作为一种不占地面土地的特殊绿化形式,屋顶绿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城市建设与绿化争地矛盾进行有效缓解。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应大力发展屋顶绿化项目。屋顶花园可以对城市环境面貌进行有效改善,进而对大气浮尘情况进行有效缓解,起到净化空气及空气湿度增加的作用,同时对水源加以净化,以此达到市民生活及工作环境质量提升的目的。可以对城市绿地面积进行有效增加,在人类绿化空间开拓的同时,进行田园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环境美化的基础上,对生态效应进行有效改善,并以此对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提升。

3.2强化生态感知意识设计

能使人们对自然具有感知能力,并认识自然的组成元素,能够进一步地让人们体会到现今环境中的不同问题,如像植物园或者其他众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他们用设计传达世界的状况,将人们的视野放宽,去认识那些难以观察到却具有深远意义的多元功能元素。本设计在具观赏和实用功能的雕塑上添加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据,以达到教育及生态知识普及的作用。

3.3生态景观材料

屋顶排水格分PVC和HDPE两种,价格相差不大,那么HDPE的排水格相对PVC排水格就更环保些;硬质铺装能透水的材质当然比不透水的材料更环保,如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铺地(crashrock)、生态沙、植草格、透水砖、陶土砖;钢比混凝土相对环保些;竹材比木材更环保,因为竹是速生植物,3~4年即可成材,而木材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透水沥青不会比沥青更贵,只是配比的不同,而且是公开的;塑胶实际是透水材料,且内部能有组织排水,所以下面的基础最好选用透水混凝土,如果因为造价问题不能选用,那只有在混凝土上每50cm见方设置排水口穿过混凝土,以防止因为排水找坡不到位,塑胶长期泡水,而严重减短寿命。

4结语

篇5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其中,园林成为了人民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园林景观保持自身特色,协调城市与自然系统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当中人们休闲、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人口越来越多,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1、改善环境

干净的绿化的环境是人们所喜爱的,也是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利的环境,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生活环境,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这不仅是城市园林的重要作用,也是其核心任务。当今经济虽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技也在迅速更新,但是在这背后,是以无尽的工业污染的存在作为代价的。严重的工业污染,不仅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恶劣的影响,而且在直接和间接方面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园林绿化的存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愉悦心情,而且可以吸收大量有害气体,释放新鲜的氧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吸收灰尘,减小噪音,给人们呈现出一个宁静清洁的生存环境。

2、体现精神文明,展现城市文化内涵

园林绿化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人们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不仅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还可以在和谐的生存环境中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健康和活力,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对于园林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当地的民俗、生活习惯、文化符号、特色产品等作为其设计的元素,然后通过艺术的提炼和升华,以景观的手法表现出来,不但简单漂亮,而且可以引起人们对园林中形象意识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家乡自豪感及幸福感,同时可以逐渐形成城市的形象,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增加城市文化内涵[1]。

二、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还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也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2、景观性原则

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3、均衡的原则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如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2]。

4、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三、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

1、利用地势条件科学搭配园林植物

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首先考察下当地的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性质等自然条件,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筑成本,还可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出更为真切,自然的景观。利用自然起伏的多变的地形可创造出轮廓清晰,有起伏的构建物等;根据土壤的性质,可适当的选择配置具有观赏性,又适应性的植物进行多样化的结构配置栽植,科学合理的搭配,可实现四季观景的需要,使景观四季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2、从立体角度打造设计城市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工程不是简单的平面栽植绿化,涉及到的元素有很多,如,墙体,灯柱,高架绿棚,亭台楼阁,假山叠石,树木,花卉,草坪,栅栏等等。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植物的运用原则以及植物生长习性,根据地势,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合理搭配,立体化的构思进行设计,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景观设计是进行空间上的划分,可给人视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3、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园林小区景观绿化设计中大多采用假山,亭台,绿化草坪等打造的景观也都大多相似,多数已出现审美疲劳,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心理需求。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能够不断的开阔设计思路,开阔视野,以多种形式,多样元素的构思结合设计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打造有创新性的园林景观。例如,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条件,在路的两旁,石子间缝隙种植绿化模拟郊外自然景观等。

4、园林绿化设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

城市园林景观完工后,是要给人们提供一个进行休闲,运动和交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所以,设计时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使人们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绿色,能够使人们在休闲时尽情的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雨露,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5、园林绿化景观四季养护管理要点

5.1 春季养护阶段的养护管理几点注意内容:一,春季天气适合种植,对于缺苗或者冬天的死苗等是进行补植缺株的好时节。二,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苗木都开始正常生长,要注意这时在冬季整型修剪的基础上进行复剪,并适时的进行除草,剥芽,去蘖等。三,拆除防寒物,对冬季的植被防寒物拆除时,要防治病虫害的滋生,可利用人工捕打诱杀及喷药对刺蛾、蚜虫、白粉病、花叶病和锈病等进行防治清除。四,对植物进行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注意灌溉浇水,保证树木的正常需要[3]。

5.2 夏季养护阶段的养护管理几点注意内容:一,夏季天气炎热,阳光充足,雨量也较大,雨季前要将过于高大的树冠,适时疏植,截短修剪,可增强抗风能力。并进行注意夏季专项病虫害防治。二,根据需要适时的追施磷,钾肥料,有机肥等,并进行中耕除草。三,汛期排水防涝,例如大风大雨可能导致树木倒伏,影响交通。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排除。四,汛期对发生倒歪倾斜的树木及时扶正,补植常绿树,利用雨季补植常绿树,竹子等。

5.3 秋季养护阶段的养护管理几点注意内容:一,秋季天气逐渐有暖变凉,此时应对一些需要偏冠的、树型不整齐或需要造型的乔灌木进行整型。也要准备好防寒措施,不耐寒的树种,可根据不同耐寒性采取不同的防寒措施,以保安全越冬。二,施底肥、灌冻水:落叶后,封冻前施有机肥作底肥;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灌足水,水后及时封高堰。三,进行入冬前的病虫防治,并进行补植工作,以耐寒树种为主。四,进一步组织维护巡查,以保证园林植被安全越冬。

5.4 冬季养护阶段的养护管理几点注意内容:一,整型修剪:各种树木除常绿树木和一些冬季不宜修剪的树木,应在休眠期作一次修剪。二,防治病虫:用挖蛹虫,刮树皮等方法消灭各种越冬虫害。三,积肥、积雪:利用冬闲时期应大力积肥;下雪后,及时堆雪于树根处,以增加土壤水封,对植被安全越冬和次年生长大有好处。四,维护巡查:加强对各路段、公园等处树木的看管保护,以减少人为的破坏。五,检修机械:冬季时期应安排把一年内树木养护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用的机械、车辆、工具等检修保养完备,以便来年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园林工程应运而生,在其设计和养护工作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措施。在园林的设计上,需要按照环境效益配置植物、因地制宜,尽量使用乡土植物、符合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在园林的养护工作上,需要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防止害虫的侵蚀、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园林工程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对住宅区园林景观及生态设计浅析[J].江西建材,2013(01):46-47.

篇6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城市生态公园 生态环境 公园设计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是对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示出来,根据尺度推绎原理,在某一尺度上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研究其他尺度的特征,这正是景观生态学应用于生态公园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二、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概述

城市生态公园概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位于城市城区或城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局部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以生态文化或技术为主题,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实践等活动的公共园林。

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现状

当代城市公园的建设多以传统理念为指导,以构图法则和功能分区为核心,主要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活动,没有分析和组织生态功能并将其物质化、空间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很难使其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相互协调,并得以最大化实现。而城市生态公园在我国的建设刚刚兴起,在这方面的规划设计理论尚不成熟,因此,针对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方法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以东莞市同沙生态公园升级改造工程设计为例

1、项目区位

同沙生态公园位于东莞市东城区,占地面积40.2平方公里,北侧为主城区,西北为新城中心区,南侧为大岭山镇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跨一区两镇(东城、寮步、大岭山)一场(同沙场),是市区调节生态平衡的“绿肺”。

项目现状及定位

同沙公园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资源类型,设计结合其自身特性、辐射范围及发展方向,将同沙生态公园定位为东莞市民休闲观光、亲近自然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珠江三角洲地区展现城市公园与传统公园魅力结合的著名旅游景区;东莞市“城市—同沙—松山湖”三位一体重点建设的生态魅力品牌之城市绿肺。

3、设计理念

3.1 吐故纳新——升级改造设计思路的定位

生态公园,城市之肺。肺者,吐故纳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吐故纳新,之余自然生态的过程即是生命体代谢,周而复始,万物生长卢更替的过程;之余事物发展过程则是对“故”的延续、吸收、融合,并赋予“新”的结合、创造的过程。

设计取“吐故纳新”这本质作为“同沙生态公园”升级改造思想,珍视场所内现有类型丰富的自然资源、完整的生态基础结构,整体上保留现有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基调,发生态循环,自然演替为指导思想,针对景观特色不明显,功能不完善等现状,进行规划完善,为市民呈现一个生态景观突出、生态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完善的新同沙生态公园。

3.2 活水孕绿——升级改景观核心的定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其一为引寒溪水支流黄沙河之水,经水库补水流入下游;其二体现为水体生态系统自身循环演替的自然属性,两者皆为对同沙水库水纹特性的阐述,而孕育出的生态绿洲。因而,“活水”与“孕绿”即各为动名词,又具有承接关系,水为万物的生存基础,“活水”与“孕绿”提供了必要条件,“孕绿”则是“活水”的生态实践结果。

景观经“活水孕绿”为核心目标,明确”生态”发展思路,利用“同沙生态公园”得天独厚的现状条件合理规划,构建以“水”为中心点,以“绿”为整体景观面的生态公园结构层次,以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参观。

4、生态公园设计手法

设计针对同沙生态公园已有的景观资源类型,结合其不同的特性提出两种设计手法,其一,是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自然景观合理化;其二,是人工景观为对象的人工景观自然化。

4.1 自然景观合理化

强调自然生态系统与人使用功能结合的合理化,强调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干扰的合理有度。

A通过分析自然景观区域内的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利用现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修复,改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森林),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设计目标,合理完善区域景观格局。

B根据自然景观场所内访客使用的实际需求,合理有度的安排人工景观元素,实现区域功能的合理布局。

C结合自然景观区域的环境特性,充分考虑人工景观元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合理采用色彩、材料等物质元素进行设计,降低人为干扰。

D考虑自然景观区域的生态景观特点,以此为景观表象设计导向,合理规划与环境相符,生态特色鲜明的自然景区风貌。

4.2 人工景观自然化

强调降低人为过程对自然地破坏,强调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A通过分析人工景观区域内现有设施,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景观布局,实现景观分区以自然特为依据,景观格局自然化。

B分析人工景观区域的访客流量及活动形式,合理布局景点密度,保持各景区即联系又独立的关系,突显功能分区自然有度。

C将成体系的科技环手段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使人工工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D以生态文化的生态美学为指导,开拓传统设计思想,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5、生态系统规划

同沙生态公园的升级改造设计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针对公园内水库、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提出相应思路。

5.1 水库生态系统规划

同沙生态公园内水库面积约为1000公顷,湖水潋滟,水鸟掠起,生态环境优美。对水库生态系统的规划可分为几类,在河岸造树林,应尽可能留出空间,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地面则种植草坪,既可以增强生态功能,使大树扎在土壤时深而密的根须与草坪形成一个土壤生物系,也可以发挥景观作用,与河道组合,有效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河坡种植草坪或灌木,起到了减少有机物对河道、湖泊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改善了温度、湿度,并提供食物,在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变了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们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在水中因地制宜建湿地河流,在基本不影响行洪和槽蓄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保留和建设一些湿地,达到修复水生态系统目的,同时创造了充满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的空间,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

5.2 湿地生态系统规划

同沙生态公园内现状保留了部分农田、鱼塘用地,具有良好的湿地景观基础。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具体规划中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1)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连贯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2)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与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3)合理利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篇7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program.

Keywords: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面临着诸如人炸、城市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能源枯竭、贫富不均、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逐渐在消失,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应运而生的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给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明,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标志着人类正进入“生态文明时代”。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环境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 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随着行业的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不断地被补充进新的内容。

2 生态设计的特征

2.1 节约资源

现代社会中使用的大多数能源都是由煤、油等材料燃烧产生,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即使一直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水电也由于水利设施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而变得“不清洁”了。园林景观中运用的大量材料都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如大树移栽、开山炸石使城市享用的优美环境却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态设计认为,应该采取措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资源和能源。4R 原则便是在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预案设计也是值得推广的设计方式,通过景观预案可以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地避免浪费。

2.2 加长寿命

现阶段的许多景观作品花费大量金钱建设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生态设计有4 个阶段: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日本政府通过生态设计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4 倍其至是10 倍,有效地减少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材料的高可靠性、高耐久性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因为材料的再循环使用或者处理均需要再次消耗能源, 因此,延长景观材料的使用寿命也是十分必要的。

2.3 地域文化特征

生态设计必须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每个地域都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许多景观作品全然不顾当地的文脉,一味追求“新、奇、异”;不顾当地的气候盲目引进外来的植物;不顾当地文脉盲目引入外来的文化。在满足了短暂的新奇感之后却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落。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当地的气候地理,可以使景观设计在少费人工的同时使公众获得认同感。

2.4 尊重土地

园林景观是关于土地的科学和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事物, 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古人之所以能够和自然和睦相处是因为他们总是去顺自然,总是满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的热爱。现代人则由于违反了土地景观内在的规律而使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生态设计就是尊重土地,根据土地的属性决定土地的利用模式,许多景观学家重新研究土地的功能、结构和变化。

2.5 遵循生态学原理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更是指导景观设计的根本理论。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

3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 erickSterner)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就产生了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

3.2 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3.2.1 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麦克哈格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需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并且必需根据该生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3.2.2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包括动物和植物)、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景观中的任意一点,如一片树林,一个亭子,一座小桥,一排行道树,一个池塘等,都将落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内,或落在斑块内,或落在廊道内,或落在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3.2.3 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 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层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 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 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

3.2.4 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2.5 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 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

(1)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确立规划设计目标;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 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已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如政府机关、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文化教育部门等),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3)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尺度;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5)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6)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 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 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 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7)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篇8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ly increase the society's progress and living standard, the requirements for living city residents don't just stay on the material satisfaction, more embodied in the spiritual needs, including the city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and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现如今,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提倡生态、崇尚自然的社会,对于当代景观设计师来说,如何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处理的更好,掌握生态的内涵,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已成为设计师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平衡是生态景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与适应,使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相对平衡,使系统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与其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基础。

3、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使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 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 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 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苗木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4、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物种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变化程度和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落之间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保持植物的多样性。

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理念

1、景观规划设计要倡导多元化

具有民族文化风格,保持中西文化的差异,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倡导个性化设计。弘扬中国特色,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民族、乡土、个性等问题。

2、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就是如何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自身的传统的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三、如何对城市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1、保持自然系统的完整性

在对自然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完整性。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之上。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都是做好一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

2、植物配置生态设计

2.1 改变观念,精心设计,这一点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分析当前城市绿化的现状,最大的误区是为了美观而种树,随处可见在水泥板的包围中种一棵树,建一花坛等, 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要走出误区,就得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从设计上把关,抛弃陈旧思路,参考当地的生态特点。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且不可把设计仅仅当成是在图纸上作画,更不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忽落了其他的功能性。也不要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心理去做违心的设计。

2.2 合理选择树种,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对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景观功能的处理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具体地说,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考虑,有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上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保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

2.3 加强城市绿化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考虑欠缺,只重视当前的景观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整体入手,在提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长期性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城市绿化生态效益量化分析,研究。

生态功能性包括释放氧气、吸收CO2、蒸腾、吸热、增湿、滞尘、减菌、减污、涵养水源、防风固堤、保持水土、储存能量等。生态适应性包括耐阴、抗寒、耐盐碱、抗污、耐旱涝、抗病虫害能力、自肥能力、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等。随着对自然景观作用的深入认识,景观设计也逐渐从纯粹的绿化设计过渡到对环境自然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在进行城市的景观设计时,应结合美学,注重突出生态。

3、加强节能型园林景观设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以最节约的能源需求促进各类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

3.1 充分利用乡土树种。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分区考虑相应植被配置。

3.2 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在可实施的条件下,每100平方米绿地上需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20株灌木和70平方米的草本及地被。

3.3 树种产地与运输范围宜在500km范围内,避免选用从其他地区移植过来的大树。

3.4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的动力及景观照明。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加强水体自净能力,丰富物种多样性。水体景观避免硬质驳岸。

4、园林景观设计应尊重不同地域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建设“舒适性”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篇9

引言

当今社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譬如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这一系列问题迫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来弥补人类犯下的错误。于是,绿色发展的思想应运而生。生态设计的理念也就此诞生,并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生态设计的涵义

所谓生态设计,就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追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尽量不去破坏环境,乃至保护环境的一种设计形式。景观生态设计的涵义莫衷一是,大部分人认为它是一种运用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生态学理论,对某一园林景观进行的景观设计。简言之,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就是园林的生态设计。它的突出特点是将园林景观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来考虑的。

生态设计的原则

1.生态原则

正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定义所示,生态设计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设计的前提,也就是说,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在规划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最大程度地适应生态环境。

2.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设计要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如果要在一定尺度的空间内进行园林设计,那么最好先对周边的居民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居民的生活习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园林的进行规划,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其次,为了贯彻生态设计的理念,还应当将周边的自然环境诸如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考虑在内。

3.经济适用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还要考虑一定的经济因素。按照生态设计的理念,最好的设计方案是能够用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最漂亮舒适的园林。同样一定尺度的空间,有的设计师就能在设计中努力节省资本,因地制宜地利用周边的植被、材料,设计出最令市民满意的原理景观。当然,在园林设计中,也不可一切都以节约资本为目的,必要的材料即使较昂贵也要购置。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

1.适当保留一定的原有植被

为了实现生态设计,节约一切可节约的资源,设计师在作园林设计规划时,应该对所选地址周边的土地及植被进行观察研究。如果选址周围的植物与周边的地理环境已经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并且这些植物对园林景观有辅助的作用,那么在建设中最好能将这一批植被保留下来。这不仅节约了一定的成本,也保护了这些植物,一举两得,符合生态设计的原则。另外,对于那些不适于放在园林景观内的植被,最好不要丢弃,可将其移栽到适合其生长的空间,让它们继续存活下去。

2.优化植被之间的关系

有一定生物常识的设计师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外释放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其周边的植物会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设计师在作规划的时候,务必要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譬如松树与云杉如果种在一起,它们分泌的次生代谢物质,就会对二者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而白蜡与皂荚在一起种植,则会促进二者的生长。植物与植物之间这种依存与悖离的关系,在园林设计中必须注意。设计师在作园林规划时,可以请教一些资深的植物学家进行讲解,在弄清了植物之间的关系之后,遵循互利共生的原则,设计好植物种植的位置,并协调好与周边植物的关系。

3.注意自然景观与园林景观的平衡

在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成为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那些极为珍贵的自然景观。譬如在设计中,可以将森林带、风景保护地带、果园地带辟出,给游人或居民作为休闲放松的场所。像河流、小溪、山谷、丛林等自然景观,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将其引入到园林景观中,并与人工湖泊、人工植被、花草协调起来,共同构成一处美丽的景观。这样就能使园林景观看起来更自然美丽,也保护并有效利用了自然景观。

4.注重物种群落的保护,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

生态学里有一个理论,在同一生物系统中,各种群对整个群落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非阻碍作用。也就是说,一个系统越复杂,包含的物种越多,那么整个群落就越稳定,发展也就越好。所以,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中,最好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这样既有益于美化园林景观,也有利于维持这一物种群落的稳定性,使得这一群落中的物种获得正常的生长。如果园林景观中的物种过于单一,那么这些物种存活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就浪费了投入其中的资金,不符合生态设计的经济适用原则。

结语

篇10

关键词:田园(乡村);景观规划;生态前景;人文特点;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the city become crowded and breathe the fresh air, return to the new trend of rural become city urban and rural Tours. While to improv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human,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exchanges and symbiosis, ensure tha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our country garden development as the target, the prospect of living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spect of rural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reflect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rural (countr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outlook cultural feat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给城镇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光辉灿烂的前景。田园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具有地域性、场所性的景观设计手法,正是为了解决乡村城市化中日益人工环境化、非人性化等问题被提出来。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以适当的规模和简单的材料构造,营造一份迥别于城市的静谧感、厚重感、安逸感,龙坞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前景及现状:在50-60年代,田园景观相关理论和发放体系逐渐形成,推动了世界的农业与乡村景观的规划,我国对景观生态和景观规划广泛重视是在80年代中期。在对城市发展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和徒弟利用问题已有一些不同侧面的研究,在景观水生态方面的应用研究也有了一些基础性的积累。80年代后期,小城镇不断涌现,经济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越演越烈。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因此,选择我国一些超速发展的地区进行田园生态景观规划研究成为必然。

内容和意义:田园景观规划指合理安排乡村土地和空间,为人们创造搞笑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我饿诶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系统。其核心是生态规划与设计。田园景观规划的意义在于,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是城市化与环境之间进行协调,以改善人类聚居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它既突出景观的视觉美化又强调环境的创造行保护,同时维持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方法:1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方法,通过对乡村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来把握乡村景观的基本脉络。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的最关键的地区,但又脆弱且经不起破坏,并且破坏后难以弥补,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范围,以及环境容受力,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不当的开发和过度的徒弟利用。

2 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通过划分调整,来完善乡村景观基本结构元素,串联起景观系统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一个稳定将强的系统。景观结构是景观机能即各种物质循环,能量波动,信息交汇的存在基础,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景观机能的高效发挥。但乡村景观结构,往往由于人工的影响而显得十分不稳定。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周全的获得我饿恩顶。通常是通过建立充分的斑块和廊道,把乡村中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山地都纳入景观结构之中,同时根据乡村状况,确定斑块的最佳位置和最恰当边界。最终简历一个丰富高效,可以自我供给自我支持的动态景观结构体系。

3 生态工程方法,传统的景观创造,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虽然能短期实现目标,获得崭新的景观,但往往要长久的话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才能维持。生态工程方法,则通过维持环境的某种程度的生态多样性,来发挥环境的能动性,西线景观的自我增益。生态多样性能形成一种综合的栖息环境。这种栖息环境具有丰富的层次组织结构,能自行生长,成熟,演化,并地狱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力,即使遭到破坏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复生。建立在栖息环境上的景观,就是自我设计的景观。它意味着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建立栖息环境,以获得景观的自我设计能力。具体说,就是那种追求整齐划一,精心修饰的以视觉观赏为主的精致的景观设计方法,换成以多样性多元化追求整体生产力的有机景观设计方法。

田园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

1.亲和性

a 人性的尺度,田园中,基本上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形成耕地的规模和石墙的高度。如龙坞镇顺因山势而形成的茶园,大多是沿着等高线而建;一般情况下,垒砌的石墙不会超过人身体的高度;田地面积也以农民一天可以耕作的面积为划分单位。可以说人性化的空间尺度是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因此,要亟须转变“一概而论”的惯性思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量把对人的干涉控制在最小程度。如镇上许多老建筑的外墙上,底下承重部分使用石头或砖,到了上面就使用土、瓦片或者木材。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一些供水渠道的处理上,排水口下面的土地容易被冲坏,就在下面放一些散石或铁丝网,其它地方还是保留自然的基面。这些生动巧妙的处理手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b模糊的功能,田园景观中追求功能的多样性。如婚丧嫁娶时被用作置办酒宴的场地,平时不用的时候就被用来堆放农务器具。收获季节时,农田不仅是晒草料,晒稻谷的好场所,还是孩子们最好的游戏场地。在用地日益紧张的现代都市里,这种具有多功能性的景观设计更值得提倡和推广。

生态性 a多变的地形,土与人具有多重的关系,作为生物生息环境的泥土在田园随处可见,而在城市里,却被盖在厚厚的石材和水泥下面。重视土的设计应用,在城市环境中营造生态优美的景观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土的大面积引用是重建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没有土地以及微地形的变化,地表的水分就容易流失,很难形成丰富的植被。其次,土的堆积容易形成丰富的地形,使单一平坦的城市地貌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因此在功能复杂的城市中,利用土来塑造多变的地形,形成具有田园趣味的景观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方法。b渗透的基面,田园中基本上以由多孔质的材料构成。如:道路、河床、耕地的表面都存在着很多孔洞,材料之间的交接也有很多缝隙,因此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植物自由生长,使人造的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精神性 a静谧――心灵的皈依.构成田园景观的静谧美需要几个条件。首先,要有丰富的生物群落。在乡村,不时出现的野鸟、鱼虾给人们提供了与多种生物接触的机会,它们从本能上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温惜和爱怜。这与我们看宫崎骏的《再见萤火虫》时产生的感情一样,片中萤火虫对营造那种温馨凄美的视觉感受功不可没;其次,田园中柔和的、较小起伏的曲线形式景观,有助于安定情绪,使人沉静;此外,随处可见的果树、农产品,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味觉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食物最基本的依赖感b安逸――意象的可读 凯文.林奇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接着又说:“一处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它是一种与迷失方向之后的恐惧相反的感觉。田园景观事实上就是由许多可读的意象组成。如河流和道路的走向形成了鲜明的方向性,使地域变得容易理解;村落的入口处往往有枝繁叶茂的大树最为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