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区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区管理方法

篇1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环境景观;景观设计城市

小区是现代城市市民居住的重要场所,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程度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不管是房地产投资者,还是建筑设计者,都应该注重这一块。我们普遍都有这样的体验:现在社会环境氛围浮躁,使得人们的心理、生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居住环境是人们工作、学习与社交之余的最后一块平静的乐土。在居住区周围设计方便人们活动与锻炼的步行道、健身广场、休息景观等,供人们休息与娱乐,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也迎合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理念。但是,这样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理念,既包含了建筑学知识,又有生态学的知识;既不能单纯地追求外表的美观,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作为园林设计方面的学习者,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突破思维,设计创新。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首先应该在了解当地自然状况的基础上,注重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利用,同时要做到扬长避短,规避不利的条件。其次,根据实际空间的大小,适当发挥与利用,要考虑到环境景观的设计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搭配与融合,尽量做到协调与适宜。再次,居住区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不仅要看是否符合视觉的审美与心里的感受,还要考虑是否方便于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总之,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景观的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所以,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人文特征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说到底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等。因此,居住环境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它的人文特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有利于城市居民居住的环境场所,是每位园林设计工作者必须持有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环境带设计,就是说在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时,要求景观充满生活的气息与氛围,做到景观为人所用,综合规划,把人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全程中,突出人的重要性。同时,未来的城市居住区应该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的要求,可能会出现供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城市居住区。那么,作为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人性需求,满足不同的居民的生活需求。这对于城市居住区功能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当今社会,我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在城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我们应该从人文精神出发,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居住场所特征

因地制宜,这是居住环境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时,应该提前考虑居住区的人流量、道路布置、停车场所、人们惯常的娱乐方式等,然后再有效利用这些已经有的设施、空间、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以此减少资金的投入,降低建设的成本。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准确把握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在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尽量考虑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要的园林植物。这样做,既可以让园林绿色植物适宜当地的土壤与气候环境,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又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建设成本。[1]另外,再进行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做相应的市场调查,尽可能了解当地居民的习俗与爱好,将生活习惯与娱乐爱好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

3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

每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气候环境对一个地方的植物的影响也是绝对的。在进行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时,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2]因为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又以植物为主要对象,气候环境的作用就越发突出。例如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就应该种植耐旱的植被,防止水分的流失;而水源相对充足的地方,就应该种植阔叶,页面大,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以及光合作用,促进植被的生长。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地方,更应该考虑这些因素,防止盲目地引进与标新立异,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注重创新

近年来,在国内的多个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相互模仿与复制的雷同景观。许多游客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的症状,逐渐开始了国外游玩的热潮。相应的,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与其他的设计一样,应该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体现不同的人文情怀。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劳动,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更要有聪慧的头脑,对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在居住环境的设计中要体现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规划构思的时候,能够力求自然、协调,尽量做到与自然地有机统一,体现当地、该群体居民的风俗与特色。[3]同时,创新还体现在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与发掘上,最好能够让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孔与市民相见,既体现了创新,又没有丢掉我们传统底蕴。事实上,能够维系与一个群体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就是文化底蕴。如果一个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定会有利于该居住区域的人文建设,这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初衷。同时,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该根据经济情况,适当考虑使用新型的材料,例如一些新型的材料,它的质地比较好,而且还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环保理念。

5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挖掘乡土资源

上面我们说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必须有创新意识,建设有新意的适合居民的环境景观,但是我们也谈论到,一些地方为了标新立异,完全丢掉了当地的环境景观特色。[4]例如,在本来就缺水的北方地区,搞江南水乡的风格,且不说这与当地的环境景观格格不入,光是为了所谓水乡意境,付出的资金与劳力是不可估计的,而且这样南辕北辙的形象环境景观设计,真的达到了审美与陶冶人的情操的效果,答案不告自知。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挖掘乡土资源,体现当地的风格与特色。例如,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对当地来说,是一种特别宝贵的资源。如果将历史文化利用到居民居住区的环境建设当中去,定会增添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风土人情。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计与管理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更是一门历久弥新的艺术。宏观上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与管理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体现当代的发展理念。从微观上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与地域、人文、气候等条件结合,同时不断创新,推陈出新,避免雷同。[5]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与管理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出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的适合居民居住的人文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苏明明,杨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3):316-316.

[2]刘世洋.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1,3(3):261.

[3]韩玉梅.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182-183.

[4]谢永权.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18):206-206.

篇2

关键词:钻井管理;生产效率;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钻井的工作涉及到很多的方面,从钻井的井位测量、设计到物资的供应、设备的维护等等,当然还包括钻井队。因而一提到钻井的工程,那么其难度一定是非常大的。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钻井工程的相应服务体系也需要与国际接轨,而且随着国外技术队伍的进入,我国国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包括技术方面的、服务方面的、价格方面的,这之中,影响最大的莫属价格竞争,而提升价格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降低生产的成本,因而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关系到整体钻井作业的竞争力,因而需要不断的提升整体生产管理的效率,方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一、钻井的生产运行效率浅探

所谓钻井的运行效率包含了生产的效率、动态的效率以及配置的效率,因而详细来说就是要实现钻井企业对市场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使得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影响钻井生产管理效率的因素探讨

1.因素分类

根据之前所进行的研究表明,钻井的运行效率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当然就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因素和环节,这之中包含了自然条件、人员检修以及钻机的维修等;其二当然就是可控制的主观的一类因素,这之中包含了钻井的前期计划、设计等一系列的工程,由于钻井的生产计划是影响到整体钻井的运行效率关键的因素,其是否设计的合理直接影响了整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地质的油藏条件

随着油田开采的难度不断的增大以及油田资源的稀缺,因而就必须对深层的、隐蔽的那些油藏进行开发,而这些油藏的地质条件较为恶劣,不仅区块较小,而且断层相对较多,在认识相对不够成熟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滚动的方式开发的,这种方式缺点就是工作量比较零散,而且每次的数量也不是很多,甚至有的区块需要在完成上一轮的井评价之后方可进行新的井位的布置,而且这期间钻机也会断断续续,打打停停。

三、优化钻机管理的方法

1.提升钻机的生产运行效率

根据上面提到的影响钻机效率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互相都有联系,一旦擅自将其中的一个因素改变,很可能造成连锁反应,使得整体工程受到影响,因而需要抓住其中的主要因素,对主观的因素进行调节,对钻井专业的预先设计提前拟好,加强工程队伍的管理,避免开采过程中出现劳动力过剩或者钻机停钻的现象。首先,就是需要改进技术工艺:积极培养专业化的固井、泥浆服务、定向井、欠平衡钻井和气体钻井等技术服务力量,增强技术服务保障能力,更新和改进钻井装备。增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能力。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逐步减少雨季等季节性停工;规范工艺技术和操作流程,完善钻井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规范明确井队与其他协作单位之间的作业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井队与钻前施T队、运输队、地质录井队、测井队、固井队及物资供应等单位的配合与协作;加强员工技能操作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适应钻井生产的要求,减少复杂与事故的发生。其次,合理生产运行管理程序:合理安排产能建设进度,均衡安排全年生产。统筹考虑气候因素影响,合理安排低洼井等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井的施工季节,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强化安全考核、安全监督、员工培训、安全防护、安全检查,减少事故复杂造成的损失。再者,协调企地关系:加强法制宣传,为建设和谐健康的工农关系奠。征地时尽量规避基本农田、敏感土地,设计上科学调整土石方量。科学选择井场位置。减少与地方的矛盾。最后,完善市场管理:建立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尝试甲方有偿占用钻机制度。减少甲方多占用钻机导致的钻机停等,提高钻机利用效率: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规划规模区域市场,保障区域内部服务;同时,建立区域间互为调剂、有序流动、调配便捷的市场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和违规举报制度。并严格落实,确保市场有序竞争:加强和完善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效益评价机制

钻井队伍的生产运行管理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生产运行和成本控制,只有将二者统一于效益,才能强化相应的导向作用,使得钻井管理高效低成本的运行,在进行效益评价时需要遵循三个原则:a.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b.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c.正确处理好管理中直接与间接利益之间的关系。另外,为了能够使得管理效益评价更为科学合理,还需要注意下面的几个方面:a.在考虑完油藏开发的相关特点之后,进做出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决断和效益评价;b.在实际的建立过程中,要考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c.在对钻井内部管理过程中要依据层次的不同建立相应的效益评价体系;d.在效益评价的体系之中,要明确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指标;e.建立相应的评价效益的标准。

3.节能降耗提高劳动效率

节能降耗提高劳动效率是钻井队伍要考虑的重点。提高机台上的管理水平,一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能降耗,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二要提高操作者技能和劳动效率,增加产出。机台上还应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应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全员要积极参与,机长以身作责、狠抓落实,工作定能取得实效。

4.均衡有序

钻井工作要均衡有序安排,根据生产现场地层、构造复杂性,如力学不稳定地层、水敏性地层、漏失地层、易溶地层和构造发育等制定好施工方案。生产中尽量做到难、易和量的均衡分配。机台上每个班组在每天内按计划完成一定量的进尺(钻进米数),制度化一定严格执行。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设备和时间,保证一定的生产量(钻进米数),提高机台经济效果,有利于正常生产的秩序,并还可解决钻探过程中抢进尺引起弯曲度超差问题。注意均衡分配并不是讲平均主义,是根据地层复杂性来均衡分配,机长必须重视。出现复杂地质情况,要特殊对待,当班者及时报告机长,由机长来调整生产任务,使量的分解更确切均衡。

四、总路

综上所述,通过对在钻井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一些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实施可以合理的优化管理的方法;另外,企业在员工素质培养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通过对最新、最前沿的科研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和应用,来提升企业整体的水平,然后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及不断完善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得生产节奏稳定而高效的进行,从而使得生产状态保持平稳高效的势头;最后就是通过对钻井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利用最少的钻机数量实现最大的工作量,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于洪金,赵俊平,艾池.油气钻井工程经济[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高危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96-0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1]药品管理是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常由临床护理人员执行,其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尚无统一标准,致使病房药品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隐患和缺陷。[2]近年来医药科技迅速发展,与药物有关的医疗差错时有发生,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我科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我科护理人员共1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10人。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护理部每季度护士业务考核对各科室药品质量进行检查时,我科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1)放置不规范,与普通药品混放(2)使用后补充不及时(3)有过期现象(4)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风险意识薄弱。

2 方法

2.1 制订病区高危药品目录:制订我科高危药品目录。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安定、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要求人人熟悉科室规定的高危药品目录。并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2加强护士培训:护士是药物治疗的具体操作者。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识程度可以有效避免用药差错的发生。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科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晨会提问,并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护士学习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将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纳入每季度护士业务考核中,以加强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熟知程度,要求科室人人都熟悉高危药品的名称、药物的作用机理、用途、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带教老师重点做好本科室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

2.3建立质量督察小组:建立药品质量检查制度,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是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高危药品管理,指定责任感强的一名护士为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小组成员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每周对病房进行1次药品质量、数量、有效期等的检查,查对完毕将抢救车用封条封上,封条须经两人签名。记录封抢救车日期。并在药品交接班本上进行登记。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2.4 使用后及时补充 :高危药品的数量不足,使患者的某些治疗不能及时执行,并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高危药品用掉后从药房及时领回,如遇急救时执行的口头医嘱,抢救结束后让医生及时补开医嘱,药品领回后与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进行交接班,并进行有效期登记。

2.5 高危药品有效期的管理:药品的有效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补充过程中常出现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同种药品混放,护士因工作繁忙,为取药、用药快捷,往往不能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用药,易造成药品过期。[3]药品的过期失效,不仅造成了药品的巨大浪费,而且过期药品一旦用到患者身上,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高危药品的有效期要严格把关。我科室建立药品有效期一览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有效期6个月前可与药房调换新批号,按有效期先后次序排放并使用。

2.6 高危药品的妥善存放:高危药品设置在专门的存放区域。按药品贮存要求放置。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要求室温在20℃以下放置,遇夏季将上述高危药品放置在2-8℃的冰箱内,放置在抢救车内的高危药品要求标识醒目,将红色标签“高危药品”字样粘贴在每种高危药品正上方,并注明药品名称。单独放置的10%氯化钾注射液,放置在特定的塑料盒内。盒上贴红色“高危药品”字样标签,提醒护理人员取药时应加强注意,将包装及药品名称相似、发音相似,容易混淆的高危药品绝对分开放置,防止取错药,以免造成差错或事故的发生。如:10%氯化钾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7 高危药品的使用:高危药品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者死亡,全球每年因用药差错引起的损害达150万人,其中高危药品占不小比例。[4]因此,护士取药或配高位药品时需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度,使用高危药品时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需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内容。若遇到对输液速度、浓度有要求的高危药品,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例如:安定注射液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成人常用量:癫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痫,开始静注10 mg,每隔10-15分钟可按需增加甚至达最大限用量。静注宜缓慢,每分钟2-5mg.小儿常用量:抗癫、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小儿静注宜缓慢,出生30天-5岁,静注为宜,每2-5分钟0.2-0.5 mg,最大限用量为5mg。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限用量10 mg。

2.8 效果评价: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后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均对各科室进行1次药品质量检查,将存在问题向科室反馈,限期整改。

2.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包,运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效果

将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前1年及规范管理后1年的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后高危药品质量检查结果[n(%)]

存在问题实施前实施后X2植P值放置不规范8012.000.001使用后补充不及时9014.40

4 讨论

4.1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提高高危药品管理质量

科室建立药品管理监督小组,制定了管理制度,按照高危药品管理规定放置,数量固定,使用后补充及时,经过1年的高危药品的管理改进,我科室高危药品的存放及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明显改善。表1显示,实施规范管理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的慎独性及警惕性大大提高,但由于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工作繁忙,导致高危药品偶尔存在过期现象,还应加强高危药品有效期的管理。由于本科室年轻护士较多,个别护士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需继续加强护士培训。

4.2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高危药品差错可发生在各个环节,但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尤为重要。病房药品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它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无效期药品或保管不当的效价降低药品,都属于伪劣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及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轻者尽管无明显的损害后果,但却侵害了病人的健康权,一样会发生护理纠纷。法律已经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规范护理行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5]

我们针对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采取相应措施,将潜在的高危药物差错消灭在萌芽中,降低高危药物的风险,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邱敏,刘琼芳,操银针,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J.] 中国临床护理,2009,1(1):7―8.

[2]王淑琼 李敏 “5S”理论在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20期

[3]陈丽芳,彭幕莲,杨建群,病区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3 9-40

篇4

关键词:都市农业园区 景观生态学 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了城市土地的负荷,从而导致了日前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日益扩延的都市范围使得农业土地的范围越来越小,都市边缘肥沃的土地日益蔓延为都市的蔓延范围,此种现状严重的破坏了如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今时今日环境污染破坏严重、耕地日益减少、全民身体素质下降等社会问题。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对自然的依赖性最大的农业,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由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式朝着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式慢慢转变。

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出发,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安全格局、景观美学及园林景观相关原理对都市农业园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使都市型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都市农业园区的概念及内涵

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是指在城市内或者都市圈范围内,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等一定手段,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及资源调控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通过详细的规划来聚集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对农业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之能够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系统。

都市型农业园区的主要特征是依托于都市又服务于城市。都市型农业园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成为现代都市农业日益发展成熟的重要的载体形式,在此种载体中发展都市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遏制了现代都市的无限制的扩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休闲娱乐、农业科研教育场所,同时也保证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变。

2.西安都市圈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主要以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托而发展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规模化、标准化型:特点为种植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集中展示出了农业化的发展水平。2)高科技现代农业展示型:普遍采用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组培育苗的现代化设施和手段。3)农业生产与休闲相结合型:特点为园区农业生产主体突出,观光休闲设施配套齐全,游客可参与土地租赁,果树和动物认养等农事活动。4)民俗文化、农家乐型:其以村镇为单位,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购。

3.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依据

3.1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

1.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

对于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指导方法论的研究,首先应将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进行清晰的阐释和梳理。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梳理,认为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⑴景观是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⑵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和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⑶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⑷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⑸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27)]

2.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斑块(Patch) 是景观中的点状因素。在一个较大的景观系统中可将那些点状的景观要素归类于“斑块”。在都市农业园区中的整个景观规划范围中的绿地广场、建筑群体以及园区边界地带的公共空间都可作为斑块来看待。

2)廊道(Corridor)是景观中的线形因素,其最显著的作用便是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转输载体,可以起到一定的生态作用。廊道在景观中可分为以下三类:河道水系或蓝色网络状廊道;森林、林荫道或绿色带状廊道;街道(硬质道路)或者灰色线状廊道。它们可分别简称为蓝道、绿道和灰道。

3)基质(Matrix)景观中的面状因素。它是作为景观区域镶嵌在生态系统背景或按照农业园区功能及生活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历史风貌特色景观、标志性景观区,亦是构成农业园区景观特征中最广泛又敏感的部分。

4)边界(Boundary) 属于农业园区景观生态体系各要素构成相邻系统的交界面和接触界定的区域。在农业园区中的建成区部分,在不同功能分区为依托的园区内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属于内部生境,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的乡村城郊则属于外部生境,城乡结合部带则就属于边界区域。它深刻地影响着环境生境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5)异质性(Heterogeneity)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的特征。景观异质性包括了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

6)尺度(Scale)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任何景观现象和生态过程均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特征。

3.2景观美学

景观美是在特定的有限整体生态环境里,按照客观的美的规律和人对白然足够明勿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艺术性鲜明、突出、生动的形象,有力地揭示了人对白然既征服又保持和谐一致的本质。景观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景观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美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通过人类的感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观光农业园内一切景观形式都应体现出农业的本质,反映出对农业景观美的认识、抽象和提炼。

3.3园林景观理论

园林景观理论认为景观由景观元素构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在园林景观理论中农业观光的主要对象是农业景观。农业景观的自然和人文观赏因素很早就被人们所发现和运用,从中外园林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农业的影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上找到农业观光的原始形态。《周礼》上有:“园圃树之果瓜,时敛而收之。”;《说文》上有:“园,树果;圃,树菜也。”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典园林产生之初―周朝的苑、囿开始,园林中就栽有大量的桃、梅、瓜等农作物。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其实也是把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通过造景规划实现的过程。借助于园林景观理论,规划建设者可以从地域特征出发,通过对植物、土地、水、场地、建筑等造景元素的规划设计,创造视觉优美、生态良好、空间舒适的观光游憩场所。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理论和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密切相关。

4.结束语

都市农业园区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研究都市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应从研究其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为主要研究理论基础,对于以上研究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指导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同时也对都市农业园区的生态规划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27)

篇5

[关键词] 发展方式 资源有效利用 环境 主成分分析法

199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比较快,特别是2003年—2011年,GDP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了9%。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消耗为代价的——即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文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趋势的现实问题。

相关文献述评

江林茜①认为资源利用方式不同,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模型也不同。他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应用了长期经济增长模型、自然资源稀缺指标、自然资源产品的比价以及单位自然资源稀缺地租条件下的模型,深入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徐康宁,王剑②以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源的诅咒”在我国内部的地区层面同样成立,多数省份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刘凤良等③认为资源的可耗竭性对持续的经济增长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抵消资源耗竭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只能依赖技术进步。刘朝马等④针对矿产资源最适耗竭问题,将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发现引入到最优耗竭理论,建立以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矿产资源最优利用模型,并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庞特里雅金最大值原理获得矿产资源的最优利用条件,寻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以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资源利用效率趋势的统计评价

1.指标体系的选取

要对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趋势作出正确地估计,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吸收借鉴国内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重视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构建了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趋势评价指标体系。我们认为,该体系主要包括环境质量、重复利用率、减量化和污染事故发生次数四个子系统。其中环境质量包括湿地面积(X1)、人均水资源(X2)和森林覆盖率(X3)三个群体指标构成;重复利用率由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X4)、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X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X6)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X7)四个群体指标构成;减量化由万元GDP能耗(X8)、烟尘排放总量(X9)、万元GDP电耗(X10)和工业SO2排放总量(X11)四个群体指标构成;污染事故发生次数由大气污染发生次数(X12)、水污染发生次数(X13)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发生次数(X14)三个群体指标构成。

2.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文章将对1997年—2011年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状况作综合评价,计算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的程度及水平,便于了解我国1997年来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趋势。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并进行KMO检验

从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得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部分在0.2以上,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KMO检验结果也充分证明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评价。

(2)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提取主成分

文章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提取主成分,从结果可看出,该特征值曲线在主成分两处已明显出现了“拐点”,而且主成分三处特征值小于1,因而我们选取两个主成分来代表原有变量,这样就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实际上,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2.6??,可以基本反映出我国的情况。

(3)建立因子负荷矩阵并命名

设Z为我们提取的主成分,则两个主成分分别表示为Z1、Z2从结果可以看出主成分Z1在Y2、Y3、Y4、Y5、Y6、Y7、Y8、Y10、Y12、Y13、Y14上的系数大于其在Z2上的系数,即Z1包括了人均水资源、森林覆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单位GDP能耗、万元GDP电耗、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12个因子,可以称Z1为“能源消耗”因子;Z2在Y1、Y11上的系数大于其在Z1上的系数,即Z2包括了湿地面积和工业SO2排放总量两个因子,可称Z2为“污染”因子。

(4)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评价得分并排序

分析综合评价值F的总体发展轨迹

1.1997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4463亿元,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加速耗竭、环境的污染恶化。从图2-1可以看出,1997年——1998年综合评价值F达到最低值,说明此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很低、环境恶化严重。

2.1997年——2000年是我国“九五”计划时期。计划中指出,要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从图2-1可以看出从1998年——2000年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状况稳定得到改善,这与“九五”计划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3.2000年——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有效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了51.5%,但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逐年下降,2005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比2000年下降48.1%。从图2-1可以看出F值从2000年的-0.48到2005年的0.5,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4.2006年——2011年是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计划认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06年开始,F值仍在上升,从2005年的0.5到2011年的1.62,仍然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国自九五计划以来,环境质量大大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并且持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还比较高,粗放型发展的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经济快速发展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相当大。因此,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潜力很大,任重道远。

注 释:

①江林茜.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李嘉图模型的再思考[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11.

②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

③刘凤良,郭杰.资源可耗竭、知识积累与内生经济增长[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1).

④刘朝马,刘冬梅.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

参考文献:

[1]阿兰兰德尔.资源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美]保罗·罗默.内生的技术变化[J].政治经济学报,1990年,转引自梁言顺,低代价经济增长论,1999.

[3]曹雪琴.城市发展与资源约束[J].河南社会科学,2001,(7).

[4]陈栋生.放到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6,(02).

[5]成升魁,谷树忠,王礼茂等著.2002中国资源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董爱荣.现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的对策[J].山西煤炭干里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7]胡宗义,李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篇6

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收益分配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北京市城近郊八区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城近郊八区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暂行规定

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收益分配管理,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职工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和按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

二、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由购房人按上市出售的已购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所在地的标定地价的10%交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在标定地价明确前,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暂按房屋售价的3%交纳。

购房者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后,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房办理产权登记。

三、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其土地出让金依法上交财政,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已购公有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其上交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按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和财政体制,分别上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专项用于住房补贴。其中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属行政机关的,全额上交财政;属事业单位的,50%上交财政,50%返还原产权单位;属事业单位的,全额返还原产权单位。

四、职工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属于规定标准面积内的部分,其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含)以下部分,全部归出售人所有;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5000元(含)的部分,80%归出售人所有;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5000元以上部分,50%归出售人所有。售价扣除归出售人所有部分后,余额比照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

属于超标面积部分,其售价扣除售房职工支付的购买超标面积的房价款后,余额比照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

五、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除由购房人按第二条规定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外,其出售收入全部归出售人所有。

六、出售人是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可申请返还其夫妇双方应得的住房补贴,返还额不超过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的售房收入部分且不超过职工应得的住房补贴。

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应按有关规定交纳税费。

篇7

关键词:低碳景区;管理;工作;决策

一、目前大部分景区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大部分的景区中景区整体的环境建设存在不协调的因素,各种的设施在外形、风格和景色等方面不协调使得景区的低碳环保工作难于实现。另外景区的现代化开发导致各种的资源的过度开发、各种的自然景点的利用效率和开发效率低下。没有带来最大程度的坚持低碳、经济、实惠等原则。

(二)低碳技术实现受到的阻碍

不同的地区的旅游景区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应用低碳技术、低碳材料等存在着差异性。低碳的技术和材料是建设和管理景区的重要内容,但是底层的经济资金严重地影响着景区的低碳化和环保性。目前影响大部分的景区的低碳建设的直接因素是景区的旅游收入。要在景区全面实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转型和建设是很困难的。旅游收入、成本开支、利润等因素都是景区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游客给低碳景区的实现带来的影响

游客素质的高低不等、环保意识低下给景区低碳工作和活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大量的垃圾、各种的破坏等使得景区的低碳景区建设受到了各种的挑战。这也给广大的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低碳旅游景区管理工作原则

(一)低碳环保原则

无论是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要将低碳环保根植于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景区的建设,将景区建设成为游客心中的最好的放松的地方,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技术突破原则

低碳很大的一部分取决于景区各项工作和设施中的技术含量,应用最环保的材料进行设施的搭建,用最低碳的方法进行工作和管理。技术的突破时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景区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努力和拼搏。

(三)经济实惠原则

经济实惠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着景区的各种的建设和管理的环保程度,在景区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将经济实惠原则贯穿在每一个细节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将景区建设成为游客心中的满意的景区,不断地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回头率。

三、关于低碳景区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旅游部门的扶持

政府部门对旅游景区的宏观调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各种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的出台和颁布直接地影响着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和活动内容。低碳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涉及很多的方面的内容,如土地、森林、交通、文物等。政府部门如何进行科学的、整体的调控和引导关系着低碳景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管理的内容。景区应该充分的应用政府部门独特的作用来为自己发挥作用,利用政府部门每年的大量的公益广告和各种的群众宣传工作来倡导人们从自己开始做到碳、环保。配合政府部门各项的制度实现景区的科学发展模式。

(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决策

在各种低碳景区中设施、管理的方法等都应该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最科学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实现景区的低碳指标。景区管理人员更应该时刻的重视低碳指标的实现。在各种的活动中从每一个细节出发来完成低碳指标。低碳景区的实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最基础的设施建设、游客的管理、各种工作的管理中来进行实现。各个项目和环节的低碳、环保指标是整体低碳实现的必要保证。这有从每一个步骤和管理工作中逐渐的实现低碳。

(三)重视低碳思想的宣传工作

低碳思想的宣传活动在社会媒体上得到了很大的宣传,但是实现却是存在很大的困难。景区管理工作者可以在景区举办一系列的低碳旅游的宣传活动,这样可以增加人们的低碳、环保思想。在这一系列的环保教育中不断地提高人们的低碳旅游意识和观点。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的环保,在实际的行动中不断的饯行低碳、环保。在欣赏自然景物的通用是还能感受到景区的人文感受。这样既能达到广大的旅游管理工作者的效果,也能给广大的旅游爱好者身心的愉悦。

四、结论

低碳景区是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存在着很多的阻碍和困境。但是采用各种的低碳技术、低碳材料、管理方法等可以大大的促进景区的低碳发展和建设。作为旅游管理者更应该加大各方面的资源调度工作。从不同的方面来加强和实现景区的低碳指标。从游客、政府、工作者几个方面来进行支持景区的管理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优化都能在低碳景区的建设和决策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从技术创新、坚持原则、方法革新等方面来实现景区的低碳、环保。让景区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和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石培华,冯凌,吴普.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政策技术体系与实践工作指南[M].北京.

[2] 葛全胜,宁志中,刘浩龙.旅游景区设施建设与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1):6872.

[3] 孙权.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0(25):232.

[4]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

[5]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6] 吴晨,李东和,汪燕.旅游景区的低碳交通模式研究[J].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

[7] 靳非.我国低碳景区构建方式与保障机制研究[D].2012(5):21.

[8] 谭锦,程乾.论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构建——以四川贡嘎燕子沟景区为例[J].

[9] 雷琼.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探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3):6163.

[10] 张朝,胡道华.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湖北武汉.

[11] 曾曼琼.论低碳经济下旅游景区的创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09110.

[12] 房茜,王亚琳.低碳旅游视角下的景区发展[J].经济研究,2010:33.

[13] 王辉,宋丽,郭玲玲.低碳旅游在海岛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与探讨[J].

篇8

一、现阶段酒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现阶段部分酒店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这导致酒店的整体发展前景不乐观,缺乏有效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提出解决策略,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一)服务水平低

现阶段,大部分景区酒店在硬件设置方面与同星级的国际酒店差不多,但是,在软件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服务设施的技术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宾客的需求。例如,在部分酒店中,内部温度的调节一直都是一大问题,人数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到温度的变化,而这些酒店并没有进行相应措施的采取,仅仅是依靠中央空调进行调节,效果不理想。同时,九点钟的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客服的需求,酒店要对这一方面进行加强。从本质上讲,酒店提供的主要是服务,这一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酒店的发展与生存。但是在我国大部分景区酒店中,硬件设置建设较为完善,但是软件设置尤其是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国际化程度低

随着现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我国逐渐被其他国家所了解,但是,对于酒店管理人们对于国际化的进城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语言问题。当国际友人到酒店消费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语言障碍,体现出我国景区酒店的国际化水平较低。

(三)专业人才缺乏

在进行酒店管理的过程中,专业性人才较为缺乏,尤其是在低碳旅游的背景下,酒店的日常管理更需要专业人才进行运营。但是,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开始进行酒店行业的发展,深受封建思想的危害,部分人员并不重视酒店的管理。在景区酒店往往雇佣的就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中年人,不能够有效地运用先进的管理设备、技术,这导致整个酒店的服务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我国大部分景区都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居住条件型对较差,这导致景区酒店对于高质量人才没有吸引力。

(四)文化建设落后

在21世纪,企业文化的发展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进行建设,可以说,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景区酒店也在其中。酒店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实际情况,进行价值观的树立。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酒店在这一方面的建设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文化建设只是面子工程,不用理会;二是一些酒店也开始进行文化建设,但是文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于员工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

二、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策略

提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景区酒店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模式策略的提出,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并健全监督体系以及质量标准

随着低碳旅游的深入发展,相应低碳标准开始逐渐实施,因此,景区酒店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低碳旅游的标准,进行监督体系、质量标注的建立并健全。首先,要结合酒店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酒店的服务设施、队伍以及能力等,制定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其次,根据低碳标准,对其内部质量的相关基本要求进行明确;再次,针对酒店所提供的服务环节、流程,进行监督管理方法、范围的确定,为日后的监督、检查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这些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组织保障,换句话说,要对质量管理进行设计,明确分层、分级。除此之外,景区的酒店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先进管理模式的学习、借鉴,不断优化酒店的规章制度,为酒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服务意识

酒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宾客提供所需的服务,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方面、二是精神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以直接影响到市场销售情况。酒店的性质就是服务型,因此,员工要与宾客之间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在进行酒店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人员与客户进行亲密关系的建立。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体现出宾客至上的理念,进而为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三)加强文化建设

酒店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过程,它的核心就是酒店定位的价值观,包括行为规范、群体的意识、道德准则以及风俗习惯等,酒店的文化会对酒店组织的结构以及领导的风格产生影响。同时,文化建设也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随着现阶段低碳旅游的飞速发展,酒店要将文化建设进行有效地加强,要对先进的文化进行学习、借鉴,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不能够照搬照抄,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自身特色文化的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低碳旅游视角之下,进行酒店管理模式的改变与提高对于推进酒店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重视这一方面策略的提出与实施。在进行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只要管理人员从酒店的实际出发,认真进行管理措施的落实,就能不断促进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水芳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俞红.低碳旅游视角下武汉酒店管理体系之实证研究[J].中国商贸,2013,32:92-93.

[2]王晓洋,卜燕红.基于低碳旅游理念的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1-23.

篇9

关键词:旅游景区 人力资源 管理

旅游景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近年来才刚刚开始受到重视,在旅游行业内部与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相比,显得较为滞后。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不多,在CNKI中国期刊网上以关键词“景区+人力资源”进行搜索只得到13条记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旅游景区在硬件上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在软件上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很多时候,游客在景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很难找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即使找到了,也往往消极冷漠、态度生硬、一问三不知。人才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资源,高水平的景区必须具有优秀的管理与服务人才,旅游景区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很多景区处于一种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状态,上层员工不懂经营管理,只知坐收门票,景区发展后劲不足;一线员工缺乏服务意识,景区服务质量上不去,导致很多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景区缺乏专业人才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国内院校中旅游专业开设景区方向的少之又少,人才培养不能满足需要;加之旅游景区一般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生活单调,工作条件差,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此外,我国景区很多属于事业单位、国有林场、村办企业,与酒店、旅行社相比,人才流动性相对较低,旅游景区亟需的人才,由于用人机制的限制,却无法招进来,富余人员、绩效差的人员也很难淘汰出去,旅游景区人才发展陷于两难境地。

2.缺少人文关怀。景区员工对游客态度冷漠源于景区对员工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旅游属于“情绪型产业”,它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服务,游客则从这些服务中获得美好心情。旅游景区一线员工直接接触游客,作业对象是有各种需求的人,优良的服务质量不仅要求员工有较高的素质,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管理者如果缺乏对一线员工的关怀,忽视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会极大影响其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如果只注重短期业绩或一时的失误,而轻易惩罚或解雇员工,则会使其社会形象受到损害,还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积极性。

3.培训力度不够。一些景区的票务人员公然与游客争吵对骂,缺乏职业素养,安保人员衣冠不整,言行粗鲁,一看便知缺乏规范的岗位培训。尽管许多景区明文建立了培训制度,也开展了一些培训工作,但是由于重视不足或经费限制或培训方式落后和内容陈旧等种种原因,此项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员工素质得不到提升。

4.薪酬制度不合理。一些景区仍然是大锅饭的做法,无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景区导游、景点演员缺乏工作热情,神情麻木,动作敷衍;景区环卫工人消极怠工,垃圾桶废物溢出,没有及时清理等,排除其他因素之后,薪酬制度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5.淡旺季人员管理难。这是绝大多数景区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旺季时游客量的突增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而淡季时,就出现了人员的闲置。有些景区为了节省成本,平时景区除了售票窗口,其他地方基本见不到景区员工,一旦人手不够,就采取拆东墙补西墙式地调配员工,或在旺季时临时通过各种渠道匆匆招聘一些员工,不仅数量得不到保证,质量上也难以达到要求。

二、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建议

1.吸引专业人才加盟。景区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落后的用人机制,形成组织精简、人员配置合理、管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为了吸引一些专业人才,景区应制订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为专业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可邀请一些资深专家学者作为景区顾问,为景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2.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要求景区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其中心思想是充分尊重每一名员工,把员工当作渴望得到关怀、理解和尊重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维护他们的权益,为他们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健康向上和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做既能够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工作热情,又能够提高其对景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是景区的一部分,真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

3.建立健全培训体制。对员工的培训首先不应仅仅着眼于其素质和水平的提高,而是把它作为企业精神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景区每一个员工包括安保人员、参与经营的社区居民,甚至洗手间的环卫工人,都要接受企业文化培训课,以便让他们认识景区的历史传统、成就、经营宗旨与方法、管理理念和风格等。然后才是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全员化、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系列培训。在传统内部培训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员工及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到著名旅游院校进修或到管理先进的景区参观学习,培训方式上也要力求新颖有效,如采用拓展训练等方式增进员工的团队精神。

4.完善改进薪酬制度。薪酬制度的制订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薪酬的制定是否依据职位分析进行;二是薪酬是否做到公平公正;三是薪酬是否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关于薪酬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可以将员工工资的10%-20%作为风险工资或叫奖励工资,按月兑现。如成立演出质量督导小组,部分成员由游客组成,每天监管品评演出质量,对艺术团推行演员收入与演出质量、数量、效果挂钩的改革,使演员收入的一定比率与演出结果挂钩,对于景区导游的薪酬管理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

5.尝试改革用人方式。为了解决景区淡旺季人员管理难题,减少企业成本,景区可以尝试一些新的用人方式。如将人力资源外包,这种方式在国外兴起较早,国内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已做了大胆尝试,就是企业根据需要将内部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活动所涉及的工作委托给专业、高效的外部服务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对企业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达到强化企业核心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方法。另外,景区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建立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基地,招募青年志愿者等方式解决阶段性旺季用人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采胤杉.国内外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J].河南农业,2010,4

[2]刘卉.车溪景区旅游扶贫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10

一、破坏性旅游行为的对象归类

根据破坏性旅游行为实施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归为以下三类。

(一)破坏旅游景区景观的行为旅游者可能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不经意地甚至故意地或不明原因地对游区内的景观进行破坏性地改变或者损坏,使旅游景区的景观暂时或者长久性地失去为其他游客提供欣赏或者服务的功能。

(二)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游客破坏景区环境主要表现在给景区带来大量垃圾,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旅游活动是一个包含了衣、食、住、行在内的过程,尤其是其中的食,会产生许多食物包装、果屑等废弃物,如果游客不遵守环保规则,在景区内随手乱丢垃圾,就会造成各类垃圾污染,从而破坏景区环境。这些废弃物通常需要景区管理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收集和处理。

(三)破坏游览氛围的行为这种旅游氛围破坏主要是大声喧哗、制造烟尘和噪音等。这种行为的破坏性对整个景区来说是趋于隐蔽的,因为这种行为产生的后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而且景区自身也有自我吸收和消化的能力。但对其他旅游者而言,会影响他们游览观光的心情,降低他们的旅游质量。

二、依据破坏性旅游行为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方法

(一)实行有效的旅游景区管理方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旅游景区管理者应该承担起有效管理景区的执行任务,号召和鼓励旅游者重视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

1.合理利用环保袋,使其成为游客随身携带的垃圾处理工具。在规定的景区界限内,向进入的游客发放垃圾环保袋,并提醒他们积极进行景区环境保护,可以在环保袋中注明景区环境保护需注意的事项,结束游览时,可回收的垃圾连同环保袋一并收回。

2.短信群发提示游客注意景区环境保护。借助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利用短信群发系统的优势和游客手机建立连接并向其发送消息,也可以安装电子屏幕显示设备,或者在景区内进行广播,向游客播报景区环境保护的注意事项,如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不得破坏景区环境等。

3.设置合理的、标志明确的垃圾回收装置系统。虽然所有的景区都放置有垃圾箱或垃圾桶,但由于其放置位置不合理给游客处理垃圾带来不便,间接助长了随地乱扔垃圾的风气。对此,需要分级别对垃圾回收装置摆放实施比放、多放、可放或者少放的制度。依据景区内游客到达和停留歇息的概率或者景点的吸引力等数据参考,设置科学、合理的垃圾放置点,并明确提示顾客垃圾回收装置的位置,可以在景点分布图上标志垃圾装置位置或者在景区地图上面提示,让旅游者随时随地知晓垃圾收集和装置的位置信息,保护景区环境。

(二)发挥导游的监督作用在旅游过程中,导游是与游客接触最密切的人,有责任保证旅游者的安全和维护其权益,同时导游在景区环境保护中也有间接的责任。导游是旅游活动现场的参与者,也是见证破坏的第一时间反应人。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游客有潜在的对旅游景区实行破坏,导游应当快速反应并及时制止,教育旅游者要认识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游应该从监督、制止、引导和教育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减少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除了导游自身保护环境的努力之外,旅行服务管理机构或旅行社有责任定期对导游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

(三)鼓励公众共同监督对旅游行为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在潜在的破坏发生时引起第一反应的是其他旅游者。因此,应该让公众参与到监督旅游行为的工作中。另外,景区管理处还可以搭建破坏违规举报信息平台,向公众公布举报号码,利用电话、照片、短信、彩信、视频等媒介记载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交由景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采取先进的预警技术和监控手段进行防范景区管理者很难在所有时间都能防范破坏的发生,那么就需要利用现代通信监控技术,动态、全天候地监控景区。如利用视频监控网络观察所有景区,管理者无需进行空间位移,只需要切换监控装置,就能够对全部景点的情况进行监控;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控制重点保护区域,利用无线传感技术提前对顾客潜在破坏发出警报,并报告景区管理部门;结合视频监控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旅游者破坏进行记录并自动通知景区管理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破坏性旅游者的法律责任。

(五)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教育是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在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可以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正规教育渠道,让学生从小就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但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还要注意辩证地审视教育和惩处之间的关系。从长远角度来说,主要是为了树立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内心里尊重环境,从而由阻止和控制旅游者行为向旅游者自发自觉保护环境转变,使旅游者由客观上去做变成主观上应该做,最终在旅游环境和旅游者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