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艺术;不足;特点

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极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教学语言的作用尤其明显。教师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也恰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语文和道德素养,而且还要具有精准、高超的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有哪些呢?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不足

现在有些语文课堂只是强调课堂的组织过程,强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传递知识的媒介――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设计却漠不关心,这直接导致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紧密,但是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平淡直白,甚至长篇大论、离题万里、晦涩难懂、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学生如同嚼蜡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也掩盖了语文课堂精彩的部分。

二、语文课堂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用语言引导、点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媒介,教师要借助语言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这个层面来说,课堂语言肩负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责任,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也不同于口语。比之书面语言,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比之口语,课堂教学语言要更规范周密。我们知道,语文是蕴含感情的学科,是以情智为主的教学活动,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是情感的语言。教师要根据讲解的文本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语言,对于像《荷塘月色》这样的美轮美奂的写景散文,教师的语言要娓娓道来,舒缓悠扬;对于一些诗歌如《乡愁》,语言要含蓄委婉,达到似透不透的境界,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对于像《海燕》这样的文章,教师的语言要激昂澎湃,铿锵有力。只有和文本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的教学语言,才有感染力,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形象具体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要围绕教学目的和内容,不能把课堂当成自己发牢骚和感慨的地方,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语言,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实现文本知识和现实知识的对接,对于课文内容要旁征博引,使得教学内容充实而饱满。

四、语文教学语言要言辞优美,蕴含哲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要文雅而优美,要把语言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母语的优美动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剔除自己的方言,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对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要准确,不要有口头语,要保证语言的简洁、严谨、生动。要能够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蕴含其中,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渗透德育教育,达到德智并重的目的。

五、语文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对于每一节课,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全盘的讲解,毫无保留的传授,而是能够用语言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领悟。好奇心和质疑是知识进步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质疑,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鲁迅的《故乡》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是什么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闰土,变成一个麻木迷信的人呢?杨二嫂的性格反映出了什么?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这些问题的设计,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起着引领作用。

六、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升华文本,还原生活,获得生活感悟,这就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化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感情。教师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鲜活,易于理解。例如,对“美的阶级性”的阐述,鲁迅是这样讲的,农民娶媳妇要的是身体健康、腰臂圆壮的劳动妇女,而不是什么杨柳细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这样的讲解使得这个哲学论题变得清楚明白、浅显易懂,这正是语言艺术的精彩所在。

七、教学语言要富有趣味,妙趣横生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学生只有在愉悦的情绪下,才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对学生的点评还是对学生的纠正,语言都不能生硬。同时,教师要注意收集一些富含哲理的笑话和故事,运用到相关的文本讲解中。

八、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作用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保护学生敏感的心灵,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有艺术性。教师要有发现学生美的眼光,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鼓励,但是也不能夸大学生的优点,表扬要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是虚伪的,没有价值的。对于那些回答问题犹豫不自信的学生,要加以鼓励。有些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的针对性不够好,老师可以这样说:“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独特,我们能不能再换一个角度呢?”这样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在幽默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也获得了知识。

篇2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人们常说:“言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做为教师,无论上课、谈心、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语言,以增强工作效果。

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改变课堂的枯燥、抽象、沉闷,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教学的艺术化。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教学语言需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在规范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语言

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这就需要调动各种语言手段,把丰富的思想内容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语言还要简洁明了,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费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传统的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生动和形象,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强课堂效果。

三、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中加入幽默、风趣化的语言

课堂里,理论性的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效、尴尬、僵持、对立等。而幽默就是打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

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内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语言教学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解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为了把先人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就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升华情感,创造一种精神享受的境界,放松学生每一根神经,激发学生每一个细胞,达到愉悦轻松的效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里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让相关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摒弃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

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一方面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一些,使单一的教学形式变得生动一些;另一方面则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巩固知识。但要注意的是,我们绝对不能一味地追求语言的幽默性,而落入到俗套的地步。科学知识毕竟是高雅的,它容不得低级趣味,应追求的是它的严肃性、科学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因此,我们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以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效果。

此外,课堂上,还应该恰当使用无声语言。即用言词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包括肢体语言和沉默。有时,无声的语言能起到有声语言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例如,有一次在讲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位同学一直低着头在摆弄什么东西。笔者就突然停止了讲课的声音,目光直视那位同学。教室里突然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惊奇地对望着,那位同学也惊慌地抬起了头,接触到我的目光,他了解到了我的意图,便自觉地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课堂上。这样,既纠正了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又不至于影响课堂进度,同时,避免了直接的言语批评会伤害学生自尊的可能性,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科学、艺术地驾驭整个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打开学生知识之窗的钥匙,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通能.浅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种必要工具,对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为保证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教师应重视并掌握语言艺术的应用方法。可以通过幽默、形象的语言,将深奥的语文知识浅化表达,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语言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发音标准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反之,教师语言不准确、不清晰,就可能困惑学生,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可能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但是,分析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师资不足、从前要求不严等),部分教师存在吐字不清晰、发音不标准、语言不精炼的情况。

为改善以上情况,首先,学校应积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要求在校教师、应聘教师应取得普通话等二级甲等以上证书。并在日常的教学中,保证教学语言规范、吐字清晰且发音标准。其次,教师自身应对语言加强重视、提高认识。教师可以:(1)经常阅读。通过各种阅读(如:文章、绕口令等)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针对拿不准、不确定的词汇、句子,可以通过字词典、现代信息技术或者是其他的专业教师帮助自己学习与掌握。以此保证自身语言的准确、规范。(2)写作练习。教师可以经常写一些生活中的小文章、学术性的论文等,通过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语言更准确、更精炼。(3)提出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并及时发现、改正学生错误的语言、发音,并鼓励学生监督教师,及时指出教师的错误。通过以上方式,不仅可以规范教师的语言,同时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与习惯,进而可以为将来的语文教学与学习做出保障。

二、在课文讲解中,使用优美的语言

阅读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可以发现大部分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突出,文字优美且寓意深刻。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通常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被动学习且自己慢慢消化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下的语文课堂往往质量不高,且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改善这一情况,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身的指导作用,了解自身对学生的影响。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除语言规范以外,还应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窗前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为例,该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自己的语言艺术。课前,教师可以借助深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堂:“教师是一支彩色铅笔,画出了绚丽的彩虹。教师是一盏明灯,指引了人生的方向。同时,也总有一群可爱、善良的孩子,愿意在教师的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为什么要种紫丁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窗前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然后,教师可以用富有艺术、带有感情的优美语言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节奏与韵律。

三、在课堂管理中,使用风趣的语言

管理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课堂管理对部分教师有一定难度。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以下达命令的语言要求学生,这样的管理形式通常取得效果有限且维持时间较短。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风趣的语言,使学生更加喜欢与信服这种管理方式。

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古诗为例。某教师在讲完古诗内容后,为学生留出了自主复习、巩固、背诵古诗的时间。在该段时间,教师在讲台上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甲与学生乙同桌二人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且有愈吵愈烈的态势。而在观察期间,学生甲将学生乙的课本扔在地上,还想用自己的书打学生乙。关键时刻,教师灵机一动,对班级学生大声讲道:“大家快看,学生乙的课本掉到了地上,学生甲就把自己的课本给同桌一起看。他们同桌关系可真好,我们是不是该向他们学习呢?”甲、乙两名学生听教师这样说,都非常不好意思。而该教师也凭自己的语言艺术维护了课堂秩序。课后,教师可以将两名学生叫到办公室调查原因,并对两人进行单独教育。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应掌握好语言的使用尺度,以保证教师语言的规范、风趣、生动、优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倩.师欲善其教 必先美其言: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课外语文,2015(16):1-2.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捷克教育夸美纽斯也有类似的观点:“一个能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由此可见,优秀的课堂语言,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然而目前有些语文教学课堂,只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对课堂语言的设计与组织却漠不关心。这就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过于紧密,课堂气氛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被调动起来。再加上教师苍白无力的语言,甚至离题万里、长篇大论等,学生味同爵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还要有优秀的语言艺术,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有哪些呢?

一、课堂语言要讲究规范性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规范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规范化的普通话。既要熟练掌握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特别是要避免在课堂上使用家乡话、地方话等方言,力求自己的语言标准而流畅,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教师还要注意遣词造句等的规范性。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还在于用语的规范性与正确性,避免出现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颠三倒四等情况出现。比如某教师曾经遇到这种情况:一位女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地与学生小声谈话。于是教师批评道:妇女们应该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在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没想到引来了女生们的强烈反抗:“我们是初中女学生,不是妇女;这位女生的做法,不代表我们全体女同学的做法,为什么要‘门’?我们没有错,为什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呢?”教师出于好意却因为用语的不规范,引起了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应该格外注重自身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二、课堂语言要讲究情感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情感性。学会用心说话,以发自肺腑之言打动学生,以情动人。比如朱自清晶莹泪光中的背影,无名战士党政上的七根火柴、蔡芸芝先生石板边上的教鞭……教师在讲到这些关键的地方,要注意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与读者的共鸣。以《背影》为例,在上到这一课之前,要用富有情感性的导语,创设情感氛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像一轮太阳,无微不至地温暖着我们;父亲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避雨。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皱眉,都能给我们巨大的信心与鼓舞。这种爱深沉而执着……今天我们要学的《背影》,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就凝聚着深沉的父爱。”通过这段话,学生进入到父爱的情境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陶冶学生的性情。

三、课堂语言要讲究趣味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兴趣,也会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比如采用与教材相关的故事、笑话、游戏、成语、警句、歇后语、顺口溜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知识,让学生乐于听讲,使得课堂好玩、有趣、新奇。总之,教师无论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还是点评学生的回答,语气都不能太过生硬。而应该让学生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达到“乐学”的学习境界。

四、课堂语言要讲究激励性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十分渴望外界的鼓励与肯定。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频繁的人。言语的激励性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与语文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语文学习的“学困生”,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课堂回答缺乏勇气。因此,即使他们的回答与教师的期望有一定的出入,也不能批评或者是指责。而应该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态。“你的思考方式与众不同,看来你经过了深思熟虑。但是与答案还有一定的差距,能不能尝试换其他的思维来思考呢?”这样就鼓励了“学困生”的信心与勇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结语

总之,课堂语言艺术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大胆总结,潜心研究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琴.妙用“金钥匙”,巧开高效门: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课外语文,2013(11).

篇5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用体现

一、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课程,掌握语文知识的优劣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存在影响。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则与教师的职业素质密切相关。对此,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是生动、具体以及具有活力的。高水准的语言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发挥重要作用[1]。

二、教学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1.教学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语言的多样性特点,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文体以及不同风格的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不一样的教学语言[2]。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选择具体、生动、形象以及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较为适宜;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选择明朗、深刻以及具有哲理性的教学语言较为妥当。又如,在讲述抒情文时,可选择华丽、深情、激情的教学语言;在讲述议论文时,可选择严密、具有力度以及分析、议论性的教学语言。

2.语言艺术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定律的理论得知,思维启动通常来源于惊奇以及疑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整体意识,不断提高其积极性。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提前编制好课间的问题以及预习的习题,使学生根据问题去阅读、听课等。另一方面,在讲课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多提问疏导性、疑问性或者铺垫性的问题。与此同时,利用丰富精彩的语言艺术去感染及影响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其在教师的诱导下发挥启迪,努力寻求新的知识,掌握知识。总之,高水准的语文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其领会到语言的美,甚至陶冶情操。

3.语言艺术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艺术是一门感性、抽象的艺术,不同于人类语言,但均具有表述的作用。语言艺术犹如一幅图画、一首歌曲,向我们陈述的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也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精神的表述方式。教学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发展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工具,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语言艺术,包括表述艺术以及语言艺术。其中,表述艺术是通过人的体态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实现,而语言艺术则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完善自身的语言艺术表达,促使抽象、虚拟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及形象化,以增加其感染力,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运用。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丰富的语言艺术以引导及感染学生,积极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争取每个教学步骤的创造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等,从而促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语言必须是生动、具体以及具有活力的。要想确保每节语文课生动、有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锻炼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科学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从中领会语言艺术的美,从而大胆尝试语文教学的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使语言的表达艺术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也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燕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0(24):56—59.

篇6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教师语言艺术的高低,反映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上课时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十分重视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毕竟,教师语言艺术是教师言传身教、做好教育工作的工具,是教师“过河”的船和桥,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并形成健全人格。如何才能拥有很好的语言修养并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教育功能呢?

一、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言为心声。”要想语言美,基础在于心灵、人格美。因此,教师能否很好地运用语言艺术,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教师只有热爱,才能教会学生热爱;只有善良,才能教会学生善良;只有诚信,才能教会学生诚信;只有感恩,才能教会学生感恩;只有奉献,才能教会学生奉献……古语说:“什么样的先生教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当教师在心底擦亮真、善、美的火花时,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总之,教师只有拥有了最美的人格,才能拥有美好的语言艺术,才能拥有美好的课堂。而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发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品位和素质。

二、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捷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如果语文教师都缺乏情感,缺乏情感投入的言语传递,他又如何去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去感染、征服受教育者的心灵?他又如何去激励、唤醒、鼓舞受教育者?

三、要有相应的语言风格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格”指特定的教学任务、体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风格。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对不同内容、不同情感、不同时段的课文教学,导以相应风格的言语。或感情奔放,或深情款款,或直抒胸臆,或委腕含蓄,或华丽典雅,或朴实无华。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另外,还应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变速,对重要内容的表达有意重复,以引起学生注意;当学生被无意注意分散时,音量可骤然提高或略作停顿,用以排除外界干扰,还可借用具体的言语,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而不是一味斥责。

四、要有机智的瞄场发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可灵活机智地调动语言要素,完成教学步骤的牵引、过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老师点一学生答题,学生半天不吐一字儿,老师责备道:“嗯?可不能这样沉默不语呀。”有学生冷不丁冒出一句:“沉默是金!”教室里立时炸开了锅。批评学生吗?效果不一定好。老师灵机一动,用他们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句子予以反击:“可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呀!”一言既出,学生笑,顷刻又被震住,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机敏谐趣。且这句话一经化用,不仅缓解了课堂气氛,而且避免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委腕地指出了不积极答题的弊处。

五、耍有恰当的教学态势

除了以声音作媒介的教学言语外,还有一教学语言工具:态势语。态势语是辅助教学语言进行有效表达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语言的必要深化和充实,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课堂上,教师或颔首,或锁眉,或顿足,学生就会在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强化对课文的理解,领略文章的音美、境美、意美。可以说,恰当地运用态势语,不仅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具有表达思想、润饰语言、表露感情和调整行为等功能。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讲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亲切和顺,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听得人心里甜甜的;但也有的教师,语言无味,或是高腔高调,或是干涩地照本宣科,或是漫不经心、有气无力,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语言,即使是再好的课文,准备得再充分,也无法打动学生。那么,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富有艺术性呢?

一、利用抒情性语言来体现文章的真情实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总是容易被感动的,针对学生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抒情性的语言来体现教材文本中的真情实感,利用或悠长、或低沉的语气语调来氤氲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共鸣,求得一个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比如《荔枝》一课,作家肖复兴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而留下了“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叹息,教师可以归纳出富含感情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之情,并让学生结合课文与实际,抒发自己想要对母亲表达的感情。抒情的语言犹如春风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进而激发学生对于世间真善美的追求,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怀。此外,我们利用抒情性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教师可以通过抒情的语言和极富表演性质的抒情语调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语言的美和怎样通过抒情的语言来表现语言的美,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达到教师使用语言教学生学用语言的目的。

二、教师的语言要简明规范、饱含激情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语文教师满腹才华、才高八斗,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可是一旦让其走上讲台,却发现他的课堂不温不火,没有激情,又不精练,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兴趣。我以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语言魅力不够,进而影响到了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我笔者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语言首先要简明规范,简明指用语简要明白、言简意赅,力戒任何一句絮絮叨叨的讲话,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取舍自己的语言,不要过多使用陌生词语,对一些必讲的专业术语,教师要加以通俗解说;对一些未能为大众所接受的网络语言,教师要谨慎使用,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其次,课堂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激情,具有号召力。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在心在汉”。教师讲课如同相声演员说相声一样,必须高度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

三、在研读教材上下功夫

篇8

设计出优美的导入语,就像是谱写一曲优美的教学乐章前奏,能够吸引学生学习课文,促进其形成合理的认知。因此,初中语文老师设计导语时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内容,巧妙的设计出讲课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乐章”,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求知欲望熊熊燃烧着。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复习旧知、引用好句好词、讲述动人故事、播放优美音乐、设疑提问等方式,为引出课文内容作出良好的铺垫。

比如,老师在讲解《论语十则》之前,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相信同学们听过‘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句话,‘一山’指的是泰山,‘一水’指的是黄河,那么‘一圣人’指的是谁?”学生们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就会对老师这样的提问深深的吸引,集中注意听老师讲解。语文老师可以在这时展开对孔子的介绍:“这位圣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之一,这十位思想家中他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国伟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就是出自孔子的教诲,让我们一起来与这位带给人类智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亲密接触吧,用心去聆听他的教诲。”学生们听到老师这些话后,会深深地将孔子的身份印在脑海里,同时对《论语十则》也充分了兴趣与热情,学生们会带着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学习课文,能够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保证普通话标准,对语言精雕细琢

说标准的普通话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做到的。对于说普通话不是很标准老师,应该下大力气,多加练习,必须在语文课堂上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从而为学生树立起好的榜样。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做到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明白,之后再去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深深地吸引住学生。

比如,语文老师在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过程中,在正式讲课之前,可以对学生说:“同学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实践探析江苏省高邮市甘垛镇澄阳初级中学姚松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是盲人,什么都看不清,上帝只给了我们三天的光明,那么我们会去做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亲身感受作者的感受,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净化学生心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语言的精雕细琢。比如,老师在讲解课文《繁星》过程中,应当运用优美以及抒情的语言对文章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用心去朗读,体会诗歌中所包含的感情,让学生感悟到诗歌中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模仿,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语言融入情感,注重板书的书写

倘若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时,运用的语言不带有任何的感彩,使用生硬的语言分析课文,那么学生必然也提不起兴趣。然而倘若老师在讲课时把情感融入进去,学生会被老师的语言带动起来,能够收获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在老师与学生情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领悟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会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作者展开心灵上的沟通。比如,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背影》这篇课文时,作者通过对父亲送他走之后的背影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老师在这时应当用深情的语调展开诵读,把作者对父亲浓浓的爱的情感表达给学生。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它也是一种表达语言的工具,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板书的运用。在板书时不仅要注意板书的结构,还应当讲究逻辑性,应当保证板书的干净与整洁。学生在跟着老师的语言展开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跟不上的状况,然而老师一边用口语讲,一边板书,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清楚老师所将的内容,并且还能够明确重点。

篇9

语文的学习是多方面的,教师那充满艺术性的语言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又是一种身体力行的“身教”,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我认为形象性、趣味性、修饰性和抒情性是更便于课堂使用,更具感染力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

一、形象语言――形神毕现

课堂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环环相扣。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要具有强大的语言加工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内部语言”迅速且准确地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外部语言”,就会“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样,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和教学目的。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这种形象的富有直观性的语言来自教师平日的语言修养,来自教师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将学生所熟知的事物,经过加工的语言与课文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 接受,加深对课文知识的感性认识。

二、 趣味语言――巧妙生辉

语言有趣味,才能使学生陶醉、忘我, 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会促成积极的情感,而积极的情感将会使学全神贯注,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把趣味比作教学语言的“味精”。这种“味精”的作用是将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有一案例:一位老师教学《晏子使楚》时叫一生在黑板上写课题,结果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执教者就势说:“同学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大家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这里,教者机智迭出,诙谐幽默,别出心裁地运用“形象书写法”既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又把写字跟情感联系起来,并渗透对课文人物的认识,使生笑中感悟,课堂气氛活跃。因此,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和疲劳,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老师传授的知识。

趣味性往往是靠幽默的语言来创造的,它决非庸俗的滑稽和浅薄的哗众取宠,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在用词的精当和巧妙上下功夫,创造一种幽默的氛围。著名作家老舍说过:“我要求自己用词造句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单纯地、孤立地用一字、造一句,而是力求前呼后应,血脉流通……这样,前面所说的,是为后面打埋伏,到时候就必有效果,使人发笑。”

同时应该将谐趣和理趣结合起来,寓理趣于谐趣之中,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像品怪味豆――鲜中带辣, 营养丰富; 像嚼青橄榄―― 甜中含酸, 回味无穷。

三、 修饰语言――锦上添花

语言要有修饰性,就是说要使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教师如能妙语连珠,学生必能如浴春风,受到美的语言的感染,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爱迪生说:“最能直接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

极富美感的语言,会使课堂教学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在学习《 荷花淀》一文时,教师带领同学先观看了教学录像片《荷花淀》。看过之后,执教者引导学生讨论其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说到其中的“绿”,执教老师有意识地强调:“那不是朱自清笔下醉人的绿,也不是李乐薇笔下的那片纯绿,这绿要人们用心灵去捕捉,用精神去体味,用双眼去勾画方能寻出个中真味, 那么,这片绿的内蕴是什么呢?”由于这位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了对比和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修辞性,所以,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象受到了感染,语言也披上了美丽的霓裳:“ 这是充满生活希望的绿”,“这是蕴藉纯情的绿”,“这是饱含乡土芳香的绿”,“这是洋溢斗争精神的绿” ……修辞本身具有动态美,运用得巧妙就会锦上添花, 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如此,不但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会牵动起学生仿学的兴趣。学生不但学得课文中的知识,也会深为教师优美的语言所感染,进而能学得许多词语,学得优秀的表达方式,从而拓延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当然,教学语言既不同于一般的口语, 也有别于书面语言, 所以,修饰语言也要恰如其分,切忌哗众取宠,避免买椟“失” 珠。

四、 抒情语言――陶情冶志

教学语言的情感表现为语言的抒情性。那来自于对课文深刻理解的极富抒情的语言,必然凝聚着深深的情感。而教学中这种充满了情感的“高级信息”必定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强烈共鸣。

在讲巴金先生的散文《灯》时,我描述着那漆黑的寒夜:万物是死一般的沉寂,脚下的大地仿佛在下沉,这时在我们眼前闪出几点灯光,尽管那灯似在微微颤抖,尽管它的颜色是昏黄色,但它还会使人们心中一震,因为它是光明的使者……在这个过程中先是我被那无望的感觉攫住心灵, 所以语调格外低沉、 冷涩。这时,我发现学生眼里也布满了迷惑不安的神色。接着,当我自己为文中的灯光一震,用充满情感的语调牵出希望之时,学生们也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抒情性语言使学生入情,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作品的情感所牵动,即所谓的“要使别人被感动,自己首先要被感动”。自己被感染了,成了“局内人”,把作者的情感化作自己不吐不快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所运用的教学语言也一定充满真实感情。

语文教学是艺术,是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创造出的艺术,只有将语文教学艺术化,才能展现出语文课的个性来。艺术化的语言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教师的修养,来自于丰富的知识。

篇10

【关键词】:中文教学 语言艺术 综合评述

任何时候,语言都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在成人高校的中文教学中,由于成人的社会生活经历相对丰富,对语言艺术的要求则更高。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美仑美奂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语言技巧应用到位,传达信息精准到位,语音语速表达到位,趣味与幽默、包容心与情感的含量足够,那么一堂完美的中文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感受,谈一谈有关成人高校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肤浅认识。

一、教学语言要简明有理

在语言教学的问题上,简明是第一要义。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里面有段台词特别扭捏,惺惺作态,本来几个字就可以表达清楚的,结果洋洋洒洒用了一大段文字。不知道这是秀中国文字的博大之艺术呢,还是完全为了描述一个讨厌的人太“事儿妈”。在成人中文的教学中,这是一个负面的典型,千万不能提倡。能用两个字表达清楚的,绝不用四个字。这是教育的原则,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扬弃掉那些八股的、牵扯不清的、不利索、絮絮叨叨的因素,让一切变得“小清新”,会让人倍感舒服。其实论中文,古典文学中的文言文是最简洁干练的。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古人特别讲究“炼字”,往往一句话,一阕词,字字经典到位,以至于你根本不能增一字,也不能减一字,这就叫功力,是现代文学所不能及的。当然,只要你愿意,现代的白话文也可以有非常典型的代表,如果一个教师上课不能保证这点,那么他的讲授注定是失败的。中文课不就是讲究语言文字的艺术么,如果连起码的简明都做不到,凭什么让学生接受和喜欢呢?

二、教学语言要悦耳动听、生动有趣

教学语言中,声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铿锵有力”、“琅琅上口”、“掷地有声”等等这些词都是形容比较好的声音的。一个人的声音可以称为“乐音”或者“噪音”,这两者给人的感觉差别是很大的。譬如一个人外表靓丽,但一说话却嗓子沙哑,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如果声音听起来不够悦耳,会影响其本身的魅力值。除非他的声音很有特色或很有个性,赶上某种风潮,比如前几年流行音乐中非常受人欢迎的“小豆沙包”的声音,特有的沙哑比如阿杜,就风靡了一阵,否则,表达效果将大打折扣。针对整个声音来说,音色占了很大一部分作用,教师以声音为媒介传达知识,有副好嗓子是基本条件。虽然教师授课不象声乐系、播音系要求那么高,但至少要让人听着舒服,不反感。像赵忠祥老师播纪录片,其浑厚有力的男中音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因素,为什么别人说起来就那么吸引人呢?究其原因就是音色优美,如果音色一般,你还想要授课内容吸引人的话,那就得在内容上下功夫了,让内容变得诙谐有趣,即使声音不美,而表情、动作比较到位,也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上课就如同一种享受。打个比方吧,一般上音乐课,只要是热爱音乐的人,他一定会全情投入,全神贯注,如果一堂中文课能有像音乐课那样轻松愉悦的氛围,那么整堂课的效果一定会得到充分的肯定。

三、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性

在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融入也是相当重要。以前常听说,“真感情就是好文章”。通常情况下我们说的真感情是特指一个人写作的情况,而很少用在教学过程中。其实这点也是一堂优质课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容易忽视的部分。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情上的全情投入,那就是一杯白开水,无味无趣。没情感的讲话,自然就不能吸引和打动学生,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就像上文提到的例子,赵忠祥为《动物世界》配音,如果赵老师本身心底没有对动物浓浓的爱与兴趣,他的声音也不会那么具有穿透性和感染力,也就不能打动那么多的观众,《动物世界》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栏目。同理,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发自心底的对教育事业和语言艺术的热爱,他也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情感,让整个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只有自己融入情感,才会带来语言表述的情感,而任何伪装都是徒劳的。缺少情感介入的课,要么干巴巴,要么毫无表情,像是沉浸在空洞的世界里一样,至于什么气场啊、感染力啊、吸引力啊等等学生们的最爱,可能就与授课者无缘了,离成功将渐行渐远。

四、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样东西绝对不能少,那就是启发。为什么这样说,教师原本就有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循循善诱。这是授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的是让学生触类旁通,去领悟很多东西的必要过程。我们都知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如果学生学的东西永远停留在课本上非常局限的范围内,仅限于书本上那点内容,那么书本以外的大千世界,浩瀚的知识领域就不可能学习与领悟。所以老师在授课时授课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当然,除了老师要不断加强引导和启发以外,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悟性,去体会和领悟很多课文之外的东西。我们常听人说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领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引导、引领和启发,而“修行”的部分要靠本身的勤奋度,还有悟性,每个人能做到的程度都不一样。当然,教师能做到会引导这点就有点不容易。就像我们平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就要跳出课程之外,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便于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通过能力想办法解决。这个启发,主要给的是大方向,大思路,而不是细节的东西。

五、善于使用成人语言

在成人教育中,成人语言的使用也不失为一种语言艺术。就成人而言,他们有其自身特点:经历多,见识广,因此也就显得特“油”,如果我们成人高校的教师在授课中一味用教授普通高校学生所用的“学生腔”或者反过来用所谓“学者腔”,都会使得授课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出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尽量贴近成人的生活实际。既要通俗又要生动;既要风趣,又要幽默。成人的理解能力强,而记忆能力下降,如果我们再授课中运用好通俗、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对帮助成人提高记忆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激发成人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顺利完成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总之,成人高校中文的教学是特别讲究语言艺术的,它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因素,除了声音的接受度、情感融入、简洁有效、趣味性以外,还要有情感的融入,教师善于循循善诱以及成人语言的运动等诸多方面,如果能把这些统统把握控制好,那就叫教得好,会处处赢得喝彩,处处收获掌声,学生说不定因此而爱上这门课程,爱上语言的排列组合,爱上文字的艺术,爱上一种说话的方式,爱上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春树. 成人语文教学研究[J],成人教育之窗,2009(12)