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园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34-0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景观设计思考问题。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存在不同于城市的许多新的特点。工业园区的生态系统更为脆弱,因而绿化带的生态调控作用显得很重要。本文以南京汤山工业集中区为案例背景,从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的现存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相应对策措施。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应立足功能需求、文化特点、生态原则等要素的整合,逐步向现代化的工业园区道路景观稳步迈进。
1 项目概况分析
汤山工业集中区位于南京东郊,下辖汤山、麒麟、上峰三个片区,是市重点工业园之一。工业园区旁边的宁杭公路、沪宁高速连接浙江、上海和苏南城市群;龙铜公路(三环)、南京城市二环和东麒路将汤山工业集中区和东山新市区、南京主城区融为一体。
汤山工业集中区的规划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8平方公里。政府累计投入4亿多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路、电、宽带、通讯、有线电视等“七通一平”。汤山工业集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对园区的正常经营和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2 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理念
汤山工业集中区中有许多高新科技产业,这些高新科技产业包含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技术,它处于不断的发展中,高新科技产业的研究和生产同样重要。汤山工业集中区周边的道路情况比较复杂,有铁路、快速路、高速公路、高压线等过境,集中区内的道路也是根据实际产业分布不同从而要求也不尽相同。南京的汤山后工业集中区道路绿化设计要求可概括为“一路一树、一路一景、一路一个特色”。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时,要以风景园林科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不同道路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得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设计要求。努力将汤山工业集中区的道路绿地建设为主次分明、总体统一、特色突出、高品位、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走廊。
3 道路景观设计总体构思规划
(1)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要与园区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园区道路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人文等系统的完整性和关联性,尽可能降低园区对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利用生态学原理,使植物自然更新,从而达到稳定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降低保养维护成本。发挥道路景观在净化空气、滞尘降温、吸收噪音、抵抗污染等方面的功能,实现景观、生态及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大。
2)多样性原则:根据美学原理,设计中应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依据美学相关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因地制宜,营造多样性的园区道路景观。同时,不仅要讲求园区植物的当下景观性,更要重视园区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时移景异,步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美丽景观。
3)独特性原则:园区景观道路设计要表现出工业园区特色,展示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体现工业魅力,注重工业园区景观的科普性质。同时,园区中也要体现人文关怀。
(2)园区道路设计的具体构思。
1)功能性需求设计。
园区道路景观设计要满足其功能要求。工业园区道路交通主要是货运车流,这就要求在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规划中应更加重视动态景观,重视道路的绿地建设,要根据不同道路的行车速度不同,感受不同来决定景观设置与规划。各级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如表1所示。
围绕汤山工业集中区的都是城市快速路沿线和高速公路,驾驶员大多处在高速行驶状态,这时,人们对于景观的认识只能是轮廓特征和整体概貌。道路设计要做到道路边坡、绿化、分车带等软、硬质景观具备平滑性、连续性、自然且通视效果好。对于工业集中区内的主干路和次干路,考虑到观赏者的浏览速度较慢,道路景观的设计应更加注重观赏性。
2)道路格局建设。
①中央绿化带:园区主干道的中央绿化带作为景观中央视线,它是联系两侧道路景观的重要纽带。纵向上,为了突显整条道路的通透感和整体性,中央分隔带应采用地被和灌木的搭配方式,控制中央分隔带上植物的高度。横向上应根据不同的宽度进行处理。②道路辅助绿化带:园区内主干道与人行道之间要设置1.5米的辅道绿化带。这样可使人车分流更为明确,减少行人在走路时受到过往车辆的视觉影响。道路绿带的植被高度控制在1.2米左右,以海桐球绿篱和大叶黄杨作为主要绿带构成,形态更加硬朗简洁。
3)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工业区道路污染相对较重,其绿地树种的选择应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污染性较强的本土树种为主,适当选取外来优良品种,以丰富道路景观物种。工业园区的绿地系统要对污染物有很好的防护性,且具有稳定而多样的特点。
4)小品和水系表达。
工业园区道路连接的建筑物主要是工业厂房和办公用房,为此,在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道路沿途企业情况,设计一些表达企业文化和园区特色的景观小品。此外,汤山素以温泉闻名,在园区道路景观设计中可融入水文化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采用一些喜阴植物和水生植物,构建绿色水系,为道路景观增添更为鲜活灵动的要素。
4 结语
本文对南京市汤山工业集中区的周边道路与园区内干道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工业园区的设计理念、具体设计原则、具体道路设计及指导思想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针对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内容。本文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工业园区的道路应急设计、柔性设计等侧重点均未深入探讨,这些可留作以后研究的入手点。
参考文献
[1] 张秀珍.城市工业新区道路沿线景观设计——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梅林大道沿线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10(3):40-41.
篇2
关键词: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生态;绿化设计
1 工业园区概念
工业园区是在某大片划定的土地上聚集若干个工业企业的区域,它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
人们以前对于工业园区的认知还停留在脏、吵、乱的印象中,现在所推崇的新型的工业园区景观设计,就是用景观设计手段来改善工业区固定的容貌,利用绿色植物等手段来吸收有害气体,改善厂区环境条件,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2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内容
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包括以下内容:①平面的规划;②景观的设计;③植物的配置;④人文的关怀;⑤文化的体现;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
由于工厂本身的建筑布局和生产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厂区内的绿地指标应高于城市绿化的平均水平。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根据工厂的生产特征,选用具有防护功能、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且耐粗放管理的乔灌木,达到对不同区域污染物有针对性进行吸收和隔离的效果。在整体的布局方面,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子,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设计合理的污染隔离带和卫生防护林,使对周围水体、居民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3.1工业园区景观绿化的设计原则
注意建筑群与管、线、路之间的关系。工业园区用地的管网较多,在对无法避开的管线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各类植物与各种管线的最小净距,在保证工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也要让植物正常生长。在工业园区的总平面设计中,对不规则的空地,应运用不同的绿化种植手法,进行合理的规划处理,以取得整齐划一的空间效果。确定工业园区绿地面积。要在有限的条件下,争取较多的绿地面积,这对防止污染和改善工厂工作环境很有必要。工业园区场地的绿化,应因地适宜,多选用本土植物,合理进行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并对园区内原有绿化给予适当的保护和利用,进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业生产环境,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设计吸收有害气体中要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绿地的主要作用(防尘、阻隔噪声或美化),在保证工业园区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也要重视一定的绿化用地对保证环境质量、员工健康和改善工作环境的作用,以及对衬托建筑艺术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只有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才能使绿化达到预期效果。
3.2工业区绿化特点及植物配置
3.2.1工业园区主入口区绿化设计。是展示工业区整体形象的窗口,需着重进行景观设计。从地理位置上看,主入口区域与企业生产区有一段的距离,也是园区内污染程度较轻的区域,因此该地段的设计既要美观大方,又要兼有时代气息,还能体现工业区的前卫精神及地理风貌。
因此,在设计厂前区的绿化时,应进行重点装饰性绿化,入口处一般由企业LOGO墙、广场、旗杆、标志性雕塑、水景、花坛、林荫道、各种花木等组成。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装点其它硬质景观及公共设施。入口处植物在选择上应以观赏为主,配合季节种植一些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来渲染环境,造景植物一般采用形态优美、色泽鲜明、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如松、香樟、桂树、红枫、银杏、栾树等。草坪上孤植形态好的乔木,花灌木丛植,增强效果,以整片花卉来渲染气氛。
3.2.2工业区生产区的绿化。生产区是整个工业区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一般要根据生产区污染程度来选择植物进行绿化,在产生严重污染物的车间周围进行绿化,首先要了解污染的成分和污染程度,使植物能在不同的污染环境中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合理的绿化布置能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所以,在产生污染的车间附近,特别是污染较严重的盛行风向下侧,不宜密植林木,不宜设置休息绿地;在产生强烈噪声的车间周围,应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点低的乔灌木,多层次密植植物形成隔音带,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多粉尘的生产车间周围,应密植滞尘、抗尘能力强,叶面粗糙,有粘液分泌的树种;在高温生产车间周围要设置有良好绿化环境的休息场所,要有良好的遮荫和通风,色彩要以清爽淡雅为宜;在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生产车间周围应栽植枝叶水分含量大,遇火燃烧不出火焰的少油脂树种。因此,根据不同的对植物功能的需求,下面列举一些对不同的有害污染抗性强的植物品种:
A.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的绿化树种:①对SO2抗性强的绿化树种:松柏、侧柏、杨树、刺槐、榆树、臭春、紫穗槐、卫矛等:②对Cl2抗性强的绿化树种:银柳、旱柳、臭春、卫矛、悬铃木、女贞等;③对HF抗性强的绿化树种:泡桐、胡杨、大叶黄杨、女贞、榉树、垂柳等。B.对滞尘能力强的树种:松柏、龙柏、毛白杨、刺槐、榆树、臭春、柏树、朴树、悬铃树、泡桐、梧树、榉树等。C.防火性能强的树种:银杏、女贞、槲梅、栓皮栎等。
另外,草坪植物能吸收NH4、H2S、SO2、NO2、HF、Cl2和某些金属气体,如汞蒸汽、银蒸气,也能吸收一些重金属粉尘,对高浓度的SO2、Cl2抗性强。草坪植物有明显的减尘作用,能够减少二次扬尘。此外采用乔灌木型、灌草型、乔灌草型、乔草型植物复合种植结构,其减少空气中可吸颗粒物的作用要大于单一的绿地种植类型。
3.2.3工业区道路的绿化特点。厂内道路绿化是工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道路地上地下管网密集,又是员工经常需要经过的交通要到,故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满足厂区道路运输的安全视距的要求,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道路交叉点或转弯处不种植影响司机视线的植物,一般是在道路两边14m的45°等腰三角形区域内;②根据各类工厂的不同性质及污染情况合理的选择树种,同时考虑树杆的定干高度,分枝点及分枝角度,定干高度一般不小于3~4m,当树木距车行道较远且树木分枝角度又较小时,其定干高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2m,以免影响行人交通,行道树的株距一般落叶乔木为4~5m,高大乔木为6~8m;③对空气污染严重的企业,道路绿化不宜种植成片过密过高的林带,以免造成通风不畅而对污染气流形成滞留作用,不易扩散,种植方式应以疏林草地为宜;④利用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组成道路两侧绿化带,减少尘土飞扬;⑤应该与工程管线的布置配合,符合有关间距要求。
篇3
莫卡辛•希尔•伍德公园位于英国赫里福德市的西部约17km。它拥有超过139hm2面积,基址东北面临山体,并形成了一处历史性的公园绿地。这个区域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园以自然风格为主的英格兰景观设计,基质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设计的宗旨是恢复场地的生态环境,并对公园的历史文物加以保护。
2项目定位
将公园的使用功能转化成旅游性能是设计的一大特色,旅游业对大自然的自然资源要求低,所以在环境的破坏方面比较少,通过自然环境可以与周边的环境相匹配,并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展此项目可以实现公园景观环境再造的生态、资源合理化利用的作用。
3规划设计方法与构思
场地拥有最大的挑战就是:植物遭到大量破坏,针叶树被彻底砍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也使得原本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未受到保护,所以本文将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4设计内容
4.1气候特点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气候主要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
4.2雨水和雨洪管理
对于雨水的管理,模拟自然界雨水的循坏过程,采用收水措施、蓄水措施和用水措施3大措施循环利用。采用梯田的造型来减少雨水的冲刷和收集雨水。场地主要拥有农田与森林。从地形来看,场地呈一个凹型,根据山脊的走向,结合等高线的划分线性进行环形的植物种植与植物的修补。呈现梯田的形式出现。收集雨水并重新利用,并保证缓解雨水的冲击力。由于英国的雨水比较多,而且暴雨来的很凶猛,所以缓和雨流很有必要,一部分雨水自然下渗,剩余部分的雨水可以根据地形的螺旋状进行流动,收集流下山脊的雨水,可以用来浇灌植物,也可以用于鹿园平日使用。继续种植原有农田,改善土壤的肥沃程度,并灌溉暴雨之后储存下来的雨水,种植一些适宜鹿园动物食用的植物,可减少食材来源的路程,节省经济的浪费和人力的付出。具有自体调节功能,起到很好的生态循环、繁衍的效应。
4.3采石场景观
采石场在2个山脊中间拥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浅坑,宽度大约是2~2.5m,从沟渠的底部起保持平均高度1.2m,沟壑宽大约2m。对于一些相对深一点的、安全性能强一点的小块岩石可改造成攀岩,一些浅坑可以做成水景或者是历史重演的情景等景观节点,增加公园的景色与特色。
4.4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的表现形式,用极富韵律的曲线、塑造错落地形,用抽象而简单的几何形体堆砌公园形体。以大自然的博物馆形式展现,提高公众参与度。莫卡辛•希尔•伍德公园的整体风格定位为原始质朴,休闲活动区域大部分采用采石场遗留下来的碎石、老红砂岩、手推车、围墙进行装饰造景。用这种复古色彩的公园元素,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场景的原始与纯朴。表达了当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运用大地艺术的手法,使景观提升到一个更为丰富的层次。大地艺术的介入,增加了现代人们对当时环境和空间的解读和思考,也对公园环境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深思和探讨。
4.5文化遗址
“无为而治”可以说是现代体现时代感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将基于历史的现实情境,重新解构和模拟过去的情形,构建原始历史,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当然,公园加入了游戏的成分,利用场地的碎石建立起游乐设施,对碎石进行刻字讲述历史,纪念历史,家庭可以进行猜字游戏等,既可以增加知识也可以增加乐趣。老红岩石是公园特有的稀有资源,可重新利用,恢复年代的场景,并且人们可以重演故事,使人们充分参与体验环境中来。
5结论
篇4
关键词:景观小品、绿化景观、游憩设施、绿道
1 项目背景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位于五期用地的核心位置,距高新区管委会在两公里以内,地块北临规划道路华科大道,南依规划道路天乐路,西临交通大道,三面环路,交通便利。
依据《荆门城市绿地规划》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定位为区级公园绿地。
2 建设规模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85609.80m2,净用地面积160358m2。其中铺装面积24783m2,绿地面积117054m2,水体面积18221m2,绿地率72%。
3 项目现状概况分析
3.1 地形地貌
现状场地南高北底,最高点为108.36m,最低点为101.31m,平均南北高差约5m。西高东底,平均高差约5m。
设计主入口,土质良好地势平坦,适宜园路的铺设和地形的营造。场地视野开阔,大面积为耕地,土壤湿润,适合湖心岛景观的营造和水生植物生长。
3.2 现状道路
场地内现有道路系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现状道路多为菜地园路,路况差,雨天湿滑;局部地形坡度较大,不宜车行。且地势稍有起伏,易造成安全隐患;杂草丛生,暂无处理;道路及铺装设置时需考虑高差及台阶的布置。
3.3 现状植被
3.1.1 现状苗木被区。分布于房屋周围,以荆门原生植被为基础,主要植物品种有香樟、紫薇等,在本次工程中予以保留,为林路植物设计奠定基础。
3.1.2 杂草区。分布于场地的东、西、南侧,主要为大面积的野草荒地及少量的菜园。平坦且植被稀疏的场地,为设计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作空间。
4 项目存在主要问题
4.1 场地内原生植被薄弱,现状植被可塑性差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占地广阔,在城市中难能可贵,场地及周边现状环境一般,不适宜人的参与游赏,可达性较差,急需改造提升。
4.2 服务设施不完善,吸引力小
目前,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不具备景观游赏功能,无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周边居民及游人的吸引力小,利用率不高。
4.3 作为门区级公园,亮点不突出
南片区公园作为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公园,仅在基地外侧有植被覆盖,在临近的华科大道、交通大道,绿化覆盖率不高,缺乏特色,难以吸引眼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项目建设意义
5.1 提升区域景观品质
区位优势使南片区公园承担多重战略角色,既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节点,又是进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重要节点区域,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形象展示区域。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完善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景观功能,提升其景观品质。
5.2 公园林路系统,增强其参与游憩功能
建成后的南片区公园植被丰富,是城市中难能可贵的绿肺,对内部林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分级设置,增设绿道及游憩小径,既保证安全消防的功能要求,又能强化其休闲游憩功能,增强人的参与性,更好服务于大众。
5.3 丰富林路植被,完善生态植物群落构建
目前,现状场地内原生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在本项目中,以原生植被为基础,丰富林路植被,增添各区域特色。
6 设计主题
“大地苏醒的旋律”景观总体构思时,结合周边环境及项目区域特点,引用了“从森林走向城市”的思路作为整体框架,采取公园与广场相结合的造景形式,合理规划布局景观水系及广场景观,取文化之精髓,借自然之独特,悟“人文・生态・历史”之主旨。
面对快节奏的土地开发模式,人们对土地合理利用的方式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园林新兴技术被运用到土地开发中,如海绵城市技术、雨水收集与利用、低碳节约科技等技术,让沉睡的大地苏醒,谱写出生态绿色的乐章。
7 景点分布
公园内分布10个景点,分别为“香林曲径、香韵心境、陶然逸趣、杉杉湿地、湖影幕天、树影叠翠、水木明瑟、绿野仙踪”。“香林曲径”北区小游园有周围的植物围合起来,一条小径蜿蜒其中,意在营造一种曲径通幽之意境。“香韵心境”北人口由花镜引入,营造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植物景观。“陶然逸趣”由植物围合的休憩空间,如水般流动的曲线在视觉上形成协调的旋律,广场上设有健身器材,让紧张工作的人们有促膝倾诉和休闲健身的场所。“杉杉湿地”由杉树组成的湿地景观,营造一种不造作的生态景观氛围。“湖影幕天”游人在近水的草坪上可以观赏到傍晚的湖水景色,晚霞映照,天空的云朵倒映在湖水中,景致迷人。“树影叠翠”主入口有植物花池相互交错,阳光洒下,树影斑驳,给人带来视觉及感官的双重享受。“水木明瑟”近水区有观景平台和木制阶梯组成,可供游人短暂游憩,微风吹过,周围植物发出瑟瑟声响与水声相呼应,是一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绿野仙踪”雨水花园与下凹式绿地组合,充满奇趣感,走在不规则的栈道上放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感,使身心得到放松。
8 分区设计
8.1 南入口
南入口设置了亲水平台、特色景墙、艺术钢构架、雨水花园、生态绿地、生态停车场、景观灯柱等景观设施;场地标高为106.45;广场主要铺装采用花木纹碎拼,烧面芝麻白、塑木地板等。
8.2 西入口
西入口区设置了树林草地、钢结构构筑物、景石跌水、景墙休闲健身场地、地雕景观、景观灯柱、下沉式活动草坪等设施。场地标高为105.50m;广场主要铺装采用花木纹碎拼,烧面芝麻灰。
9 植物设计
根据公园系统布局,对道路(主要车行道、绿道、游憩路),园区及节点广场进行绿化配置设计。
9.1 道路
以车行为主,满足园区消防要求。道路两侧上层为行道树,营造规整的氛围,引导交通。下层为花灌木及宿根花卉,丰富园内色彩。
行道树品种选择:栾树、樟树、乌桕、枫香、朴树等。
花灌木及宿根花卉品种选择:锦带花、喷雪花、杜鹃、小叶栀子、金丝桃、大花金鸡菊、美丽月见草、蝴蝶花、虞美^等。
9.2 园区
植物景观采用丰富的群落式种植。主要以团块交错、草坪花边共镶路边,营造纯林穿行的情趣。配合远景林冠线、场地起伏变化种植形式,充分展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变性,使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品种选择:乌柏、枫香、银杏、栾树、桂花、石楠、黄花槐、红枫、紫薇、海棠、樱花、梅花、杜鹃、红木、石蒜、美女樱、葱兰、沿阶草等。
篇5
关键词:校园景观;文化内涵;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15202
1引言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建设推向了新的。探究当前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园林景观式绿化设计策略,可为当前大学校园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如果只单纯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因此,搞好大学校园绿化景观设计,对提高校园环境和塑造良好的校园公众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基于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校园生态化、园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现代化、人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新理念。
本文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北校区为例,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如何融合现代的新理念进行构思与探究。
2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北校区概况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北校区(以下简称江北校区)位于武汉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其北靠规划中的森林公园,南临汉施公路,长江中游北岸、武汉市东北部,居东经114°30′~115°5′和北纬30°2′~30°35′之间,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常年平均气温为16.6℃,月平均气温以1月的3.8℃为最低,7月的28.5℃为最高。
3景观设计基本思路
3.1设计理念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生态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结合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和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特征,充分反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脉,处处体现江北校区校园人文文化的独到之处,体现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的交融统一,并突出校区内的山水自然特色,挖掘特色景观元素,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园”为核心,顺应现代教育理念,体现生态化、园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原则,建设一个科技的校园、生态的校园和人文的校园。
3.2设计思路
由于江北校区绿化景观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学校师生,因此,其绿化景观设计要塑造一个和谐的、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景观,就必须因地制宜,随形就势,最大限度地保留江北校区原有植被、湿地、水域等。为师生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通道,使处于钢筋混凝土包围中的师生能够享受到天人合一的乐趣。
为打造一个具有科技的、生态的和人文的校园,江北校区绿化景观设计重点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
(1)遵循自然山水格局,因地制宜,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创造一个“宜居、宜学、宜研”的自然环境。
江北校区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设计与生态造园的思想理念,首先要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最大限度保留江北校区原有植被、湿地、水域等自然景观资源,融“山、水、庭、林”于一体,达到生态与景观的和谐与统一。其次,要在校园建设中尽量挽救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应用科学手段逐渐修复和挽救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最后,要利用增加绿地,形成生态小气候等手段达到生态平衡。
(2)继承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结合国内外先进性的造园理念,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建设一个意境优美、植物群落丰富,建筑融于环境的生态绿色校园。
3.3景观主题及功能分区
江北校区的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及景观功能分区如下。
(1)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山水之间,诗意校园。江北校区依照其原始的自然山水格局,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出一个诗情画意的、功能齐全的、生态的、优美的、人性化的校园空间环境。
(2)校区布局结构为:一轴二环四片区。校园以“一轴二环四片区”进行布局:一轴即一个主景观轴,二环即为以道路系统为主的两环形,四片区则是机电院景区、科教院景区、生活区和运动区。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周志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北校区绿化景观设计探究园林与景观
4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究
4.1主景观轴
主轴线景观的文脉主轴线,自机电院景区通过,高大的景框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运用“欲扬先抑”的中国传统园林抑景方法,展现文脉主轴线宏大的气势。在文脉主轴线上,借用西方园林对景的处理手法,近景、中景图书馆――知识之舟映入眼帘,构成了空间层次丰富的山水画。
4.2环形景观
校区内的道路首要是为师生等提供便捷的、安全的交通运输通道,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各种交通的需要,保证交通顺畅。而从校区的整体出发,环形景观道路就成为校区绿化景观的框架,其景观设计要体现院校的形象和个性,并且将校区内的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在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时做到了交通功能和景观环境的协调统一。
4.3四片区各景观
在对校区内的四片区景观进行设计时,利用各个景区的不同特点,对校区重点景观,设计命名出十大景点,它们分别为:康河寻梦、科技之光、荷蒲熏风、农耕时代、剑桥之舟、求真问“源”、红霞秋灿、万绿叠翠、唯楚有才、疏影浮香等。
4.3.1机电院景区
机电院景区位于学校礼宾入口,临汉施公路的校前区,主要分为礼宾入口区、滨水绿化区、校前的“科技之光”广场区及“康河寻梦”的生态湿地区。
该区是整个校园景观的起点,作为礼仪景观空间,展示的是学校的品牌,借鉴欧洲园林的手法,通过入口大面积的草地和布局整齐的树阵停车区,通达视觉走廊。自入口遥望广场与雕塑、建筑与空间,使人产生无限的向往。
“科技之光”广场,是机电院景区的灵魂,以湖北版图的台式铺装为“科技之光”雕塑的基座,点出学校的地域位置及鲜明的办学特色,并矢志成为全国知名,湖北地区技术教育类院校先锋和行业标杆的办学思想。
4.3.2科教院景区
科教院景区主要包含了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七大景点区域,有荷蒲熏风、农耕时代、剑桥之舟、求真问“源”、红霞秋灿、万绿叠翠、唯楚有才等。
如“农耕时代”景点区,位于科教院东侧,是二期教学组团建设用地。目前,稻穗飘香,植物茂盛,该景区保留现有田地,用水稻来绿化、美化校园,让稻香融入书声,水车、扁舟、稻田……体现农耕时代的一派田园风光。每年3月,校园庆祝插秧节;每年7月,学校又举办收获节,学生陶醉于一个悠久农业大国独有的农耕文化体验之中,让一个丰产而美丽的景观,置身于校园,让学生与农业亲密接触。对远离土地、乡村、农业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的莘莘学子,传达了设计师关于土地的忧患意识和无限深情,表达了反对延求奢华和奇异,倡导“白话景观与寻常城市”的理想。
又如慧湖的“荷蒲熏风”景点区,位于学校图书馆前,源自“智慧”之意,也验证了中国园林“无水不成园”的造园精华。水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是构成优良景观的必须资源。中国自古就有乐水之说:“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这些足以说明人对水的偏爱于敬。以水为景,雨打芭蕉作声景,以水面为镜,叠翠山婆娑倒影,湖面荷花亭亭玉立,湖中赤鱼戏水,荷香飘池。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顷刻展现在我们面前。
4.3.3生活区
生活区是围绕师生宿舍设置桂花园、梅花园、樱花园、竹园等专类园,使得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同时将景观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为每栋宿舍楼题名,如有象征正义、神圣的松苑;有体现不畏艰难、纯洁坚贞的梅苑;象征文静而高风脱俗的兰苑;象征不畏风寒、活泼多姿风采的菊苑;有歌颂教师的桃李苑;象征虚心有节、清高雅洁的竹苑等。
4.3.4运动区
由于江北校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其夏季特别炎热,为减少运动场休息区的日晒程度,运动区周边主要是种植冠大荫浓、速生快长的武汉乡土树种,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为师生们在炎炎夏日提供一片树荫,一片清凉。
篇6
关键词:广州毅昌创意园;布局规划;景观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YiChang in guangzhou garden design creative GuJianZhu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for the zone layout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guangzhou YiChang creative park; Layout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本项目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基地,设计以充分体现毅昌公司所具有的创新、领先、高效、务实、科技化等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为目标。总体规划要满足多项目组合的完整性和生产工艺流程,与一期协调对接,方便对内管理和对外开发参观,做到流线顺畅,环境优美,生态环保。
1.工程概况
1.1广州毅昌创意园设计谷建筑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0001平方米,为一类工业用地,占地面积26300m2;总建筑面积59197m2;层数:1~6层,位于广州科学城KXCH-F-5地块,南翔三路以东北,南云四路以东南,由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
1.2毅昌工业园用地呈长方形,东西宽166米,南北长300米。西北南云四路高出场地,设有挡土墙。用地东南沿用地红线距离5米有8米宽园区道路连通南翔三路和现毅昌科技用地,场地已基本平整。
2.规划布局
2.1建筑间距要求:南北间距按不小于1H控制,东西间距按不于于0.7H控制。
2.2道路红线及退缩:东南侧≥8米,西南侧≥10米,西北侧≥10米,东北侧≥8米。退缩范围内不设置任何建(构)筑物,包括地下车库和地上外飘建筑(阳台)。
2.3园区主入口设在南翔三路,在与一期结合处面向南云四路设一人流出入口,用台阶连接园区内外。将研发中心面对南翔三路,正对园区主入口和园区广场,以其新颖、大气的造型体现国家级产业园区的雄伟形象。园区总体布局简洁清晰、合理紧凑,满足生产工艺流程,便于内部管理,方便对外开放参观。
园内建设一栋主要使用功能为生产厂房的联体建筑。其中A座作为该厂区的标致性建筑位于用地南面与主入口相呼应,共6层,主要功能为研发生产中心。B座、C座位于用地东、西两面,共1层,主要功能为模具、注塑的生产的生产性厂房。D座位于用地北面,共3层,主要功能为产品展示、会议,根据其使用性质,外立面上采用比较新颖独特的椭圆外形,结构上用钢结构实现。整栋建筑的外立面体现了创新与科技的特点,显得稳重、有韵律感。这四栋建筑相互连通、联系密切,在满足生产流线需要的同时还方便参观人员随工艺流程参观,也方便与一期生产厂房的联系。
3.园区景观设计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不是工程建设后期简单的边角处理和修修补补,既要满足工艺和设备的要求,又要满足员工生产、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应该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环境保护、建筑规划设计及工艺条件等多专业的协调,各专业在自己的回旋范围内,主动、充分的考虑环境景观问题,应在开始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蓝图上,就应该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体现出一个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完整思想。
3.1道路系统规划
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不同于城市,特殊的地域决定了其景观与功能的双重重要性, 根据场地特点,充分利用场地东南侧现有道路(8米宽),在场地西北侧沿南云四路设6米宽道路,同时在研发中心与生产厂房间设连通道路,形成环形道路系统,方便物流运输,满足消防要求。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道路系统做到了人行交通与货运交通明确便捷,互不干扰。
在研发中心一层设置了停车库,可停放216辆小型机动车,满足规划设计条件的要求。厂区南侧设置了室外停车场,可停24辆小型机动车。
在园区主入口处设置广场,结合研发中心的大台阶及坡道两侧的大型叠水墙,形成气势宏伟的室外空间环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3.2绿地系统规划
充分利用园区可绿化用地,使绿地率达到21.06%。环建筑周边设置绿地,营造出园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形成园林式工业园区。在两座厂房的内院设置绿化庭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进一步打造出高品位的研发环境。其中以绿化带为主,体现环保主题。尽可能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各主入口植物景观以高大挺拔的大乔木以及色彩绚丽的整形修剪灌木为主要植物材料,并与道路林荫树品种一致。树林草坪植物景观以草坪结合高大庭荫树为主要植物配置方式。通过高大茂密的植物景观,在非机动车道与城市交通干道之间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将街道步道空间与吵杂的车行环境有效地隔离。在道路交叉口处,合理栽植h
3.3照明设计,夜环境的诗意与功能灯光照明工程起着方便员工观赏夜景的作用,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美化亮化的一部分。在夜间以灯光的手段强化和突出道路景观的设计构思和造型特点,使夜景成为一个以线带面、突出重点,既统一和谐又主次分明的优美景观。 3.4在设计时还要将景观小品设计、建筑艺术设计、文化广场与生态休闲以及雨水与中水的收集利用等等多方面考虑进去,以期获得最佳设计效果,打造高品质工业园区。
4.结语:
篇7
西方各国的工业史表明,最初阶段的发展重点在基础工业,如原料工业、动力工业、钢铁工业、重化工、建筑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原料和能源消耗居高不下。所走的是一条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破坏环境的路。虽然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却也付出惨痛代价,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由于生态技术的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原材料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逐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也明显下降。缓解了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生态型工业园区借鉴国外的技术理念也日趋成熟,在全国大中城市有了很好的案例,但是目前国内工业园区的建设还远远的不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这一目标,工业园区景观的生态设计只停留在绿化层面上,没有深入探讨和研究。环境问题依然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二、系统性风险压力
工业园区是大面积的建设,并且拥有多个决策者的系统。园区内的生态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很优良的规划,将会使工业园区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压力。生态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或过程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增加生态系统的赤字。Heikkila等提出一般工业园区中的生态风险来源分别为内部风险(物流与设置、、生产、人力以及财务风险)、受外部影响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与其他风险)、影响外部的风险(产品、环境、灾难和社会问题)、信息风险以及决策风险,那么塑造生态型工业园区景观属于影响外部的风险。TuderT认为生态工业园区存在不少不足:系统潜在的脆弱性,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发展方向和实施监控各个阶段都存在问题。工业园区的生态风险压力具有以下多方面特性:
1、经济的损失性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案设计,基础设施的建设,废弃物交换利用技术,企业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风险的存在,可能会造成财产的损失和实际价值的下降。
2、组分系统的危害性一个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系统受到外部干扰,生态系统作为风险承受者及其组分将有可能产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导致生态系统内物种的病变、植被交替成长过程的中断和改变,生物的种类的减少等,从而减少该系统的健康、遗传结构、生产力、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3、环境的破坏性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破坏与生态破坏。前者废弃物的排放引起了环境污染的损失,后者之自然资源的非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导致的生态退化损失,污染损失包括水体、河流与海洋的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森林与草原的退化等损失。生态退化包括矿产资源、化石资源、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物种的损失等。
4、外部因素的不可抗拒性一些外部因素毫无预料的发生,决策者和当事人无法抵制或者改变的原因或者情况,具有不能遇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特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等。生态工业园是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受到自然灾害,地区战乱、罢工、疾病、汇率、国际政治环境等不可抗拒性因素影响。也无法预计风险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及原因。
三.整体生态基础薄弱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使社会不断的发展工业园区也随之增长,大量的建设。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例一般为15%一25%,成为了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域,成为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工业园区建设给城市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例如: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们只注重工业带给人的方便与进步,而没有意识到它的破环性,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顾及没有目的的生产制造、破坏和污染,结果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非常严重,河流海洋等水资源被严重污染.非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以及大气和空气的污染,动物和植被的变种与灭绝,人的身体健康越来越脆弱,大大的破坏了人类生活的生态平衡。工业园区的生态基础相当脆弱。直到上个世纪60~90年代里,人们才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意识的在保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的前提下从事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生产建设。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人类的目前的任务不但是要确保当下的生产建设不对自然和生态以及生活环境产生破坏,还要加大力量保护100多年以来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四、现代景观生态设计的含义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的意义
现代景观生态设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主要侧重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和空间过程的相互联系。景观空间格局包括生态斑块、生态基质、生态廊道、生态边界等元素,这些元素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有良好的衔接性和异质性。广义是指运用生态学(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和知识的运用,对某个大尺度、大规模的景观场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一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自然景观保护的生态设计。现代意义上的工业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为己任。与以往的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相比较,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生态设计主要创作对象是人,是以创造适合人的生活环境为主要因素,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强调人类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五、现代景观生态设计结婚自然
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对生态设计有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述及实践经验。他指出“人类必须要改变价值观念不单是需要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持有较为正确的观点,并且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工作方法来保证我们中少数人的工作不会产生更多的掠夺性”,“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装饰性背景.或者甚至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而是需要把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社会的环境、育人的老师、神圣的场所来维护”。刘易斯.芒福德在为《设计结合自然》写的绪言中指出:“为了建立必要的自觉的观念、合乎道德的评价准则、有秩序的机制。在处理环境的每一个方面时取得深思熟虑的美的表现形式。麦克哈格既不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把重点放在介词“结合”(with)上面,这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生物伙伴关系的意思。他寻求的不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最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现代工业景观生态设计结合自然主要表现在尊重自然的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成本、自然的自我维护能力和对自然的保留。
1、尊重自然的本土地方性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是对环境的理解和对场所生活经验的衍生和积淀。一个良好的场所规划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当地的自然特色和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加适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保护与减少资源浪费生态设计还包含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和对可再生资源的保本取息的采用方式。尽可能减少对能源、水、土地和生物资源的使用,采用新技术利用自然的过程能量,如水、风、光等能量,来代替能源的消耗。重新规划利用废弃的土地资源和重新利用包括植被、土壤、砖石以及废旧设施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一个流动和循环的系统,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在生态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其生态代价,包括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栖息地的丧失等生态结构的破坏。
3、自然的自我维护能力自然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例如秋落叶的变废物为营养.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都属于自然的自我维护能力,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自然的自我维护能力是宽宏大量的。包含了不同的生物链和生物物种。他们循环的生长和延续。维持了自然的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人类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是应该尊重其本身的生态结构和维护其生态的多样性,主动地维护自然的生态结构,让自然的自我维护能力发挥作用,保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完整。
4、对自然的保留和显露设计的过程中对自然的保留能帮助我们看见并且关注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把被隐藏和看不见的系统和过程显露出来,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和可以理解,并且强调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全国景观设计展中,以“生态显露设计”为主题,即“显露和解释生态现象、过程和关系的景观设计”。“显露自然”作为现代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和美学原理,受到设计领域的越来越大的重视和采用。
篇8
论文摘要:景观学在我国是新引入的一个设计学科。它使我们在规划、设计时,能更好地树立这样一个概念: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地理、交通、水文等学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孤立地进行“线性设计”。本文以苏州金鸡湖景观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探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滨水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是城市中富有活力的生态与景观地区,具有丰富的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城市滨水区是指现代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水的边缘,由于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滨水区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空间,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地区,倍受人们欢迎。近年来,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日益受到重视。国内许多滨水城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滨水地区进行规划整治,使滨水区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建设成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开发了旅游资源,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环境不遭受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整体优化的观点,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生态规划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
一、滨水景观设计实例分析——苏州金鸡湖景观
苏州古称“烟水吴都”,历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誉,因而水乡风光成为“吴风景”的重要特色古苏州以园林、曲水见长,均在“尺寸之地”内做文章。WWW.133229.COm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向东西两翼发展,均是以现代规划理念设计、发展的新城镇格局;建筑、市政道路、城市景观设计各方面均有别于苏州原有的古典特质。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部,西距苏州古城约4km,水域面积比著名的杭州西子湖还大1.88k㎡,是构成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市总体规划中最大的市内景观区其规划目标是使金鸡湖成为以游憩活动为主的大型城市湖泊公园,并作为苏州市未来现代化城市景观的重要体现,规划总面积11.38km。苏州金鸡湖景观生态设计的特点在于:
1.景观的二元性
金鸡湖区的景观空间分布和设定有别于传统的苏州古典园林风景,而成为表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缩景,同时通过引进西方园林景观的精髓开发一个全
新的新苏州形象。金鸡湖景观设计的核心在于其内含的二元概念:一方面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一方面帮助其实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的目标。景观设计在尊重苏州传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旧城与新城、商业与休闲、生活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这正符合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2.景观设计中注重对功能空间与生态的协调
城市外环境空间与建筑内空间、建筑与建筑相邻空间是不同的。它是在更大的一个范围内调合各种空间使用要求(如建筑、树木、广场等),对空间进行划分、支配与使用。在金鸡湖景观规划工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典型空间的处理来实现景观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共存。
(1)开放与围合空间
水巷邻里、金姬墩、玲珑湾,因为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服务,相对要求宁静、休闲的氛围,因而考虑定性为围合空间,在沿湖岸处与周围岸边有一定的低障阻隔;城市广场、文化水廊、湖滨大道、望湖角、波心岛为开放空间,以满足市民集会、演出、散步、娱乐的不同使用功能。
(2)沿湖边缘线空间
金鸡湖沿湖湖岸线曲折漫长,在设计中分为轻质、硬质驳岸体系,大部分将保留原自然堤岸,在游人密集区域考虑建筑、绿地与湖面的组合关系,设计了一些硬驳岸。
(3)车流与人流空间
金鸡湖景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车流、人流系统与景观本身的关系。金鸡湖外围为宽阔的42.5m的城市干道,进入沿湖100~250m范围内则转入城市支路与步行道系统,这样能保证湖区的休闲、宁静。
(4)景观空间
处理上注意步移景异,防止为追求某种几何图案而出现生硬的、不人性化的空间,比如:所有道路均有意识地进行曲线化,空间之间的转化通过坡池、材质、高差的变化,沿湖散步道系统分上、下二层等。
3.设计哲理
金鸡湖的景观设计通过采用最为精巧的景观设计元素来提升人们对于大自然景观元素的感受,使用当地建筑风格来与苏州旧城相呼应。但同时以一种国际化的现代手法进行诠释金鸡湖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要求。在金鸡湖的景观设计中细部设计都非常简洁而且易于维护保养与建设。植栽设计也尽可能采用本土品种并考虑了全年候不同季节的植栽设计。
4.世纪广场的生态设计手法
金鸡湖世纪广场位于老城区附近的苏州工业园的未来中央商务中心的心脏地带,该处不仅作为主要林荫大道的终端焦点也为周边的未来写字楼区提供了一个休憩放松的城市绿洲。世纪广场的设计概念意在加强与苏州老城内古典园林的对话但是同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空间框架来体现一种现代生态的气息。充分利用基地突出的地理位置,设计方案在与林荫大道呼应的位于草丘顶上的同心中央广场,与水平的规整设计的乔木植栽带之间创造了许多小型的空间作为人们的休憩座椅区。作为特色地景的草丘,周围环绕着两条步道。一条步道临着带状弯曲而平静的水池,在周边开放性的空间当中提供了一处独到的静谧之地,而另一条步道则采用纯朴自然的铺地以及非规整的乔木丛来加以强调以在树木成长之后创造一种围合感。这两条步道的设计旨在人工与自然的空间之间建立更为合理的过渡与联系。在世纪广场的总体框架中通过四季植栽的配置以及利用银杏树的多变纹理色彩创造四季的不同意趣,这些运用生态手法塑造的景观元素强调了不同时间段空间景观变化的重要性。
二、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通过金鸡湖的规划理念可以看出滨水区生态规划原则应至少满足如下几点内容:
1.以生态性为规划理念,结合艺术性和多元性规划设计以开放性、经营性、功能性、生态性、多元性、艺术性规划的理念为原则,其中以生态性、多元性、艺术性为要点。在“生态性”理念指导下,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作为宗旨,充分利用本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保证一定比例的植物用地面积,营造以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环境相辅相成的气氛,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人与自然沟通的绿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考虑生态保护的切实效益,控制游客数量。在充分尊重现有场地肌理的基础上,以生态恢复手段为主,结合各种必要的人工生态措施完善区域内的自然生态体系,使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呈现典型原生态的特征。苏州金鸡湖在景观生态规划“多元性”理念指导下,合理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尽量创造多样的用地功能,完善、丰富生态保护区的用地结构。以建立观光湿地、休闲绿地、赏鸟湿地保护区域、观光水域、会议展览五大类主题功能进行景区规划,创造一个生态优美,功能完善,具有现代气息的旅游、休闲、会展、居住综合性开发区。在“艺术性”理念指导下,综合本区自然资源、现状用地的特点,艺术地确定整体空间景观形态。在具体的设计主题、形象立意、结构布局、空间组织、交通方式、建筑设计、绿化景观等技术环节中应用艺术的设计手法,创造一个高品质、高品位的生活、娱乐休闲空间,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一个生态人文空间的典范。
2.生态设计理念下的规划控制设计指引规划控制指引,指为了对用地的开发建设进行控制,对用地进行了地块划分并按地块进行设计指引。在尊重场地特征的基础上,按场地特征的不同分区恢复生态环境,以使生态的恢复适合于这一地区。同时根据生态系统的分区特征,分别恢复生物多样性系统,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环境。另外,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和色彩上对开发强度和景观环境进行整体上的控制和指引,从保护整治与开发利用的角度进行从规划设计到开发建设与使用的空间管制。从金鸡湖的景观生态规划来看,以观光为主要功能的观光湿地是公益性用地,以人工湿地为主。保护现有的水杉林,设置木栈道穿插其中供游人游赏散步。在现有水塘的基础上,在尊重原有场地肌理的前提下,结合人工湿地,营造水生植物园以及水生植物生态污水净化系统试验园,达到观赏与生态科学教育的目的。休闲绿地则以植被的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进行原场地的生态环境整治,适当建设设施并引导游人合理利用。赏鸟湿地保护区域,以保护为主,维持保护现有的鸟类栖息地,同时人工堆岛制造滩涂,以便吸引更多的鸟类,但游人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公园内原有的水塘与金银湖相通形成观光水域,保留其原貌并建设观光设施。从以上可以得出在生态设计理念下的规划控制指引将为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提供明确而有力的帮助。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更新及人们对于水资源更深层次认识的提高,滨水空间将不再以防洪、排洪为主,其景观效能与生态效能将被更多人所重视、研究。
参考文献:
篇9
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
五十三团委托深圳设计院对团场城镇规划进行修编,城镇规划实现“生态宜居、动静结合、产城融合”的目标。在城镇化建设上,五十三团引入兵团建工集团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按BT模式进行建设,建设质量和速度大幅提高,2012年小城镇建设投入资金8400万元,建成2个小区,建设保障性住房628套。 2013年小城镇建设投资1.7亿元,建成3个小区,建设保障性住房2000套。小区建成后,由专业景观设计公司对小区进行景观设计,绿化、美化、亮化,引水入镇,提升小区品质,使小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为解决住户后顾之忧,在城镇附近配套建设好畜牧养殖点、农机(农资)存放点、温室大棚种植点。在连队集中整合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连队作业点、养殖小区的选址建设。
2012年,城镇规划从2.08平方公里扩至3.13平方公里,拆迁房屋740套,新增楼房2628套,新增绿化及滨水面积1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5.1%,2013年年末可达到67%以上,同比提高21.9%。产城融合引领团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2500万元建设12838.57平方米的沿街商区,可吸纳就业350人;投资3000万元新建14382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可解决就业400人;新建民族手工艺厂解决就业60人;新规划的美食一条街、手工艺品一条街、活畜交易市场、果品蔬菜批发市场、木材交易市场建成后可解决就业720人。建设的农贸市场提供商铺440个,已直接安排就业600人,新建的商贸中心提供商铺196个,随着工期年底竣工,还将安排就业250人。
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
一是以图木舒克市工业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团场工业,建成参股12%的图木舒克市银丰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和参股4%的图木舒克市油脂加工厂。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249万元,同比增长81.2%,实现工业增加值1920万元,招商引资1750万元,建成永州商品混凝土拌合站和年产5000吨的良玉油脂厂。2013年,新增加工业企业2个,建筑业企业1个,全年预计可增加工业产值3960万元,建筑业产值1.025亿元,增加值4130万元。
篇10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与私密混合使用与密度 环境设计
Public space -- the function dimension of city landscape
Xiongshe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Art and Art design department ,Hunan Yiyang413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cerns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unction dimension -- public space,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city landscape and how to play a role, as well as the landscape designers how to create the" better" landscape place and other issues, and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junction, mixed with d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Public spacepublic and privateMixed use and density environment design
关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功能维度――公共空间,它不单应该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可以让人们把空间、个人生活以及更大的世界有力地联系起来)、“民主的”(保护使用群体的权利,对所有使用人群是可通达的,以及提供使用活动的自由),而且应该是“共鸣的”――也就是被设计与管理成服务于使用者的需求。
公共与私密的交界
成功的场所能够使得活动得到支持与促进,所以在设计城市景观空间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们会如何使用它们。成熟的城市景观设计者一般都基于其第一手的经验发展出了详尽的有关城市景观空间以及空间与环境的知识。如Bcon宣称只有通过“无尽的行走”,设计者才能把对城市的真实体验“吸收进他们的生命”。很多其他城市公共领域的使用最好的评论都是建立在第一手观察的基础之上的,诸如William H. Whyte的《城市小空间的社会生活》、Jane Jacobs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等论著。
公共空间的边界提供了公共领域和私密领域之间的交界面。交界面不但要能够实现交互又要保护私密性,在城市行为――开发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一切积极效应都应该基于此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使用可以依据“中心”和“边界”得到有效的考虑。Alexander等认为,一个没有中心的公共空间极有可能一直停留在冷清状态。他们建议,在穿过一个城市景观内部路径之间,选择性安排某些东西立于公共空间的中央:一个喷泉、一个雕塑、一个小舞台,甚至于就是一棵树。
私密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般有定义为“选择性地控制接近(个人或群体)”和“选择性地控制交往(特别是与不喜欢的)”。考虑到个人的性格、生活状态等,对“私密性”与相互交往的需要再不同人之间是千变万化的,并且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在很多东方文化重,对私密性的考虑往往成为了城市景观区域中得结构性元素。
对于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场所来说,公共与私密形成的边界无疑成为了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个公共广场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边界接近自然,人群更多地被边界吸引而不是逗留在开敞的地方。应该把边界看作一个重要的所在、一个场所、一个“溶积”的领域,而不是把边界处理成一条线或是一个没有厚度的交界面。
混合使用与密度开发
足够的人群和活动密度常常被认为是有活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创造与维持可行的混合使用的先决条件。混合使用设计如果所有潜在的“混合用途的元素”都位于开发区的边界上,那么城市功能分区了得到的城市中心作用就被破坏了。通过不同用途复杂的相互交织以及模糊不同用途之间的区别来形成更加活泼与可持续的相邻关系,是形成有利的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条件之一。
混合使用会通过城市行为作用自发形成,但是恰当地供给有活力的城市景观与开发手段会在长时间内提升混合出现的可能性。在现存的区域重创造混合用途常常涉及到把城市景观公共空间引入居住区域、商业区域,或者引导城市景观与城郊景观相结合等。这对设计而言,无疑是挑战。城市景观设计者如何取得混合用途的协和作用与好处,避免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劣势影响,亟待解决。
密度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其中包括社会的、经济的、交通的和环境的。密度开发鼓励良性的互动和多样性,增进社区服务的活力和利用,提升开发的经济活力并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经济驱动力。同时,也能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减少对小汽车行驶与停泊的需求,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产生更少的污染,对公共空间的维持提供财政帮助与支持。
但密度开发的同时,不容忽略的问题在于极有可能产生环境质量较低的后果。因而好的城市环境设计必须把握密度开发的一个准绳和度量,尽可能实现密度开发下的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3.环境设计
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本质部分就是要在公共空间中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条件:如果空间不舒适,环境不友好,就可能不会被利用,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日照程度、阴影、温湿度、雨雪、风以及噪声影响着我们体验和使用城市景观。很多设计手法可以使得环境条件更容易被接受,这包括了空间的配置,利用建筑、墙、树木、天棚、拱廊等提供阴影与遮蔽。城市景观中的环境条件随季节、发生的活动而变化。
在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微气候常常容易被忽略。除了在非常大的地点或重要项目之外,设计者们可能对总体宏观气候无能为力,对于在宏观尺度上影响气候的一些特征上,他们常常也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作用。这些特征包括周围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比如影响风的山丘、低谷等。不过,设计在调节微气候的作用使空间更加怡人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尺度上有关因素概括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被提议的开发项目的结构,以及它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联系和对地块边界的其他影响。还包括车道和人行道的位置,树木和其他植被、地面构筑物等。其次,也基地环境如主入口和其他起内外部空间转换的开口位置等也起到重要作用。最后,还包括风环境、日照环境、地形场地环境、噪声和污染等因素。这些微气候,都对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产生着影响。
4.结语
本文讨论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功能维度――公共空间,加强连它作为一个设计过程的观念。正如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坚固”、“实用”、“美观”和“经济”也必须同时满足。在任何设计过程中都存在狭隘地排列一个特殊维度的危险――美学的、功能的、技术的或者是经济的――和一个把该特殊维度从它的语境和对更大得整体贡献中孤立出来的危险。而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正是为此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和产生增值效应。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丹麦]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美] 克莱尔∀ 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第二版) [M ] . 俞孔坚,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0.
[3]高鑫,熊圣.对话城市――以亳州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1(3): 7-8
[4]蔡永洁著.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张成考.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态工业园系统模型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3) :84 87
- 上一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案
- 下一篇:健康教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