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自评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09:4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个人自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学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一】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向上。
我积极参加政治ѧϰ,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每周五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加快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如何把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显现出独特的上课风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我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
再次,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课题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国等的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了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主题队会,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的收集资料,刻苦的排练,使得主题队会开得很成功,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使他们懂得了不少环保方面的知识。
三、在课余时,努力自学,勇攀高峰。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计算机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学习计算机成了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程,也是形式所迫。
为了能将多媒体运用自如,强化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我除在学绞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以外。还自己购买了不下百余元的资料书,在家自学authorware和flash,现在我已经能运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用flash做简单的动画。
但是学习计算机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它就像一个永远游不到边迹的大海,只有在平时不断的学习中慢慢积累知识,才能使之更加灵活的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和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想我会继续延着这条路走下去的,掌握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内容。
四、存在问题。
1、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是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科研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总之,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探索,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大学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二】 在这半年时间当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说教师是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课业知识外,对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要注意师德修养,能否拥有一颗爱心,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是评价一名教师合格与否的基本准则,每一名教师都希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是其核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对学生施以德育,教师必须具备师德,所谓师德,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感情以及有关的行为习惯等,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必须言传身教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热心、耐心、贴心,不歧视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发现学生进步之后,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并且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是多么重要。
做为班主任,我对班里的每一名学生特点都掌握得十分清楚,对于他们不同特点,制订个别教育计划,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在教学工作中将原来的灌输式教育转化为针对不同学生的引导式教育,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对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产生厌烦心理。
我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充分接触和了解学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
第一手材料,作为教改实验的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及时总结,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推陈出新。
为了这份事业,我忠爱的教育事业,我会摒除杂念,把所有的热情,所有的爱倾注于学生身上,依法从教,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尊重家长,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大学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三】 我是一名有着[xxxxx]年教龄的教师,中学教育一级职称,来到xx中学任教之前,一直工作在xx中学。一下是我对自己多年从事教师工作的自我评价。 在xx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学科老师的帮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身教,师生相处和谐,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和课程创新能力。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XX年参加了合肥市首批新课程改革试验,并在省教科所体育教研组的带领下,参与了国家级课题《[xxxxx][xxxxx][xxxxx]》的研究,荣获国家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中,《[xxxxx]x》一文发表在《[xxxxx]x》[xxxxx]x年第二期,《[xxxxx][xxxxx]》在XX年合肥市电化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xxxxx][xxxxx]x》一文荣获XX年度合肥中市区教育学会举办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在学科竞赛中,XX年获合肥市首届体育教师(初中组)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同年参加安徽省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初中组个人总分二等奖。
x年获合肥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XX年被xx区任命为首批骨干教师并保持至今,XX年获合肥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 四十三中学工作期间,除了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之外,还担任其他一些工作,也获得了一些成绩。自95年开始,一直担任学校团委书记一职,亲手创立的中学生团校在[xxxxx]x年获得安徽省优秀中学生团校示范团校(当年合肥唯一),同年获得安徽省中学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是合肥市第十二次团代会代表,也是安徽省第十一次团代会代表。
篇2
关键词:评课;再思考;自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7-0027-02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1]每次公开课和展示课后,组织者都会安排有关人员进行评课,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说起评课,很多专家和教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在此“老调重弹”,期望谈出新意。
一、教师自评
教师自评是教师对自己的上课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实际的教学效果等。如,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重、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是否有效?等等。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什么?
对策:为了提高自评的有效性,笔者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自评的内容要详略得当。由于教师自评的内容涉及较多,而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自评时应详略得当。通常,课堂的成功之处教师可不说,而教师在课堂中的困惑,或者预设与生成不一致的要着重说,要阐述不一致的原因,以引起其他教师的思考;(2)自评的语言要精练。(3)自评的时间要拓展。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来不及对自己的课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沉下心来,结合学生、教师和专家评价,认真、全面地反思课堂中的得失,明确自身优势,分析自身不足,寻找努力的方向。
二、学生评课
学生评课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课进行评价。学生评课一方面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作为师生互动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师生平等、教育民主的思想。过去,我们只重视教师自评、同行评课和专家评课,而忽视了学生评课,这是不对的,因为衡量一节课的好坏只有学生最清楚。
对策:由于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再加上学生评课时对教师有顾虑,为了消除不利因素,笔者建议:(1)学生代表点评。不过在选择评课学生时要慎重,教师要选择那些胆子大、能说会道和认真上课的学生评课,而且事先要通知,以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2)教师替学生评课。组织者课后要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他们对课的看法,然后梳理,在此基础上,组织者派教师代表学生进行评课。这种评课费时短,但不全面。为了更客观地评价教师,笔者建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课。具体方法:将教师个人素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知识内容和学习感悟等设计成问卷调查表。上课后让学生填写,在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后,再由教师代替学生评课。这种评课费时,但全面、客观和真实,有利于上课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同行评课
教师评价就是观摩教师对上课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课的优点、问题、原因和建议及自己来上这堂课的设想等。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能提高评课者的看课、评课水平和语言组织能力等。
对策:为了让同行评价落到实处,笔者建议“五要”:(1)评课态度要端正。态度端正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积极参与;其次,实事求是。评课时,参评者要客观公正地对授课者作出评价,既不吹毛求疵,也不曲意逢迎;第三,要严肃认真。严肃认真就是指评课者在评课前应认真做好准备工作,评课时既悉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认真发表自己的见解。(2)评课内容要分散。听课前,组织者将听课老师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听某一内容,课后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每组选派一位教师评课,这样就能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评课。(3)评课的形式要多样。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毕竟有限,如果同行评课时只谈优点和不足,这样的评课越到后面越冷清,如果能让教师不仅评课,而且辩课,即针对教师的评课发表不同的见解,也可以由教师针对不同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有评课又有辩课,教师参与交流的机会增多,评课的效果也更好。当然,辩课要遵守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要注意语言的分寸。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可采取“聊课”和“网上评课”等方式。(4)评课的顺序要合理。如果让有经验的教师先发言,新教师发言时会找不到话题。为了给新教师评课的机会,教研员可按教龄由短到长的顺序组织评课,就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出现。(5)评课的尺度要合理,恰切精当地表述自己的见解,评课的尺度最难把握的就是言失。过重会增加授课者的心理负担,过轻又无法达到评课的目的。因此,言词尺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四、专家评课
专家包括骨干教师、名师、教研员等。专家是教研活动中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组织者要充分开发专家的资源。观摩教师要认真聆听专家的点评,并及时向专家请教,了解体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专家点评是指专家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点评。通过专家的点评和总结,使大家在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对策:专家点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引领作用。专家除了对教师评价进行补充、归纳和提炼外,最重要的是对上课中出现的普遍性疑难问题进行点评,达到以点及面的效果。为此,笔者建议:(1)专家要对教师的辩论进行点评,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如暂时不能确定,要向教师说明,日后再做答复。(2)专家要把教师的评价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的评价是零散的,有些还存在重复现象,这样不便于其他教师理解和接受。如果专家能把教师评价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梳理,凭借自己丰富的理论,将优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更便于教师理解和借鉴。(3)专家要尽量发现课堂中的一般性问题,即大多数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也称疑难问题。同时要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尽量提出相关对策。如果暂时提不出对策,可组织教师讨论,以避免教师发生类似的错误。如2012年浙江省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省教研员余老师最后这样点评:教学基本功是上好课的条件;教学的积累是上好课的保障;教材的选择任重道远;一物多用要有底线;差异教学有待提高。在点评中,余老师高屋建瓴,对本次评比课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梳理,提醒一线教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这样的评课,对教师有一定的引领和启示。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114-OS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应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用教师自评问题开始引起学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研究者纷纷撰文,有肯定教师自我评价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有系统归纳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方法的,还有对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用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可以说,相关理论成果极其丰富。各地中小学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师评价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教师自评制度。然而,目前中小学开展的教师自评活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未能充分发挥其自我督促、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作用。基于此,需要对教师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为有效地开展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一、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
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依据教师专业评价标准,结合个人特点反省自身的教育理念及行为,对教育全过程或潜在价值进行判断。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 释放教师主体性
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情境中的内部人员,是教师评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供外部人员评价的对象。反思性自我评价突显了教师主体性的人文追求,体现了“自由解放”的理性觉悟。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评价,进而可以产生一种自觉、主动的自我更新、发展的意识和愿望。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对教育现象及问题的创造性见解,使自身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此外,反思性自我评价从教师自身的特点出发,尊重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在评价过程中允许教师在能力特长、阶段目标、发展速度、发展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个性特点。这种自我评价的价值取向能够激励所有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理想的目标迈进。
2 强调自我批判性
反思性自我评价的开展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师要承认自己的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行为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检讨而得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的。这种信念将教师置于不断的自我评价之中,促使教师正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以开放的心态进行自我剖析,以此获得他人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它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自我评价的结果进行自我调节,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及时寻找弥补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3 渗透教育全程性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静止的、横断性的评价,而反思性自我评价则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评价。教育是一种日复一日的活动,教学内容是不断更新的,教育对象是时时变化的。因此,反思性自我评价伴随着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反思性自我评价不仅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具有无限循环性。循环过程包括:观察评价一诊断问题一调整行为―再次观察评价―发现新的问题一新的行为调整。每一次循环都意味着教育教学意识和行为的某种积极改变,经过不断的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教师获得了思想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并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进而形成反思性自我评价的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从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反思性自我评价的特点可以看出,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当前教师的反思性自我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1 教师“自评为主”难以立足
“新课改”提倡教师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凸显了教师的评价主体身份,以利于外界倾听教师的心声。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在重视程度上,有一半教师认为校方不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结果;在权重比例上,八成教师认为自我评价在教师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一般在10%~20%之间。可见,教师自评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中,领导评价往往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评优选先、奖金发放、职称晋升都由领导来决定。在一些私立学校,管理层甚至直接依据学生评价结果决定教师的去留。学校领导习惯运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去衡量、评价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教师自评的结果仅仅作为一个参考。“自评”结果不受校方重视,“自评”不过是走形式而已,教师评价实质上仍是以“他评为主”。
教师“自评为主”之所以难以立足,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中小学依然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对教师进行管理。在这种单向、封闭的管理模式下,教师是被管理者,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学校领导注重的是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喜欢“大一统”的评价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和需求,忽视了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也忽视了对评价目的、评价意义以及评价取向的思考。而长期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教师,也习惯了领导评价,不善于用自评和反思的结果向其他评价者阐述自己的见解,只能被动地接受他评的结果。可以说,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严重削弱了教师在自评中的主体地位,也挫伤了教师参与自评的主动陛和积极性。
2 教师“自评信度”难有保障
从理论上讲,自评是最佳的教师评价方式,广受教师的欢迎和认同。因为教师本人对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状况是最清楚的,也最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所要面对的困难。特别是当他们有主动进行评价的需求时,自评往往能有效促进其教学行为的改善,并成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源泉。但应然与实然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相关调查显示,在“希望谁来进行教师评价”问题上,选择“自我评价”的教师仅占3.3%;选择“校长评价”、“教研室或年级组长评价”的教师占18%;选择“家长评价”的占2.1%;选择“集中各方面意见”的占了44%;选择“学生评价”的占了23.4%。统计结果表明,教师既反感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性评价,对“教师自评”也缺乏认同感。在评价实践中,教师自评的信度常常是难以得到保障的,既可能因为晕轮刻板效应的遮掩性、弥散性和定式性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也可能会因为谦虚产生过低的自我评价,或受利益驱动做出过高的自我
评价,或为了避免冲突而做出不完全的自我评价。教师不能保证“自评结果”是客观公正的,因此宁可信任“他评”的权威性,等待他评的一锤定音。
研究发现,教师“自评信度”之所以难以得到保障,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客观上讲,教师工作本身是一种极具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的劳动,让教师对自身的劳动价值做出准确判断往往显得异常困难。教师自评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目前教师的自我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还未跟进。在评价实践中尚存在自我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自评方法不够多样、未与其他评价方式进行有效整合、评价结果依然带有“功利性”和“奖惩性”等问题。评价只重视教学业绩,忽视了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和迟效性,忽视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创新意识。因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利益紧密相关,使得教师在自评时缩手缩脚,不能放开手脚进行自我评价。而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评价培训和指导,无法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与客观事实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从而产生缺乏信度的自评结果。
3 教师“自我反思”难成习惯
教师自评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这意味着教师的自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自我反思是教师自评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教师自觉自评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30%的教师经常进行反思,而有64%的教师只有遭遇问题时才进行反恩,还有6函的教师很少进行反思。可见,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还未将“自我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之中。对于自我反思,一部分教师常常是口头和形式上拥护,仅仅是用来应付检查而已,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到它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他们仍然喜欢用自己的“老一套”,不愿意接纳新观念、新思想,很少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
笔者认为,教师难以形成自我反思习惯,与我国传统的教学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自古以来有“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教师以“知识传授者”自居,以“经验主义”开展教学。而“新课改”倡导教学反思,折射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既是“引导者”,也是“研究者”。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经常会有意或无意地捍卫长期形成的支配教学行为的潜在信念。因此,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未形成自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变得复杂而艰巨,班级容量大,工作时间长,且在生活中还扮演着多种角色,教师身心憔悴,经常处于“职业倦怠”状态。即使教师认同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没有较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而阻碍了教师的自我更新、自我提升。
三、完善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机制的设想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反思性自我评价还面临着种种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体制和思想方面的根源。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的顺利推进。
1 实施人本管理和领导带头自评以巩固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
要使教师成为真正的评价主体,实施人本管理是关键。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第一要义。教师自评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教师的发展,才会有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有必要将教师自评工作与学校常规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要求,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避免用一个尺度评价所有老师。既要重视教师的自评,要让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和自信,又要创造一切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通过民主管理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在方向上保持一致。事实上,教师只有将自评和专业发展植根于真实的学校情境中,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和丰富的发展资源。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反思性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应带头进行自评。奥斯特曼和考特凯姆的研究指出,如果要在学校中培育教师的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校长们公开宣布自己的错误,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为重要。因此,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使自己由居高临下的评判者、管理者转变为真诚的引导者、合作者。为此,领导应定期邀请教师进行座谈,实事求是地带头开展自评,虚心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建议,或设立匿名评价箱,让教师以匿名信件的方式把对领导的评价反馈给自己。同时,要定期公布自评结果,做到有错必改、有误必纠,自觉地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当学校领导能够坦诚地做出自我评价、虚心地对待反馈意见时,教师的主体地位就自然得到了尊重,教师自然会对自评肃然起敬。
2 创设和谐的自评环境和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以保障教师自评的信度
为了保障教师自评的信度,管理者需要为教师创设和谐的评价环境。学校领导要有意识淡化评价的奖惩色彩,通过教育评价达到促进全体教师成长目的。为此,不应该把自我评价的过程变成让教师担惊受怕的过程(对教师的人格或个性构成威胁,担心和惧怕被人歧视或误解),而应该为教师营造一种融洽平等、宽松合作的评价氛围。教师在宽松、合作的评价气氛中有了被信任的感觉,使其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这时他们才愿意主动真实地说出自评的结果。只有当教师们对评价的态度变得豁达和开朗时,他们才能虚心地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实践活动,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为此,可邀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解释和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演示让教师掌握自评的技巧,使自评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评价流于形式。在帮助教师掌握自评的技术和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教师对教育环境、教育制度进行深入反思,使他们能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
3 增强反思效能感和建立反思管理制度以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
篇4
关键词 中职 教改 专业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1专业综合实训
自2012年起,学校经过多方面调研,将各专业课程设置作了重大的改革,开设了专业综合实训,即在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前,针对实习岗位的素质、技能要求,以及学生在校所学技能,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就像一次实战前的“练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特点
(1)针对性强:学生顶岗实习前,学校已安排好了对口实习企业,有了明确的工作岗位要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就是针对实习岗位,将企业的培训课程前移至校园,根据学生特点“订制”而成,针对性强。通过综合实训,提高适岗能力,更快融入工作。
(2)综合性强:综合实训的项目,不是一个单个的零件,而是一个较综合性的产品,所以比单项训练难度大,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查资料,综合性强。
(3)真实性强:综合实训的项目,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不纯粹是“纸上谈兵”的项目。在实训过程中,也要以真实的生产过程为导向,安排好从设计、生产、检测的各个环节,符合真实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质量。
(4)协作性强:综合实训的项目,由于工作量大,一般采用分组完成。由组长组织3~5位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也能充分锻炼“团队协作”精神。组长安排得好,同学齐心协力,任务就完成得又快又好,若全组只是靠一两个同学“单打独斗”,实训效果就差。
(5)能力性强:在综合实训中会碰到新问题,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3专业综合实训实施步骤
3.1制订专业综合实训实施方案
为保证专业综合实训的顺利实施,必须制订详细的计划,具体包括:
(1)选定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做到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既适合岗位需要,最好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又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数控专业的综合实训,任务就是每组完成一套冲压模或注塑模。
(2)明确实训要求:首先对学生,强调纪律要求,明确完成的任务,上交的材料,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其次对实习指导老师,强调工作规范,要对问题有预见性,哪些地方是有特别要求的,容易出错的,及早提醒学生;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自学攻关,教育学生怎么做;把握好质量关。
(3)实施组长负责制:确定分组名单,实行组长负责制,做好组内人员主要工作安排。
(4)推进工作进度:各组作好计划,确定时间、工作内容、负责人。
(5)实行考核评比:按照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相结合;自评、互评相结合;以100分制,并评出优秀组、优秀个人。
3.2分组实施
按照产品生产的工作流程,分工协作。如机电类产品,先设计零件图,再小组讨论确定加工工艺方案,评分标准,经指导老师审核,再进行加工,还要确定QC人员,自评零件加工质量。
3.3完成项目书
设计统一格式的项目书,如机电类产品项目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项目简介;画装配图;画零件图;制作零件加工方案、评分表;组员分工;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小组考核表;个人考核表。
3.4组长答辩
以组长为代表,制作课件,对完成实训情况进行10分钟总结陈述,并回答评委老师提问,时间不超过5分钟。
3.5考核评优
(1)实训完成后应交的材料:产品、项目任务书。
(2)学生要写个人总结,组长要写小组总结,按填写实训鉴定表,作为学生成绩存档。
(3)实训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小组得分,由作品质量和项目任务书完成情况评分,占60分;另一部分个人得分,占40分,应包括学生的职业素质、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工作量、实践技能等内容。实训成绩通过自评、组评、教师评定。
4结语
中职学校在学生离校前开展专业综合实训,是一项重大教学改革,是积极应对企业需求,十分必要,很有成效。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怎样把这一门没有教材的综合课程,上得学生满意、学校满意、企业满意?做到既训练学生核心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又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还要做到岗位针对性强,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需要教师的智慧。学校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同时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篇5
教师姓名
个人信息
学段
小学
学科
数学
年龄
39
教龄
18
职称
一级教师
学历
本科
学校名称
蓝田县洩湖镇
个人情况分析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平
时在工作中很少运用信息技术,我会珍惜本次学习机会,结合自己的学科,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个人计划
1.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有关信息技术能力,针对数学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能在信息化环境中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2.微能力选择
请在明确学校与教研组微能力选择要求之后,确认个人微能力选择,并说明理由。
教研组指定的微能力范围
个人选择的能力点
选择理由
A2 A3 A5 B1 B2 B9
B2
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B9
为学生创造自我反思与自我认知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3.研修活动任务单
研修主题
研修内容
研修形式
组织者
预期结果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网络学习设计微课程及录微视频
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
成媛
实施思路清晰合理,具有一定的
操作性
自评与互评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评价
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
成媛
篇6
一、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对过程性知识形成与掌握的评价
对过程性知识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运用知识与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
如:把化成百分数,请写出做法并交流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用学过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0.14再化成百分数14%,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运用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2倍,把它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即14%。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教师应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维过程,并对这些过程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2.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练习与实践能力的评价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是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测试学生具备了什么知识,还应包括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实践活动对于评估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有效的。在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与同伴合作的态度等。对这些方面的评价不仅是一种总结性评价,也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营造宽松的、开放式的评价环境,尤其是应重视对学生课题研究学习的评价。结合学生对利息的学习,可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供下面一些课题,让学生研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1)到附近银行或储蓄所调查一下定期整存整取存款的年利率,填入左下表。调查国债的利率,填入右下表。
(2)晓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你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
在这样评价活动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并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类似与科学家探索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对以上内容的评价,教师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教师认定的“高水平”,不要仅注重答案的结果是否正确,也不要急于评判学生做法的好坏,更不要基于对学生探索解答的结果做出定量的评价。应鼓励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对学生通向正确答案的不同途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给予肯定,因为其中都包含了一定程度“做数学”的活动过程,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考察了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评价、设计评价的方面较为复杂,在评价范围、评价目的上会有所不同,单靠一两种评价方法是不够的,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
从参与评价的主题来分可以有三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其中强调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依据指定的评价标准,对自身的学习行为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对自身活动做出自我调节。
自评与互评要有机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与每时每刻的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并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评价有一定难度的,由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作用可以更多地发挥在组织小组的评价和集体的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的肯定小组在某一方面的先进行为,并把他们在学习上的先进经验介绍给其他的小组,形成竞争与合作的良好氛围。对班级在某一方面取得整体上进步进行集体评价,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2.观察评价、竞赛评价和特色评价
从评价的方式来分,可以有观察评价、竞赛评价和特色评价。观察评价为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提供最直接的依据。“互评”的方式为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关注同班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来源于教师、教材、也来源于同伴。
竞赛评价是在某一单元知识学习后,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而采用的评价方法。它对成绩达到标注的个人和小组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肯定性评价。
特色评价是指学生在某一方面素质一贯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被同学公认,可以给予特色评价并记录在“小学生数学素质综合评价表”上。
3.及时评价、课末评价和定期评价
从评价的时机来分,可以有及时评价、课末评价和定期评价。及时评价是对学生个体或小组整体在课堂学习、作业中表现出来的,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马上作出评价。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有创见的回答,就可以得一个“”课后由组长记录在评价表中。这样可以及时积累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各种良好的表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末评价是在每节课结束前用1-2分钟的时间,由学生依据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对照要求在“学习态度与习惯”及“学习方法与效果”两方面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反思与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诊断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地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定期评价是对“阅读课外资料”、“编辑数学资料”等指标每周一次进行交流及评价;对“上课态度”、“作业态度”等指标每单元进行一次评价;期中和期末对各项指标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业评价 形成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中的航标灯,是实现教学目的极其重要的手段。教学评价中的所谓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质上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大多采用以卷面考试为主仅对学习成绩来评定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一纸一考一分数定终身,重在评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智能发展方面。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性格品行等品质方面的评价的形成性评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于2008年秋季学期起对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制定了学生学业评价新体系――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在学校各年级、各专业的部分班级和部分课程中进行了一学期的试点、推广而后稳步推进,至今已经施行了3年多。试点、推广后,笔者采用查看相关资料、与教师座谈、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学校的72名教师和540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教师分布到我校的公共部、基础部、护理系、药检系、康复系、信息中心、附属医院科教课,调查的学生也分布到我校大中专各个年级的各专业。通过调查,笔者认为总体看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好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全面的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智能发展、情感态度、性格品行等方面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以人为本,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方案内容
该评价体系避免了传统的卷面测试仅对单一的知识掌握、智能发展进行评价的不足,其内容是很全面的,也是立体的。主要从学习自主性、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或实训)、学习效果、学习道德五个维度来评价学生。该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学校的职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分为人文类学科和专业学科两种评价表,二者在内容上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有“个性化学习”内容而无“实训”的内容,后者有“实训”内容而无“个性化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指标分解
该评价体系实行百分制,且目标分解细化。该评价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15-17个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对应有详细的评估标准,依据评估标准又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予一定的分值,所有A等级的分值累加起来总分值为100分。A等级和C等级有具体详尽的语言描述,介于二者之间的属于B等级。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学习自主性、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或实训)、学习效果、学习的素质道德。学习自主性对应的二级指标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对应的二级指标有课堂纪律、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人文类学科评价表中的个性化学习对应的二级指标有参与活动、兴趣爱好;专业学科评价表中的实训对应的二级指标有基本素质、操作技能、试训能力;学习效果对应的二级指标有测试成绩、补考或者重修、应用能力、职业养成;学习道德对应的二级指标有考场表现、合作学习。关于评估标准和等级分值举一例予以说明,如“学习自主性”对应的二级指标“学习目标”的A等级评估标准为:对该课程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在取得卫生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等方面,有明确目标与可行规划,其A等级分值为3分,该二级指标的C等级的评估标准为:没有学习计划,对该课程无学习兴趣,其C等级分1分,介于中间的B等级的分值为2分。
3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操作流程
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分为个人自评、小组评定、教师评定及最终评定。个人自评即学生本人根据自身各方面的表现,按照每项二级指标对应的评估标准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分数。小组评定即由学习小组根据该组员各方面的表现,按照每项二级指标对应的评估标准给该组员一个客观的分数。教师评定即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该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按照每项二级指标对应的评估标准给该学生一个客观的分数。最终评定即指把该学生的个人自评分数、小组评定分数、教师评定分数三项按一定的权重比计算出该学生该课程的最终分数,其三项的权重比依次为0.1、0.3、0.6,最终评定分数的计算公式是:最终评定分数=个人自评分数*0.1+小组评定分数*0.3+教师评定分数*0.6。
其操作流程是公布评价表――观察记录学习历程――书面测试、操作考核――评定分数。具体一点来说,首先任课教师在第一次上该课程时向全班同学发放或者公布其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表,让学生伊始就明白各项的评估标准。其次教师要安排好适当规模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同学都能参加某一学习小组,并且小组要记录好组员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同时教师要细致的记录每个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中各方面的细节表现和量化数据;然后,由任课教师组织操作考核和卷面考试并且记录分数;最后是评定分数,评定分数依次分四步走,第一步,任课教师和学习小组公布所记录的学生表现,由学生本人进行个人自评,第二步,由学习小组对该组成员进行小组评定并公示小组评定的分数并接受审核,第三步,由任课教师评定学生该课程的分数,第四步,根据权重比计算出最终评定分数,最终评定分数=个人自评分数*0.1+小组评定分数*0.3+教师评定分数*0.6,这最终评定分数就是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可折合成相应学分和绩点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量。
4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评价效果评估
在问卷调查中,传统的“一纸定终身”的卷面考试方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质疑,有82%的教师和89%的学生认为传统的卷面考试方法不能测试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反新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肯定,有63%的教师和63%的学生认为新的评价体系好,能较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业,60%的教师和53%的学生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能区分优、中、差的学生,60%的教师和54%的学生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评价体系有好的评价效果,能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新的评价体系要求老师对学生各方面情况都能了解,但在问卷调查中,36%的学生认为老师能了解大多数学生,32%的学生认为老师只能了解一半左右的学生,32%的学生认为老师只能了解少数学生。这三组数据得到了教师数据的印证,在问卷中教师选择的比例与学生选择的比例相近,同时在试点教师座谈会中有教师也谈了相同的感受:所带学生太多,对学生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80%的教师和9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老师老师更了解学生,所调查的全部教师和94%学生认为小班课老师更了解学生。
基于以上情况,认为新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特别适合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小班课(教师所带人数少)中推行。
5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5.1 由于学生在自评和小组评定中不能客观评价,可实行基准分制和加减分制
在问卷调查中,40%的学生回答在“学生自评”中会给自己抬高分数,29%的学生回答在“小组评价”中会抬高自己的分数。这一点也得到了试点教师试点班级印证。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基准分制和加减分制,即定原评价体系中的B等级的分值为基准分,然后依据评估标准进行加减分,并必须注明加减分的条件。
5.2 原评价表中卷面测试分数和操作考核分数的比重偏低,可适当提高卷面分数和操作考核分数的比重
试卷测试分数只占25%,在理论上存在学生试卷考试等零分,而最终评定分数仍然及格,甚至达到70分的可能。77%的教师认为试卷测试成绩比重应在30%-50%之间。34%的学生认为该比重为30%,17%的学生认为该比重为50%。因此建议提高卷面分数的比重,操作考试亦然。
5.3 教师操作时有难度,工作量大,可简化和合并二级指标
专业学科版中M1-1与M1-2相似,有重复性,可合并。关于补考重修评价无法操作。考试违纪不应当量化,成绩应直接作零分处理。评价体系表与花名册结合在一起,便于教师操作。
5.4 把最终评定百分制转化为等级制,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5.5 鼓励任课班级多学生人数多的教师,鼓励老师采取灵活多样评价方式
5.6 提高教师评定分数在最终评定分数的中的比重
修改最终评定分数公式,提高教师评分的比重。即把“最终评定分数=个人自评分数*0.1+小组评定分数*0.3+教师评定分数*0.6”修改为“最终评定分数=个人自评分数*0.1+小组评定分数*0.2+教师评定分数*0.7”。
参考文献:
篇8
一、合理利用评价五原则
1.利用发展性原则,相信学生的成长。评价将学生看成是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独特个体,在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以发展性原则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目标明确,积极性高,自信满满。
2.利用主体性原则,刺激学生的上进心。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评价者。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不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的程度上对自己进行评价,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方面也需要评价。
3.利用导向性原则,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愿望。综合素质评价注重传统的方向性和导向性,对学生发展提出期望,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确立适合自己情况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愿望。
4.利用差异性原则,指引学生特长的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给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以机会,它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多元性、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展现。
5.利用操作性原则,使学生有章可依。评价方案的条理性,使得方案的实施有多元主体的参与,可取得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学生也可以对照条款努力前行。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
1.学习领会文件,领悟评价实质。认真学习《广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认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过去的学期鉴定有不同性质,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对评价内容体系更是逐条分析、领悟,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宣讲、发放材料等形式让班级的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组织他们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让他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领悟评价的精神实质。从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促进自己发展。
2.引导学生自评,提升内在潜能。在学习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和学校评价细则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对照个人的学习和纪律情况,总结过去的行为和习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并看到自己的不足。
比如,一个不爱运动的现学生看到“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自觉锻炼身体”这段细则时,非常自觉的在评价处写上“B”。自评过后笔者主动找她谈心,问她通过自评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她很自信地说:“老师,我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我缺乏适当的锻炼,这是我最大的缺点。以后我会加强体育训练,争取中考体育满分,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老师您相信我!”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体育训练中,能看到她从内心爆发出的那股动力,伴随她进行冲刺训练。她终于突破自己,体育中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锻炼更使她散发着青春的光彩。自评活动能充分发挥对同学的激励作用,更能提升个人内在潜能。
3.组织学生互评,激励全体上进。把每班62名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6~8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互评。首先统一制定好评价表格,发给每一个学生,并组织各小组推荐一名活动主持人和两名学生进行评定等级统计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持,教师组织观察。先让被评者宣读自评报告及自评等级,其他同学结合平时相处中对他的理解认识,适当补充或作提醒。通过互评,学生们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4.班级总评,促全面发展。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基础上进行班级总评。由班主任和两位长期任本班学科教学的教师组成班级评价小组,对照“评价标准”,以学生互评为重要参考依据,并参考学生的自评,联系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实现对学生的班级总评。总评过程认真地审视学生的各个方面,重证据,重成长记录材料,用发展、动态的观点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整理反馈,对照前行。班级评价经学校审核后,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通知单》,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评定结果公示5天,并受理反馈意见,之后由学生本人签字认可,交学校政教处存档备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评价等级,通过分批或个别谈话,使学生全面总结,并指引学生制订中考目标,使学生对照目标努力前行。
三、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促发展
1.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学习“评价标准”时,教师要悉心讲解,用学习生活诠释条例。学生都是向往进步的,要抓住评价契机,使学生各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真正发挥评价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9
[摘要]:WebQuest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和实践将WebQuest运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烹饪原料知识课的教学中去,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WebQuest 中等职业学校 烹饪原料知识
一、WebQuest简介
WebQuest是美国圣地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因此,WebQuest是一种以网络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或问题,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信息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使问题得到创造性地解决。
二、WebQuest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观认识,而且重视建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建构主义观点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2.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WebQuest中采用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教学方式,体现出了合作学习的思想。合作学习的创始人约翰逊兄弟提出了合作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混合编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和小组自评。WebQuest小组活动中,这几个方面都是教师在分组活动时应该严格做到的。混合编组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小组的组外“同质性”和组内“异质性”,即小组之间应该保持大概相当的水平,小组内应该有不同性别、特长、性格、学业成绩的学生。
3.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WebQuest教学正好能地体现这些方面,所以科学新课程运用WebQuest教学来辅助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三、烹饪原料知识课中引入WebQuest的意义
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烹饪原料知识教材编写的十分系统与详尽,给学生认知和了解各种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存在这一些问题:
1.知识过于陈旧
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快,数小时之内就能将某一新的事件和信息传遍全球,而随着现代烹饪技术的发展,新的烹饪原料的种类、烹饪原料新的性质和用法也层出不穷,相对于此,现行的教材中很多内容还在使用十多年前的资料,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
现行的教材内容详尽,体例得当,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很容易被教材中的内容所框死,即使教师在课堂补充相应的知识,但限于课时有限以及个人能力的单薄,也不能面面俱到,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烹饪原料知识课WebQuest教学设计的过程
1.采用的形式
受到学校教学条件与网络环境的限制,尚无法在烹饪原料知识课上实行全面的“联机型”WebQuest的教学方式,而采用的“单机型”教学方式,即课上布置任务,课后进行调查,课上汇报调查结果。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每次调查的周期限定在2周,让学生在这2周内进行网络调查以及调查报告的制作,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
2.教学的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一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课题选定,布置任务
在这个环节,主要要告诉学生到底要做些什么?网络资源浩瀚如烟,学生在初次接触WebQuest学习时,经常面点广阔的网络资源无所适从。因此我以教学任务单的形式,下达学习任务。
当然,当熟悉了这种学习方式以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原料进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给出资源,分组完成调查任务
获取大量的网络资源,网址的搜集是至关重要的。“资源”其实就是一个网址清单,这里提供的网址一般不能太少,最多十几个,最少也要五六个。而资源不一定全部来自于网络,一些离线资源,如杂志、书刊、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甚至我们现行的教材,也是WebQuest的重要成分。教师首先要对这些网站进行浏览,然后精选出和任务有密切关系的网址,即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站网址。
(3)适当的技术指导,引导学生完成调查
这一环节在学生初次接触WebQuest时,显得格外重要,在通过实践和调研,我发现尽管现在中职学生上网的比例很高,但真正能将网络资源利用到学习上的很少,甚至有学生不会使用搜索引擎,因此必要的技术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4)课堂汇报与评价
这是WebQuest的一个重头戏,检查学生的调查成果,了解教学成效,主要在这个环节体现,为了简化过程,规范程序,我统一要求学生以PPT汇报和调查笔记的形式呈现各自的调查成果。评价时从学生个人的笔记结合小组汇报的成绩进行评分,为了能让学生能够重视小组合作,制作好汇报课件,我将评分标准核定为小组报告占60%,个人笔记占40%。
(5)总结与归纳
用简短的语言总结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为学习结果的拓展推广提供一个机会。
五、WebQuest在烹饪原料知识课实践的困难与困惑
技术上的缺失,尚无法做出一个完整的WebQuest教学的模板,这是我目前的最大的困难,也是我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价阶段缺乏学生的自评,完整的评价应当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我也曾经采取过类似的评价方式,但从实践情况上看,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2个,一是学生自评时不够客观严肃,很多学生直接给自己打满分;二是互评时,有的学生出于面子原因,也不能比较真实客观的给予他人进行评价。
六、结束语
虽然WebQuest教学法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其在烹饪专业教学的运用还属于摸索阶段,为了能将这一先进有效地教学方法,能充分的运用到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还需要我不断的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韩晓红,闫英琪,郭丽.基于WebQuest的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4).
[2]曾清红.浅析WebQuest教学模式.中小学电教,2008,(7).
篇10
一、改革创新,探索实施“八步”运行机制
为顺应高校岗位设置改革要求,打破吃“大锅饭”现象,提高办事效率,该校立足现状,成立专门机构,按照“宣传发动、方案制定、实施操作”三个环节,坚持“公平公开、简便易行、统筹协调、区别对待”的原则,采用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探索实施了2013年度各岗位人员分类考核“八步”运作机制。
㈠岗位自选。各二级部门要求所属部门每位教职员工应立足于自己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情况,填报《分类考核岗位自选登记表》。即需从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见习研究生/见习教师/员级)、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旁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见习研究生/员级)、管理岗位(中层正职/中层副职或副调研员/科长/副科长或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或见习生)、工勤技能岗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四种岗位类别和等级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本年度绩效考核使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一旦选定某一岗位类别和等级,则按其选定的岗位类型考核标准进行年度绩效考核。
㈡个人自评。每位教职员工根据自己选定的岗位类型和等级,并据此依据《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管理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工勤技能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选择与自己岗位类型相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赋分量化评价。
㈢部门核查。各部门考核核查小组对所属部门教职员工根据量化指标所提供的有关教学、科研、荣誉获奖等方面的佐证材料以及一年来的工作实际表现情况,对其自评情况进行逐一审查,并将部门评议结果上报至学院考核办。
㈣抽查审核。学院考核办组织教务、组织人事、科研、督导、宣传统战、纪检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分线、分组、分块从不同岗位类型考核标准中选取若干个主要考核点进行全面抽查审核。
㈤初定等级。考核办工作人员将考核办抽查的部分审核得分加上考核办未抽查但经各部门核查的考核点得分,得出不同岗位类型不同等级的每个教职工的年终绩效考核得分,并由此初步确定全院各岗位人员分类考核等级。
㈥公示反馈。考核办将教职工的年终绩效考核成绩分别发放至其所属部门,由部门公示,并接受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被考核人的申诉申请,汇总上报至考核办。
㈦申诉复核。考核办组织召开由参与抽查审核的职能部门组成的申诉复核工作会议,对提出申诉的被考核人的申请复核加分项逐一进行复核审定。
㈧最终定级。召开绩效分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核定最终考核等级结果,报党委会议审批。
二、总结反思,理性透视运行机制新的困境
新的“八步”考核运行机制,尽管遵循了“自愿选择、阳光考核”的原则,在尝试阶段运行得亦较平稳。但总结反思,其也存在以下主要困境:
㈠注重自评,忽视互评。由于仅考虑到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量化规定性要求,可以通过藉助审核佐证材料的真实性而确保每个被考核人自评行为的自觉性及其结果的有效性;却严重忽视了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成分,因其不确定性,加之受“趋利避害”人性使然的支配,必然会出现部分被考核者非理性、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自我评价的现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仅有自评而无互评的考核机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㈡自我保护,部门主义。根据新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运用直接与被考核人的年度绩效增量分配相挂钩。而各岗位各等级的综合划分又是基于全院通盘考虑,即同岗位同等级人员的竞争排名、等级划分,不是以部门为单位,而是在全院范围进行。于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驱使下,以及在“好人主义”管理思维支配下,绝大部分部门审核人员从维护本部门所属人员的利益,使其在全院综合排名中不落于低等次的愿景出发,出现了“部门保护主义”,未能真正履行核查之责。即,在考核审查本门所属被考核人员自评情况时,存在把关不严、随意审核的现象。
㈢情况不明,审核困境。“八步”考核运行机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职能部门抽查审核。其最初的设计预期为:一是对部门审查情况的监察,看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二是对被考核人员考核成绩作出最终审定。然而不难发现,实际操作中却事与愿违。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职能部门对被考核人的德、能、勤、绩、廉等表现情况认识不够、不足、不全,致使对被考核人员的考核中所涉及到的非量化考核项的审核势必把握不准,加之部门审查又囿于“保护主义”和“好人主义”,其结果的真实性本身就值得质疑。因此,职能部门的抽查审核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㈣划等定级,参照异化。新考核运行机制的最后环节就是划等定级问题。其做法是将所有被考核人员打破部门身份界限,在全院范围内实行同岗位同等级人员的综合排名、等级划分。这看似很公平、合理。但其有一致命弱点,在于可比性的弱化,尤其是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人员更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某些部门岗位在宏观范畴划分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微观层面上因其工作性质、岗位特性等差异性而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将同岗位同等级人员在全院范围进行比照排名划等定级,实则以表面上的公平性掩盖了各部门工作岗位的差异性,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工作岗位的不可比性而呈现出不公平。
三、优化完善,考核机制更趋于科学合理化
针对以上出现的新困境,我们没有浅尝辄止、固步自封,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总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再到成熟的质量互变过程。高校各岗位分类考核机制亦是如此,也要经历一个“凤凰涅??”式的蜕变过程。对此,我们又分线分块地组织专题座谈会,广泛讨论、征集意见、优化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㈠“”变革,考核机制更贴近实际。这主要表现为:①考核指标的改变:由《教师专技岗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其他专技岗人员量化考核指标》、《管理岗人员考核指标》、《工勤技能岗位人员考核指标》4个指标体系整合为《专任教师量化考核测评标准》、《坐班人员考核测评标准》2个指标体系;②考核重心的改变:由“全员考核”转变为“以考核坐班人员为主、考核专任教师为辅”;③考核果运用的改变:由“与年度绩效增量挂钩”转变为“坐班人员年度考核结果与当年坐班补贴发放挂钩,同等级的同行政级别人员享受相同的坐班补贴,同等级不同行政级别人员以及不同等级不同行政级别人员实行差异性坐班补贴。专任教师年度考核结果与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挂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一职称内部等级晋升与推荐评聘上一等级专业技术职称”;④考核责任的改变:由“职能部门负责”转变为“各考核小组负责”;⑤划等定级的改变:由“全院同类人员比较”转变为“部门(或考核小组)内部成员比较”;⑥考核内容的改变:由“自评赋分、审查审核定成绩”转变为“个人自评、集体互评、领导评议按一定比例综合得出考核成绩”;⑦考核主体的改变:由“教师专技岗、其他专技岗、管理岗、工勤岗”四类人员转变为“中层正职人员、其他坐班人员、专任教师”三类人员;⑧考核方式的改变:由年终绩效量化考核与评优评先考核,“两步走,有所借鉴”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两者合二为一,无缝对接”。
通过改变,优化了考核指标,减少了重复考核,强化了考核程序,考核不仅更具操作性、合理性;而且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符合考核的预期愿景;还能破除部门保护主义和“论资排辈、轮流做庄当优秀”的弊端,造就了部门内部人员竞争态势,更有利于人事管理,以致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