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篇1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常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一、常规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等值线中等高线部分。

等高线的教学先由教师解释等高线的定义,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山和谷、断崖等)的等高线,并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图的特点,如等高线的疏密所代表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关于开发的相关知识点;河流在等高线图中的应用(只能出现在山谷中,等高线要由低凸向高,河水由高流向低);地形剖面线的应用(站在某点能否看到另外一点的相关问题);断崖的崖底、崖顶和崖高的计算等相关问题。

2.优势:知识系统性好。

这是一种沿用了多年的教学手段,地理教师主要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讲述地理知识,在没有多媒体的时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在实际地理教学应用中也会采用到地图挂图和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模型之类的工具辅助教学。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系统地接收地理知识,笔记也能记得相当好,而且知识点有遗忘也可以从自己的笔记和教科书复习,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系统性比较好。

3.不足之处:教师太主导,学生太被动,课外知识涉及少。

但是这种地理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全堂课除了偶尔提问学生以外基本上由地理老师主导,学生基本上是在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表现为地理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但是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手上都在飞快地记录着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点和所举的例子。整个过程学生太被动了,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符。

二、多媒体课件的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地球的自转。

用多媒体课件(最好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地球的自转方向、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解释地球自转的意义(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昼夜更替),并且用多媒体展示练习,以复习本节所学的知识要点。

2.优势:直观,容量大,易于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相比于地理常规教学手段而言,这是一种新的地理教学手段,特别是当它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地理教师注意到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它能将原来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特别是空间想象部分的地理知识趣味化,大大地降低了教学和学生理解的难度,对于地理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而言有很大帮助。它能直观地把地理现象和发生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甚至还包括声音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作用比有时地理老师用嘴和地理模型手舞足蹈地解释几遍都更有效果。这样的课容量也较大,有时可以加入大量的课后材料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有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不足之处:容量与学生掌握量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

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学还是无法经常上多媒体课的,相当一部分中学至今还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就算有,也是摆设,根本没有用,只是有人来参观或观摩时才偶尔用一下。再说每节都用课件上,对学生而言就像是看电影一样,当时可能会印象深刻但过一些时间就会对部分的知识有所遗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后,上课有时不按教科书的知识顺序来上,学生上完课后回家根本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看起,且这对老师的备课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经常可以从地理教师那里听到:“用多媒体上课好是好啊,学生上课气氛很好,反应也很积极主动,但课后一检查学生的书和笔记基本都是空的,很担心这样的教学质量啊。”如何处理好多媒体的容量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之间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地理老师所考虑和尽力解决的。

三、常规与课件教学有机结合的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气候部分。

先用常规的方法解释三圈环流,讲述完后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再用常规的方法解释各种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点,解释几种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如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和沿海的沙漠气候),并且在讲述到各种气候的时候适时地用多媒体展示该种气候的影像资料,提高学生对各种气候的感性认知。再用多媒体来展示本节的知识结构,展示几题练习来巩固本节的知识要点。

2.优势:大容量,知识感性程度高,易于理解。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不同,高中地理的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是很满的,很多教学进度也是比较紧的,所以常规教学有时无法满足这一特点,必须找到一种既能克服完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只顾量而不顾学生理解掌握量的缺点,又能满足高中地理教学所需要的大容量特点的教学手段,我认为那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它是常规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有机结合。一节课应既用常规教学法又用课件辅助教学法,特别是当地理教师在授课中用言语和平面图无法或不能表达清楚的知识点时,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足之处: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要求较多。

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控制与转换,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开始展示课件,当授课过程中有些知识点需要用到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时就要马上展示出来。展示完了以后如果需要用到常规教学手段讲述地理知识,则要转换回来。展示太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展示太迟会使课堂有些难以控制。其次要求学生上课要认真做笔记,对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相关知识,当时要理解并做好相应的标记,能够在课堂上跟着地理教师走,也可以对教师的课件进行拷贝,以便复习时用。再次对学校要求也很高,既要求学校组织和培训教师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相关知识,熟练转换,又要求学校有相关设施,即每间教室都要有多媒体设施,这是一个巨大的设备投资,要专人专门维护这些设备。

篇2

关键词:多媒体;空间思维;地理学

在地理学习中,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欠缺。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地理教学中图表教学法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往往是利用挂图或课件展示的静态地图帮助学生归纳某些地理规律,致使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规律,也不清楚这些规律之间的联系,这就忽视了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和联系性。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地理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的友好结合,也在改变着地理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自己必须先具备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视、听综合性可以帮助教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空间思维渗透到各种地理知识的教授中。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主要涉及各类地图的判读,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海水的运动及影响,世界和中国区域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等。由于许多地理事物本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视觉感知范围而具有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地理事物“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以便在头脑中构建基本的空间地理概念。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经纬网图,因为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平面层次上,所以,不理解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以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假如利用Flas制作一个动态的经纬网地球,学生就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出东西半球的范围,也能够对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理解更为透彻。又如,天气预报这一课,卫星云图为什么可以预测某一地区的降水状况?学生只知道云层下面会有降水,但并不能理解云层是时刻在变化的,所以,如果展示的是动态的卫星云图,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天气是时刻在变化的。又如,地球的运动,自转运动会引起昼夜交替以及时间差异三种地理现象,如果用Flas演示晨昏线的移动,那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关系就会显得一目了然,比教师动手画板图效果更好且省时省力。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用动画演示就更为直观了,两分两至日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关系通过太阳光照射的明暗对比变得清晰明了,学生看完动画之后比较容易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动态的地球模型,在此基础上牢牢掌握地球公转引起的一系列地理现象。综上所述,Flas在地理教学中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空间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解决的难题,在动画演示下都能够迎刃而解。

另外,一些地理地图软件的使用也是现代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如Google Earth还可以把平面地图转化为立体地图,为学生揭示出地理事物在立体空间中的真实外观与分布状况。GIS和遥感地图更可以把多方面的信息整合在一张地图中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地理事物。比如,在分析聚落的形成时,初期、中期和后期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又必然伴随着某一主导影响因素的变化。这时,可以先利用课件展示各阶段聚落的形态特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聚落的空间变化,再利用GIS将地形、气候交通等地图进行叠加,分析各阶段的因素主要是什么以及是怎样影响的。如果学生理解起来还有困难,还可以再播放视频,这样不仅有图像还有声音,从多个感官角度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短短的一个视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从平面空间上拓展到立体的宏观空间上,把某一地理空间中的各种现象背后的成因都联系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成之初还不太稳定,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稳定而系统的空间思维,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跳出平面信息的局限,从三维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利用地理软件、动态课件和视频音像等手段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帮助学生模拟各种地理空间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空间思维一旦形成,重难点突破就会易如反掌,学习地理也就变得轻松有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研究

多媒体教学这一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就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为“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调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麻木和厌倦的情绪。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使地理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强化地理知识信息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新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时常处于兴奋状态,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这种将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赋予崭新的展现形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即所谓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会高涨,求知欲也会随之而增强,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借助多媒体可以将高中地理中一些抽象的理性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中许多地理过程无法直接观察,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通过时空、大小虚实等的变换手段,明晰地把众多地理现象、事物及其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再现于课堂上,不仅可以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和时间。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中的“地球的运动――公转和自转”,如果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就根本想象不到地球是怎么运动的,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很直观形象地将地球的运动展现给学生,而且可以在展现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而地球的公转却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如果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那么地球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反之,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地球上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增大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容量,解决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相冲突的矛盾。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地理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地增加了课堂上地理知识的传授量。例如高中每次月考过后教师需要把考试的答案告诉学生,传统的方法是教师一字一句地把答案念给学生或者把答案抄写在黑板上,而高中学习时间紧张,这些传统的方法都严重地浪费了时间。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投影仪直接将答案展示给学生,省去了抄答案或念答案的时间,从而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给学生讲解“为什么”,最终增大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容量,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冲突的矛盾也随之得到解决。

二、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显现出的强大功能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我们在看到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的同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居于辅助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因此,在多媒体教学冲击传统教学的浪潮中,我们不应该忽略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有机结合。

应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中学教育的必然趋势,但其终究只是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媒体和手段,人才是教育媒体的驾驭者。教育毕竟是一个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而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是程序化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的,因此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生机活力的同时,使高中地理教学沿着更健康的轨道走向现代化。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紧扣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体现,其特点是在教学上通过采用这种更为灵活、更易接受的方式调动学和教的积极性,在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下,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能过分追求视觉的图像、声音和色彩,否则学生易将注意力集中于屏幕,学习兴趣难持久。多彩的画面和逼真的三维动画等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容易使学生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等形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紧扣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要求,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并且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3.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注意技术含量和实用性的关系。

为了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尤其是上课之前,教师应熟悉课件的运行环境、操作过程,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和调控地理课堂教学,灵活掌握课件的呈现时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协调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的关系,使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晔.对高中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认识[J].池州师专学报,2005,(6).

[2]杨友军.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杂志社,2011,(5).

篇4

法;教学手段;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121―01

审美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对美的追求是现代社会永不停止的脚步。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尽量运用地理科学中的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规律去感染和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自觉形成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的意识。为此,地理老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优势,要注意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尽量运用美的力量去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广大的学生形成自觉保护环境和美化人类环境的意识。教师在有目的地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将审美教育传递给广大学生,使他们在学到专业地理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美的熏陶。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议。

一、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美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教材中出现的地理风貌图片对于美育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光彩艳丽的风景名胜、五彩斑斓的地理景观以及洁白无瑕的雪山在视觉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审美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重视的是学生情感的激励和个性的陶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地理教材的优势将美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到地震多发的地段地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述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那些涌现出来的平民英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众志成城的美德,这些都是最好的德育素材。如此的美育教学能使学生在接受地理知识的同时也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

二、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展示美

学生不能直接感知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景观,对于很多内容需要教师利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来阐释。“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倒海不复回”描述的是滚滚东流咆哮不止的黄河之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则是塞北的风光,像这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诗意的语言讲述它们的蕴意。这样学生的脑海里浮现的不仅是黄河及沙漠的风光,更多浮现的是诗人宽广的胸怀以及当时创作的处境,他们对美的内容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地理教材难点较多、面广量大、理论性强,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多变灵活。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适当地配上音乐,比如,在讲到青藏高原时,可播放一首韩红唱的《青藏高原》,歌中唱到“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当学生感到音乐美的同时,教师可以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歌词里会写成“一座座山川相连”,这时就可以向学生讲述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了,寓教于乐也是美育的一种现实体现。

四、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技术手段也有所突破。如果教师仅仅在教学方法、语言、内容等方面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是不足以打动学生心灵的,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具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地球仪、中国地图以及世界地图这些教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严肃的课堂上体验到美的情趣。

篇5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77-01

地理教学新课程理念提出: 地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 这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因此, 今后地理教学的课程内容、讲授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标准都应围绕这个最终目标来思考、探究、选择。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又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并带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转变,也使地理教学多元化、创新化融入现代教育教学当中。在此,作为一线教师,责任尤为重大。那么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更为有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不愧为教学的首选方法。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另外,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通过“Flash”简化它的难度,让学生深入浅出。

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学生由平时的生活容易理解;但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学生由于立体感差,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想象,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法,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明白了。

二、巧妙利用传统教学方法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传统教学方法仍不容忽视,因为学生是情感的个体,他们佩服的是老师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胸襟以及驾御和使用教材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技巧。上课讲地理知识能迅速、漂亮地勾画出对应的地图,学生会由衷地赞叹和佩服老师。再说,老师描好轮廊图后学生通过听讲,填图更易形成长久记忆,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比如讲中国地形时,在黑板上描绘出中国版图,再边介绍边填注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通过山脉的位置和地形区的海拔特征很自然地导入我国地势的特征和理解三级阶梯的界限及西高东低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及时利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

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提出疑问,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准备材料,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如在组织的围湖造田辩论会上,同学们唇枪舌剑好不激烈:正方:“围湖造田可以扩大耕地,多增粮食。”反方:“围湖造田使湖面缩小,对长江干流所起的天然调节作用减弱,九八年的长江洪峰你们忘记了吗?”……这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经验及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形成自己对地理问题的认识,掌握正确认识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四、加强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学习的知识内容极其广泛,许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农村的田间地头、工厂的机房生产、大自然的流水植被等都是他们涉猎的内容,这样使地理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五、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A)―0025―01

一、更新教育观念,适应地理教育职能的变化

地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明确21世纪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与职能:中学地理是中学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功能在于教育学生关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人地协调观念,使学生能够从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精神等方面认识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正确行为方式,从而初步具备未来所需要的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适应21世纪人力资源的需求。

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变化、利用新信息、使用新设备,出新成绩。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运用了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却反映出传统的教学思想,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未改变,先进的教学手段反而强调了错误的观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需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地理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内容,还应熟悉本学科的全部教材,并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要从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人文科学的角度了解时代要求,知道地理知识在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教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应不断完善,即理解、分析与处理教材,把教材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观察和研究学生并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使用地理教学仪器和制作简单教具、图表、幻灯片等的能力;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进行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的能力;进行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提问及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分析、评价地理课堂教学及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重视教学设计,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是通过地理认知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它受到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制约,反映了社会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同时,还受到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场所的限制。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以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什么,应达到什么要求;制定教学策略即如何采用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评价即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检测,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过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教师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是人类传递知识手段的一次革命,利用多媒体表现地理知识内容,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其形象性、直观性更强,教师可以方便使用。

四、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及学法指导,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解决“要学”“会学”“想学”的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地理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阅读和分析地理图像的能力;整理和运用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进行地理观察的能力;记忆有关地理事物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和观点,简单评价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是紧密结合的,在学生知识系统化过程中,就伴随着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如列表比较、系统梳理、读图解析、统计比较、因果推导、启发想象、读图设问等方式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篇7

关键词 地理教育 新问题 新思考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地理教育将面临什么问题,地理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应如何转变观念以投身改革的实践,有必要做一番认真的思考。

一、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根本

过去的“应试教育”,其指导思想往往是强调以传授和灌输知识为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争取高分,追求升学率,就成为衡量“教”与“学”优劣的重要标准。在这个标准的驱使下,老师与学生不得不为考分与升学率而奋斗。

现在,在总结过去“应试教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新目标、新思路,无疑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我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不重视学习成绩,而是在抓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更要突出“素质”。其中包括要加强学生品德、学习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良好的习惯,以及自尊感、自强心、自信心乃至人格的培养,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各类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舒畅、平等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从事学习。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身体、心理、经历的差异,显示出来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都不会相同,必须承认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如果非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育情况各异的学生,让他们达到同一高度,塑造成同一规格的人才,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地理教学必须区别情况,承认差别,不搞一刀切、一尺量,要让优等生好上加好,中等生不断提高,后进生不被淘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特别是不要让后进生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心灵上受挫折,丧失上进的勇气与信心,背上“低人一等,矮人一头,害群之马,没有前途,不堪造就”的思想包袱;不要让他们在普及教育阶段就扭曲了自己的人格与心灵,导致破罐破摔,最后被“赶出”校门,只好流入社会,随波逐流。

“素质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与品德修养,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克服自身弱点,树立战胜困难、不自暴自弃、养成坚强性格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贯穿在每节课乃至全部教学过程之中。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完成普及教育学业,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普及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一旦走入社会,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下限标准,这也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育职能的转变,丰富与延伸了地理教学目标与功能

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教育职能也不仅体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具有21世纪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基本素质。

三、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地理科学的发展,带来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

中学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唯一传播可持续发展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课程,也是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综合、阐明人与环境关系的课程。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因此在地理课程与教材内容方面早已打破传统的“地理八股”体系,重视地理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及实用性等特点,从素质教育高度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突出特征、抓住要点,通过案例说明观点。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 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与人们习惯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是迥然不同的。

四、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是关键

地理教学中既然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教学的做法。《现代教学论》早已提出了这种教学形式。以地理教学而言,过去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常常重此薄彼,把学生完全禁锢在课堂上。诚然,课堂教学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然而,仅有这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作为学科学习对象的地理环境空间存在的广阔性和时间发展的长久性。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断搬进课堂观察和演示,这就使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因此,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地理课外教学主要包括观察、参观和观测。如实地观察实习(到乡土地理环境中实地观察),认识自然、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活动,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科技机构(如气象站)的水文气象观测、环境监测、土壤调查,以及观看教学电影、电视片等,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的条件,从而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在课外教学中验证和运用书本知识。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延续、深化和补充。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基本原则;策略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仅以学生学会知识为出发点,还要培养其创新及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地理学科。所以,中学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建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学校没能足够重视

一些中学对地理课教学的重视度相对较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地理课时较其他课时所占比例甚少,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取缔期中考试,或者干脆不开设这门功课。

2.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构成中师范类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普遍存在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的现象,对地理有关问题没有认真研究,照本宣科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另外,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教师偏少,教学精力严重不足,这种“先天不足”的师资队伍现状严重制约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3.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初中地理是副科,不需要完全理解,考试前死记硬背拿到好成绩即可,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根本做不到仔细研究,认真掌握。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以致用

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可以和现实生活相关联,教材上课后题涉及的如何识图读图,进行基本的时差计算,方向判别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教材迎合了生活的实际需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

新课标的前提是以学生为本,更多地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导入了活动部分,使学生多动手,勤动脑,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实际应对能力,做到敢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要“回归生活”。学生走进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即要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相融合。地理学科教学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植根于生活,既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又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地理常识,从时差到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到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天气预报到绘制各种图表等等,可以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中,不只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地理意识也得以树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地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一门学科,他们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地理内容都是我们身边的或是存在的东西,而陌生的内容是要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地理的实用性及综合性,如电视节目中介绍各地风光的,报纸中关于旅游、房产的,指出地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与兴趣。

2.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

3.地理想象力的培养。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

4.运用多媒体优化地理教学。多媒体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补充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地理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作用。

5.巧用地图教学。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在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的习惯,告诉学生读图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所读图的名称和图例,还要注意图的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图,读图要有重点,观察地图要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面对地理现象要积极思考,要慢慢地能从地图中提炼出不同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特征。教会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类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让学生面对一组不同类型的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运用这些地图提供的信息去解释。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地理教学不单单是以学生学会知识为出发点,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及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现代化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一定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富生.初中地理教学新探[J].才智,2012.

篇9

一、精心备课是教学之基础

精心备课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是一节成功地理课的保证。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准备工作尤为重要。活动前是否教学研讨充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做好准备。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确定课堂活动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选择、设计活动的主题。课堂活动不同于普通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研究学生现有思维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方向和区域。设计初中地理活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课堂活动有无必要性与可行性。课堂活动是一种教学活动,活动本身是要通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2.活动设置是否科学。课堂活动的设置一定要科学,尽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要偏离教学主题,课堂活动的进行也要科学,问题难度要适当。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我们选择的课堂活动应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可以完成的。如果设题过难,学生会放弃探求;设题过易,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3.预测课堂活动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分组。在准备课堂活动阶段教师不只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还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预测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如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中成员以好中差搭配可以促进学习差的同学的学习。正如哈麦多可斯所说:“课堂活动中,小组对那些学习速度慢的人来说,往往具有加速的作用”。成员的性别不宜单一。

二、针对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实施对策

地理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针对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视与克服。传统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被淡化,本次课堂教学比赛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基本代替了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能看到少数板书、板画外,其他传统教学辅助手段基本没有使用。地理教师的“三板”即板书、板画、板图的使用频率也较低,只有两位参赛选手的板书板画有一些功底,可见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三板”被弱化了。应该说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经济实用,更符合绝大多数教师所在地的乡情和学情,而且教学常态下“三板”的运用还是经济、实用、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因此,重视这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促使广大教师既能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引进,也能发扬传统、优秀的教学辅助手段的优势,促使教学辅助手段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和发展。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地理教师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课堂教学比赛中,在选择和使用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管是否适合探究的内容都进行探究,将探究学习的方式泛化;另一种是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进行探究设计。虽然,本次赛课活动场地的布局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参与,制约了学生活动的开展;但是,参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受场地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讨论与探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内容,一定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主要特点上,进而提高学生认识的能力与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很多选手都较多地使用了讲授法,讲授法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教法的选择没有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多寡、学生认知的准备情况等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容仍然以讲授为主,对于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讲”的形式将其封闭起来了,致使少数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谈不上深度的参与,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运转。

四、重视地理教材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整合

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普及,不但为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资源,还可以改变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才可以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这也才是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有效地整合的时候,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中,要围绕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来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达到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的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要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也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在以前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教师教学的手段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在向学生介绍各种人文现象和自然状况的时候,也应该结合相应的地域性规律来进行总结,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初中地理和信息技术整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隋艳.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