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篇1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媒体呈现)

师:为什么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根本立足点?如何扩大内需?这就是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讲授新课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板书)

师:生产与消费有紧密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如何?接下来结合两组情境进行探讨。

情境一(多媒体呈现):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情境的探讨,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方面的表现。

一、生产与消费(板书)

1.生产决定消费

师:消费对生产有没有作用呢?接下来通过情境二来探讨。

情境二(多媒体呈现):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对情境的探讨,得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四个方面的表现。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板书)

师:正因为生产决定消费,因此,要扩大内需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如何发展生产力?接下来探讨。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板书)

情境三(多媒体呈现):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综合国力、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贸易总额、产品生产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略)。

师:请同学们结合情境三及课本30页第一段文字讨论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得出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①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有重要的意义。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板书)

情境四(多媒体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 ……(二)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五)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情境五(多媒体呈现):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吃饭问题……

———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

师:结合情境四、五讨论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设计意图: 归纳出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四个方面的措施: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进行改革。为使学生加深对改革实质的理解,可设问:改革改什么?请举出改革推动生产发展的例子。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板书)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管理;职业探索;职业认知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虽然在校广泛汲取管理学科知识涵养,具备一定对涉及经济生活事务的科学规划和灵活管理能力。然而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由于同样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很多毕业生不清楚自己希望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对择业存在许多迷茫与困惑,而一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此时显得至关重要。“领先百步先领先半步”,好的职业设计能让每个执行者赢在起跑线上,避免“就业错位”,增强其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此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探讨一份好的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符合两个基本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今后每个大学生可能按照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而走的路不同,但是那些成功的人共同点却是大致相同的:他们有一份成型、经得住个人考验与市场检验的职业规划,主要表现在其职业规划的高立足点性、注重灵活性。

(1)高立足点性。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成就便有多高。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改造世界、实现个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行动指南,制定者要有一个高远的立足点,以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发展的规划职业人生。它提供一种改变当前状况的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使当局者不再拘泥于具体事件的一时挫伤和成败,正视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并镇定周全的解决之。

(2)注重灵活性。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职业规划不可能随时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所以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有坚定的奋斗目标,要规划好短期、中长期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只要保持根本方向一致,不时地根据环境变化,科学而灵活地调整职业规划也未尝不可。

二、注重自我评估和个人求职能力分析

对于大学生,自我评估可以从其个人兴趣爱好、人格品质、优缺点盘点、生活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因为这些都是大学生能从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体验中轻易挖掘的基本个人特征,“自知者智,知人者明”,也只有认清了现在的自我和潜在的自我,才能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生只有通过老师、同学的反馈和测评的结果分析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与思考,才能更科学诠释一个真实的自我。

大学的教育虽然能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并不意味能游刃有余般的得到一份好的工作。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个人求职技能显得更为重要。求职的过程也是个人的能力只有充分展示的过程,只有能力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即使大学生已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和准确的自我定位,但求职理念不足与缺乏对企业流程运作和对应聘公司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的程度是会成为其成功求职的因素,在求职准备阶段这是重点要加强的方面。

三、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认知分析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可以选对了自己的职业。职业之路不仅是对自我评估并结合职业价值观、综合素质与职业规划测评的结果,而且可能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断的调整,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职业探索既包括对个人职业人格类型与职业价值观的探索,也有对整个社会背景下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机会的探索。职业人格类型和职业价值观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社会型的职业人格类型和经营、支配取向职业价值观的确定则是管理类专业大学生选择正确的、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线的基础;在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环境方面,由于我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而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全面与国际接轨,我国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就是这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持续走强,国家对经济管理岗位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了以会计学等为代表的经济管理专业的持续升温,而管理学科之间的相容性更是产生了很多新职业,这也为以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十分利好的职业环境;而对于职业机会方面,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现状,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更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事前做好合理的职业机会辨析。

职业认知则包括专业分析和就业前景分析。对于管理类专业重点培养的应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应是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努力奋斗的方向;就业前景分析是大学生进一步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政策、路线,认清国家经济形势,对个人职业规划再确认的必要过程。对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而言,尽管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开阔,但是其仍然面临着岗位有限而又不乏激烈的人才招聘环境,这时候有效地进行就业前景分析,及时调整个人职业观、就业观与价值观,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人生道路发展方向,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十分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创新 服务理念 长效机制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创新

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改变文化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的现状,必须首先树立与人为本科学发展、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人本观在当今社会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党和政府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也就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贴近农村、贴近生活、贴近农民,以服务广大农民为宗旨,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首先必须明确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文化利益,切实解决农民文化需求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切实保证让农民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坚持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的理念

就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文化进步结合起来。在过去很长时间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忽视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文化事业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文化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现如今文化发展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而,政府应把发展文化事业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大力推进经济文化互动融合,把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于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的特点,因此在文化建设中不能急功近利,而需长抓不懈,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三)尊重农民的文化权利且坚持均等化理念

尊重公民文化权利既是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公民文化权利的核心是公平性,因此在强调公民文化权利时应坚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强调的是“底线均等”,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应当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定位在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上,同时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兼及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城乡差异大,因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工作中应重点突出农村,国家政策资金应向农村倾斜,公共文化服务更多地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流走于城乡之间的广大农民工的文化权利,由于他们长期离乡背井来到城市,但又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流走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他们即不能享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又不能和城里人享受同样的公共文化服务,造成农民工长期以来文化生活缺乏、枯燥、精神空虚,呈现“文化孤岛”现象。因此政府应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管理范围,通过社区、工会等组织向农民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二、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构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要求政府要创新服务理念,还要求政府多方入手全面规划,系统管理,不断创新,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顺利开展。

(一)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并拓展投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

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因此,在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力量的同时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公民个人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为此应消除非政府组织投入的体制,放宽对农村文化市场投入的准入条件,完善文化市场法律制度,并在政策、税收、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投资、集资、捐资、赞助等形式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此外乡镇也应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通过特色演出和特色文化旅游等项目增加财政收入,自行解决一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资金,缓解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经过精心的筹备,今天,我市的行政审批办证中心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揭牌典礼,这是象州政治、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好事,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适应WTO规则,加快富民兴市奔小康大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我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这个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开放为带动,城乡统筹兼顾,外引内联双管齐下,不断优化改革与发展的软硬环境,一、二、三产业百花齐放、齐头并进,特别是非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愿意落户我市,加快了我市与外部经济接轨的步伐,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我们的行政事务管理机制还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分散、低效而不透明的行政审批体制已经成了严重束缚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部分外来企业主和人民群众很不满意,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建立一个便民高效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以此提升行政效率。

现在,我们建立行政审批办证中心,把面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审批事项进行集中办理,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是对传统审批制度和审批模式根本改革,更是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有益尝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要以改善投资环境和方便群众办事为立足点,以“服务经济、方便群众、塑好形象”为宗旨,树立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不让服务对象麻烦一次的行政理念,真正建立一个“窗口围着群众转,部门围着窗口转”的运作机制,各部门要调整好分工和科室设置,审批工作人员要尽可能进驻到服务中心中来,强化当场办结,强化限时承诺,强化联合审批,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东跑西跑重复跑,你批我批重复批”等对服务对象不利的行政事项审批方式,努力提高在中心内部办结事项的比例,使我市行政办理事项逐步走上公开、便民、廉洁、高效的轨道。

篇5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产业 影响 意义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139-01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而以森林为核心经营对象的林业,不仅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必需的林产品,而且还肩负着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时代使命与任务。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关系,如何实现林业生态对林业产业的正面推动,已经成为广大林业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话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立足点和归宿点。

1 我国当前林业建设的现状

2016年1月10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明确得出,我国林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4%。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林业经济发展水平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我国2015年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5.81亿万元,是2010年的2.6倍,而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更是突破了1400亿美元的大关,是2010年1.5倍,是名副其实的林产品生产与贸易大国,跃居全球首位。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林业的发展是资源为前提的。因此,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积极建设,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客观来讲,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人工造林势头强,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第二,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第三,林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而林业生态问题集中体现在生态恶化方面,主要有土地沙漠化、旱涝灾害、水土流失等。

2 林业生态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意义

2.1 林业生态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林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以森林资源为根本前提的,如果失去了林业生态资源的支撑,那么所有都是妄谈。因此,从生态保护角度来看,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而从林业产业建设的角度看,木材属于经济的直接来源,其数量与经济规模直接挂钩。从林业生态建设的立场看,地区内的绿化率与地方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林业开发过度时,植被绿化率和覆盖了也将随之降低,最终会带来空气质量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随之林木产量也将大幅下降,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制约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林业生态和谐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此外,林业产业价值,主要是通过林产品的市场流通和销售来实现的,这样就需要一个成熟、稳定、健康的林业发展体系,以确保林产品开发数量和加工链的合理。但在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若是过度开发,则将打破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那么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而且还会造成木材产量下降或中断等问题,阻碍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说,在加快林业产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林业生态效益,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推动双方可持续发展。

2.2 林业生态将促使林业发展走向可持续道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源供给和支撑,如此才能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目前,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我国明确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在林业产业建设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但客观来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林业产业建设中的执行效果不是很好,部分地区一味追求地方GDP效益,完全不顾林业生态而进行掠夺式开发,导致对地方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此外,大量实践也证实,在林业产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兼顾林业生态效益,确保生态林业的丰富性,如此才能促成林业生态的形成,从而促进林业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林业属于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它要求在林业产业建设中,以生态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于林业产业建设的全过程是生态林业的核心理念,而这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权威预计,2016年我国会进一步加强林业产业建设,会更加注重发展绿色、环保、特色的林业产业,将逐步扩大林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对于林业的产业结构也将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强林业能源开发,探索全新的森林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并抓住“互联网+”的时代机遇,拓展林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空间。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对林业生态保护,加强森林保护工程建设力度,以进一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新常态下,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推动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业内亟需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在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建设中不断暴露的诸多问题,广大林业工作者应当立足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在注重林业产业建设的同时,兼顾林业生态效益,如此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治强.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北京农业,2015(34).

[2]闵庆文,刘某承.李文华: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者[J].世界农业,2015(11).

篇6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中国通信业转型与发展成效显著。在综合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行业创新与转型步伐加快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建设了技术监测系统,将配合开展企业干部考核与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结合起来,加大整治力度,电信市场竞争秩序明显好转。随着相关部门服务工作机制逐渐完善,社会关注的服务热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比如,针对老百姓意见很大的通讯服务资费过高问题,移动运营企业在各品牌下均推出了单向收费方案。2007年以来,手机资费“双改单”在全国快速推进。我们按照“双改单”的整体思路充分考虑了广大手机用户的合理要求,确保在网用户权益,尊重用户自主选择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根据各地市场情况确定具体方案、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逐步推进。到2007年底,基本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标准资费用户的单向收费。针对广大用户反映强烈的资费套餐过多、计算复杂、夸大优惠幅度等问题,从2007年5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清理资费套餐。目前,在同一本地网内,各电信运营企业正在发展用户涉及基本通话费的资费方案为13种。如今,我国已初步建立电信资费市场化形成机制,电信资费总体水平2007年比上年下降13.6%,5年内下降了53%。

同时,为了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2007年我们累计拨测检查SP业务共计630项,查处违规SP企业共43家;各地通信管理部门通报批评、责令整改、行政处罚违规SP共483家;电信运营企业停止结算、停止业务、关闭端口和业务下线的SP共784家。根据信产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统计,2007年第3季度,涉及SP收费的用户申诉共1279件,比2季度下降9.99%,比1季度下降17.06%。

尽管电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关政府部门还须进一步树立监管为民、发展为民的理念,增强通信业发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

当前,通信业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通信技术继续向IP化、宽带化、移动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并呈现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三网融合进程加快,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之间加速融合;移动通信向更高速率发展,通信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取得积极进展。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行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将逐渐增大。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融合。中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要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求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新的形势对电信业的服务和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信业在发展、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特别是管理部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等方面,思想观念、职能定位和方式方法还不相适应。如何在继续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履行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还需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我们已逐步认识到,加快电信业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消费。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整体部署,创新发展思路,开发丰富多彩的各类业务和应用,从政策上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全方位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通信业是服务业,它的发展与社会、民生紧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把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篇7

一、加大资金投入,是搞好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农牧业产业化是一个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资金回笼慢的大产业,没有充够的运作资金作保障,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为此,赤峰市广泛开辟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国家补、银行贷、企业投、群众筹的办法,千方百计地增加对农牧业产业化的投入。2002年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2亿多元,用于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全市用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各种信贷资金达亿多元,草原兴发、塞飞亚集团,健元鹿业集团等实力较强的企业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投入资金达近8亿元。同时,赤峰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调整树种结构,扩大桑蚕、山萄萄等高效经济林栽植面积,有效地缓解了农牧业产业在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紧扣重点项目工程,实行专项推进

抓住重点项目,实行专项推进是行之有效的良好工作办法,去年以来,赤峰市紧紧围绕“6421”工程,对涉及面较广,市场前景看好,对农牧民致富和全市经济发展能起到极大拉动作用的品种如肉牛、肉羊、肉鸡、肉兔、肉鸭、桑蚕、无公害蔬菜、烟叶、林草、优质杂粮杂豆十个重点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敬业精神,实行专项推进。同时采取了如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人;改变工作方法;对先进、重大贡献进行奖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赤峰人民投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大业的洪流中。

三、开拓联动发展,整体配套新思路

农牧业产业化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种养业、而且关联到加工业、延伸到流通领域,必须进行整体配套措施联动发展。对此,赤峰市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的农牧业产业化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认真剖析赤峰市农牧业优势和劣势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实施“6421”工程,即花大力气抓好肉禽、肉兔、肉牛、肉羊、生猪、无公害蔬菜、毛绒、玉米深加工、林草三大主导产业,烟叶、桑蚕、甜菜、优质杂粮杂豆回厂优势产业及20个龙头企业和十大商品生产基地。创建了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专项规划,市旗县各级政府从各地实际出发,本着扬长避短原则,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制定了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规划,为推进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立足本地,扩大对外开放联合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牢固树立开放意识,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引进联合上。一方面,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依托,引进资金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02年,赤峰市林西县与北京锦绣大地公司达成协议,引进资金2000万元,建设肉牛育肥场屠宰厂,现已到位资金500万元;红山区从北京引进资金建立起奥特曼塔獭兔公司;松山区从日本引进资金建起了尹斯乐肉牛公司、阿鲁科尔沁旗与韩国客商达成了建立红干椒加工厂协议,从辽宁引进3500万元收购了以加工麻黄草为主的天山制药厂。另一方面,以土地资源为依托,为外地企业或公司建立基地。去年一年,赤峰市订单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蔬菜基地,安国的药材基地、山东的红干椒基地、笤帚苗基地和马铃薯基地。

五、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已初见成效

篇8

一、扣紧发展要点,优化三种作风,凝心聚力加大海西发展力度

作风是保障发展的基础,优良的作风是实现稳步发展的要求所在。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优化良好的思想作风、优化朴实的学习作风、优化高效的工作作风,只有不断倡导和弘扬这“三种作风”,我们才能有效提升“推动海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力,才能以发展的力度推进发展的深度。

(一)优化良好思想作风,把德能融入地方发展。一是要树立惠民的思想。把百姓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百姓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百姓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把利民、便民、惠民作为一切行动的宗旨和指南;二是要树立服务的思想。积极转变职能,强化公仆意识,不树官威、不摆官谱,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全心全意投身服务,一心一意做好服务,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要树立廉洁的思想。严肃纪律性,把好金钱关。注重规范性,把好权力关。保持廉洁性,把好节日关。坚持原则性,把好人情关。加强约束性,把好责任关,切实架起纪律的高压线,筑牢自律的防火墙。把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作风建设自觉融入到地方发展的大局中。

(二)优化朴实学习作风,用才能服务地方发展。一是要学以修德。把政治学习、理论学习、素养学习作为必尽的社会责任和必备的精神追求,切实塑造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二是要学以正心。通过学习可以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确立准确的观点,有效增强明辨是非、判断曲直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三是要学以解惑。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用所学的知识破解难题;四是要学以增智。通过勤学、苦学、常学,拓展思维、扩充知识、开阔视野;五是要学以致用。依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的才干、转化为服务的本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发展建设。

(三)优化高效工作作风,以效能推动地方发展。一是应在“短”字上下功夫。带头开短会,带头写短文、带头讲短话。把文山会海占用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和王作效能;二是应在“快”字上下功夫。该办理的事情,马上办理,坚决不推。能解决的事情,立即解决,坚决不等。难处理的事情,想法处理,坚决不拖;三是应在“勤”字上下功夫。勤下基层、勤搞调研、勤解民情,以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四是应在“高”字上下功夫。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领导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工作水平,推进工作的效能化和程序化。提高落实水平,增强落实的高效性和长效性。用效能的大提升推动地方的大发展。

二、抬高发展起点,深化四种理念,齐心协力提升海西发展高度

理念是促进发展的主导,先进的理念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所在。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化科学的理念、深化民生的理念、深化务实的理念、深化战略的理念,只有不断树立和深化这“四种理念”,我们才能有效提升“推动海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驱力,才能以发展的高度拓展发展的广度。

(一)深化科学的理念,寻求发展的支撑点。一是要科学定位。对本地区的现实状况应有科学的认识,对本地区的发展形势应有科学的理解,对本地区的发展思路应有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把海西州定位成:柴达木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和青海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二是要科学谋划。按照打造两个示范区、建成三个中心、构建六大产业体系、实现五个率先发展”的总体目标(两个示范区:全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个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资源加工转换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六大产业体系: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特色生物、新兴产业体系。五个率先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加快发展),谋划措施、谋划方式、谋划布局、谋划长远发展;三是要科学决策。坚持先行先试、创新驱动,坚持扩大投资、夯实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保护生态、协调发展;四是要科学发展。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工作全部统一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上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篇9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出口贸易大幅下滑,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劳动密集以及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应当立足于自救,加快产业升级,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才是中小企业应对当前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谋求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次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迅速传导至我国的实体经济。由于外部需求的萎缩,我国出口增长放缓,造成经济增长下滑,失业人口增加,产能过剩问题严峻。中小企业也因为出口贸易下降而减产、裁员甚至破产。面对经济下滑和出口环境恶化的内外威胁,中小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对此进行粗略的研究,为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提供参考。

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国际需求萎缩且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下滑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走向衰退,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这世界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减速,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美国2008年GDP增长仅为1.1%,为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来的最低增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全年货物出口增长17.2%,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的对美出口增速则回落9个百分点。

(二)借贷成本过高且融资难题更加突出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度低,同样从商业银行贷款,与大中型企业相比贷款成本要高很多。2008年上海证券报对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另外,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采用抵押和担保方式,企业还要支付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并且手续繁琐以及审批时间过长,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

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份,为抑制经济过热,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17.5%,国家“一刀切”的货币紧缩政策使得中小企业成为信贷紧缩的主要对象。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又陆续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政策,但是由于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坏账大幅提高,加上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得银行即使有额度也不敢放贷,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有限。

(三)生产成本上升且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除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推动劳动力成本刚性增加外,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等各种因素交织影响,造成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受到严重削弱,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粗放型的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由于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价格上下游转移能力弱,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原材料成本上升。2008年下半年,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在经历过上半年的大幅上涨后又出现下滑。由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实施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从长期来看,这些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终将对外贬值,这也推动了原材料价格的新一轮上涨。实际上,在进入2009年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已逐渐上涨。另外,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被动升值也直接造成中小企业出口价格的高企,削弱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的同时也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不利影响。2007年7月1日,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 、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中小企业由于竞争力弱,很难通过出口谈判调整合同定价转移成本,本来依靠微弱价格优势和退税款维持的微薄利润,进一步受到上下游的挤压。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2008年8月以来又连续6次提高部分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是很难缓解中小企业的困境。

中小企业的自救措施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时,中小企业应当把立足点放在自救上,根据自身特点在危机中把握发展机遇,加快产业升级,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才是中小企业应对当前困难的有效措施,也是谋求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

(一)改变“小而全”的业务模式而集中发展核心业务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尚不具备较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差,不宜将有限的企业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应主动放弃一时难以扭亏的业务,不但节约用工成本,减少非关键岗位人员需求,而且将产能转移至主营业务,集中资源保证核心业务领域的发展,这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以应对目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急剧缩减的困境。

(二)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并进行科学管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企业主总管一切的组织模式,不注重社会人才的招聘,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家族管理,仅凭经验和直觉去感觉和把握市场,难以应对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很容易造成企业危机。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必须摒弃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利用当前就业形势,加大人才储备,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要善于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机构,理性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决策,企业才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抵制市场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产业升级并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广大中小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资源密集、劳动密集以及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因此,面对当前的高成本运营和出口受阻的新形势,中小企业应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消化高成本,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开辟新的国内市场,改变过分依赖出口贸易的发展模式。具体措施上,企业可以更新机器设备,改进工艺,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以开发新产品的方式实现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部分吸收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根据自身实力有选择地增加在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位置。只有加强研发,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走品牌化和产业化道路,才能应对挑战,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篇10

现今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出极快的发展态势,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本立足点是加大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力度。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难度逐步加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财务内部控制方面不完善,所以会出现财务风险,从而引发企业一些财务风险。如果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就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出简要的认识。

【关键词】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在企业中经常发生,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重要工作。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经过实证得出结论:无效的风险管理给企业带来灾难,有效的风险管理给企业创造财富。

一、造成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我国企业中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可能来自外部的,也有可能是来自内部的,不同的原因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主要的原因整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管理缺乏准确性。现代企业要掌握资金流和物流,就需要做到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因为信息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根本的立足点,但是,现今的具体情况是,一部分企业的信息的管理存在问题,如,不集成、缺乏对称性和透明度。企业的高层决策者由于企业管理部门间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使部门之间的信息互相隔离开来,相关的信息不能及时上报,因而得到的财务信息是不准确的。

2、整体环境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环境存在复杂性。企业理财一个重要的难题是,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应对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应对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是由于这些因素造成的,不稳固的管理基础工作,水平较低的管理人员,不合理的机构设置,不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这样的财务管理系统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作出的决策是不科学的,措施是不得当的,因而会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

3、监控力度不到位。现在的一些企业在监督工作力度上不到位,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决策和约束制度,因而在一些重大投资等问题上出现一些难题,造成资金的流向与控制之间的关系相隔离。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重要的原因是,财务监督没有认真落实,财务管理人员不了解具体的经营情况,只是从会计核算中得到一些信息,只是按照部分领导者的意志去管理财务。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有效方法

1、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在制定目标时,要实事求是,应在一个适当的、可操作的区域内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把控,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但不可能没有任何风险的存在,这项工作又必须遵循低成本和高效益的基本原则。这些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养成财务管理人员的敏感性,是对发现和估计财务风险作出科学判断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运用科学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的时候,对具体方法的实用性和具体环境的客观性作出有效的估算。

2、发挥资金的最大效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否形成充足的现金流量并用于各种支付是决定一个投资目标是否成功,企业是否兴盛的关键性因素,一定期间内是否盈利还不是决定的因素。现金是企业最强的资产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如果现金持有量过少,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支出,还可能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的支付能力与现金持有量是成正比的。但是,企业的利润会因为现金的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成本不断加大而减少,甚至带来严重的损失,这是因为现金在企业的增值中是一种增值能力最小的资产。

3、制定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并对财务进行科学的预测。企业估计未来的融资需求就是对财务预测。要想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就需要的企业对财务预测作出准确的估算。一个企业要想解决好现金周转这一难题,就要紧密联系投资和筹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对企业提出了要求,使企业在掌握财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融资计划,认真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工作,这些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企业作出了准确的财务预测。

4、加强管理筹资风险的力度。对所有企业的投资者来说,不确定的使用效益可能会带来风险,资金可以自行安排,并可以较长时间内反复利用,不用考虑还本付息的问题。同样,对借入资金者来说,一些做法可能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弱,也可能出现不能确定的收益现象。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的取得收益的同时,借入资金以应对负债经营的困难。筹资管理中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如下:协调处于不同层次和不同时间跨度的资本的基本要素,有效的安排资本结构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例如,短期和长期负债的比例,负债和利益资本的比例,通过这些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5、使投资决策机制不得完善。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在做出决策前,要认真考虑,同时要遵循一项重要的基本准则,以降低甚至避免投资的风险,在决策时,既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又要行事果断,以便获得利润的最大化。以此,达到决策中风险、收益和稳定的完美统一。风险分散理论指出,投资组合条件下,随着风险的降低,投资收益是不会降低的,分散风险的最好办法是把投资分散于要求较低的不同领域。但是投资组合时,要求具备较丰富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没有达到时或者投资目标过多,就极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颢.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进出口经理人,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