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特色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优质课堂;兴趣;方法;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65-01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同时高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高效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营造主动有效、利于创新的思维场;高效课堂应该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高效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认识自身问题,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开展。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兴趣培养是构建优质教学课堂的关键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才会逐步得到提高,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所以,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存在了疑问,才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里的求知欲,也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兴趣的来源。从审题开始,老师就可以进行一些设问,让学生对授课的内容有了悬念,就可以以问促读、以读促思,让学生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获得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种探究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更多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当然,在语文的课堂中,教师提问也是有一定的原目和要求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点及面进行提问,这样不仅不会导致由于题目太难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给高效的语文课堂找到源源活水。为此,在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促进优质课堂的合理开展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重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合理指导。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不时还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得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一个效率的问题。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使用的各种教法都要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以学法去促进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双赢。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高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地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课前要预习,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有必要花大力气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合理分配时间,这是必要的。同时注重课堂笔记等等。为此,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尝试优质教学方法,从而有助有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三、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篇2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质量;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民族地区由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不能发挥其作用以及价值,所以说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初中生作文教学的兴趣

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重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素材,在民族地区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地理环境,在生活中得到大量的作文素材,充分体现出民族地区独特的特色,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进而使得学生抒发出真善美。

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写作信心,能够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作文的兴趣,进而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对学生进行个性的评价

在民族地区中,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个性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能够使得民族地区的学生得到一定的自信。写作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信心,不敢对写作进行尝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信心。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跟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能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鼓励写作的信心,扬长避短,使得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

综上所述,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还要依照民族地区学生实际的发展特点,从民族地区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中发现大量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把生活素材与作文教学进行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作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初中语文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字]初中语文;高校课堂;重要性;对策

初中阶段正是处于学生身体以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关键性时期。所谓高效课堂,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间以及空间下,采用针对性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以及语文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促使传统语文教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这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及传统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以及语文习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对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语文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以及语文学习热情,就地取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学习中,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生活。通过初中语文生活实践,不断丰富学生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能够直接抒发个人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发现生活以及热爱生活。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在中考学习中取得更好成绩,教师利用科学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掌握更好的答题技巧,有效掌握教学知识点,能够更好的应对中考考试,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知识内容较为丰富,但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体现文化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民族精神、文化作品的综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对策

1.营造初中语文教学情境

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教学形式,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更加自由学习氛围。情境教学形式更加新颖、更加生动,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来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文章思想,结合教学目标来设置教学情况,促使学生了解文章主题思想,突出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实际上涵盖了非常多的事件以及任务,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生活情况、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组方式来进行小组角色表演,一个学生扮演皇帝、一个学生扮演随从,其他学生则是扮演小孩儿等角色,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对于课文内容自己角色理解来促使学生脱离课文,演绎更加完善的情境,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情感以及课文思想来模式皇帝、随从、小孩语气和语调,体现出索要体现出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初中语文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维持学生更好学习的巨大动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上教学与课下沟通相结合方式来掌握学生兴趣点,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热情,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视频材料以及《黄河颂》的组曲,这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课文内容,阅读情感更加饱满,提升学生初中语文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激发初中语文教学活力

篇4

关键词:茶思维;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内涵,使其在当代仍然散发活力,与其他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茶文化以物质文化为支撑,代表着民族的信仰和观念,也展示出茶文化和茶思维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特色文化与语文文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面对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内在乏力,外在创新度不足的情况,引入我国特色茶文化,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变革,可提升学生好的人文底蕴,并实现自我意识的提升。而如何有效融合茶文化与语文知识,推动语文教学的全面优化,是新时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茶文化思维方式与内涵

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具有物质元素和文化精神的文化体系,而茶思维作为文化之上对个体有着价值引导力的内容,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不但需要对文化精髓进行传播,还需要借助茶思维来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发挥茶文化体系更为深刻的作用。从育人的角度来看,茶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茶思维蕴含积极进取的精神,茶文化有着物质层面的内涵,因为茶叶生产与农业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不断的发展中,汲取各类文化内涵,形成文化交融的形态。早在两千多年前,茶文化就融合当时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为茶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其中影响茶文化最多的就是“修身”这一理念,要求饮茶者在文化氛围中沉淀自我,注重自我的方式和提升,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二是茶思维蕴含中庸的价值追求,茶文化内涵中的“和”强调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应如同茶叶生长一般,学会尊重规律并顺从规律。强调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通过一言一行感染人并改变人,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保持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的稳定。

2茶思维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价值所在

2.1丰富语文人文底蕴,增强学生知识贮备量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通过文学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并形成认知观念,为学生奠定认知世界的基础。针对这一目标实施的教学内容,大多以古文学和现代文学为主,其中古文学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表明茶文化与语文这类人文学科有着密切关联。以此为突破口,立足茶思维将更多茶相关的理念和文学理论,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增加语文人文底蕴,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增加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茶文化在长久的发展中,与艺术和其他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茶艺、茶经、茶诗、茶歌等,其中最具特色的诗词歌赋,可成为特色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全方位认知。而贴近学生生活的茶文化,更能够降低传统文化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借助书籍等载体开展阅读活动,可使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的历程。使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形成对文化的认同感,并逐渐生成文化自信,不但使我国本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得到传承和传播,还利于奠定茶文化重要的地位,促进茶文化以及茶思维的推广与发展。

2.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优化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育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语文强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改变以往教学模式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的问题,使教学重心落实到思想引导和道德素质扩展上,凸显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文化知识,并能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茶文化经过几年的积淀和传承,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有着丰富的文学载体,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思想,并在发展中完成品质的传承。从茶文化发展的角度作出分析,茶文化与饮茶的行为和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各民族群众在饮茶中注入的精神力量,使茶文化形成特色的哲学体系。在人们饮茶和感受茶文化营造氛围时,能够展示出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茶叶自身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以及浓厚的文化气息,更是对饮茶者进行熏陶,增加自我管理和修身养性的意识,促进思想品质和素养的提升。例如借助茶相关的阅读材料,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以此为案例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了解哲学含义,激发茶文化的教育功能,全面优化中学生的素养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对文学等较高的审美观念和情趣,自觉抵制负面和不良的文化,实现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2.3促进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

初中阶段的学习作为学生确立学业目标,形成较强文学基础的关键期,只有学生有着对学习正确的态度,并形成对我国文化的认知能力,才能提升我国青年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的建设提供后备力量。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使成长在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思想观念的多元取向。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不认可,不但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播,还降低语文教学的成效。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并借助创新的方法和内容,减少学生学习的抵触感。利用特色茶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茶思维,了解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修身养性的必要性。在无形的渗透中,改变着学生对传统文化刻板的印象。使初中学生在思想发展的关键期,受到茶文化的浸润,激发内心的强大能力,并受到其影响,表现在语文学习中,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最具有希望的青年群体,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也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3浅谈茶思维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3.1深入挖掘优秀茶思维教学素材,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中,深入挖掘优秀茶思维教学素材,不仅有利于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实现语文教育教学整体创新,还可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营造浓厚茶思维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茶思维能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多途径深挖茶思维教学素材,围绕教学目标,重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创新。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题型时,缺乏对茶思维内容的融入,而导致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中缺少相关内容的体现。所以,就需要围绕茶思维,重新修订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一些茶方面的教育内容。有助于促进茶思维与语文教育教学相融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帮助。首先,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时,可以单独将有关茶思维的历史名篇定为一章节,在其中编写一些关于茶的发展历史、诗歌、文章及发展历程。也可将茶思维相关内容打散编写进教材内的各个章节中,实现对茶思维的完全渗透,以保证对茶思维的培养更加持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其次,初中语文专业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广泛搜索有关茶思维的教学素材,整合语文教材内容,构建线上语文教育资源库,作为语文教材内容的拓展。以此来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支撑。此外,如果教材内容编写周期较长,那么语文教师也可通过自定义一些茶思维相关教材,在与内容相适配的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普及一些关于茶思维的知识与内容,对于促使学生形成更为立体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3.2基于茶思维渗透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其全身心投入到知识学习当中,有效集中课堂注意力,实现高质量学习与教学课堂。因此,茶思维下的初中语文专业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应以渗透茶思维为主,根据目前初中阶段学生个性特点、个体差异情况、发展需求等。秉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育人理念,建立在尊重学生课堂话语权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成效。首先,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趣味性与文化性,语文专业教师应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线课堂、情景创设、案例导入等先进教学模式。围绕茶思维渗透目标,对语文课堂教进行创新。对于营造浓厚茶思维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茶思维的学习与掌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语文专业教师可事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制作语文教学内容、茶思维内容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视频,时长为5~10分钟左右。之后在课堂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在一边直观地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知识,一边受茶思维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茶思维。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为学生表演一些功夫茶,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功夫茶全过程,并邀请学生上台学习表演与品茶。在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会更好的集中,对茶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并学习茶思维。

3.3依据茶思维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茶思维,可通过将茶思维中的知行合一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首先,可通过将茶思维与初中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事先设定以“三个一”为核心的能力目标,即“一笔兼有文质的文章”“一口流畅的口语表达”“一种合乎情理的思维模式”。之后在积极组织开展以茶思维为主题的朗诵、辩论、演讲、模拟情景小舞台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尝试采取一种合乎情理、开放谦虚的思考形式,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育学生正确茶思维与三观的目的。其次,应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实践活动开展的连续性与层次性。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合理分配相应实践学习任务,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良好,可鼓励其撰写能够体现茶思维的小剧本、主办报刊等,发挥学生写作优势,突出学生闪光点;比较容易羞怯自卑、不善言辞,则可尽量鼓励其多参与一些与茶思维有关的演讲、朗诵及课本剧的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整体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可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设计不同实践学习活动,有利于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理念。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初中生,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演讲、朗诵、课本剧的活动,强调解除他们的心理束缚,增强学习自信心;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初中生,鼓励引导他们定期参与社会调研、热点分析、基地实践等活动,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到社会上、茶企业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知行合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定期在学校内组织饮茶文化内容演讲为主题的竞赛或茶文化知识问卷比赛等活动,围绕学生日常所学理论知识设置相应学习问题与任务。有利于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茶思维的知行合一思想,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4促进语文诗词与茶思维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通过以茶思维为载体,加大对茶诗的学习,教授识茶、泡茶、品茶等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品味茶汤的魅力。对于促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受茶文化的不断熏陶,逐渐形成良好茶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坡《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征战,建溪春色占先魁”等等。此词详细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境和品茶的口感与体验,并将之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因此,在学习此首诗词时,需要教师先教导学生学会怎样采茶、制茶、点茶等专业识茶知识。之后在诗人品茶感受的引导下,亲自感受茶叶的滋味与口感,使学生形成一种仿佛品了甘露一般舒畅的感觉。其次,还可通过在校内建设茶艺室,带领学生亲自到茶艺室进行自主泡茶、品茶与点茶,细细品味茶的甘甜、有神,从而便能深刻体会孙东坡先生的真情实感,认识到孙东坡先生为何独爱饮茶的真正原因。最后,在通过将诗词与茶思维相结合,生成特色创新校本课程,实现流动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浓厚茶思维渗透氛围。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但要认识到学科素养的重要性,还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改变当前青年学生发展动力不足,学习被动的局面。然而,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学体制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过于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以及丰富教学资源的应用,使学生接触到人文知识过于片面,自身的素养和道德品质得不到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和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主动转变观念,以茶文化为特色,将相关的文学知识带入到课堂中,并在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中,渗透茶思维和茶文化,增加语文的人文底蕴,丰富语文教学的层次感,有效带动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不但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激发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促进茶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也实现语文育人效果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心忠.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249-255.

[2]闫立兵.多媒体互动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张永琪.茶文化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福建茶叶,2021(04):198-199.

[4]刘玉兰.基于茶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福建茶叶,2020(12):222-223.

[5]李冬梅.妙笔生花花常在,灵动写作作不绝——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A].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2.

篇5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选场》、《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审美教育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选场》、《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一、从细节出发,构建信息化的课堂环境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其启发性和引导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首先要学会语言,才能学会其他东西,所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展,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合理设置课程,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里体会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感情,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讲解《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中有趣的Flash或视频文件让学生犹如亲临现场一样,观看了宏伟、壮观的博物馆,领略华夏的千年文明传承。

二、建立知识构架,丰富课外阅读材料

语文课本内的知识并不具有明显的连贯性,而是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立的教学目的,为了吸引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分类,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感受到知识的层层递进,对于他们的学习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材中有很多阅读、写作内容,为了丰富教学知识,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下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让他们主动参与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化对初中语文的帮助是不容忽视的,它为学生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让学生快乐学习,促进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我们积极指导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从人文主义和精神思想、艺术方面去探讨语文教材内容的内涵,挖掘知识中的时代特色,并展现出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作用。要做到这些,只靠指导资料是不够,教师要结合相关网站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具有针对性、教育性、现实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上网去搜索,展开小组谈论,交流、完善学习结果,最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促进成才

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突破,应用综合性学习在扩宽初中生视野的同时,也加深了初中生对语文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全面提高初中生的人文品质与综合素质,促进其成才。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综合性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渠道使用,把社会和文学两者相结合,艺术和语言两者相搭配,利用肢体语言解释文字的华美,利用科学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普科型阅读。在多方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2)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的应用,在强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综合性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以此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对于知识瓶颈与难题,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此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

(3)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初中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是引导者与启发者,学生则是探索和寻求知识的真正主体。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消化课堂知识的时间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尽可能地发挥初中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1)运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手段。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初中生的知识面,培养初中生的合作观念,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个综合性学习目标均要配置相应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发挥综合性学习的最大效力。结合综合性语文教学特征,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不同学科类文章来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并安排综合性强的作业,以此强化初中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将文章标题中“园”字和“屋”空出来,并让学生自行填写。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作者用“园”字和“屋”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该问题的答案并不统一。其次,教师按照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引出对本文的教学。当课文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心中的学习乐园是怎样的?教师将班上学生合理编排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对课文进行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与教师的教授相结合,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扩充语文教学与课程资源。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与教学资料,对教学材料进行合理配置,实行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案。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与网络数字资料库等,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补给平台,进而实现扩充语文教学与课程资源的目的,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课堂上,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或是网络资源等,对莫泊桑的小说以及语言特色等进行了解分析,并在课堂上报告调查结果。其次,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图文并茂地解释,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时代面貌,让他们能更容易地融入课堂角色。第三,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分析小说情节入手,教给并且带领学生研究小说的主题,揣测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3)引导初中生参与实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的应用要求初中生积极参加实践,主张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动手,对初中生感兴趣的人物故事等,语文教师可以引导与鼓励他们进行角色表演,以此加深学生对故事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常规性的总结,而是在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安排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小孩、骗子、官吏等,进行课文朗读或者是进行创造性,自编自导的人物独白。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到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反应,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对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会模仿名家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同仁开始将教学视角转向教学策略的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这种模式从宏观的角度上讲,不但能够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与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能够发展学生交往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伟,张一帆,曹浩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作文教学研究,2011(2).

[2]蒋仙,涂萌萌,黄诗雨.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3]姚向红,范启凯,霍达.创造语文学习的崭新天地――浅谈综合性学习[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涵养教育;融入对策

前言:

理论而言,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前提与基础,高效的语文教学可以为其他科目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培养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提升小学语文水平、为高中语文奠定基础的初中语文教学。所以,将涵养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涵养性进行良好培养,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涵养教育概述

涵养是对一个人宽阔胸怀、明事理、懂道理等优秀人格品质以及内在修养和外在品质的一种直观体现。从教育层面分析,涵养教育应包括培养能力的教育、有关道德学问方面的修养教育、调控情绪教育和积蓄与保持修养的品质教育[1]。一个受过良好涵养教育的人,在言谈举止方面明显比普通人多了一份稳重和成熟,做事往往深思熟虑,有条不紊,给人一种自信、胸有成足之感。涵养教育通过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从一言一行进行,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不断提升个人人格品质,从而培养出一个独具魅力、极富涵养、具备静、淡、忍、让、平、缓性格特征的学生。

2涵养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根据上面对涵养教育内容的概括分析,要想将涵养教育全面恰当的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就需要从国学教育、文化教育、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几方面入手,在开展这些教育活动过程中,将涵养教育进行全面渗透与贯彻,具体实现对策如下:

2.1积极开展国学、文化教育活动:

近年来,不仅国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因而将国学融入到语文教学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初中学校应在校园内宣传板、楼梯处、教室墙壁、石柱等位置悬挂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品和经典名词诗句等壁画,如“百善孝为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从而散发出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给学生涵养性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2]。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我国广为流传的、经典的唐诗宋词,也可以从经典名著中选择经典篇目来精心设计国学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国学教育、文化教育,如编排国学知识竞赛、诗词朗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给自身带来的快乐,学习国学对提高自身涵养性的重要作用。

2.2改善并加强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涵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们集体朗诵经典诗词歌赋,如《水调歌头》、《使至塞上》、《观沧海》、《西江月》、《天净沙•秋思》、《浣溪沙》、《如梦令》等,或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课文自由朗诵,并让学生们相互讨论与检验自己的背诵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记忆这些经典诗词[3]。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坐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交流习惯、阅读习惯和倾听习惯,规范学生行为,教育学生学会尊敬他人,尊敬师长,学会以礼待人,以构建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书法、美术、音乐等教学内容,书法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用笔的刚柔美、线条的粗细美、墨色的浓淡美、字体的形式美以及章法的疏密美等等,通过长期的书法训练学生对楷书、草书、隶书、大篆等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书体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并会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书法教学可以陶冶、感化学生的情感与意志,使学生的情感变得更为丰富,意志变得更加坚强,急躁变得沉稳,粗心变得细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内在涵养。音乐可以洗涤一个人的灵魂,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激发一个人的情感,所以在涵养教育的运用下,将音乐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相互结合,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因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乏有古典诗歌,且我国流传下来的古典名曲也颇为丰富,这就给音乐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材料支持。国画作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不仅创作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如风景画、山水画、人物画等等。选取一些经典的、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国画作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供学生欣赏与评述,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涵养性。

2.3加强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既是对学生涵养性的一个真实检验,也是对学生涵养性的一个提高,我国大力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等,以及人文精神———仁、义、礼、智、信与现代社会道德规范十分相符,这就给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适合的空间[5]。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磨练学生意志,如多参加献爱心活动、照顾孤寡老人、下乡支教等。总结: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涵养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等方方面面,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涵养性,更能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广泛有效的传承与发扬,对我国语文教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2]杜成治.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才智,2015,18:142.

[3]董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赤子(上中旬),2015,22:210.

[4]林中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10:157.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47-01

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仅仅要求会读会写,还要会说会用。拥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及深厚文字功底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得更突出,在社会中更能受到大家的认可。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应用能力概述

“语言应用能力”暂时没有明确的定义。语文应用能力应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它表现在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有相对的理解与判断能力,在语言上有逻辑与组织表达能力等表现。语文应用能力需要在语文教学与实践活中逐渐形成并日渐提升。《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有写到听与说的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都是语文应用能力的主要要素,概括来说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些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累积与训练才能获得。

二、当前初中语文数学中对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的应试教育下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被限制,学生的思想受到桎梏,在阅读与写作上表现得循规蹈矩,甚至出现一大批学生文章同一思路,如同一个机器制版,没有创新性可言。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升,更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应用能力培养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第一,传统的理论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与“学”没有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45分钟的语文课程,教师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进行理论的讲解,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自主的思考,使得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不能发挥。第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授课形式的过分关注可能致使授课内容尝试的缺失。如以小组讨论、游戏教学等授课形式,学生虽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实现了部分探究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在对知识没有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其应用能力还有待加强。第三,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生求知、探索能力的提高。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生在语文知识掌握的同时,未进行探究性教学,致使应用能力不高。

三、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听力能力培养 。听不仅仅表现为识别他人说话的能力,更要做到对他人语言的理解。听是人际交往中最基础的能力,也是培养“说、读、写”应用能力的基础。听力是在被动的信息接受过程中,通过思维的整合,理解他人的思想,才能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抓住听课的重点。例如,在语文课堂一开始,通过导语的设置,带有情感、抑扬顿挫的课文朗读,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在渐入佳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充满吸引力的教学语言抓住学生的听觉感受,能使学生深入课堂之中,进而使他们的听力能力得到锻炼。

(2)说话能力培养 。说话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必须掌握的能力,说话的能力是在社交中情感表达、思想沟通以及信息传递等实现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改变学生不敢讲、不想讲、讲不好的状况,通过生动的课堂环境营造,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内向羞涩的学生敢于开口、外向的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针对初中语文课本中诸多有意思的课文,可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积极的评价与表扬提高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3)阅读能力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能给人们带来正确的审美观,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与训练,通过正确适当的引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更顺畅。例如,教师可以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向上的作品,对中外名著、诗歌、散文等广泛涉猎,以健康向上、知识丰富的内容鼓励和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可通过对报纸、网络资讯等的浏览,对全球热点与社会民生现象进行关注,使学生眼界得到开阔。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在实际应用中熟练掌握与应用,能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阅读方式。

(4)写作能力培养 。电子邮件、总结、报告都是写作能力的一种表现。写作能力也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以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出发,以实用为写作能力培养目标,将有对象、有目的的写作作为训练重点。如对某一流行词汇进行感受的表达,使学生对写作认知得以提高。应用文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能力的一种挑战。初中语文教学对应用文的训练应进行重点关注,鼓励学生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各种如简历、个人总结、申请书等应用文的写作,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功力。

综上所述,语文的应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四大模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对各个模块应用能力的训练。同时,在顺序的安排上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对各个模块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