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

篇1

内 容 提 要:CAI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高中地理CAI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形象展示教学模式,人机会话教学模式,复习与练习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CAI地理课件的制作2.硬件设施的实现: 校园网络, Internet网络。CAI地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选择适于CAI地理教学的内容,要力图更好地体现CAI地理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在地理CAI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与地理教学紧密配合,制作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智能型地理教学课件。

关键词:中学地理,CAI教学

高中地理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都较强的学科,而CAI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同时,高中地理更是集人地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或填鸭式等,而CAI教学手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内容上大大突破了地理知识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对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此,笔者着重就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模式及模式的实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CAI教学的基本模式

CAI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是辅助式CAI课件,即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模拟演示、辅导、练习、复习、测试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针对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的教学媒体之一。而主体式CAI教学则主要是新今出现的网络教学,它可以代替地理教师的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学生主要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地理知识,通过人机交互来巩固知识,增长能力;同时,地理教师也是通过计算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学习进度。主体式CAI课件在设计上要求比辅助式CAI课件更加周密、细致、全面,教学中对硬件的要求也更高。高中地理CAI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1.形象展示教学模式

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地理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通过提问,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进而巩固知识。如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宇宙宏观的概念,然而通过演示,学生对天体、天体系统、太阳系及其成员、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球意义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繁琐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

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只是做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并无交互过程,但计算机演示的动态地理过程,尤其是那些用其它教学媒体很难或无法表示的地理现象,能丰富学生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由于市场上现售的地理软件并不能完全适合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所以,地理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或在网上下载相应内容的地理课件,在教学中进行演示,能起到了很好的、针对性的效果。

2.人机会话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现代教学提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关系,要求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学生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既是教材,也是教师,在CAI地理教学课件中体现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地理教师还要对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反馈的信息加以针对性的处理。因地理是一门综合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除掌握课本地理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的其它地理知识。因此,这种CAI地理课件容量大、交互性强,且课件的设计要求更周密、更能全面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图。这种CAI地理课件比较适用于网络教学。如果计算机之间实现联网,就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地理教师也能通过计算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 。这种CAI地理课件在程序结构设计上的指导思想是刺激――反应――强化:先展示地理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刺激),然后要求学生回答(反应),确认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展示正确内容(强化)。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计算机再重新演示原有的地理教学内容并出示和前面水平相当的题目,检测学生。 如果学生已经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计算机将进入下一单元的内容。如《地球运动》一节课,可设有学习目标、要点疏理、阅读材料、过关检测、导航台、留言板等几大板块。学生通过目标、要点的学习,阅读材料的帮助,进行知识的检测,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可通过留言板与教师进行“对话”,获得帮助,进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符合认知理论、人工智能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这些CAI地理教学课件,比较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图形化,强调启发式教学、体现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发挥了CAI的教学优势。

3.复习与练习教学模式

授完某段地理教学内容后,采取CAI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复习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这类CAI地理课件,一般先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图形、文字、声音的刺激,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然后进入练习状态,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除以上几种基本教学模式外,CAI地理课件还可以用于地理教学的其它环节,如在地理课外小组活动中,通过游戏,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利用计算机,研究工厂选址和乡镇规划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计算机大容量的存储处理信息的功能,地理教师可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地理题库、资料库,备课、编制练习题等。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CAI地理课件的制作

普通CAI地理课件一般采用的是Authorware、方正奥思、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的;而网络CAI地理课件一般多采用HTML语言(超文本语言)等来编辑制作的,其中Frontpage和Dreamweaver软件是最经常使用的。目前,国内的Internet 传输速度还难以承受文件最较大的AVI、MPEG等格式,教师制作时要有意识地运用文件最较小的GIF、VOX、SWF等文件格式。一般CAI地理课件编制的流程可分为:选择课题、确定目标、创作稿本、收集制作素材、编制程序、调度运行等环节。平时,特别要注意素材的积累:如地图、星图等。另外,CAI地理课件是在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和使用的,显得尤为重要。

2.硬件设施的实现

(1)校园网络。校园计算机网络即校园网,是CAI教学最直接的应用工具,它是一种学校内部专用网络,其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我们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速主干ATM网的建设。②中心网站的建设(包括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多种服务器。)③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等子网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是教师利用CAI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线,也是接入Internet的基本元素。④主干网与Internet相连。⑤各子网或单机与主干网相连。

(2)Internet网络。我校已与教委宽带网连接。现在学校所有微机都能上网。

3.CAI地理课件的使用

制作完成的CAI地理课件用于教学中,形象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和教师答疑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CAI地理课件的优势所在。CAI地理课件中学生自学、答疑有实时和异步两种模式。异步模式主要是学生根据地理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或读教材或看地图或查资料,也可通过网上邻居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实时模式主要利用类似Internet聊天室实时双向交流,让学生质疑、知识检测实现实时反馈,及时答疑。

综上所述,CAI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要更好地发挥CAI地理教学模式优势,使其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CAI地理教学的关键,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明确CAI地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 由于一个CAI地理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智力劳动,因此要选择适于CAI地理教学的内容,要力图更好地体现CAI地理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充分发挥CAI的地理教学优势,切忌书本搬家。

③ 在地理CAI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与地理教学紧密配合,制作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智能型地理教学课件。如可显示大规模、长时间、瞬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二维、三维动画模拟课件;或可开发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真实,提高教学效率;或可设计交互性较强的地理会话课件,以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个别化教学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日益完善,中学CAI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王绍业 曾惠苹:面向课堂教学的地理CAI课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地理报》2004年9期

李 明:对中学地理CAI软件之设计和应用的思考

篇2

关键词:高中地区区域教学;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23-02

高中《地理》教学讲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地理要素,出现事物罗列,堆砌地名的现象,教师要重视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并认识到原理和规律的教学,重视地理教学中人地教学的思想吻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要重视主导的特征,揭示地理要素的联系,建立富有思想的地理关系结构网络方法和模式。

一、《地理》教学思想和依据原理

人的记忆通过知识信息加以组织和编码,储存在大脑中,通过信息的排序实现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和线索,便于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教师要注重区域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地理现象的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和网络,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逐渐摸索出地理认识过程和思维规律。事物的矛盾中含有主要的矛盾,要抓住主要的矛盾,解决矛盾。尽管地理事物和现象复杂,但总有代表性的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因素等特征,教师要抓住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提纲挈领地掌握思想方法,让教学更加简练,得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任何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要素的联系,制约和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合效果。地区又存在着区域差异性,教师要将地理分散的内容贯穿起来,找到鲜明的或者隐含的内在联系。按照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区域教学不仅仅是重视传授地理知识,更要用地理的原理分析解决地理区域问题,教师要按照条件、问题、发展方向和策略这些视角重新构组教学内容的框架和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的知识结构。

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注意点

1.重视主导的因素,突出区域的特征。教学中区域特征是以区域环境作为基础的,教师要按照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区域特征,找出最具有本质的和最具有特色的主要区域特点,并寻找出主导的因素。例如,西北内陆地区,按照“气候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区域的主导因素。教学要理清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要按照地理的综合性,找出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经济地理和生产部门之间接近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内在联系,形成相关的知识系列。例如,教学汇总可将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实现有机的联系和融合。教学要贯彻人和地的关系,优化知识结构。任何区域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结构体系。教师要重视教材教学的原则,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贯彻地理教学原则,指导思想,教学内容,重视地理教学的主要核心。教师要围绕人和地的关系的主题,实现知识系列归类的连网,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环境——资源——人类活动的教学结构。

2.教法选择和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要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充分积累地理事实材料,重视知识理性认识建立在足够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上,要用文字、数据、表格等资料,并运用投影、录象、动画的教学手段。教师要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提问。区域地理重视知识点、线、网的建立,掌握教学内容,控制学生思路,训练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的串联,环境的联系,分析深入解决问题,也推出相关知识,实现知识结构的丰富和完善,找到知识的源头。教师通过材料和设问,实现前后呼应和相辅相成的联系,重视学生在地理基础上的感知和理解,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过程式学习。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要重视地理活动的形式,重视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训练和培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重视地理位置分布,教会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地理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学习方向,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树立观念。

4.教会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整理归类的方法,并形成新的知识系统,掌握科学的原理和规律,重视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教学方法的传授能建立起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并运用知识结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5.教师要运用简洁的板书。教师可以运用文字的板书或者图象符号的板书,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画,高度概括,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6.重视素质教育。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区域知识,更培养学生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重视人地关系的线索,用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地理特征,分析人口、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关系,重视环境的协调,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并运用有益的经验和教训,重视区域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此外,教师还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和陶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促进形成更有效果,更理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艳伟.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思想[J].新课程(上),2011,(5).

[2]丁海.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对教师的要求[J].新课程(上),2011,(07).

篇3

关键词:音乐地理学;高中地理;区域地理

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思想和需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逐渐建立起“环境—资源—人类活动”的线索[1],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设计也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2],增强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音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内所发生的音乐文化事象,主要研究音乐文化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思想和内容上也紧扣人地关系,与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内容的主要思想基本一致。因此,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音乐地理学是值得研究的新方向。

一、音乐地理学及研究方法

(一)音乐地理学

音乐地理学,是研究音乐地域系统的学科。通过分析“人—音—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音乐的地域分布规律、历史演化过程和地域传播途径。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侧面来反映人文地理环境,而人文地理环境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因此,音乐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来研究音乐的分布、演化和传播。英国民族音乐学家斯托克斯认为:“地域是社会活动具体的地理背景,其中,音乐事件展示了地域内涵,反过来,通过音乐也可以构筑地域,涉及差异和社会界限。人们可以用音乐来为自己定位,从音乐中认识自身所拥有的身份标识和自我[3]。”

(二)研究方法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空间范围不同的地理位置、地貌特性、天象气候等所构成的地理环境对众多面貌各异的传统文化其形成、传播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4]。可见,一定区域内“人—音—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探讨“人—音—地”三者的相互关系就应该成为音乐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5]。

二、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通过对诸如“神童”或“天才”等特定人群在内的大量调查分析,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并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6]。该理论提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成至少七个范畴: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可见,音乐智能是人与生俱来的,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来辅助教学。

(二)生成调性音乐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杰肯道夫在1983年提出了“生成调性音乐理论”。他认为,人对音乐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7],并且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先于对语言的感知[8]。因此,如果将音乐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三、以高中区域地理为例的应用

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学的思路大多是按“区域区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次序来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首先确定某一区域的区位,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其次由这些位置进一步讨论该区位下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最后通过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一步分析这种自然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这种教学思路的逻辑性很强,能够使学生培养起一种分析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每一个地理区域的教学都是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讲解,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发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选择用音乐导入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或是恰如其分地点缀几句歌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智慧,加深理解,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9],但是总体的教学思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实,除了巧妙地导入音乐来辅助课堂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部分的教学中,还可以利用音乐地理学进行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思维智力发展[10]。因此,在区域地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某区域的特色音乐来导入,以该音乐作为探究区域地理的切入点,通过音乐的特点来分析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再由人文地理环境演绎推理该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最终可以用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地理环境来解释该区域的音乐特色,达到教学目的。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中,要求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了解西北区为例,教师可以用陕北民歌导入本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讨论陕北民歌的特点。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在曲调上多形成了悠扬高亢、粗犷奔放的特点,是因为信天游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阔,行路歇脚开口即唱,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是陕北庄稼人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传达内心情绪和思想的音乐[11]。根据信天游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信天游会形成“悠扬高亢、粗犷奔放”的特点,联系陕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得知,陕北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大部分地表被黄土覆盖,沟壑纵横,非常破碎,所以高亢悠扬的歌声才能克服地形阻隔,达到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信天游音乐风格的形成与陕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思路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区位的理解,因此,这种“人—音—地”的思路除了适用于音乐地理学,同样也可以应用于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综上所述,将音乐地理学中的“人—音—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可行的。由于音乐具有地理性的特点,将音乐地理学融入到区域地理教学中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完善高中区域地理的系统性。自然地理环境为音乐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文地理环境为音乐提供了精神基础[12],这使得音乐地理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成为了连接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纽带。恰当地将音乐地理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理解,提高分析区域地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文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STOKESM.Ethnicity,identityandMusic:themusicalconstructionofplace[M].Berg:UniversityofChicago,1994.

[4]郭璨.疏方异俗歌哭不同:浅析传统音乐中的音乐地理学研究[J].科教文汇,2008(11):197-198.

[5]薛艺兵.流动的声音景观:音乐地理学方法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报,2008(1):83-88.

[6]秦俊龙.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解读下的中学地理教学应用研究与实践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7]廖建平.从歌曲的强弱拍看英语语音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4(4):51-54.

[8]柳英华,江晔.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地理教学,2005(8):15-18.

[9]赵守拙.音乐辅助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136-137.

[10]李明.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49-50.

[11]张天,张馨.自然地理对音乐的影响:以浙江、陕西两省为例[J].艺术教育,2013(4):102-103.

篇4

关键词 原创试题 地理教师 教学评价 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原创地理试题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对地理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的检测和查漏补缺,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全方位的提升。考试试题,尤其是高考试题,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侧重点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原创试题,应不仅具有正确的引导性,还应具有新颖性、扩张性、开放性等特点,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避免陈旧、重复。对于更擅长课堂教学的教师而言,命制原创试题是相对薄弱的技能。了解高中地理教师命制原创地理试题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1地理教师培养命制原创试题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命制原创试题能力是地理教师顺应新课改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地理教学理念逐渐被普及和落实。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课程目标也着重地理知识指导实践的价值,关注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在地理教学方面,“地理教学生活化”、“把社会实际引入课堂”的呼声越来越大。在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方面,作为对高中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常模参照考试――高考,也不断地把地理学术研究的成果,社会的时事热点引入考试之中,从而以新颖的内容,考察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地理原创试题以其新颖、热门、实际等优点,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调查问卷,60%的教师认为高考地理试题主要是考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高考的考察意图相契合。在教学过程中,84%的教师在课堂都注重把热门地理问题引入课堂,在备课,上课,评价(设计考试题目)、反思这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中,32%(仅次于教学反思)的教师认为他们能力最薄弱的方面是命制原创试题(包括课后练习题),学生的课后作业和阶段性考试题还是陈旧的、基础性的题目为主。不难发现,新课程目标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严重脱离目标轨道。在命制原创地理试题的主要环节中,58%的教师认为最难的部分是对试题命制思想的把握,也即教师对命制试题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导向,考察的意图不明确,缺乏深入认识。教师过多地研究高考的考试意图,而忽视了地理教学的最高指挥棒――新课程改革目标。

(2)命制原创地理试题是地理教师深化拓展专业知识,全面发展专业技能的必然要求。试题命制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教师在对地理教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大量分析优秀地理试题,把握命题技巧和方法,广泛涉猎地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关注地理时事热点,领悟命题思想,将命题技巧、方法、思想和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并且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各种制图绘图软件,这也是一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整合过程。在整个命题过程中,教师地理专业知识不断拓展,认识不断深化,教学评价能力更强,同时,也能熟练地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和资源,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通过教师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只有5%的地理教师所在的学校地理试题是由教师原创,30%(最多选项)是对以往的考题进行选择和组合。对以往的考题进行组合的这种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从众多优秀试题中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既能节省教师时间,也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同时,教师很容易对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产生依赖,致使其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受到消极影响,不利于地理教师全方面的成长。这种简单易行的命题方式对学生也会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在学生问卷中,18%的学生在地理考试中经常遇见原题,46%的学生偶尔遇见原题。对于原题的出现,32%的学生认为他们会因此而采取题海战术,大量做题,以求遇见原题;22%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考试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学评价的真正作用,使考试意义不大。在评价教师提供的地理考题方面,34%(最多选项)的学生反映,题目的难度不能较好的反映学习水平,也即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评价内容。以上问题和不足长期存在,必然使得地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地理教师命制原创试题,于己于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3)地理原创试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原创试题最大的优点是创新性和与时俱进性。这些试题多源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结合地理学知识,考察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运用所学,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的能力。足球地理,新闻地理,媒介地理等等这些都是对课本知识的验证和延伸,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思维、眼界的引导,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学生问卷中,34%(最多选项)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的主要意义是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指导实际生活,82%的学生认为将地理时事热点引入地理试题和课后题中,能够扩充课外知识,增加见闻,学以致用。34%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建立在教师为他们展现丰富多彩的地理世界,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学习地理的用处。

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理教师培养命制原创地理试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了命制原创地理试题的必要性。对于地理教师而言,掌握命制地理原创试题的方法比领悟其必要性更难。以下,从试题命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概述。

2命制地理原创试题的主要环节

(1)明确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价值观。新课标地理课程改革的总要求是地理试题命制的最高指挥。分析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从中解读的主要价值观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聚焦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高考试题,为地理原创试题命制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和正确导向。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能够从中把握考试内容、命题形式,以及答案组织,从深层次领悟高考试题的价值导向,并以此为借鉴。因此,分析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及近年来高考试题是我们把握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重要途径。

(2)广泛搜集资料。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来源进行分析,我们就能从中发现,命题一部分来源于地理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并且渗透着地理专业研究内容和思维方法;另一部分源于地理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还有一部分是对一些优秀试题,根据社会变化进行改编的。从高考试题来源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创新,基本上都是原创。我们不妨将高考试题这个高中阶段最权威,意义最重大的试题的命制思想、方法引入到日常的测验、阶段性考试题中,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精创试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能力,这些能力是高三阶段一时很难突击形成的。

(3)选取、处理、组合资料,形成试题。纷繁复杂的资料库中,最有价值的资料是与学科知识联系密切,能有效验证说明学科知识的正确性,并且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的资料。地理试题主要有两部分构成:题目和参考答案。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读图、判图和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因此,地理试题题目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文字材料;另一部分是插图。对于文字材料的组织,可将选取的资料进行精简,保留客观事实的主要部分,并与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建立紧密的联系,保证试题的梯度性、新颖性、开放性和扩张性。插图部分,可对搜集的图片进行裁剪、修改,也可利用底图重新绘制新的底图。对于比较简易的模拟图或示意图,也可徒手绘画。这三种方法是比较便宜的插图制作方法。插图部分对教师的制图、修图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教师灵活地操作Word、Excel、Gis以及Photoshop等相关的软件。通过对心理测量学分析和近三年来高考试题答案组织的优缺点的分析研究,答案组织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考试思维习惯和心理,这是有效反映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基础;第二,体现学科特征,避免过于专业或学科特征不明显的现象,这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第三,逻辑严谨,避免重复或不全面,这是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全面考察;第四,突出要点,同时保证适当的开放性,对于主观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这实际上是主流思维与非主流思维的平衡。

篇5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实例;新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它们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更应如此。高中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它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比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就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直接就将环境问题的原因等知识讲授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找到答案,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课堂实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地理学理论是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反映,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地理学的两个特征――地域性和综合性思想为本节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进步和对新知识的认知是要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而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就应当让他们能够将新的知识融入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新旧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感性知识认识为载体,按照“直观感知―讨论探究―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展开。

2.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讲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基础上展开阐述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是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共同形成的,本节内容进一步从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和地域分异规律,是对之前所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本节知识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空间差异和空间差异的规律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将空间差异的分异规律即地域分异规律归纳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

3.学情分析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自然带的差异性上,而自然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和植被的差异上,究其原因就是不同地域水热及其组合状况的不同,也就是气候的差异导致的。通过前面关于“气候类型”的学习已经为本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学生仍然欠缺对自然景观的感性认识。此外,学生主动迁移和重组整合知识的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呈现方式,创设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去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4.探究活动

(1)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我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的自然景观图片(包括地貌、植被、动物、河流等),搜集有关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最后将主要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并自己组织材料准备在课上给所有同学做介绍。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为参与教学准备丰富的素材,并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地理学科的使用价值。此外,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形象感知与意境的体验上为本节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探究的情境。学生会留下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同的地域会存在自然景观的差异?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角色扮演,分组探究

教师布置分组探究任务,如下:

第一组:从漠河到海南岛沿途自然景观有哪些变化(主要以植被为主)?

第二组: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哪些变化(主要以植被为主)?

第三组:从珠穆朗玛峰南坡到北坡山麓沿途自然景观有哪些变化(主要以植被为主)?

每组同学都需要观察在这条线路上的自然带大体沿什么方向延伸,什么方向变化,并分析沿这条线路上的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学生的探究行为与所授知识密切结合,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课堂表现的机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活动后教师列表“比较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并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其主动构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涵。

(3)活动探究、巩固知识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条植被观赏线路:可以是从赤道向两极,也可以是从沿海向内陆,并分析设计的线路植被变化的规律、成因,最后比较与我国植被分布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否一致。

5.教学反思

在课前准备阶段,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在图片展示阶段,学生积极踊跃,但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只能个别学生上台展示。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准备充分,语言表达很顺畅、简洁。通过课堂反馈练习,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将课堂练习快速完成。本节课总体来说,比较成功,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理解了本节主要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三、“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思考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营造一个适合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不能只是简单的提问、回答,因为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探究。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这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为了探究而探究,而应该将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否则起不到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得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思路

    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2、七年级、八年级地理教学与研讨工作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3、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指导教师领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探索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4、高三复习工作的研讨

    对高三复习工作加强策略指导,为总结推广先进复习经验,提高高三复习整体质量,本学期将在固镇二中举行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通知另发)

四、教学进度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注:如组织质量监测,将按照此进度进行。

五、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教研活动安排一览表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

——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二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三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六、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周四上午8:20—11:00  

要求:请各位教师准时参加。认真准备,积极研讨,共同提高。

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1年2月15日

查阅更多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地理学科教研活动计划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鉴于目前地理学科地位和特点,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有赖于教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认真探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把学科教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等进行有效地优化整合,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理念下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状况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有效设计提出了五项基本理念:首先,高中地理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其次,建立丰富多样有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第三,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地理学习的探索;第四,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最后,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合评价的结合。依据上述新理念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只背不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令地理学习的意义只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设计。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

(1)课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备课。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耍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

(2)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是重要途径。据文章上半部分所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就成为这次改革中的重点。结合新课改我们的教学方式应逐步从“教材本位”像“标准本位”转变。就这点来说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秉承“科学原理与基础一认识与分析问题一自己的行动与情感态度”这条主线,以探究式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围绕主题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同时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有效课堂设计的定义。无论是探究式还是合作式的教学方式都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这种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式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学会从合作中综合分析一个地理问题。

(3)充分运用各种图表,培养学生智能。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一门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地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为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通过对教材巾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图表,挖掘它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潜在作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

(4)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有效的地理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来进行,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设计具有一定理论和逻辑关系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如果还问一些浅显明白、形象直观的问题,往往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选择》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因素这个重要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上,而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和思考,进而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比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影响当地水果罐头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进而再让学生分析“丰县作为全国电动三轮车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影响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在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以后,再结合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就能顺利掌握这些内容。

(5)有效课后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意义是保障。作业布置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同时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普遍方式。课后作业应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的检测功能并不在于区分学生好坏而在检验课堂教学的开展状况。片面的作业布置理念使得作业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画洋流图、算时区、背地区经纬度的传统作业形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如果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将地理作业与实际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作业乏味枯燥的问题。比如,在去年4月20日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在缅怀死伤者的同时四川频频地震也涉及诸多地理问题。教师可以此为题,让学生分析四川的地理位置、板块构造及地震带位置,设想下灾后重建方式。这样联系实际的开放式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也较好的呼应了上文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结语

以上是我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和策略的初浅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真正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海彦.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处理与反思浅谈[J].现代阅读,2012.

篇8

关键字:环境意识;高中地理新课改;地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人类开始无节制的开采资源和破坏环境并对自然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进而我国的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个人环境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国家的主人更应该具有环境意识。在《全日制普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的提出高中地理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中学地理新课改中课程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1],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现今高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意识培养的问题和如何利用高中地理新课改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地理学科中的环境意识培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目前总体上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在我国长时期占首要地位,导致地理课程中环境意识培养容易被忽视。

我国地理教育中环境意识的在环境意识的培养中,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培养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不知为何要学,为何要学,学之有何用,如何去用。

二、利用新课标来改善现今高中地理环境意识培养现状、

1、地理课堂内的环境意识教育

(1)利用地理案例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地理课堂中利用地理案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贯彻高中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一种重要方法[2]。

地理课堂中环境意识的培养应充分利用这个方法。如,在湘教版高中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课后编入“镉米”事件这个案例,教师在课前首先提供此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有关培养环境意识的问题,如,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实物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污染?学生自主的探究和讨论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的启发引导学生,最后,学生自己讨论结果,获得结论。由此看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对现今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达到让学生主动的热爱环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在环境意识的培养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缺乏高质量的有关环境意识培养的案例[3]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静动结合,声像并举,宏观、微观的形象再现功能,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让学生充分感知。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能实现实物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4]。

在地理课堂内环境意识培养中教师应该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个教学辅助工具。如,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设立“感受三秦大地”的活动课题,通过视频播放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激发学生主动的去感受2、地理课堂外的环境意识教育

(1)建立环境教育基地促进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养成

环境教育基地是指拥有环境特色资源的场所,他是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丰富的环境知识展览展示及专业人员解说与教育活动,使公众在环境中学习,并养成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5]。环境基地的建设首先应该确定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宗旨,一般应该是围绕热点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意识教育工作。如基本理念可以确定为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其次根据设立的宗旨建立一系列实践性和参与性的活动,如,让来访者能够更好的理解环境基地的理念。如变废为宝的各种工艺品,而且学生可以送来闲职物品,其他同学可以来选购。

(2)通过建立绿色校园来促进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养成

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情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6]。绿色校园的建设,为环境意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情景。

绿色校园的建设时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学生在教室里学到是关于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缺乏认识自然环境,感受自然,进而赞美自然和保护自然等感性知识,而绿色校园的建设可以弥补地理课堂内教育的这种缺陷。具体的举措如,建设小型植物园,学生和老师在植物园里面种植各种植物,在树上给小鸟搭建鸟窝。还可以在走廊里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画上关于环境保护和赞美大自然的笔画。学校在建立绿色校园是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特色灵活多样的采取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白文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

[2]林国银.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2005,20(2):54

[3]林国银.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2005,20(2):57

[4]徐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模式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5,27(3):101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

在全球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迫切需求。高中地理在高中时代化为单独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影响巨大,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翻转课堂,或称颠倒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于美国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尝试,目前已具有蔓延到高效课堂教学的趋势,本文将这一模式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进行探讨。

一、合理设计教学视频

社会已经是信息化时代,全民进入网络化阶段,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都受着科技进步的影响,科技进步与发展不仅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而且还充分体现在教育事业上。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正确运用能为高中语文课堂增添不少乐趣。教师根据大纲要求设计相关的地理教学视频,在讲解有关知识点时结合教学视频,使难懂的知识点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小组模式下进行合作学习

地理翻转课堂中,应设计以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活动。学生在自学环节已经基本了解了需要学习的主干或原理性的知识,而课上的活动应让学生有机会应用这些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分组,把4~6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合作,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从同伴中弥补自己学习的不足。老师从中协助时给予各小组足够时间讨论,并帮助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当学生碰到难点时适当指导,让学生往正确思路思考。最后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组内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再指出正确的结果,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刻。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在高效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对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学生活动参与不足做出很好的弥补。正所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在看到翻转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时,也不能忽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遵循摒弃不利于发展的因素,继承传统中的优秀精华为指导思想,正确运用翻转课堂教学。

篇10

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那么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2020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二、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选修;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年、2020年、2020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新课程卷和广东省地理单科试卷等其他省市的高考试卷以及对高考试题的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和全区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年度的高三复习分为四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必修三相结合)、世界地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对比的方法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的落实为本阶段的目标。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前三个单元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第三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广州一模考试(3月7日)

指导思想:以自然、人文、专题复习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

教学任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后三个单元,一部分是专题复习。运用知识结构,在知识块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第一轮复习结束)

目标要求:达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

第四阶段:

时间安排:某一模考试以后

指导思想:提升能力(二轮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三轮复习)

教学任务:检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漏洞,查漏补缺,进行答题训练。回归基础、回归课本,不要盲目的让学生做过多、过难的试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精选练习题。认真做好每次的试卷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做各区县的模拟试题发现问题,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的突破和练习,不要再做大量的、重复的、已会的试题,巩固基础知识,完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进行答题的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知识准备迎接高考。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从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没有晚自习的,实行完全走读制。高三暑期也未补课,今次开学以来有可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周六开辅导课。学生目前是从7:20-18:05在校学习,其他时间段在路上、家中学习和休息。就学业水平测试而言,文理科重点班的地理平均分为41分(满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学测难度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高二学期,花了近一个半月复习区域地理的地球、地图与世界气候,二个半月学测复习。暑期布置学生自己依据地图册和区域地理书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本学期开学即测试,及格2人。学生对已学的必修123基本遗忘殆尽。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可实现的目标

针对学生基础及其理解、接受能力,应以基础、主干知识教学为主。文化课考生,部分文化课考生高考分数目标为75%-85%,大部分考生为65%--75%;艺体生而言,地理得分锁定在65%--75%,艺体生中美术生和部分音乐生,基本上从9-12月都在专业课集训,真正文化课的复习应从2月开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复习时间应在3、4、5月,时间特别紧,其他门课得分又难,文综锁定200分,地理分数应在70分左右。本学期在1月份才涉及艺体生回校开课的问题,当提前做好预案。

三、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与检测

1.内容:本学期主要复习内容为2020.9.1-10.31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重在读图、填图以及与高考有关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检测卷和月考来检测复习情况,强调看图、读图和填图能力提升,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读背;2020.11.1-2020.1.16复习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试,以合肥市一模考试为风向标,调整复习进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试结束转为必修1、2复习的补缺补差和必修3复习。(必修3大致2.15-3.12四个星期完成,进行二模考试)

2.检测:自己的试卷随堂考试、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拟考试。

四、自我再成长模式

1.基础教学与实践

(1)独立做《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世纪金榜一轮复习》以及《新题策》,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整理纸质备课笔记和PPT;

(2)制作PPT、微课视频,通过安徽基础教育云平台、优酷、qq群等进行网络推送,解决重难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艺体生学习;

(3)继续结合时政材料开展“拓展讲堂”7分钟微课堂及网络视频教学,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教学;

(4)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并推出免费教学和付费教学模式,实现利于自己学生,又服务更大范围学生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与研究

(1)读书、学习:目前订阅有两种杂志,分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需要认真阅读学习。除此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应花时间研读。大学课本、《地理学报》等书籍、杂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2)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值得探索,这种途径可让论文真正落实于实践,而非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此项也为职称做准备)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场修炼!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课堂,学生因爱上你的课堂,爱上这门课,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必然学好本课。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一流的教育者。

五、实现目标的措施

1.充分备课,合理掌控教学速度、难度、广度,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取得最佳效果;

2.课堂40分钟,必须追求效率,同时开动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3.布置好作业和复习,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复习;

4.全体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成绩跟踪,部分同学要进行单独指导和严格要求,比如读背书;

5.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6.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人始终是第一位,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六、可预见的成果

1.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过去好;

2.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教学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3.学生学习积极、状态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数目标迈进;

4.培养出一批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07--2009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