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健康教育成效分析
1.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形成。围绕办园理念定位,坚持做到扎实开展一日保教常规活动,以此促进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2.提供幼儿足够活动空间,保障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不断改善健康教育条件,扩展和软化了户外活动场地, 安装了校园广播,进行了时间调控分年龄段坚持每天的早操和户外活动,积极创建了有利于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的物质环境。
3.教师健康教育意识与时俱进,有效开展安全保健活动。各年龄班将安全保健纳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每周坚持安排两次安全教育活动,幼儿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4.培养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了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情感态度。一是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二是我们将社区实验挖掘的民间游戏融入课程供教师选择,并自制多种数量充足的体育小器械,满足幼儿活动需要。
二、当前我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在基本动作发展和技巧方面呈现发展不均衡和不稳定性增长趋势。造成该结果的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班额大,老师指导难度大,幼儿活动随意性较大。
二是专业器械投入不够。尽管有数量充足的小型器械,但供幼儿进行钻爬投掷的体育器械严重不足,幼儿体育活动中几乎没有开展这些方面的活动,导致幼儿的钻爬投掷技能差,动作发展较弱。
三是过于重视兴趣而忽略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目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就是兴趣为重”,多以游戏形式开展,基本上看不到体育教学活动。
2.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不全面性。在幼儿健康领域发展水平评价中,评价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体现出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三、努力方向及对策
(一)以一日活动为依托,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我园健康教育基本性的发展
1.深化宣传教育。幼儿园对教师、家长、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教育,举办家长学校,邀请儿科专家做讲座,利用宣传窗、家园联系栏、班级论坛等做好预防幼儿各种季节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落实《重庆市幼儿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注重学习与督促相结合,坚持行政领导每周进三次以上班级督察保教常规、每月一次保教常规大检查、每期一次饭堂评比。
3.各年龄班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安排或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幼儿有关健康的常识、健康的情绪体验。
4.提升保教人员素质。幼儿园积极开展各岗人员的学习研讨活动。
(二)在现有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多角度健康教育评价新机制
1.对环境的评价。(1)符合健康卫生要求的幼儿生活活动的物质环境。(2)提供、创设丰富的健康领域教学的机会、情景、环境。(3)提供丰富的器材、宽阔的场地。
2.对幼儿的评价。以现有评价标准为主,修改完善评价内容。
3.对教师的评价。以自评为主,园评以自评为依据,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日常保育岗位检查、幼儿健康状况及家长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
(三)以户外体育活动为突破,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在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凸显本园健康教育的特色
1.统筹安排健康教育活动,均衡体育活动形式,保证体育课的有效开展。根据各年龄班的课程容量,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内容,均衡体育活动形式,坚持按规定严格保障体育课的活动次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保证幼儿各种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及健康快乐的情绪体验。
2.挖掘本土资源,优化幼儿户外活动环境,保障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创设能满足幼儿全部需要的、进一步体现现代复合型的活动场地,添置固定的大型器械作为整体环境中的一个要素,构建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复合型幼儿活动环境。如,将活动区域可划分为:平衡区、钻爬区、跳跃区、玩沙区……并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鼓励教师从木头类、竹子类、稻草类、民间类等,自制多种数量充足的体育小器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
(四)加强本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统筹安排和内容的整合性,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篇2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新一轮课改,体育与健康课程就评什么,怎样评,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探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话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篇3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122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6例,女36例,平均年龄5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中专或高中36例,初中及以下74例。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4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中专或高中30例,初中及以下7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性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健康教育,护士依照护理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在病房门后悬挂健康教育手册,由管床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时短时间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口头功能训练方法指导等。
1.2.2观察组
(1)实施责任制护理,每位护士负责6~8名病人,负责所管病人的健康教育。(2)制定疾病健康教育流程及具体内容。在术前即开始对病人及陪护,采用图文健康教育卡实施教育,术后每2~3天检查一次,及时纠偏。培训内容:①术前1天,指导病人床上正确使用便盆,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踝关节的背屈背伸运动。②术后第2天主动或被动行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从40@开始,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③术后第7天行五点式腰部锻炼,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逐渐增加。④术后2周根据情况,指导病人下床活动。⑤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避免腰部负重、劳累,坚持行腰部功能锻炼半年以上。(3)要求护士携带健康教育卡,向病人讲解健康教育内容,责任护士组长检查效果,并将健康教育卡片发放给患者,以便患者回家练习。责任护士每1~2周电话回访及时了解病人情况。
1.3评价内容
(1)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及遵医行为。(2)患者功能恢复情况:a疼痛:根据疼痛评估量表,无疼痛0分,有一点疼痛为1~3分,轻微疼痛4~6分,疼痛明显7~9分,疼痛严重10分。b直腿抬高程度:直腿抬高70度及以上为0分,直腿抬高50~60度为2分,直腿抬高40~50度为4分,直腿抬高20~40度为6分,20度以下为8分。c腰部活动度:腰部活动无受限为0分,腰部活动稍受限为2分,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为4分,腰部活动严重受限为6分,腰部活动完全受限为8分。(3)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前后进行分析,行c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讨论
2.1图文式健康教育简单,直观
解决了病人因文化差异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健康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弊端。
2.2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新护士及实习护士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的积极性,并提供了运用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对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药物指导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3规范了护理行为
通过统一的护理健康教育,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减少了因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同,年资低,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等造成的重复性及低效性指导,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2.4提高满意度,提示护理服务内涵质量
篇4
关键词: 门诊 高血压 健康教育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门诊初诊确定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复诊的患者238例,年龄18~96岁;男151例,女87例。
调查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门诊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健康教育前患者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方法:①医院内健康教育:医院内教育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门诊教育应针对门诊人群流动性大、时间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采用播放录象、专职护士及医师进行讲解、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板报等。②院外教育,提供科教小册子及相关科普书刊,进行健康教育及电话联系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①高血压病的危害及预防:高血压是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所致,需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往往与血压高度有关,必须有效控制血压,才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②饮食指导:饮食应低盐(每日食盐量<6g)、低脂、低胆固醇,以优质蛋白为宜。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动物肥肉、骨髓、黄油、内脏等;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宜选用含钾量高,维生素高的;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伴有糖尿病者宜低糖饮食。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病的发病除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饮酒。故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④运动指导:运动时要注意个体化和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与日常的活动水平相适应。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交谊舞等。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或者行间歇运动,运动频率通常每周3~5次,根据个体的需要、兴趣和身体状况而定。⑤心理指导: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和治疗中也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要让患者心理豁达,放松心情。⑥用药指导:由于高血压病的病程长,因此正确指导和调节用药尤为重要。⑦血压监测:针对个体情况及个人条件制订监测计划。监测的数据应注意记录。
随访登记: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同一问卷分别于基线及1年后进行随访调查,了解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指标等情况的变化。
统计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较健康教育明显提高,见表1。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指标变化明显,见表2。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的人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减少,参与运动锻炼的人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增加,见表3。
结 论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了解不充分[1],特别需要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患者;目前健康教育重点多在城市,城市人口集中,知识层次高,健康教育易于开展,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水平低,对高血压认识不足;多注重集中教育,而针对不同个体情况进行相对的教育少;注重形式的多,而对结果了解的少,不注重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卫生工作者,尤其社区医护人员需要自身加强学习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理论,统计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以高度的责任心进行这项工作来减轻不断增加的高血压及并发症、高发病率的负担[2]。
本观察选择影响面广,经健康教育后易产生效果和耗费较低的行为危险因素饮酒和吸烟为对象,经过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患者饮酒者、吸烟人数明显减少。另外,适当体育锻炼对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有防治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一个高血压患者明白必须坚持终身治疗与服药的道理。本组高血压病人通过健康教育后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有明显提高。高血压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门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一、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使其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首先,语文学科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学时安排方面亦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极具可行性。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保证,语文素养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而心理健康则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其与语文学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再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语文氛围的长期熏陶下,学生能够自觉地完成自我完善和提高。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现状
对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导致的心理失衡,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幸福感下降,成长中出现的个性心理障碍等。从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材内容包含着大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引的倾向性不强,而且学生对教材中具有心理健康指引的优秀课文认知不足,无法自主从中获得有效的知识和引导。从整体层面来看,语文教师并未形成在语文授课时渗透心理健康指引的理念,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不够,过于重视语文教学中语文工具性的价值,对其人文价值的传达十分有限。在课堂上部分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语文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忽视对其心理健康的引导。而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简单生硬,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积极性。不仅如此,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并没有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评价单调肤浅,缺乏激励性。
(二)原因分析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倾向性存在偏差,而且日益增大的教学压力、考试压力等因素也影响了语文教师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选择,使其更多的注重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忽视了语文的心理指导功能。学校层面也未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缺乏对语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目前在大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下,语文教学更倾向于对语文工具性的展现,对人文的体现较少,这也使得语文教学缺失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此外,在考试及升学压力下,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更倾向于应试导向的评价,缺乏激励性,这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树立育人意识,担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
语文学科完美融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从学校层面到语文教师层面,再到学生层面,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意识,注重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平等、民主、自由的语文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以自身师德、良好品行、人格魅力来感染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不断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熏陶感染人的情操作用,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的人文氛围,感受语文之美,共享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语文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师要借助语文教材内容建立语文学习平台,营造心理讲课教育氛围。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其次,创造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激情,乐于表达,从而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再次,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通过小组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语文教材中拥有大量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课文,而且其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传达可通过形形的人物形象来实现,因此,语文教材明显具有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功能。教师应选择合适且具有针对性的课文,借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中陶冶情操,进而产生追随、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可选择合适的课文,在教学中进行适当地、有意识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摆脱消极心境,甚至可以在课文阅读及学习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作文等形式把内心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使其得到放松,进而保持活泼、开朗的精神状态。
(四)通过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调查发现,学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因此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评价内容上要体现对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要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并结合学生个体特征突出评价的准确性和激励性。此外,评价方式上要讲究评价的艺术性,尤其是批评艺术,要把握批评的分寸,并同时表现出对学生特长和成长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娟祥.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3,(4).
[2]周媛媛.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语文建设,2014,(36).
篇6
【关键词】 初中;历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历史课程的教学功效可以体现在很多不同的方面,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对于史实有更为全面而清晰的认知,合理的展开教学过程的设计也能够很好的渗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很有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性格、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都会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教师如果能够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来渗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很多教学知识点的领会,这也会促进学生内心的成长与成熟,这才是高质量的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发挥的积极功效。
一、充分了解学生,找到合适的渗透点
渗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教师如果缺乏对于学生性格的了解,盲目的采取一些并没有实际效果的教学模式,这不仅难以展开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可能会收获负面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且要了解学生的一些想法与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找准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点,进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不少内容都是很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蓝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在课堂上得以渗透。
这个时期的学生通常情感非常丰富,容易被很多人或者事所感染,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对于一些典型的人物事迹加以渲染,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这将会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比如:可以给学生们讲鉴真东渡的史实,讲述鉴真的经历,“鉴真东渡,历时十年,第一次东渡,在官府干预下,东渡胎死腹中;第二次东渡,在狼沟浦遭遇巨浪,危急中鉴真镇定自若,高诵经文,安定了众人的情绪,终于将船驶回……第五次东渡,这次很不幸,遇到飓风,船被吹到了海南岛,历时一年才返回扬州,鉴真也因病双目失明,65岁时东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这个故事中有着很积极正面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鉴真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力,这也是很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种品质。这类故事也会带给学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积极的心理素养与意志品质能够慢慢得以滋生。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作为依托,这也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的一点。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创设更多能够凸显学生教学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并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更好的环境与空间。学生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各种困难,这是对于学生克服困难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间的积极的合作交流,这不仅能够集合众人的智慧,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力量。这些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并且能够为知识教学带来辅助。
我在讲《夏、商、四周的兴亡》一课时,首先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材中找一找夏、商、西周兴亡涉及到的时间、人物、地点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性;然后又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来探讨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锻炼如何沟通交流,当遇到困难时,由学生自己合作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透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这也会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好的基石,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模式。
三、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客观评定,教师的评价内容与评价形式也会对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带来一些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这同样能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与进步,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与认可。同时,在教学评价时不要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关注的要素。
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下,往往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且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看待生活。教师的积极评价还会影响学生的心态,并且能够很好的转变学生的观念。在课堂上,教师有时可以适当增加自评或互评环节,如: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今天谁表现的最出色?设计这样的环节,不仅让学生谈出理由,深入的学习知识,也让学生学到了如何正确的、真诚的对待他人。教师要善于透过积极正面的教育评价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教学引导,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并且促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吸收,都会带来很好的辅助。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展开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会很好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找到合适的教学渗透点。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得以渗透。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也很重要,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并且促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吸收都会带来很好的辅助。
【参考文献】
[1]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年S1期
[2]钱钧.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设计新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年03期
[3]王美华.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J].科学大众 2009年03期
[4]牟新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师生互动――以“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9年04期
篇7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1.柯氏评估模型内涵
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由唐?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L. 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的评估模型,故称为柯氏评估模型,也叫四级评估模型。目前,柯氏评估模型是最为人们熟知,应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模型之一,在中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因而在卫生机构的培训评估模型研究中较多采用。
Kirkpatrick提出的四个评估层次主要是以受训者作为评估效果的对象, 其优点在于在层级划分上, 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 由表及里, 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规律来划分层级,对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该模型包含四个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反应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学习层旨在评估学员通过培训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程度;行为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知识的运用程度;结果层旨在评估培训项目创造的效益。柯氏评估模型对于培训过程涉及很少,其评估是在培训完成后进行,评估结果只能对以后的培训产生影响,而对本次培训作用不大。
2. CIPP模型内涵
与Kirkpatrick的研究对象不同, 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 提出的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CIPP模型。CIPP由情境(Contextual)、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四部分组成。CIPP模型将评估活动介入到培训的整个过程,不仅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还注重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评估。
CIPP主要从了解相关环境、 诊断特殊问题、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需求、鉴别培训机会、制定培训目标等方面进行“情境评估”,从收集培训资源信息、评估培训资源、确定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才能达到培训目标、确定项目规划和设计的总体策略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协助等方面进行“投入评估”,通过“过程评估”为那些负责实际培训项目的组织者提供信息反馈, 以便及时修正或改进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通过“成果评估”对培训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衡量和解释, 其中既包括对所达到的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 也包括对所达到的非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CIPP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本次培训的经验和不足,其反馈信息会对本次培训的后续项目产生积极影响,相对比较完善。
二、模型构建
目前,柯氏模型和CIPP 模型在中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CIPP评估模型实质是针对整个培训项目的评估, 而不仅仅是培训效果的评估,还用来指导培训的优化设计。而柯氏模型是培训效果评估中常使用的经典培训评估模型,主要侧重于对培训结果的评估,是CIPP模型结果层面的具体化。通过模型的综合应用可以权衡各模型的利弊,取长补短,从而保证实际模型的建立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我们考虑结合柯式和CIPP模型特点,兼顾目前健康教育人员的状况,从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构建疾控系统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综合评估体系。
1.培训前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情景评估”和“投入评估”的内容,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广泛收集与培训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不同岗位和级别学员的培训需求,确定阶段性、系统性的培训目标。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知情人访谈、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从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专业发展前景、行业考核标准、岗位工作绩效等角度确定培训目标、需要配备的资源和适宜的培训策略等。采用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小组座谈、一对一访谈等方法了解学员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从个人现有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确定学员的培训需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个人职称、学历、所学专业、工龄、健康教育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健康教育培训相关态度状况以及他们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等。
2.培训过程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过程评估”的内容,通过对培训学员和授课老师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反应,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培训管理部门,督促其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2)方法和内容
在阶段性或周期性的培训环节结束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的感受和评价以及即时的考核情况,根据学员的意见、建议和考核结果,对后续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不断完善和规范培训工作。该步骤的评价了解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感受和评价以及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可将在不同培训中反映的情况进行比较,实际上也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进行柯式模型的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
反应层的评估从学员和教师两个角度,从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和对培训环境的反应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包括学员对于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对于学员互动、现场组织等方面的评价。对培训环境的反应则包括学员对于培训的一些基础辅助条件如图书文献资料、计算机、上网、住宿、医疗保障、相关培训设备等和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摄影、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感受和评价,教师对于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评价。评价采用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总体情况,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所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访谈以找出潜在问题的原因。而学习层评估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实践操作如即兴演讲、知识竞赛、现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设计等方式来检验学员对于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培训后评估
(1)目的:借鉴柯氏模型的评估内容,衡量培训结果,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第一,反应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从对学员和教师两方面用来评估对参加培训的满意程度。
评价内容。从学员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细分为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培训环境和培训辅助等四个方面,培训课程评估指标主要针对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职业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匹配程度、培训资料的实用和详实程度、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路的拓展等;培训讲师评估指标主要针对授课老师所具有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语言表述的清晰程度、系统性、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和教学方式是否新颖灵活等;培训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现场的干净整洁、灯光明亮、温度适宜程度以及音响音量是否适中和是否有噪音影响等;培训辅助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所在地的网络、住宿、就餐、交通、医疗和体育娱乐等基础设备设施方面以及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电脑、投影仪、摄影机、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方面的感受和评价。
从教师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从教师对于学员参与状况、学员互动情况、课堂纪律、现场组织、教学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进行。
评价方式。反应层评估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从主观感受角度获得学员对于培训效果的反馈,从而落实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这一层次的评估,对培训内容是否需要改进,培训方式是否需要转换,培训的教学进度是否需要调整等进行评价或者作为针对综合评估的参考,不能直接将此部分评价当作是系统评估的最后结果,因为学员后期可能会受到所学内容对于实际工作帮助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而改变对此的主观感受。此外,还可对培训过程中与培训结束时对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后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的变化。
第二,学习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测定学员通过培训所得知识、能力、技能、态度的提高程度。
学习层的评估应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方面,采用笔试、实操、面谈和观察法四种方式进行。通过笔试测验学员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等能力,通过面谈法和实践操练来测验学员科普演讲技巧、健康教育材料设计及制作水平、人际传播技巧等,同时观察法掌握对学员在课堂提问、情景模拟、典型案例研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等反应教学活动参与程度的内容,并对培训前后学员相关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学习效果。
第三,行为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进行,如3至6个月进行,用来考察学员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行为层评估细分为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行为评估两个方面,采用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学员包括接受培训前、后的学员的工作态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水平等。从学员自身以及其领导、同事、下级或其他相关人如特定健康教育场所包括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的人员角度了解该学员在培训前后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将通过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该层次的评估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既包括学员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又涵盖了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工作上有来往的人员对其在培训前后行为所发生变化的感知。通过行为层评估可查找往期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或识别新的培训需求。
第四,结果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进行,如6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后进行,用以评估培训获得的收获,主要指的是通过培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篇8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35-01
临床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及指导护理工作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根据每日护理计划,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指定的住院护理图与整体护理工作计划,有效减少了护士记录文字所用的时间,有利于护士将时间有效应用于病房工作中,确保护士工作效率额提高[1]。
1资料与方法
2一般资料
选取88名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50名男性,30名女性,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有7名锁骨骨折患者,23名肱骨骨折患者;18名股骨干骨折患者;18名胫腓骨骨折患者;5名脊柱损伤患者;17名腰间盘突出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前相关治疗与护理,并顺利进行手术。随机将88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特定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病、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方法
4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特定的临床路径护理:
首先,要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成立制订临床路径小组,具体由护士长、科室主任、护士和医生共同组成路径小组成员,依照骨科患者护理标准,以患者为中心,创建新型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患者入院宣教、住院咨询、医嘱治疗、各项检查、合理饮食指导、基础性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健康知识教育以及院外随访等。同时依照整体治疗过程和时间顺序进行具体护理标准流程的制定。
其次,在治疗和护理骨伤疾病的过程中,临床护士一定要依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完成患者心理护理、肢体功能恢复、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内容。交接班时,接班护士一定要整体护理评估患者病情,具体评估内容为: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大小便情况、肢体功能状态、进食情况以及身体皮肤情况等专科护理特征及阳性资料[2]。打勾、签名已经护理过的内容。此外,护士长还要每日对患者临床路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评价与督导护理不足方面,对未达标环节,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改进,以达到预期目标。在实施路径护理过程中,值班护士要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异情况,依照患者病情对护理计划进行详细制定。
5评价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内容为: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疾病了解程度。
6统计学方法
通过χ ± s 表示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检验技术资料,P
7结果
通过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都明显减少,而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学习了解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差异相比,P
8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临床护理路径主要通过图表形式有效照顾从住院至出院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一方面包括基本医疗标准措施与护理方法,另一方面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护理服务理念,对整体护理、医疗与管理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建立一支高素质护理团队,保证医疗成本的减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改善了常规护理所存在的不足[3]。常规护理中,护士只是被动根据医生嘱咐为患者做相关护理工作,并不能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不能保证患者在短期内治愈疾病,这就不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多数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导致出现很多预后并发症。临床路径能够在临床护理中避免多余护理环节与无效服务项目,能够避免由于个人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不足而导致的疏忽与遗漏[4],所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解决以上骨科护理问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马婕,艾红梅,权会利. 临床护理路径在正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08,24(10) : 22 - 23.
[2]谢明薇,卓丽芬,朱蕾. 专病专护与临床路径相结合在妇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08,25 (12) : 61- 62.
篇9
教育对象;师生关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9―0028―01
当前,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被重视,随着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成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我县目前状况来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依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否定性反馈依然主要集中在学生品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提高其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准确把握教育对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从初级中学的普通教育转轨而来,他们的思想与品行还存在着许多“孩子气”,其行为习惯方面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人化”教育氛围还有着很大的反差。而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大都来自于初中阶段成绩、品行处于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人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因为出于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往往比较重视专业课教学而忽视了德育工作,教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自控能力,过多地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谁知还存在着“孩子气”的他们主动学习的少,应付学习的多,思想和品行方面反而有了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好多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技能不多,在校外却沾染了不少不良习气。认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就必须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个性特征,从而在课堂教学和常规教育中增强对学生的控制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力争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从思想教育的规律看,德育课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要让学生乐于接纳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虽然还存在“孩子气”,但是他们又与中小学生不同,他们毕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对学生要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的动力。要发扬民主,多一点因势利导。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师生关系条件下,学生才乐于、敢于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在道德教育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只有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促使他们自主、愉快、积极地学习、生活和成长,才能以“退”促“进”,以心服人,掌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
三、选择合理的内容和恰当的方法
篇10
“人文素质显性课程”是以课堂教学形式开设的正式课程。它既包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文素质核心课程,也包括文、史、哲、艺,以及文理交融渗透的新型课程和学科的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核心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形成一般的人文素养。“拓展课程”以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开设,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人文知识,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升学习兴趣。笔者所在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每学期由学工部给每个系下发一份人文素质讲座的课程安排,内容涵盖文、史、哲、艺,由每个系自行安排讲座,每学期每生听讲座应不少于四次,并在学期末统一考核。“人文素质隐性课程”即非正式课程,是以教育环境、制度文化、组织活动、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在课程计划中未明确陈述的,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映而影响学生的课程。
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历史短的现实问题,所以高校历史积淀的文化内涵可能缺失,但高职院校应在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上、制度规范的建设上、校园文化建设上给学生开设优秀的“隐性课程”。探索多样化的人文素质课程形式结合高职教育中有大量实践性教学,尤其是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也能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必然选择。通过选择国内外优秀企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将之介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这对在校的高职学生能起到鼓舞与鞭策的作用,让其更早地知道今天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不仅是掌握一技之长,更应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这对于学生毕业后能顺利适应企业岗位需要,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此外,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5]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艺术节和文化节上,学生有机会进行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因此,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它形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人文素质教育有别于专业技术教育,它更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思想体验和文化感受。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追求知情意三个维度的协调和有机统一,不仅强调人文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情意的协调发展,以及强调人文精神引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特点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活动教学法,建立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生产实践、课余科技和文化活动等。活动教学中学生参与性高,教学效果明显。网络教学法则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构建网上人文教育平台。
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有组织领导,是否有工作机制,是否有经费保障,是否有考核等。对高职人文素质师资队伍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队伍的人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以及主要授课情况、学术科研情况等。对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是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人文素质核心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以及人文素质隐性课程的开设学时、方法、学生人数,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在该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中所处的位置等。校园文化环境由学校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形态和校园软件设施所蕴涵的文化氛围共同组成,因此,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完善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风校训,良好的周边环境,以及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内环境等。
作者:汪为春 单位: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 下一篇: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