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24-03
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当前,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如何,用综合国力来说明。它主要以人口、领土、科技、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计算而来。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世界上国家实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一)国际背景
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人口、面积相差悬殊,民族风俗千差万别。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超过3万美元的国家不过50来个。它们分为二类,一类是资源富饶的国家,一类是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
德国,二次大战的战败国,在苏联、南斯拉夫离心倾向加剧的背景下合二为一,世人震惊,国人惊讶。日本,19世纪初和我国经济水平相当,1945年战败一片废墟,然而竟奇迹般的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的内陆山国,矿产资源缺乏,自古以来,内陆、大山都是穷的代名词,然而瑞士人均国民产值却高居榜首。
了解以上国家的人都知道,重视教育、尊重知识,以技术立国。经济以创新知识为基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链。放眼世界,发达国家无不是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的国家。
(二)国内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今,教育制度还未根本改变,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仍然占有相当的市场,千万教育工作者只为盯几亿学生中的塔尖精英,社会、家长非常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对学生的生活能力、动手习惯视而不见,因而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学生。这一现象的出现受到社会的责难,应试教育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在此情况下,素质教育呼之欲出,高效课堂应运而生。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成效也使得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等理念吹遍神州,深入人心。
二、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要求
地理是一门基础运用学科,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是一门运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学科。矿山开发、土地整治、村镇建设、农业发展、交通建设、国土管理都要涉及地理科学,当今是空间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人类借助科技手段遥感观测地球,数字地球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人们需要更多的地理知识,需要掌握更先进的地理技术手段,中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形成,可影响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现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环境问题不时爆发。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森林锐减、水旱灾害频发等都是由于人们可持续发展观点淡薄造成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地理素材,让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运用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正确处理人类与资源环境、眼前经济利益与未来经济利益的关系,自觉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各个学科都在积极寻求改革之路,地理学科也不例外。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一)学科地位低,专职教师少
加强中学生地理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质,让学生今后能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建设社会,自觉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自觉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最高的社会发展准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中学地理这一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学科,在学校、学生、家长心中无地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学校,专职地理教师太少,即使有,也因社会眼光、收入等缺乏教学积极性,地理教学的质量便可想而知。
(二)教师中心,学生无存在感
国家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社地理新教材都是为学生终身发展需要而设计的,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获取、处理、应用和评价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突出地理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
然而在真正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无法放下自我中心观,40分钟一讲到底,也不管学生的反应,学生无存在可言,更谈不上快乐。
(三)素材远离生活,知识无用
学生对一个学科是否有兴趣往往取决于教师怎样教。地理课堂上,教师一味生搬硬套,照着课本把知识硬塞进学生的大脑,这样的教学当然无法吸引学生。并且课本上的素材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内心认为这些知识离自己太遥远,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自然也就失去了学地理的兴趣。
(四)评价失调
教师资格认定多是一考定终身,而这样的认证无法刺激教师进步,学校的绩效评价也流于形式化,教师积极性难以激发。对于学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笔试,难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提高地理学科地位,增加地理专职教师收入
现在的选拔方式仍以考试为主,要提高地理学科地位的最有效方法则是将地理纳入考试科目中,提高师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学校方面也应当对地理专职教师予以重视,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心理,消除他们的落差。
(二)把握科学教育观,让学生感受快乐,让地理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获得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动机及行动,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地理学科是自然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文理兼备,综合性强,知识面广,许多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学生不可能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艺术,做到科学、准确、清晰,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地理意境,增强学生兴趣,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多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
教育是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能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地理教师要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发展新课程。它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探究学习是核心。探究式学习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首先要从理念上来认识它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在内容上要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生活有用的地理、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些都是新课程的内容理念。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地理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必备的地理,更重要的是要在方法实践上多联系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地理教学。新课标不可能把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穷尽,既没必要,也没可能。而新课标中提出的建议如“结合实际,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模拟以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救援演习等活动”等,为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路,而更多的需要地理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素养。
2.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
让学生感受、理解地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己有的知识积累和认知发展水平,启迪学生自己提出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猜测想象,并利用各种信息材料、实践技能去探索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充满活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创新过程。因为地理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理解而不是知识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不是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鼓励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日益更新的今天,方法和能力、态度和观念比知识更重要。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力、创造力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志。“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主体验,给学生困难让学生自主克服,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锻炼,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前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发展”。
(三)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处理地理实践与地理知识的关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映学科应用价值,体现地理学科理性魅力。
1.充分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
运用地图,形成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降水分布,积温分布,气候特征,河流走向,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城市布局,工农业生产布局,知道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自觉形成人地相依、人地协调发展的观点。
“地域差异性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发展潜力的观点,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是最基本的社会生活观点,对于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黄河这一地上悬河威胁河南、安徽等黄河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它的形成,就是人们破坏生态植被造成的。在古代,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人们为了自身利益随意砍伐,烧毁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植被;现代,人们为了增加经济收入,盲目开发,过度放牧。导致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地上悬河越来越悬,黄河中流修建的水库挡载了部分河沙,这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对于这个案例的教学,则可以利用地图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教师再用图片等直观资料刺激,学生自然会得出结论:如果人们早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黄河不致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教学
改变教育思想,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在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让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中国人口一节的教学中,有学生说我国东南人口太多,西北人口太少,何不将东南人口向西北人口迁移,达到平衡。我以学生生活实际环境入手,展开讨论:万寿寺(在白市驿镇高峰峙村,与学校相距2公里)方圆有200亩土地,有多少人?学校所在的十三社只有120亩土地却有180人,能将十三社的人迁移到万寿寺去生活吗?学生熟悉万寿寺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了万寿寺为山坡地,土贫瘠,只能种红苕、小麦等,且产量极低,遇暴雨还易被雨水冲走,而十三社的土地为平坝肥地,亩产高达750公斤左右,且一年还可种多种作物,它能够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教师再说明我国西北干旱少雨,戈壁沙漠遍布,大多数地方人民无法较好地生存,而东南地区气候条件好,土肥粮多,能够容纳这么多人吃饭。同时,学生也明白了环境承载量这一概念。
(四)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
科学的评价模式具有鼓励、协调等作用,因此,改革评价方式是必要的。
1.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改革
高考改革,地理地位的提升,给地理创新思维的培养带来生机。高考涉及地理知识综合运用,实践能力的题目日渐增多,要求地理学科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这是眼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愿望。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应进行多方面的全方位评价,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抽检力度,不能只看学生笔试升学成绩来评价学校。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有宽厚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办学效益。
教师的素质应从文化程度、工作能力、教学年限、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近期能力体现等多方面综合评价考核,并定期考核,不一考定终身。
3.对学生的评价改革
篇2
关键词:情感教育 互助教学 情境导入 重视能力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各学科中始终处于小儿科的地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可否认,学生在刚接触地理课时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时间一长,他们就认为地理不是主科,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学习兴趣不高。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主要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教育
地理教师要想更新教学意识,提高教学技能,就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地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更有一些非专业教师常常拘泥于课本,缺乏地理情趣。这就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好感,学习起来毫无动力。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对地理有兴趣,教师就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知趣相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实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地理课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方法,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原则,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如进行地理角色扮演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新闻活动等,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三、地理教学中要有“情境”导入
一直以来,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一种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方式;另一种是“同学们,请把书翻到X页……”把地理教学变成了枯燥的文字教学。这两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
实际上,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学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这一知识时,我先让学生朗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我为学生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学生通过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了解到我国是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知道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通过“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这句歌词中了解到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地理教学过程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是地理学科的一种独特语言,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方式。如果地图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学生学习地理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式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并教给他们观察地图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不同的地图,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助力。
五、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评价方法相结合,改变往日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变闭卷式考试为开卷式考试,开卷的范围可以从地图和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把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分析地图的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考试可以减少学生的作弊现象,考出真实水平,不仅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勇于挑起自己肩上的重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认识地理”“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2]王运琳.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J].新课程:上,2011(4).
[3]李敏.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徐艳芳.探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5]李淑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Z2).
[6]方敏.浅议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27).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课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49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现阶段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地理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为初中地理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和实施之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教学思想较为僵化、陈旧,课程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对地理课程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机械性和程式化色彩。同时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播,而忽视对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停留在一个十分浅显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健康协调发展。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同时对教师的地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于是如何对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便成为当代初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建构更为新颖全面的地理课程教学理念,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质和学科能力,成为了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发展的新方向。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新的整合建构,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动力,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新理念的建构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首先,改变传统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突出地理课程的学科逻辑性和问题性,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能够“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与地理课程相关原理和知识,使学生在考试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往往习惯于采取由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分析。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地理知识进行接收和记忆,导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被机械式的记忆和背诵所充斥和占据,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和暗示,使学生认为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就是单纯背诵各种地理知识和原理,只要能够在教师规定的学习时间之内熟练的背诵相关知识,记住各种地理标志和概念,就算是完成了地理课程的学习任务,实现了课程学习目标。
这种地理课程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只埋头对各种地理知识进行枯燥麻木的背诵和记忆,很少静下心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体会地理课程的奥秘和乐趣。另一方面则限制了地理课程自身的教学发展,贬低了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对学生今后地理课程方面的学习、发展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障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突出地理课程教学的逻辑性和问题性,引导和带领学生对隐藏在地理课程知识背后的地理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把握地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能够真正的摆脱机械式记忆,以一种逻辑推理式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使学生在积累地理课程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课程的奥秘,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使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课程学习思维方式、方法。
其次,增加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案例比重,以教学案例作为教学辅助,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理解性问题,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之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课程的学习难度,转变自身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做到从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将各种地理课程教学案例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地理知识讲解的落脚点和切入点,以更加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课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具体的地理案例中,进行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
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教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开始受到重视。诚然,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高中地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可以造福人类。从这里可以看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多么重要。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笔者近来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多变革。但是,应试教育模式依然存在,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如下:
1.地理学科被边缘化
一直以来,数学、物理、化学一直都是绝大部分人心目中比较重要的学科。数理化甚至是一些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学科。相对之下,地理学科在人们心目中却显得不那么重要。重理轻文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学生甚至教师都将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数理化上,地理学科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得高中地理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和教师及学生的不重视,使得地理学科教学的改革一直较为缓慢。
2.地理教学模式落后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个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例如,教师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没有站在时展进步的角度,没有认真思考和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论,落后的教学模式使本就不受重视的地理教学更加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3.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性,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地理教师都是侧重于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到抽象的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何联系,也不知道怎样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威严的代名词。教师不苟言笑,使得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问题不敢提,有疑问不敢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压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建立平等而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的基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大胆发言和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发言,对于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应当正确引导,而不是严厉批评甚至是讽刺。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紧张,不再压抑,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理学科被边缘化的问题。地理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明白一个道理: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运用,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了,方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3.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21世纪,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靠嘴讲解的阶段,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有了更多选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强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给学生展示各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会更加深刻。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理念,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字学勤.怎样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果[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2):312-312.
[2]梁金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83.
篇5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使教学方法、理念、师生互动、教材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当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及辅助的作用,带领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改变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最首要的就是转变教学策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是在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下,用新的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解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果想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成果,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转变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而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是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怎么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状态集中到课堂中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利用好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做好新课导入是关键。地理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话题,以故事、诗歌、新闻、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接下来的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学习中。导课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课堂学习,学习效率高,学习劲头足,教学效果理想。
2D变地理教学策略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
针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将地理渗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教材内容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质全面了解,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反复的展开、演示、还原,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到生活中运用知识。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多从我们日常生活着手,将地理知识更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学会如何学以致用。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纠正应试教育所学内容只能用来获得更高分数的错误观念,从心里端正学习观,爱上地理学习。
3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如果学习地理就和学习历史、政治等学科一样,仅依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好地理知识的,虽然地理属于文科类型,但是对于该学科不能只是简单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仅对教材知识简单陈列讲述,学生根本无法深入掌握。如果学生不会读图就无法对国家和地区进行判别;不会图标分析、获取信息就无法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位置等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的教学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散空间思维能力,头脑中形成地球的立体概念,然后对课本知识加以理解。如果仅仅靠背诵各个时区、行星概念,学生仍然不会计算时区问题、理解昼夜更替。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是教授学生解答地理习题的关键步骤,更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本知识的基本要求。
4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求增加地理课堂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新常态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组织开展地理课堂活动的能力,采用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所在,将课本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合作、善于探究,有利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进步和发展,其教学效益是无穷的。
实际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非常丰富,普遍运用到的有合作学习、情境创设、知识竞答等等。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讨论学习。增加地理课堂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地理课堂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寓教于乐,将课本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常态下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组织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5.
[2] 杨旭昌.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革新,2010(4).
篇6
>> 微课程对教师表达能力的要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比较能力的微课程学习模式 浅议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对师生能力培养的推动 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初中地理微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 关于初中地理微课程素材选取的思考 初中地理课堂“微课程”的尝试 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外在维度探析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 初中“灾害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高中生物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个案研究 CBI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及心理的影响 基于Camtasia Studio8.4的高中地理微课程开发实践探究 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质以及能力的要求分析 浅谈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履职能力的思考 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课程,定义源自百度百科,2014年9月检索于http://
/view/183341.htmfr=aladdin
[3]顾柳敏.基于“微课程”理论的地理合作课堂初探
篇7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理方面的研究不断加深,地理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而我国教育部门也对地理课程的教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高中生地理成绩较差,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另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现象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有效教学的概念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有效教学教学就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理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而地理课本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新课改之后,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为学生创建全新的有效教学方法,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新课改的出现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并组织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大脑中形成一些立体的地域形状,从而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完成之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让学生了解祖国地理文化,对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综合素质层面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地理文化时可以掌握全新的为人处世原则,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1.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做好有效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将有效教学体现出来,就应该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工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爱好、特长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设置完整的教学目标,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有效的内容,并将教学基础与内容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目标体现出来。地理教材主要包括地理图册、光盘、用具、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目标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做好教材的分析工作,并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难点与教学方案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现状、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程的教W过程中,教师应该事先了解教材中的难点、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将其以多样化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其不断地创新、完善,才能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秀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将“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地理教学在经历这股改革之风后,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课改核心理念的理解、新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思维的引领等都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
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同学者对其的理解不甚相同。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张景焕等人从“教学设计流程”角度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就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结果的评价六个方面。
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涵盖的内容
1.教学内容丰富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对新课程改革前陈旧的教材内容的摒弃以及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扩展。教师应在分析并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予以归纳整理,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的特点与难点,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相联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情分析及时
通常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生理心理状况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于学生易于掌握的内容,如,遇到等高线、海拔、地球自转公转等概念性内容时,可以稍做解释,一遍带过;而对于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如,五带的划分、陆地地形、世界气温分布等内容时,就需要详细讲解它们的异同点。及时进行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
3.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地理课程目标确立了三维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决定着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地开展与实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尝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享受地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使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并乐于学习地理知识。
4.教学方法灵活
教师应该摒弃课改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灵活地选定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繁杂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以及复杂抽象的地理图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等,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灵活教学的目的。
5.教学过程生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以课堂为载体相互交流活动的过程。衔接自然、逻辑完整的地理教学过程是达到高校课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情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主动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合作及探讨,打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与探讨中,主动去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掌握地理知识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个性。
6.教学评价准确
准确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目标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能够从中发现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措施
1.深刻体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了解教学新理念
课标具有引领性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初中地理新课标对地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都有详细的说明。深刻体会新课标,有利于教师了解新课改后的教学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做好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新课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以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这一课时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实验课,带领学生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并用做好的模型演示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
2.准确把握新教材,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内容,才能完成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充分阅读新教材,准确理解新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知识的相关性、重点与难点等,并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定位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学习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达到“用教材教,借教材学”的境界。以海陆变迁这一课为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联系实际、资料查找完成这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教材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也利用教材学习到了更丰富的知识。
3.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明确自身角色扮演
新课标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充分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应该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带领学生畅游地理知识的海洋。教师在教学中,应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引导、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不是轻易地将问题方向和答案告诉了学生。教师应明确,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师是参与者,参与地理课程教与学的活动。整个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然后相互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4.综合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响着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认识大洲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分组教学与学习,每一组学生都是强弱搭配,分工合作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整理归纳后向大家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一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要做到这种全民参与式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学习课程。
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合理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在新课标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主动培养自己所缺乏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达到新课改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宗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1):45-48.
篇9
高中地理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诠释,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扭转了传统地理成绩至上的理念,更注重于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的生成,创新地理教学成为崭新的课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创新;人才
在新课程改革氛围之下,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全新的姿态,它在传授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改变了教学主体传统观念,与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相结合,将高中地理知识与现代社会技术环境相整合,创新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创设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氛围
高中地理的传统讲课方式,通常是教师讲授式、学生“坐听”式的模式,然而,由于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于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感觉颇为吃力,对于困惑不解的地理问题也无从问答,无法培养出积极、主动的高中地理学习习惯。在新教育理念下,要创设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有问有答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学生解疑破难。如,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让学生挤压“吸耳”球使小纸条飘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纸条会飘动?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解释?”等,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二、实践带动地理教学的创新方法
文本的课堂学习是单一的学习,而融合社会实践的学习方式,则体现出其丰富多变、灵动复杂的特点,这就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知识的架构。
三、注重作业布设融入日常教学的创新方法
在高中地理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布设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地貌考察活动,学生在大自然的景象中书写自己的考察报告,在自然界中与书本之中的知识契合。还有,在组织进行天文观测的教学中,学生对观察到的木星和土星进行辨识和特征描述,学生在组织观察的过程中,感受与书本图册之间的差别,进行行星表面光环、条纹的综合分析和思考。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根据高中地理教材特点,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文本教材内容和社会实践、实验等手段,整合课程资源,在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高中地理疑难问题的解答,提升高中地理学习素养。
作者:付晶 单位:吉林省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课堂;隐性课程;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11-03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课程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是教育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因素。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的正规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课程。其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侧重于对教科书上知识的“灌输”以及对学生的“训练”。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比较,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和合作,重视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但是两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二者虽在学习形式、地点、时间、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互补长短,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而开发的课程资源。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重点
2012年广西正式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本课题基于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发展需要,结合桂林市部分中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普通问卷调查方式,对高一年级学生展开“关于高中地理课堂隐性课程实施”的调查,以了解桂林市高中地理课堂隐性课程开发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导隐性课程真正走进高中地理课堂。
国内目前关于隐性课程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行为形态的隐性课程。行为形态的隐性课程资源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教学内容、语言、方法以及教师的人格、教学方式等,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意识形态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隐性资源。笔者从行为形态隐性因素出发,着重调查、研究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教学内容、语言、方法等隐性因素对学生所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自我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调查研究概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指向;对地理课程学习的内容与方式的心理需求;学生愿意参与何种形式、何种主题的地理活动以及影响学生地理学习的因素等内容。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桂林市普通高级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7份,回收率91.3%,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回收率达87.6%。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学生对于周边许多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很感兴趣,比例高达67.5%,仅有5%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经常与身边的人谈论当今环境问题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2.5%,不常讨论的占40.0%,基本不讨论的占17.5%;70.0%的学生表示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非常关注,只有10% 的学生表示不常关注。据此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拥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对于家乡的地理环境变化比较关注;能够较好地与身边的人谈论当前环境问题;学生对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释身边常见的地理事象,体现出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与责任感。这表明高中地理学科教育虽然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但是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已得到较好改善,顺应了地理课改潮流,为广西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向身边的人展示自己地理知识”的意向调查,只有22.5%的学生表示有兴趣,有意向给身边的人展示自身的地理知识;37.5%的学生表示不想展示;40.0%的学生表示在必要时刻可以向身边的人展示自身的地理知识,但是不会主动展示。这说明学生对自身地理知识信心不足,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表2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猎奇心理比较强,75.0%的学生表示希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多讲一些地理方面的奇闻趣事,同时学生对当前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和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也比较感兴趣,二者的需求比例分别达到40.0%和42.5%。这表明学生对于地理科学发展前沿有很浓厚的兴趣,对身边的地理事象也很感兴趣,希望能够了解周边地理事象的发生机理、机制,也反映出当前地理课堂还没能够切实地“以学生为中心”,没能够很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有25.0%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围绕教材,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稍作深入扩充。对于参与地理学科类的活动,学生表现比较积极,40.0%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有45.0%的学生虽没有表示非常愿意,但也表示愿意参与到其中,只有15.0%的学生对于这类活动持可有可无态度,至于明确表示不愿意参与的为零。这表明学生对于课本的实记类知识不太感兴趣,适当的地理学科类活动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另外,通过对教学建议方面的调查,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开设野外地理考察课、地理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学生建议开展一些地理知识竞答活动以及地理模型设计等校园地理活动。这说明学生对于地理实践类的课程很期待,希望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优化地理课程,反映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类课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自己地理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因素,首先是“地理教师的教学风格”,其次是“师生关系”,再次是“班风学风”,最后是“课外活动”。表明地理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学生地理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表现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品德意志、价值观等人格心理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保证师生之间沟通的平等地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取得高效率的前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给学生以奋发的学习动力。
四、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
通过分析调查,可知桂林市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行为形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还不够,其地理课堂中教师个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意识形态起潜移默化作用的隐性教育需要加强。笔者针对调查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理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察、实践、探究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景环境,指导学生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把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地理课堂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2.地理教师要以身作则,良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用新闻、报纸等身边的地理事象,结合当前国内外地理类时事,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分析、探究发生在周围的地理事象。地理教师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隐性因子,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
3.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最关键的资源。地理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资源,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各类教学模式与方法,要大胆尝试创新更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师更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提高自身地理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深入地推进新课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地理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莉.地理课堂隐性课程的发掘[J].教学与管理,2012(16):98-134.
[2]邓道宣,罗明礼.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论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98-101.
[3]王宏宇.中学地理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